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

起大厝,就是修大房子,屬於福建人特色文化,但凡是一個福建人,在功成名就之後,都要在故鄉起一棟大宅子來彰顯自己的成就,算是榮歸故里的一種典型,這種文化在大明朝就已經成爲了普遍的風俗,甚至各種風格的大厝都能在福建找得到。

探大錢、起大厝、娶水某,賺大錢,蓋大房子,娶漂亮媳婦,就是人生三大目標。

“陳經邦起的大厝是重迭三座七間廂正厝爲主,前後七進深,左右加護厝的百廿間的大宅,與其說是一個大宅,不如說是一個村落,因爲整個宅子住着七十二戶,三百多口人,即便如此,也顯得有些空曠,僅僅主屋就有四十畝地,算上左右加護,再加上亭臺樓榭,整個大厝近八百畝地。”劉漢儒看羣臣們一臉不相信的樣子,只好將陳經邦的大宅子描繪了一遍。

“八百畝?”王崇古差點從凳子上跳起來,大明皇宮滿打滿算才1080畝地,他一個小小的三品禮部右侍郎,居然搞了個八百畝的宅子,而且是個園林!

簡直是倒反天罡!

劉漢儒其實挺同情王崇古的,王崇古當年還是個佞臣的時候,攢了兩百萬兩銀子也不捨得花,最後都填了宣大長城的窟窿,後來入了京,再次富裕後,因爲住在皇城,也沒有回去的機會,連個享受的機會都沒有,全晉會館那八十畝,還有大半是公用,就是租賃給山西籍的京官、士子們使用,紓困他們的生活。

有錢能怎麼樣的?有錢也不會享受生活,看看人家陳經邦,再看看你王崇古,這天差地別了。

朱翊鈞在後堂聽得目瞪口呆,皇宮的確1080畝地,可是他不住皇宮住在通和宮啊,通和宮滿打滿算才一百畝不到,作爲皇帝身邊那麼多人,就住一百畝,朱翊鈞都覺得很寬敞了。

當然如果把皇家格物院、潞王府、德王府、講武學堂、緹騎駐地、大佛塔等等,這些皇家建築全部算上,那有近八百畝地了。

可這些地方,可不是朱翊鈞這個皇帝是私人使用的,他這個皇帝屬於私人的就是通和宮的後院,連龍池前的御書房都是辦公之地。

“八百畝,要不把他叫來問問,看他家宅子是不是八百畝地?”劉漢儒交待了,也就沒什麼心理負擔了,直接倒豆子一樣,把自己如何跟陳經邦搭上的線,一點一點都說清楚了。

那是在浙江,劉漢儒還是浙江按察使的時候,仁和夏氏做東,介紹了陳經邦的義子陳慶聰和劉漢儒認識。

在那次酒會上,劉漢儒中了美人計,美人計重點在計,而不是美人上,讓劉漢儒從大明循吏變成了貪腐巨蠹的,不是一首詩,不是一首詞,而是那種渾然天成的默契。

劉漢儒是三甲五十九名,一甲是進士及第,直授翰林院官,無需吏部銓選;二甲是進士出身能考翰林院庶吉士坐鎮京堂;可是三甲是同進士出身,就只能走地方升轉的路子鎮守一方,一輩子都在地方打轉,回不到京堂。

功名的名次,就決定了未來成就的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胡宗憲也是三甲出身,所以就只能依靠嚴嵩、嚴世藩父子,才能升轉。

劉漢儒就是那個不幸的三甲,再能幹有什麼用?上限就在那兒,而美人計的美人,剛好就懂劉漢儒這種懷才不遇,這一來二去,眉來眼去,那是越聊越投緣,越來越沉淪。

這顯然是故意設計,這美人對劉漢儒的瞭解,恐怕比他自己本人都多,但知道是個套,也不願意醒來了。

即便是萬曆年間考成法推行以來,官場的升轉變得公平了起來,可是出身仍然還在,一甲進士及第自然不提,那最低都是個大學士,而二甲出任地方也是掛着京官的官職,以京官兼掌地方事務,比如在雲南的王希元,是僉都御史巡按雲南掌鑄錢事,管雲南鑄爐。

劉漢儒變了,成了個貪官污吏,成了大明的蛀蟲,他開始庇佑私市,如何從私市裡賺錢,如何將錢換成各種奢靡之物運到莆田,爲陳經邦的大厝添磚加瓦。

“那一根根金絲楠木,嘖嘖,我都不知道咱大明還有那麼大一根,當初皇宮鼎建的時候,陛下說缺金絲楠木,就不用木柱,改用混凝土柱,也省的勞民傷財從南衙運轉。”劉漢儒說起了陳家大厝裡的金絲楠木柱,一共七根。

“反了他了!明天就給他拆了,運到京師來!”王崇古越聽心裡越窩火,尤其是提到皇宮鼎建,陛下嫌廢錢,怕火燒,乾脆用了鋼筋水泥柱,那玩意兒貼個皮,看得挺大氣的,但不夠尊貴。

“劉漢儒,你有沒有想過。”王崇古看着劉漢儒忽然開口說道:“你的才幹,朝廷早就注意到了?”

“啊?”劉漢儒一時間有些迷茫,看着王崇古眼神裡充滿了不解。

這有什麼意思?

王崇古看着劉漢儒開口說道:“萬曆七年五月,你轉任福建,是福建巡撫龐尚鵬點名要的你,舒應龍反而是添頭,大明很少有布政使、按察使一起轉任的,萬曆七年龐尚鵬以疾乞骸骨致仕,舉薦的就是你,而當時朝廷做好了準備,若是龐尚鵬身體欠安,無力主持福建事務,就由你來代任巡撫,這是格外提拔,以副都御史巡撫福建。”

“陳經邦騙了你,不用他承諾舉薦,伱也能做福建巡撫。”

王崇古說完,趙夢祐翻動着案卷,從中抽出一頁來,是吏部擬好的公文,沒有用印,如果龐尚鵬的病看不好,福建巡撫的位置就是他劉漢儒的了,這頁公文上,有張居正的浮票,有陛下的硃批:漢儒漢儒,朕期其人如其名。

劉漢儒呆呆的看着那硃紅色的硃批,看着看着就笑了起來,笑着笑着開始哭,身子一軟,坐在了地上,兩眼失神,如同失心瘋了一樣,呆呆的坐在那裡,兩行濁淚滾滾而下,身體抽動着,卻沒有一點聲音。

哭的很傷心的時候,是哭不出聲音來的。

一步錯,步步錯,爲了陳經邦的承諾,劉漢儒做了多少事兒?

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趙夢祐看着劉漢儒的樣子,也沒多說,繼續開始了審問,不是劉漢儒攀咬陳經邦,陳經邦就可以坐罪下獄的,辦案要講證據,劉漢儒就是那個突破口,這就是爲何要在劉漢儒身上打開突破口的原因,這是最快最直接的辦法。

很快劉漢儒就就交待了證據,給陳經邦送錢,也不是直接一步到位送到陳經邦的手裡,而是陳經邦的義子陳慶聰,而這個義子也不是真的義子,和陳經邦是親生父子,因爲母親是個外室,所以只能以義子的名分進了家門。

“其實,陳經邦完全沒有能力舉薦你的,或者說大明廷臣,都沒有資格保舉你,他可以推薦,但巡撫、總督、京官都是廷議後,陛下欽點才行。”王崇古在三堂會審的最後,告訴了劉漢儒,大明巡撫的任免,不是誰舉薦就能成的。

那是以前,不是現在。

廷議的內容其實很少對外公佈,所以,在外人看來,就是由座師黨魁舉薦,山東巡撫王一鶚的升轉,就是陛下力排衆議的結果,而遼東巡撫侯於趙,則是廷臣廷推的結果。

巡撫,欽差大臣,封疆大吏,哪有那麼簡單呢?一個禮部右侍郎就能敲定的?

劉漢儒就是不在京堂,不懂裡面的彎彎繞繞,才覺得有京堂大員舉薦,纔會有升轉的可能。

從福建三都澳私市的案子爆發以來,陳經邦和陳慶聰就沒敢動作,因爲稍有動作,就會引來緹騎的注意,陳慶聰被捕的時候,是在京師的家宅之中,陳經邦一同被捕,逮入了大明北鎮撫司衙門。

陳經邦既不是張黨,也不是楚黨,他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也是大明皇帝少時講筵學士之一,後來張居正獨佔了講筵後,陳經邦就一直在京堂,未曾外任,一步步升到了禮部右侍郎的位置。

朱翊鈞沒有離開北鎮撫司,一直到趙夢祐帶回陳經邦的時候,朱翊鈞才召見了他。

“爲什麼?”朱翊鈞看着陳經邦,有些疑惑的問道:“探大錢、起大厝、娶水某,就那麼重要嗎?”

“你貪點就算了,你怎麼能通倭?怎麼能縱容海寇?怎麼能販賣煙土呢?你久在京師,難道不知道朕的脾氣嗎?”

朱翊鈞對這件事非常的不解,如果是武清伯李偉,也就是皇帝親外公幹了這事兒,作爲皇帝也決計不能輕饒,李太后求情也沒用。

可是這個陳經邦,實在是讓人大失所望。

私市,在嘉靖年間,倭患激盪的年代裡,嚴黨和徐階爲首的清流傾軋的時候,都沒有鬧到私市的地步。

嚴黨和清流在平倭這件事,鬧得最兇的時候,就是胡宗憲誣告南京兵部尚書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的事了,那次張經和李天寵都被斬首示衆,胡宗憲在事後成了浙江巡撫,主持抗倭大局。

都是抗倭名將,都是爲了抗倭,可朝堂在傾軋,下面的嚴黨和清流就只能傾軋,這是黨錮之下的悲哀,張經、李天寵、胡宗憲的瘐死,誰輸誰贏,都是大明輸的一塌糊塗。

可無論嚴黨還是清流,在雙嶼私市被浙撫朱紈剿滅後,都沒有設立過私市,這私市裡是什麼買賣?販賣大明人丁,販賣各種違禁之物。

這錢不能碰,無論是嚴黨還是清流,都非常清楚,無論怎麼鬥,通倭都是不能碰的。

“臣罪該萬死,罪臣也沒想到劉漢儒搞得這麼大陣仗來。”到了這一步,陳經邦也沒什麼好說的,這種事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當初雙嶼私市,是誰在拿錢呢?

陳經邦完全沒想到劉漢儒這麼能幹,把這私市經營到了如此規模,每日出入船隻超過了三百艘!

朱翊鈞一甩袖子,他最是厭惡的就是罪該萬死這個詞,彷彿什麼罪惡都可以一死了之。

大明水師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都在海上奔波,就爲了剿滅海寇,大明爲了平倭,折騰到何等筋疲力盡的地步,就這一句罪該萬死,就如同萬能公式一樣,就可以輕飄飄的揭過了?

“朕廢了賤奴籍,否則你的兒孫子女,都要嘗一嘗這世代爲奴的滋味,不過沒關係,朕會把你的家眷都流放到錫蘭去,不是喜歡私市,不是喜歡海寇嗎?不是喜歡探大錢、起大厝、娶水某嗎?”朱翊鈞的笑容有些瘮人。

如果是爪哇,那就是馬六甲海峽之內,算是個安穩的地方,可是流放到錫蘭去,那就是一艘船扔到哪兒,什麼都不管不顧了,是死是活,全看老天爺是不是賞飯吃了。

朱翊鈞本來想扔到慢八撒去,那是南非,但考慮到路途太過遙遠,負責流放的水師軍兵萬一折在路上,那就不妙了,還不如扔到錫蘭去。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朱翊鈞的聲音沒有一點感情,他討厭倭寇,只要殺倭寇的文武,在朱翊鈞這裡都算是個人,都可以格外高看一眼,王一鶚、王崇古都是如此。

朱翊鈞話鋒一轉,問道:“你還有話說嗎?除了你拿錢之外,還有誰拿錢了?你知道胡亂攀咬的結果。”

他突然給了陳經邦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王崇古,還有王崇古和他的兒子王謙也拿錢了!”陳經邦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大聲的喊道。

“說話要講證據的,你有證據嗎?”朱翊鈞在陳經邦開口的時候,就看向了王崇古。 王崇古仍然是那副氣定神閒的樣子,看着陳經邦的神情多少有點嘲弄,他家缺你這點兒?

而後他的臉色越來越凝重,也變得的呆滯了起來,這可是陛下問話,幾乎等同於宣判一樣,陳經邦在皇帝面前,如此胡亂攀咬,誣告反坐,陳經邦不可能的不懂後果的嚴重性!

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王謙了!

這個逆子!

王崇古瞬間就感覺如墜冰窟,人都有點麻了,這一輩子了,終究是沒能善終,陛下給了他兩次機會,他都沒把握住,信心十足,鬧到了三堂會審的地步,結果自己還是折了進去!

“我給王謙送了五萬兩銀子,他拿了,還給我寫了收據!”陳經邦趕忙說道:“絕無半點虛言,還請陛下明鑑啊!”

朱翊鈞頓時火冒三丈,他對着趙夢祐冷厲的說道:“去把王謙叫來!”

王崇古癱軟在了椅子上,電光火石之間,王崇古已經把遺言想好了。

“陛下,臣略有家資,這銀子劃拉下,還有四百三十二萬銀,拿出八成也就是345萬銀來,投入開海投資之中,算上之前的投資,所有的分紅都用來作爲技術進步的恩賞,還請陛下成全老臣最後夙願。”王崇古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把銀子拿出八成來,捐給陛下,讓陛下每年用分紅給技術進步的發明者獎勵,這是他早就規劃好的最後的餘暉,照亮工黨前進的路。

王崇古連自己死後財產都規劃好了,結果鬧了個不得善終的地步。

這天底下的事兒,大多都是無利不起早,能領了他的崇古獎豐厚獎金,還能得名望,大工匠們也會不斷持續的推動技術進步。

奈何,奈何,一切美好的設想和計劃,都因爲逆子落空了。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躬安。”王謙還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看着自己老爹面如死灰的樣子,驚訝的說道:“爹你怎麼了?要不要叫大醫官來?”

“王謙,你收了陳經邦五萬兩銀子?”朱翊鈞還是覺得事情有蹊蹺,平靜的問道。

“對啊,就在上個月的時候。”王謙點頭說道,一臉奇怪的的說道:“怎麼了?”

“怎麼了,你還問怎麼了?!”王崇古眼睛瞪大,感覺自己一隻腳已經跨進了解刳院的大門,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大概就是生了這麼個兒子來。

朱翊鈞又問:“什麼名目?”

王謙看這架勢,就知道問題不小,也品出不對來,連忙說道:“他說要買綏遠馳道的票證,臣以8銀每張的價格賣給他,但是這不是票證還沒漲到嗎?就做了份契約,臣還給他寫了收據,三個月內,漲到了我作價賣給他,沒漲到,這五萬銀就如數退回,我另外付他五百兩銀子,這就是個對賭契約。”

“除此之外呢?”朱翊鈞繼續問道。

王謙認真回憶了一番說道:“沒了。”

“沒了?”王崇古立刻活了過來一樣,愣愣的說道:“真沒了?”

“沒了啊,契約就在燕興樓交易行放着呢,這是公事。”王謙一臉莫名其妙的說道:“出什麼事兒了嗎?”

“沒事,你忙去吧,把你爹給嚇得。”朱翊鈞揮了揮手,讓王謙麻溜幹活去,這裡沒他的事兒了。

“臣告退。”王謙見親爹臉色紅潤了起來,也就知道事情沒波及到他們家的頭上,王謙看了看跪在地上帶着枷鎖鐐銬的陳經邦,就搖了搖頭,溜達着離開了,順便打聽了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兒,他做事問心無愧,不怕查問。

朱翊鈞看向了陳經邦,陳經邦跪在地上,俯首帖耳。

“等審完了,直接送解刳院,押下去吧。”朱翊鈞揮了揮手,再沒有一點興趣和這陳經邦說話了,他已經開始胡亂攀咬了,那證明這身後是真的沒什麼人了,死到臨頭還在拉別人下水,着實該他下地獄。

既然敢晃皇帝一下,那就不能怪朱翊鈞心狠手辣了,解刳院雅座一位。

朱翊鈞其實懷疑武清伯李偉在這裡面有生意,李偉之前可不怎麼老實,現在看來,朱翊鈞確實錯怪武清伯了。當然,也可能是武清伯沒這個門路。

朱翊鈞看着王崇古樂呵呵的說道:“王次輔啊,這個技術進步獎的事兒,朕覺得很好,不如這樣,五百萬銀本金,王次輔一半,朕一半,咱們把分紅拿出來作爲獎金,評選就由皇家格物院的五經博士評定,如果沒有評出,就注入投資,成爲本金,這個獎項名字就叫大明技術進步獎如何?”

“陛下,臣一個人出345萬銀,崇古技術進步獎多好。”王崇古看着窗外,眼神閃躲,陛下真的是太貪心了,連老頭的遺產都要拿走!這是他想了好久,爲自己博名聲的手段!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王次輔,咱們在這獎章上,刻字王崇古敬贈聞達之士,如何?”

“嗯?”王崇古興趣大增,他連連點頭說道:“這個好,這個好。”

講故事講究一個欲蓋彌彰,到時候別人一看,王崇古敬贈,就會問,這王崇古是誰啊,爲什麼要在國朝獎章上刻是他贈送呢?這好奇心就有了,就會了解背後的故事,這就是狠狠的上了一波價值。

王崇古是個生意人,很懂這裡面的法門。

“那就這麼說定了?獎章就套侯於趙那套五等功賞牌的一等奇功來。”朱翊鈞笑呵呵的解釋着頒獎的規則,這分科治學,自然要分科設獎,有就發,沒有就不發。

“臣謝陛下隆恩。”王崇古再次謝恩,陛下爲了他的身後名,也是不遺餘力。

王崇古走的時候,連腳步都顯得非常高興,逆子沒把親爹送進墳裡的一天,自然值得慶幸。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先去看了劉妃和李妃,這一看,倆人哭的眼睛都有點腫了,知道皇帝要來,要遮掩,可是又擔心胭脂水粉對孩子不好,臉上寫滿了急切。

朱翊鈞倒是好生勸慰了二人一番,非常典型的產前焦慮,王夭灼之前也有這種症狀,患得患失,還會失眠。

“娘子維持這後宮安寧,屬實不易啊。”朱翊鈞從劉妃、李妃的花萼樓出來的時候,擦了擦額頭的汗,他不怎麼擅長哄女人,最擅長的那招,又不太方便,所以這次,拿上次那兩個翡翠鴨子蛋,就是那對兒雕螭龍紋玉葫,賞給了兩個妃子,纔算是哄住了。

御花園裡的桂花開的正豔,朱翊鈞將前朝的事兒,絮絮叨叨的說給了王夭灼聽。

“那陳經邦平素裡看着人模人樣的,沒想到是這種人,咱也是看錯了他,還以爲他能經邦濟國。”朱翊鈞靠在椅背上,感慨萬千的說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朕把他給送到解刳院裡去了,陳經邦的家人流放錫蘭了。”

“倒是那劉漢儒可惜了,確實很有才幹,不過也是一個斬首示衆的下場,這一次,又是人頭滾滾,朕又興了大獄。”

王夭灼看着院子裡的桂花說道:“前朝的事兒,臣妾也不懂,陛下覺得該興大獄就興大獄,臣妾就是覺得孩子出生了而已。”

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興大獄的時候,都是馬皇后和徐皇后在勸,勸仁也算是大明皇后的職責之一了。

可聽陛下一說,這通倭、煙土、販賣大明丁口、縱容海寇劫掠大明沿海,但凡是有一件都該進解刳院了,有的時候,這大獄,該興就得興。

朱翊鈞笑着說道:“倒是王次輔被嚇的瑟瑟發抖,還以爲逆子又在外面闖禍了,哎呦那個表情,煞白裡帶着土黃色,手都開始抖了,甚至都開始交待遺言了。”

“王次輔家裡的兒子,確實不讓人省心。”王夭灼經常聽夫君提起前朝的事兒,倒是對王謙的父慈子孝十分了解,畢竟是大明京堂兩大樂子之一。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治兒已經很厲害了,現在口齒流利說話很清楚,他纔多大啊,你就讓他學算學,是不是太早些了?”

望子成龍,大概是每個父母的夙願,可是這個年紀,說話能說清楚已經很厲害了。

“他都兩歲了,就是認認數,數一數,沒讓他做別的。”王夭灼卻分毫不肯讓,她頗爲肯定的說道:“還是得學的。”

“一歲八個月。”朱翊鈞糾正了王夭灼的說辭,吐了口濁氣說道:“離兩歲還差四個月,孩子不怕我,現在都怕你了,每次見了我,就是往我身後躲,數錯了就重新數唄,你冷着臉,孩子就怕。”

“知道了,知道了。”王夭灼看着在挖土的朱常治,張了張嘴,最終沒說出來,這是嫡長子,按照大明的繼承法,就是絕對的皇太子,他不優秀都是錯。

生在帝王家,哪有那麼簡單。

“你還說我敷衍,你這也是敷衍我,什麼年紀幹什麼事兒,還沒就學,不用管的那麼嚴。”朱翊鈞一看王夭灼的樣子,就知道,王夭灼沒聽進去。

朱翊鈞打眼一看,立刻站了起來,將朱常治抱了起來,將他手裡的土塊扔到了一邊,假裝訓斥的說道:“不許吃土!”

一個沒看見,朱常治把挖出來的土就往嘴裡塞,打算嚐嚐什麼味兒。

“爹爹,大花臉,給爹爹圖個大花臉!”朱常治伸着髒手在朱翊鈞的臉上抹啊抹,一邊抹,一邊笑,朱翊鈞抱着他,也躲不開,只能任由他塗鴉了。

王夭灼在旁邊就是看,一邊看,一邊笑,也算是其樂融融。

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請假條高燒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
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請假條高燒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