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

興安是被慈寧宮的太監叫出去的,孫太后差人送來了一個盒子,裡面有一枚印璽。

這枚金印,興安從來沒見過。

朱祁鈺拿起了那枚金印,翻了過來,對着陽光看了看。

諸多朝臣都是莫名其妙,陛下突然拿着一枚金印做什麼?

雖然是陰刻,但是朱祁鈺還是認出了上面的字,襄王之寶,整個金印,龜紐,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並不是很大。

朱祁鈺想起來了,當初登基之前,孫太后曾經請了襄王金印入宮,但是最終還是確定了太子朱見深,長君朱祁鈺的基本格調。

這枚印,大約就是孫太后手中,最後跟皇帝發瘋的底牌牌了,這個時候,卻拿了出來。

成爲了皇帝手中的一張牌。

朝臣們雖然看不到印上是什麼,但是他們懂禮制,能用金印的都是親王。

朱祁鈺多少明白了孫太后的意思,那就是稽王府那羣孩子,大家都不要動,好好長大。

她不會觸怒皇帝,也請皇帝不要殺雞儆猴,斬盡殺絕。

“朕是那麼小氣的人嗎?”朱祁鈺將金印放回了檀木盒子裡,交給了興安說道:“回頭放回泰安宮吧。”

“陛下。”于謙代表朝臣問了出來,這不是天子私事,天子無私。

漢朝之時,漢高祖劉邦與世長辭,呂后臨朝稱制,諸呂亂漢,太尉周勃和陳平平定了諸呂之亂,迎代王劉恆,進京稱帝。

漢文帝劉恆行至渭橋,太尉周勃請劉恆屏退左右,而中尉宋昌高聲言道:太尉有事,儘可面陳。若所言爲公,公言便是,所言若私,王者無私!

自此,這歷朝歷代的皇帝,便沒有私事,是謂王者無私。

于謙顯然察覺到了這枚不知道來路的金印,此時出現在這文華殿內,絕對不是偶然。

“襄王之寶。”朱祁鈺解釋了一下,這襄王金印又不能釣魚,更不能打窩,說出來也無妨。

衆多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彼此長鬆一口氣。

陛下前些日子,讓興安去了趟稽王府,之後朱見深就活蹦亂跳了,今天太后拿出了陛下監國之前,就請到的襄王金印,算是某種程度上達成了和解。

其實自從稽戾王死後,所有的朝臣的內心,都壓着一塊石頭,萬一太后鬧起來,陛下動怒,陛下勝,則英明損,陛下不勝,天下凋零。

好在,這一幕並沒有發生。

大明皇帝和大明的太后,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和解,因爲稽王府的那羣孩子。

朱祁鈺笑着說道:“諸位,我們繼續廷議,昨天,於少保上了一份奏疏來,朕,連夜畫了一幅畫,丹青筆力不夠,讓大家見笑了。”

“興安,給大家看看。”

原來的郕王,雖然畫畫這方面不擅長,但是還是會一些的,畢竟明宣宗朱瞻基,擅工筆丹青,有名作流傳於後世。

朱祁鈺隨意勾勒了幾筆,不好看,或者好看,不影響廷議。

宋徽宗倒是很擅長作畫,但是他就是個大昏君。

興安掛好了陛下的畫,緩緩展開,一副田園畫,就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收割麥子的圖,裡面的人物很多,一時間居然難以分辨。朝臣們議論紛紛。

朱祁鈺站起身來,來到了畫作之前,深吸口氣說道:“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巳日,戶部尚書鬱新上富戶籍,一十三省應天府京畿,共計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一富戶,田八頃。”

朱祁鈺十分平淡的說道:“就是那個僕人舉着傘,坐着喝茶之人,還帶着小妾捶腿,好不滋潤。”

“諸位明公可知,現如今富戶有多少?”朱祁鈺賣了個關子。

王文愣了許久說道:“怕是有十四萬了吧,即便是沒有,也有十萬了!”

王文和于謙一樣,巡視地方多年,他當然知道地頭上,土地兼併多麼嚴重,這短短五十年的時間裡,大明土地兼併如同麥田的野草一樣肆意生長。

于謙沒有言語,而是略微有些悵然,胡濙和王直裝糊塗,繼續裝睡,俞士悅則事不關己,一臉莫名其妙。

戶部尚書金濂終究是嘆了口氣說道:“陛下,五十年過去了,天下富戶依舊是一萬四千戶,每戶田八頃。”

此言一出,文華殿上立刻一片譁然!

這五十年過去了,天下什麼樣子!大家心裡多少有點數,即便是反應最慢的李賓言,也是驚恐至極!

但是朝廷的數字居然五十年未變。

金濂再次嘆息的說道:“歷來各地定黃冊、魚鱗冊,這些年,都沒什麼變化,一直是一萬四千餘戶。”

朱祁鈺拍了拍手示意羣臣安靜,笑着說道:“當年的北直隸,有富戶三百四十二戶,於少保、金尚書,推行農莊法,算是連帶着清田了,清丈田畝,僅僅順天府,算得上富戶的就有六千餘戶。”

“京畿,也算正常,但是洪武三十年,大名府富戶一百三十戶,現如今也有一千餘戶了。”

“諸位明公,咱大明人丁從最初的六千餘萬人丁,已經漲到了萬萬人丁,人口漲了,天下富戶沒漲,賦稅沒漲,田畝更是從洪武三十年後,一直是四百萬頃。”

“賦稅甚至還降了大約一百二十萬石。”

“這可能嗎?”

朱祁鈺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僅僅北直隸一地,清田就清出了五萬頃田來!”

“按照富戶田八頃算,多出來這六千戶,恰好是這五萬頃田。”

朱祁鈺指着手中的畫卷厲聲說道:“那邊在自己地裡忙活的是上農、中農,他們有自己的田地,在自己的地裡耕種,不需要別人的幫忙,可以養活自己一家,所以他們是自己在耕地。”

“但是這類的自耕農,少之又少了。京畿地區的上農和中農,總共就不到十萬戶!”

“下農,則是最多的,他們手裡有田,但是極少極少,不足十畝,需要去上農、富戶、縉紳、豪強、巨賈、公侯、王府裡當傭戶,當家僕,這類人有大約有百萬戶之中。”

大明的十畝地,是養活不了一家人的。

朱祁鈺說完之後,靜靜的等待着朝臣們小聲的議論着,他們在數字出來之前完全沒想到,大明的富戶居然沒有變化,大明的自耕農如此的少,大明的土地兼併已經到了如此的程度。

“京畿千萬之衆!富戶、上農、中農、下農,總共百萬餘戶!滿打滿算,不到五百萬人丁!袞袞諸公,你們知道剩下的五百萬丁,去哪了?”

朱祁鈺指着畫上爲富戶、上農幹活的傭戶,繼續說道:“他們都在這裡,是最龐大的一羣人,他們沒有田產,終日爲別人做工,日日惶惶不安,更算不明白,自己到底該拿多少傭。”

“閒時爲奴、爲僕、爲寇,忙時則忙忙碌碌,卻只是忙忙碌碌,卻連活着的口糧都拿不到,是爲遊惰之民、末作之民!”

“這類的人,有五百萬丁。”

“大明,滿目瘡痍!”

“這是我們那個大明列祖列宗們,篳路襤褸、寢苫枕塊、踩着屍山血海,四方勘定,打下來的大明江山嗎!”

“它還配叫大明嗎!”

朱祁鈺說的很用力,手手中的木杆被他貫到了地上,他說完便坐下,不再言語。

文華殿內,一片安靜。

于謙能不知道自己上的這封奏疏,會引來陛下多大的怒氣嗎?

但是知道招致天怒,但是這奏疏,就不上了嗎?

于謙不得不上,他和金濂負責農莊法的推行,職責所在,責無旁貸。

陛下如何震怒,這封奏疏也要上。

于謙和陳循勸陛下仁恕之道多久?這封奏疏卻是讓之前所有的全仁恕的話,都變成廢話!

這是大明朝血淋淋的現實,在於謙等人看來,這調查報告一出,大明天下,簡直明天就要亡了。

金濂深吸了口氣,往前探了探身子,面色有些猶豫,然後開口說道:“鄉野之民,有田者僅十分之一,而爲人佃作者,則佔十分之九。”

“所收僅秋禾一熟,多者不到三石。這三石還是按官斛計算,折成私斛,其實少者不過一石有餘。”

“但私租很重,多的達一石二三鬥,少的也八九鬥。佃人辛勤勞作一年,所剩不過數鬥,甚至有今日完租,明日乞貸者,終日食不果腹,路倒於野,屢見不鮮,屍骨盈路。”

“有鄉歌雲:運鋤耕斸侵晨起,隴田豐盈滿家喜。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金濂說完就再次沉默了下來,這就是目前大明的現狀,富戶吃的滿嘴肥油,傭戶死於路邊而無人問。

這首詩詞乃是唐末詩人張碧的《農父》,但是在鄉野之間廣泛流傳,斸(zhu)一種大鋤。

戶部給事中任元祥深吸了口氣繼續說道:“眼下因爲農莊法的推行,很多富戶無傭戶可用,便召集了家人,糾纏鄉、裡,掌令官與義勇團練與其對峙,方纔趕跑了他們。”

“夏秋二稅,夏不過八月,秋不過來年二月,這已經七月了,京畿各府又開始收稅,京畿的富戶、縉紳、大商、巨賈、便到衙門裡去吵鬧。”

“山外九州和福建沒有,因爲他們因爲兵禍,早就都跑光了。”

“有些縣裡的衙門,不得不求請掌令官和義勇團練,纔將那些吵吵鬧鬧的富戶們,給趕走。”

“今年山外九州、京畿、福建,盡蠲二稅,但是明年呢?”

“富戶們還在吵,他們那麼多的田,那麼多的地,就這麼平白無故的被收走了嗎?他們不樂意。”

任元祥說完,便不再說話,農莊法的推行終於來到了真刀真槍的一刻,該何去何從?

其實大明朝臣們對農莊法,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就是這個原因。

裡、里長、保甲、老人,自洪武年間就設立了。

後來連朱元璋都不得不看着軍衛法敗壞,而無能爲力。

朝中又接連有大事發生,胡惟庸案、太子朱標死、緊接着就是牽連甚廣的藍玉案,年邁的朱元璋已經沒有年輕時候那麼充沛的精力了,來做這些事了。

匆匆傳位給了皇太孫朱允炆,很快便迎來了靖難。

其實在所有的朝臣們看來,農莊法,不過是軍衛法的又一個翻版罷了,終究是要敗的。

陳鎰酒後狂言,說什麼太陽下山以後再幹。

不就是當年太祖高皇帝這軍衛法,皇權到鄉野,卻弄了一半,弄不下去了嗎?爲什麼弄不下去了呢?因爲弄到最後就是衆叛親離,弄到最後就是孤家寡人,弄到最後就是天下罪之!

最後太陽落山了。

大家長長的鬆了口氣,痛罵洪武年間的殘暴不堪,糊里糊塗的和着稀泥,一起得過且過,至於民間底層到底如何,其實明公們心裡有數,也多少清楚。

但是完全沒想到,已經是如此血淋淋的模樣了!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十分確信的說道:“朕許他們造反!但是他們不能不納稅!”

“朕許他們造反!但是他們不能隱匿人丁!”

“朕許他們造反!但是他們不能挖着大明的根兒,還罵大明!”

“明年起,京畿地區,未加入農莊法的王侯、勳戚、鉅商、富賈、縉紳、富戶、上農,按制納稅!”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所有的皇莊、王田、勳田、縉紳、舉人士人田畝都要按制納稅!”

“少一粒米,朕就去他們家取!”

朱祁鈺並未動怒,他已經思考了許久了,自從於謙上書之後,他就開始思考。

活在大明朝,要麼你造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要麼就納稅!按制,每畝田地該是多少就是多少。

人生無法逃避的兩件事,死亡和繳稅納賦。

今天廷議還是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

金濂深吸了口氣顫巍巍的問道:“陛下,親王、郡王、勳臣、外戚也要納賦嗎?”

“納!連皇莊都要納!”朱祁鈺點頭說道:“連朕的皇莊田畝,都要納賦,他們憑什麼不納!”

“膽子大一點,就直接造反好了!”

“諸公,即便是鬧到天下罪之,這稅也得收,那就讓他們鬧去好了,朕一個個去平定,不就是把天下再耕犁一遍嗎?”

“那就再犁一遍就是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二十章 登基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推薦幾本書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688章 康國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二十章 登基
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二十章 登基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推薦幾本書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688章 康國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二十章 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