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

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

大明皇帝肩扛日月,江山社稷繫於一身,是大明的舉重冠軍,但只靠他一個人舉不起來大明這片天,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舉重隊一起舉重。

在張居正看來,任人唯賢的底線,最起碼這個人要有能力,哪怕他是個奸臣佞臣。

張居正允許王崇古存在,沒有窮追猛打喊打喊殺,就是因爲王崇古真的能幹活,是舉重隊的一員。

給他一百萬銀,他能幹出八十萬銀的活兒,就算是有能力,畢竟既要保證上面不給你添亂,也要保證下面人每個人都有口吃的,還要落自己口袋一些;

如果給一百萬銀,能幹出一百二十萬銀的效果,那就是能臣幹吏了。

張居正認爲,內閣的輔臣要去五大市舶司讓大火燒一燒,看看是不是真金,而內閣的首輔,要架在最烈的火架上炙烤。

申時行的奏疏,不是在說自己多麼多麼辛苦,而是提醒陛下,大明新政破壞舊生產關係,建立新秩序的時候,要注意治理難度和管理成本的快速上升。

對於大明脆弱的財政而言,一個鬧不好,大明朝廷就破產了,鬧得修皇陵連五十萬銀都拿不出來,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話了。

大明的財政依舊脆弱,看起來朝廷一年三千萬銀的收入,已經追平了永樂年間,並且向着國初洪武年間的稅賦在快速增加,根據戶部的預估,在萬曆十五年,就會超過洪武年間的稅賦。

但大明的行政成本遠超當初,過去是皇權不下縣,破壞舊生產關係,代表着更多的人,涌入城池和其周圍,納入了皇權直接管轄範圍,而不是任由其自生自滅。

而且大明軍餉支出,也在逐年增加,如果朝廷連軍隊都養不起了,弄到要允許軍隊自謀生路、自籌糧餉,到那一天,萬曆維新的強軍,就會成爲大明的夢魘。

‘進步、發展、變化’神話,維持這個神話的必要條件實在是太多。

要有穩定的國內局勢,不能出現大規模的民變,甚至不能出現僭主、主少國疑、兄終弟及、旁直入大宗的巨大政治事件,而且還不能出現過於激烈的黨爭,有限的競爭有利於朝中各個山頭自我新陳代謝,而過於激烈的黨錮,就會導致亡國之禍;

需要擁有健康的經濟,手工工坊、機械工坊,都需要大量穩定的勞動力進入工坊,需要龐大的農業生產供養,這就要保證:農業生產不僅要有足夠剩餘要能夠超過工坊工匠的消耗,而且還需要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需要各個階級達成廣泛的利益分配共識,佔據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無論是基於高壓的政令,還是基於市場競爭,亦或者是基於供需關係,要給生產者足夠養家餬口的待遇,這需要形成利益分配上的共識;

需要無數的讀書人投入到理工,而不是理學之中,培養足夠多的理工院學子、格物博士,不斷地推動大明國朝的生產力,即人改變自然能力的提高,才能維持足夠的增量,讓各階級分配增量。

申時行非常悲觀的認爲,這四個條件裡,每一個條件都是極爲脆弱的,而且任何一個條件崩壞,沒有足夠的發展,基於分配增量的萬曆維新神話,進步、發展、變化的神話,就會破裂。

萬曆維新潮水退去的時候,就是國朝最危險的時刻。

申時行的奏疏裡,略顯一些絕望,這顯然是讀鬥爭卷讀出來的絕望,他在儘自己最大努力,防止這一切的發生。

松江府造船廠跟下餃子一樣,製造着各種各樣的海船,這些海船從五大市舶司出發,將世界的財富和原料帶回大明,來保持大明神話不會破滅,快速帆船的產量已經從一年六艘增加到了一年十四艘,但申時行依舊不滿足。

申時行有點急,多少有點白銀不足恐懼症。

“萬曆維新這條路,仍然是道阻且長。”朱翊鈞硃批了申時行的奏疏,他上奏說了行政成本的高昂、萬曆維新神話的必要條件之後,還彙報了浙江還田的進展。

申時行在執行還田的時候,也有一種急迫感,浙江九營今年如期完成了抗汛出巡,並且在出巡的過程中,剿滅了好多土匪,毫無疑問,這些土匪之中,有些是真的流寇,有些是不甘心失去土地的地主們的打手,有些乾脆就是地主本身。

申時行執行還田的過程,已經凌雲翼化,有些極端了,鬥爭素來如此,你死我活,更遑論生產資料分配的鬥爭。

“陛下,這去了遼東的百姓,都想着蓋五間大瓦房,再砌五個火炕,四世同堂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兒,他們樂意填大水泡子,就是爲了自己五間大瓦房。”馮保面色頗爲疑惑的說道:“可是陛下,咱大明中興的目標是什麼呢?”

馮保到現在都還不明白,或者說陛下沒說過一個具體的標準。

大明國朝自己的五間大瓦房,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以永樂年間爲標準,大明目前已經實現了全部中興的目標,在遼東、在北平行都司、在大寧衛、在會寧衛、在歸化、在綏遠、在關西七衛、在三宣六慰、在呂宋、在舊港、在琉球,在朝鮮,全部實現。

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大明都完成了中興,而且質量上,遠超當初,畢竟大明環球貿易船隊,已經進行到了第五年,這是永樂年間,決計無法做到的。

但陛下似乎仍然不滿足,奏疏不過夜的習慣,仍然保留,這種習慣,讓整個大明官僚機器處於絕對高壓的狀態。

“東西抵日出日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遠邁漢唐是也。”朱翊鈞坐直了身子,笑着說道:“朕就是做到了,也沒成祖文皇帝厲害,成祖文皇帝那時候什麼條件?朕這條件可比太祖、成祖的時候,要好太多了。”

“讓他們罵去吧,朕就是好大喜功。”

“那就是日不落了。”馮保思索了下,東西抵日出日落之處,大約可以總結爲日不落。

不是費利佩吹噓的日不落帝國,那是虛胖,大明要實現的是實土郡縣,這顯然是有點難了,要實現恐怕不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能做到的事兒了。

這大瓦房,根本就蓋不完。

“朕應該給申時行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馮保說道:“浙江還田,他動了手,殺了人,朕要給點承諾出去,防止阻力過大,以至於政令無法通行,申時行本人也無法回到京堂。”

“下章禮部,曉諭浙江,依申時行奏請,若浙江完成還田,則解除浙江十年禁考的威罰。”

浙江的威罰包括了永久削減進士額員、十年禁考、還田,這十年禁考的威力最大,所有浙江籍的學子,都要等十年,要知道大明完善的戶籍政策,連原籍都寫得清清楚楚,原籍浙江禁考,不是你到他地附籍,就能避免威罰。

人生,能有幾個十年?朱翊鈞這個威罰,要硬生生斷掉浙江一代人的仕途。

“陛下,這…”馮保面色猶豫的說道:“臣以爲這個威罰不宜取消,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讀書人,遍地都是,大明不缺浙江這點士子,又不是國初了。”

洪武、永樂年間最大的問題,就是讀書人太少了,大明那時候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察舉制,一直到正統十三年,才徹底廢除了察舉制,萬曆年間,沒有這個困擾和阻礙,甚至讀書人多到要分流到理工院去。

這就是理工院能夠生存的根本原因,仕途這條路實在是太堵了,願意脫下長衫,能混到一份不錯的營生。

“申時行很難,朕要給他幫助,罰,是朕罰的,罵,是朕捱罵,事是他在做,浙江還田做得好,那就是真的知錯了,朕要給他們機會的,因爲朕是大明皇帝,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朱翊鈞笑着說道。

威罰的罵,陛下捱了,爲了申時行能把浙江還田這個差事搞定,陛下現在居然都肯食言了。

朱翊鈞繼續說道:“就跟申時行說的那樣,要保證手工作坊、機械工坊生產,要有足夠的農業剩餘,還田就是勢在必行,這個買賣,朕覺得不虧。”

“下章禮部吧。”

“臣遵旨。”馮保自然不能阻攔聖意,這個時候,他纔有點恍惚,陛下當初南巡的時候,強硬的十年禁考的威罰,恐怕不是爲了泄憤,就是爲了還田,或者說,陛下在浙江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還田令能夠順利執行。

還田令徹底貫徹,不用多,能把大明腹地全部執行到位,大明最起碼能續命兩百年,就是能續這麼久。

“啊,陛下聖明!”馮保走了兩步,忽然回頭俯首說道。

“額,你的行爲爲何如此奇怪?”朱翊鈞擡起頭,覺得馮保莫名其妙,蹦出一句聖明來。

馮保趕忙俯首說道:“陛下,申巡撫說萬曆維新大潮急退,大明岌岌可危,恐有傾覆之危,臣倒是以爲申巡撫不是危言聳聽,那能擋得住退潮急變,大抵就是這還田令了,無論怎麼講,農桑就是本業,就是定海神針。”

“然也。”朱翊鈞訝異的看了一眼馮保,這一次他理解的很準確。

還田令的徹底執行換十年禁考禁令解除,不僅僅是皇帝給申時行的支持,更是給申時行擔憂的回答。

陛下少壯,寧肯折少年鋼銳之氣,不過是忍小忿而就大謀罷了。

一旦浙江還田成功,浙江地面就會領先其他地方數個身位,蓬勃的發展,一定會讓其他地方對還田令進行效仿,進而推動整個大明還田,這就是陛下的大謀。

大明各地方也存在着廣泛的競爭,爲了把產業留在自己轄區,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當浙江有充足的農業剩餘供養更多手工業人口的時候,浙江就有了領先優勢,會有更多的工坊,更多的商品,會變得更加富裕。

大明無法破除舊生產關係,讓生產關係轉變爲大規模自由僱傭,大明無法突破小農經濟的困境,進入商品經濟,除了因爲錢荒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明人口太多,農業生產剩餘不足,無法供養足夠多的手工業人口,無法讓手工業規模化、產業化。

張居正收到了奏疏和聖旨的時候,看了許久許久,才說道:“王次輔啊,這第三卷,還是得讓翰林院的翰林們讀一讀,是極好的,我之前對這第三卷有些反應過度了,如同陛下說的那樣,沒什麼大不了的。”

“哎喲喲!”王崇古驚駭無比的看着張居正,拿過來了元輔遞過來的奏疏和聖旨,上面有陛下的硃批和聖喻,他驚訝的說道:“哎呀呀,張先生也有認錯的時候啊!”

“錯了就是錯了,有什麼不能認的嗎?”張居正平靜的說道:“陛下是對的,比我認錯更重要。”

有的時候,王崇古確實有點煩人,但張居正從來不是一個不肯認錯的人,這次關於鬥爭卷,張居正承認自己有點狹隘了。

張居正終於明白皇帝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陛下連大明的退路都設想好了,這個路線,顯然比張居正蒙着眼睛捂着耳朵晃動身體,假裝大明還在前進的路線要強得多。

張居正阻攔第三卷推而廣之,就是矇眼捂耳自我欺騙,明知道大明肯定要亡,不肯承認。

但現在看,承認了反而更好,只要承認了,爲了避免從統治階級滑落,統治階級就會用盡所有的辦法,阻止天崩地裂的發生,這就是他看到的第三卷的意義,對大明的指導意義。

“我看看。”沈鯉拿過了奏疏、聖旨看了許久,才說道:“不行,我得回去翻翻書,無論怎麼講,這也是祖宗成法,沒有也編一個。”

沈鯉似乎比萬士和的身段還要靈活一些,沒有也要硬編,甚至都不揹着人了。

這是沈鯉從泰西學來的花招,泰西人最喜歡就是託古,把現在的成就強行附會到古人身上,沈鯉比萬士和靈活就靈活在這裡了,他學會了更多的花招。

王國光頗爲感慨的說道:“陛下聖明,矛盾衝突無論如何的激烈,只要能讓人吃飽,就不至於各階級,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毀滅彼此。”

陛下總是能在各個方面,給大臣們足夠的確定性,讓大臣們足夠安心,申時行也從第三卷裡讀出了絕望來,而且有些患得患失。

萬曆維新當然會出問題,經濟也會有周期,那麼怎麼在退潮的時候,維持國朝穩定性,陛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臥馬崗塘報。”一箇中書舍人急匆匆的拿着一本奏疏來到了內閣,將它放在了大明首輔的面前。

臥馬崗官廠總辦葉邦榮,奏聞了幾件事。

臥馬崗已經接收到了倭奴、花郎兩萬零三百人,而大明留在臥馬崗的步營負責看守和組織生產,而現在這些倭奴和花郎已經開始有序參加生產,挖煤和種土豆,主要開始種土豆,哪怕是收成不高,但只要能養住廠子的吃喝,不必倚仗腹地運糧就是勝利。

讓葉邦榮感覺十分意外的是,倭奴對礦區的生活十分滿意,有熱水還有棉衣,最重要的還有土豆可以吃,而這些倭奴在倭國連飯都吃不上。

除了俘虜接收之外,大明的墩臺遠侯還在率領冒險隊,在不斷的向北探索,這五年時間,終於將一份不太精細,但有路的堪輿圖,呈送到了內閣。

探險隊由三名墩臺遠侯,七名漢人,外加三名外喀爾喀七部的牧民組成,一共三百個探索隊,自臥馬崗礦區,向各個方向出發,探索極北之地。

在探索的過程中,用攜帶的繪測望遠鏡、六分儀、時鐘進行基本的堪輿繪測。

而這三百個探險隊,經歷了五年時間反反覆覆的探索,腳步抵達了蔥嶺北幹,當地人稱之爲烏拉爾山。

有兩支探險隊,翻過烏拉爾山抵達了羅斯國,並且和羅斯國發生了衝突。

“鄂畢河有兩個源頭,一個是烏拉爾山,一個是基臺湖,北抵冰海,長四千餘里,至極北之地,冬夏積雪,人不能行;南北四千裡,東西三千里,一馬平川,自北而南,苔原、山林、草原交替,南部草原多水泡沼澤。”張居正讀完了關於烏拉爾山以東大平原的探索簡報。

一個巨大的平原,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王國光試探性的說道:“平原、大河、河網密佈、夏日炎熱,無霜期90天,這裡好像可以種地,當地人種植了一種黑麥,產量似乎還可以,即便是無法大面積屯耕,也可以放牧,大明的毛呢生產,受限於羊毛產量,規模無法繼續擴大了。”

探索清楚一塊地後,大明總要思考是否可以種地,這大約是一種本能。

這個地方的降水,每年在十二寸以上,無霜期雖然只有九十天,但可以只種一季小麥,也可以種植牧草,來進行大規模的放牧、定牧。

遼東就是一年熟的地,不過遼東主要種水稻,不種小麥,遼東的無霜期在140天以上,可以種水稻,但這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顯然不行。

張居正看着堪輿圖思索了許久,嘆了口氣搖頭說道:“這不可能的,即便是抵達臥馬崗,我們也要穿過沙漠,在前往這片廣闊草原的時候,還要面對外喀爾喀諸部的襲擾,開拓的成本太高了。”

“不不不,元輔,你太想要實土郡縣了。”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說道:“我們只要修一條路能走的路過去,跟那裡的蠻夷做生意就好了。”

“塘報上說,他們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擾,來自羅斯國的將領,哥薩克軍團長之一的葉爾馬克,正在進攻那裡的蠻夷,西伯利亞汗國的庫楚姆汗,日子看起來不太好過。”

王崇古的工黨思路和張居正的農本思路完全不同,王崇古始終認爲,北方再廣闊的領土,沒有馳道到達的地方,開拓再多,也是白費力氣,守不住,所有的投入都是巨大的浪費。

王崇古的心裡只有生意,只要修條路過去,能把貿易打通,對大明而言,完全足夠了。

王崇古繼續說道:“我還是堅持我那套歪門邪說,任何擴張行爲,都是和利益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羅斯國的沙皇,爲什麼派哥薩克人進攻這廣闊的草原?目的就是爲了黃金和皮草,尤其是皮草。”

“我們的目的也是黃金和皮草,羅斯蠻子能做,我們做不得?”

張居正看着面前的堪輿圖說道:“你那套不是歪門邪說,只不過不太符合仁義禮智信的五常罷了,你說的有理,反正那麼多倭寇,閒着也是閒着,修一條官道過去,到他們這個名叫成吉圖拉的地方吧。”

內閣四位閣臣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討論之後,寫好了浮票,送往了司禮監。

十月的天氣,已經有些寒冷,已入深秋秋高氣肅,天空藍的深邃藍的高遠,秋風起,吹落了枝頭的黃葉,鋪出了一條條金色的小徑,朝陽斜灑,落在了文華殿的金瓦之上,熠熠生輝。

披着硃紅色精紡毛呢大氅的廷臣們,踩着朝陽和落葉,走進了皇宮的紅牆金瓦之中。

隨着淨鞭三聲破空響,文華殿偏殿的廷臣們開始進入正殿,糾儀官們檢查了廷臣攜帶的物品和儀表之後開始放行。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又是一天的清晨,如同過去十四年那樣,勤勉的大明皇帝,一如既往的出現在了文華殿上,主持每天的廷議。

“諸位愛卿免禮。”朱翊鈞伸出手,示意大臣落座,而後才讓小黃門把巨大的堪輿圖推到了一邊。

“大宗伯,朕不解。”朱翊鈞看着堪輿圖說道:“我們的墩臺遠侯新發現的這片廣袤的平原,就是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以東的平原,爲何被禮部定名爲了鮮卑平原?”

西伯利亞平原,禮部取名鮮卑平原。

朱翊鈞毫不懷疑禮部在硬造宣稱,畢竟鮮卑人也算是中原人之一,如果這裡是鮮卑平原,那這裡就是大明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了,大明由南向北開拓太難了,這一路太過於遙遠,即便是軍事羈縻也很難做到。

“臣查會典實錄,永樂十九年,白帳汗國朝貢,白戎曾經攜西伯利亞部族首領一起抵達了大明。”禮部尚書沈鯉趕忙出班俯首說道。

“陛下,鮮卑、錫伯、實巴爾、錫比爾、失必兒、西伯、伊伯格勒,都是鮮卑Sibir的音譯。”沈鯉之所以要定名爲鮮卑平原,可不是胡說,也不是硬造宣稱,而是確有其事。

永樂十九年的時候,伊伯格勒派人來朝貢,在大明胡吃海塞了一頓,一直跟隨白帳汗國朝貢,後來白帳汗國滅亡後,伊伯格勒就逃亡了北方的鮮卑平原。

“朕知道了。”朱翊鈞這才清楚了,原來是西伯利亞的西伯是鮮卑的音譯,那片廣闊的草原叫做鮮卑平原,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內閣的意思是修一條官道驛路,抵達鮮卑平原的鮮卑城,和他們通商貿易,讓他們提供羊毛和皮草,而我們提供給他們各種貨物。”朱翊鈞看着奏疏說道:“路途太過於遙遠了。”

王崇古立刻回答道:“陛下,用倭寇俘虜修建就是。”

“我們在沿路設立商棧,就是做買賣的落腳點,不用過於奢侈,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足夠了,如果我們的貨物能夠一路抵達莫斯科,就更加完美了。”

“陛下,今年費利佩的大帆船,只帶了二百萬兩銀子,雖然我們和西班牙達成了人才換市場的共識,但臣總覺得這種受制於人,就像是被人扼住了喉嚨,如果有一條陸上的通道,將大明的貨物運抵泰西,就不會受制於人了。”

大明環球貿易商隊,有費利佩的許可,但是費利佩二世不給大明許可的話,大明商船無法停靠西班牙殖民地的港口,甚至連麥哲倫海峽都無法通行,麥哲倫海峽水文極爲複雜的同時,火地島也是個關隘,真的能把大明的脖子狠狠的掐住。

來自陸上的備用商路,就需要準備了,而現在墩臺遠侯探索清楚了前往烏拉爾山的路,這一路上沒有那麼多的攔路虎。

“王次輔的意思是,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嗎?”朱翊鈞看着堪輿圖詢問王崇古的意見。

王崇古俯首說道:“陛下,臣世代行商,絲綢之路的情況過於複雜了,不如重新開闢。”

絲綢之路無法重啓,不僅僅是奧斯曼這一隻大老虎,這一路上還有各種小老虎,過一道關,攔路虎們就要收一次稅,讓絲綢之路的利潤銳減,最終導致了絲綢之路的萎靡不振。

即便是大明重開西域,貨物也很難送到世界第二大市場泰西。

而北上的新線路,有水源,沒有那麼多的沙漠,官道驛路修通之後,貨物可以直接運到泰西集散,至於羅斯國,因爲缺乏不凍港和出海口,是很樂意和大明合作的。

“這個庫楚姆汗,會同意大明修路過去嗎?”朱翊鈞倒是很想修,但問題是,大明願意,西伯利亞汗國的可汗庫楚姆汗,會答應嗎?

“陛下,羅斯國正在和西伯汗國交戰,缺乏火藥和火器的西伯汗國節節敗退,四萬軍兵被葉爾馬克的八百人打的找不到北,他會答應的。”王崇古對這件事也是有考慮的。

從墩臺遠侯的塘報來看,西伯汗國有丁口二十餘萬,成丁四萬,可是這四萬亦牧亦兵的成丁,面對八百人的入侵,一直吃敗仗,這就是機會,大明只需要提供一些火器和火藥,就能改變庫楚姆汗的窘境獲得友誼。

等到大明商品順着官路涌入的時候,就由不得他了。

王崇古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等修了官道,再修馳道,就可以王化了。”

“那就修建吧,反正用的是戰俘。”朱翊鈞最終同意了內閣的想法,用倭奴修建官道驛路直達鮮卑城(西伯利亞城)。

這也是大明處理戰俘的一貫手段修路,奴兒干都司的驛路,就是成祖文皇帝北伐的俘虜修建的。

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
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