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

李太后非常清楚的知道,大明這次開海,在海外開闢了很多的總督府,這些領地要消化,之後的政策,一定是宗室分封,因爲這是唯一的解法。

如果連宗室都不做表率,這些海外的總督府,終究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李太后知道,只要見到了皇帝或者潞王,結果一定是被說服,國朝大義在前,李太后也說不出什麼,所以李太后直接選擇了不見。

只要不見,就不會被說服。

“朝臣們呢,對於就藩之事,有什麼樣的看法?”朱翊鈞問起了朝臣們的態度,如果朝臣們因爲頂層的分歧,分成了兩派,陷入類似於‘國本之爭’的黨爭之中,那就不是朱翊鈞想看到的局面了。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不是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明立刻就變成了黨錮,爲了打倒對手,不分對錯的爭鬥,而是漫長的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才讓大明國朝陷入了完全的撕裂之中。

如果,大明朝廷、佔據統治地位的官僚、士大夫階級,因爲就藩之事,爲了爭而爭,那朱翊鈞可以選擇妥協,李太后不捨得自己的兒子,王皇后捨得。

“朝臣們沒有意見。”王崇古代表官僚們立刻表態。

你皇帝家內部矛盾,自己去克服,朝臣們可以等,朱翊鏐不行,陛下還有五個皇子,四位公主,綽綽有餘。

這件事早晚要做的,李太后當然可以不答應,但其實最終付出代價的還是朱翊鏐,潞王只能成爲一個畫地爲牢的藩王,和十王府裡的藩王沒什麼區別,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廢物,藩禁會把人徹底異化掉。

也就是王崇古仗着自己年紀大了,有功於社稷,還敢提一嘴李太后,其他人連提都不敢提,你皇帝的刀那麼鋒利,皇帝的家務事,參與其中,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皇帝的確拿李太后沒什麼好辦法,但對付朝臣,皇帝可太有辦法了!

哪個臣子不開眼,敢蹚這趟渾水,那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

“那就再議吧,朕再想想辦法。”朱翊鈞聽到王崇古這麼講,看了眼張居正,才點頭說道。

解刳院最近出了一本十六卷的書名叫《復健書》,這是一本醫書,是以張居正爲首的朝中士大夫進行的研究。

《復健書》分爲了牙齒、腸道、肝臟、腎臟、膀胱、胃、肺等十六篇,論述如何通過運動、飲食、作息、藥物等方面的改變,全面復健,將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張居正身體其實很不好,常年案牘勞形,而且盡心於國事,讓他的身體方方面都出了問題。

萬曆九年,張居正做手術之前,真的要動起手來,張居正真的打不過王崇古,張居正比王崇古小了十歲,但無論是身體健康還是體能,那時候張居正都不如王崇古健康。

王崇古能提着七斤重的七星環首刀,跑三條街要追殺逆子王謙,這事兒整個京師都多次目睹過。

但張居正那時候已經表現出了衰老的徵兆,比如夜半驚起,剛剛睡下沒多久,突然醒來,而且心跳加速,胸悶氣短,之後反覆睡不着覺;比如反應下降、記憶力下降,張口就來出口成章的能力變弱;比如眼花耳聾,眼睛偶爾會出現長時間的模糊,伴隨着經常性的耳鳴等等徵兆。

萬曆九年做了手術之後的張居正,外科的確沒有問題了,但內科的調養,持續了八年時間。

經過了八年的全楚會館辣椒攻防戰之後,張居正的身體已經恢復到了這個年齡最佳狀態。

解刳院的大醫官,圍繞着張居正的復健過程,寫成了《復健書》。

張居正是典型的威權人物,就是說一不二,他在朝中,只要不是他想掀起黨爭,就不會有人敢在皇帝的家事上說三道四。

潞王就藩的問題,不會和國本之爭一樣,讓大明完全撕裂。

“陛下,寧遠侯到底許諾了什麼,陝西總督纔沒有滿足?”張居正問起了李成樑和石星言之間的衝突。

李成樑被偷襲的原因,是石星言沒有兌現李成樑給奴酋們的承諾,這和以前興文匽武時候,實在是太像了。

將士們打生打死,文官在後面拼命的扯後腿。

收受武將賄賂,一心振武的張居正,以爲李成樑需要石星言的後勤,所以纔不敢生事,不敢過分追究,自然要問問具體的情況。

石星言被彈劾,也不完全是他和皇帝的意志相左,這次李成樑被偷襲是彈劾的主要誘因。

“沒什麼,寧遠侯理虧,誇下了海口,這事不怪石星言。”朱翊鈞都已經把密疏燒了,這件事過去了,只要沒必要再提了,李成樑都把罪名扣在了奴酋不知感恩,甚至不說謝謝了。

密疏的具體內容,其實很簡單,李成樑許諾了互市,只要奴酋肯納頭就拜,西域諸部,可以從互市獲得充足的糧食。

重要的就是充足二字。

這套玩法在遼東可以玩得轉,是侯於趙屯耕屯的好,也是自然稟賦,畢竟遼東的水資源不缺,一年熟一季,也有足夠的糧食可以讓李成樑這麼拉一批,打一批。

問題是,陝西、甘肅的糧食自給率不足80%,剩下的需要從四川、河南、綏遠、山西獲得糧食,這也是陝西、甘肅稍微有點旱災,就會餓死人的根本原因。

互市別說充足的糧食了,就是一石糧都沒有。

朱翊鈞不解釋清楚,自然是要給李成樑留個面子,的確和文武矛盾無關,李成樑需要的糧草,石星言充足供應,但再多給互市,那真的是沒有了。

張居正沒有再繼續追問了,論振武的決心,陛下比他張居正還要堅定,陛下說是李成樑理虧,那顯然是真的理虧,不好發作。

皇帝下旨處斬了平涼府上下三十二位官吏,這件事廷議順利通過,本身也是刑部判罰,大理寺審議,最終做出的決定。

除此之外,還廷議了幾件貪腐案,這幾件貪腐案最大的特徵,就是子孫不孝,通俗來講就是坑爹。

常例受賄、侵佔公帑、職權徇私、科舉舞弊、權錢勾結等等,是大明官場上屢見不鮮的貪腐表現。

在北直隸真定府靈壽縣有一縣丞名叫耿敬世,此人乃是本地勢要豪右之家,也是真定府的舉人,三次會試,耿敬世都未能考中進士,隆慶二年,四十二歲的耿敬世被吏部授官,回到了靈壽縣做了縣丞。

耿敬世前途無望,就一心謀求給子孫後代謀福了,他每年都要收靈壽縣四個士紳之家的俸祿,每一家一千兩白銀,有人狀告四家,耿敬世就負責擺平。

每年院試的時候,靈壽縣秀才的名額,都被他給賣掉了。

耿敬世在靈壽縣當了二十年的縣丞,靈壽縣縣庫裡的銀子,都被他用各種方式,中飽私囊了。

萬曆三年,靈壽縣修了一座橋,七千銀不夠,最後花了一萬四千銀,這面有一萬一千銀被耿敬世一個人給拿了。

萬曆十四年末,已經六十歲的耿敬世致仕,但整個靈壽縣縣衙都是他的門生故吏,畢竟幾乎所有的秀才,都是他賣掉的名額,這些秀才們,把持了縣衙所有權力,數任知縣事,都拿耿敬世沒辦法。

新履任的知縣也要到耿敬世那裡拜訪,才能順利做事,否則耿敬世做事能力沒有,壞事的本事一等一的強。

本來,耿敬世都已經功成身退,他們耿家也成了靈壽縣最大的豪奢戶,耿敬世的孫子,鬧出了一個大亂子來,最終被御史們給盯上了。

耿敬世一生未能中式考中進士,他就把希望寄託到了兒子身上,結果兒子也是個榆木疙瘩腦袋,幾次訓誡差點把兒子的腿打斷,可兒子還是一事無成。

耿敬世有個小孫子,倒是頗有些天分。

權力就等於家族長久輝煌,耿敬世把小孫子耿玉春,送到了九江府白鹿洞書院就學。

這北方小縣城來的學子,在白鹿洞書院並不受待見,爲了維護同窗之間的關係,這耿玉春大手大腳,青樓花酒、出門遊學、詩會、踏青等等,同窗消費,都由耿玉春買單!

同窗們全以爲這耿玉春是北方豪奢大族出身,也是百般奉承。

但江西巡按樑祖齡正好真定人,他很清楚靈壽耿家,也不是什麼世家大族纔對,這香車美女排場如此豪奢,就引起了樑祖齡的注意。

本來御史樑祖齡也就是懷疑,但耿玉春在九江府因爲一個娼妓跟人爭風吃醋,開始鬥富,御史立刻確定,這就是升轉的指標!

最終,耿敬世六十三歲高齡鋃鐺入獄,按照大明連坐瓜蔓,這耿玉春也別考科舉了,能混個流放南洋的下場已經是寬大處理了。

一共六起類似的案件,不是兒子就是孫子,坑爹坑爺。

朱翊鈞硃批了這六個案件的處置結果,沒有斬首,但抄沒家產是必然的,家裡膏粱子弟,基本都被流放南洋了。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王次輔在《自我修養》一書中,有四句忠告,王次輔都把事情說的如此明白了,難不成,他們都沒看嗎?”

如何做好一個奸臣,王崇古都寫成了書,恨不得手把手的教了,結果這天下的奸臣,實在是有點掉奸臣的顏面,奸臣是奸,不是蠢!

王崇古四句忠告是:人情事密、財不外露、荒唐不言、不逞口舌。

一共就十六個字,非常容易理解。

人情事密,託關係、走門路辦成的事兒,無論關係多好,要把秘密爛在肚子裡,絕對不要對任何人說,否則就是給幫你的恩公招禍。

事情可能很小,但你的恩公可能已經節節高升,身居高位,這點小事,就成了政敵手裡的利刃,關鍵時刻一刀捅到恩公的要害。

比如申時行和王家屏被彈劾,被官降三級的案子,事兒不大,但一旦在升轉的關鍵時刻暴露出來,那就是仕途盡毀。

御史們彈劾申時行和王家屏,不是爲了致他們於死地,而是爲了讓他們不要在皇帝南巡時,做的太過分。

財不外露十分容易理解,自己的門庭、自己家庭情況、自己家裡錢的來路等等,如果幹乾淨淨,也要謙虛謹慎,不要輕易展現自己的財力,防止被盯上,容易招惹騙子、強盜。

如果不乾淨,就更要夾着尾巴做人了,否則就會給家裡人招禍。

耿玉春就是給自己的爺爺招了彌天大禍,引起了都察院的重視,甚至引起了皇帝的側目。

荒唐不言,如果做了荒唐事,千萬不要對任何人說,把嘴巴閉緊,把秘密爛在肚子裡,否則這些荒唐事,成爲笑柄不可怕,可怕的是會成爲把柄,被人要挾,最終滑入深淵之中,萬劫不復。

不逞口舌,是不要跟人吵架,更不要爲了幾句逞口舌之利,胡亂的威脅、恐嚇、炫耀自己知道的那些秘密,更不要說大話,說胡話,否則引起了非議,一上秤,千斤打不住。

這四個忠告,就是《五步蛇的自我修養》裡,最重要的四個修養。

朱翊鈞對這本書非常喜歡,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收穫,全都是如何在官場這個世間最大名利場上,保全自己的方法。

奸臣要保全自己,忠臣、賢臣更要保全自己。

大明皇帝還以爲大明官吏們必然人手一本,日夜耕讀,提醒自己,不要犯錯。

但好像並非如此,類似的案件,總是在此起彼伏的不停發生。

他們好像看不起王崇古這個奸臣的經驗之談。

“陛下,憋不住的,必須要炫耀,不炫耀自己破壞規則的能力,怎麼能顯得自己與凡人殊呢?”張居正將六本都察院彈劾的貪腐案放在一起,由衷的說道。炫耀秘聞、炫耀財富、炫耀家世、炫耀荒唐,本質上都是在炫耀自己破壞規則而不被懲罰的過程,這樣自己就顯得十分特殊,比別人高人一等。

可能一些個官場的老油條能忍得住,但這些子孫輩兒就不見得有這種忍耐的心性了。

這種炫耀,於公,違法亂紀,與私,德不配位,還會因爲炫耀闖出禍來。

朱翊鈞聽聞張居正的回答,思索了一番,感慨的說道:“黑熊精被菩薩收爲了落珈山守山大神,就問菩薩:都說這出家人塵緣已斷,金海盡幹,金池長老他爲何偏偏放不下一件袈裟?”

“菩薩說:若不披上這袈裟,衆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誠如是也。”

人並不是一種理性的動物,指望人理性難如登天。

那件袈裟,或者說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執念,就是那麼的重要,不披上,就決計無法甘心。

耿玉春讀書很好,他本來可以通過考取功名,贏得旁人的認可,但他不,他就是要讓人知道,他很富有,他覺得異地他鄉,不會給自己的家人帶來麻煩。

張居正、王崇古、戚繼光、張學顏、沈鯉等諸多朝臣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可不記得西遊記裡有這麼一段,但道理通俗易懂。

你不讓他炫,那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咎由自取。”朱翊鈞下印,宣告着這六個貪腐案最終結果。

這六個貪腐案不是結束,這種事,今天有,明天也有,行之有效的監察制度,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下去,大明要持之以恆的反腐抓貪,打擊貪腐的規模和影響。

“陛下,刀攬勝已經三次請命覲見,已經在禮部磕了三天頭了,要不要宣見一下?”沈鯉面色爲難的說道,自從被陛下回京後,這刀攬勝吃住在禮部,吵着鬧着要見陛下。

那哭的就跟親兒子刀示恭死了,而不是老撾贏了一樣。

“馮大伴,讓小黃門把刀攬勝宣來吧,整天哭哭啼啼,成何體統?”朱翊鈞笑着說道。

大明之前一直攔着不讓刀攬勝面聖,是因爲大明也搞不清楚,萬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

戰報雖然說的很清晰,但大明內外謹慎起見,又仔細確認了戰果,確定無誤,才宣見刀攬勝。

事實也很清楚,就是一千二百軍擊退了東籲緬賊、安南兩萬衆先鋒。

戚繼光曾經告訴過皇帝陛下,戰場前線真實情況,一定會經歷四個過程:亂象叢生,撥亂反正,迂迴曲折,塵埃落定。 щщщ ★тt kān ★c○

在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真真假假的消息出現,而後會有確定性的消息傳回京師,但這個消息不見得是真的,要等待轉折或者進一步確認,最終纔是塵埃落定。

這個過程,反反覆覆的在戰報上體現。

大明其實也搞不清楚是不是真的贏了,到底是怎麼贏的,搞清楚後才宣見了刀攬勝。

“臣南掌刀攬勝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感激涕零。”刀攬勝入了文華殿就跪,十分的恭順,俯首帖耳,不敢讓自己的禮儀有任何缺陷,唯恐讓聖上不滿。

“刀同知這漢話倒是比之前利索多了,免禮免禮,不必拘謹。”朱翊鈞笑着說道:“坐坐。”

“朕在松江府收到了捷音,不敢確認,後續的戰報紛至沓來,確信爲真,這才宣見了刀同知,刀示恭的親筆奏疏在此,刀同知可以看看。”

朱翊鈞收到了刀示恭的奏疏,才最終確定了戰況。

“臣惶恐!”刀攬勝打開奏疏一看,就是兩眼一黑,自己兒子的漢學其實不算太好,寫的奇醜無比,旁邊都是禮部抄錄,防止陛下認錯。

“能用漢文寫出奏疏,已經是很有恭順之心了,老撾一百七十年未聞王化,這才幾年,能寫漢文,朕已經十分欣慰了,重要的是信的內容。”朱翊鈞揮了揮手,他倒是不在意,願意用漢文,不出幾十年,老撾就是大明的一個府了。

刀示恭作爲戰場的親歷者,寫的內容屬實是有些誇張了,在他的奏疏裡,大明軍就是天兵天將,會法術一樣,彈幕如同烈龍撲向了敵陣,烈龍在敵陣之中翻騰,每一次甩尾都是數十人的死亡。

朱翊鈞看了老半天,才明白,刀示恭說的是火炮開花彈爆燃的場景。

對於刀示恭而言,火炮、火銃、線列陣就跟天兵天將的法術沒什麼兩樣。

刀攬勝又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跪在地上,誠懇的說道:“這次真的非常危急,老撾在夾縫之中掙扎,其實就是東籲和安南之間的默契,他們不想直接接壤,否則紛爭不休。”

“這次二者一起動手,就是要亡我族人,得虧天兵踏至,兩賊不敢進犯。”

刀攬勝當了多久的南掌,就受了多久的氣,他很清楚東籲和安南的目的,留着老撾,是防止二者直接接壤的衝突。

老撾這個緩衝區,在大明步步緊逼之下,已經沒有意義。

“這次暹羅在作壁上觀,拒絕了老撾奔逃百姓。”朱翊鈞提到了戰局之中的一個細節,暹羅的作用也不光彩,這可不是朱翊鈞威逼利誘,嚇唬刀攬勝,讓老撾死心塌地的跟着大明。

暹羅王黑王子納黎萱,是個很有野心的君王。

隆慶四年,東籲王莽應龍進攻暹羅,打入了大成城,俘虜了納黎萱和大明賜予暹羅王的印綬。

納黎萱在次年逃回了暹羅,帶着暹羅軍民反抗莽應龍,到萬曆年間,莽應裡惹了大明,被大明暴揍,納黎萱終於還復舊都,奪回了大成城,甚至還兵逼真臘(今柬埔寨),狠狠的啃下了一塊肉來。

這次東籲王莽應裡、安南四家進攻老撾,暹羅王納黎萱還不得新仇舊恨一起算,出兵老撾,幫助老撾擊退敵軍?

但是納黎萱沒有,暹羅拒絕了老撾奔逃百姓。

顯然,大明在中南半島咄咄逼人的進攻,引起了納黎萱的忌憚,納黎萱也不想大明繼續擴大在中南半島的直接影響力。

“這種境遇,比臣想的還要危險的多。”刀攬勝再拜,現在想起來他還是有些害怕。

皇帝不騙人,刀示恭那封醜的不能見人的親筆書信上,寫滿了對皇帝陛下的感謝,還有對暹羅背叛的痛恨。

暹羅被東籲擊破的時候,刀攬勝收留了暹羅奔逃的百姓和呂、李兩大家族的人,老撾很窮,但依舊給了他們吃穿,這纔有了納黎萱帶着暹羅軍民抵抗的後續,有了暹羅復立。

哪怕是暹羅不直接出兵幫助老撾拒敵,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就顯得有點不地道了。

“幸好大明軍兵威武,擊敗了來犯之敵,當然,你兒子刀示恭表現不錯,帶着軍兵親自衝殺,爲側翼掩護了正面戰場,否則勝負尚未可知。”朱翊鈞對刀示恭進行了表揚。

刀示恭要殉國。

這是刀示恭親口對大明軍、對萬象人說的話,在最危急的時候,他沒有請求大明軍護他周全逃跑,而是要和老撾同生共死。

他不僅說,他還做,帶着僅有的三十頭大象,在兩翼,阻止了敵人的夾擊。

大明京營二百軍,雲南漢兵一千軍,人人都有火器,火藥充足,但是缺少輕騎兵的掩護,重騎兵的壓陣,其實並不是那麼無敵。

敵人蜂擁而至,戰敗的可能性極高。

線列陣不僅僅是火槍兵,還有炮兵、輕騎兵和重騎兵,缺一不可,這纔是完整的體系,在萬象作戰的只是簡化版的簡化版。

而刀示恭做的就是以身作則,帶頭衝鋒,自己披堅執銳,十二日未曾下戰場,爲火槍兵提供了掩護。

朱翊鈞十分嚴肅的說道:“唯自強,有新生,老撾若是不自強,反反覆覆,瞻前顧後,首鼠兩端,大明軍就是再厲害,也無濟於事。”

“朝鮮王一個月潰敗,倭寇一月橫掃朝鮮,轉戰一千八百里,就是典型的例子。”

朝鮮和老撾都是大明藩屬國,面對的局面一樣的惡劣,都是強敵入寇,但是其表現完全是兩個樣子,朝鮮王李昖貪生怕死,甚至要和倭寇媾和在一起,刀示恭從頭到尾都奔着殉國去了,反倒是什麼都沒失去。

結局完全相反。

“臣謹遵聖誨。”刀攬勝聽聞,再拜謝恩,他其實沒聽懂陛下的意思,但沒關係,只要跟緊大明的步伐,陛下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便是,道理這種東西,大明拿準了就是。

刀攬勝再拜,離開了文化殿,他也拿不出什麼東西感謝陛下聖恩,反正此戰之後,老撾也不會有勐主再反對併入大明瞭。

在刀攬勝走後,沈鯉纔開口說道:“暹羅每年朝貢,表現的十分恭敬,但現在看來,暹羅王似乎對大明在西南方向的擴張,有些不滿。”

“可以考慮從暹羅進一點舶來糧了。”

沈鯉話沒說全,真的只是一點點舶來糧嗎?暹羅的特產是番奴。

暹羅每年朝貢,是貢象三十、番奴六十,蘇木、胡椒、降香等共十七萬斤。

暹羅一直想賣特產番奴,但大明商人很少前往暹羅,這個市場一直沒有打開。

根據馬六甲城市舶司的統計,每年紅毛番商船,要販賣一千到兩千名身強體壯的番奴,到第烏總督府和莫桑比克總督府。

暹土瘠不宜稼,羅斛地平衍,種多獲,羅斛強,並有暹地,遂稱暹羅斛國。

暹羅的糧食產量主要集中在羅斛地區,在元朝的時候,羅斛越來越強,將暹地吞併,纔有了暹羅。

暹羅的糧食產量並不是很高,大明的商賈前往暹羅,貨倉裡會長出舶來糧,也會長出番奴。

“照準。”朱翊鈞沒有反對。

萬士和在的時候,就老是說,大明和番邦來往,要放棄那些彎彎繞繞的陽春白雪,而是要用蠻夷能聽得懂的話,也就是蠻夷不聽話,就掄圓了巴掌扇過去,蠻夷自己就懂了。

這種不符合國之九經柔遠人的主張,其實從來沒有獲得過士大夫們的認可,但現實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
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