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

張居正能辦下這件事,其實和皇帝也有關係,只要長着眼睛和耳朵的朝臣,都能感受到皇帝的心情,真的很差,這個時候,再給陛下添堵,那就是大不敬了。

二皇子病重的消息,皇帝沒有刻意隱瞞保密,大部分的廷臣都知曉。

這個時候給皇帝添堵,絕對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朝廷做事其實邏輯非常簡單且霸道,第一次提出的條件是最好的,第二次是可以接受的,沒有第三次,再一再二不再三。

大明皇帝和朝廷會給人機會,是可以容忍一些意見和錯誤的。

張居正作爲元輔,准許了三級學堂附籍,但大學堂取消附籍,這已經是極好的條件了,如果拒絕了元輔的好意,朝中連王崇古都不在了,那事情就會變得異常麻煩。

皇帝對張居正的支持,可以用一句話去概括,言先生之過者斬。

張居正得到如此信任,朝中缺少制衡,那張居正很有可能以清洗反對者的方式,來強行推動政令的推行。

張居正又不是沒幹過,考成法推行的時候,張居正在攝政,那時候他可沒少清洗反對考成法的官吏,手段狠辣,不留情面。

最關鍵的是,京營沒有表達反對意見,甚至認可大學堂取消附籍,因爲京營有講武大學堂。

講武大學堂培養基層軍官,所有的學子都來自於五湖四海,而非京師。

基層軍官庶弁將,纔是整個京營的執行層,任何命令,都要他們去執行。

在種種原因之下,丁亥學制完成了極其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極其重要。

取消十八所大學堂附籍,在整個矛盾相繼的過程中,其實解決了丁亥學制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分贓。

皇帝、朝廷分到了最大的那塊肉,頂級學府;而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富商巨賈、新興資產階級們分到了小塊肉,三級學堂附籍仍然延續。

這一塊肉之所以小,因爲本就屬於他們,三級學堂有着非常明顯的地域性,三級學堂是基礎教育,長途跋涉異地求學,對於萬民而言實在是太過於艱難了。

在這個馳道還沒鋪滿大明全境,甚至連關鍵的南北大動脈京廣馳道,纔剛剛開始修建的年代裡,出行的成本太高了,離開家鄉,通常意味着一輩子不再回鄉。

“但徐成楚擔心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人才從窮困地區離開。”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說道:“王謙的法子很好,但是反對的力量過於強大,連先生都不太認可,而且在教育上,松江府師範學堂,依舊沒有餘力去支援偏遠地區。”

王謙的法子好,但執行不下去,很容易變成肉食者的一廂情願,況且松江府這地方都沒完成丁亥學制的建設,沒有餘力,談這個爲時過早。

“徐成楚拿出了辦法來。”馮保拿出了徐成楚的奏疏,呈送了御前。

徐成楚不是個賤儒,不是給朝廷提了問題,不尋求解決之道,他一直在思考,終於讓想法成熟了起來。

朱翊鈞看完了徐成楚的奏疏,連連點頭說道:“雖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確實是個辦法。”

徐成楚在奏疏裡提議,如果來自陝甘綏、雲貴川黔等偏遠地區的學子,在上完了大學堂後,有志於並且願意前往邊遠地區執教、戍邊、教化民衆的話,可以減免全部的學費,這種減免,在五年內,以俸祿的方式發放,並且給官身。

一般爲五年爲期限,在支邊的過程中,額外給俸祿,考成上上,再給恩科進士。

徐成楚這個提議,主要是爲了改土歸流之意。

湖廣,其實在大明就已經有了湖南湖北之分,湖南多土司,朝廷很多政令,都無法推行,改土歸流,大量任命流官,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這個辦法不能解決問題,因爲願意去的是少數。

解決發展不均衡的矛盾,在朝廷眼裡是更加偉大的利益,但在大多數士大夫的眼裡,個人利益纔是更偉大的利益,已經成爲了統治階級的士大夫,完全沒必要去這些危險的地方拼命。

王謙是威逼,徐成楚是利誘,兩者辦法,殊途同歸,都是爲了減少地區發展不平衡這個矛盾。

朱翊鈞處置了這幾日積壓下來的奏疏。

王謙已經回到了松江府,他上了本奏疏,感謝了聖恩給驛,又奏聞了一些事情。

松江地面,又想折騰黃浦江行宮了,這次要從四百畝擴張到八百畝,只比北衙皇宮的一千畝小了二百畝。

理由是聖上南巡常駐松江府,處理海事方便,隨扈臣工需要居所,要營造官邸,這一次沒有得到皇帝的批准,因爲朱翊鈞親自去看過,完全夠用,不用擴張一倍的面積。

松江府要是有錢燒得慌,可以送到內帑,大明皇帝缺錢缺的厲害。

“不是,這是要做什麼?五年的陳化米能吃?”朱翊鈞驚駭的看着奏疏上的內容。

松江府興起了一股吃陳化米的風潮,戲稱紫米,王謙上奏說:松江府貴人家,以紫色米爲尚,無肯食白粳者,蒸而食之,散而不黏,飽滿有勁,自帶異香,入膳上選。

一年內的叫新米,一年到三年的爲陳米,三年以上爲陳化米。

朱翊鈞是個種地的,大米,無論怎麼儲備,只要放三年以上,米的顏色就會逐漸暗沉,甚至隱隱透露出紫色,三年以上的陳化米,處置辦法一般都是釀酒,其次是做飼料。

做飼料,牲畜幼崽也不能吃這種陳化米,因爲有黴菌的問題。

而松江府興起的這股風潮,起因也簡單,大明在今年夏收之後,要進行全國範圍內排查常平倉,府州縣的糧倉也要排查,就有了大量對庫的陳化米出現了市面上。

低價接手陳化米的勢要豪右,爲了把這種米賣掉,所以纔有了這種風潮,連五年窖藏這種概念都整了出來,而且賣的比新米都貴!

“馮大伴,你說朕是不是有點過於迂腐,想法有些過於陳舊過時了呢?”

“這陳化米,就這麼賣出去了,而且越貴越有人買?按理說,價格圍繞着價值波動,這陳化米的使用價值已經見底了,還能賣的比新米還貴,當真是天下奇聞。”朱翊鈞看完了奏疏,頗有些感慨的說道。

“陛下,盡信書不如無書,道理是道理,但實際上,往往又和書上寫的完全不同。”馮保也是滿臉的唏噓,道理陛下肯定比他懂,君臣只是在感慨,這世道太瘋狂,連陳化米這玩意兒,都能賣這麼貴。

王謙並沒有任由這種風氣氾濫,而是禁止了三年以上陳化米銷售,敢賣陳米,衙役第二天就上門了,第一次罰錢,第二次關店,第三次,就流放嶺南。

絕對不能小瞧官吏在罰錢這件事上的主觀能動性。

但王謙,開了另外一個口子,准許陳化米賣到倭國去,這也是經歷了京師風波之後,王謙總結的經驗,任何事都要有取捨,不能什麼好事都讓你一個人佔了。

不讓賣陳米,這松江府釀酒、作飼料也用不了那麼多,你總得開個口子留條路出來,否則朝廷稽查糧庫,就只能大火燒倉了。

王謙思前想後,這些個唯利是圖的商賈,也別在大明禍禍大明人了,去禍禍倭人去好了,說不定倭國日後,會以紫米爲風尚,認爲這是入膳上選。

倭國之前缺米是人爲的,就是幕府爲了轉移戰敗的代價,需要大量出口米糧填戰敗的窟窿,而現在倭國的缺米,則是因爲壯勞力的減少,田地拋荒嚴重,導致總產量下降,無法滿足需要。

米價日高,而且很難有再降的可能。

大明看的很清楚,因爲大明站在幹岸上,可倭人看不清楚,他們身在局中,還以爲是暫時的,只要忍耐一段時間就會過去。

大明也不必擔心資敵的問題,因爲陳化米也能換倭奴,倭國的壯勞力只會不斷的減少,供需失衡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織田信長也好,豐臣秀吉也罷,能走的就兩條路,完全的閉關鎖國或者均田,別看現在倭國大量田土拋荒,似乎只要讓這些田土恢復耕種,就能讓米價降下來。

這些拋荒田土,只要有人耕種這些荒田,苛捐雜稅立刻撲面而來,不均田,不把田畝分給倭國百姓,這些田土終究逃不過被拋荒的命運。

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

只有徹底的均田,將一頃也就是一百畝以上的名田主,把田畝降低到一百畝以下,把田給了倭國百姓,這米價纔有下降的可能,這下降趨勢才能完全止住。

大明不遺餘力的從軍事、政治、經濟上對倭國打擊,已經讓倭國處於崩壞的下行週期中,而且在這種崩壞還有加速的趨勢。

倭國已經處於做多錯多,不做也錯的崩壞循環之中,除非是天降猛男,連續擊敗大明,趕走駐紮在礦山上的大明軍,讓大明因爲代價過於昂貴,停止針對倭國。

否則倭國這個喪亂難爲計的局面,會一直持續下去。

“陳化米要麼釀酒做飼料,要麼賣給倭國,不得在糧市售賣,違者流放南洋。”朱翊鈞批註了王謙的奏疏,認可了他的處理辦法。

陳化米連賑災都不能用,因爲大明解決不了黴菌問題,這種糧食賑災,稍微處理不當,就會弄死人,立刻激化矛盾,從饑荒變成民亂。

朱翊鈞又拿起了一本奏疏,陸光祖認真學習並且貫徹了王崇古的亡語,制定了七個具體反貪辦法,和應天巡撫王希元書信來往溝通、配合。

在四月十四日卯時三刻,朝陽初生時,王希元帶領緹騎一百五十人,在南京會仙樓,抓到了南衙工部侍郎陳範、湖廣按察使李忠明、湖廣專管田土參政楊智利、湖廣經歷司經歷耿文芳等十三人。

這十三人,被南衙豪商袁宏臺招待,而袁宏臺招待湖廣地面這些官員的目的,是從工部侍郎陳範等人手中,拿到湖廣地面修建馳道若干可撲買的生意,清退田土、修橋補路、土方、石料等等。

湖廣衙門,可謂是全軍覆沒,因爲湖廣右佈政、總督,都涉案其中,尤其是湖廣總督任方廉,是整件事的主謀。

在這次的分贓裡,總督任方廉佔據了大頭,豪商袁宏臺贈送了十二個美人給湖廣總督,甚至還在南衙專門給任方廉修了個花樓,安置這些美人。

此案一出,當真是讓所有人驚駭,馳道還沒有開始修建,一應配套的官廠還在營造,馳道還在分段的時候,湖廣總督就已經把馳道的肥肉給分了出去!

而任方廉貪墨案的總規模,超過了一百五十萬銀,持續了近十五年的時間。

僅僅在任方廉任湖廣總督這三年,袁宏臺就在湖廣修了二十三座橋,三千五百里官道驛路、一千五百個店塌房、十七家各色工坊、兼併田土二十四萬畝。

而這二十四萬畝土地,星星點點,全都在馳道經停要處。與其說袁宏臺是豪商,不如說袁宏臺是湖廣總督任方廉牟利的工具。

“耿文芳想要逾牆而走,翻牆的時候,過於慌張,摔斷了腿,結果正好被追來的緹騎給看到。”朱翊鈞看到了一處細節。

經歷司經歷耿文芳,在會仙樓這種青樓,起的有點早,正好在收網前離開。

耿文芳也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招待,見到了有緹騎直撲向會仙樓,慌不擇路,纔想翻牆,可他這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就把自己腿摔了。

緹騎對耿文芳進行了最嚴格的審訊,緹騎在尋找內鬼,王希元爲了抓到人,甚至沒有動用衙役和師爺,而是從南衙緹帥駱秉良借了一百五十名緹騎。

耿文芳險些走脫。

緹騎認爲耿文芳是提前收到了消息,緹騎內部出了內鬼,結果審了好幾輪,最終確定,耿文芳早起,不是提前收到了消息,而是窩了一肚子的火兒,頗爲鬱悶,才起的早了。

而耿文芳窩火的原因,是他陽氣不太足,狀態有點差,招待的清倌多少有點不太滿足,清倌自然不敢說什麼,但敷衍的態度,耿文芳肯定看了出來,所以才早早起來,差點就給他跑了。

現在好了,一旦此案上了邸報,耿文芳不行、三分鐘時間已經很長了這些事,全大明就都知道了。

“先生怎麼說?這個任方廉是先生的門下。”朱翊鈞翻動着松江府呈送的奏疏,詢問着張居正的意思,這個意思不是浮票上的意思,而是徐爵、遊守禮這條線上傳遞的意思,那纔是張居正真正的想法。

張居正在浮票上,是義正言辭,請皇帝不要看在他的情面上,嚴加處治,杜絕這種風氣,馳道乃國朝重典大事,不容有失云云。

但這個任方廉從嘉靖四十一年就拜了張居正爲師,如今已經二十八年了,這可是師生情誼,光是張居正給任方廉寫的書信,都厚厚一摞。

“先生說,從速從快辦了吧。”

“任方廉和前四川巡撫羅瑤不同,羅瑤的案子只有三十四萬銀,而且還是整體貪腐規模,這馳道要是真的給任方廉賣了,就湖廣段,他就能貪去三百萬銀。”馮保指了指奏疏上的一個人名說道:“此人也是先生的門下。”

這次的大案,是全楚會館門下內訌,把任方廉舉辦(舉報查辦)的人,是湖廣左佈政馮時可。

馮時可拜師張居正後,在隆慶六年惡了張居正,因爲那時候的馮時可認爲張居正要行霍光、曹操等僭越謀逆之事,後來張居正攝政後,任兵部郎中的馮時可,言辭激烈的上疏,被皇帝革罷歸鄉去了。

到了萬曆九年,張居正開始逐漸歸政,馮時可才知道自己想錯了,萬曆九年初,馮時可寫信給張居正認錯,張居正起復他爲貴州提學使,後到湖廣做了布政使。

馮時可發現了任方廉的行爲,找到了線索,在李忠明、楊智利、耿文芳等湖廣官員,前往南衙辦事的時候,將線索告知了王希元,王希元這才佈下了天羅地網。

馮時可把自己的頂頭上司湖廣總督任方廉給辦了,是爲了自保。

馮時可多次阻撓了任方廉損公肥私,任方廉懷恨在心,打算置他於死地,馮時可自然不肯束手就擒,選擇了反擊。

而且馮時可非常清楚,京廣馳道極其重要,但凡是出了大事,朝廷問責起來,總督衙門、布政使、按察使都得豎着劈開,任方廉千不應、萬不該把主意打到京廣馳道上。

“馮時可是怎麼知道任方廉要害他?機事不密必成害,這任方廉也是經年老吏,居然還能讓馮時可知道如此機密之事?而且這幾個湖廣官員到南衙辦事,什麼時候和豪商袁宏臺見面,他馮時可都清楚?”朱翊鈞有些奇怪的問道。

奏疏裡沒寫馮時可的情報來源,任方廉居然讓自己的政敵,同爲張居正門生的馮時可,知道了如此多的機密之事,這場內訌,任方廉不輸纔怪。

“陛下,這個原因其實也蠻簡單的,馮時可極有才學,而且樣貌極爲出衆,風流倜儻玉樹臨風,他和任方廉最受寵的妾室關係極好。”馮保倒是從遊守禮那裡瞭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馮保用了兩個‘極’,隆慶年間,馮保見過馮時可,對於如此說辭,頗爲認可,安東尼奧用種子換種子,馮時可用種子換情報,身懷利器就要用起來。

“朝堂狗鬥,果然如先生所言,當真是不擇手段。”朱翊鈞聞言,嘖嘖稱奇,居然是靠利器贏的!

其實這也不稀奇,李元吉的王妃楊氏,就是李世民陣營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能贏的那麼幹淨利索。

“那就刊登邸報吧,把案犯押入京師,讓王次輔準備…”朱翊鈞話說了一半,沒說下去,他話說出來,才意識到王崇古已經走了,過去都是王崇古準備公審事宜。

“讓周良寅準備公審事宜吧。”朱翊鈞沉默了下,有些感傷。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

王崇古早就預料到了他死後,會有人對他反攻倒算,而且人數不少,所以他專門留下了反腐的亡語對付這些傢伙,而這反腐的十個切入點,每一個都切中要害。

在皇帝處理積壓奏疏的時候,兵部尚書曾省吾,面色凝重的看着面前這一小撮的火藥,這一小撮火藥來自於倭國,是倭國自制的顆粒火藥。

格物博士周建侯是大明的火藥大王,他完成了黑火藥到顆粒火藥的改良,讓火器變得真正好用了起來,也因爲顆粒火藥,他被逆黨給盯上了。

粉末黑火藥的缺點數不勝數,光是一個運輸分層,就讓黑火藥的實戰效果下降到配角的地步,除此之外還有容易被風吹散、火藥燃燒不充分導致威力小、容易受潮、使用時裝填困難等等。

而顆粒火藥的出現,解決了火器的痛點,讓火器變成了戰場的主角,

在萬曆九年,顆粒火藥催生了紙包火藥,從以前裝藥全靠軍兵自己估量,到可以嚴格標準的定量火藥。

而現在,曾省吾的面前,有了倭國自制的顆粒火藥。

“雖然質量很差,但已經到了勉強能用的地步。”曾省吾的表情極爲嚴肅,文華殿偏殿有七個櫥窗,其中工字窗有一本書名叫《火攻機要》,裡面有顆粒火藥製作的全部流程。

而到了實際生產中,只有兵仗局能夠製作顆粒火藥。

製作顆粒火藥最重要的步驟不是在成藥,成藥只用水都能做成,關鍵在硝石提純爲火硝的這個過程。

提純一共有七道工序,每一道都可以讓硝石的純度提升,最多上升到純硝的地步。

倭國一直在成藥上做文章,用的硝石,純度不到40%,用這種火藥,會啞火、會炸膛。

周建侯爲了兒子的事兒提供給逆黨的辦法,給倭國提供了完全錯誤的方向,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曾省吾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些倭國顆粒火藥,是因爲倭國不產硝石,只用地霜做火藥,產量根本滿足不了軍事行動的用量。

而倭國擁有了顆粒火藥,證明有人在往倭國走私硝石,這是朝廷嚴密稽查的違禁之物。

大明律、問刑條律明定:私自販賣硫黃五十斤,硝一百斤以上者問罪,硝、黃入官。賣與外夷者,不拘多寡,比照私將軍器出境條律坐罪斬首。

現在看來,已經足夠嚴苛的律法,需要更加嚴苛,因爲販賣硝石的利潤實在是太高了。

曾省吾攤開了奏疏,奮筆疾書,完善禁令的同時,還請皇帝頒聖旨給海防巡檢、長崎總督府,嚴厲稽查硝石走私生意。

朱翊鈞收到曾省吾奏疏後,立刻對長崎總督府和海防巡檢下達了聖旨,要求嚴格緝私,嚴厲禁止硝石進入倭國。

曾省吾的建議是連坐,家眷連坐、知情不報連坐、提供方便連坐、上下級連坐。

倭國擁有了劣質顆粒火藥的事兒,引起了大明朝廷的高度重視。

要禁絕硝石入倭國,其實非常簡單,因爲到倭國的商船,除了從朝鮮進入之外,一定會經過琉球和長崎,在這兩個地方把好關,就可以禁止。

朝鮮沒有硝石,朝鮮用的都是海硝,硝石裡含有大量的海鹽雜質,而且很難提純。

朱翊鈞以爲這個案子,至少數年纔能有一點點的成果,但只過了不到十日,松江知府王謙、松江巡撫李樂就奏聞了朝廷,他們已經抓到了線索,甚至抓到了人。

萬國城內的傳教士、秘魯聖保羅公學院院長尼古拉·蘭奇洛特。

西班牙在殖民的過程中,每到一處必然修建教堂,而後將教堂設爲公學,一方面傳教士有落腳之地,另一方面將殖民地納入聖光普照,就是用宗教的手段,徹底改變當地的文化。

秘魯聖保羅公學院,創立於嘉靖六年,蘭奇洛特是在萬曆九年來到大明,但因爲大明不準傳教,他就一直居住在松江萬國城。

而走私到倭國的硝石,不是從大明流入倭國,而是從秘魯流入倭國。

秘魯的硝石礦,可是費利佩橫行泰西的底氣,而這個公學院院長蘭奇洛特,非常擅長走私事宜,硫磺、長短武器、甲冑、硝石、生絲、瓷器、汞、金雞納霜等等,都在蘭奇洛特的走私範圍之內。

只要你有足夠的白銀,什麼都能買到。這是蘭奇洛特的口頭禪,同樣,大家都叫他神奇先生。

蘭奇洛特曾經搞到過一門十六斤的報廢艦炮,賣給了南洋海寇。

而蘭奇洛特被捕,不是因爲他硝石走私,而是蘭奇洛特把主意打到了‘老滷水’的頭上,老滷水堪稱是救命神藥,但這種藥物的管制,比阿片都嚴格。

蘭奇洛特致力於打通老滷水也就是青黴素的走私鏈路,撞到了緹騎的槍口上,蘭奇洛特不僅要買老滷水,他還要打探青黴素的製備流程,他堅信只要給足夠的銀子,就能在松江府,買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畢竟大明連五桅過洋船都賣。

蘭奇洛特栽在了緹騎手裡,緹騎可不管你有什麼樣的名氣,緹騎查案是疑罪從有,要查你,連祖宗十八代都得給你盤的清楚明白,這向倭國走私硝石,是調查蘭奇洛特的時候,順手發現的案子。

矛盾說講量變引起質變,向倭國走私硝石這個事實,能引起長崎總督府的注意,走到曾省吾的面前,就事情已經到了紙包不住火的地步,會有更多的事件,不斷從水面下浮出來,被大明朝廷所察覺。

而蘭奇洛特指認,是受到了西班牙特使、禮部通事黎牙實的指示。

松江府奏疏到京師的時候,提刑千戶陳末將黎牙實抓捕歸案。

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
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