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第472章 京城不僅是心臟啊!

西苑勤政堂,胡宗憲、譚綸和潘應龍還有些迷糊,怎麼好好地就要擴建京城了?

朱翊鈞揮揮手,祁言把另一幅輿圖掛在屏風上,正是京師及其附近州縣地圖。

“這是京師,分五城。東西北中城,是永樂年間修築的舊城。南城是嘉靖年間,皇爺爺新築的外城。

看上去很大,但京師兩百年來,人口越居越多,不夠用了。別的不說,孤的那些諸藩宗親們,親王十幾位,郡王數百位,還有其它將軍中尉上千戶,都要居於京師,孤要找多少府邸宅院安置他們?”

胡宗憲三人不由一驚。

“殿下,諸藩宗室們全部安置在京城?”

“是的,親王、郡王還有鎮國、輔國將軍們,都安置在京城和京畿,其餘自謀生路的,孤和朝廷就管不到了,想居於哪裡就居於那裡。”

胡宗憲三人無語了。

原本以爲太子殿下整飭諸藩宗室,人人審查過關,通過後再放回諸藩,結果居然全部扣在京城。

這.

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只是這樣做有利也有弊。

諸藩宗室以後在京城裡,天下腳下,百官眼皮底下,他們很難再囂張跋扈得起來,沒法再爲非作歹。

那麼多御史京官看着,揪到把柄就上疏彈劾你,在你身上刷名望。

彈劾奏章兩三天就能遞到西苑,是生是死、如何懲治立即見分曉。

弊處也有,這些諸藩宗室全居於京城,俸祿是一大筆錢糧。以前是各地分擔,現在要先運到京城再分發。

以前京城靠漕運運輸,耗費巨大,確實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但現在海運興起,工商大盛,運輸成本大減,負擔似乎不是很重。

祖制裡諸藩分鎮各地,永固江山?

現在看來過於理想化了。

兩三百年過去,這些諸藩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平時替皇家鎮守要城,危急時勤王攘亂。

他們已經蛻化成一羣不事生產,只知道吸食百姓血肉的寄生蟲,是大明朝沉重的負擔。

皇家不僅得不到他們的幫助,還要替他們擦屁股,爲他們承擔後果。

胡宗憲三人對視一眼,有些明白朱翊鈞的想法。

“殿下,那各地的諸藩宗廟和王府,如何處置?”

“宗廟保留,交地方官府好生看管維護。每年一次,該藩親王郡王回去祭拜一次,告慰先靈就可以了。

王府以及其他宗室府邸,孤派員去實地勘查,或改爲學院、公學、醫館和養濟院;或拍賣給商賈,改爲商鋪酒樓飯店。

朝廷養了他們這麼多年,耗費了那麼多錢糧,也該見到回頭錢。”

殿下,你可真狠啊。

諸藩宗室被你召集在京城京畿集中居住,分散在各地的諸藩府邸、田地肯定保不住,交給各地官府處置。

田地多半是用來安置退役老兵。

府邸宅院或用於學校醫館和養老育嬰等公益,或拍賣商用。如此一來也算是對地方多年供養的一種補償。

以前是苦一苦百姓。

現在到殿下這裡改了規矩,苦一苦宗室。

胡宗憲三人是近臣,非常瞭解朱翊鈞脾性。

先是苦一苦晉黨、晉商、鹽商、南京勳貴和衍聖公府等地方世家,接着是苦一苦諸藩宗室們,將來會苦一苦誰,不言而喻。

難怪殿下跟海瑞這麼親啊。

朱翊鈞看着胡宗憲三人,見他們沒有什麼意見,繼續在輿圖上說道:“孤的設想是在東西北三個方向,再向外擴展。新築東西北三城。

此前的東西北三城,統一爲中城。以後京師還分皇城和東南西北中五城。

中城多衙門官署,南北多官民居住,東城多商鋪倉庫,西城多書館學堂。”

朱翊鈞逐一給五城定位。

胡宗憲三人聽完後,譚綸擔憂地說道:“殿下,京城擴建,耗費巨大。臣擔心反對聲洶涌不絕,也擔心耗費巨大,難以承擔。”

朱翊鈞點點頭,看着輿圖上的京城五城,輕嘆了一口氣。

“這世上做事最難,動嘴最易。需要做事時,無人吭聲。別人開始做事,無數人站出來說三道四。

擴建京城是孤深謀遠慮過的。”

說到這裡,朱翊鈞轉向胡宗憲三人,“孤問問你們,京城在你們心裡是什麼?”

是什麼?

大明的京師,是心臟啊。

看到三人不是很明白,朱翊鈞解釋道:“孤問的是,京城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職能?

胡宗憲三人遲疑一下,說出自己的想法。

“京城此前叫北平,是抵禦北元的軍事要地。”

“也是九邊的軍械、錢糧、兵馬囤積和轉運中心。”

“現在北虜邊患漸除,九邊壓力減輕,但是與漠南漠北以及東北的往來卻更密切了,成了商貿和貨品囤積轉運中心。”

朱翊鈞欣慰地點點頭,“你們說得都沒錯。京城是大明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交通中心。”

爲什麼不是工業中心?

在朱翊鈞心裡,大明重工業基地一在灤州,二在太原。

等東北穩定,瀋陽還要再建一個。

工業革命的煤煙味,大時代的氣息,偶爾聞一聞可以,但是長年累月地聞就吃不消了。

胡宗憲、譚綸和潘應龍三人面面相覷,十分驚訝,京城在殿下心裡,是這麼多中心?

政治中心就不用說了。

文化中心?

有天子、宗室、勳貴和文武百官,全國各處的文人學子,包括戲曲都會涌來,在京城闖出名堂,可名利雙收。

確實是文化中心。

軍事中心也不用說。

幾年下來,九邊、東南等諸地征戰歷練出來的精兵,輪番入值京營。

二十六軍、肅慎軍、蒙古左六翼,這些天下精銳之師,發號施令都由京城而出。

經濟和交通中心,有些費解了。

這幾年,朝野上下對經濟一詞的理解,與朱翊鈞同步了。

京城怎麼會是經濟中心?

天下最繁華的地方在上海,那是太子殿下伸手一指,畫了個圈,然後楊金水、李三江等人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

所有去過的人都會驚歎,古往今來,天下繁盛之極,莫過如此。

怎麼經濟中心反倒成了京城?

還有交通中心,交通最便利的還是上海。

通江達海,面向大海、背靠長江運河,轉運十分便利,這也是它能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

潘應龍代表三人問出經濟和交通中心的疑惑。

朱翊鈞微微一笑,開口解釋道:“而今東北大定,漠南已經降附左翼。平定右翼也未來可期。

我們要籠絡漠南漠北,永固北疆,就要改變以前粗暴簡陋的手段和方法。除了漢蒙一家,定期向西發起征戰等舉措之外,我們還要使用經濟、文化等手段。

讓百戶以上頭人貴族子弟,入京或瀋陽、太原、西安求學,教誨以忠義仁孝,是其一。

其二就是往來商貿,收牛羊良馬、皮毛奶酪。現在太原、遼陽、灤州新成立了幾家大羊呢絨廠,紡織草原上的羊毛,製成呢絨和氈帽衣服。

將來轉運方便,可在漠南漠北設加工廠,把牛羊肉和奶,初步加工,便於保鮮,再販運各處這些商貿往來,貨品轉運,都以京城爲中心進行。”

朱翊鈞還有一件事沒有說清楚。

第一臺商用蒸汽機制作出來了,鐵路和蒸汽火車也不遠了。

京城必定要成爲鐵路交通的中心,東邊修一條鐵路,連接灤州,再分出兩路,一路出山海關入遼陽、瀋陽,連接大明新的農業工業中心。

另一路出承德、赤峰、通遼,沿着察哈爾舊地一直向北,再調頭向西,深入漠北草原腹地。

南邊修一條鐵路,連接天津和大沽,天津再分出一條,一直南下,山東、江蘇、應天府再過長江,直至上海。

大明京滬線。

西邊修一條,過涿州、保定、真定,然後分路。

一路調頭向西,從井陘入晉,直抵太原。另一路繼續向西南,過黃河,直入鄭州開封。

北邊再修一條鐵路,西北出居庸關至宣化,在那裡分路,一路向北,出張家口,穿漠南,直抵漠北草原核心狼居胥山。

另一路繼續向西,至大同,再調頭向西北,穿土默特部腹地,直至河套地區。

這幾條鐵路一修,猶如幾條鐵鏈,讓大明北疆穩如泰山,京城自然就成了經濟、交通中心了。

朱翊鈞簡單解釋後,對潘應龍說道:“鳳梧,擴建也是改建京城舊城的重要機會。疏浚河道溝渠,避免洪災內澇;鋪設下水管道,完善市政設施,提高公共衛生.

一座城池,我們不僅要住得安全,還要住得舒適。京城乃天下首善之地,鳳梧,你要爲天下建一座楷模之城。”

聽朱翊鈞如此一說,潘應龍頓時覺得責任重大,壓力翻倍。

不過壓力越大,出的政績也越大。

“臣定當殫精竭力完成殿下制定的宏圖偉業。”

送走譚綸和潘應龍,朱翊鈞留下了胡宗憲。

“胡公,那位黨如圭找到了嗎?”

黨如圭就是那個忽悠胡宗憲上疏彈劾凌雲翼,試圖挑起胡宗憲和張居正內鬥的幕友。

“啓稟殿下,臣給刑部行了文,那邊也發了海捕文書。錦衣衛宋都使也給臣來文,說錦衣衛也在全力緝拿此子。

只是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任何訊息。”

“此子不是被滅口了,就是此前用的全是假名假籍貫,處心積慮,現在他恢復真名,安於原籍,很難查到。

現在大明工商大興,人口流動頻繁,這樣的人不好查。”

“臣也覺得不好查。只是幕後黑手是誰,沒有查不出來,臣心中忐忑不安。”

朱翊鈞看着胡宗憲的臉。

或許他已經猜到是誰,只是不願意說出來而已。

朱翊鈞安慰他道:“胡公不必過濾。朝堂之上,無黨無派,那是不可能的。有黨分派,自然就少不了明爭暗鬥。

胡公,孤意欲讓你入督理處,總制戎政,內閣的那灘渾水,我們就不去趟了。”

胡宗憲知道太子殿下是在保護自己。

自己嚴黨身份,是要背一輩子的。

要是入閣,那些翰華清流就會像打雞血一樣衝上來,往死裡彈劾自己,八百年的老賬也會被他們翻出來。

胡宗憲誠懇地說道:“殿下的良苦用心,臣感激零涕。臣一定替殿下督理好戎政,尤以西南爲重。”

朱翊鈞滿意地點點頭。

老胡這樣的能做事又識進退的大才,用起來就是順手舒心。

胡宗憲也離開後,朱翊鈞坐在椅子上,心事重重。

挑撥離間胡宗憲和張居正之間的幕後黑手,朱翊鈞也猜出來了。

此人的身份讓朱翊鈞遲疑不決,難以下定決心。

“祁言,去架閣庫戊字庫取一份舊文檔來,就是”

祁言馬上領命而去,很快就拿了回來。

朱翊鈞拿着這份文檔,看了又看,忍不住提起筆在一張白紙上準備寫字。

“殿下,司禮監馮公公和錦衣衛宋都指揮使有事求見。”

“請進來。”朱翊鈞頭也不擡地答道。

第15章 敲打徐階第739章 皇長子出世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第74章 世子的反擊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249.第249章 我沒犯事,幹嘛怕海青天?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840章 扶桑羣島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850章 明國人膽敢主動進攻?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問政第3章 朕的銀子!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102章 天下無巧事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第10章 妥協和交換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第938章 還是我們皇上會折騰啊!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444.第442章 王一鶚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第15章 敲打徐階第739章 皇長子出世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第74章 世子的反擊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221.第221章 張居正辣手平亂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249.第249章 我沒犯事,幹嘛怕海青天?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840章 扶桑羣島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850章 明國人膽敢主動進攻?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問政第3章 朕的銀子!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299.第299章 最大的變數第102章 天下無巧事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第10章 妥協和交換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第938章 還是我們皇上會折騰啊!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444.第442章 王一鶚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