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

起初,山名宗全的打算,只是來討個說法,要點好處,然後培養自己的外甥,謀求這斯波氏的家督之位。

即便是斯波義敏知道此事,也無可奈何。

其實李秉將俘虜斯波義廉帶回來, 也是存了這個想法,可是誰都沒料到,山名宗全會和斯波氏在京都打起來,而且上來就是血光之災。

足利義政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過望,他決定立刻召見細川勝元,當然不是因爲山名熙貴那些爭風吃醋的小事兒, 而是爲了這次的矛盾。

閹奴聽聞足利義政的決定, 再次無奈的離開。

此時此刻這種關鍵時刻, 如此着急召集細川勝元實在不妥,斯波氏和山名氏會怎麼想這次召見?

昏招迭出,就是此刻閹奴的感覺。

這些年,閹奴、諸家大族,見這種事見得多了,御令處理的次數多了,閹奴多少也知道該怎麼辦,可是現在的足利義政壓根聽不進去任何的諫言。

細川勝元夜赴將軍府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斯波義敏和山名宗全的耳朵裡, 其中滋味, 五味成雜。

整個京都, 亂成了一鍋粥。

而此刻已經回到了山野銀山的唐興,什麼都不用管, 就是陪着今參局泡泡溫泉,撈撈漂流鴨, 甚至還有空出去騎獵,偶爾也會出門撫慰山野宗方諸多百姓。

他們並不無聊,相反日子過得非常的清閒。

唐興帶着今參局來海邊撈漂流鴨,難波京的港口已經出現了回來的漂流鴨,唐興需要記錄數量,刻上標記再次放生。

忙完了正事之後,唐興在連綿的沙灘上,堆砌了一個個的沙堡,講述着他成長的故事。

唐興說累了,靠在今參局的溫柔鄉里,閉着眼睛低聲說道:“十多天前,差不多就這個時候,山名宗全和斯波義敏撕破了臉,大打出手,室町幕府坐視不理,而後召見了細川勝元,細川勝元居然去了,這一下子京都亂成了一鍋粥。”

“斯波氏、山名氏懷疑細川氏和幕府做局,找回了斯波義廉,故意挑起兩家內訌。而細川勝元也不知道是不是中風了, 居然默認此事。”

“現在打起來了。”

“若是想回京都, 明日, 我就送你回去,足利義政真的不行。”

唐興知道京都的消息之後,也猶豫過了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問問今參局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今參局有些意外的看着唐興說道:“你問我想不想回去?你想讓我回去嗎?”

唐興睜開了眼說道:“不想,現在京都一片爛泥,安撫細川勝元,安撫吃了虧的斯波氏,讓明面上佔了上風的山名氏吃進去的吐出來,都是麻煩事。”

“你若是不想去,就別去。”

唐興又不是足利義政,有些亂七八糟,奇奇怪怪的愛好。

他不想今參局回去,但是習慣了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唐興,並不想徹底束縛今參局,畢竟今參局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御令了。

今參局連眼角都是笑意,她想聽這句你不想做就不要做,等了一生,從來沒人問過她想不想,現在終於等到了。

“我不想回去。”今參局頗爲篤定的說道:“我回去了,處理好這些爛事,其實也是給潰爛的地方敷點藥遮住了罷了。”

“倭國之病,不在肌理,不在腸胃,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唐興滿是驚訝的問道:“你居然還讀過扁鵲見蔡桓公?”

剛纔今參局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引用的扁鵲說蔡桓公的病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當然了,目不識丁做不好御令。”今參局點頭應道。

今參局繼續說道:“對於倭國而言,室町幕府現在得了重病,自從六世將軍死於赤松家之手後,室町幕府已經無法壓制野心勃勃的諸多守護大名,他們早已蠢蠢欲動,居中調和,不過是飲鴆止渴。”

“索性,讓他們鬧起來,不死些人,這病好不了。”

“就像我們面前這個沙堡,堆積到了一定的地步,發現了這裡有些裂痕,這些裂痕太深了,勉強繼續堆積,裂痕仍然存在。”

“不如…”

今參局一腳踹在了沙堡上,整個沙堡轟然倒塌。

今參局說完,就是看着漫天的星空,她的父親死於政鬥之後,她再也沒有停下來,好好看着滿天星辰,而現在,她終於有了空閒。

“說的有道理,不立破而後立,破而後立。”唐興重重的點了點頭,肯定了今參局的說法。

室町幕府最輝煌的時候,就是永樂年間,足利義滿被大明太宗文皇帝冊封了國王之後,對各大守護大名進行了一連串的削藩,而後多次遣使前往大明,確定了十年一次的朝貢。

足利義政的想法,其實也差不多,畢竟大明天使仍在倭國,剛剛冊封了室町幕府爲倭國國王,足利義政心比天高,以爲他能像祖輩足利義滿一樣,背靠大明再現室町幕府榮光。

殊不知倭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這麼拖着,還不如直接病死,然後破繭重生。

本來預計,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衝突期,室町幕府纔會求助山野銀山,連李秉這個毒士,都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個月,倭國便是遍地狼煙。

足利義政終於發現,他自己無法收拾弄出來的爛攤子,下詔急令袁彬率軍進京。

此時的李秉卻是讓大軍暫緩,嶽謙思考了半日,決定緩上幾個月再開拔。

若是接到徵召就前往京都,倭國局勢還有平穩的可能,可是這緩了幾個月,便是覆水難收。

而這幾個月,唐興和今參局舉行了婚禮,由大明皇帝硃筆御賜的婚書。

朱祁鈺其實對唐興是否在倭國日了哪個女人不感興趣,他最最擔心的是唐興的安全問題。

當初唐興第一次跑去密州市舶司的時候,就有月餘的時間不在密州市舶司,跑去了濟州島,音信全無。

唐興實在是太自由了,朱祁鈺很擔心唐興的安危問題,畢竟唐興出了事,唐雲燕那裡不好交代。

有個人拴住唐興,朱祁鈺樂見其成。

硃批的婚書,是通過鴿路送到了倭國,松江市舶司至雞籠,再至琉球,最後快舟送到了倭國。

唐興和今參局舉行了婚禮之後,袁彬騎着高頭大馬,再次誓師點兵,選擇了征討叛軍。

而這一次,歸期不定。

大明敕封山野名主袁彬的提刀上洛,正式開始。

再毒的計策也需要有人去執行它,實力纔是保證計劃能夠順利實施最重要的保障。

袁彬提刀上洛的消息,再次傳回了琉球,飛向了雞籠,再由雞籠轉送漳州市舶司,通過鴿路回京。

陳鎰,前都察院總憲,領戶部左侍郎銜巡撫雞籠。

雞籠島上全都是大明遣送來的流放犯人,第一批犯人就有五萬之衆,而陳鎰要帶着這五萬人,好好的活下去,並且開發雞籠。

陳鎰到雞籠島已經一年有餘,五萬餘人大約有兩萬餘人登上了雞籠島,剩餘人都在澎湖巡檢司安置。

再設澎湖巡檢司,是景泰四年確定的國策,澎湖巡檢司距離漳州市舶司的距離,不過四百里,這四百里水路,只有三天的時間便可到達,是最好的開發雞籠島的前哨站。

陳鎰不在澎湖巡檢司,而是在雞籠島內。

開發雞籠島的第一要務,就是伐木。

每十一個成丁,都會編爲一班碓子,碓子是斧頭的俗語,意思就是伐木班組。

這一班碓子,起頭麻過號一人,此人是整個班組的組長,負責剝下第一塊樹皮,用毛筆起頭寫上班組的數字;

一人掃窩,專門登高爬樹,砍掉樹蔭上過多的枝丫;

碓子三到四個人,每人掌管斧子或者鉅子;

帶鉤一人,專門拉倒樹木;

起麻取料三人,剝掉樹皮,風乾樹木,裝卸木料等事。

十一人分工極其明確,每人配短刀一把,矛頭一隻,若是遇到大型動物,班組就可以打打牙祭了。

伐木,是一件很累很累的事兒,但是可以養家餬口,因爲大明官府對各種樹木的價格都非常的厚道,伐木墾出的田畝,可以種田、種桑、種柚木、桐園等等。

沿海的造船業正在蓬勃發展,各種造船廠在皇帝陛下解除了三桅巨舶的禁令之後,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的冒出。

大明需要木材的數量極大,其中適合造船的柚木、杉木、松木、柏木、榆木、赤木、樟木,雞籠島漫山遍野都是。

大明有鑿山伐石之禁,這是大明祖訓,雖然陛下稍有變通,但是伐這禁令仍在。

大明對木材的需求是沒有上限,而在雞籠島的伐木報酬頗爲豐厚,從雞籠島運至漳州市舶司,只需要五天的時間,運輸成本的降低,也讓雞籠島的伐木業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

兩萬餘人的流放犯人伐木,並不足以支撐日益高漲的木料需求,所以,陳鎰登船,準備至澎湖巡檢司,再至松江府市舶司。

袁彬提刀上洛的消息,和陳鎰到松江府市舶司的時間是前後腳。

松江府巡撫李賓言、應天巡撫李賢、魏國公徐承宗、雞籠巡撫陳鎰、寧遠伯任禮、松江府、密州、寧波、漳州市舶司官員、應天京營指揮使、天子緹騎等、浙江、兩淮、湖廣等諸多商總,悉數趕到了松江府的萬國城。

知道的人知道他們在關於大明開海諸事定策,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他們要密謀造反。

這陣仗着實有點大。

李賓言攜帶永樂寶劍坐鎮,開始了關於海事會議,就像是鹽鐵會議一樣,大明就開海的諸多事宜,展開了第一次的海貿專題會議。

鹽鐵會議的背景是大漢對漢武帝時期的一次大思辨,本質是對漢武帝時期推出的各項政策進行評估和定策。

而大明的鹽鐵會議,背景是大明糟糕的財經事務現狀,不得不進行專門討論財經事務的會議。

海貿會議的背景則是日益龐大的海貿,需要對大明的海貿的稅制、造船、海貿貨物等等進行討論。

大漢的鹽鐵會議、大明的鹽鐵會議、現在的海貿會議,其實都是一種政治協商,緩和各個階層的矛盾,不至於其激化到不可控的地步。

萬國城是一個正圓的八卦分佈的城池,松江府市舶司的衙門所在則建在了乾卦之內,陛下硃批乾殿二字。

李賓言的左手邊是大明的一衆官員,而右手邊第一個人是一名工匠,匠城總辦,也是匠官的一員,然後纔是各個地方的商總和海外諸國商總。

這樣的分坐,沒有一個人敢說一個不字,士農工商,商賈的地位向來如此。

李賓言看所有人落座,纔開口說道:“這次大家齊聚一堂,是陛下敕諭詔命,爲開海諸事而來。”

“陛下有云:前唐開元年間,廣州始有市舶使,總督總管海路邦交外貿,徵課稅、廣萬物、管舶來、抽分往來船舶。前宋開寶年間,設市舶司於廣州。”

“永樂初年,內臣提督齊真至廣州,宣德年間卒,廣州市舶司名存實亡,今議定復立。”

廣州市舶司,是中原王朝歷史上第一個市舶司,唐玄宗開元年間設立一直到大明宣德年間,廣州市舶司名存實亡。

廣州市舶司沒有了嗎?

電白港,百舸爭流,千帆競過,市舶貿易,往來之頻繁,歷朝最盛。

洪武永樂六十餘年的時間裡,廣州市舶司不算物料只算金銀,總計有黃金二十萬兩、白銀上千萬兩貿易往來,是宋元兩代所有市舶司總和的七倍。

可是如此繁華的貿易,自宣德年間廣州市舶司內臣提督齊真死後,便和大明朝廷沒有了一丁點的關係。

廣州市舶司只是在大明朝廷那裡名存實亡罷了。

而這一次海貿會議的第一個議程,就是宣讀聖旨,第一件事就是復設廣州市舶司。

李賓言合上了手中的聖旨說道:“陛下的意思很明確了,廣州市舶司復設已成定局,市舶司抽分勢在必行,諸位不要自誤。”

李賓言這就是明晃晃的警告所有人,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

連造反都要納三遍稅,廣州市舶司繁茂的市舶貿易,不想納稅,那怎麼可以?

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十三章 拿去!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
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十三章 拿去!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