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

張居正其實特別不喜歡皇帝暴戾,因爲這會影響陛下日後的評價,這種影響,很容易讓皇帝在晚年的時候顧此失彼。

人年輕的時候,不覺得身後名有什麼重要的,但人一老,想法就會改變,王崇古四處留名,一個崇古馳道,一個崇古獎,一個崇古堡,都是他對自己身後名的狂熱追求。

支撐王崇古走到現在的,除了家族的榮耀,還有就是自己史書上的評價了。

大明不講長生,但講以名長存。

所以,年輕人的血是熱的,年老者的血是涼的,張居正反駁陸樹聲,老人的血也可以熱,可畢竟是少數。

既想要新政可以成功,又想要大明江山永固,還想要身後名,天下好事,不可能讓人都佔了。

這個矛盾,其實張居正講過無數次,那就是克終之難,第一個克終之難,是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把大漢最後的政治穩定性,一個監國二十年的太子鬥沒了;第二個是唐玄宗,第三個就是嘉靖皇帝。

但事已至此,只能殺人了。

“先生,你信不信,越殺,這些自以爲是這片土地主宰的人,就會越怕;越殺,他們越是歌功頌德;越殺,他們越會自己學會忠君體國。”朱翊鈞打算坐小火車,前往北大營操閱軍馬,他沒上車前,忽然對張居正說了下自己的判斷。

“額,臣不明白,他們又不是賤骨頭,怎麼可能越殺越怕越怕越歌功頌德越忠君體國呢?”張居正一臉的迷茫。

這骨頭得多賤,才能賤成這樣?

朱翊鈞聞言也是一樂,他笑着說道:“先生是弘毅士人,自然理解不了他們的想法,先生說得對,這幫人,就是賤骨頭。”

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有的時候比人和狗的差別還要大,歷史證明,江南的士紳官僚這個階級,就是這樣的賤骨頭。

大明亡了,天下亡了,建奴破開了山海關,開始舉起了屠刀,殺的血流成河,殺的血流漂杵,這些江南的士紳官僚們,也不敢搞黨爭了,也不再用儒家天人感應那一套,去約束挾制君王了,也沒人喊與民爭利了,更不敢指着皇帝的鼻子罵人了。

在韃清,別說罵皇帝,你說句清風不識字,九族,甚至連親朋好友的九族,都給你一鍋端了。

楊廷和、楊慎可是喊出過‘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帶着229人就跑到左順門逼宮去了;

到了海瑞,直接罵道爺,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到了袁可立,直截了當的罵萬曆皇帝是‘是非倒置,賢奸混淆。究使忠者含冤,直者抱憤,豈應天之實乎?’,你這個天子想做就好好做,不想做,就直接死了算了。

袁可立是連續兩次上奏,還不是海瑞一次擡棺上諫,第一次袁可立就問萬曆皇帝‘國是日非,可畏矣!’,國朝每況愈下,你萬曆皇帝都不害怕嗎?

袁可立被罰了一年俸祿,他立刻第二次奏疏,問萬曆皇帝,豈應天之實乎?你乾的事兒,老天爺知道嗎?

可是到了韃清,一朝三祖,哪個士大夫,敢說一句話韃清皇帝的不是?

“先生,要不要打個賭?”朱翊鈞笑着說道:“你看這屠刀舉起來之後,這些傢伙,會作何反應?”

“臣不跟陛下賭,不過臣倒是想看看,另外一種方式,能不能讓他們聽話。”張居正立刻搖頭,他纔不上當!

大明仁善了兩百年,這條路走不通,就換條路試試看,至於陛下所說的越殺越忠誠這件事,張居正仍然不能理解其中邏輯。

張居正又不是賤骨頭,他當然無法理解了。

“那就看看再說,朕去北大營了。”朱翊鈞上車繼續操閱軍馬去了。

“恭送陛下。”張居正俯首,送別了小火車,直到小火車轉彎之後,張居正才站直了身子,聽着遠去的汽笛聲。

張居正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哪來的熱情,操閱軍馬這麼辛苦的事兒,居然幹了這麼多年。

關鍵是,這麼多年,陛下也不膩,還這麼有精神。

操閱軍馬是祖宗成法,永樂七年二月初三日,朱棣北伐,令禮部制定的《皇太子留守事宜》,在第二款內外軍機事中,就明確規定:其皇城四門各城門守衛圍宿,比常時,皆須增撥官軍,仍每日操閱軍馬。

朱棣告訴朱高熾,他去北伐了,皇城的四個門的城門防衛,一定要加強,平日要時常調撥官軍換防,而且每天都要去操閱軍馬,不得延誤。

至此,朱高熾一個大胖子,爬也得爬到京營去看看,每天都讓軍兵們認一認人,他就是皇太子。

但朱棣一死,朱高熾、朱瞻基就不怎麼去軍營了,到了正統年間,朱祁鎮的母親孫皇后以皇帝年少爲由,徹底停了操閱軍馬之事。

這個祖宗成法,在萬曆三年,皇帝十三歲的時候,再次重啓。

當時張居正送皇帝上馬的時候,其實就是請皇帝以皇權的名義,爲振武背書。

就像是萬曆二年重啓了‘廊廟陳民念,丹墀問政典’這個祖宗成法,張居正其實也不認爲皇帝有這個心情,會一直對窮民苦力的窮苦生活有興趣。

朱高熾是沒辦法,親爹是馬上皇帝,讓他操閱軍馬,就是爬也只能爬着去,朱棣一走,就不怎麼去了,朱瞻基也不喜歡去,新鮮了不到三個月,就再也沒去過了。

天生貴人,哪裡能吃得了軍伍這個苦?

但這份苦,陛下一吃就是十七年,從萬曆元年正月二十日開始,從沒有懈怠,關鍵是興致滿滿,每次去都不是愁眉苦臉,而是心情極好,興高采烈的前往。

皇帝去操閱軍馬,可不是走個過場,露個臉就結束了,而是真的在訓練自己,走過場可以理解爲皇帝爲了掌握軍權,如此辛苦,其實沒必要。

從戚繼光到普通軍兵,早就沒人敢考成皇帝的武功了,肯每天去京營露個臉,軍兵已經很開心了。

畢竟,陛下每天都去,代表着,陛下心裡有我。

張居正佩服皇帝這份毅力,萬曆元年正月十九的那場王景龍刺殺,給陛下留下了太多太多,身不由己的恐懼。

朱翊鈞之所以對戎事如此興致勃勃,完全是因爲…又菜又愛玩。

朱翊鈞是知道自己沒什麼指揮才能,但又想參與其中,只能用這種方式,代爲補償自己的遺憾了。

“熊廷弼,打贏了朕,你就能去倭國了,若是連朕都打不贏,你去倭國也是找死。”朱翊鈞帶好了護具,特意換了木刀,對着熊廷弼比劃了起來。

袁可立站在校場外,有些呆滯的看着周圍,戚繼光、李如鬆、馬林、麻錦等將領,帶着此番征戰倭國晉升的武勳、武將們,站在校場旁,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紛紛叫好,每個人都非常期待。

袁可立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陛下操閱軍馬,居然是這種氛圍,這怎麼看,大明京營纔是反賊的老巢纔對!打皇帝這種事,不阻攔,還要叫好?

熊廷弼什麼水平,袁可立非常清楚,這就是個天生的武夫。

二十歲的熊廷弼,虎背熊腰如同熊羆,胳膊跟樹一樣的粗,巴掌比臉還要大。

“陛下,這…”熊廷弼完全沒想到這次的角力,居然是跟皇帝對打,哪怕是李如鬆親自下場,熊廷弼都有信心,但跟皇帝打,不是打不過,是這裡面的度,沒法掌握。

“唯唯諾諾,成何體統,駱思恭,給熊廷弼做個表率。”朱翊鈞知道熊廷弼不敢出手,直接讓駱思恭做榜樣了,這小子下手不留情。

駱思恭站在朱常治旁邊,聽聞皇帝讓他上場,看了眼周圍的環境,立刻放心了下來,這裡是北大營武英樓的校場,周圍是浴血奮戰剛剛獲得了豐厚封賞的武勳,他又看了眼朱常治,皇長子的眼神裡充斥着躍躍欲試。

朱常治起初不想習武,覺得苦,但是跟着皇帝來了幾次之後,逐漸喜歡了習武,撿一根很直的木棍都能當劍耍的年紀,舞刀弄槍,對小孩子的誘惑很大,過了最初的不適,很快就積極了起來。

駱思恭去換了甲冑,下場後跟皇帝乒乒乓乓的打了起來。

駱思恭不是皇帝的對手,在武道的天賦上,駱思恭稍遜一籌,當初他站樁都站不過皇帝,時日一長,這種差距就變得明顯了起來,二十個回合,駱思恭就贏下了五場,這裡面還有三場是皇帝刻意放水,不讓駱思恭丟了面子。

戚繼光在場外,不住地點頭,他打了快五十年的仗,帶兵無數,一眼就看出來了,皇帝和駱思恭都沒有偷懶,在他離開這三年時間,陛下依舊是堅持不懈。

讓戚繼光客觀的評價下皇帝的武功,拋開皇帝的身份不談,皇帝的水平也就是陷陣先登之上,悍將之下,而且陛下的耐力很強,擅長久戰,如果在蔚山戰場,也可以做到九進九出,攻克山城。

在場的悍將,都能打得過陛下,但在場的將領可沒人敢像駱思恭那樣,下手沒輕沒重,打壞了陛下,誰來發餉?

皇帝的身份是不能拋開不談的,這和拋開事實不談沒什麼區別了。

“陛下,臣僭越了。”熊廷弼有些無奈,駱思恭敢下狠手,是駱思恭知道全力以赴也打不過。

熊廷弼很清楚,自己用盡全力,陛下的面子都掛不住了。

經過簡單的試探之後,朱翊鈞瞅準了熊廷弼的破綻,揮刀直入,一個斜砍砍向了熊廷弼的左肋。

熊廷弼十分隨意的擋住了這一刀,左手如同鬼手一樣突然探出,抓住了皇帝的胳膊,左腳前踏,一個過肩摔就把皇帝摔在了地上。

朱翊鈞躺在地上,有些頭暈目眩,他呆滯的看着天花板,他已經很清楚實力的差距了,差距真的很大。

因爲在這過肩摔的時候,熊廷弼收了力,把刀都丟了,託舉了下,纔沒把皇帝摔得七葷八素。

“陛下久戰脫力,臣僥倖獲勝,勝之不武。”熊廷弼趕忙把皇帝扶了起來,給皇帝找了個理由和藉口,不是皇帝武功不行,是皇帝已經打了一場,體力不濟!

朱翊鈞倒是不在意的站了起來,擺出了架勢說道:“什麼久戰脫力體力不濟,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而已,再來!”

之後,熊廷弼就再也不敢勝了,陪着皇帝見招拆招的玩了十九個回合,陛下以十九比一大比分領先獲勝。

這是一場十分賞心悅目的表演賽,皇帝出招果斷而迅速,熊廷弼防守密不透風,水潑不進,最終完成了這一次的君臣對決。

“陛下威武!”熊廷弼真心實意的說道。

“陛下威武!”武勳們看的滿臉通紅,大聲的喊着。

對於一個天生貴人的皇帝而言,能成爲一名精銳的陷陣先登,而且耐力還領先大部分的陷陣先登,已經是歷史上都排得上號的武皇帝,極其威武了。

武勳們當然要喊,這是表忠心,更是真心實意,他們清楚的知道、也清楚的看到,陛下今日武功上的成就,沒有天賦,全是汗水和努力。

“行了,去了倭國,一定要小心,活着才能盡忠。”朱翊鈞拍了拍熊廷弼的胳膊,十分鄭重的叮囑道:“倭國不比京師,受了傷,不能第一時間得到醫治,朕等你回來。”

“臣謝陛下隆恩!”熊廷弼再拜,陛下是個很簡單很好理解的人,贏就是贏了,輸就輸了,陛下從不飾勝,打不過天賦異稟的武人,真的不是什麼恥辱。

行之者一,信實而已,不飾勝,是萬曆維新能走到現在的原因之一。

“今天在場,人人有份,領一份燒鵝。”朱翊鈞大手一揮,給了一點小恩小惠。

“謝陛下隆恩。”武勳們大聲的謝恩,卻沒散去,而是看着皇長子和錢至忠對壘,就像當年,他們看着皇帝和駱思恭對打一樣。

戚繼光看了一會兒,由衷的不喜歡錢至忠,因爲他從錢至忠的出招上,看到了陰鷙歹毒這四個字,不是大開大合,而是專攻下三路的陰損招數,出手不是狠辣,而是歹毒。

不僅是戚繼光,圍觀的武勳看了一會兒,都是眉頭緊蹙,錢至忠的秉性,和駱思恭完全不同。

“這孩子吃了太多的苦,所以才這樣,他很懂事。”朱翊鈞無奈的看着這一幕,和戚繼光聊了錢至忠的來歷,朱翊鈞也希望錢至忠擺脫了過去的環境後,能變得陽光開朗一點。

但錢至忠,卻越來越向着陰鷙歹毒的方向去了。

戚繼光聽聞後,吐了口濁氣說道:“原來如此。”

錢至忠九歲吃的苦,比很多人一輩子都要多,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皇帝的目的,他欣然的接受了這個命運的安排,十分感恩,只有吃過苦,才知道這份生活的來之不易。

而且他努力讓自己合格,他要做一把一往無前、殺人不見血的刀,他要不擇手段、用盡全力的殺死太子殿下的一切敵人,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

錢至忠知道不是皇帝把他從養濟院裡接出來,他活不過那個冬天,他妹妹已經被賣給了人牙行,他的抗爭毫無用處,只有死亡一個下場。

而讓錢至忠如此拼命習武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朱常治那一句,我和他都是人,沒什麼不同。

錢至忠在朱常治身邊一年有餘,朱常治這麼說,也這麼做,從來沒有欺辱過任何下人,上次,朱常治偷偷藏了飴糖,皇后千歲要責罰,朱常治也是讓皇后千歲責罰他自己,而不是讓宮婢頂替罪名。

錢至忠看了很久,他知道,朱常治有個好父親,也有個好母親。

“戚帥,七日後出發南巡。”朱翊鈞和戚繼光說起了正事,南巡之事,七日後出發。

一切都準備好了,連《皇太子留守事宜》都已經寫好了,就等出巡之日了。

戚繼光猶豫了下說道:“陛下,要不這樣,臣爲王前驅,陛下明年再去?陛下去的時候,血已經洗乾淨了,臣會收拾好的。”

戚繼光的意思就很明確了,興大獄,還是讓皇帝留在京師比較好,不是安全問題,而是罪名問題。

他帶着京營去,然後把人殺光,把地洗乾淨,日後春秋論罪,也是他戚繼光,仗着自己國公的身份和張居正的包庇,肆意妄爲,日後士大夫們可以罵國有佞臣。

罵歸罵,人是一定要殺的,矛盾和衝突已經不可調和,就不要再猶豫不決,越拖問題越大,柔仁不管用,就把刀拿出來。

“戚帥這話說的,若沒有朕的旨意,戚帥跟他們有什麼仇有什麼怨,要報復他們?站不住腳。”朱翊鈞倒不是很在意,只是說戚繼光這種把罪名攬到自己身上的行爲,騙鬼,都沒這麼騙的。

“陛下,他們跟臣有仇。”戚繼光深吸了口氣,站在校場邊,抓緊了圍欄,咬着牙說道:“陛下,當年倭患因爲他們而起,沒有江南這些士紳官僚們,倭患不會鬧的那麼大,那麼兇。”

“不是他們,倭國彈丸小國,倭患狼煙燃遍東南,哪裡會死那麼多人,臣和他們有仇,而且是大仇。”

“陛下,他們一定通倭。”

大明上到明公,下到鄉賢縉紳,都對皇帝把當初倭患的罪名,全都扣在倭國頭上,沉默不語,因爲當年倭患的事兒,不能細看細究,不讓皇帝怪罪倭寇,皇帝就會把血債扣在他們的頭上。

而戚繼光是很清楚的,倭寇在這年頭,不成氣候,他們既沒有領先斷代的武器,也沒有廣闊的縱深,這些倭寇和亡命徒,沒什麼不同。

倭患的根本原因,還是關於海貿、關稅這兩件大事,是朝廷和地方爭奪海貿和關稅。

如果看清楚了這個根本矛盾,就能理解這些南衙、浙江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到底扮演的什麼角色了。

“當初搞出了倭患,如果就此罷手,也就算了,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但萬曆開海,除了環球航行,朝廷從未組建過官船官貿,如此不知好歹,已經容不下他們了。”戚繼光說明了自己這麼幹的原因。

當初的事兒已經平定,再說無益,可是萬曆開海、國朝大事,陛下的官船官貿,只有環球航行,其餘的都留給了這些江南士紳,這是陛下的妥協和柔仁,給他們的讓利。

結果這些士紳還要私下串聯,搞出了一份投獻之家的清單來!

新仇舊恨一起算!

至於身後名,戚繼光一點都不怕,他是個武將,不幹點出格的事兒,纔不正常。

“朕親自去。”朱翊鈞十分肯定的說道:“七日後就出發!”

朱翊鈞沒有認可戚繼光的想法,這個罪名戚繼光當然擔得起,他願意承擔這個罪名,但朱翊鈞不讓戚繼光承擔。

朱翊鈞是皇帝,沒人可以怪罪他,但戚繼光是臣子,他活着,即便是不在京師,也沒人敢上奏,給他潑髒水,但身後名,朱翊鈞一定要保護。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歷史證明過的道理。

張居正死後,張家被萬曆皇帝抄家,餓死十幾口人,長子自殺,自那之後,再也沒有朝臣願意爲皇帝本人嘔心瀝血了。

有的是人願意爲大明拼命,但沒人願意爲大明皇帝承擔任何罵名了。

在李自成攻破宣府,兵逼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多麼希望有一個人提出南遷的主張,可是沒一個人願意站出來。

在朱祁鎮北狩,瓦剌威逼北京時候,朝中有于謙的殊死抵抗,也有徐有貞這種南遷派,覺得暫避鋒芒,哪怕是徐有貞這種南遷派,至少那個時候,他敢提出來,就代表他還願意承擔罵名。

那時候,還有臣子願意爲皇帝的嘔心瀝血。

但經歷了于謙、張居正、戚繼光的求榮得辱後,就再沒有臣工有這種擔當了。

朱翊鈞要保住張居正、戚繼光,甚至是王崇古的身後名,這樣一來,于謙的求榮得辱,就成了個例,是明堡宗朱祁鎮這個人的問題,而不是大明的問題。

“就這麼定了。”朱翊鈞沒有讓戚繼光再說,朱常治藏個飴糖,都知道不讓宮婢們背這個罪名,朱翊鈞這麼大人了,總不能還不如孩子。

在大明皇帝準備出發的時候,在松江府稽稅院坐班的南衙緹帥駱秉良,收到了皇帝的密旨,這份聖旨只用了兩天就抵達了松江府,而駱秉良收到聖旨立刻就站了起來,案子毫無疑問是個大案。

駱秉良立刻意識到,這個案子的棘手。

首先要快,在消息傳到南衙之前,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將整個南京國子監全部圍困抓捕,這個時間必須要快,只有三天時間。

大明有海防巡檢傳遞消息,這些勢要豪右之家,也有自己的亡命徒和信息途徑。

如此大的事兒,朝廷那邊不可能瞞得住,駱秉良在京師的時候,就知道各部之間的司務們,來往十分密切,他們甚至會分享彼此知曉的秘密,來完全瞭解信息。

禮部受理此案,禮部的各方司務一定會把消息傳出去。

即便是禮部司務不泄露秘密,夏宗堯和李先芳尋找人證,並且在左順門等待召見,代表着一定有大事發生。

而且駱秉良不太信任陸樹聲這個人,陸樹聲反對新政的時候,駱秉良人還在北衙,他對這個人的感官不太好,說好聽點叫激流勇退,說難聽點,就是不弘不毅。

這個時間最多隻有三天。

除此之外,辦事的人,一定要足夠的忠誠。

一旦具體做事的人,將消息提前走漏,京師就是打造的鐵桶一樣,該知道的人,還是知道了。

看來看去,駱秉良沒有選擇南鎮撫司的緹騎,也沒有選擇稽稅千戶,南鎮撫司的緹騎多數都是本地人,稽稅千戶們,和這些高門大戶有經濟往來。

這是免不了的,畢竟在徹底撕破臉之前,還是免不了有些溝通。

駱秉良選擇了海防巡檢來執行這個任務,這個羣體,全都是窮民苦力出身,出海是苦中苦,稍微有點家底,都不會幹這麼辛苦的、風險這麼大的差事。

水翼帆船可不是什麼容易操控的東西,而且非常危險。

最重要的是,海防巡檢經歷了無數次的考驗,證明了他們的忠誠。

海防巡檢但凡是鬆一鬆手,對阿片生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能賺幾輩子的財富,而長期奮戰在一線的海防巡檢,就是此刻最佳的人選。

駱秉良立刻前往了金澤園的水師衙門,見到了松江水師提督內臣張誠,這是二祖宗張宏的義子,同樣,張誠收到了皇帝的密詔,要求他配合駱秉良行動。

“駱緹帥,咱家已經從三都澳調來了三百海防巡檢,再加上南衙緹騎、松江水師,一共三千人。”張誠和駱秉良的判斷是一致的,他沒有選擇松江府海防巡檢,而是下令從三都澳水師老巢,調來了三年以上的海防巡檢。

三都澳這個天然良港,已經經營成了大明水師的老巢,一切新軍訓練、老兵安置都放在了三都澳港中,能在三都澳港久任,已經是一次篩選,海防巡檢也是一次篩選,三年以上,又是一次篩選。

這已經非常可靠了。

海防巡檢這次,充當的是臨時基層軍官的職能,防止在行動之前,泄露機密消息。

“人今天下午就到,咱家帶着他們去吧,稽稅乃是朝廷大事,不能因爲此事兒影響太大。”張誠思考了下,笑着說道:“咱家是個宦官,不怕捱罵。”

張誠雖然話非常客氣,又是稽稅大事,又是自己宦官不怕捱罵,似乎是怕駱秉良這把刀折了,但他的想法,駱秉良已經完全看穿了,張誠根本不信任駱秉良。

別看皇帝覺得駱秉良的兒子駱思恭是皇帝陪練,駱秉良完全綁上了皇帝的戰車,但張誠從來沒信任過駱秉良,稽稅院的帳,都是張誠在查。

鎮撫司和內廷太監鬥了快兩百年了,信任是不可能信任的。

“張大襠,這件事咱們要快,除了三天之內抓捕反賊之外,在陛下抵達南衙之前,得把血洗乾淨。”駱秉良沒有鬥氣,而是十分簡單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就你張誠是忠臣?他駱秉良不是?

對於這種不信任,駱秉良有點無奈,畢竟他有世俗的慾望,張誠沒有。

“駱緹帥也是奉君命行事,那就同去。”張誠猶豫了下,選擇了一起。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南衙國子監那幫傢伙,除非聽到消息就立刻自殺,否則,天涯海角都要給他抓回來審問。

張誠、駱秉良率領海防巡檢、緹騎、松江水師軍兵一共三千衆,趕到國子監的時候,國子監歌舞昇平。

“嘖嘖,這是打算辦詩會嗎?”張誠勒馬,這已經入夜了,但國子監似乎沒有遵循宵禁的命令,依舊是燈火通明。

“三月三日到四月底,每七天換一個主題吟詩作對。”魏國公徐邦瑞已經垂垂老矣,而且多病,他負責南京防務。

徐邦瑞得知駱秉良率衆從松江府趕來的時候,直接下令開城門,帶着兒子徐維志,跟着張誠、駱秉良就到了國子監。

徐邦瑞病的比較重,一直在咳嗽,但他爬也要爬着過來,這幫反賊就是真的奪了天下,能給他們老徐家一門兩公嗎?就是能,費那個勁兒做什麼?

造反當皇帝,是需要點天命的,就是讓朱元璋再來一遍,朱元璋都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成功。

徐邦瑞不僅自己來,他還下令把應天府所有的城門封閉了,無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入。

違者,坐逆亂之罪。

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
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