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一個敢報,一個敢信!

“內閣都到齊了,楊公公,你那邊呢?”

張居正轉頭看向旁邊的楊金水。

楊金水笑眯眯地答道:“回張相的話,我們少府監計劃局、組織局、宣教局、財政局、金融局和審計局,六家的都事都到齊了。”

張居正在楊金水下首六人臉上掃了一遍,目光炯炯,“嗯,赫赫有名的少府監六大局,六大金剛,今日悉數到了我們內閣,榮幸,榮幸。”

“張相客氣了。”六人連忙應道。

別人看少府監,霧裡看花,覺得這個閹黨執掌的內廷“斂財”機構,錯綜複雜,但是張居正知道,少府監看着下面的衙門很多,但真正管事的就是這六個局。

其餘的招商局、農墾局、交通局,這個集團,那家銀行,其實都是工商實業,專門負責賺錢。

而凌駕於它們之上,統管着數十家影響大明經濟的巨型企業,從項目立項、資金運作、人事管理、互相協調、監督審計.通盤管理的就是這六大局。

毫不客氣地說,少府監等於一個小內閣,六大局等於六部,其餘招商局、農墾局、交通局、灤州煤鐵集團、太原煤鐵集團、匯金銀行.等於各省布政司。

裡面的機構和運作模式,名義上是楊金水一手建立起來的,實際上是他奉皇上的意思搭建起來的,做了部分微調而已。

據張居正所知,少府監的運作效率比內閣要高得多。任何有賺錢的機會,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嗅到,閉門會議討論,很快就拍板,接着是雷厲風行。

他們的內部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驚世駭俗,卻讓人無比振奮。

只是內閣不能像它,因爲少府監只是皇上專設的特殊機構,專事搞錢。

內閣不行,它除了搞錢,還要兼顧民生民計,地方與地方、中樞與地方、工商農的平衡.牽制多多,羈絆多多。

不過少府監值得內閣學習,那裡才藏着皇上最真實的治國理念。

張居正心裡輕輕嘆了一口氣,朗聲說道。

“好了,人都到齊了,我們閒話少說,開會了。”

內閣開會現在也沿襲灤州傳過來的新作風。

小會圓桌開,大會對面開。

今天這個半年經濟工作總結會,級別挺高的,最低都是各寺右少卿,只來了戶部、禮部、工部和太府、司農、都水、太常四寺的主佐官,外加少府監楊金水和他麾下六大金剛。

屬於小會。

那就一張橢圓形的長桌子,張居正坐在中間上首座位上。左邊是楊金水,右邊是內閣長史張學顏。

左邊下去是少府監六大金剛。他們是內閣的客人,自然要禮待,再下去是四寺正卿,打頭的是都水寺正卿潘季馴。

右邊下去是戶部尚書王國光、禮部尚書潘晟、工部尚書朱衡,再下去是三部左侍郎,以及楊巍、龐尚鵬等管着要緊司的右侍郎。

外面東西靠牆還有兩排長桌子,分別坐着四寺左少卿和右少卿,以及其他的右侍郎。

對面坐着一排,是內閣經歷廳秘書處的四位秘書,負責會議筆記。

張居正繼續開口:“萬曆二年上半年,完成了一項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全國的田地清丈以及人口普查。”

他環視一圈衆人,感慨萬千地說道:“田地清丈,整整搞了四年,從隆慶元年開始搞,一直到今年上半年。

抽調了四萬四千六百官吏、觀政和實習生,以及四萬七千五百名公學和學院學子,聘請了秀才、童生、工匠等臨時人員十三萬三千六百人,耗費了二百七十五萬圓,耗費巨大,終於看到了結果。

耗時這麼久,耗費這麼大,就是中間遇到了許多阻礙和曲折,甚至在隆慶三年,還在許多地區重新清丈了第二次,第三次。

這些苦,大家都知道,本相也就不在這裡唸叨了。

這次田地清丈,還同時進行了人口調查,也叫人口普查。

張長史,你給大家念一下初步的數據結果。”

“是!”

內閣長史張學顏開口說道:“開會前,張相跟下官說,叫我把此前大明田地清丈的數字摘要的念出來,做好對比,以便分析。”

張居正補充了一句,“沒錯。我們今天的會不僅要總結,還要分析。有了對比才能分析。我們要跟此前國朝的田地清丈或估算統計數據作對比,對比我們這次清丈的數據,進而分析我們的經濟進步還是退步,原因何在。”

說完,他一揮手,“張長史,開始。”

“是張相。”

“洪武十四年,清丈田地爲三萬六千六百七十七萬畝,稅糧兩千六百一十萬石。洪武二十六年,田地爲八萬五千零七十六萬畝,稅糧三千二百七十九萬石.”

張學顏看了看衆人,“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戶部南京架閣庫的數據就是這樣,但是與洪武二十四年的三萬八千七百四十七萬畝相差甚遠。兩年時間怎麼可能開荒出這麼多田地來?而且稅糧跟洪武二十四年的三千二百二十八萬石,相差不遠。

再對比宣德元年的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萬畝,我們相信要麼是地方官虛報多報謊報大量的田地,使得洪武二十六年的田地清丈數字大爲失真。”

衆人面面相覷,心裡有數了。

洪武二十六年,太祖皇帝快要駕崩了,那時的他喜怒無常,再加上前些年幾起大案,殺了官庶軍民十幾萬,下面的人聽到他打個噴嚏,都要嚇得渾身哆嗦。

爲了哄太祖皇帝他老人家開心,肯定拼命地往上加數字,胡亂填。

“成化二十一年大明田地是四萬八千一十一萬畝,稅糧二千六百五十八萬石。成化二十三年,田地猛增到八萬二千五百三十九萬畝,稅糧卻降低到兩千六百三十二萬石。

弘治元年,田地依然是八萬二千五百三十九萬石,稅糧卻又降低了,只有一千九百五十六萬石。

一直到弘治十八年,田地變成了四萬六千九百七十二萬畝,稅糧爲兩千六百七十九萬石。”

張居正左手指了指張學顏,示意他暫停。

“大明立朝以來,也就洪武年太祖皇帝,抽調人手,深入地方,切實清丈了田地,製成了魚鱗冊。

此後再無實際測量,只是根據地方布政司、府、縣在魚鱗冊基礎增加減少的數字,進行整理統計。

本相認爲,洪武二十六年的田地數字,以及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元年到弘治十八年的田地數字,都是逗你玩,都是瞎雞兒亂寫的!”

最後一句話,張居正臉色漲得通紅。

“大明田地有多少,好比一個家裡有多少家底,這麼重要的事,居然敢胡編亂寫。地方和戶部,一個是敢報,一個敢信!

玩呢?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他們就敢這樣玩!

щшш●t tkan●c o

不僅前輩們敢這樣玩,現在地方的官吏也敢這麼樣玩。可真是優良傳統,輩輩相傳!

這次清丈田地爲什麼耗時這麼久,就是有些地方胡編瞎寫,根本沒去地裡量,隨便編個數字往上報!

以後你敢報,本相就敢徵糧!你報出多少田地,戶部就按多少畝徵糧。徵不上來,你傾家蕩產給本相補窟窿!

你要是敢加派多徵,錦衣衛、商業調查科、通訊社,這麼多眼睛盯着,看你有多少個腦袋砍!要是逼反了地方百姓,本相直接上疏皇上,誅你三族!”

張居正殺氣騰騰的一番話,讓會議室裡一片寂靜。

大家在心裡暗暗琢磨,張相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相不會無緣無故在會議上,當着大家的面發火的。任何一位大人物,在大衆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用意。

有些心思敏銳的人琢磨出來了。

張相下一步要對地方吏治動手了。

接到張居正的眼神,張學顏輕輕咳嗽兩聲,繼續開始。

“正德三年,大明田地爲四萬六千九百七十二萬畝,稅糧兩千六百七十九萬石。嘉靖二十三年,田地四萬二千八百九十三萬畝,稅糧兩千兩百八十六萬石。

隆慶三年,田地四萬九千一百四十五萬畝,稅糧兩千七百九十五萬石。

以上田地數字,也是戶部在魚鱗冊基礎上,根據地方增減算出來的。可以說有水分,但是相比弘治年間的,可以說跟真實相近。

稅糧卻是實實在在的,需要清點入庫,戶部也會再三覈查確認。司農寺和都察院,也會來回複查,有虛報的水分,但是被擠得七七八八了。”

張學顏頓了下,又輕輕咳嗽了兩聲。大家都知道,重頭戲來了。

“截止萬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晚上二十四點整,也就是萬曆二年正月初一零點整之前,大明田地共計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九萬畝。”

這麼多!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裡藏不住驚喜和敬佩。

大家都知道清丈田地工作是多麼困難,高拱在這上面吃過不少苦頭,後期幾乎都停止了,最後還是張居正接過手來,力排萬難,繼續強力推行,終於有了這份結果。

新冒出來這麼多的田地,都是從宗室、外戚、勳貴以及縉紳手裡硬生生地摳出來的,把他們隱匿了上百年的田地,都翻了出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可想而知主持田地清丈的張居正遭受了多大的壓力,面臨着多麼瘋狂的詆譭和攻擊。

幸虧住在西苑裡的皇上鎮得住啊!

先收拾宗室,近一半的藩王除國,九成以上的宗室變爲庶民,自謀生路。然後是縉紳士林,地方豪強,他們是綁在一起的。

衍聖公孔府,名下的田地除了三千畝祭田,其餘的全部被勒令吐了出來。

前首輔徐階徐公府上,只剩下掛在徐氏祠堂名下的族田三千畝,其餘數十萬畝田地,全部被吐了出來。

皇室的田地,各皇莊最先被清丈田地,然後統一歸於少府監農墾局,組成農墾局集團公司,農場牧場,實行家庭承包制.

肯定有七個不服八個忿的,然後人頭滾滾。

有好事者統計,隆慶元年,皇上成爲秉政太子以來,光是因爲田地清丈之事就殺了三萬人,流放了近三十萬人。

再加上其它大案,殺得人超過五萬,流放更是超過五十萬。

文治武功之隆,已經超過太祖皇帝。

只是太祖皇帝殺了那麼多人,大多數被百姓們嘆息,覺得有些冤屈。

皇上殺了那麼多人,天下百姓們無不歡呼雀躍,齊頌英明。

除了每次都殺得師出有名,證據確鑿之外,還因爲皇上比太祖皇帝多了一個太常寺。

張學顏繼續說道:“同時截止,萬曆元年收得稅糧四千四百九十八萬石。”

這沒毛病。

張居正清丈田地,阻力爲什麼這麼大?就是田地被清丈出來,登記造冊後,朝廷就要據此收秋糧。

清丈出來的田地變多了,徵收的稅糧自然也就多了,否則反而不正常。

稅糧不增加,清丈田地清丈了個寂寞?

“於此同時,統計得大明戶籍人口,截止萬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子時,男女老少共計一萬八千四百三十六萬人。

其中包括新置的蒙古左右後三翼諸部,海東、靜海和日南省。”

日南省是萬曆元年投獻的占城國。

此事在國內都沒引起什麼太大風波,內閣和戎政府也覺得這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張學顏又補充了一句,“三寶郡,炎州、呂宋、蘇祿諸島,隸屬於直轄區,還沒有完全教化,所以人口暫不統計。炎東島以東新近發現的元緒、方壺等島,還在勘察期間,沒法做人口統計。”

元緒島(新幾內亞島),在被發現時被取名爲三河島。後來勘察隊終於完成它的全島海岸線勘察繪製,測繪局把數據和分圖合併成一張大圖,看清楚該島全貌時,不由驚歎,好像烏龜啊。

龜島之名便傳開了,但是叫龜島又不雅,於是測繪局就給它取名元緒島。

元緒是龜的雅稱,大家都覺得不錯,便成了官方名字。

“現在是萬曆元年非農財政收入,也就是關稅、工商稅、鹽茶酒糖專賣稅以及其它雜稅。還有煤鐵棉布主要工業品產量。數字比較多,我一項項地念”

衆人屏住了呼吸,滿懷期望地等待着。

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第70章 去皮見骨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57章 誰下的黑手第77章 趕緊結案吧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隸只需要勇士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879章 地心說可是我們的不傳之秘!第878章 讓你們見識下歐洲的先進之處!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第77章 趕緊結案吧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853章 天竺兵馬不經打第927章 開始南巡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452.第450章 宗社黨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965章 番外一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第861章 河州樂浪郡昭明城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第70章 去皮見骨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第737章 慈悲不度自絕人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7章 嚴家父子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682章 嘿,新兵蛋子!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767章 明國的銀行能資助選皇帝嗎?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922章 戚繼光呢?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847章 搞不懂三哥的腦回路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833章 歷史戲臺的新主角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第862章 蓐收海第一戰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第70章 去皮見骨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57章 誰下的黑手第77章 趕緊結案吧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隸只需要勇士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879章 地心說可是我們的不傳之秘!第878章 讓你們見識下歐洲的先進之處!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第77章 趕緊結案吧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853章 天竺兵馬不經打第927章 開始南巡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503.第500章 相煎何急 誓清君側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452.第450章 宗社黨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965章 番外一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第861章 河州樂浪郡昭明城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第70章 去皮見骨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第737章 慈悲不度自絕人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7章 嚴家父子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682章 嘿,新兵蛋子!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767章 明國的銀行能資助選皇帝嗎?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922章 戚繼光呢?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847章 搞不懂三哥的腦回路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第833章 歷史戲臺的新主角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第862章 蓐收海第一戰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