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

林輔成又在寫遊記,他在討論大明之外,也討論着胡人,對於胡人,林輔成用了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索虜,這個詞是蔑稱,帶有貶義,並非林輔成首創。

索,繩索的意思,本意指的是北方胡人爲了遊牧方便,將頭髮綁成髮辮,西晉兩帝被匈奴人俘虜之後,晉室南遷,開啓了南北朝時代,在南北朝時,南朝嘲諷北朝時候,缺少禮儀,就喜歡用索虜這個詞彙。

但林輔成這裡引用,卻是表示胡人瘦小,如同一根繩索,骨瘦如柴、皮附骨身無肉,如鼠如蟲如貉,上山則虛,下山則溺,其勢羸弱。

同樣,林輔成注意到開平衛的北虜,大多數的骨架很大,但就是這麼瘦弱,這是生產力低下,導致物質極其不豐富造成的結果,並非天生如此矮小。

很多北虜的貴族,都長得膀大腰圓,膘肥體壯,其中的好手,脖子上帶着一個鐵環,鐵環上綁着綵帶,這些綵帶是單對單的角力中,獲勝後從對方身上摘下來的。

綵帶最多的就是巴圖魯,就是勇士的意思。

巴圖魯個個都符合大明對北虜人的印象,高大、魁梧、能征善戰,但絕大多數的草原人,都是瘦弱不堪。

越是瘦弱不堪,就越容易訴諸於神佛,希望神秘力量能夠改變這些苦難,最終完成自我欺騙。

宗教對人的異化,這種案例,在草原遍地都是。

鐵鍋、鹽巴、食物,在草原短缺的程度,遠超內地人的想象,尤其是彼此之間的攻伐,導致了各個部族都要養馬,而馬匹它只吃草是不能駝人的,因爲駝人的馬匹,必須要餵食豆粕和鹽巴,這進一步加劇了草原食物的短缺,進而造成了普遍的矮小和瘦弱。

林輔成更加悲哀的表示,萬能的生產力解法,並不能解決宗教對人的異化。

大明現在有一種唯生產力的論調,就是一切都是因爲生產力不足導致社會矛盾。

在生產力,也就是人改變自然的能力不斷的提高之下,一切矛盾都會隨着生產力的提高而消散,當物質豐富到了一種完全飽和的地步,人對人的朘剝就沒有意義,那麼階級就會消亡,就會實現自由。

但這種論調,遇到了阻力,那就是宗教。

生產力的進步,無法根治宗教的頑疾。

林輔成在草原不光是看到了窮民苦力,就以他那個刨根問底的性格,絕不會片面的觀察窮民苦力,對於草原的貴族們,林輔成也深入觀察,他發現貴族普遍比窮民苦力還要虔誠。

這完全不符合李贄的宗教說,李贄認爲宗教是對現實苦難的逃避,是對彼岸的追求。

而這些貴族們完全沒有現實的苦難,也沒有對彼岸的追求,因爲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彼岸,但他們對佛的信仰之堅定,讓林輔成歎爲觀止。

究其原因,宗教是對下朘剝、建立人身依附關係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非常好用!

有限自由論和其主張的理想國,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物質大豐富之後,朘剝的確失去了意義,可是人對奴役他人精神的非物質需求,即宗教,仍會存在,並且進一步增強。

這是林輔成的思考,他還在草原上尋求着答案,林輔成這些遊學團還在尋找,就像是迷失在了大海上的船隻一樣,不知何時才能找到答案。

萬士和拿到了下章禮部的草稿,林輔成有些話說的過分直白,需要進行一下修飾,不讓文章看起來過分的挑釁皇權的威嚴,而萬士和只用了半個時辰,就把稿件完全潤色好了。

潤色的辦法很簡單,調整了一下結構,李贄那些拍馬屁的話放在了前面,並且進行了一部分的擴寫,而後林輔成的內容並沒有刪減,不過在最後的部分,萬士和又對大明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大體就是未來可期。

萬士和還把題目修改了,從《大明一個失去了靈魂的軀殼》改爲了《大明遠邁漢唐又類兩宋》,這樣一來,這篇文章的衝擊力就變小了很多。

真的按林輔成的初稿直接發文,林輔成立刻就會被打成反賊,最後失去了現在文壇魁首地位。

遠邁漢唐和又類兩宋這話,看起來非常的矛盾,因爲漢唐和兩宋完全不同,這是能放在一起相提並論之事?

大明和漢唐一樣,都有向下分配和再分配的能力,大明也遷徙富戶充實京畿,而且洪武永樂年間一直在做,這是再分配;大明也設有田制,田制是向下分配的重要手段,大明站在漢唐的基礎上,制定的田制和基層建設,這就是遠邁漢唐。

但是時光荏苒,大明逐漸忘記了這些,反而和兩宋一樣,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了,田制形同虛設,天下困於兼併,有志之士一腔抱負無法展布,賤儒盈朝。

萬閣老將修改好的文章,送入了通和宮,林輔成反賊言論,經過了潤色之後,以一種較爲溫和的模樣刊登在了逍遙逸聞上,王謙覺得會賣的非常火爆,印了整整五千份,結果當天上午售賣一空,王謙只好又加印了五千份,纔算是勉強供應。

逍遙逸聞因爲筆正們跑去遊學採風,停刊了很久,很多人都以爲林輔成、李贄已經被捂嘴了,結果新的一篇發文之後,攻擊力一如既往的強橫,這還是經過萬士和弱化過的版本,但依舊衝擊着京堂的士林,圍繞着林輔成提出的靈魂說,展開了鋪天蓋地的討論。

這正是萬士和想要的結果,他偷偷又招攬了一批讀書人,繼續編纂《諸子彙編》,誇讚、批評、謾罵這些都集中在了林輔成這個人身上的時候,《諸子彙編》的編纂,反而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

萬士和給皇帝編寫了一本書,討論的就是輿論,深陷輿論中的人們,是盲從的,是人云亦云的,而且很容易被新的輿情所吸引,而忘記了現在這件事的後續,也很少有人會關心這些後續,人們似乎更在乎表達自己的情緒輸出,而不在乎影響。

輿論場,新的熱點總是覆蓋舊的熱點,人們總是在忘記,只有發生在眼前的,纔是最重要的。

萬士和在操控輿論,執行皇帝的政令。

京堂熱鬧無比,朱翊鈞則上衣下褲,向着北土城而去,他今天要帶着一羣儒生耕地,這批儒生有五百五十人。

“當初不是隻有四百人嗎?”朱翊鈞有些奇怪,相比較當初報名,又多了一百五十人。

“臣也沒辦法,有些離的比較遠的儒生,趕到京堂的時候,報名已經結束了,居京師大不易,而且長途跋涉,身無餘財,臣只能又在年後,再增補了一次,加上之前清汰的一部分,多了這一百五十人。”馮保說明了其中的緣由。

讀了一輩子書,身上的長衫已經脫不下了,而且除了讀書,似乎什麼都不會做的他們,科舉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所以希望再渺茫也願意來試一試。

而且年齡上進行了限制,三十五歲以下才能報名,這還是篩選過了,人數仍然很多。

大明的讀書人真的很多。

“那就五百五十人吧,天子特賜恩科,三年才一期,其實不多。”朱翊鈞還是認可了這個數字。

朱翊鈞的穿着可謂是嚇了所有儒生們一大跳,在他們心裡,這個從沒見過的皇帝,應該是綾羅綢緞,十分威嚴,這次面聖,也就是皇帝講兩句勉勵的話。

但是陛下上衣下褲,短褐的打扮,讓所有儒生由衷的產生了一個疑惑,難不成陛下真的會種地?而不是基於政治需要打造的人設?難不成陛下真的要帶着他們這些儒生,一起種地?

朱翊鈞看了一圈寶岐殿上的儒生,頗爲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儒生和他一個打扮,上衣下褲的短褐。

“學生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儒生們在震驚之後,趕忙行大禮面聖。

朱翊鈞看着所有人手虛伸了出去說道:“免禮。”

“你們考了三次沒考中進士,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朕要告訴你們的是,你們面前有五萬畝田,在下一次恩科之前,這五萬畝田,一年能打七萬石的糧食,就會獲得再考一次的機會。”

五萬畝田,七萬石糧食,其實不算多,一畝地1.4石糧食,北衙一年兩熟,而且還有水肥不用養地、牲畜和機械,每一百一十個人都有兩頭牛、五頭騾子農具若干,這條件,已經極好極好了。

看起來很好完成,但五百五十人耕種五萬畝地,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爲超過五十人的行動,都要有一個組織,大明行軍,超過五十人安營紮寨都要修廁所,因爲已經無法隨地解決了。

“朕提醒你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朕考察的只有你們這個集體,寶岐司的農官們,只教你們如何種地,不負責斷案刑名。”朱翊鈞講清楚了規則,這和禮部當初的設計完全不同。

禮部本來打算每一百一十人分爲一里,以裡之間展開競爭,最後以收穫糧食數爲準,只有收穫糧食最多的裡,纔有再次參加會試的資格。

朱翊鈞否決了禮部的設計,而是換成了另外一種設計,整體考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辦法,培養的是團結、合作、組織度、互相幫扶。

皇家格物院來了兩個五經博士,這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實踐,五經博士不光是研究科學,還有社科,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案例,關於生產。

朱翊鈞的講話,極爲精煉和簡短,他開始了今年的親事農桑,潞王朱翊鏐、帶着皇長子朱常治也跟着皇帝的身後,他們主要是玩耍,種地也是不好好種,朱常治終於不再撒尿和泥,長了一歲的朱常治,現在開始四處抓蛐蛐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朱翊鈞擦了擦額頭的汗,看着遠處春耕的景象,由衷的說道。

根據緹騎和寶岐司農官的奏聞,這幫讀書人,眼高手低,意見一大堆,一個比一個主意大,農官們教的內容,那是一點都不往心裡記,若非農書是皇帝親自編纂的,恐怕看都懶得看一眼,總覺得讀書這麼難的事兒都能考中舉人,種地那還不是簡簡單單?

“缺少敬畏,總覺得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陛下,土地會教他們如何保持謙遜,摔的跟頭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就跟訓狗一樣。”馮保在一旁進讒言,又是說了一堆讀書人的壞話。

不聽農官的話,就會摔跟頭,摔得跟頭多了,自然而然就聽話了。

馮保的話雖然難聽,但是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很快就有人操作農具不當受傷、因爲姿勢不對沒幹一會兒就累得幹不動、因爲偷懶沒有深耕幹了半天全白乾等等各種幺蛾子事兒發生。

撐犁也是個技術活兒,種地也有它自己的道理,不是想當然。

朱翊鈞幹完了自己的活兒,看了大半天讀書人的笑話後,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這些讀書人白天耕種,晚上還要溫習功課,其實很辛苦,但還有一次魚躍龍門的機會,無論受了多大的委屈,都會堅持下去。

回到了通和宮後,朱翊鈞詢問了下週良寅的表現。

周良寅,在朱翊鈞的印象裡,還是賤儒一個,三次回京述職,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召見,馮保簡單的彙報了下週良寅的表現。

周良寅跟在侯於趙的身後,偷偷學會了墾田,在大寧衛紮下了根兒,帶着北平行都司的漢民,開始了墾荒。這些年,在周良寅的帶領下,一共開闢了一萬三千頃常田,就是一百三十萬畝,開闢了三萬七千頃的草場、建營堡七百五十四處、修大寧衛、會寧衛、熱河衛三城,修軍馬圍場兩座,屬於百萬軍馬場的一部分,而今年,這兩個圍場,馬匹規模達到了三十萬匹,這十年,安置漢民超過了二十一萬人。

“他就是裝的,朕也給他一個機會。”朱翊鈞手裡有厚重的賬簿,墾田五事,是當初侯於趙奏請朝廷執行的墾荒條例,而周良寅沒有違背這些條例,執行的很好。

在大寧衛過往奏疏裡,甚至有了奇聞,大寧衛甚至出現了兼併的現象。

在邊方出現了兼併,可以說,這片土地的王化,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都是文教的事兒了。

“他投靠了誰的門下?”朱翊鈞好奇的問道。周良寅會選擇投在誰的門下?

晉黨、楚黨,還是張黨?

馮保低聲說道:“他現在萬閣老家中,因爲上一次侯於趙入京的時候,也是投在了萬閣老門下,周良寅這些年,就一直跟在侯於趙的身後,侯於趙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那是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

周良寅摸着侯於趙過河,摸上癮了,連投靠之人,都和侯於趙一樣,主打一個,侯於趙先倒黴,他纔會倒黴…

“挺好。”朱翊鈞笑了笑,周良寅也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了,也是三黨都想要的人物,結果周良寅看來看去,步了侯於趙的後塵。

周良寅此時在萬士和的府上,和全晉會館八十畝地、全楚會館七十畝地、全浙會館二十畝地不同,帝黨黨魁萬士和的府邸,就只有一個三進出官舍。

這還是皇帝賞賜的,置辦京師宅院,以萬士和的俸祿,也要攢五六年的錢。

蘇軾的弟弟蘇轍,攢了半輩子的錢,就想在開封府買宅院,結果蘇軾出事了,蘇轍只能把這些錢拿出來平事。

“這晉黨現在名存實亡,王次輔是工黨黨魁,投效他的門下,旁的不敢說,巡撫地方的時候,官廠團造法,還是能得到傾囊相授和人脈。”萬士和介紹着京城的變化。

投靠王崇古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官廠團造的資源會很多,比如經驗豐富的熟練工匠、比如官廠實踐中的組織建設、安全生產等等,都是拜在王次輔門下的好處。

周良寅搖頭說道:“王次輔,反賊也,有點危險。”

“可不能胡說,陛下已經寬宥了!”萬士和一聽就是眼前一黑,趕忙說道。

周良寅面色嚴肅的說道:“學生久在邊方做事,邊方就是,敵我分明,沒有什麼使過不使功的說法,在邊方,任何叛逆行徑,都只有一個下場,被鄉民吊死在村頭。”

在現在的周良寅看來,朝廷居然能允許王崇古繼續在朝中做事,簡直是不可理喻,一個反賊,沒殺全家,那是聖眷酬功,也該讓他滾蛋回家,沒有中間地帶可言。

非黑即白,這是長期處於戰區必然會養成的思路。

邊方的私刑現象非常嚴重,你把營寨裡的消息出賣給馬匪或者虜人,只要發現,就會被吊死,根本不會告訴衛所衙門,這也是未能完全王化的典型。

“江陵公兼掌吏部事兒,是你的功勞就是伱的功勞,誰都搶不走,當然了,江陵公做事,也是很公正的,不是你的功勞,你也攬不到自己的手裡,主要就是信賞罰。”萬士和介紹了張居正楚黨的優勢,公平。

周良寅搖頭說道:“江陵公不收賤儒,我本犯錯,無論如何,江陵公都不會收學生到門下的。”

“你已經改悔了。”萬士和搖頭說道。

“高啓愚也改悔了,江陵公甚至連見都不見。”周良寅在邊方,但對京師事也是知道的,高啓愚立再多的功,都是無用功。

萬士和笑着說道:“你之前又不是江陵公的學生。”

周良寅略顯尷尬的說道:“那就更不敢拜江陵公了,學生愚鈍,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卻糊里糊塗,居然指斥戚帥和寧遠侯。”

周良寅在塞外吃了十年的沙子,清楚了一件事,就是自己並不聰明,不聰明就沒必要跑去張居正的門下,張居正對內清黨手段也是異常的狠辣。

“那浙黨呢?大司空汪道昆,倒是寬厚,不過主要影響力還是在工部,相比另外兩家有些式微,不過也算是靠山了。”萬士和介紹了下浙黨的情況,兩任浙黨黨魁,都對經營浙黨沒什麼興趣。

不過也算是靠山,出了事兒,汪道昆也能說得上話。

“學生願拜在閣老門下。”周良寅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啊?”萬士和極爲意外,以爲周良寅是跑來詢問下意見,參考下到底拜在哪個山頭,結果可倒好,原來是拜自己這個山頭來了!

這周良寅和侯於趙多少有點喜歡和人逆行,這麼多年了,就沒幾個願意拜在萬士和門下的儒生。

“侯於趙說好聽點是赤誠之心,想得少,說難聽點是笨,那些個人情往來,他弄不明白,你呢?什麼原因?”萬士和有些疑惑的問道。

周良寅思索了一番,選擇了實話實話:“侯於趙做得對!跟着他選,不會錯,這是學生長期踐履之實得到的經驗。”

在邊方墾荒,周良寅在踐履之實中發現,侯於趙這傢伙雖然很喜歡與人逆行,但每一次逆行,都是對的,看起來不正常的選擇,往往都會得到好的結果。

比如邊方私刑嚴重,侯於趙壓根就不聞不問,起初周良寅還想管,但他發現,根本管不了;比如營堡墾荒法,先建營堡再墾荒,周良寅原來還想先墾荒,畢竟建營堡要花不少的糧食,結果馬匪和北虜肆虐的邊方,只能先建營堡。

這種事發生的次數多了,周良寅自己給自己打上了‘侯於趙是對的’這樣一個思想鋼印。

循跡而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就是周良寅的生存之道。

“你跟着我能學到什麼?如何讒言媚上嗎?你跟着侯於趙走,豈不是一輩子要活在他的陰影裡?”萬士和有些無奈的說道。

他一個諂臣,朝臣們恨不得他趕緊去死,跟着他,對於升轉而言,全都是負面影響。

周良寅頗爲確切的說道:“侯於趙現在是遼東巡撫,學生還能跟着他走很遠,日後他升轉京堂,學生還能循跡而行。”

萬士和也不用教什麼,周良寅需要的是帝黨的身份,被罵投獻也就被罵了,骨鯁正氣,周良寅本來就沒有。

“也行吧,反正我這兒也沒啥規矩。”萬士和也沒爲難,他是黨魁,但他是帝黨,真正的黨魁是陛下。

“學生周良寅見過老師。”周良寅長鬆了一口氣,長揖在地,算是行了拜師禮。

周良寅疑惑的說道:“朝廷對學生有什麼安排嗎?”

“你從大寧衛升轉,大概會讓你以副都御史提督雁門關,駐大同,巡撫山西。”萬士和透露了下人事任命,這是之前就已經討論過,並且已經通過廷議,如果申時行有問題的話,就是周良寅到遼東,侯於趙到松江府。

“挺好,學生擅長和胡人打交道。”周良寅鬆了口氣,對於如何推進新闢之地的王化進程,周良寅很有經驗,駐大同府,巡撫山西,其實主要工作就是配合綏遠總督潘季馴,王化綏遠。

這個工作,他擅長,讓他跟李成樑這等兇人,進行搭檔,他怕自己被李成樑給剁了喂狗,要知道當初他被貶出京師,到大寧衛墾荒,就是他指責戚繼光貪功冒進,指責李成樑苛責言官,放老虎嚇唬他們。

這就是結仇了,雖然已經十年了,但李成樑那個記仇的性格,到了地方,李成樑真的有可能會報仇,李成樑身上的匪氣,太重了些。

“周良寅啊,你說實話,你覺得遼東的情況如何?”萬士和低聲問道:“李成樑,有沒有忤逆之舉?或者說,你有沒有聽到類似的傳聞?”

“沒有。”周良寅搖頭說道:“除了喜歡沒事出門打獵找不到人以外,沒聽說什麼其他的傳言,就去年有個犬生角的傳聞,還是一撮毛,不是角。”

周良寅知道萬士和爲什麼這麼問,很簡單,去年有犬生角的傳聞,這其實對李成樑很不利。

李成樑很喜歡出門打獵,他經常離開吉林,最遠跑到黑龍江,主要是探查女真人的動向,其次就是給陛下準備賀歲禮,並沒有什麼要稱王的傳聞。

“老師,朝廷沒有對不起遼東,遼東的漢民,比京堂忠誠,就京堂這些筆桿子狺狺狂吠那些話,到了遼東,是要被牽羊的。”周良寅頗爲疑惑的說道:“學生也就三年沒回京,這京堂的筆正們,膽子這麼大的嗎?尤其是那個林輔成,都已經指責大明失去靈魂只是一個軀殼了,瘋了嗎?”

遼東所有營堡朝向京堂的門,都叫通和門,這就是刻在城門上的忠誠,而且因爲大明在遼東採用的借錢安家的政策,讓到遼東的漢民心裡只有感激,因爲沒有利息,借一石糧食還一石糧食,所有的運營成本都資出內帑。

就連農戶都可以平價買入毛呢大氅,這都是恩情的組成部分。

京堂可能過分着眼於李如鬆帶領着精銳騎卒在立功,過分的注重由上到下,但周良寅在大寧衛,他對遼東更瞭解一些,他看到的是從下到上,李成樑就是有反心,也沒有那個基礎,李成樑要造反,遼東的漢民也不答應。

“那篇文章啊。”萬士和略微尷尬的說道:“那是我寫的,陛下給我讓我潤稿的。”

“啊?”周良寅驚訝至極,他呆滯的說道:“陛下果然是非常人也,如此大逆不道之言都能容忍,果然是要成非常事,陛下大氣如此,大明何愁不興?”

“對對對,就是這個味兒,你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帝黨了。”萬士和一聽立刻表示,對味兒!

不會拍馬屁,還想當帝黨?擁戴陛下的一切決策,就是帝黨的核心主張。

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
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