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

最近大明發生了兩件轟動全國的大案,第一個就是江西瑞金的田兵之亂,第二個就是松江府的叫魂案。

這兩個案子,看起來天南地北,沒有什麼關聯性,但其實內在邏輯和本質是完全一致的。

政治活動,從來不侷限於廟堂之高,社稷之民,每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社會的最終走向。

大明的社會在劇烈的變化着,從傳統觀念上去解讀這些變化會覺得離經叛道;淺嘗輒止從表現去分析會變得膚淺;

要解讀變化,要從本質出發。

瑞金田兵之亂、松江叫魂案,本質上是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的矛盾;

本質上是生產關係改變引發的經濟變革與現行思想道德、政治律法制度、組織架構、分配方式的矛盾。

即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只有看穿了表象,清楚的瞭解到事情的真相,剖析暗流涌動的問題,拋開對階級的偏見和利害關係去分析原因,並且就原因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才能解決問題,緩解矛盾。

現象、問題、原因、辦法這四個步驟,就是矛盾說提供的思考方式。

矛盾說從來不是什麼經學,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提供給人一個方法論,去思考社會的種種現象。

大明廢除了賤奴籍,並且在浙江、五大市舶司展開還田,代表着舊強人身依附生產關係開始崩解,佃戶們消息再閉塞,也會聽到遠方的消息。

生產力已經改變,大明已經有了新的農作物、水肥,代表着糧食在緩慢但是穩定的增長。

佃戶們能夠感同身受萬曆維新的變化,因爲潘季馴在萬曆三年就已經開始在江西推廣番薯,番薯已經種遍了荒地;

可是以石誠吾爲首的寧都、瑞金、寧化三縣縉紳,依舊想要倒行逆施,恢復腐朽的、陳舊的強人身依附生產關係,極盡所能的朘剝和把百姓當做是草芥。

矛盾在那根弦兒崩斷之後,猛烈爆發。

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階級矛盾和鬥爭的集中體現。

“王次輔。”朱翊鈞看着王崇古說道:“朕不解。”

“臣惶恐。”王崇古趕忙站了起來,俯首聽陛下詢問,陛下和張居正是親師徒,但他和陛下也是親君臣。

陛下也不是事事都聽他張居正的!

“朕不解,爲什麼,大明律法上,長久保持對鄉賢縉紳的利益讓渡和司法偏袒,非但沒有緩解尖銳的地主與佃戶之間矛盾,反而有些加劇了這種對立?”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

王崇古是大明的大司寇,負責刑部已經十三年。

王崇古一愣,沉默了片刻說道:“容臣緩思。”

利益讓渡和司法偏袒,是客觀存在的。

大明的秀才見官不跪有廩米免勞役,舉人更是可以出仕做官,可以免部分的田賦,甚至可以有奴僕。

而進士那就更不得了!

是官選官的統治階級,除了免賦稅之外,還有刑不上大夫的特權。

只要考中了進士,即便是進了北鎮撫司衙門,也不能上刑,同樣還有八辟八議,這種成體系的寬宥制度,更遑論那些見不得光的潛規則了。

做了官,但凡是不謀反,不搞出民亂來,斬首這兩個字對士大夫而言,太陌生了。

陛下的問題看起來簡單,但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這種律法上的偏袒,沒有達成朝廷的期許。

朝廷讓鄉賢縉紳好好的替朝廷安土牧民、教化百姓、宣講政令、表率鄉閭。

這些鄉賢縉紳非但沒有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反而恃勢武斷、凌虐桑梓、欺侮鄰民,大爲地方之害。

“鄉紳,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被偏袒,自然有恃無恐。”

王崇古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萬曆三年,綏遠總督潘季訓在江西,加意整飭,嚴行禁止,各紳士始知有法,方遵守法度,循分自愛。”

“乃近來舊習復萌,竟不顧聖命、公然抗旨、恣意妄行,可謂是無法無天。”

“臣聽王家屏說,廣州一些州縣,縉紳大戶派打手攜帶長刀短槍,下鄉民沙田拔苗,沙田貧瘠而勉強耕種,仍被佔沙之名所迫,因爲鄉民沙田種苗,就沒人做佃戶了。”

“臣聽南衙巡撫李樂說,在南衙,有豪強聽聞誰家藏銀,必誣告舉報鄉民販賣私鹽,趁機侵吞,至萬曆十年南衙重壓整治,此風稍止,萬曆十四年陛下南巡離開,此風再起,再被整治。”

“臣生於山西,幼時,臣就聽聞,山西的襄陵和臨汾兩縣,縉紳獨佔水利,農人耕種必買水券,若無券則無水,反反覆覆。”

“陛下聖明,臣以爲,可能正是這律法上的偏私,纔有了這漁利婪賄的不賢之紳。”

“賞罰不明,不信也。”

朱翊鈞深吸了口氣說道:“管子有云:聖君設度量,置儀法,如天地之堅,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時之信。”

“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有罪也,不信之罪。”

“臣等罪該萬死。”張居正嚇了一跳,立刻帶着羣臣齊聲俯首說道。

皇帝有罪,大臣們就只能萬死不辭了,所以皇帝不能有罪,也不能有錯。

信的意思是公正,不發生偏差,不信,就是不公正,讓社會發生了偏差。

作爲皇帝,朱翊鈞負有主要責任。

真的是朱翊鈞的錯嗎?可是千年以來,不都是這樣嗎?

“大明會典在修,那麼對於鄉賢縉紳之司法、賦稅特權,諸位愛卿商議後,呈送御前吧。”朱翊鈞揮了揮手。

到了大臣們選擇的時間,是取消鄉賢縉紳的特權,還是認定皇帝有不信之罪。

看似有的選,其實就只有一個選擇,取消鄉賢縉紳的司法、賦稅特權,取消這種偏袒,而不是讓鄉賢,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讓鄉賢在律法中,迴歸民的序列。

認定皇帝有不信之罪,危害是極大的,李太后動不動讓小皇帝寫罪己詔是一種極其荒謬的做法。

罪己詔一下,大臣們就得致仕,致仕還不算完,陛下的京營需要勞師遠征,將陛下置於不信之地的鄉賢縉紳物理消滅,才能讓陛下襬脫不信之罪的窘境,否則皇帝有罪,那這天下還坐不坐了?

“同時,也要警惕沿海新興資產階級,擁有類似於近乎於官而異於官,近乎於民在民之上的地位,否則他們就會和鄉賢縉紳一樣,搞強人身依附關係,極盡所能的朘剝而且認爲理所當然。”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這對大明很重要。”

新興資產階級是有先進性的,但這些新興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律法偏袒,先進性就會逐漸消失。

新興資產階級的思路,就會從改良生產工具、改善勞動工場的生產環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利潤,變成極盡所能的朘剝勞動價值。

格物院對一個壯勞力的工作進行過量化,也就是度數旁通,1個人一天的工作量等於1.2匹馬。

大明人很多,勞動力充足,一旦朝廷給了更多的特權,新興資產階級,就會和舊地主階級一個模樣,肆意妄爲。

朱翊鈞環視了一週後說道:“天下不是朕一個人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一旦代表着先進生產力的新興資產階級,變得腐朽,後果難以想象。”

皇帝立法,真的能阻止新興資產階級的腐朽嗎?這是不可能的。

從政治基本邏輯去看,經濟地位決定政治站位,時間稍長,新興資產階級必然陷入舊的輪迴,收租要比奮鬥賺得多,來錢更容易。

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新陳代謝,要比舊地主的新陳代謝要快得多的多。

因爲新的行業在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新的肉食者會不斷的出現,衝擊舊的肉食者,形成新陳代謝。

“陛下,律法好定,推行極難。”王崇古提醒了皇帝即便是改變了律法,最後的結果,可能也不如人意。

因爲這些鄉賢縉紳、新興的資產階級,掌控了生產資料,就掌控了分配的權力,他們甚至可以通過分配,掌握話語權,塑造道德,讓別人叫他爸爸。

“先從律法上修訂,有了律法,纔有可能推行。”朱翊鈞十分清楚其中的難度,皇帝的聖命有用,但作用有限,需要大明大多數人的共識。

誠然,大多數人可能會被欺騙,但不會被一直欺騙下去,因爲朘剝的刀,刮在自己身上。

刮骨刀刮到自己身上的時候,纔是真的疼。

法律條文和司法實踐,是矛盾相繼,才能不斷向前。

“陛下,戶部給事中彈劾大司徒少司徒。”右都御史李幼滋拿出了一本奏疏,這本彈劾王國光和張學顏。

“北齊用任楊遵彥則理,用高阿那肱則亂;隋代任高熲則理,用楊素則亂;初唐用房玄則理,玄宗用李林甫、楊國忠則亂。”

“用人得失,所繫非輕;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進,忠厚爲先,天下四安;有才進,殘刻爲先,禍亂江山。”

……

奏疏很長,前面討論用人的重要性,下面批評皇帝用人的邏輯,皇帝是唯纔是舉,根本不注意德行,有些人大缺大德,陛下仍然重用。

這大缺大德中就有大司徒少司徒二人。

朱翊鈞聽了半天,才聽明白,戶科給事中究竟彈劾了什麼。

理工學院第一期學子,會計畢業八十人,國朝只留下了十個,戶部只拿到了三個,這對審計缺口超過四百的戶部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學子爲何不進戶部做審計,因爲事多、錢少、離家遠還不能進步。

主要是不能進步。

大明官吏之間有着天然壁壘,這些審計吏員,一輩子都是這個活兒,頂天了做到九品司務,就到頭了。

做官是要出身的,理工學院弟子,等同於秀才出身,連舉人都不是。

朝中海瑞這把神劍,大力肅貪,每年查處大量的貪官污吏,這些審計就是想收銀子,也怕被海瑞抓到。

而且戶部審計制度十分嚴密,每年審計,戶部大門一關,都在一個小隔間裡,三人不同時間複查一本賬,誰出了問題,還要問責。

聯袂,沆瀣一氣,非常困難。

在戶部做審計,就是個旱澇保收的辛苦活兒。

“戶部給事中奏聞之事,大司徒真的做了嗎?”朱翊鈞看向了王國光疑惑的問道。

按照給事中的彈劾,王國光直接明搶,沒有任何文件,但本來簽訂的勞務合同,統統被宣佈作廢了。

王國光俯首說道:“句句屬實,未曾虛構,臣讓各民坊將所取生員送到戶部來。”

王國光沒有下命令,而是讓司務去吹了吹風,這些民坊,收到風聲,立刻就辦了。

不辦,得罪戶部的下場,可想而知。

大明皇帝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得罪戶部,以前戶部沒錢的時候,大家都踩戶部一腳。

現在戶部錢糧充足,走到哪裡都是挺胸擡頭!

“送回去吧,不願意給朝廷辦事,搶來何用?戶部缺失,就提高些待遇,爭取下一批。”朱翊鈞面色爲難的說道。

戶部審計缺口大,每年年末審計,戶部都需要到宮裡來協調,除了到宮裡協調,則是招募。

王國光再俯首說道:“打算盤而已,一本賬三個人審計,還有複審,他們只要打算盤就行了。”

強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

戶部這麼幹,性質就跟強搶民女沒什麼區別,已經不是權力的小小任性,而是極大的任性了。

但王國光這麼幹,其實從千年以來君君臣臣的傳統觀念,是可以解釋的。

皇帝是天下的主人,臣子是皇帝的家奴,家奴是給皇帝幹活兒的。

皇家理工學院是內帑單獨出資修建,沒有民間募集,甚至連國帑都沒出錢,陛下不拿出內帑的銀子來,沒有皇家理工學院。

所有皇家理工學院的弟子,都要感恩皇帝的恩情,並且爲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聖恩。

現在皇帝國帑審計缺少審計吏員,而這些學子不思報恩,反而爲了些許碎銀,就棄陛下而去。

哪怕從最功利的角度,四年一百二十銀束脩,陛下提供了六十銀無息的貸款,難道不應該把這六十銀的恩情還了?

恩情敘事,算是封建帝制的典型特色。

“也不都是爲了碎銀,很多都是家族子弟,專門學習商學和會計,學完是要回家的。”朱翊鈞笑着爲學子們解釋了一下。

家裡有家產要繼承,這也是原因之一。

朱翊鈞看着王國光說道:“缺人就自己委培好了,沒必要鬧成這樣。”

張學顏站了起來,俯首說道:“陛下,這麼下去,國帑的審計就只能徒有虛名了,假賬算不過民間,看不出來。”

“到那時候,戶部衙門就成了笑話了。大司徒也是沒辦法了,纔出此下策。”

朱翊鈞爲之愕然,然後點頭說道:“朕明白了,原來戶部有這樣的顧慮,這就是情理之中了。”

“容朕緩思。”

“有了。”朱翊鈞眼睛珠子一轉想到了好主意,點子王靈機一動,拿出了一個都能接受的方案來。

張學顏爲自己的上司說好話,也是實情,國帑算力不足,一到年終審計,就需要到宮裡協調。

大明天下,算力最強的是內帑,宮裡內帑太監崔敏帶領的算盤宦官有兩千四百名。

而這些算盤宦官是宮裡內書房十幾年時間,一點點培養出來的,宦官又沒地方去,只能爲皇帝效力。

而這些算盤宦官,大多數不在宮中,而是在各府之內,爲稽稅院稽稅提供支持。

算力排行榜,第二名是皇家格物院,主要是爲了研究,大明在繪測天下堪輿圖,各種星圖、天文、壓力差表等等,都需要算力。

第三名則是國帑審計,一共有審計吏員三百八十名,負責六賬一冊的審計。

朱翊鈞放任理工學院的會計學子,不出幾年,民間算力大於國帑,到時候,國帑到時候收到的就只有假賬。

朱翊鈞笑着說道:“朕有個主意,在東交民巷劃撥六十畝的地方,修一個監獄出來。”

“稽稅院這些年查了很多的案子,少說抓了四千的賬房先生,這些賬房先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得關着吃糧。”

“把這些賬房先生分出兩千來,投入這監獄裡,供戶部差遣如何?”

職業技術專業監獄。

朱翊鈞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稽稅院抓捕的賬房先生,被判了幾年徒刑,就是派出幹活。

當然稽稅院稽稅房,賬目多,忙的時候,也會抽調這些賬房先生幫忙,算是苦役的一部分。

賬房先生寧願給稽稅院算賬也不願意出去幹苦力,那是真的苦力,修橋補路、營造官道、燒焦鍊鋼、送糧苦力等等。

廷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都看向了張居正,這些個損招,九成九都是張居正教的。

陛下多仁德,連強迫理工學院弟子給朝廷幹活都不肯,那不仁的只有張居正了。

“那豈不是說,多年以後,理工學院同年學子,會在這東交民巷再見面?”海瑞愣了很久,纔開口說道。

審計司的審計吏員去監獄裡取賬本,監獄裡負責審計賬目的是當年的同學。

朱翊鈞笑着說道:“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啊,能在東交民巷監獄再次相遇,只能說是緣分了。”

“大司徒以爲朕這個主意怎麼樣?”

“陛下睿哲天成。”王國光選擇了答應下來,他要解決戶部算力不足的問題,而不是強摁着牛喝水。

朱翊鈞看向了李幼滋說道:“那就好說了,覆六科廊說學子仍照舊履任,都是司務聽錯了,誤會一場,不必揪着不放了。”

“臣遵旨。”李幼滋俯首領命,陛下已經定性了是誤會,司務領會錯了大司徒的意思。

司務會承擔責任,並且被罷免,但被罷免後,會過段時間會換個地方再啓用,這件事就徹底過去了。

你要爲頂頭上司背了鍋,扛了雷,下場慘淡,日後誰還願意爲這位上司背鍋?

官場有打打殺殺,也有人情世故。

朱翊鈞重視循吏,他比較看重能不能把活兒幹好,能把活幹好,貪一點就貪一點。

戶科給事中覺得皇帝過於重視才能,而不重視德行了,就是那句: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

這職業技術專業監獄,就是典型的用纔不用德的典型。

廷議在日上三竿的時候,才結束,朱翊鈞處理了一些需要過會的大事,而後開始了每日的操閱軍馬。

等到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的時候,江西瑞金田兵頭領已經押運到了京師,住進了北鎮撫司。

馮保面色複雜的說道:“萬幹倡、連遠候、鄭三萬三人,是田兵的頭兒,萬幹倡是廣州人,連遠侯是胡廣人,鄭三萬是福建人。”

“他們也是外鄉人,當地叫做客綱,客綱在江西還是很普遍的,福建的地不養人,有個天災人禍就會逃往江西。”

江西的窮,是江西衙門窮,不是江西缺少縉紳。

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佈政,百步兩尚書;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這不是誇張,而是事實。

很多朝官都不願去江西履任,因爲江西的勢要豪右實在是太多了,誰都得罪不起,不如不去。

退休的閣老、大臣,門生遍天下,推行政令,很容易就會活兒沒幹完,還要被連章攻訐。

這也造成了一個比較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江西本地的窮民苦力逃跑,另一方面是外鄉人逃難到江西做佃戶。

“去北鎮撫司,朕見見他們。”朱翊鈞看了看奏疏,選擇了前往北鎮撫司衙門。

見田兵頭領,是朱翊鈞早就做好的打算,說是兵,不過是揭竿而起的百姓。

朱翊鈞見到了三個田兵的頭領,雖然沐浴更衣後,收拾的很乾淨,但仍然非常瘦弱。

“草民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萬幹倡、連遠候、鄭三萬磕頭見禮,禮儀並不標準,禮部很努力教了。

“免禮免禮。”朱翊鈞滿臉笑意的說道:“坐下說話,坐下說。”

草民見天子,那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這三位樸素的漢子,連說話都抖。

三人非常瘦弱,而且有點黝黑,手掌掌紋很深,都是溝壑,掌紋、指甲裡都是洗不淨的泥。

朱翊鈞沒有直接詢問田兵之亂的事兒,而是嘮起了家常,家裡幾口人、有幾個小孩、孩子多大、家裡多少田、都是種什麼等等。

這話匣子打開後,三位才終於不緊張了。

“這營莊之法,三位以爲如何?”朱翊鈞終於問出了見三位民魁的目的,問策。

涉及到了百姓的政策,還是問問百姓。

“不如還田。”萬幹倡膽子最大,他聽完了陛下說營莊制度,試探性的回答了陛下的問題。

“朕知道不如還田,這是折中的法子,現在江西,還田真的很難。”朱翊鈞又詳細解釋了下還田的難處。

不是不想,而是當地還不具備條件,一道聖旨就能把問題解決,那就不是人主,而是天神下凡了。

最迫切的就是減租,減少土地收益,讓這些個鄉賢縉紳把目光從土地上離開。

“那還是不如還田。”鄭三萬有些執拗的說道。

朱翊鈞非常嚴肅的說道:“過於劇烈的政治活動,受傷最深的還是百姓,還田,是一定要做的。”

爲了讓百姓喘口氣,讓百姓橫死,朱翊鈞做不出這等事兒來,這不是胡鬧嗎?

浙江能還田,是浙江手工作坊已經高度發展,在地方佔據了統治地位的鄉賢縉紳,多少也看不上那點土地產出了,事多還不怎麼賺錢。

江西再發展一段,才具備還田的基礎。

連遠候低聲說道:“那不能還田,這營莊法還是極好的,就是草民擔心,這村裡的懶漢成了團練,懶漢地痞,得了權,更是欺壓百姓了。”

朱翊鈞眉頭一皺,立刻說道:“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好,朕會下章戶部,對這懶漢地痞,嚴防死守。”

廟堂之高有自己的侷限性,思考問題從上而下,而不是從下而上,這些懶漢地痞做了團練,這營莊立刻就烏煙瘴氣了起來,百姓更受欺負。

朱翊鈞讓馮保拿出了三枚腰牌,纔開口說道:“這樣,這個腰牌你們拿着,營莊法推行有什麼問題,你們就找寧都、瑞金、寧化三縣的稽稅房緹騎,讓他們奏聞朕。”

腰牌是早就準備好的,是全銅腰牌,正面寫着民魁,背面寫着民爲邦本,本固邦寧,是專門發給他們的護身符。

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到稽稅房找稽稅緹騎反應情況。

萬幹倡、連遠候、鄭三萬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聚嘯佃戶,是真正的爲民請命,畢竟誰都不知道朝廷會如何反應,江西地方官員會不會殘忍鎮壓。

朱翊鈞離開北鎮撫司後,立刻下章戶部,詢問戶部意見。

戶部營莊法和刑部廢除鄉賢縉紳司法特權稅賦優待的奏疏,在第二天清晨送入了通和宮。

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
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