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

高啓愚提出的條件更加苛刻了,一次比一次苛刻。

最開始高啓愚逼迫織田信長投降的時候,只要求礦場駐軍,沒有其他的東西;在織田信長死後,大明軍開始以織田家在大明爲由,要求尾張國的歸屬;在長門城被攻破的時候,大明要求遷徙倭王天皇到大明;

現在這九條,就是高啓愚的所有主張,無論哪一條,在之前看,都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但現在,豐臣秀吉只能答應,並且簽字。

以前就有人對豐臣秀吉說過,大明第一次提出的條件,往往是最豐厚的,第二次提出的條件,是可以接受的,沒有第三次,第三次就要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

這不是傳言,大明皇帝是再一再二不再三的性格,大明現在也是如此。

至少,大明沒有再要求豐臣秀吉前往大明瞭。

高啓愚要留着豐臣秀吉鎮壓倭國內部的反抗力量,徹底斷送倭國最後一條路,通過揭竿而起涅槃重生。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死寂,而倭國在簽署了這本《京都條約》,就永遠沒有了黎明。

倭國轟轟烈烈的一揆運動,無論是百姓、士、國、一向一揆,壓迫和不公催逼出暴動的時候,要面對半封建半殖民的幕府、倭國經紀買辦、大明帝國駐軍的聯合絞殺。

高啓愚很難想象,什麼樣的內核精神,才能支撐起國民,在這種聯合絞殺、如此重負和大山之下,把斷掉的脊樑再接起來。

至少倭國沒有這種精神內核。

高啓愚甚至認爲,大明也沒有。

這是不正義的,朱翊鈞從來沒有想過將這種行爲,通過禮部灑水洗地成爲正義行爲,朱翊鈞從長崎總督府建立的時候,就非常明確的對所有人說過,他就是復仇。

長門城、京都的倭人在烈火之中哀嚎,嘉靖二十年到萬曆二年的倭患,大明從山東到廣東的烽火狼煙,萬民也在哀嚎。

陳天德,全家、全村、全族被倭國所殺,所有的家宅被付諸一炬,陳天德本人成爲了閹人,他活着就是爲了復仇;

葉向高,官宦世家,他在孃胎裡就遭遇了倭患,他在旱廁裡出生,他在三個月的時候,就學會了不再哭鬧,他給戚繼光率領的大軍磕過頭,感謝戚家軍們,讓流離失所的他們,回到了家鄉;

孫克毅,松江府的千年世家,倭患的戰火燒到了松江府,全家死在了倭患之中,只留下了他和一個殘疾的哥哥,若非月港海防同知羅拱辰搭救,松江府所有豪奢戶,都無法倖免於難;

上到勢要豪右、下到窮民苦力,綿延了二十多年的倭患,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人含冤而死,千里耕田居然無一男丁,戰亂之中賣兒賣女、易子而食等等等等,無數的慘劇在東南沿海,反反覆覆的發生。

那些慘烈,那些悲劇,那些冤魂,朱翊鈞作爲一個皇帝,大明皇帝,他不能無視這些冤魂的哀嚎,尤其是在大明有能力復仇的時候。

一份份苛刻的條約、邪惡的出程、中程、歸程三角貿易、倭奴南洋姐的悲鳴,這些都是朱翊鈞的復仇,他會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死去。

豐臣秀吉輸不起了,而迎恩館的大明軍,根本不怕死。

豐臣秀吉當然可以吃掉剩下的大明軍。

放火燒掉京都的大明軍死掉了五百餘人,而剩下的九百餘人,不需要太大的傷亡就可以拿下了,因爲大明軍的補給不是無限的,尤其是弓箭、火器等物,豐臣秀吉狠下心來,當然可以把燒掉京都的大明軍徹底消滅。

可是,大明軍來了怎麼辦呢?

一千五百人就能燒一次京都,那十萬京營來了,豐臣秀吉要死,所有的大名也都要死。

所以,無論怎麼樣苛刻的協議,豐臣秀吉都只能簽約,並且把天皇滿門,都交給了高啓愚。

高啓愚沒有打算食言,他要把天皇一家沉海,他當年做了一些錯事,需要讓陛下掌握一些可以一杆子就把他徹底打倒的把柄,高啓愚才能繼續升轉。

倭國天皇的死活不重要,管他傳了多少年,管他什麼萬世一表,管他什麼精神圖騰,這些都不如高啓愚自己的仕途重要。

他不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同門師兄弟們,個個飛黃騰達,自己還深陷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萬曆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倭國天皇移居堺市,大明的海防巡檢,帶着高啓愚的奏疏,向着大明飛馳而去,正式的議和條約,不會隨着快速帆船回京,而是高啓愚乘坐快速帆船回京時候,一併帶回。

水翼帆船到對馬島、濟州島,再到山東蓬萊、天津州塘沽,最後快馬加鞭送到了通和宮御前。

“額,快下旨堺市,把天皇一家僑居到大明來,跟足利義昭住一起,告訴高啓愚,不必沉海,拉到大明對大明更加有利。”朱翊鈞看完了奏疏,立刻下了一份聖旨,非常明確的提出了要求。

沉海,這個選擇固然解氣,但不沉海,獲利更大。

只要這一家還在大明,倭國的正統,就在大明,而不是在倭國,哪怕是倭國搞什麼尊皇討奸、大政奉還,名分都在大明,而不在倭國。

正統在大明,倭國就不能再立一個天皇出來。

其實當初小明王被沉江,長期去看,對大明弊大於利,本來,朱元璋是韓宋冊封的吳王,如果小明王,沒有死在了廖永忠的手中,大明完全可以讓小明王搞個禪讓,法理就會非常清晰,唐宋明,韓宋也是宋。

中間的元就可以忽略或者省去,不用認胡元爲正朔,也不用承認忽必烈是草原真人了。

國朝建極之初,就沒有那麼的被動了,一些舊元的殘黨,清算的時候,也可以更加名正言順。

朱翊鈞一邊寫聖旨,一邊說道:“朕爲什麼留下了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妹妹、兒子?留下這些倭國的肉食者,就是給豐臣秀吉吃一顆定心丸,這是一條後路,哪怕倭國的局勢敗壞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他也可以逃到大明來,繼續做富家翁。”

“這個退路,可以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的、傾盡全力的鎮壓倭國內部一揆,防止他們打擾大明開礦。”

“陛下,這,倭王僭越稱皇,罪該萬死。”馮保面色猶豫的說道:“這要是拿到京師來,一定會有人要斬首示衆。”

朱翊鈞吹乾了聖旨上的墨跡,搖頭說道:“糊塗,這個退路,對織田信長適用、對豐臣秀吉適用、對德川家康適用,對倭國的幕府將軍們都適用,這樣,他們纔會毫無顧忌,這樣,倭國纔會被鎖死在眼下這種境遇,在這種煉獄之中,世世代代的沉淪。”

“臣…遵旨。”馮保這才明白了皇帝的意圖,殺死天皇一家,只有情緒價值,沒有實際的利益。

大明完全佔據了長崎所在的九州島,佔據了對馬島,從地緣上鎖死了倭國;

現在通過戰爭和議和得到了礦產,這是軍事上的鎖魂釘;

扶持幕府將軍在倭國統治,這是政治上的封鎖;而倭國通行寶鈔就是大明的經濟封鎖;

這一道道的枷鎖,徹底鎖死了倭國的一切可能。

“高啓愚總是多心,當年的事兒,朕還小,夫子也說了,既往不咎嘛,主少國疑,出什麼幺蛾子事兒都不奇怪,他有這份心就夠了,功勞足夠大了,下章吏部、吏部,廷推任命高啓愚爲禮部左侍郎。”朱翊鈞對這份條約越看越滿意,給高啓愚升了官。

看起來平調,而且還是管鴻臚寺的事兒,但他現在是文華殿的廷臣了,正式進入了大明帝國的決策層。

同樣,張居正無論如何也沒有理由,再阻止高啓愚升轉了。

“大明軍在京都城外迎恩館戰死五百餘衆,下章禮部,寫一篇祭文,這篇祭文要刻在通和宮門前的忠烈祠碑文上,千萬不得馬虎。”朱翊鈞又下了一個明旨。

通和宮不大,但立一個忠烈祠還是有地方的,朱翊鈞打算在龍池旁,專門立一片碑,紀念這些爲大明建功立業者,每年祭祀。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陛下對這些爲大明負重前行的軍兵,極致恩榮,這一次專門爲犧牲的五百軍兵立碑,親自祭奠了。

“陛下,瓊州海氏送入京一個孩子來,薛雲龍帶着這孩子去了清勤園,把海中適趕回瓊州去了。”馮保回稟了陛下海瑞之事的進展。

薛雲龍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和海瑞都是瓊州人,是同鄉,而且薛雲龍還是海瑞的侄女婿,算是家裡人,可以做主,薛雲龍是進士,身份在這裡擺着,哪怕是他不顧及清名,他也不可能頂着皇帝的壓力,把海瑞家裡的財產給霸佔了。

腦袋就該長在脖子上!

“好,大醫官看過後,海總憲的身體如何?”朱翊鈞問起了自己關心的事兒。

馮保低聲說道:“陛下,禮部已經擬好了諡號。”

按照大醫官們的診治,海瑞可能挺不過今年了,年紀大了,還勞心勞力了這麼多年,身體已經完全虧空,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現在是臥牀不起,好在還能認的清楚人,精神狀態也還不錯。

“朕知道了。”朱翊鈞略有些感傷的說道,他才26歲,這樣的場面只會越來越多,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真的碰到了,還是讓人感傷不已。

王國光的身體就比海瑞要好許多,就是精力不濟,才離開了權力的漩渦。

朱翊鈞繼續處理着各種奏疏,他攔着張居正不讓張居正清汰,但是清汰的風,還是從山西吹到了京師。

吏部開始了對京師各個官署的審計,賬目簡直是觸目驚心。

大明京師各個官署,坐班的官員吏員,居然不足六成,這些官吏,因爲各種原因,長達三年以上不曾點卯,甚至有超過177名官吏,超過十年,未曾到過衙門,而這裡面重災區就是國子監和翰林院。

177名官吏裡面,國子監就佔了122名,學正、助教、學錄、典簿等,考成法考成不到的地方,全都是重災區。

“朕不讓先生查,就是不能什麼都查,這不,真的查出點什麼來了,朝廷一定要處置。”

“可是這學正們,個個都很難纏,一個學正就有數名弟子,這些個弟子,有的是舉人,在各個衙門裡做事務官,甚至還有進士,有些更是前程似錦。”朱翊鈞看了看張居正列出的一大長排的名單。

“得罪人誒。”

張居正得罪的人太多了,大明到了兩百多歲的年紀,但凡是想做點事,都要得罪人,而且是很多人。

徐成楚新官上任,乾的第一個活兒,就是天雄書院的教諭宋善用,是沒事兒惹了一身的騷。

這老話說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這些個學正既然敢十年不到國子監點卯,那是有底氣的,更明確的說,就是朝中有人。

處理一個就已經夠麻煩了,處理122個,就是朝堂大地震,而且能節省的國帑十分有限。

張居正的意思是:全部清汰!既然沒有他們,也能正常運轉,那朝廷就沒必要發這個俸祿了,朝廷的銀子,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這個活兒真的非常的得罪人。

“那就依先生所言,全部清汰吧。”朱翊鈞想了想,選擇了照準,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他這裡沒有什麼法不責衆,如果這些學正的弟子們,真的爲了願意自己在國子監的學正,賭上自己的前途。

那朱翊鈞佩服他們是條漢子,再把他們扔到金池總督府去建設大小金池,以儆效尤。

即便是在儒家裡,天地君親師,他這個皇帝,也排在了老師的前面。

“咦?”朱翊鈞打開了一本奏疏,看了半天,頗爲驚訝的說道:“馮大伴,你親自去一趟,看皇叔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話過來一趟,如果忙的話,朕忙完了去格物院尋他。”

奏疏是格物院送上來的一本圖紙,利用滑輪來達到省力的目的,省力不省功,原來一百二十斤的弓可以用九十斤的力拉開,但付出的代價是行程變得更長。

這個新的弓的動力,有別於傳統弓箭的彈力和木質反曲,多了鋼質的弓臂彎曲來增加動力。

大明的反曲弓很多,反曲弓的主要動力是弓臂彎曲,而格物院將弓臂換成了鋼。

朱載堉確實很忙,但再忙,陛下召見,德王還是抽出了時間,來到了陛下面前,講解了下這種新式弓的巧妙地方,行程大用力小,人人都能開虎力弓。

朱載堉有些無奈的說道:“陛下,這個弓看起來很厲害,讓普通軍兵,能拉得動虎力弓,甚至說,在瞄準的時候,會更加穩定,因爲滑輪的設計,維持滿弓狀態,只需要很小的力就足夠了。”

“沒有那麼多的抖動,會更加精準。”

“但是它有些缺點,臣問過軍兵,他們都當這是個玩具,這弓,是不適合上戰場的,第一個就是射速慢,陛下能開虎力弓,想來非常清楚,射速慢,就是致命的。”

朱翊鈞能開虎力弓,一天最多射十次箭,之後要休息兩天,像李如鬆、熊廷弼這類的天生神力的主兒,一天開十五次,第二天能接着開,天賦就是天賦,朱翊鈞這種經過了十幾年訓練,才能開得起虎力弓,上限在那擺着。

射速非常重要,戰場上的弓箭都是吊射,在敵人接近的過程中,放兩輪還是放一輪,差別就太大了。

“其次,它生不逢時了,現在火器大行其道,火器的威力更強,而且線列密集三段擊的情況下,火器的殺傷速度,遠超弓箭。”朱載堉說起了第二個缺點,生不逢時。

它要是早點出現,或許能夠在冷兵器落幕的最後時光一展雄姿,但更依靠層壓物提供動力的複合弓,在火器之前出現又不太可能。

因爲這種層壓物提供動力的複合弓,需要材料的突破,尤其是弓臂,大明在福建流行的灌鋼法中,找到了新的思路,纔有了大批優質的鋼材使用。

“最後,就是不能蓄勢,不能整裝待發。”

“它的射速慢,裝填慢,遇到了斥候需要的快速反應的場景,比如狹路相逢,裝填慢就會更加致命了,所以斥候都是精銳,能夠最快的搭弓射箭,先敵人一步,射殺敵人。”朱載堉說出了它第三個缺點。

這種齒輪組的複合弓,有省力、精準的優點,但戰場已經向着火器時代發展了。

“皇叔這這麼一說,好像確實在戰場上,沒有什麼作用。”朱翊鈞沉默了下,有些感慨,如此精妙的武器被髮明瞭出來,卻沒有了用武之地,成爲了玩具。

在朱翊鈞看來,複合弓的訓練成本更低,畢竟能拉得動虎力弓的少之又少,而且更準,在維持滿弓狀態下,更加省力,就不會抖動,射的更準,可以更快的訓練弓兵。

朱翊鈞也不指望這東西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朕原來覺得,這東西,如果發給巡檢司的弓兵們,獵殺豺狼虎豹熊等動物,是極爲好用的,虎患不僅僅在朝鮮有,大明也很嚴重。但皇叔這麼一說,好像不太行,畢竟獵人捕獵,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快速反應。”朱翊鈞十分遺憾的說道。

捕獵,尤其是這些大型肉食性動物的捕獵,很多時候,拼的是反應,複合弓這種玩具,去捕獵,還是不如傳統反曲弓好用。

朱載堉笑着說道:“所以,格物院博士,又弄了幾臺複合弩,解決上面三個缺點。”

“皇叔厲害。”朱翊鈞立刻滿臉笑容的說道:“快快呈上來。”

其實朱載堉耍了點小心機,把皇帝當魚釣了,複合弓的圖紙,就是魚餌,真正要呈送陛下是複合弩。

這種欲擒故縱的把戲,朱載堉會,人情世故他不是不懂,當初萬士和曾經負責過格物院的行政,也教過朱載堉這些人情世故。

只是多數時候,不值得朱載堉去費那個神兒,現在,他抽空敷衍了一下皇帝陛下。

這種先揚後抑,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很好了。

朱翊鈞當然看得出來這種小心思,但他頗爲無所謂,他很看重結果,很多時候,不是特別看重過程。

程序正義當然重要,但在朱翊鈞眼裡,結果正義,更重要一些。

一共五臺複合弩呈送到了皇帝的面前,所有的複合弩都帶着保險,經過朱載堉的講解,好鋼用在體型更小的複合弩上,差一點的鋼,用在體型更大的複合弩上,朱翊鈞面前的複合弩都是一百二十斤爲標準。

格物院也在設計弓力更大的弩,比如將弩臂反過來,增加弓弦的行程等等方式改良。

只有弩,沒有弩箭,這是恭順之心。

“好好好,取幾隻渡渡鳥來,再取弩匣來。”朱翊鈞準備試一試複合弩。

複合弩設計的非常精巧,尾部帶有拉桿,可以快速拉動弓弦,複合弩帶有一個弩匣,可以在拉桿拉動的時候,彈出一根無尾羽的弩箭到導軌上。

兩個小型號的複合弩有弩匣,弩匣的設計,就是爲了較近距離使用,而三個稍大尺寸的複合弩,沒有弩匣設計。

若是給大明的巡檢司弓兵配上了這樣的弩,只需要嚴格管控弩箭,就可以解決很多虎患狼禍了。

“陛下,渡渡鳥數量還少,這要是射死了,大司農怕是又要喋喋不休了。”馮保猶豫了下說道:“要不換成雞?”

“那就換成雞。”朱翊鈞擺動着複合弩,從善如流的說道。

馮保很清楚陛下射的很準,這取來的動物,晚上都得上餐桌。

很快,通和宮武功房就多了幾隻神情有些迷茫的雞,而後倒在了一聲聲的箭嘯的鳴鏑聲中,朱翊鈞把五把複合弩挨個試了個遍,精準度高、填裝快、可以蓄勢,價格便宜,弩箭可以回收,而且不依靠火藥。

保存得當,一弩傳三代,人走弩還在。

“嘖嘖這東西,先給九邊衛軍列裝,然後給巡檢司巡檢一人,配一把。”朱翊鈞沒有直接安排給所有巡檢司的弓兵,而是先列裝給了邊軍,再給巡檢。

複合弩的威力足夠了,但這東西氾濫的話,這複合弩恐怕會成爲勢要豪右手裡欺負百姓的利器,民間禁弩禁甲,防的其實不是百姓,而是勢要豪右、鄉賢縉紳。

百姓其實見不到高官大員,也見不到皇帝,也很難有餘錢購置這等昂貴之物,但勢要豪右有這個閒錢。

“陛下聖明。”朱載堉打算告退了,祥瑞已經獻出去了,如何使用那是陛下的事兒,他專門走這一趟,就是告訴陛下,大明格物院沒有浪費國帑不幹活!

朱翊鈞猶豫了下,說道:“皇叔,神火飛鴉,燒了長門城,又燒了倭國的京都,死了很多很多人,無法計數,這東西很厲害。”

木頭房子燒起來,風一吹,整個城都能燒的一乾二淨。

“嚯!連京都都燒了嗎?”朱載堉驚訝的說道:“好好好,那長門在哪兒,臣都不知道,但京都還是知道的,前線軍兵把優缺點送回來,就想辦法再改良下,總歸是要實踐出真章。”

“死了很多人。”朱翊鈞面色古怪的說道。

朱載堉不明所以的問道:“死的不是倭人嗎?”

“是倭人。”

“啊,臣明白了,倭人又不是人。”朱載堉終於反應過來陛下在說什麼。

格物博士們發明了神火飛鴉這種可怕的武器,製造了無窮無盡的殺孽,但在朱載堉心裡,倭人根本不是人,大明華夷之辯本身就是共識之一,再加上死的是倭寇,那就更沒關係了。

朱載堉也就是身份尊貴,格物院院長的身份又非常的重要,否則他非要渡海去,親自放一次!

大明朝廷窮的時候,真的會剋扣宗俸,朱載堉也是倭患的受害者,當年倭患鬧起來,朝廷財政緊張,他家鄭王府,也是好多年沒修過了。

這朝廷有了錢,立刻就修了十王城,理由正大光明,表達了皇帝陛下的親親之誼,當然主要是爲了河南、山西、山東的清丈,可十王城就是十王城,豪奢、足俸,日子比在地方好太多了。

“陛下,格物院還在設計複合牀弩、車弩,用來放飛神火飛鴉,神火飛鴉需要一個初速度升空,這個初速度如果全靠火藥驅動,有點太浪費火藥了,如果日後火藥威力大了,神火飛鴉可以自己放飛,就更好用了。”朱載堉在走的時候,告訴陛下,神火飛鴉的改良,纔剛剛開始。

朱翊鈞看着朱載堉的背影,滿臉笑容,皇帝倒是想多了,朱載堉本人,壓根沒什麼道德負擔。

大明的士大夫好像也不太關心皇帝在倭國製造了怎麼樣的殺孽,畢竟沒有倭人出身的明公。

“陛下,起居注。”馮保專門把起居注拿來給陛下看了下,中書舍人是有恭順之心的。

“朕看看。”朱翊鈞看完之後,遞了過去沒有任何修改意見。

中書舍人記錄:上遣使入倭議和,倭奴狂悖圍殺,軍兵千五百,以寡擊衆大勝,倭內訌,京都焚之。

按照中書舍人的記錄,京都不是大明軍放火燒的,殺孽都是倭人自作孽,內訌把京都給點了,這讀書人簡單調換了下事情發生的順序,就讓大明變成了受害者。

這麼一曲筆,日後春秋論斷,恐怕連道德審判都沒有,再加上朱翊鈞塗黑了原始奏疏,信史也絕不會記載這些。

說不定日後,殘暴的大明皇帝朱翊鈞,還能混個仁君的名頭出來。

所以,大明要贏,勝利者不會被審判,甚至不會被道德譴責。

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
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