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言官們反對吉福總督府,畢竟都到非洲南部了,海程超過了兩萬裡,那麼遠,當地也沒有什麼值得大明青睞的特產,跑那麼遠建立一個總督府,實在是有點過於激進了。

而且投資不小,國帑內帑都沒銀子,朝廷還攔着陛下不肯舉債,投資從哪裡來,就成爲了一個問題,言官們當然會嚴詞反對。

可是,麥哲倫海峽被封鎖,吉福總督府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新日運河一時半會兒修不好,而且三五十年的工期,實在太久了,通過西洋、大西洋繞道泰西,也是一條路。

“王謙,你稍微收斂一點,有些時候,手底下鬆一點,別四處樹敵,錢又不是你的。”王崇古說起了王謙的燕興樓交易行事務,這個活兒,太得罪人了。

王謙頗爲鄭重的說道:“我知道爹的意思,但我不會改變。”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怎麼越活越像海瑞了?這天下,哪有那麼多事,乾乾淨淨的?”王崇古十分無奈,兒大不由娘,王謙年紀大了,王崇古真的管不住了。

王謙深吸了口氣十分堅定的回答道:“他們最好能殺了我!那姚光啓爲了幾千斤的海帶,都能拼死挨海寇一刀,他是我的手下敗將,他尚且能夠如此豁得出去,我也能!”

“我去燕興樓了。”

王謙拒絕跟王崇古繼續交流,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跟姚光啓的戰鬥,從當初的闊少,比拼到了官場之上,不僅僅是立功,還有一些看起來有些空泛的虛無理想,爲生民立命,爲萬世開太平。

王謙抵達了燕興樓後,召集了所有燕興樓的吏員,在燕興樓五層開了個小會。

王謙深吸了口氣說道:“我今天說幾個條件,有以下幾個特徵符合任何一個條件的民坊,就不用往我這兒報了,我不會準的。”

“除非你們能說動陛下,讓陛下下聖旨,否則,在我這兒,就過不了。”

“第一,熟練匠人沒有身股,這些個股份,就只在東家、東家親眷、大掌櫃、掌櫃親眷手裡打轉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二,利潤已經沒有了明顯增長,甚至開始下滑,多數靠東家人情維持利潤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三,在入市之前,突然對主要股東進行了大規模分紅,導致了賬面銀錢不足支撐經營,以補充流動性爲由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四,民坊利潤來源過於單一,利潤單一來源超過了一半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五,民坊主營,是爲朝廷衙門當買辦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六,要對資產進行親自調研,哪怕是他的鐵礦、銅礦在絕州、在泰西,都要親自前往探查,確定爲真,含糊其辭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七,無法進行穿透,找不到真正控制人,只能找到代持經紀買辦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八,不能提供完稅票證,沒有通過稽稅院稽稅,有逃稅漏稅記錄者,不必報聞,不準。”

“第九,直系三代以內,有欽犯者,不必報聞,不準。”

“九不準!誰報上來,自己去北鎮撫司接受緹騎審問!”

身股制在大明已經非常普遍了,就是熟練工匠也是民坊的主人之一,雖然持有少量的股份,而且多數都是虛假的,沒有決策權,只有分紅權,但這已經足夠了。

身股制的分配,比僱傭關係更加可靠合理。

身股制是鼓勵生產積極性、積極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力的新的生產關係,這是在自由僱傭生產關係之上的一種生產關係。

熟練工匠沒有身股,代表着這個民坊沒有什麼前途,沒有任何生產積極性。

第二條的人情生意,是垃圾中的垃圾。

比如前段時間,王謙就否了一家民坊,這家民坊完全靠着自己的小舅子,在寧波遠洋商行做供給,今天這小舅子在,買賣在,明天小舅子鋃鐺入獄,這生意立刻就沒得做了,樹倒猢猻散,留下一地雞毛。

第三條上市之前大規模分紅導致流動性不足,這根本就是準備把民坊賣給燕興樓投資者了,買這些有價票證,買着買着就能買成大東家了。

第四條利潤來源過於單一,代表着該家民坊興衰榮辱,和這個利潤來源方,高度捆綁,這裡面九成九有利益輸送,九成九是門檻買賣,我能別人不能,就是門檻。

比如去年,海瑞海總憲,對南衙龍江造船廠進行了反腐抓貪,就抓到了十四家這樣的民坊。

第五條給朝廷、衙門做買辦,主要是回款太慢了。

衙門比較僵化,有的時候,給朝廷衙門幹活的買辦餓死了,朝廷衙門批下來的銀子,還沒走完流程。

層層審計造成了極大的僵化,這類民坊暴斃的可能性,比王謙死於刺殺還要大。

陛下這種先給錢的金主,可不多見,所以這類的工程,都是大工鼎建,是皇帝撥款,六部督辦,從快從速從優的奇觀,基本不會有大問題。

能做陛下生意的那太少了。

第六條對主要資產瞞報,不提供確切的信息,含糊其次,這根本就是來騙,來騙燕興樓的銀子來了!

王謙就吃過這個虧,山東一家民坊,說養了幾萬畝的海帶,結果過會後,這些海帶就染病全都死絕了,次年海帶又神奇的長了出來,最後王謙直接給它停了,調查清楚後,發現壓根沒有海帶,就是硬騙。

這一類,王謙直接舉報到稽稅院,讓稽稅院緹騎問候他們祖宗十八代去了。

第七條,無法穿透,不準,和第六條一樣,來騙銀子的,自己實控找些代持,還不想朝廷追責,那這市場,你不能入。

出了事是要找責任人的,誰做的孽誰收拾。

第八條,有完稅,代表着經過了稽稅院對賬目的嚴密審查,賬目大抵是可以放心的,再對主要賬目,審查一遍,九成九不會出問題。

第九條,案犯就別到燕興樓湊熱鬧了,在這個違法可以用銀子贖罪的年代裡,能留下案底,都是重罪涉及到了刑名的惡性犯。

“九不準會不會太嚴了?”一個吏員顫巍巍的伸出手來,低聲說道:“那明公要是託人來說,也不準嗎?”

王謙歪了歪頭,看着那吏員說道:“誰派人來遊說!你們告訴我,我去告訴陛下,讓陛下找他們說去!”

“咱們惹不起大臣,大臣就惹得起陛下了?擾亂人人做船東的市場穩定,就是在擾亂開海大業,就是在反對萬曆維新!就是在謀反!”

王謙扣了一連串的大帽子出去,他也是個進士,也是個士大夫,賤儒會的那些,他也都會!

要麼不幹,要麼做絕!

這就是王謙這個紈絝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都撕破臉了,還想着你好我好,客客氣氣,那爲什麼還要撕破臉呢?

“王御史,我這裡有一個案子,是王次輔託人送來的。”一個吏員用十分低的聲音,拿出了一份案例,遞給了王謙。

此言一出,燕興樓西花廳內,安靜到了極點,掉根針都能聽到。

你王謙不要說的那麼大義凜然,這眼下,你親爹派人推薦的案子,要你行個方便,你行不行方便?

王謙看完了案例,越看眼睛越亮,他一拍桌子,嚇了所有人一跳。

“好好好!諸位,咱們聯名上奏,參他王次輔一本!這九不準,正好缺個祭旗的!來來來!人人有份!”

吏員們面面相覷,大家都很瞭解王謙,知道老王家有點家門不幸,老爹給兒子挖了個舉人舞弊的坑,想升轉只能走倖進的路,別無他途,兒子天天氣老爹,七星環首刀的京師風景線,也是聞名遐邇。

但是,能父慈子孝到這個地步,簡直是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這不僅不給行方便,還要彈劾!

王謙這彈劾的奏疏,寫的可謂是十分絲滑,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就像是成竹在胸,早就有成稿了。

“這不合適吧,怎麼說,王次輔也是御史父親,這自古親親相隱,這麼直接彈劾,是不是不大好啊?咱們否了這個案例就行。”一個御史看王謙來真的,站出來折中了。

御史、吏員們,就是要王謙表個態,你爹有人情,你給不給方便?如果你爹的人情都不給,那就是公平,一視同仁,那沒的說,大家都沒意見,九不準就九不準。

很多的法條的敗壞,都是從上而下敗壞的,而不是從下而上,在修稅法的時候,就已經討論的非常明白了,既然王謙連親爹面子都不給,只給陛下面子,那就沒什麼好說的,制度可以推行。

他們沒想到,王謙還準備彈劾王崇古,這就出現了子告父的奇景。

不過這也沒什麼,張居正也被自己的學生給彈劾過,算是同病相憐了。

這年頭,天地君親師,師生關係,這弟子是半個兒子,張居正也被弟子彈劾過,王崇古這現在被親兒子給彈劾了。

王謙吹乾了墨跡,眼神裡閃爍着興奮,大聲說道:“哈哈,你們不敢,我就自己彈劾,要是有點膽子,就簽字,他王次輔,現在七星環首刀舞不動了!”

大明朝堂不都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王崇古也免不了有抹不開面子的時候,出面遊說之人,和王崇古有關係,但也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大抵就是若即若離、懂的都懂的關係。

這事兒,就是捅到朝堂上,王崇古只要咬死了不是自己授意,言官都拿他無可奈何。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日後王崇古和張居正吵架,張居正只需要一句,你被你兒子彈劾過,王次輔根本沒辦法還嘴了。

“沒人簽字嗎?”王謙把寫好的奏疏傳了一圈,發現這些御史吏員,沒一個寫自己的名字。

“王御史,您得罪了王次輔,頂多回家跪兩天宗祠,我們得罪了王次輔,那明天恐怕會因爲左腳進門,被流放椰海城了。”一個御史解釋道:“您也別爲難我們了。”

“那倒也是。”王謙將奏疏遞給了司務說道:“送通政司奏聞朝廷。”

奏疏一旦遞給了司務,表明彈劾流程正式開始了,代表着王謙彈劾自己親爹的事兒,開始走行政流程了。

按照大明既定的規則,一旦開始走流程,這件事就必須弄個明白,尤其涉及到了大臣的問題。

王崇古見到了彈劾奏疏後,差點氣暈在了文淵閣!

但他還是得按着流程寫了一本陳情疏,把問題陳述清楚,奏疏很長,意思就是對於具體情況他並不瞭解,但他會承擔責任,請求致仕。

畢竟御下不嚴,家風不正,在大明也是大臣不能齊家的表現,按照大明傳統的價值體系,王崇古不適合繼續擔任次輔一職。

“其實沒什麼,這家惠生民坊,是做米麪糧油毛呢生意的,這九不準,只有這一個爲朝廷買辦者,不符合規矩,其他八條,都能過關。”

“王謙這也是爲了借勢來了。”朱翊鈞看完了這些奏疏,瞭解了事情的詳情後,只能說王謙是真的適合做官,他自己推動九不準有些困難,就只能借自己親爹的名聲一用,獲得陛下的認可。

案子沒問題,就是專門做綏遠羊毛初加工起家逐漸擴大到米麪糧油,九不準,只有一條不符合,那就是做朝廷買辦,主業毛呢初加工的回款賬期有點長。

跟衙門做買賣,就這一點,錢可能會拿到手,但時間有多久,那就不曉得了。

就因爲這個,這家惠生民坊,被攔在了門外。

關於燕興樓交易行是否允許民坊籌措資金一事,大明也吵鬧了很久,最終四大遠洋商行成功入市,算是正式打開了大門,但是隨着寧波遠洋商行大案之後,燕興樓交易行入市規範,就一直在收緊門檻。

一個政令,總是如此,起起落落,最終才能達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沖和狀態。

現在,最嚴格的九不準來了,但是要執行到位,又是困難重重,王謙一個人的力量有些微弱,他的名聲,陛下的權威,他都要倚仗。

朱翊鈞吐了口濁氣,思索了許久搖頭說道:“朕起初就是想着南北不要撕裂的那麼嚴重,給北方的勢要豪右們共享這開海的紅利,纔在精紡毛呢,帛幣的廢墟上,建立了交易行。”

“朕想着等到北方勢豪們在海貿上說的上話,就把這交易行給關了,但很多事,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

“王次輔就罰俸半年,略施小懲,王謙子告父,官降一級,以示訓誡吧。”

朱翊鈞做出了一個各打五十大板的決策,這件事裡,朱翊鈞只能端水,既需要王崇古繼續效命,也要給九不準站臺。

只能學那申時行,端水大師來端水。

王家屏還在廣州,這王崇古真的致仕了,皇帝親自打理工黨事務不成?如果不打王次輔的板子,那九不準要不要搞?讓那些騙子們到燕興樓交易行來騙錢?

所以只能這麼各打五十大板了。

“臣遵旨。”馮保領命。

王崇古自萬曆三年被削了一縷頭髮放在宮中後,第一次被處罰,罰俸半年看起來不多,但這種事繼續發生,絕對不是罰俸那麼簡單了,作爲次輔,威權和麪子的損失,就是實際利益的損失;

而皇帝的意思也非常明確了,騙錢別到燕興樓交易行。

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敲動着說道:“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帶人發財,等於衣食父母了,這王謙乾的這事兒有點得罪人了,你宣旨的時候,叮囑下王謙,注意安全。”

“陛下聖明。”馮保領旨去王家宣旨去了,他親自去宣旨,他要去看熱鬧!

現在的老王家一定非常熱鬧!

至於政令的深遠影響,需要看推行效果,但今天老王家一定是家宅不寧,這各打五十大板,誰都沒撈到好處,父子倆,指不定鬧出多大的樂子來。

馮保到的時候,卻看到了極爲平靜的家宅,王崇古沒有拎着環首刀要砍了王謙,王謙也沒有把家裡折騰的雞飛狗跳到處跑,父子二人,反應比較平淡。

馮保宣旨之後,才知道,這次鬧大了。

“二位二位,這父子之間還能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這王謙要搬出王家家宅了嗎?不至於不至於。”馮保驚訝的問道。

王謙被王崇古逐出家門了!

“有孫子在,我管他死活,我苦口婆心的對他說收着點,他不聽,還把親爹給告了,我容不得他,愛去哪兒去哪!”王崇古氣急敗壞的說道:“張居正他學生告他,我這親兒子告我!內閣首輔次輔,都遭了這趟罪,老臉都丟盡了!”

“他現在也是能耐了,有錢了,自己能置辦產業了,愛去哪兒去哪兒吧,把孫子留給我就行了,我就當沒他這個兒子!”

王謙也不含糊,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把收拾好的行囊放上了車,帶着妻子離開了王家家宅。

“哎。”馮保看着王謙離開,嘆了口氣,這等同於告訴所有人,這是斷絕了父子關係。

這麼做,是爲了保護家裡的小孫子,日後王謙闖了天大的禍,也不至於讓他們老王家絕了嗣。

王謙毅然決然的離開,是知道自己走的路,從古至今都是一條絕路,或者說,萬曆維新本身就是一場絕路,只不過陛下英明神武,王謙想試試,跟着陛下一起試試。

成了最好,不成,也是盡力了。

這就是黎牙實反反覆覆提起的殉道者,中國從來不缺少殉道者,無論哪個階層,都能成爲脊樑的一部分。

“王次輔保重。”馮保甩了甩拂塵,帶着小黃門回宮去了。

王崇古的神情沒什麼變化,但他還是愣愣的看着街口,看了很久很久,就像是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他在揚州殺倭寇的時候,在西北殺韃子的時候,組建晉黨的時候,也是如此毅然決然,後來,變成了奸臣佞臣。

人年紀越大,就會越保守,完全相信自己過往的經驗,就會越來越怕事,怕自己身後名,怕自己死了,孩子不能照顧好自己,越怕就會越保守,越按照既定的經驗行事。

王崇古可以理解王謙的想法,但他不支持,父子二人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誰知道以後會怎樣?”王崇古搖了搖頭,回去看孫子的學業去了。

王謙這點事,很快就傳遍了京師,大家看了個熱鬧之後,立刻被另外一條消息給吸引了目光。

那就是有非常明確的消息表明,在絕州,有數量很大的金礦存在!

消息是從呂宋總督府傳來,呂宋總督府專門派遣了一條獻祥瑞的船,抵達了松江府,船上是發現的天然塊金。

大明的觀星艦,在和土著人貿易的時候,獲得了一塊三十斤的天然塊金,因爲外型酷似雄雞,所以也叫絕州金雞。

這一批祥瑞,超過五斤的天然塊金,一共有三十多塊。

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把整個大明京師給點燃了,而且這些金子主要來自於絕州東南方向的宜居區域,不是西邊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絕地。

黃金在大明不被作爲貨幣使用,不是不想,實在是大明沒有金山銀山,供大明揮霍,只能使用銅錢。

絕州金雞這一大批天然塊金,在萬曆十五年中秋節的前三天時間,在天津州塘沽港上岸,而後使用火車押送到了朝陽門站,在朝陽門站經過了嚴密的檢查,被緹騎送到了通和宮內。

朱翊鈞看着面前擺放着二十多塊的天然塊金,看了半天,才說道:“還真是黃金啊。”

純金光澤鮮亮,但所有的天然塊金並不純,一些黑點鑲嵌其中。

絕州金雞,表面非常光滑,沒有棱角,還有些蜂窩狀的小坑洞,種種跡象表明,這都不是呂宋總督府呈送御前,哄皇帝開心的假祥瑞,這是真祥瑞。

“殷總督說:這些天然塊金的集中發現,表明在絕州的東南方向,有一個大型的金礦存在,已經派了海防巡檢前去探聞。”押送黃金入京的是朱翊鈞名義上的女婿,殷正茂的小兒子殷宗信。

這是工作的時候,殷宗信自然稱職務。

朱翊鈞看着只比自己小兩歲的女婿,面色凝重的說道:“金礦對大明很重要,尤其是萬曆二十五年可能需要發行寶鈔。”

“朕起初以爲只需要開海,讓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就足夠了,後來發現需要赤銅,慢慢發現,泰西稍微收緊白銀,朕就被人掐住了脖子,動彈不得,現在,白銀不夠用了,赤銅勉強夠用。”

“朕的確是天子,可是朕要發寶鈔,總要有點東西,讓百姓們相信朕可以兌現。”

“所以,不擇手段,把黃金帶回來。”

“臣遵旨。”殷宗信俯首領命,呂宋總督府大張旗鼓的整這麼一出,自然是爲了請到皇帝的聖旨,有了皇帝的聖命,才方便行動。

大張旗鼓,廣而告之,還有一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人不夠用。

不是力役不夠用,而是主體地位的漢人不夠用了,這採金礦,可不是小事,要仔細經營。

朱翊鈞起初以爲,殷正茂是爲了南洋人口缺口,故意弄了個南洋遍地黃金的故事,來騙大明人下南洋。

但見到殷宗信的時候,朱翊鈞非常確信,呂宋總督府來真的。

這麼大的事兒,駙馬都尉押解入京,代表了背起了這個責任,沒有更多的黃金流入大明,是要揹負欺君的罪名。

“需要什麼?”朱翊鈞詢問呂宋總督府的困難。

殷宗信也沒客氣,俯首說道:“陛下,需要更多的觀星艦、地師、舟師,需要水師駐軍,需要水師保證採冶安全、保證航線安全,需要更多的火器對付跳兔和土著。”

“沒有這些,單單是呂宋總督府,是吃不下這麼多金礦的,而且呂宋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黃金。”

臥馬崗是發現了一塊天然塊金,有了一個大礦區。

而這一次,發現了數十塊天然塊金,這個礦區從尋礦、採冶、修路、安全海運到大明,都需要大明本土的鼎力支持,光靠呂宋總督府,幾輩子都不可能成功。

“坐下說,張伴伴,給宗信泡杯好茶。”朱翊鈞伸了伸手,對着馮保說道:“你現在去皇莊,把這批天然塊金送到皇莊去,怎麼顯眼怎麼來,讓大明人都知道,朕得了個寶貝,在絕洲發現了大金礦。”

馮保俯首領命,帶着小黃門去了皇莊,在門外搭了個展示櫃,安排了數名番子看守,展覽這一大批天然塊金。

天然塊金很是珍貴,即便是大明宮廷收藏,也沒有這麼大、這麼多的天然塊金。

戶外展示一共三天,而後會擺放在皇莊最顯眼的位置,任何人從皇莊路過,都能看到這些天然塊金熠熠生輝的樣子。

爲了效果,馮保還專門加了兩個石灰噴燈爲這批塊金打光。

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
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