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

朱翊鈞將王崇古、王家屏聯名上書和鄧子龍的奏疏放到了一起。

王崇古談到了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這兩個方面,王崇古是個威權崇拜者,他對信心不足的闡述,是有點片面的,在王崇古看來,皇帝的金字招牌不要太硬。

但朱翊鈞很清楚,皇帝的金字招牌,真的沒那麼硬,那麼堅挺。

如果內帑不能收儲大量黃金,那麼大明皇帝,也不能隨意發鈔。

而金池總督府的探索,彌補了信心不足,至少大明的黃金敘事,可以講得通,金池總督府的開拓一切順利,大量黃金會流入大明來,這樣一來,發鈔,就有了最基本的信用保障。

皇帝的信用,從來不是無限的。

“金池總督府做得很好,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朱翊鈞做出了批示,倭,在大明語境下,就是海外的敵人的意思,就像是夷戎蠻狄,最開始代表的僅僅是方位。

《禮記·王制》言: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倭、倭寇,都泛指海上的敵人,後來因爲倭國的倭寇逞兇,逐漸成爲了倭人的專稱。

朱翊鈞把奏疏的一部分進行了塗黑,這代表着金池總督府的開拓者們發動殖民戰爭的罪孽,一筆勾銷,再無明確信史記載。

只會留下短暫的記載:總督率軍拓疆,夷拒王化,遂平。

至於金池總督府第一次殖民戰爭,規模有多大,大明出動了多少人,是如何處置戰俘,如何找回了御賜佩刀等等問題,日後再無可信的記錄了,無論後世怎麼猜,都會把罪孽算在皇帝的頭上。

這其實非常的常見中原歷朝歷代的做法,總是如此,贏了兩個字,輸了幾本書。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其實不用陛下說,不用陛下塗黑,內閣們在收到回函之後,也會把事情辦的妥當,春秋曲筆這事兒,誰還能有讀書人擅長?

“交易行賺錢的法子很多,王謙又是搞九不準,又是不禁做空,他這太招人恨了,給他派個奢員去,朕擔心他比他爹還先走一步。”朱翊鈞看完了王謙的奏疏,立刻察覺到了其中的危險。

擋人財路,死的最快。

苦哈哈的兼併、種地、開工坊、搞生產,才能賺幾個錢?不如講故事,畫大餅,然後把故事和大餅,送到交易行裡,把故事賣給所有交易者。

這種畫大餅,賣大餅的事兒,其實朱翊鈞也幹過。

在海貿盈利尚且不明朗的時候,尤其是五大遠洋商行剛剛組建之初,交易行就已經開始發行船舶票證,將大船的成本和海貿的風險,攤到了每一個交易者的身上。

只不過後來的發展,證明了海貿故事是真的,開海可以賺取厚利,這個故事和大餅,反而成爲了皇帝信譽和威權的一部分。

九不準,固然非常的嚴苛,但世界運行的基本邏輯,就是有些人就是可以爲所欲爲,比如,大明皇帝朱翊鈞要是畫一個新的大餅出來,因爲缺錢,需要送到交易行裡湊款,王謙的九不準也得讓路。

而不禁做空,這些想要把故事賣給萬民的傢伙,包括皇帝本人,就不能把故事賣給萬民了,不能輕鬆賺錢的肉食者們,可不得恨王謙恨到咬牙切齒?

朱翊鈞派遣了奢員,防止王謙比王崇古還要早走一步,奢員負責償菜,而且每天會把入口之物,保留下來一份,送到解刳院進行研究,防止慢性毒藥危害。

派遣奢員前往,是進一步提高了王謙的安保等級。

在大明皇帝日理萬機處理奏疏的時候,朝鮮戰場上,大明軍完成了對蔚山戰線的最後清理工作,將朝鮮境內的所有倭寇,徹底趕下了海。

這一仗,比戚繼光想的還要艱難的多,釜山之戰,大明軍進攻持續了僅僅三天,可是蔚山之戰,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犧牲了十七名陷陣先登銳卒,纔將整個蔚山十六山城,盡數攻破。

蔚山之地的抵抗意志十分堅決,就是典型的困獸猶鬥,身處絕境就會拼命抵抗,大明拿下了釜山之後,蔚山的倭寇知道必輸無疑,開始了絕命抵抗,但最終在大明火器、火炮、全甲重步兵的進攻中,盡數被消滅。

戚繼光坐在中軍大帳裡,看着凌雲翼、陳璘、李如鬆、陳大成、麻錦、麻貴、馬林、祖承訓等人頗爲感慨的說道:“朝鮮戰爭自萬曆十三年末突然爆發以來,大明軍共經歷了平壤、開城、仁川漢城、忠州、釜山、蔚山六場大戰,徹底將倭寇趕下了海,皆仰賴諸位將士奮勇爭先,纔有六捷頻傳。”

“蔚山之戰,已經清點結束,我會奏聞陛下,爲諸位請功。”

“戚帥秉公,親疏同律,貴庶共衡,卒功必錄;賞罰如懸鏡,三軍以爲鑑。”凌雲翼作爲總督軍務,高度肯定了戚繼光的品行。

戚繼光帶兵,從來不因爲親疏遠近而區別對待,更不會因爲馬林是馬芳的次子,就特殊照顧,也不會將出身不好普通軍兵的軍功挪到將領的身上。

趙吉一個菜戶營出身,還因爲犯罪謫守應昌府,依靠軍功一步步爬了起來,但戚繼光從沒有因爲他出身不好就爲難他。

的確,軍隊這地方,按道理來講,就應該不偏親疏,不縱貴胄,不掩士卒,不昧寸功,不欺天地,不枉法度,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這也是大明軍軍紀嚴明的根本原因,法度往往都是由上而下敗壞的,自下而上根本沒那個能力壞規矩。

戚繼光以身作則,給京營帶來了嚴明的軍紀和強悍的戰力。

“那是不是要班師回朝了?”李如鬆有些意猶未盡的說道。

在撬烏龜殼這件事上,李如鬆根本搶不過趙吉,趙吉這個傢伙,仗着自己更年輕,能披全甲連續作戰三個時辰,倭人搭建的烏龜殼有六成都被趙吉給撬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就要班師回朝了。”戚繼光笑着說道:“打了一年半的仗,倭寇已經蕩平,交給遼東軍防守即可。”

凌雲翼面色凝重的說道:“可能不能遂戚帥的願了,陛下有旨,讓我們駐防釜山、廣州一帶,防止倭寇反攻,同時準備進攻倭國本土。”

戰爭沒有結束,戰爭還在繼續,大明軍要準備進攻倭國的本土。

大明朝廷對於繼續執行減丁政策,還是直接攻滅倭國本土,仍然存在分歧。

繼續減丁,就是不斷地通過各種經濟和文化手段,削減倭國的戰爭潛力。

比如任由極樂教在倭國肆意傳播,比如收緊禁止販賣到倭國的貨物清單,通過倭國通行寶鈔控制倭國的經濟,進一步瓦解倭國的共識,通過倭奴、南洋姐的輸出,逐漸減丁。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省錢,不用大明費太多的錢糧,就可以將倭國的威脅徹底消滅,不再對大明形成威脅,壞處是顯而易見的,時間太久,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直接攻滅倭國本土,就是從朝鮮陸上,更低的海程更加安全的行軍,徹底攻滅倭國。

這種做法的好處,斬草除根,但大明國帑內帑,因爲要對教育的重資投入,已經有點捉襟見肘了。

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倭國現在有800萬人丁,要進攻倭國,需要投入最少六萬精銳,而這六萬精銳,需要邊軍八萬到十二萬協作,還需要至少三十萬力役保證後勤,而倭國雖然沒有多少縱深,但是依舊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

“我一生都在致力於滅倭,但我不同意發動一場沒有準備的滅倭戰爭,而且我在京師明確向陛下表示,滅倭功成,不必在我。”

皇帝曾經給過一個承諾,封了戚繼光爲奉國公後,依舊讓戚繼光帶兵打仗,至於黃袍加身的戲碼,在大明已經不太可能發生了。

畢竟京營對陛下是非常認可,而且也不是主少國疑的危急時刻了。

陛下當時的承諾是,滅倭需要戚帥領兵作戰,而戚繼光在判斷了形勢之後,對陛下說,滅倭功成,不必在我。

能再次領兵打仗,把倭寇趕下海,戚繼光已經非常滿足了,陛下的承諾已經履行了,沒必要爲了承諾,打斷大明再次偉大的進程。

讓大明再次偉大更加重要,對教育的重金投入,絕不能停止。

只有讀書人裡,舊文人儒學士成爲了少數,才能真正說萬曆維新取得了成功,萬曆維新的成果,才能保留下來大半,才能說,大明走出了註定敗亡和在敗亡中緩慢腐朽的命運。

“軍中皆言戚帥功成名就之後,變得謹慎了起來,讓我看,他們都不懂戚帥。”凌雲翼由衷的讚歎道。

大明不知道從哪裡修來的福氣,張居正、戚繼光、海瑞,都是一代人傑,都是忠臣。

他們的的忠誠是對大明國朝,對大明萬民,對陛下,對自己,知行合一致良知這句金句,再次得到了印驗。

一個忠於大明的人,不會把自己個人的榮耀凌駕於大明利益之上,戚繼光這麼想,這麼做。

“那這個惡人,我來做吧。”凌雲翼排出了三枚銀幣和九枚萬曆通寶大錢,說道:“這是銀幣和銅錢。”

“已故的萬宗伯曾經在《番國志書·印加古國卷》中說:控制礦山,就可以徹底打斷地方文明的演化,青銅器打鐵器都打不贏,更遑論火器了。”

萬士和控制礦山的說法,被皇帝信以爲然,奉爲圭臬,凌雲翼作爲讀書人,見皇帝天天把萬士和的話掛在嘴邊,多少有點不服氣,他就把番國志書看了一遍。

讀到了印加古國卷,讓凌雲翼印象極其深刻,萬士和在禮法這塊是極爲精通的,凌雲翼更擅長行動和實踐。

礦脈者,天地骨血者也,昔管仲官山海,齊遂霸諸侯;今若錮其脈絕其流,則百工之器必止於青銅。周鼎雖重,終爲鐵戈所破;商爵雖精,難敵鐵犁之墾。

昔楚王錮大冶,越人求鐵於海;漢武榷鹽鐵,匈奴弓矢遂衰;今若斷其礦脈,猶絕五穀之根。縱有公輸之巧,無金何以鑄犁?縱得歐冶之術,無礦焉能淬鋒?

礦政之要,甚於刀兵,非止斷當代之兵,實鎖千秋之變也。

“凌部堂的意思是?”戚繼光轉頭看向了凌雲翼,滿是疑惑的問道。

凌雲翼笑着說道:“斷其千秋之變,我們不僅要做出進攻姿態,還要收復邪馬臺軍港,把倭寇逼回本土。”

“大明國帑內帑空虛,這不假,只要稍微關心邸報,就很清楚,朝廷確實沒錢,但是架不住沿海千里勢要豪右納捐的熱情。”

“要是朝廷真滅倭,勢要豪右、鉅商富賈、鄉賢縉紳真的願意捐錢捐糧,哪怕死後,也能給自己立塊碑了。”

“我們要逼迫倭國交出礦產的所有權,大明軍駐軍其礦脈,拿走他們的銀礦銅礦,便是拿走了他們的未來。”

萬士和將礦脈比作了一個國朝的龍脈,駐軍就是龍脈上的透骨釘。

“此話在理,還是得讀書人啊。”戚繼光頗爲感慨的說道,這讀書人果然是讀書人,不讀書的武夫被讀書人壓制,不是沒有道理。

這幫讀書人這點心思,以前光用來對付大明人了,大明人是真的難受,連至高無上九重天上的皇帝,都要被他們耍的團團轉。

現在讀書人開始用這點聰明才智,對付夷人了,夷人就跟着一起難受了。

“戚帥罵人的話,可以委婉一點,這話又不是我說的,是萬宗伯說的。”凌雲翼輕輕咳嗽了一下,看着大帳之外,感慨這天真藍,這山真綠。

讀書人既是誇獎,也是最惡毒的咒罵,當無法準確形容一個人的時候,用讀書人去形容,最爲貼切。

“若是倭國不從,那就打到他們交出礦山爲止,好辦了。”戚繼光明白了這場戰爭的具體目的。

凌雲翼作爲總督軍務,就是幹這個活兒的,解讀聖意。

其實他話根本沒說全…在讀書人眼裡,倭國除了金銀銅鐵礦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礦產,那就是人礦。

在開海之後,大明的勁兒用的有點大,導致地盤太大,人手不足,需要人的地方太多了,馳道要修、運河要挖、礦山要開、種植園要力役墾荒,光靠波斯商人運來的黑番,根本不夠用。

在大明沒有完成還田,百姓還不願意生更多孩子的時候,就需要人礦。

倭國是大明的人礦,即便是沒人明確提出這一點,但這是肉食者之間普遍的默契,浙東運河的修建工地,已經有力役在其中勞作了。

戚繼光看向了堪輿圖說道:“進攻邪馬臺軍港,這裡本來就是大明營造的軍港,再進攻,我們對這裡的水文地理極其瞭解。”

“我來制定作戰計劃,登陸作戰共分爲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令長崎總督府,要求長崎總督府配合,傳檄倭國,營造大明對倭國從海上全面進攻態勢,讓倭國安土幕府和諸大名,將注意力集中到海上。”

“這段時間,海防巡檢例行出動,探查清楚倭國在邪馬臺軍港的駐軍、城防、水道、工事等等情況。”

“第二階段,奪取海權,由水師出動,引蛇出洞,將倭國水師引出軍港,在海面上擊敗其主要海上利益,同時需要水師進行全方面壓制,斷絕邪馬臺軍港、對馬島和倭國本土的聯絡。”

“第三階段,切斷其後勤補給後,長崎總督府、大阪灣守備千戶所做出進攻和行進姿態,逼迫倭國本土,放棄對邪馬臺軍港、對馬島的支援,與此同時,我大明水師和陸軍進攻邪馬臺軍港,爭取一舉拿下。”

“第四個階段,在兩天之內,工兵營要恢復邪馬臺軍港口的吞吐能力,陸軍要在一個月的時間,佔領整個對馬島全島及其附屬島嶼,讓對馬島成爲大明發動滅倭的跳板。”

“第五個階段,就是以騷擾爲主,以消滅倭寇爲名義,襲擾倭國漫長的海岸線,多點突襲,製造全面進攻的假象,逼迫倭國求和,交出所有礦產的控制權。”

“諸位以爲呢?”

大帳內的武將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說話,這是戚繼光最擅長的打法,堂堂正正打的你還不了手,明知道他戚繼光要幹什麼,就是阻止不了。

李如鬆略顯呆滯,他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有點重,戚繼光老退之後,他李如鬆真的能扛得起大將軍的大旗嗎?大將軍的牙旗交給他後,他是否能夠制定出如此完善的軍事部署戰略規劃?

李如鬆注意到,戚繼光只要是不打仗的時候,都是手不釋卷,某種程度上而言,戚繼光也是個讀書人。

“大家都沒有問題的話,咱們就開始吧,一點點慢慢來,我們不急,實在不行,就讓沿海勢要豪右再捐一點,不多,有一年軍需所用就行。”戚繼光看所有將領沒有太多的意見,做出了具體的部署。

搞好情報工作,是打勝仗的前提,墩臺遠侯、海防巡檢的犧牲,值得大明國朝上下的尊重和禮遇。

凌雲翼把戚繼光的規劃寫成了一本奏疏,並且賦詩一首,呈送皇帝陛下。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

舟巡列島偵形勝,圖繪堅城鎖鑰明。

蛇陣揚旌摧艨艟,龍驤鎖海斷飛鴻;

虛張雷鼓震三島,實搗黃龍破九重。

雲梯夜架虹樑起,鐵騎朝馳列嶼平;

千帆掠岸烽煙熾,一紙降書礦脈呈。

大明皇帝朱翊鈞收到了奏疏,笑着說道:“不是,這凌部堂什麼意思?顯擺他是個讀書人,寫詩比戚帥好是吧!戚帥寫打油詩,他就舞文弄墨是吧,凌部堂這麼能耐,他怎麼帶兵把邪馬臺軍港拿下呢!”

馮保斟酌了下,小聲提醒道:“陛下,有沒有可能,凌部堂也很能打,福建平倭蕩寇,羅旁山平定了瑤民之變,纔有了羅定三縣?”

“額,好像是啊,凌部堂也是能領兵的,他還有三千客兵。”朱翊鈞笑容滿面的說道。

凌雲翼這首詩說的是戰爭的五個階段,一句一個階段。

傳令總督府營造海上威懾,令倭國政權聚焦海防;海防巡檢繪製軍港防禦詳情,掌握水道關隘敵情;水師誘敵殲滅主力,全面封鎖海陸聯絡;陸海佯攻牽制本土,水陸合擊攻佔要塞;工兵搶修港口設施,地面部隊閃擊全控對馬島。

最後就是千帆掠岸烽煙熾,一紙降書礦脈呈,多點襲擾製造恐慌,逼迫倭國求和,出讓礦產的所有權。

“知朕者,戚帥也,戚帥是知道朕的謀劃和心思的,這份計劃,朕非常滿意。”朱翊鈞對前線做出的規劃是十分滿意的。

大明軍佔領了倭國的礦產,也在執行滅倭,礦產開採這個事兒,是要吃人的,而且要吃好多好多人。

尤其是這個生產力不足的年代,西班牙在秘魯總督府的富饒銀礦,旁邊就有個拋屍用的坑,短短几十年,十數萬計的礦工被扔進了坑裡。

大明京師西山煤局的停產,也是這個原因,地下環境複雜,採礦事兒,動不動就塌方、水浸、爆炸等等,還是以露天爲主的開採,更加安全些。

朱翊鈞是張居正的學生,學會了繞一圈。

讓大明京營直接平推倭國,手上沾滿了鮮血,且不說精心維護的軍紀如何繼續維護,這些軍兵也是活生生的人,當軍兵對戰爭的正義性產生了普遍疑慮的時候,人心就散了。

但繞一圈,軍兵只是駐紮,保護礦產的所有權歸大明所有,那這就是正義的,而且何必親手殺人,髒了軍兵的手呢?

開礦的商人倭國的買辦經紀,圍繞開礦,如何苛責倭人,多少倭人開礦而死,軍兵都不必承受這個罪孽,他們只是守衛大明皇帝的礦山而已。

朱翊鈞繼續說道:“戚帥在京師的時候,跟朕講孫子兵法曾言: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蔚山抵抗堅決,比釜山主力多撐了十倍的時間,就是窮寇勿迫的道理。”

“國事亦是如此,你要是不給一點和談的機會,這些個倭國的大名,反而會完全團結在織田信長的大旗幟下,殊死反抗,但是換個方式,他們就會陷入戰於和的分歧之中。”

“先生這個繞一下,有的時候,確實厲害。”

朱翊鈞硃批了凌雲翼、戚繼光的奏疏,他不喜歡對軍事規劃指手畫腳,選擇了全盤接受,打仗這一塊兒,他還能比戚繼光更明白?

馮保想了想說道:“石隆侯鄧子龍說,戚帥到了大小金池也要鎩羽而歸,臣是不大相信的,的確地利極好,但仗是人打的,臣不以爲鄧將軍能贏。”

(金池總督府現狀,今墨爾本地區,探索初期。)

“鄧將軍也是非常善戰的。”朱翊鈞笑着說道,大小金池,的確是純天然的良港,而且易守難攻,可是左右戰爭勝負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鹿死誰手,還是要看誰打得好。

“把那份勢要豪右請願的奏疏拿來。”朱翊鈞看着馮保找出來的奏疏,這本奏疏來自松江府,是松江地面勢要豪右請朝廷再開納捐之門。

朝廷也在計劃着年底開啓第二次的募捐,在四月份之前,全部籌集到天津州塘沽港。

大明的肉食者們,沒有爲了打斷萬曆維新的進程,就選擇炸掉塘沽港囤積的火藥等物,肉食者們至少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沒有在國運之戰中,刻意製造危機。

“陛下若是不願的話,內帑國帑還能擠一點出來。”馮保看出了皇帝的猶豫,涉及到軍權的事兒,都要慎重一些比較好。

“那就擠一擠好了,就別納捐了。”朱翊鈞做出了最終決策,最初國朝是擔心錢不夠用,所以才緊急籌措,畢竟勢要豪右也有了參與感,增強社會共同責任,強化了向心力。

但朝廷財政還是比較健康,再進一步讓勢要豪右納捐,恐怕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與反對、而且這些勢要豪右最擅長的就是向下轉嫁負擔,再繼續下去,哄擡物價、地租就有可能出現。

最重要的是,容易引起腐敗和腐敗的蔓延,一次可以說是偶然,兩次三次,地方官員就會借納捐之名橫徵暴斂、中飽私囊,加劇吏治腐敗,這是朱翊鈞不允許看到的局面。

能擠出來最好,擠不出來,朱翊鈞可以動用老庫存銀。

實在不行,就抄家,總有辦法。

禮部草擬了一份《平倭詔》,請皇帝硃批後,昭告天下,而長崎總督府應聲而動,水師開始在長崎港頻繁集結,而大阪灣守備千戶所,直接關閉了前往倭國京都的信息渠道,一副備戰的態勢。

倭國內外上下,徹底慌了!

朝鮮戰場已經徹底潰敗,再鮮花錦簇的戰報,也無法瞞下去了,前線逃回本土的逃兵,不斷地訴說着大明天兵天將的可怕,人心惶惶不安。

生怕大明軍傾盡全力打過來的恐慌情緒,極大的動搖了安土桃山幕府的統治,連帶着織田信長的威信都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國失大信則人心啓疑,經過了反覆修飾,傳回倭國的戰報,早就變了面目全非,全都是大贏特贏,光看戰報,還以爲大明軍一次又一次的吃了大虧,倭國贏麻了。

可是戰線,已經蔓延到了倭國的本土,這讓倭國內外恐慌情緒達到了頂點。

人越惶恐就越想要尋找心理慰藉,極樂教在短短時間內快速蔓延開來,再也不受幕府的控制,甚至壓過了倭國本土的佛教,成爲了第一大教。

而大明皇帝的平倭詔,更是在商人、倭國極樂教信徒的傳播下,傳的哪裡都是。

大明的條件,讓倭國出讓所有礦山的所有權,作爲戰敗的代價,換取皇帝息怒。

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
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