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

“當真是一羣白眼狼,就該跟永樂年間一樣,全吃全拿!”戚繼光惡狠狠的說道。

永樂年間是皇帝全吃全拿,甚至連朝廷都沒有分配到利潤,全都進了內帑,這裡面的原因錯綜複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棣是燕王打到了京師,他對朝廷天然不信任,這一點和朱元璋十分相似。

朱元璋詢問民亂的魁首,爲何不報官?魁首回答:你當年爲何不報官?

朱元璋和朱棣的不信任還不太一樣,朱元璋是不太信任制度,而朱棣是不信任江南士紳這個集體,他裝瘋賣傻都躲進了馬舍牛棚裡,也沒躲過這些士大夫們的鼓譟和迫害。

朱允炆大抵是腦子有病,連沒有兒子的湘王朱柏,都要弄死才善罷甘休。

永樂年間大船到港後,所有的收益都進了內帑,而負責組織生產船隻、貨物的朝廷,卻是一分利都拿不到,再加上海禁的政策,讓皇帝全吃全拿成爲了可能。

朱棣之所以要遷都、之所以要全吃全拿,是他看清楚了士大夫們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要依靠士大夫統治天下,必然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人亡政息。

就算是他朱棣再能打,他活着的時候還好,人一走,什麼制度都能被敗壞的一乾二淨,就像洪武到建文年間一樣。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就是要防止失控,這是五代十國的歷史教訓,但是士大夫們防止失控的辦法,是興文匽武,是重文輕武,是徹底不動用武力,不保持軍備,就不會失控了。

所以朱棣就是個只爭朝夕的人,他只管活着的時候,他要在活着的時候,把自己想做的事兒全都做了。

至於以後?天知道。

戚繼光的意思就是隻爭朝夕,陛下其實對萬曆維新的最終結果,持有非常悲觀的態度,就像陛下訓斥賤儒那句:這天下是朕的,也是你們的,但最終是你們的,你們急什麼?

全吃全拿,幹了再說。

日後的事兒,誰都管不了,太祖高皇帝管不了、成祖文皇帝管不了,陛下也管不了。

“戚帥說氣話了。”朱翊鈞倒是非常坦然的說道:“萬曆維新的局面,是大明上下,君臣軍民同心同德的結果,這些個賤儒用了翻身這個詞,朕以爲他用的很好,只有大明佔據了多數的人翻身,大明傾頹的國勢,才能翻身。”

“這些反賊們越是反對,那說明萬曆維新還是有些成果,若是一點成果沒有,他們也沒必要反對,看笑話便是。”

“退一萬步講,這不是還有願意遵從清丈還田、減租營莊的1387家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擁護新政嗎?”

朱翊鈞不認爲全吃全拿有利於大明國朝的發展,和鄉賢縉紳兼併,勢要豪右壟斷是一樣的,兩宋一斤煤賣到了二百文、一斤礬賣到了五百文、二兩酒都要百文錢,就是全吃全拿的結果。

兼併在商品經濟的表述是壟斷,在朝廷層面的表述就是絕對的專權,很多事都是如此,過猶不及。

搞政治這種事,從來都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些個反賊,則是倒反天罡,總是把朋友搞得很少,把敵人搞得很多。

事實上,這個以南衙國子監爲紐帶建立起來,存在普遍共識的攻守同盟,其規模,遠不是現在這六百多家,有很多都是從攻守同盟,變成了投獻之家,比如晉商,比如王崇古,比如陸樹聲、比如即墨張氏、松江孫氏、蘇州徐氏等等。

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完成自己身份上的華麗轉身。

不完成也不行,皇帝磨刀霍霍,逼着轉變,隨着萬曆維新的持續推進,不肯還田營莊的鄉賢縉紳,恐怕只有被種到土裡一個結局。

“陛下聖明。”戚繼光也是氣急了,才如此說,他很清楚,反賊是少數,而想過好自己日子的日子人才是多數,而這些日子人就是大明軍要守護的人。

戚繼光冷靜下來,仔細思索了下,覺得陛下是對的,過猶不及。

不過他還是對翻身這個詞,頗爲喜歡,是的,大明大多數的窮民苦力,正在隨着生產關係的改變,在進行翻身,政治就是個比人多的遊戲,大明人翻身了,大明也就翻身了。

大明的主體,從來不是朱家皇帝,不是勢要豪右、鄉賢縉紳,而是窮民苦力,即便是士農工商新解之中,依舊沒有一席之地的窮民苦力,軍兵來自於他們,勞動力和勞動時間來自於他們。

作爲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提出者,戚繼光再想到這句話,還是有了新的理解。

張居正眉頭緊蹙的說道:“目前稽稅院奏聞,初步稽稅額爲三百九十萬銀,也就是說抄家起碼有3000萬銀的規模。”

三千萬銀很多嗎?確實非常多,王崇古爲大明天字號豪奢戶,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七百萬銀的身家,這裡面還有五百萬銀是王謙的綏遠馳道有價票證。

三千萬銀一點都不多,皇帝隴開馳道修建完成預計要三千四百萬銀,這一次抄家,就抄了一條隴開馳道而已。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這筆銀子,朕也不要,全都投入到丁亥學制,他們不是要把持教育的壟斷,進而實現對權力的壟斷嗎?朕偏不讓他們如意!朕就是要搞丁亥學制,就是要讓多數人讀書識字明理!”

朱翊鈞喜歡銀子,其實是喜歡權力,銀子又不能生小銀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想要實現的是建立萬曆維新的五間大瓦房。

“那也得先進內帑。”張居正就知道皇帝不要,上一次在南京拷餉,弄了一千多萬銀,也都投入到了南衙的工商業,一文沒帶走,皇帝這個態度就很明確了,他南巡不是爲了發財。

戚繼光非常認可的說道:“確實,得先進內帑。”

張居正之所以如此建議,理由非常簡單,自吏舉法之後,他不會再推行任何新政了,連一條鞭法都留給了皇帝去實現,張居正要在死前,完成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國朝的恩情敘事。

這事兒皇帝自己來有些尷尬,但張居正做,就正好。

萬曆維新如火如荼,但皇權在快速的衰弱,離心力在加強,必須要完成恩情敘事,萬曆維新纔算是有了主心骨。

張居正對恩情敘事,主要集中在了振武強兵和教育之上,這是基於行之者一、信實而已的恩情敘事,不是謊言,更不是胡話。

陛下要推行丁亥學制,這沒問題,但是所有抄家所得,都要進了內帑,在內帑放一段時間,成爲了陛下的銀子後,再撥給丁亥學制的建設,這就完成了恩情的轉化,抄家的罵名陛下受了,那丁亥學制的恩情,就得相應補回來。

這就是張居正和戚繼光認爲先進內帑的原因。

之所以要推行恩情敘事,很大程度上是當下大明處於急變之世,江南勢要豪右的實力,隨着海貿在快速膨脹,離心力以亙古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增加。

爲了保證政治的確定性和穩定性,基於事實的恩情敘事,就變得極爲迫切了起來。

“那也行。”朱翊鈞從善如流,銀子總歸是要過一遍皇帝內帑的賬目,等待逆案結束後,再進行大筆的注資,朱翊鈞也要看看九龍學堂、師範學堂的營造,是否達到了預期。

朱元璋打仗喜歡尺進寸取,前進一尺,得到一寸,如此不斷的前進,大明國朝的國策推行也是如此,先用力一拳打出去,看看效果,再打下一拳。

“張誠非常不解,這622家的攻守同盟,爲何要倒翻天罡,以少數封禁多數?”朱翊鈞從卷宗裡找了半天,遞給了張居正說道:“這可能就是答案。”

這也是王希元送到行苑的案卷之一,裡面有個案子,深切的反映了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那就是風力輿論。

鮮鹽,是海帶大王姚光啓在上海縣建立了菌種廠後的一個新的發明。

這種鮮鹽,最初是從海帶上提取出來的,和鹽一起使用,味道極其鮮美,就是穀物、小麥、番薯等等,在發酵的過程中糖化,最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酵成爲鮮鹽,這東西在後世叫做味精。

上海鮮鹽廠,是姚光啓創辦的第一家官辦菌種應用廠,鮮鹽一經推出,引起了整個松江府追捧的熱潮,在這個調料普遍缺乏的年代裡,這東西可以說是味蕾核彈,一時間松江鹽貴。

很快鮮鹽廠的成本就收回了,連帶着菌種廠投產成本、松江大學堂醫學院十年的研究經費,也都解決了。

但鮮鹽的推廣,遇到了海帶一樣的難題,而且這次更加過分。

鮮鹽廠的銷售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因爲一大批的勢要豪右的喉舌,開始對鮮鹽造謠,說吃鮮鹽不孕、吃鮮鹽不舉、吃鮮鹽脫髮、吃鮮鹽得枯榮病等等,以至於極爲搶手的鮮鹽,立刻無人問津。

而很快,另外一種號稱十分健康的變種鮮鹽,出現在了市面上,取名爲了味粉,號稱吃了壯陽的味粉,成爲了熱銷之物,而上海鮮鹽廠的鮮鹽很快開始出貨,不過這次出貨,不是給市場,而是批發給了別的商家。

王謙抵達松江府後,都快被姚光啓給氣瘋了,當年那股紈絝大少的做派呢?現在姚光啓也變成了謹小慎微的官僚了。

味粉和鮮鹽,完全是一種東西!

地方勢要豪右從鮮鹽廠進貨,換了個包裝,喉舌鼓譟一番,就變成了健康之物。

簡直是豈有此理!

姚光啓是王崇義的女婿,他受了委屈沒地方說,王謙王公子是王崇古的親兒子,海瑞、張居正、皇帝陛下認證過的忠臣,王謙立刻拿出了自己紈絝的作風來,誰攻訐過鮮鹽,都被王謙挨個點了名。

《風流韻事》可是對清流名儒的神器,王謙立刻把這些傢伙那些見不得光的生活作風問題,曝光的一乾二淨,王謙是天上人,他在京師都一點委屈受不得,他爹都不能給他委屈!

很快,王謙就用自己的方式贏得了風力輿論,誰敢胡說,就要被王謙點名,筆正們是真的怕,讓神仙打架去吧,筆正們不敢再參與其中。

很快,買味粉的人,就發現了,味粉和鮮鹽是完全一樣的,但味粉要加價,而且要貴一倍之多!

經過解刳院對鮮鹽的觀察,這東西除非吃的劑量太大,否則不會有問題,鹽吃多了也會出問題。

“王希元在調查選貢案的時候,審訊的過程中,就問出了詳細情況,有意思的地方來了,這些逆黨反賊,他們不敢對付王謙,因爲王謙他爹還活着。”朱翊鈞在二位重臣看完了案卷後,說起了其中的細節。

只敢扎小人,不敢真動手,因爲對王謙出手,王崇古一定會發瘋,一個鮮鹽市場,且忍讓一番,等王崇古死了,再對王謙動手不遲。

“也就是說誰掌控了風力輿論,誰就可以四兩撥千斤,以少數流言蜚語、謠讖鼓譟生事,甚至可以達到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張居正面色嚴肅的說道。

張誠覺得622家封禁了1387家投獻之家,是少數封殺多數,之所以可以做到,還是因爲他們控制了隱形的權力,風力輿論。

張居正立刻說道:“大明律尚有不完善之處,誣告反坐要進行擴展,商品經濟的發展,誣告反坐不能侷限於名聲之上,還要擴展到風力輿論的管控之中,任何不實報道,都要承擔誣告反坐的罪名,只有如此,才能糾正不正之風。”“先生和王次輔商量後,附錄到大明會典之中。”朱翊鈞非常認可的說道。

“陛下,王次輔寫了首詩詞。《窯民哀》。”張居正猶豫了下,還是拿出了一首詩,交給了皇帝陛下,王崇古是正經進士,但他寫的詩詞,也不講什麼格律了,顯然是跟皇帝學壞了,一點都不工整。

他主要是爲了敘事,而不是爲了寫詩。

窯民哀,寫的是一個西山煤局的窯民,因爲礦難被壓斷了腿,半死不活,生不如死,還不如死了算了。

西山煤局井巷深,滿面塵灰舊窯民;殘肢輾轉寒輪上,一車煤價十年身。

妻嫁子囚渾不念,惟餘老母守晨昏;三十浣衣四十飯,衰軀還作襁褓人。

霜浸煤燈穿漏屋,風撕藥罐碎柴門;朝醫肺疾暮醫眼,枯手猶捧玉露珍。

忽聞荒冢添新鬼,蒼蒼白髮泣空墳;猶抱寒衾聲聲喚,半世煤灰未着塵。

這個窯民被壓斷了腿,被救活後,一直坐在轉椅上,朝廷給的撫卹最多用十年。

妻子嫁給了別人,兒子鋃鐺入獄,只有老母親在身邊守着他,這一守就是十年,這窯民四十歲了,只能讓母親幫着洗衣做飯,衰老的母親,還要照顧孩子。

秋霜澆滅了煤燈,穿進了漏洞百出的屋內,去年一場秋風摔碎了藥罐,撕碎了柴門,這窯民又染了肺疾和眼疾,但母親沒有絲毫的嫌棄,枯手捧着求來的藥,像是捧着玉露珍饈。

母親回到家中,看到了兒子自殺在了家中。

荒野的墳冢上多了一個新鬼,滿頭白髮的母親在墳前哭泣,母親抱着舊衣服和被褥一聲聲的喊着孩子的名字,兒子這半生,活的就像是沒有落下的煤灰,顛沛流離,悲苦萬分。

“王次輔寫的極好。”朱翊鈞讀完了整首詩,擡起頭問道:“這是真事嗎?”

“回陛下,的確是真事,這位母親,沒過多久,也自殺在了家中,哎。”張居正重重的嘆了口氣,王崇古這首詩是觸景生情,對母子悲慘遭遇的同情,更是爲了希望人們瞭解到工匠力役的苦楚。

“所以王次輔的意思是建立更加完善的撫卹機制嗎?”朱翊鈞想了想說道:“無不可。”

“王次輔還是想要建立工會,哪怕是形同虛設的工會,這類的畸零戶逢年過節上門看看,詢問下生活上的難處,也不至於如此的悲劇。”張居正補充了一下意見,更加完善的匠人撫卹制度一定要建立,這本身就是工黨的訴求,也是祖宗成法住坐工匠制的延續。

而工會,哪怕是再沒有用的工會,既不能爲工友伸張正義,也不能爲工友奔波前途,但能夠慰問一下受苦的傷殘匠戶,也能避免這種悲劇的多次發生。

大明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鏈條,佃流氓力這些窮民苦力,成爲工坊裡的匠人,已經有些習慣了規矩的匠人,就是最好的兵源。

這一點《紀效新書》已經寫的非常明確了,礦工很守規矩,因爲不守規矩的會死。

好的兵源,才能讓大明軍維持足夠強的軍紀,而軍紀就是最大的戰鬥力。

反過來,下救黔首的京營軍兵,用暴力去改變生產關係。

這個良性循環,可是大明皇帝掌控暴力的關鍵,所以王崇古希望皇帝能夠支持工會的建設,哪怕是看起來沒什麼用的工會,有也比沒有強。

“善。”朱翊鈞言簡意賅的說道:“官廠不缺錢,缺什麼政策,就讓王次輔說話便是。”

“臣遵旨。”張居正再俯首領命,其實走到這一步,王崇古技窮了,王崇古加上王家屏,對這件事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不停的試探着前進。

朱翊鈞送走了張居正和戚繼光,萬曆第五大案,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還處於證據收集、案件調查的階段。

這次南巡和上次南巡不同的是,潞王朱翊鏐扈從皇帝南下江南,而皇長子朱常治在京師監國,德王朱載堉終於肯從格物院出來,聽一聽政務,但也就是聽一聽,並不會做出決策。

廷議對於朱載堉而言,實在是有些煎熬,太浪費時間,他最近正在改良昇平七號蒸汽機,這每日的廷議,讓他煩不勝煩。

所以,對於廷議結果的修正和裁決,最終還是要南巡的皇帝親自去做。

朱翊鏐要跟隨陛下一起南巡,是爲了給自己就藩做準備,陛下子嗣興旺,他作爲親弟弟,就不能再作爲儲君留在京師了,他要擇期就藩。

皇家最是無情,當初,他是實際上的儲君,他要陪皇帝一起習武,一起讀書,甚至還要監國留守,學的文武藝,百無一用,現在皇長子逐漸長大,朱翊鏐就必須離開權力的中心了。

朱翊鏐打算就藩到海外,長崎、琉球、呂宋、舊港、金池,這五個地方都可以,朱翊鏐打算趁着皇帝南巡,好生打探一番,爲自己的王府找個合適的地方。

除此之外,另外的變化就是,李太后終於忍無可忍,讓皇帝把王皇后、周德妃、冉淑妃都帶上,這次南巡迴來,如果這三位娘子沒有身孕,李太后就要給皇帝安排納妃嬪之事了。

周德妃年紀大,但知道疼人,再不生,日後就不能生了;

冉淑妃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之一,也最是得李太后的喜歡。

冉淑妃長着一張家宅不寧的臉,同樣手段也不弱,畢竟能把李太后哄得十分開心,手段了得,但手段強也沒用,冉淑妃不是跟皇后爭寵,是跟國事爭寵,後宮只能團結在王皇后的身邊,希望陛下能把目光多看向後宮。

李太后沒有離開京師,而是留在京師,看顧朱常治監國。

“陛下,山東巡撫宋應昌,請求覲見。”一個小黃門匆匆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宋應昌,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歷經絳州知州戶科給事中、濟南知府、山東按察使,山東巡撫,此人是典型的主戰派,曾經在萬曆十二年的時候,就一直上奏說倭寇恐有反覆,請求朝廷重視海防,尤其是通知朝鮮應對。

朝鮮國王李昖也收到了警告,但李昖根本沒當回事兒。

王一鶚回京後,宋應昌從按察使升轉到了山東巡撫。

“宣。”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宋應昌入門後五拜三叩首行大禮覲見,這是他第二次見陛下,上一次是萬曆十二年,他以按察使的身份回京述職,以外官身份覲見陛下。

“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示意宋應昌不必拘謹。

在原來的歷史上,宋應昌是抗倭英雄。

宋應昌跟着李如鬆一起入朝抗倭,一路把倭寇趕到了釜山、蔚山一帶,這裡面有平壤之戰的軍功,也有漢城軍功,他派人奇襲倭寇十三座糧倉,逼迫倭寇只能從漢城離開。

在萬曆援朝之戰中,宋應昌立了大功,回朝就被罷免了。

因爲宋應昌和別人逆行了,在朝鮮,他逼迫朝鮮提供糧草,在戰後,他想要讓大明軍駐軍朝鮮,讓劉𫄧率兵一萬六千人協守漢城,名義上是給朝鮮提供保護,實際就是逼迫朝鮮王李昖履約,內附大明。

大明死傷慘重,耗費糧草無數,就把倭寇趕下海,贏了也是輸,所以宋應昌要朝鮮歸順大明,這和柔遠人的基本正確是相違背的,最終宋應昌因爲貪得無厭被罷免,後再也沒啓用。

能打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宋應昌是來送工作計劃的,他從王一鶚手中接過了山東巡撫的擔子,本來他就是山東按察使,對山東的情況十分了解,整個計劃還是王一鶚的那套辦法,鹽田、海帶田要辦,營造師範學堂和學堂,也要引進鮮鹽廠,發酵鮮鹽,引進機械廠生產蒸汽機等等。

整體計劃,就是想辦法讓山東富起來,繼續減少人口流出,就是他的整體規劃。

“鮮鹽廠的事兒,你可以跟姚光啓對接,至於機械廠,這個送廷議吧,朕以爲善。”朱翊鈞答應了宋應昌的請求。

王一鶚回京後,就一直在張羅這兩件事,基本已經敲定,山東地面自己出錢營造鮮鹽廠和機械廠,爲山東百姓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山東人自然不會流失了。

山東靠海,人口流出卻很少,在萬曆開海的大環境下,人口流出的少,可以看作是一種地方治理的標準。

“陛下,臣有個不情之請,能不能再在山東創建一個大學堂?錢糧我們地方負擔。”宋應昌說到這個請求的時候,眼神有些迫切。

濟南大學堂一共四期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已經完工,等待着陛下明日前往巡視,招生工作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是在山東海事學堂的基礎上建成。

朱翊鈞搖頭說道:“萬曆十五年定,天津、濟南、開封、松江、南衙、杭州、福州、廣州等八地,設立皇家理工學院同等規格的高等學府,濟南已經有了一所大學堂,就是山東自己建一所,也是地方性質的大學堂。”

“第一批九龍大學堂營造之後,要在大理、成都、西安、太原、真定、武昌、南昌、南寧、和遼陽營造第二批大學堂,一共十八座大學堂,是丁亥學制的完整規劃。”

“朝廷沒有再多的精力,去支持山東再建一所大學堂了。”

錢糧,山東可以提供,但朝廷真的沒有多少合格的學正,分配給山東了,就這十八座大學堂,已經是傾盡全力了,皇帝連內帑都掏乾淨了,才能建出來。

這十八個大學堂,總共投資要超過五千萬銀,分爲八年分別建成。

山東要多求一個,那就只能自己想辦法。

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
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