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

朱祁鈺給了陳鎰極高的尊重,包括了給陳鎰流爵這等罕見的殊榮,若是徐有貞仍然以現在的模樣繼續爲大明的百姓謀福祉,朱祁鈺在徐有貞死後,大概也會給這樣的殊榮。

給陳鎰蓋棺定論時候,給他足夠的尊重,就是朱祁鈺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因爲陳鎰對自己足夠的尊重,才能獲得這份尊重。

國祚,就是朝代的壽元、是朝代的生命、是朝代的血條,那麼這個血條由什麼決定?

其實就是組織度。

組織度就是一個政權的生命,隨着組織度的下降,政權內部也會越發腐朽,具體表現爲世風日下、禮樂崩壞,而組織度的下降,是必然的,那麼一個政權的成住壞空,便是每個政權必然的過程。

那麼應該怎麼增加或者說補充組織度來延續國祚呢?生滅變化滅亡。

賞罰分明是其一,朱祁鈺的暴戾之名深入人心便是他的罰,無論是陳循還是王直、還是現在的陳鎰,死後的殊榮,都是賞。

賞罰分明是維持組織度的必要條件,若是犯了錯,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三五個月官復原職,綱憲事要猶如廢紙,那組織度的流逝便不意外了。

其二便是搶,搶能搶得贏,而且還不會被清算的肥肉,這個天下就那麼幾塊,一個是印度廣闊的棉田,一個倭國的銀礦,一個是慢八撒遍地的人力資源,一個便是印第安人的頭皮。

當然在十九世紀末,還有一塊肥的流油而且不會被清算的肥肉,那便是韃清的賠款。

開海就是在搶,用倭國的銀礦補大明流逝掉的那些組織度。

朱祁鈺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疏放在了桌上說道:“五月寒流過暖流至,季風正好,錦衣衛指揮使唐興,將會帶領大明官船,再下西洋,預計一年爲期至慢八撒,唐指揮將會帶領部分的船隊,繼續向西而去,而官船返回錫蘭,至舊港、峴港,返回廣州市舶司。”

“這是自宣德九年後,大明第一次南下西洋,朕還是那句話,要反對,就在這裡反對,不要搞那些民變縱火燒船之事了,朕南巡至松江府,松江府造船廠那艘連名字都沒有的寶船就那麼燒了,朕以爲可惜。”

“假託民變之名,只爲散碎銀兩耽誤朝廷大計,朕決不輕饒!”

朱祁鈺記得海寧號和廬江號的強橫戰力,自然也記得那艘沒來及下海便被焚燬在船塢上的寶船。

朱祁鈺這是警告,玩這種下三濫的招數,作爲皇帝的他,真的要發飆的!

官船官貿的路線是鄭和下西洋第六次下西洋的路線,之所以選擇第六次的針路,是這次的航行最爲成熟,而且資料最是豐富,無論是各種星圖,還是度過赤道無風帶的種種方法,都是寶貴的經驗。

唐興的環球航行和官船官貿是同時進行的,在慢八撒,唐興會帶着三十艘船隻和官船官貿分道揚鑣,踏入完全未知的海域之內。

官船官貿在廷議上已經是一個議爛的話題,和永樂年間的下西洋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官船官貿,不再是大明朝廷或者說內帑獨斷專營,而是帶着大量的商舶隨行,官船官貿更多起一個錨定價格的作用,而隨行的戰座艦起一個護航的作用,大明官船的主要目的是對南洋和西洋諸國宣告:大明,回來了。

這個議題早就議論的爛到不能爛的地步,但是朱祁鈺仍然舊事重提,自然是發出了最後的警告,不要在這件事上生事,於少保不在京師,他發起飆來,沒人勸仁恕的。

若說大明皇帝獨斷專行,胡濙第一個不樂意。

就以這次官船官貿之事而言,陛下在廷議上和廷臣商議,又和國帑戶部溝通確定了官船官貿的分賬,最後還讓松江巡撫李賓言和天下商賈溝通有無,具體協商分配貨物、隨行商舶等等具體事物,前後歷經一年有餘,內外溝通次數極爲頻繁,力求達到一個多數滿意的結果,這要說陛下獨斷專行,那還有不是獨斷專行的事兒?

雖然不能說結果盡善盡美,但能做到多數滿意,陛下已經盡力了,在履行皇帝職責和發揮朝廷調節各階級矛盾職能上,陛下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兒。

“陛下,朝鮮王首陽君上奏說希望可以隨行,就是讓朝鮮的商賈也出去見見世面。”鴻臚寺卿馬歡面色古怪的說道:“他們有四艘三桅大船,是從松江府造船廠買入的。”

“倭國也有這方面的想法,主要是細川勝元爲主的倭國商賈,希望以山野袁公方的名義,請求朝廷恩賞,這次隨行的還有室町幕府的御令今參局,所以,倭人並不缺節制。”

“發財的事兒,倒是一件不拉下。”朱祁鈺滿是疑惑的問道:“朝鮮能賣什麼?高麗姬嗎?高麗姬這種商品,只有大明能消費的起,而且是遮奢豪戶,普通人家,哪裡能養得起這種貴物?”

“難道首陽大君想要去婆羅洲兜售他的高麗姬?”

首陽大君做了朝鮮國王之後的基本國策便是事大交鄰,任何事兒都沒有和鄰居交好重要,所以大明有所動作,朝鮮響應並不意外,只是他們賣什麼?

馬歡哭笑不得的說道:“那倒不是,陛下,這首陽君賣高麗姬,也只賣大明,那些高麗姬也就肯伺候大明人,若是讓她們去倭國去琉球,去交趾、去暹羅,她們自己也是不樂意去的。”

顯而易見,陛下對這方面的貿易關注僅限於大明得利幾何,至於其他則是表現出了漠不關心的態度。

高麗姬在南衙諸府可是和揚州瘦馬相提並論的豪奢物,這些高麗姬即便是在朝鮮也是千金難求,琴棋書畫這些培養起來,哪一個不是靡費鉅萬?高麗姬走的是高端路線,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高麗姬,即便是送到倭國,這高麗姬也不樂意伺候的。

“首陽君的理由是這樣的,大明乃是天朝上國,雖然不知道大明此舉所圖,但跟着做,準沒錯。”馬歡說出了首陽君上奏請命朝鮮商舶隨行的理由。

雖然看不懂大明在做什麼,但是跟着大明一起做便是,若是等到有了好處再跟着做,那便晚了。

“這首陽大君真的是有趣,準了。”朱祁鈺准許了朝鮮王的請求,不過是四艘三桅大船,朝鮮願意跟着大明同行,朱祁鈺也樂見其成。

遼東都司都指揮範廣在遼東對建奴的鉗制,還需要朝鮮協力,自然沒必要交惡,畢竟大明要濟州島做市舶司的時候,首陽大君也沒有任何的猶豫。

“細川勝元所請,容朕緩思。”朱祁鈺眉頭緊鎖。

此次唐興出任番都指揮南下西洋,是會帶着今參局一起前往,在文華殿廷議,今參局就不僅僅是唐興的親眷,還是倭國的御令。

今參局在倭國的威望極高,能在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教被刺殺後,室町幕府風雨飄搖之時,撐得住室町幕府的體面,今參局的個人威望和能力,可見一斑。

“朕其實不樂意倭人蔘與此事,可細川勝元以山野袁公方所請,便準了吧。”朱祁鈺權衡再三,最終還是準了細川勝元所請。

原因很簡單,就像是韃靼人在草原上的優勢一樣,倭人在海洋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阿蘇特部、喀喇沁部臺吉孛來和麻兒可兒敢在草原上對昌平侯楊俊出手,可是讓他們到了關內,他們面對昌平侯和昌平侯帶領的京軍,那絕對是大氣都不敢喘一個。

唐興是要進行環球航行的,一批生在水面、長在水面上的倭人,的確有益於大明的環球航行,況且細川勝元不是以倭國或者室町幕府三管領的身份請求,而是以山野袁公方的名義請求隨行,隨行的便不是倭人,而是山野袁公方治下武士隨行。

朱祁鈺對唐興的環球航行的目標是:不求成功,但求唐興等一衆能夠活着回來,培養經驗足夠豐富的舟師和水手,這次不行就下次,下次不行就下下次,多去幾次,總能成事。

廷議在爭吵之中結束,吵的內容不是海貿事兒,而是關於被燒死的九十舉人。

禮部認爲朝廷應該做一些補償,比如賜予這九十多個舉人同進士出身,生不能及第,這死了,給個名分也不爲過。

而都察院隻手遮天的賀章,並不同意禮部的說法,這九十多個舉人的死是和鄒乾的私怨,縱火殺人斬立決,朝廷已經給了足夠的公允,不應該再增補償了,這若是燒死就給同進士出身,恐怕會有人競相效仿。

爲了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同進士出身的名分,真的會有人競相效仿?

答案是肯定的,在當下的大明,讀書就是爲了科舉,科舉就是爲了及第,若是無法及第,還不如死了算了。

禮部和都察院之間的矛盾,應該從賀章以無德彈劾胡濙起,這樑子根深蒂固,可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開的,吵了半天,最終朱祁鈺還是拍了板,賜了這九十多名舉人同進士出身。

沒有實質性的俸祿,更沒有官職,只有一個同進士出身的名分,算是給九十多名舉人的家眷一個交待。

就是想要模仿,除了把命搭上,也得先跟朝中正三品的侍郎有仇怨,而且這正三品的侍郎還得鋌而走險,想要模仿這個路數,難如登天。

朱祁鈺從頭到尾都沒變過,他願意給這些年輕的學子們,更多的一些寬容。

次日的清晨,朱祁鈺便收到了來自琉球諸府府衙的訃告,琉球巡撫陳鎰病逝,朱祁鈺封陳鎰流爵的奏疏還沒有走到琉球,陳鎰便逝世了。

朱祁鈺聽聞訃告,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琉球諸府請求將陳鎰葬於雞籠島,這也是陳鎰最後的遺願,他希望看着雞籠島成爲大明的四方之地,也不希望朝廷忘記這塊土地,雞籠島對大明的重要性,陳鎰一清二楚,臨到了,陳鎰心心念唸的仍然是大明國事。

但是朱祁鈺要以皇帝的身份奪情,非但不同意陳鎰的遺願,還要求將陳鎰的遺體冰藏運回京師,埋在金山陵園,配享皇陵。

胡濙聽聞之後,前往了泰安宮,和陛下論了很久,最終纔算是確定了金山陵園設衣冠冢,陳鎰埋在雞籠島上這一折中的方案。

“興安大璫留步,也多勸勸陛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必過分哀傷。”胡濙離開泰安宮的時候,對着興安叮囑着。

對於陳鎰的病逝,陛下的悲痛表現的並不是非常明顯,但是胡濙還是看出了陛下的悲慼,從陛下一反常態的要奪情,不遵從陳鎰遺願要將陳鎰的遺體運回京師,胡濙能明白陛下內心深處的哀傷。

陳鎰是從龍之臣,雖然也曾經喊出過贊之這等大逆不道的話,可陳鎰最終沒有做,去了趟張秋後,陳鎰在朝陽門外並未計較苦作勞力砸到了他的轎攆那一刻起,陳鎰就堅定的站在了陛下的身邊。

這一路走來,十餘年匆匆而過。

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呢?

十多日後,在長江治水的巡河總督徐有貞驚聞陳鎰噩耗,悲傷至極,寫了悼文之後,便病了,這一病就是月餘方有好轉,徐有貞和陳鎰爲同僚,更是莫逆之交,兩個人在張秋、在河套,都是能把自己背後交給對方抵背殺敵的戰友。

徐有貞病好之後,已經是五月中旬,大明官船官貿的船隊已經集結在了松江府新港,等待朝廷敕諭後,便揚帆起航。

“今歲的暖流比去歲晚了一天半的時間,自永樂元年之後,這北方便一日寒過一日,若不開海,大明何以爲繼?國祚綿延得出去搶啊,不搶在門裡內耗,國祚都這樣被耗沒了。”仰望星空李賓言,對大明天象有異知之甚詳,他可是大明度數旁通的發起人,也是大明《景泰曆書》的編纂人之一。

李賓言最喜歡待的地方便是觀星臺,他想要去天邊看看,是從實力的角度出發,對於牽星過洋、乘風破浪而言,李賓言有着充足的信心,奈何松江府需要他,大明也需要他,這去天邊看看的夙願,就只能交給唐興了。

唐興搗鼓着李賓言的觀星儀,聽聞李賓言說話,笑着說道:“你這話,多少有點老天爺看不得燕府坐這天下的意思,什麼叫自永樂元年起,若是旁人聽到,高低也要扣你一頂讖緯之言的大帽子,讓你知道話不能亂說。”

李賓言則是看着漫天的星辰,倒滿了杯中酒說道:“三皇子他外公啊,你可是皇親國戚,你這是要治我的罪嗎?戴罪之身,正好下西洋將功贖過。”

李賓言還是想去,到底是他的夙願,意難平。

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十二章 吊!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十章 登基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十三章 拿去!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
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十二章 吊!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十章 登基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十三章 拿去!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