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

“在這一戰中,我發現,火炮密度過大,已經影響到了步兵的行動,誠然,我們打完仗後,火藥不少反增來到了三十三萬斤,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這種作戰方式,過於浪費了,雖然陛下不缺錢,用盡了全力供應我們前線所需,並且不讓我們過分擔憂後勤。”

“但如此作戰,對後勤造成的壓力極大,所以,適當的減少火炮的密度,降低對後勤的壓力,纔是正確的選擇。”戚繼光開始總結平壤之戰的得失。

哪怕有皇帝強而有力的支援,大明軍成爲了實質上的‘少爺兵’,打完了大仗,火藥存量反而增加,但大明京營習慣了這樣的奢侈,會對後勤過於依賴,萬一陷入了苦戰,會影響戰鬥力。

削減火炮密度,主要是考慮到後勤壓力和有效殺傷。

火藥對於大明而言,也是一種很金貴的東西,因爲這玩意兒可以用於生產,尤其是勝州露天煤礦的開採,還有一些修橋補路,都需要用到,浪費是可恥的,節儉是一種美德。

“此一戰,我注意到,倭寇的進攻是畏畏縮縮的,很多部分,都無法承擔較大傷亡,和他們叫囂的武士道,是截然相反的,果然如同陛下所言,越缺少什麼就會越強調什麼。”戚繼光看向了所有人,詳細的說明了他看到的局面。

在最後一次總攻中,倭寇分成了五個方面的衝鋒,傾巢而出,但各部分潰敗是不同的,朝鮮的花郎協在進入戰場沒有一刻鐘,集體後轉,扔下了倭寇們直接跑路了。

花郎協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倭寇五個方向的總攻,往往在傷亡損失低於一成的情況下已經潰散。

在大明和俺答汗超過了二十五年戰爭中,大明軍兵表現是好於倭寇的,傷亡比例在兩成以上會潰散,這是因爲戰場上,大明缺少馬軍,一旦潰敗,就會被北虜銜尾追殺,在這種情況下,潰敗就等於死,所以能夠承受更多的傷亡。

大明和俺答汗的二十五年戰爭中,大明是勝多負少,俺答汗並沒有在大明手裡討到太多的便宜,之所以打成了爛仗,和養寇自重有一定的關係,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缺少馬軍,無法擴大戰果。

僅僅部隊承受陣亡比例這一件事上,大明軍的表現優於倭寇,倭寇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並沒有傳聞中那麼的普遍,更加簡單的說,大明軍比倭寇更加悍不畏死。

戚繼光繼續說道:“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當敵人大量列裝火器的情況下,盲目的、死板的多波次衝鋒,就成了添油戰術,必敗無疑。”

“其次,設身處地的想,小西行長在決戰中的指揮,多波次的衝鋒,並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而且他改變戰術的速度很快,在見到了火器的威力後,立刻將剩下的軍兵,全部壓上,明確的說,他已經盡力了,但是面對已經發生了改變的戰場,輸就成了他唯一的結局。”

小西行長的多波次進攻,就像是故意給大明軍喂軍功一樣的可笑,大明火力優勢的情況下,這不是成了添油嗎?小西行長調整的速度已經很快了,表現已經很優秀了,但面對擁有代差優勢的大明軍,表現的多少有點無力了。

“我得到了一個教訓。”馬林舉手說道:“我發現,沒有展開的部隊,再強也是弱的,這一點在火器時代,表現更加明顯。”

“在大同江上游渡河的時候,我部先鋒營在渡河的時候,遭到了倭寇鐵炮的攻擊,不得不退回,但對方的黑田長政貿然進攻,給了我機會。”

“而訓練,有利於陣型的快速展開和變化,更快的取得主動權。”

先鋒營的作戰並不順利,因爲陣型無法展開,在渡河的時候,遇到了阻力,但很快黑田長政爲他的貿然進攻付出了代價,當先鋒營順利渡河,並且展開陣型的時候,黑田長政率領的倭寇,沒有了抵抗能力,最終潰敗。

“重裝騎營沒有價值。”李如鬆面色凝重的開口說道:“日後即便是組建騎營,也應該向着半甲輕騎的方向轉化,配合火槍兵行動。”

在火器時代,重裝騎營不再是戰場的主角,這是一種時代的悲哀,但也是一種發展的趨勢,大明花費了昂貴的代價培養了騎士、戰馬、甲冑,辛苦的訓練,結果在戰場上的表現,卻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戚繼光斟酌了一番後,說道:“其實我認爲是很有價值的,你看,大明周圍並沒有大量列裝火器的軍隊,重裝騎兵仍然是戰場一錘定音、徹底瓦解對方抵抗意志、結束戰爭的最佳手段。”

“重裝騎營一個衝鋒,在戰場上抹出了一片空白,倭寇就直接整體崩潰了,在大明周圍,倭寇已經算是很能打的軍隊了,但依舊承受不住這樣的衝擊。”

“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容易,但想要將優勢轉化爲勝勢,甚至將勝勢轉化爲結束戰爭,卻非常的難,而戰場多變,很有可能因爲一些小事,就改變戰局,拖得越久,變數越大。”

“重裝騎營在結束戰爭這件事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畢竟看着如同城牆一樣的鐵山撲面而來,沒有人能扛得住內心的恐懼。”

高粱河之戰,人們總是把目光聚焦在驢車戰神在負傷的情況下,一個晝夜跑了170裡的笑話上,但其實北宋軍隊,一直處於絕對優勢之中,但就因爲缺少騎兵,缺少擴大戰果的能力,缺少一錘定音的重騎,最後被遼軍找到了機會,偷襲了趙二。

北宋軍隊那時候戰力極爲強悍,在失去了主帥的情況下,北宋軍隊依舊保持完整的編制、陣型離開了戰場,沒有進一步的潰敗。

但趙二因此失去了做皇帝的威望,甚至變得疑神疑鬼,重文輕武蔚然成風,最終趙二沒有奪回燕雲十六州,這也造成了中原王朝第一次實質性的滅亡。

胡虜踏破山河,直到百年後,幽而復明。

戚繼光認爲騎營不僅重要,而且是目前結束戰爭的不二利器,有不可替代性。

“戚帥所言有理。”李如鬆愣了片刻,隨即贊同了戚繼光的看法。

重裝騎營應該維持一定的規模,作爲結束的戰爭的手段,這一戰中,他是騎營的統帥,只是覺得皇帝的付出和收穫不對等,一個重騎的花費等於五個銳卒了,他的看法是站在騎營的角度去看,簡而言之,氣勢夠了,可殺的不夠多。

但戚繼光不這麼看,重裝騎營的效果他看在眼裡。

戰後有總結,是戚繼光領兵以來的傳統,打完仗,所有的參將、把總們坐到一起,聊一聊此戰的得失,這種總結經驗的氛圍是想說什麼說什麼,而不是戚繼光的一言堂。總結經驗後,下一次才能打得更好,從在浙江領兵開始,他就這麼做了,軍隊有句話,三個裨將頂一個諸葛亮。

戰後總結的氣氛是非常輕鬆的,充分討論之後,形成經驗。

比如馬林提到的‘沒有展開的部隊,再強也是弱的’就很有意義,而騎營日後不再組建更多的重裝騎營,維持現有規模、改爲半甲,也代表了騎兵的發展方向,而線列陣的作戰之強力,超過了所有軍將的想象。

火器,改變了戰場的基本格局,過去的經驗,都因爲火器的大量運用而作廢,比如小西行長的波次攻擊是沒問題的,但碰到了火槍隊。

戚繼光覺得打仗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兒,就四個字,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痛擊敵人的短處。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那就寫成戰報,爲我大明軍兵表功,順便把戰俘、小西行長的屍首送到京師去。”戚繼光在開完了戰後總結後,詢問所有人是否要補充,沒人補充之後,戚繼光寫了請功的捷報。

朱翊鈞早就知道了平壤大捷的消息,因爲小道消息已經傳的滿天飛了,勝利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天時間,戚繼光的捷報,才傳到了大明京師。

朱翊鈞可以理解,前線需要統計敵我傷亡、需要對戰爭進行全面的總結、需要押送俘虜來堵住朝中文官的嘴、需要整理戰場統計收穫等等。

前線需要做很多事來確定勝利,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爲了一件事,不讓朝中的士大夫們,喜事喪辦,大明的士大夫太擅長這種事了,戚繼光本人就是受害者,打了勝仗,反倒被戴罪立功,哪怕是戴罪立功的機會,都是彌足珍貴。

朱翊鈞記得戚繼光對軍兵那句話:難?有希望、能打贏的仗,決計輪不到我們,讓我們上的,肯定是沒希望能打贏的,把沒希望贏的仗打贏,纔算是本事,纔有機會。難嗎?但不難,輪不到我們。

這就是振武之前,大明軍兵們的困局,這種困局,讓所有軍兵都格外的迷茫,朱翊鈞從來沒有忘記過,振武,爲何出發。

“報!平壤大捷!平壤大捷!”一個背上插着一杆硃紅色團龍三角旗的墩臺遠侯,跑進了通和宮內,暢通無阻的來到了御書房門前,大聲的喊道:“爲大明賀,爲陛下賀,平壤大捷!我大明軍力克倭寇!”

“賞!”朱翊鈞猛的站了起來,翹首以盼的他,終於等到了這份捷報,雖然知道前線發捷報要準確,但他等的有點焦急了,他立刻對墩臺遠侯進行了賞賜,而後從馮保手裡拿過了捷報,細細看了起來。

朱翊鈞拿着捷報,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說道:“好!羊角渡之戰,我遼東軍兵表現英勇!祖承訓一舉拿下,斷了倭寇從羊角渡撤退的可能!”

“好!線列戰法,得到了充分的實戰,排隊槍斃的戰術一再被應用,證明了這種戰術的可靠!”

“好!李如鬆率重騎一錘定音!馬林率先鋒營,銜尾追殺,擴大戰果!總擊斃倭寇兩萬一千衆,花郎協不計,兵鋒直達開城城下!”

“好!好!好!我大明軍在遼東戰場配合緊密,並無掣肘搶功冒進之事,重重有賞!統統重重有賞!”

朱翊鈞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捷報,嘴角的笑根本抑制不住,他笑的很是陽光燦爛,小西行長這場恥辱性大敗,大明軍這種碾壓式獲勝,讓朱翊鈞喜上眉梢,這可是萬曆維新十四年,振武的巨大成功。

“啊?這個小西行長,怎麼被朝鮮花郎協給踩死了?”朱翊鈞注意到了細節。

小西行長慘啊!他已經恥辱性大敗,又恥辱性死去了,沒死在大明軍手裡,反而死在了朝鮮花郎手裡,真的是一人一腳,活生生踩死,這些花郎別的本事沒有,逃跑的本事很大。

馮保笑呵呵的說道:“戰場都是如此,生死難料。”

提督內臣李佑恭,其實已經奏聞了這次碾壓式的大勝,只不過一些具體的細節還需要戚繼光的捷報。

“下章禮部,將捷報整理成文書,將這一仗的情況用俗文俗字、圖文並茂的描寫清楚,發到邸報上,詔告天下,鹹使四方知曉我大明軍大捷。”朱翊鈞將捷報交給了馮保,他就像是一個得了寶貝四處炫耀的小孩一樣,想要對天下人不斷地說這個寶貝的奇妙。

“戚帥上奏說要廢除《訓民正音》,朕以爲善,下章禮部研究。”朱翊鈞提到了另外一個細節。

朝鮮王世宗大王李裪在正統十一年,頒佈了《訓民正音》,創造了朝鮮拼音文——彥文字母,對漢字進行了全面注音,標誌着朝鮮半島擁有了自己的文字。

這個彥文可不是什麼好東西,本來戚繼光以爲這是朝鮮國王謀求自主化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但戚繼光詳細研究後發現,這個《訓民正音》是爲了區分階級。

在朝鮮,上層人學漢話、用漢文,一切的律法都是由漢文書寫,而下層人用彥文,根本看不懂律法,朝鮮的國子監成均館壓根就不教授彥文,只教授漢文,也就是說,朝鮮的士大夫利用彥文,完全壟斷了上升的通道。

連衙門裡的吏員都要懂漢文,否則律法都看不懂,醫倌同理,所以真的出生在朝鮮,世世代代都是窮民苦力。

而戚繼光的意思是,廢除訓民正音的彥文,換回全面的漢文,也就是《洪武正韻》,因爲彥文本身就是對漢文的注音,但因爲各地口音的問題,讓彥文變得奇奇怪怪,如同狗叫一樣,這不利於大明對朝鮮的王化。

朱翊鈞的態度是讓禮部研究下,保留其文化特色,還是直接乾脆利索的廢掉,禮部很快回復了皇帝,認可戚繼光的建議,全面廢除彥文,在禮部看來,這是理所應當的,誰要辨析,可以去找秦始皇,問他爲何要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萬曆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大明皇帝罕見的沒有讓三大公爵大祭司前往郊外祭祀列祖列宗,而是朱翊鈞這個皇帝,親自前往西山,親自主持郊祭,這是自萬曆以來的第一次。

在朱翊鈞看來,這場碾壓性的大勝,可以給列祖列宗們一個交代,之所以如此高規格的祭祀,主要是告訴道爺,當年倭患的仇,大明現在報仇了。

小西行長的屍首經過了仵作的檢驗,確實是被踩死的,已經燒成了灰,撒在了朝陽門任人踐踏。

大明的禮法之中,郊祭這種盛大典禮中,皇后是要陪同皇帝一起祭祀,王夭灼有身孕,御醫說這個時間多走動,適當的運動,對胎兒的發育有好處。

車駕停在了天壽山陽翠陵,道爺的陵寢就在這裡,朱翊鈞帶着十二冕旒、穿着十二章袞服,走下了輅車,拉着王夭灼,走過了外羅城,走過了三孔紅色陵門,踏上了神道,走過了雕像,穿過了祾恩門,來到了祾恩享殿之前。

御路丹陛刻的是龍鳳戲珠,祾恩殿內有神榻、帝后神牌、冊寶、衣冠、御座等物,若是皇帝來,則設正案、從案、三牲案匣祭祀,供桌上放着石五供,兩邊各有燭臺、花瓶。

走到這裡,就只有皇帝、皇后、宦官能夠進入了,文武百官在丹陛下等候,而朱翊鈞從馮保手中接過了香,插在了石五供包圍的香爐之中。

朱翊鈞拿出一張紙,絮絮叨叨的說道:“大雪落戰袍,北風漫江雪;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振武向天闕,軍榮耀天威;一戰雪國恥,兒郎奏凱旋。”

“大雪落在了戰袍之上,爲戰袍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冰霜。北風呼嘯着,鴨綠江兩岸都是白雪皚皚;振武十四年啊,大明軍就像是潛龍開瀆,從沉睡中醒來,軍兵們的赤膽忠心啊,就像是烈日將天寒地凍壓覆;振武的長戈直指天穹,軍容整齊閃耀,連天威都要避其鋒芒;平壤一戰啊,大明健兒血洗了嘉靖年間的倭患國恥,前方傳來了捷報,朕等待着他們凱旋,把酒同歡。”

“今天告訴世宗皇帝,朕徹底消滅倭寇的打算,希望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明,武運昌隆。”

朱翊鈞唸完了紙上祭祀的青詞,而後在燭臺上點燃,扔進了香爐之中,他等到紙張燃盡,才笑着說道:“既然沒回話,那就是默認了,朕就當祖宗們同意了朕滅倭的打算。”

“朕實在是不會詩格,也不會寫青詞,朕將就着寫,列祖列宗將就着看。”

祾恩殿裡忽然微風吹過,吹動了羅幕翻動了下,也不知道是嘲諷朱翊鈞恬不知恥,胡亂解讀祖宗之意,還是覺得朱翊鈞的詩詞不好,還是同意了朱翊鈞滅倭的打算。

朱翊鈞不來郊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來給祖宗們看,太廟彙報一下就可以了,這次平壤大捷,殺了兩萬一千餘倭寇,在朱翊鈞看來,這是拿得出手的功績,還有一個原因,其實是青詞宰相。

嘉靖末年,一心焚修的道爺,任命的宰相都是青詞寫得好的,朱翊鈞實在是不會寫,也不願意讓臣子們寫,這來祭祀,就按着自己的心意,寫了一首沒有詩格、也不押韻的詩,絮絮叨叨的說了一些話。

他是皇帝,青詞什麼格式,他說了算。

“夫君這詩詞,我看是極好的,格律也好,遣詞用句也罷,終究比不上用意。”王夭灼笑着說道:“這前線傳來了捷音,夫君是真心高興,我也期望着前線有更多的捷報。”

王夭灼覺得發明了賤儒這個詞的荀子,肯定是個天才,都成了儒生還那麼賤,精準的刻畫了一個羣體,他們人數不多,聲量最大,叫的最歡,不停地索求着特權,操弄着風力輿論,顛倒黑白,指鹿爲馬,這些賤儒撕裂着大明。

對王夭灼這個皇后而言,影響真的很大,因爲這些賤儒們的言論和行爲,總是讓陛下臉色陰沉,爲了下情上達,皇帝又只能忍受這些胡言亂語,皇帝不高興,皇后自然不高興,在王夭灼看來,張先生爲了保護弟子,對賤儒重拳,是好事。

這次平壤大捷,捷報沒有傳入京師的時候,就沒有賤儒胡言亂語,但以前會有,那山西巡撫周良寅,就這麼幹過,說什麼塞外的戰功不是戰功,都是李成樑殺良冒功,親自過去看,看到了古勒寨被夷爲平地,就說李成樑苛責文官,軍頭做派。

大明皇帝郊祭,沒別的事兒,就是告訴道爺,倭患的血債,正在血償。

戚繼光寫好的捷報送到了大明,而加藤清正也寫好了捷報送回了倭國,織田信長在同一時間收到了來自前線的捷報和來自大明的邸報。

“所以,是大明軍贏了,還是咱們倭人贏了?是大明軍欺騙了大明皇帝,還是我們遠征軍在騙我這個大將軍?”織田信長看着兩份截然不同的戰報,怒氣衝衝的說道。

“理當以邸報爲準,畢竟戰報會撒謊,戰線不會,大明軍推進到了開城城下,是不爭的事實,沒有道理大勝之後,戰線反而劇烈收縮。”黑田孝高回答了這個問題,雖然織田信長是明知故問。

織田信長在軍事上天賦很高,倭國沒人能打得過他,這種一眼假的戰報,織田信長當然看出來了。

加藤清正的戰報是:倭國遠征軍勢如破竹,倭國遠征軍羊角渡全殲遼東軍士氣如虹、是倭軍突破了大明軍防線撕裂的線列陣、在取得了大勝殺敵五萬之後,志得意滿的遠征軍,遵從了織田信長的號令,選擇了撤退。

在撤退的過程中,小西行長不幸病逝,埋骨青蕩山。

“平壤大捷,狗屁!大敗虧輸!”織田信長將加藤清正的戰報,扔在了地上,厲聲說道:“我讓他們就停在漢城,不要貿然進攻,在漢城、忠州、釜山構建防線,一步一坎,讓大明意識到幫助朝鮮要付出極爲昂貴的代價,而且朝鮮王室並不是表面上那麼恭順,最終能夠議和,就是最好的結局。”

“他們怎麼做的?去年過年前,他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進攻,朝鮮戰場,決定成敗的從來不是朝鮮軍隊,而是大明天兵,現在落得這個下場,活該!”

織田信長其實沒有多麼生氣,送死的又不是他的嫡系,他們死的再多,織田信長也權當是消耗武士了,這些傢伙在倭國本土,只會把糧價吃貴。

自從十五萬武士入寇朝鮮之後,倭國的糧價終於止住了飆升,有了下降的趨勢,而且各地的農夫在沒有了物理上的威脅後,春耕一切變得井然有序了起來。

織田信長看着十分簡陋的堪輿圖,看了許久說道:“現在再修工事防禦還來得及,下令前線,立刻構建防線,拖也要拖上三年五載,把大明軍牢牢地拖住!只要拖上三年時間,大明就沒辦法打到倭國本土了。”

“我的戰略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以進攻代替防禦,防止被大明進攻本土。”

黑田孝高愣了愣說道:“只需要撐住三年就夠了嗎?”

織田信長將長杆點在了松江府的位置上說道:“是的,因爲大明的重心在變,開海如火如荼,大明在東北方向傾注越多,就會越耽誤開海大事,只要能夠拖住三年,大明要徹底攻滅我們倭國,成本就太過於昂貴了。”

“朝鮮多山,而倭國更是多山少地,而南洋那麼多的地方等着皇帝去墾荒,在東北方向投入過重,反而是失去了理智的做法,英明的大明皇帝,會權衡利弊的。”

“大將軍高見。”黑田孝高看了很久,認可了織田信長的想法,但他非常擔心的說道:“大將軍,將國運寄託在皇帝的仁慈之上,這是不是有失妥當?”

織田信長搖頭說道:“那不指望大明皇帝權衡利弊,難道指望大明皇帝放下血仇?”

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在大明,織田信長所有後人,因爲要入寇朝鮮,全都送到了大明去,現在織田信長是真的不怕大明進攻倭國本土。

半殖民地半封建最大的危害,就是統治階級的存續和故土完全解綁,生存完全依賴宗主國的扶持。

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請假條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
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請假條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