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

朱翊鈞看着桌上的字,上面是他對論語的一個總結,他認真的總結性的說道:“謂曰:貧賤不移則必諂,富貴不限則必驕,禮必崩,樂必壞。”

張居正一直在思考如何反駁陛下,在反駁之前,他需要找到兩個問題的答案。

他無法得知,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礫石傷腳的境遇下,如何不跪。

他也無法得知富貴之人,把人看成物件之後,連遵紀守法都做不到,如何去追求道德,因爲律法只是道德的底線。

他無法得知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便無法反駁陛下的問題,難道乾巴巴的回答陛下,居貧向道,富而好禮?

那不是糊弄小孩子嗎?

這思來想去,四個大字忽然在眼前閃現:殺富濟貧!

儒家,是一個講究尊卑有序的學說,這四個字一出現,就讓張居正的背後出了一把冷汗,趕忙把這四個字敲得粉碎,告訴自己:聖人一定是對的!

很快,另外一個問題在張居正的腦海裡浮現,聖人一定是對的嗎?

讀書四十八年的張居正,堅若磐石的思想鋼印,產生了一絲絲的裂紋。

種子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進而開花結果。

“陛下,要不看看《帝鑑圖說》?”張居正決定換一個話題,頗爲誠懇的說道,這些故事都是他編纂的,他很有信心能夠解答陛下的疑惑,而不是讓陛下一直如此離經叛道下去!

守護陛下心中的三綱五常,張居正義不容辭!

“好。”朱翊鈞拿起了帝鑑圖說,翻動着說道:“那就說一說,宋仁宗貴五穀而賤珠玉之事吧。”

張居正聽聞略顯有些後悔,這還不如說論語,論語只是道理。

這貴五穀賤珠玉的故事一講,陛下肯定要提親事農桑,這是實踐。

張居正頗爲鄭重的說道:“北宋仁宗時候,宮中好珍珠,以大以圓爲美,宮中採買者衆,導致當時的京師汴梁城中,珍珠的價格飛漲,張貴妃帶珍珠飾品,仁宗掩面不肯看,說:珠玉滿頭白紛紛,近乎不詳之象,爲何如此沒有忌諱?張貴妃聞言趕忙摘掉飾品,仁宗方纔喜悅。”

“帝不喜珠玉,宮中不再採買,珠玉之價,應聲而落。”

宋仁宗之所以是仁宗,不僅僅是他不好奢侈,還有他不會以天子之貴,爲難宮人,宋仁宗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他也想做事,奈何沒有兒子,事事掣肘,無論做何事,都無法盡全功。

“那宋仁宗貴五穀呢?”朱翊鈞端坐,詢問起了仁宗另外一個典故。

張居正俯首說道:“宋仁宗在位期間,留意農桑,到了後苑發現有塊空地,便讓人種上了麥子,建一小亭,名曰寶岐殿,麥一莖有雙穗,名曰岐,每到收割的季節,仁宗都會親自到寶岐殿查看,並且會親自割下第一束麥,並且脫殼。”

朱翊鈞笑着問道:“那請問元輔先生,宋仁宗皇帝,當得起這個仁字嗎?”

張居正回答道:“宋仁宗曰:珠玉這樣的寶物,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但是小小的一物,就價值數貫,浪費萬民供養,只爲了一時把玩,不可取也。”

“宋仁宗皇帝以天子至尊,親臨農事,知拳拳稼穡之苦,時常對人說:這士農工商之中,大約這農戶最爲辛苦,春耕夏耘,披星戴月的勞動,到頭來,朝廷的藁稅、縉紳的谷租、地方治人者私求,結果連一頓飽餐都很少。”

“宋仁宗皇帝,恭儉仁恕,卓越近代,自然稱得上仁。”

朱翊鈞這才說道:“朕聽聞海防同知羅拱辰上祥瑞一物,曰馬鈴薯,畝產千餘斤,朕雖然年紀幼衝,但始終不敢忘記先帝囑託,欲仿舊事,輕珠玉,貴五穀,削減乾清宮開支,在景山建寶岐殿,親事農桑,以期本固邦寧,大明再興。”

“元輔先生以爲如何?”

萬歲山、景山,都是皇帝的御苑,皇家園林,在明初時候,主要用於堆煤,防止元朝殘部圍困京師,無柴可用,所以又被稱之爲煤山。

景山內,有壽皇殿,可以登高、賞花、飲宴、射箭,另有觀德殿,大明皇帝的校場,專門考驗皇嗣射箭之所。

張居正本來就要保馮保宮裡的大璫之位,也有意答應,現在陛下藉着帝鑑圖說裡的兩則說此事,頗爲恭敬的說道:“臣以爲善,臣曾聽聞: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古先聖王,莫不以勸農爲首務,然詞頌繁興,農務多廢,陛下聖明。”

張居正答應了,皇明祖訓裡高皇帝種地之事,是備用的彈藥,有人反對,可以用祖宗之法再壓人一頭。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張居正專門跟小皇帝講過何意。

百姓們若是連一頓飯都吃不上了,就會聚嘯民亂,無窮無盡的殺戮自此而起,所以古代的歷代聖王,莫不是以勸農桑爲首要之事,只是浮誇的頌歌唱的多了,農務慢慢荒廢了。

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朕聽孃親說,孟聖人曾經痛斥農學弟子的君民同耕,元輔先生爲何不良言規勸?”

張居正頗爲確切的說道:“孟子批駁農學君民同耕,是擔心君主接受了農學,過於執着農務而荒誕了政務。”

“孟子曰:天下百工,固不可耕且爲也。就是說,天下百工,都有自己的事兒要做,當然不能因爲耕種,就不做自己的事情。”

“君子有爲政之事,庶民有爲生之業,或勞心,或勞力,天下通義。”

“孟子駁農學,駁君民同耕,非駁親事農桑,更非駁斥重農,更非駁斥仁恕。”

“如此。”朱翊鈞聽明白了張居正的說辭,張居正不是那種抱着聖賢書,字字句句,就當成行爲準則事事去遵從,他對聖賢書,或者說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小皇帝要種土豆、番薯,在張居正看來,不是什麼壞事,大明皇帝都有自己的小愛好,種地,總比鬥蛐蛐、修仙煉丹要強一點吧。

太祖高皇帝還親自種地呢,有本事跑到高皇帝面前說:高皇帝你做得不對!

張居正的意思是:反正小皇帝不親政,閒着也是閒着,心繫農桑,能看到萬民之苦,將來執政的時候,也好過被人哄騙。

“那就有勞元輔平息外廷非議了,馮大伴,今天能把萬歲山騰出幾畝地來,做寶岐殿嗎?”朱翊鈞看向了馮保。

馮保那顆懸在嗓子眼的心,徹底落回了肚子裡,他趕忙跪在地上,頗爲誠懇的說道:“陛下且放心,明日就能弄完。”

景山之下遍種果園,名曰百果園,馮保讓人去考察過,土地肥沃,將百果園的果樹遷徙他處便是,景山很大,能容得下大明皇帝種幾畝薄田,宣揚自己的仁政。

朱翊鈞和張居正繼續說着《帝鑑圖說》裡的種種,他手裡這卷書,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全綵插畫,製作極爲精良。

講筵結束,展書官、侍讀、侍講開始退場,等到完全退場之後,朱翊鈞並沒有起身見禮,結束講筵,而是拿出了一本奏疏,那是譚綸的致仕奏疏。

“元輔先生,譚尚書的致仕的奏疏,就暫且不批了吧。”朱翊鈞說起了朝中之事,譚綸卡王崇古的提舉名單,哪怕是致仕也不肯過審,而朱翊鈞的態度是不準譚綸致仕。

理由?

理由就是他不想睡着睡着,腦袋沒了。

張居正猶豫了片刻說道:“此乃京官任事提調,皆爲君命,臣本不該多言,陛下幼衝,臣僭越。說譚綸尸位素餐,臣以爲有些滑稽了。”

京官的任免,是皇權的核心部分,即便是在洪武朝太子朱標監國、永樂朝太子朱高熾監國,宣德年間襄王朱瞻墡監國之時,京官任免,都要皇帝硃批方可。

張居正本不該在皇帝面前說譚綸任事,但是皇帝問他意見,作爲帝師,作爲僅剩的輔國大臣,張居正還是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即便是皇帝不問,張居正也會在奏疏的擬票之中,將內閣不同意譚綸致仕的原因說清楚,由李太后決斷。

不過在擬票之中,張居正不會只說譚綸並不是尸位素餐不做事,而是將王崇古提舉將才名單的利害關係和其中的利益交換寫明白,他不寫明白,怕李太后看不明白其中的關鍵。

張居正不願意跟十歲的朱翊鈞,詳細說那些大人世界裡的骯髒。

只是張居正怎麼看,都覺得小皇帝,似乎看明白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朱翊鈞真的懂,事情不復雜,譚綸跳反晉黨,晉黨清算譚綸,張居正要保下譚綸。

站在晉黨的立場上,譚綸背信棄義,確實私德有虧,不安排譚綸背後中十八槍自殺身亡,那是因爲譚綸人在京城。

但是朱翊鈞站在皇權、站在大明的立場上,京營從上到下的將才,全都是晉黨的人,他這皇帝也不要當了,明天把頭擰下來給晉黨踢着玩算逑。

晉黨,牢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不攻自破罷了。

譚綸是楊博舉薦,結果譚綸在提舉京營將才這麼關鍵的事上,不和晉黨步調一致。

“謝元輔先生。”朱翊鈞起身微微欠身,結束了今日講筵。

“臣告退。”張居正趕忙俯首回禮,按禮制,他要跪下回話,但是皇帝有言,免了他奏對時繁文縟節,他慢慢的退到了文華殿門前,才轉身離開了文華殿,走向文華殿對面的文淵閣時,張居正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兒。

這小皇帝對利益交換這種事,似乎真的洞若觀火。

午飯過後,朱翊鈞再次開始習武,依舊是那個嘴硬的小皇帝,負責教小皇帝習武的朱希孝發覺,大明皇帝習武,是來真的,並不是幾日熱情就開始懶懶散散。

因爲皇帝認真,朱希孝的態度變得格外認真了起來。

按照大明祖制,大明的皇嗣,應當在成丁,也就是十五歲那年,三矢皆中,因爲種種複雜的原因,終究是在正統元年,明英宗朱祁鎮登基之後,此項考覈被廢除。

那時候的張太皇太后和孫太后,都不希望年僅九歲的朱祁鎮受太大的苦。

現在李太后也不希望小皇帝吃太多的苦,但是小皇帝自己有主意,似乎也說服了李太后。

朱希孝對小皇帝是頗爲感謝的,王章龍的案子,若是皇帝陛下不出現在北鎮撫司,北鎮撫司衙門很難獨善其身,但是皇帝在,皇帝親自監審,就讓北鎮撫司衙門在這個案子裡,免了很多的麻煩。

若是皇帝不去,他無論怎麼審,不是得罪晉黨,就是得罪馮保。

對於朱希孝而言,這都是他開罪不起的人物,錦衣衛,已經不是嘉靖年間,陸炳執掌,權勢滔天的時候了。

皇帝去了北鎮撫司,皇權在上,天日昭昭,這案子就是衆目睽睽之下,朱希孝就不用被逼站隊了。

“緹帥,朝中舉薦京營將才,這陪朕習武的都是些宦官,就沒有勳衛或帶刀陪朕習武?”朱翊鈞緩緩收公,平心靜氣之後,纔開口說道。

勳衛和帶刀舍人,是大明世襲武勳在沒有繼承爵位,百戶、千戶、伯、侯、公之前的官職。

朱希孝面色變了變說道:“有!”

陸炳帶着的緹騎爲何能夠權勢滔天甚至壓制東廠督主?

因爲陸炳的母親是嘉靖皇帝的乳母,陸炳自小隨母出入宮禁,和嘉靖皇帝是打小一起長大;

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南巡至衛輝,行宮大火,陸炳衝入火場背出了嘉靖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宮女刺殺嘉靖,差點把嘉靖皇帝給勒死了,也是陸炳第一時間衝了進去救駕。

朱希孝當然想推薦勳衛、帶刀舍人陪陛下一起習武。

但這件事,太后和馮保可能同意嗎?

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
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