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

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

伊萬·佩特森有點迷茫,在泰西各種關於大明皇帝奇奇怪怪的傳聞中,並沒有大明特別慷慨的傳聞,大明皇帝索要幫助的報酬,是理所應當的,伊萬迷茫的是,他不知道能付什麼樣的報酬。

大明皇帝已經爲蛔蒿付過費了,格外恩厚的賞賜和友邦的待遇,這個友邦待遇不是口惠而不實,比如得到了友邦待遇後,羅斯商人,可以在里斯本獲得大明的商品,即便是非常艱難。

羅斯國和奧斯曼的衝突,並非單純的爲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位而戰爭,而是巨大的利益之爭,如果羅斯國能夠獲得這個皇帝位,並且擊敗奧斯曼,那麼就可以從黑海出發,通過黑海海峽,抵達地中海。

黑海海峽就是羅斯國的咽喉,爲了不讓奧斯曼扼住命運的咽喉,戰爭就無可避免。

因爲衝突的原因,羅斯國無法通過黑海、地中海進行海上貿易。

羅斯國想要海貿,其實還有一條路,就是北方航線的波羅的海,從聖彼得堡出發的商船,只要丹麥和瑞典同意,羅斯國的船就可以順利從波羅的海進入大西洋,但羅斯國在北方要面臨‘波羅的海之牆’,瑞典在不同的地方設立了重重關卡,抽取重稅。

這就是讓伊凡四世非常惱火的地方,明明擁有良港,卻因爲航線上的咽喉被人拿捏,無法海貿獲得任何的利潤,衝突不可避免,但自始至終,都沒能徹底解決這些麻煩。

嘉靖三十三年,英格蘭的冒險家錢塞勒從倫敦出發,從東北方向抵達了羅斯國的北方白海,抵達城市阿爾漢格爾斯克,錢賽勒在同年抵達了莫斯科,拜見了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准許錢賽勒在羅斯國自由通商。

嘉靖三十四年,位於倫敦的莫斯科商人冒險聯營公司成立,獲得了英格蘭女王的准許,一個一百六十人的莫斯科公司成立,這些倫敦商人,將來自大西洋的貨物運到羅斯國,從羅斯國帶走蜂蜜、魚油、毛皮、木材和大量海軍軍需物品。

北方航線被開闢了出來,並且穩定運行了五十多年,航線完全成熟。

即便是很難,羅斯國依舊可以通過友邦待遇獲利,大明已經爲蛔蒿付費,現在伊萬·佩特森再請求大明幫助,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報酬。

“我不知道能給陛下帶來什麼回報。”伊萬十分老實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他並不清楚大明的需求,但他希望獲得大明的幫助。

“我們都腳踏實地一些,無緣無故的幫助,就像是鏡中月水中花虛無縹緲,朕希望你能多帶一點類似蛔蒿這類的作物到大明來。”朱翊鈞說起了自己的條件,更多有用的農作物。

那些長遠的未來,不必過早的提及,大明沒有重開西域,過早的提及政治和軍事的合作,沒有必要,還是看向腳下的土地,讓大明百姓吃飽飯纔是正事。

朱翊鈞看着伊萬有些迷茫的神情說道:“大麥、小麥、燕麥、甜菜、牧草都可以。”

“偉大而英明的陛下,大明幅員遼闊,物華天寶,無所不有,這些大明已經存在了。”伊萬·佩特森提醒陛下,這些農作物大明都已經存在。

“朕要育種,你帶來就是,朕自有用處,只要能帶來各種各樣的種子就好。”朱翊鈞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的目標不僅要有,而且還要好。

朱翊鈞要這些不是無的放矢,農作物育種對大明很重要,比如:因爲水肥出現,施肥反而導致了小麥的減產,因爲施肥導致植株過高,風雨讓麥田大規模伏倒造成了減產,大明需要矮化小麥,增加小麥的抗伏倒能力。

比如甜菜,大明的甜菜品種單一,塊莖瘦小、含糖量不高,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將甜菜認定爲一種藥草,如果能夠人工選育出含糖量更高的甜菜,那麼北方就可以獲得價格更低的糖。

賣笑的不如賣藥的,賣藥的不如賣糖的,賣糖是一件很賺錢的買賣,甚至等重的利潤,只是稍遜於阿片,甘蔗可以製糖,可眼下的甜菜並不能製糖,因爲塊莖的含糖量太低了。

甜菜的原產地正是波羅的海的瑞典,羅斯國有各色品種的甜菜,這些甜菜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抗寒能力極強,大明的育種一直在進行,從未停止過。

朱翊鈞對寶歧司是有執念的,這種執念,就像是人要吃飽飯一樣的根深蒂固。

“謝陛下!”伊萬·佩特森沒有讀過天擇論、人擇論,對於大明要各色種子的目的,並不能深入理解,但只要大明有需求就好。

大明的需求真的非常好滿足,一些種子而已,燒殺搶掠的時候,給陛下順便帶一點就好。

“陛下,我的家鄉有一種牧草,叫紫根草,這東西很結實,無論是酷熱還是嚴寒,都可以茁壯生長,也不是很挑地,一年能割一茬,種下就可以每年收穫,不知道陛下是否需要?”伊萬·佩特森忽然眼前一亮,他想起了一個東西。

這東西,他的農奴大量種植,就是用來餵馬,既然種的哪裡都是,自然是有些優勢。

“哦?產量如何?”朱翊鈞十分感興趣的說道,他敏銳的把握關鍵信息,這個叫紫根草的東西,不挑地。

大明在綏遠種植了很多的牧草,但黃土高坡的黃土十分的貧瘠,很多牧草的試種,都是有些困難,甚至部分鹽鹼地都能種的草,在黃土上,都難活,光禿禿的黃土高坡,不僅僅是因爲人類活動的砍伐。

越多的牧草,越多的嘗試。

不挑地,這對大明而言是個極好的消息,只有先把草種上,慢慢才能種樹,恢復黃土高坡的植被,黃河才能徹底治理。

綏遠總督潘季訓說過,束水衝沙,是治標,治本還是要治理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

“產量看施肥吧,尊敬的陛下,我說不清楚產量如何,總之就是產量很大就是了。”伊萬·佩特森有些尷尬的說道,種地都是農奴在種,伊萬·佩特森只是知道有這種作物,他又不種地,具體細節,他就不清楚了。

“帶過來就是。”朱翊鈞這才鄭重的說道:“看在蛔蒿的面子上,朕可以給你兩百把鳥銃,二十把平夷銃、二十門虎蹲炮,兩千斤的火藥,足夠你發動一次宮廷政變了,殺死你的政敵鮑里斯了。”

“宮廷政變,人越多,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最高人數不要超過八百。”

八百是個歷史一再證明過的數字,超過八百人,就不是一個人能夠直接指揮的規模了,宮廷政變,不是朱棣打江山,再犁一遍,用不了那麼多人,只需要殺死鮑里斯,把國王請出來,那些忠誠於國王的人,自然會聚集在王旗之下。

比如奪門之變。

朱翊鈞和伊萬佩特森聊了許久,伊萬佩德森離開了觀龍亭。

其實羅斯國的矛盾,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軍事新貴族和波雅爾(大貴族)之間的新舊更替的矛盾,舊貴族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利益和權力,而軍事新貴族,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

爆發於隆慶六年的莫洛季戰役,伊凡四世連首府莫斯科都丟了,奧斯曼人把莫斯科付諸一炬,爲了報仇,伊凡四世只能啓用更加能打的哥薩克人,將更多的利益分配給軍隊,這種矛盾在伊凡四世還活着的時候,沒能妥善解決,留下了極大的隱患。

這種矛盾,是隻有徹底殺死對方纔能結束的生死鬥爭。

伊萬殺死了鮑里斯,國王就能順利掌握權力了嗎?伊萬這些新貴族,殺死波雅爾這些舊貴族之後,自己就會變成波雅爾,繼續架空國王。

這個國王,仍然是那個提線木偶的存在,朱翊鈞並不打算深入干涉羅斯國的內政,他付報酬,伊萬帶來更多的種子,方便大明育種和培養新的農作物。

“陛下,大司徒和少司徒已經到了。”馮保提醒陛下,仍有大臣需要接見。

“宣。”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王國光、張學顏俯首見禮,他們這次來,自然有大事要說。

“坐。”朱翊鈞從袖子裡拿出一本奏疏,面色凝重的說道:“戶部的意見是要加關稅?是要對西班牙進行對等報復嗎?”

費利佩二世的特使佩德羅·費爾南德斯,以降低大帆船白銀數量、加高關稅、禁止大明棉布進入西班牙爲條件,希望能市場換技術,被大明皇帝直接否決之後,佩德羅提出了另外一個人才換犯人的想法,目前內閣擬票,大多數都是贊同的。

畢竟失去一個龐大的市場,對大明開海大業不利。

西班牙不加的關稅,大明來加!也省的西班牙叫喚了。

“是普遍增加關稅,而不是對西班牙的對等報復,無論西班牙是否要對大明增稅,大明都有自己的步調。”王國光趕忙解釋道:“這次泰西來使,並不是戶部形成部議的主要原因,當然有這部分的原因。”

“將6%的關稅增加到13%,是爲了大明的長治久安。”

大明對西班牙所號稱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有了全面的瞭解,佔領了一些港口,以搶劫爲主的殖民地,算不上是實土郡縣,頂多算是羈縻之地,若是把定義稍微放低一些,大明也是日不落帝國,畢竟安東尼奧的確是大明冊封的國王。

日不落帝國的決策,對大明國朝決策的權重有一點,但是並不高。

大明再次偉大,有自己的步伐,而不是等着泰西出題,大明做題,大明是當下世界的天朝上國,是世界的科技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和貿易中心。

張學顏拿出了一份清單,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容稟,這次增稅是普遍增稅,就是大明已經取得了獨佔地位的商品進行增稅,目前鐵器、棉布、茶葉、瓷器這四大項,全都要增稅到13%,對一些奢靡之物,比如絲綢、珠寶、玉石等物,增稅至30%,這就是戶部的決議。”

“相應的對舶來糧、魚油、糖、銅料、木材等物,進行減稅,這些原料大明需求極多,稅率從6%降低到了3%,舶來糧甚至要降低到零,以防止大明糧食不足,導致的各種動盪問題。”

張學顏詳細的解釋了下戶部的政策細節,不是說直接把關稅一起拉高,而是有增有減,對大明需要的貴金屬、糧食,進行普遍的降稅,鼓勵進口,對大明具有獨佔壟斷地位的商品,增加關稅,來增加利潤。

“陛下,大明之前爲了鼓勵出海,把關稅定的太低了。”王國光再次強調,大明不分貴賤,所有貨物都是百值抽六,也就是6%的關稅,是極低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擴大海貿規模。

這次增稅,與其說是增稅,不如說是鼓勵開海政策的結束,豬養肥了要宰。

朱翊鈞打開奏疏說道:“奏疏裡說的很明白了,朕自然也看懂了。”

“開海十四年以來,大明各個航線已經開闢成熟,已經成功的佔領了市場,取得了支配地位,而大明腹地也因爲惡性競爭,導致利潤低於預期,所以增稅,是爲了減少惡性競爭。”

“大明是整個世界的關稅窪地,這種低關稅,是符合當時大明國情的,畢竟禁海了快兩百年了,完全開海需要鼓勵,而現在,低關稅,實際上是補貼了夷人,增稅符合現在大明的國情。”

低關稅,是鼓勵外貿型產業鏈的成熟,增加製造業,而製造業製造出各種商品,出口海外,實際上拉動了外需,朝廷低關稅,沒收到的銀子,實際上給了海外,降低了海外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刺激海外市場成熟。

而關稅正常化,則是爲了讓更多商品流入大明,在競爭中降低價格,拉動內需,增加對內的分配,戶部的奏疏解釋的非常明白。

“提高關稅,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明的部分鐵冶所已經出現了女工,這些重勞力的工種,女工的出現,已經表明大明工匠已經不夠用了,而且短期內,很難有較大的改善。”王國光詳細的解釋了其中的邏輯。

工業人口不夠用了。

鐵冶所、煤窯裡面出現了女工,代表着工匠數量不足以支撐大明的製造業再這麼無序的擴張下去了,加高關稅,限制製造業的擴張速度,防止因爲手工製造業吸收了太多的工匠,導致農業出現問題。

“陛下,大明在海外市場佔據了支配地位,增加關稅,貨物增加價格,並不會影響到出口的規模。”王國光十分鄭重的說道:“大明需要海外的白銀流入,緩解大明錢荒,增稅的貨物,主要因爲商品優勢擁有的支配地位。”

“王次輔怎麼說?他現在可是工黨黨魁,要充分考慮工黨的意見,不能因爲聚斂,就傷害到工匠的集體利益。”朱翊鈞倒是認可增稅,但也要詢問工黨態度,王崇古作爲工黨的黨魁,要綜合各方的意見。

張學顏的表情十分奇怪的說道:“王次輔說,有些人,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大洋上的商船上,貨物全都是來自於大明,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仍然在惡性競爭,該賺的錢不賺,不該賺的錢死命的賺,是時候敲打一下這些門裡橫鬼了。”

該賺錢的錢不賺,說的就是海貿中,不斷惡意壓價,在五大市舶司都比較明顯,爲了搶奪市場,可勁兒的給夷人降低價格,因爲可以直接獲得白銀。

而不該賺的錢死命賺,說的是大明不願給大明工匠們足夠的勞動報酬,分配極少,可勁兒的壓縮人力成本獲取利潤。

門裡橫鬼,說的就是關起門來,在大明腹地耀武揚威、內殘外忍的大明工坊主和海商們了。

“對各種商品進行關稅調節,就是朝廷之前調整出口和產業的工具,這是一把好刀,但關稅調節這把刀不能濫用。”朱翊鈞認可戶部的想法,但是這把刀如何使用,該制定出基本的律法來,必須要有一個參考的條件,不能像洪武年間的大明寶鈔一樣的濫用。

“陛下所言有理,戶部也擬了一個暫行的章程,隨着實踐進行調節。”王國光拿出了一本奏疏,戶部部議自然不想這把刀被濫用,一旦濫用代表着這個工具完全失效,這意味着戶部權力的丟失。

戶部已經失去了鑄幣權,現在鑄幣被兵部、工部牢牢掌控,戶部只能撿一點殘羹剩飯去吃,就是對海外發行寶鈔,這讓戶部如鯁在喉。

關稅調節標準,其設計比較簡單,大概而言,就是該項貨物大明佔據世界貿易總量七成以上,則增稅;當該項貨物大明佔貿易總量不足五成的時候,則減稅。

不足五成,則意味着該項貨物,大明不佔據支配優勢,減稅增加競爭力;

超過七成,則認爲該項貨物已經佔據了支配優勢,增稅增加利潤。

而估算某件商品的世界貿易貨物總量,則是由五個市舶司、四個海外總督府市舶司、里斯本貨物進出口數據進行推算,若是能夠獲得倫敦、塞維利亞這兩個地方的數據,則會更加準確。

朱翊鈞和戶部尚書仔細聊了許久,確定了這次的增稅。

“朕呢,就是比較擔心,不管就亂,一管就死,大明這會兒突然調高關稅,恐怕,咱們大明的這些海商們,又要喋喋不休了。”朱翊鈞說起了自己的擔心,大明增加了關稅,又有人要號喪了。

張學顏十分肯定的說道:“陛下,這好辦,他們要是嘴上說說也就罷了,如果非要付諸於實踐,對抗朝廷的政令,其實也好辦,直接不給民間船引,所有的貨物,都在市舶司,由市舶司統一定價,統一採買,由大明控制的五大遠洋商行販運出海。”

“省的他們去海上冒險了。”

到那一天,海商們就回想起被禁海令支配的恐懼了,就知道珍惜當下開放氛圍了。

大明朝明公們,大部分都是極端保守派,對於朝廷當下的一些政令,其實不是那麼的認同,既然有人要抗命不遵,那就直接倍之,從開海轉向永樂年間的吃獨食,完全的官船官營。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朕還是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下章王一鶚、申時行、王家屏等人,告訴他們,一定要跟海商們講清楚其中的關鍵,講明白爲何要增稅,同時,各市舶司要進行對各種貨物的價格進行協商,確保利潤。”

萬曆十四年,大明朝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低關稅,將關稅增加到了13%,朱翊鈞本來以爲會反對意見如同滔天之浪,罵大司徒和少司徒是聚斂佞臣等等,反對政令。

但朱翊鈞一本奏疏反對的奏疏也沒收到,甚至連民坊雜報都沒有討論的聲音。

申時行在奏疏中彙總了各個商總的意見,告訴了皇帝陛下無人反對的原因。

即便是加到了13%,大明依舊是整個世界的關稅窪地,這是不爭的事實。

大明海商整天風裡來浪裡去,對泰西各大總督府的關稅,那是再清楚不過了。

這些總督府,僅僅是明面的關稅,起碼都是30%以上,私底下要給的賄賂,要看你的武力值,武力不夠,直接百分百,連人帶船都給你劫了。

大明皇帝收了十四年的關稅,水師都擴軍到了十三萬軍,大明遲遲沒有增加關稅,搞得海商們都有點心裡打鼓,皇帝陛下這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許多海商心裡,都拿不準,覺得朝廷打算豬養肥了直接宰。

佔據支配地位的商品,也才加到了13%,相應的還有一些原料的減稅,這對海商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至少皇帝還準備可持續性竭澤而漁,而不是吃獨食,也不是直接殺豬,這是好消息。

其實大明的海商們也陷入了一種困境之中,誰都不敢率先漲價,一旦自己漲價,對手不漲價,自己就會失去市場,就會在競爭中落敗,所以,寧願利潤低點,也要維持好市場的佔有率,都想漲價,但大家都不敢想漲價。

現在,朝廷出來主持價格的協商,這就讓事情出現了轉機,這朝廷、皇帝就是價格協商的擔保人,一旦有人違反了協商價格,那就是不給皇帝面子,等着他倒黴就是。

漲價,大家會獲得更高的利潤。

“咦,居然是廣州造船廠最先營造出了銅包木的船隻來。”朱翊鈞看着擺在桌子上的模型,嘖嘖稱奇。

朱翊鈞面前的模型,是一隻雙桅的水翼帆船,雙桅一個主桅,一個控制方向的副桅,同時配有各種用於導航的六分儀、指南針、象限器、分度儀,這些儀器集成在了一個工作臺上,還有了操控尾舵的輪盤。

而這隻水翼帆船最讓人驚喜的就是,它是銅包木製作而成。

銅皮夾板船的技術不是難點,配套產業落地纔是難點,銅料主要用於鑄造萬曆通寶了,所以銅包木是非常奢侈的。

南衙的龍江造船廠、松江府新港造船廠、福州造船廠都在做,但都因爲種種原因,沒能做成,在大明,銅料過於昂貴了些,用銅包木船隻成本投入過於巨大,讓銅皮夾板叫好不叫座,都知道好,但都不捨得做。

最終廣州造船廠率先拔下了頭籌,目前的一些小型船隻,水翼帆船、戰座艦、二桅貨船都已經有能力生產。

而南衙獲得大明皇帝重注投資之後,在五月末傳來了喜訊,南衙已經建成了整個大明最大的酒廠,從薰、發、制、釀、蒸、桶裝窖藏等全產業鏈建設,已經順利投產,預計年釀酒兩千大桶以上。

一大桶爲1700斤,一年能生產國窖340萬斤,番薯瓤要做飴糖,國窖是製作飴糖剩下的番薯渣滓、甘蔗渣滓釀造,經過蒸餾得到的烈酒,不好喝,但有大用。

“這好像也沒多少啊。”朱翊鈞簡單的算了算,也就兩千噸的樣子,放到後世只能算是中型酒類企業,年產五萬噸以上的酒廠,才能稱之爲特大型酒類企業。

“陛下,按照戶部對里斯本貨物集散計算,泰西一整年也就釀300萬斤的酒,大明一個酒廠就釀出來了。”馮保提醒陛下,這340萬斤看起來不多,那是在大明,放到泰西已經等於整個泰西的產量了。

泰西的蒸餾酒產量十分好計算,目前泰西就只有尼德蘭地區有完整的蒸餾酒產業,每年產量多數都用於貿易,只有兩成會給英格蘭、本地商船水手使用。

烈酒在海上是剛需,一單位的蒸餾酒,兌着兩單位的水喝纔不會生病。

用於航海使用的酒,一般都是二次蒸餾,酒精濃度能達到60%以上,除了酒味沒別的味兒,風味物質全都被蒸餾了;而本地售賣的酒,一般都是單次蒸餾,酒精度數一般在50%以下,保留更好的風味。

南衙龍江酒廠,只做二次蒸餾。

“倭國對朝鮮再次增兵了三萬人,由羽柴秀吉率領。”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塘報,面色凝重的說道。

這次增兵的地方,在仁川,水師上岸後,在仁川進行了佈防,現在整個仁川有六萬倭寇佈防。

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
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