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

宋善用就是一個教諭,而且幹了十幾年還是個教諭,居然值得工黨們聚集在一起,如此鄭重的討論。

歷史告訴所有人,不要小瞧任何一個私鹽販子、驛卒和教諭,這三個看似普通的職業羣體,往往在歷史轉折點上,爆發出改變時代的驚人力量。

這三個職業有幾個共同特點:出身貧苦,私鹽販子游走法律邊緣,驛卒身處體制的末梢,教諭立足文化夾縫;

他們都掌握着關鍵社會資源,鹽販控制着鹽這種經濟命脈,驛卒壟斷信息渠道,教諭主導教育體系,有不少的弟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販賣私鹽,是刀口舔血的買賣;驛卒調度貨物傳遞消息;教諭本身就是教師爺,讀書識字明理,能在運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修正農民運動的侷限性。

在危機時刻,他們都能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來,成爲時代洪流。

任何擁有這類特製的人羣,都應該重視,這是大明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比如南平書院教諭海瑞、南湖書院沈仕卿、天雄書院宋善用。

工黨的頭頭腦腦們重視宋善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脈,大明革故鼎新,要推行丁亥學制和吏舉法,宋善用的人脈會在風雲變化之際,再次擴大。

但輪不到工黨去拉攏,皇帝已經任命其爲京師大學堂的祭酒了,擅長育才,就去育才。

萬曆十六年,鞭炮齊鳴辭舊迎新歲,紅燈高掛納祥賀安康。

新的一年在爆竹聲中來到,讓京師百姓十分意外的是,一向比較節儉的皇帝陛下,例外的拿出了兩萬銀的巨資!在北大營操辦了一場巨大的煙火盛會。

整場焰火盛會,持續了整整一個半時辰。

前去觀禮的百姓將現場圍了個水泄不通,爲了維持現場的治安,京營的軍兵們臨時充當了衙役,維持現場的秩序,一堆全甲緹騎,威風凜凜的站在那裡,威懾了所有的扒手和人牙子,扒手被逮到送爪哇種金雞納樹,人牙子被抓到,會被公審,然後斬首示衆。

西土城的豪奢戶們,也拿出了不少的銀子,參與了這次焰火盛會,這才讓煙花放了一個半時辰那麼久,能讓他們掏錢,肯定是有利可圖。

北大營煙火會,也不是誰想捐就能捐的,門檻非常高,因爲這不僅是煙火會,還有一大堆的攤位可以展示自家的貨物。

各家各戶爲了煙火會的攤位,可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就這,順天府和禮部一起,還要審查每一家的資質。

而這次煙火會的主題,是爲了慶祝大明軍在朝鮮六捷、對馬島大獲全勝,所以在北大營舉辦。

順天府丞王希元,發現每年的煙花禁令無法得到執行,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集中燃放,在各坊的小廣場上,燃放煙花。

煙花禁令主要是爲了防火,畢竟木質結構非常容易失火,北風呼嘯,一旦燒起來,就是成片成片,損失極其慘重,集中燃放,既能讓百姓除舊迎新,也能防止火災的發生,得到了皇帝陛下的硃批。

萬曆十六年正月初三,高啓愚收拾好了行囊,向着倭國而去,他要代表大明出使倭國,逼迫倭國交出所有的礦權,這可能涉及到了日後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海疆安全,大明上下都非常的重視。

這次的行程是順着馳道抵達密州,然後在膠州灣出海,抵達長崎總督府後,再前往倭國的京都。

“大明的萬民被你們欺騙了,他們根本不清楚倭國究竟在發生什麼!如果大明萬民知道,他們絕對不會贊同你們的行爲!倭奴、南洋姐、倭女,大明國朝,罪惡滔天!”織田市終於見到了鴻臚寺卿。

自從漢城仁川之戰後,織田市找了無數次禮部、鴻臚寺,要求大明溝通議和之事,都吃了閉門羹。

這次出行,她終於見到了正主,立刻如同一個怨婦一樣,聲嘶力竭的指控大明在倭國作惡多端。

高啓愚倒是頗爲平靜,示意織田市坐下說話,他看着窗外,聽到火車汽笛聲傳來,即便是見過很多次,高啓愚依舊覺得神奇無比。

鐵馬真的非常神奇,只要煤炭和水,就能一直跑下去,日夜不停歇。

馳道的出現,讓大明終於實際上擁有了綏遠和遼東,要不然河套、大寧衛、遼東,怎麼開拓,怎麼丟掉。

昇平五號鐵馬牽引的火車,在哐當哐當的金屬撞擊聲中駛出了車站,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東方地平線,忽然裂開一道金光,是朝陽打亮了天邊的雲,熔金般的霞光如同水一樣,漫過連綿雪丘,將整片雪原染成流光溢彩的琥珀,炫彩奪目。

蒸汽與晨光交織成了淡淡的霧靄,鐵軌兩側的積雪泛起粼粼金光,在鐵馬的長鳴中,列車滾滾向前。

“我沒有對陛下辭行,也沒有對恩師辭行,雖然我的老師已經不認我了,或許這次回來,他起碼肯過年讓我入門磕個頭吧,已經十四年了,先生都不讓我拜年。”

“或許回不來。誰知道呢?”高啓愚終於回過神來,已讀亂回的回答了織田市的問題。

織田市憤怒的說道:“大明明公已經沒有勇氣,來面對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那些在種植園裡死去的倭奴,那些出賣身體的南洋姐、倭女,大鴻臚準備視而不見,還是膽怯了,開始左顧而言他!”

按照大明的禮法、道德而言,這些事兒都不應該發生纔對,這是泰西那些未開化的蠻夷,才能幹出來的事兒!

“你說的對,因爲一些刻意的封鎖,大明百姓多數都知道打了勝仗,對於其他事兒,一無所知,就是有些傳言,也無法信以爲真。”高啓愚笑着說道:“陛下甚至把每年到底有多少倭奴下南洋,都塗黑了,就是把罪孽,完全攬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世間真的有冤魂的話,應該去找陛下。”

皇帝有事兒他真的上,榮耀絕不獨享,罪孽一力承擔。

日後春秋論斷,皇帝陛下塗黑和硃批,讓所有的一切罪行,都有一個共同批評的對象,塗黑和硃批證明,一切的行爲,都來自於帝皇的授意。

“陛下?你們這些臣子,理當勸諫纔是。”織田市面色有些痛苦的說道:“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大明飽受倭患之苦,倭國也是飽受倭患之苦,這些流浪武士和海寇,都是因爲戰國的亂戰。”

“只要結束了亂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高啓愚再次搖頭說道:“你以爲大明援朝是可以避免的嗎?只要倭國結束了內戰,倭寇之患就能結束了嗎?那些個只會廝殺的武士怎麼辦?不找個地方把他們都殺了,他們會遵從幕府將軍的命令放下手中的刀劍,拿起鋤頭?”

“別做夢了。”

“倭國停止內戰,就會入寇朝鮮,無論幕府將軍是織田信長還是羽柴秀吉,亦或者是德川家康。”

“倭國喊着入唐,喊了多少年了,當大明一無所知?”

高啓愚告訴織田市,大明早就在準備這一戰了,早晚之事,隨着倭國由亂向治,這些倭國武士,就要有葬身之地。

“即便是沒有京營銳卒,遼東軍也能把那十五萬的倭寇推下海,就是損失會有些大而已,倭國的戰敗是必然的。”高啓愚更進一步的說道。

織田市心如死灰,她這才意識到,大明早有準備,準備了十五年。

“陛下是個好人,至少對於大明人而言。”高啓愚伸出了左右兩隻手說道:“你看,左手是大明,右手是海外,這就是蹺蹺板的兩頭,而五大市舶司,就是支點。”

“大明太老了,二百多歲了,渾身的病,要想治病,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要麼讓大明人承擔,要麼讓海外夷人承擔,倭寇也好,南洋夷人也罷。”

“矛盾說告訴我,任何事都像是銀幣的正面和背面,一體兩面,凡事都要有代價,這也是歷朝歷代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國內無法承受變法的代價,反對變法就會成爲共識。”

“當代價可以承受時,尤其是不用自己承受的時候,支持變法就會變成共識。”

萬曆維新血的代價,總要有人去承受,如果不開海,只能由大明的窮民苦力去承擔,那大明本就岌岌可危的國勢,就會更加動盪不安。

“好處都拿了,包袱都甩到了海外,這就是大明千年以來天朝上國的道德嗎?!”織田市有些抓狂,風韻猶存的姣好面容,都有些扭曲了。

高啓愚滿臉笑容的說道:“不,這不是大明的道德,我不是說了嗎?陛下承擔了一切。”

“黎牙實說:陛下偉岸的身影扛下了這一切,尤其是春秋史斷對這些罪惡的批判,陛下不讓道德審判陛下的萬民和臣工。”

“都是皇帝陛下的好大喜功製造了這一切,一如江南士大夫至今還在對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陰陽怪氣一樣,明明是當時所有人的共同選擇。”

“或許,日後天下萬民,也不會感謝陛下,但我活在當下,我知道。”

高啓愚看向了身邊的太監,來自宮裡的宦官,名叫黃斌,是這次出使倭國的提舉內臣,是陛下的陪練之一,一直在東緝事廠坐班,專門查文臣武將種種不法,是一名璫頭。

高啓愚不怕自己這番話,傳到陛下的耳朵裡,因爲這裡面很多話,都是陛下自己說的。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可能是陛下龍馭上賓後的結局,而且陛下對此一清二楚。

高啓愚看着織田市目光炯炯的說道:“其實,你覺得是大明朝廷在瞞着百姓無惡不作,而不是壓制沸騰的民意嗎?你知道陛下收到了多少封願意納捐的請願奏疏嗎?我告訴你,一百八十四封!”

“這些個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們,最最最喜歡乾的事兒,就是跟陛下對着幹,不打不罵不動彈,還要陽奉陰違,謀求私利,唯獨在滅倭這件事上,他們主動納捐。”

“東南千萬家,家家素縞有血仇,箭陣刀林無懦夫。”

織田市面色鉅變,她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在滅倭這件事上,究竟是朝廷更積極,還是民意更加洶涌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民意更加洶涌。

織田市的手都在顫抖,低聲問道:“那大明爲何要遣使議和!既然還有餘力,那就打下去好了!”

高啓愚嘆了口氣說道:“因爲陛下不想讓京營軍兵出現道德危機,那都是陛下精心培養的,他們是爲了守護大明而生,而不是爲了殺戮而生;”

“因爲陛下不想讓大明整體道德滑坡,畢竟高道德的優勢在大明內部,是漢室江山代有忠良,劣勢只體現在開海上。”

“道德敗壞這種事,陛下覺得,自己一個人來做就是。”

織田市終於明白了皇帝的真正意圖,沉默了下來,汽笛長鳴和哐當哐當的聲音,淹沒了整個車廂。

滅倭不是做不到,傾盡全力也可以做到,但皇帝愛京營軍兵、愛大明萬民、愛江山秀麗。

“陛下運氣真的好,有元輔,也有戚帥。”織田市悵然的說道,相比較之下,織田信長真的是在孤軍奮戰,手下的家臣們,人人心懷異心。

“不是運氣。”高啓愚平靜的說道。

萬曆維新走到今天,不是運氣,而是陛下的努力,他在離京的時候,留下了一首詩,如果回不了的話,這就是他的絕筆詩。

鐵馬銜雲出帝京,金戈淬日海東平;罪骨如山孤月白,仁心似水萬燈明。

孽山敢負千秋筆,仁幟重揚萬世旌;莫道補天乃易事,金甌補裂仗孤忠。

萬曆維新走到今天地步,不是運氣,而是無數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張居正背後站着官場上想要補天裂的循吏,戚繼光的身後,站着十萬京營銳卒和十三萬水師軍兵。

陛下,從不是孤軍奮戰。

高啓愚走的很快,二十二天後,他抵達了長崎總督府,正月裡,長崎港的海面上還有一層薄冰,但不影響船隻的航行。

水的升溫和降溫都需要大量的熱,越靠近水體,小冰川氣候的影響就越小,長崎和釜山,依舊是不凍港,薄冰不影響航行。

總督徐渭、市舶司市舶使孫弘毅、長崎都司指揮使李誠立、市舶司提舉太監王朝、巡按御史羅應和等人到港口迎接了高啓愚。

長崎總督府佔地一百八十畝,而在總督府外還有三千畝地的官舍,履行總督府的職能,在三千畝官舍之外,則是圍二十里有餘的聯排大房,這是漢人活動區域,有磚石城牆、有護城河還有大緩坡以及城牆延伸出不規則的犄角建立的臼炮位。

在城牆外,本來應該是倭人活動的區域,但這些年長崎總督府的倭人在逐漸減少,漢人的疆界已經逐漸擴展到了整個九州島的範圍。

倭奴和倭女這些人礦,是倭國重要的礦產之一。

“倭國的局勢如何?”高啓愚詢問着總督徐渭,倭國的近況。

徐渭面色凝重的說道:“對馬島的快速陷落,讓倭國上下陷入了恐慌之中,糧荒和糧價飛漲已經成爲了倭國頭等難題,因爲囤糧的人越來越多,倭人都驚恐大明軍會繼續進攻,囤糧應對就成了所有人的選擇。”

“便是在廣島這個濱海城池,已經開始餓死人,搶劫糧行已經爆發了數次,但糧行也沒有糧食。”

“織田信長頒佈了固守令,打算頑抗到底。”

高啓愚驚訝的說道:“他打算,頑抗到底?”

孫克毅解釋道:“這也是倭國大名們的共識,忽必烈兩次進攻倭國都折戟沉沙,如果主戰場發生在倭國本土,他們認爲可以倭國獲勝。”

“大明需要完全依賴長途跋涉的補給,天高水長,很容易被倭國狙擊漫長的補給線,給大明軍帶來後勤上的困擾。”

“同時,倭國的山城也是他們的信心根本,倭國的山城和朝鮮臨時營造的山城完全不同,有些山城,已經修建了數百年,道路曲折,而且防禦更加嚴密,大明賴以破城的火炮受限於運輸和後勤,無法在倭國本土發揮威能。”

“而且,倭國大名們認爲,大明軍進攻不會過於迅猛,大明處於急變之世,各種內部的問題,需要戚繼光回去鎮守,戚繼光離開大明已經兩年時間,再不回去,皇帝的權威,會受到挑戰。”

這是倭國大名們準備固守的三個原因,天高水長、主場地利以及京營不能久戰。

“額,這些倭人,怎麼如此喜歡以己度人,他們這邊喜歡下克上,就覺得陛下也完全依賴於戚繼光的個人威信嗎?”高啓愚愕然,連連搖頭說道。

在倭人看來,戚繼光離開的時間太久了,三年就是極限,時間再久,大明內部的反賊們,恐怕就會又生出別樣的心思來。

這顯然是把倭國那套幕府將軍和天皇的關係套用在了大明身上。

“不是,倭國很多大名們都覺得,是張居正和戚繼光聯手架空了陛下,現在的一切決策,都是張居正和戚繼光挾天子以令諸侯做的。”徐渭面色有些古怪的說道。

這種想法,可不止在倭國,甚至在大明也有很多人如此相信,徐渭和孫克毅,其實也被問到過。

“簡直是,胡說八道。”高啓愚五味陳雜,臉上寫滿了一言難盡,和陛下一比,戚繼光和張居正都屬於極端保守派了!

陛下可是少壯派的頭兒!多少少壯派,都嫌朝中那些明公,年紀太大,前怕狼後怕虎,做事瞻前顧後。

第三卷鬥爭卷可是陛下寫的,張居正一直在阻攔。

高啓愚從不覺得戚繼光離開京師,影響了皇帝的威信,相反,大明京堂百官,都在期盼着戚繼光能早點回去。

戚繼光在,好歹還能勸勸陛下,不要動不動就想着要掀桌子!桌子在那兒放着好好的,大家都在桌上吃飯,有什麼事兒,好說好商量,一言不合掀桌子算怎麼回事兒?

“但有一點是對的,咱們國內的反賊,可不少。”巡按御史羅應和補充說道。

高啓愚也頗爲認同的說道:“這倒是真的。”

這是共識,陛下做事從來沒那麼輕鬆簡單,各種陽奉陰違,不在少數,有的時候也會把陛下給惹惱。

“除了糧價之外,最可怕的就是極樂教的蔓延了。”徐渭的面色甚至有些心有餘悸,他連連搖頭說道:“一羣瘋子。”

“還是我來說吧。”巡按御史羅應和說起了倭國的極樂教傳播速度的可怕。

極樂教這種邪祟總是趁着人心動盪的時候,肆意生長,而且因爲戰爭的緣故,倭國的衙門,根本沒有能力去修剪它的枝丫,整個生長過程,充滿了無序和雜亂,各種惡性事件在倭國各地快速發生。

大明主導的東亞貿易體系已經形成,因爲種種原因,倭國成爲了邊緣經濟體,這導致倭國的經濟模式是依附性發展,即其港口城鎮,完全會成爲原料出口與極其初級加工中心。

這種單一經濟結構,必然導致人口畸形聚集。

倭國列島的地理限制,缺乏縱深加劇了畸形人口聚集,導致了倭國城鄉人口的徹底失衡。

倭國人逐漸發現,履行傳統義務,比如婚育、比如光宗耀祖、比如成就一番事業等等的預期收益,遠低於及時行樂的成本時,及時行樂,就變成了這糟透了的世界裡,唯一的精神補償。

甚至連最基本的生物繁衍本能,都會被理性計算所消解,這給極樂教的瘋狂傳播,營造了絕佳的土壤。

“棄伉儷而就遊廊,非不欲婚,實聘財累萬難求;黜功名而耽博戲,非不慕貴,乃科第壅滯無門;其情慾非真失,乃窮途倒懸,不得已佯作逍遙。”

“當真是,人不婚宦,情慾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羅應和嘖嘖稱奇的說道。

倭國消滅倭國,正在發生,而且愈演愈烈。

羅應和列舉了很多的情景。

遊廊的遊女們不小心有了身孕,只會把孩子溺死在水盆裡,休息幾日,再次接客,有點銀子,也是在紙醉金迷的煙花世界裡,揮金如土,市場設計的總是那麼巧妙,恰到好處的榨乾你所有的錢財;

碼頭的縴夫們辛苦一日,賺點銀子,在遊廊裡不醉不歸,醉生夢死,今日不知明日計,逍遙一日是一日;

少壯逐利浮海,鄉野耄耋守田,老人日思夜盼等到的消息,基本只有噩耗,很少有人回來,或者乾脆死在了外面;

本來應該受到保護的孩子,五六歲就開始被逼着幹活,要麼在工坊裡鑽煙囪,要麼被打斷了腿沿街乞討,或者混跡於各種酒肆裡小偷小摸,被人抓到就打一頓,打的重了,大抵死在無人問津的角落裡。

如此種種,觸目驚心,慘不忍睹。

倭國的秩序正在快速崩潰。

“在如此內憂外患之下,織田信長還要下固守令。”高啓愚眉頭緊蹙的說道:“我明白了,他打算藉助大明的強大外力,徹底把倭國捏到一起去,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的一盤散沙,完成國朝構建。”

“兄弟鬩於牆,然外侮至,則並肩而御;邦國爭於內,然敵患臨,則勠力而抗;外逼如礪,內聚成璧,同仇敵愾是也。”

同仇敵愾,也是一種國朝凝聚的辦法,而且非常有效。

國朝構建過程中,利用仇恨或敵意豎立一個共同的敵人,來強化內部凝聚力,塑造共識,這種做法當然可以很好的、而且十分有效的將內部矛盾,轉移爲外部矛盾,緩和統治合法性危機。

這種高風險的策略,其本質是通過製造對立來掩蓋結構性問題,治標但不治本。

只有刀刃向內,直面內部矛盾,解決這些內生性的矛盾,才能長治久安。

高啓愚明白了織田信長的策略,面對大明咄咄逼人的姿態,織田信長選擇了仇恨敘事,這樣風險當然很大,但是一旦成功,收益更大。

“所以,他絕對不肯投降,甚至,還要用更加強硬的態度,來面對大明使者的到來。”高啓愚看着徐渭說道:“看來,我這一趟是真的凶多吉少了。”

“要不這樣吧,大鴻臚留在長崎總督府,稟明朝廷情況,不去出使好了,他織田信長磨刀霍霍,大鴻臚到了,恐怕有性命之憂。”徐渭十分確信的說道:“大鴻臚,我會上奏稟明情況。”

“我奉皇命而來,沒有半途而廢之理。”高啓愚倒是不在意的說道:“他們最好殺了我,殺漢使什麼下場,倭國人以前不清楚,但是很快,他們就會清楚了。”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

這是陛下對大明萬民的莊嚴承諾,陛下這麼說,也這麼做,同樣這也是高啓愚所信奉的人生信條。

以陛下的性情,他真的死在了倭國,恐怕會把倭國沉了,給他陪葬,而且自己的身後事,根本不必顧慮,日後青史會專門給他開一頁,論述他的功過是非,以名長生,青史流芳。

“我領大阪灣守備千戶所牙兵一千五百衆陪大鴻臚走這一遭,不是我救了他織田信長一命,他早就在本能寺被燒死了,我看他如何動手。”長崎都司指揮使李誠立立刻開口說道。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欠了李誠立一條命,織田信長真的要埋伏刀斧手的話,李誠立會殺出一條血路來,把高啓愚送回大明。

連救命恩人也要殺害,織田信長這個幕府將軍,也不用做了,所有的家臣,都會心生疑慮,甚至是先下手爲強。

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
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