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

社會共識的形成,是在博弈中形成,而朝廷的政令,只具有推動性,而不是決定性,最終決定社會什麼樣子的是社會整個集體,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爲,最終形成普遍共識。

而風力輿論,同樣起到了類似的推動作用,所以有第四權之稱。

皇帝基於暴力的徵稅邏輯,除了朝廷政令之外,就是利用風力輿論去塑造普遍共識,這些風力輿論一再渲染欠稅導致的悲劇,稽稅院的權威就會不斷地加重,讓更多的人,因爲畏懼去主動納稅。

對於大明各地的各個階層的人而言,地方衙門辦案能力普遍比較弱,但稽稅院這個擁有超然地位的衙門,辦案能力極強,你不買稅票,那就是在挑釁稽稅院,是在自找麻煩。

萬士和左右看了看,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個一紮見方的盒子,低聲說道:“這是陛下推出的十二生肖稅票。”

大明皇帝的稅票,可是帶題材的,就是以十二生肖爲題材,每年都會更換,是爲了方便賬務審計。

大明禮部尚書打開了盒子,將卷好的稅票緩緩打開,來自呂宋的蕉麻棉紙,強度、柔韌、抗侵蝕性自然不必多說,而且是全油墨印刷,行格疏朗,看起來非常的精美。

(網圖,侵刪)

“這一整套的稅票,作價幾何?”王崇古看着面前的這一套玩意兒,腦子裡只有一個詞,官窯!

萬士和非常肯定的說道:“就是票面價格,交稅送稅票,可以做完稅的證明,稽稅院稽稅的話,可以當做某年納稅幾何的證據。”

王崇古拿着稅票,看了半天說道:“我得去買幾套。”

景德鎮御窯廠有官窯五十四座,自永樂年間創辦之後,就是大明朝廷的官窯,景德鎮這五十四個官窯養着一千兩百名時代的窯工,可以燒製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萬曆五彩等瓷器,這些瓷器,有一個名字叫做貢器。

而景德鎮除了御窯廠之外,另外有官廠二十四個,民窯數百個,而貢器的價格,始終居高不下。

面前的十二生肖主體的套票,是一種別出心裁的精美套票,而且是第一套,王崇古覺得買一點留給後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東西日後的價值,一定遠高出票面價格,能當傳家寶傳給後人,後人不爭氣把家產敗光了,也能拿出來賣掉。

“額…這東西恐怕會變成寶鈔。”張居正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看着萬士和說道:“這東西,有錨定,朝廷不能無緣無故的超發。”

大明有自己的國情,普遍的錢荒雖然隨着大量貴金屬的流入,已經有了緩解,但依舊處於錢荒的狀態下,解決錢荒的唯一辦法,就是鈔法。

但鈔法的兩個問題,朝廷超發(勢要豪右盜印)和防僞。

“額…”萬士和一愣說道:“不能吧,這東西能當貨幣使用?”

王崇古拿着面前的稅票,十分肯定的說道:“南洋還把菸草、貝殼、石頭當做貨幣使用,這東西有交換價值,他代表了完稅,就代表了稅金本身,有人肯定做這個買賣,只要這東西能換到白銀,就會被當成貨幣使用,就像當初的鹽引一樣。”

“戶部有《鈔法錨定疏》,這東西就是錨定的大明的稅賦,即便是僅僅當年有效,但有很大的價值。”

“這東西,比大明海外通行寶鈔還精美,以前輸賄都是送鹽引,那鹽引不也是有鹽作爲錨定就能當錢用?還有萬曆初年精紡毛呢的帛幣,都是一個道理。”

“不是,陛下的意思是,這些稅票是給那些不方便的人使用的。”萬士和跟王崇古溝通之後,呆滯了片刻說道。

“輪的到那些不方便的人嗎?一羣陰溝裡的老鼠罷了。”王崇古非常確信的說道:“這東西,只要開始賣,有的是人去買,輪不到那些不方便的人,他們想買啊,走關係找門路去吧!”

皇莊裡賣各種奇物的太監們,在皇莊裡限量,然後自己當二道販子,高價兜售,這稅票又不是無限制的印刷,輪不到老鼠去買。

“難得糊塗吧。”張居正搖了搖頭,這個問題不再深入討論了。

朝廷要稅款維持朝廷超然地位和運轉,還要不讓稽稅院成爲萬惡之源,還不讓他們作惡危及小民,但稽稅院這種暴力衙門也需要生存,制度的設計基本原則,就是不能既要又要還要,不可能什麼好事,都佔了。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溢價兜售稅票的利潤,就是稽稅院爲了維持自己存在,不合法但合理的隱性收入,而且這部分是朝廷可以控制的,只要控制稅票的數量就可以控制規模。

大明明公們聚集在一體要討論稽稅院,雖然皇帝沒到,但皇帝的方案到了。

在詳細討論之後,以張居正爲首,聯名寫成了奏疏,送往了通和宮御書房。

大明皇帝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雜報,是一本《笑林集》,這次這本笑林集,講的不是西晉的笑話,而是大明笑話。

只能說笑林集的筆正非常勇敢,但朱翊鈞沒有讓緹騎去抓人。

諷刺笑話的諷刺範圍,非常廣泛,是百姓們對大明體質的嘲諷,包括了大明明公、具體衙門、具體事件等等,通常朝廷將其稱之爲謠讖[chèn]。

比如,成化年間,憲宗皇帝口齒不便,平日宣見大臣,都只說是或者不是,有一年,憲宗皇帝得了口瘡,更是口不能言,鴻臚寺卿施純彥急中生智,讓憲宗皇帝回答‘照例’,憲宗皇帝一試果然朗朗上口,大喜,提拔了施純彥爲尚書。

時人大驚,皆言:兩字尚書。

當然也有萬曆年間的笑話。

比如:朝鮮王李昖一逃漢城、二逃開城、三逃平壤,朝鮮王廷抗倭何用?答曰:軍心大悅。

這個意思是,朝鮮王在朝鮮戰場的唯一作用,是笑話本身貢獻無數的笑話,讓大明軍在征戰之餘開懷大笑。

比如:一日,北鎮撫司捕三人入詔獄,問:爾等因何入獄,一人答曰:吾惡張太嶽;一人答曰:吾爲張太嶽朋黨;一人答曰:吾就是張太嶽。

太嶽是張居正的號,編排這個笑話,其實就是民間普遍都覺得張居正搞新法,搞得朝廷人心惶惶,是支持也不是,不支持也不是,甚至他自己本人下場都可能不會太好。

比如:某日廷議,張太嶽問王次輔國事:爾有異議?王次輔答曰:我有異議,但我不認同我的異議。

比如:某日大閱軍馬,諸營列陣過德勝門,遼騎列陣五千、京營銳卒列陣三千、神機營火銃手一千、騎營五百,錦衣衛緹騎三百,軍容整齊耀天威,待諸營走過,只有兩名着便衣大漢走過,帝疑,詢問近人:此何人?

左右近侍答曰:稽稅千戶二人,可抵遼騎五千。

這類的笑話很多,朱翊鈞看完都是忍俊不禁,這些笑話,流傳甚廣,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民意,皇帝的一個步營對民間的震懾,都不如兩個稽稅千戶。

自稽稅千戶起,萬民始知有王。

稽稅千戶算是讓大明萬民都知道了有這麼個皇帝,但同樣,稽稅院在逃稅和稽稅的矛盾中,也應該對制度進行修修補補,稽稅院稽稅緹騎已經超過了一萬三千人,這個規模真的足夠龐大了,再無序擴張下去,恐怕也是潦草收場。

“王次輔的意見很好啊。”朱翊鈞硃批了王崇古的稽稅七條,每一條都是正中要害。

馮保滿臉笑容的說道:“幾位明公說,還是陛下的法子治本,這主動報稅,倒是搞清楚了一個關鍵問題,在逃稅和稽稅裡,誰是敵人的問題,不搞清楚這個問題,恐怕稽稅院真的無法長久。”

階級論第三卷鬥爭卷中,關於鬥爭的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是鬥爭的根本,如果連敵人都搞不清楚,那就是和空氣鬥智鬥勇,白費功夫。

而主動報稅,其實就是篩選,不斷地將敵人篩選出來,最終達成普遍共識。

稽稅院要是把敵人搞錯了,那這個制度設計的再完美,最後也是成爲歷史長河裡的流沙。

朱翊鈞搖頭說道:“朕就是個拿主意的人,還是稽稅緹騎們辛苦,先生說這稅票,難得糊塗,那就如此吧,就像皇莊賣那些奢靡之物。”

“陛下英明。”馮保嚇了一身的冷汗,原來陛下對皇莊太監們‘中飽私囊’,瞭如指掌。

“下章北鎮撫司,限制隸屬緹騎雜役,不宜過多。”朱翊鈞將奏疏硃批,打了個懶腰,拿起了奏疏,繼續上磨。

朱翊鈞非常敬重海瑞的廉潔,但他很清楚,這天下不是人人都是海瑞,有些事兒,不影響大明再次偉大,只能這麼難得糊塗。

潘季馴、沈一貫聯名上奏,陝甘寧三邊之地春季旱情,沒有鬧出民變來,因爲番薯這個東西,真的很耐旱,入夏之後,旱情開始緩解,皇帝準備一百五十萬石的糧食,送到了勝州二十萬石,準備應對災情,結果沒用上。

潘季馴請命皇帝把糧食拉走,朱翊鈞硃批,留給當地,犒賞軍屯衛所耕戰軍兵就是。

皇帝不缺這點糧,但是綏遠很缺,綏遠的百姓也缺。

“潘總督去綏遠五年了,倒是讓綏遠一片生機勃勃,距離榆林的沙海,終於停下了腳步。”朱翊鈞看着手中的奏疏,忽然想起了徐貞明老師馬一龍的那句,人力能勝天。

潘季馴趕到榆林的時候,距離榆林的沙海毛烏素牧場,因爲過度放牧,導致沙地化,而且很快出現了流動性的沙丘,這引起了潘季馴的警惕。

產量更多的各色牧草、水肥生產、遊牧改爲定牧圈養的生產模式、植樹造林、煤炭生產減少伐木等等手段,再加上萬夫一力之下,今年,沙海終於停下了繼續向榆林進發的腳步。

馮保面色凝重的說道:“先生再次舉薦了潘總督入閣,大宗伯身體欠安,跟着潘總督的劉東星可堪大用。”

劉東星自從隆慶二年拜了潘季馴爲座師之後,就一直跟着潘季馴學治水,一晃已經十八年過去了,綏遠滿打滿算不到三百萬丁口,這還是大明遷徙去了十四萬人,纔有這等規模,松江府都比綏遠人多。

劉東星管綏遠,能力還是沒有問題的。

“哎,朕倒是想讓潘總督回京,他不肯回來。”朱翊鈞一攤手說道:“朕給他升官他還不樂意,推辭了。”

萬士和年紀有點大了,身體欠安,朱翊鈞詢問了潘季馴的意見,讓他回京來領禮部事入閣,但潘季馴以德行不足爲由,直接了當的拒絕了,相比較給你皇帝效力,潘季馴更想看到黃河清的那一天。

潘季馴的資歷早就夠了,但他覺得自己其實不適合當官,治水纔是他的本職工作。

“讓內閣重新廷推吧。”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朝中這些年,沒有那麼多的人心鬼蜮,爭鬥不止,全靠萬士和居中調和,萬士和,萬事和啊。”

萬士和身體撐不住了,他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後來成爲了庶吉士,本來馬上要飛黃騰達了,但少年意氣,彈劾了嚴嵩,直接被外放到周王府做長史,萬士和不肯,後來就慢慢在外升轉,一步步的爬到了文華殿裡做了大宗伯。

這禮部尚書他已經當了十四年,萬士和最近身體越來越差,病假越請越多,朱翊鈞已經婉言拒絕了幾次萬士和的請辭,但眼看着快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朱翊鈞還記得當初,張居正現在的親家王之浩選擇了激流勇退,而萬士和選擇了跟着皇帝一條路走到黑,一晃已經這麼多年過去了。

萬曆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朱翊鈞來到了文華殿御門聽政,羣臣山呼海喝的齊聲見禮。

“免禮。”朱翊鈞伸手,示意諸位大臣平身。

“臣有本啓奏。”萬士和沒有坐下,而是俯首說道:“陛下,臣乞骸骨,禮部重任,所託非人,臣年老多疾,不堪重任,不能將祀事於一時者,怎能寄萬乘於有事,懇請陛下恩准。”

萬士和說完有些感慨,這文華殿坐班,一坐就是十四年,這一走,就再也無法回到這文華殿了。

“大宗伯免禮。”朱翊鈞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而是先讓年老的萬士和平身,而後看着萬士和看了許久。

萬士和已經滿頭白髮,人還算精神,但坐久了就會犯迷糊,不是裝的,確實是有些撐不住了。

過了很久,朱翊鈞才嘆了口氣說道:“朕少時,大宗伯履任,對大宗伯多有不滿,彼時大宗伯對朕說,大明皆不讀史書,故此不明智。”

“大宗伯果毅,點校歷代實錄,供朕研讀,大宗伯不疑於古人,必欲出新見,從不因循守舊,國朝有幸,得大宗伯理禮部諸事,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力盡社稷之役,乃碩德之臣,理應恩榮。”

“加官太子少保,恩蔭一子爲蔭敘入仕,爲尚寶司卿,再恩蔭子嗣入國子監一員。”

“臣何其有幸,爲陛下效犬馬微勞,得陛下垂青,略有薄功,實爲狗馬疾,力不能任部事,恐一夕遂而欺君誤國,臣謝陛下聖恩。”萬士和再拜,謝了皇帝聖恩,才站了起來,看了看其他人,露出了個笑容。

萬士和笑着說道:“諸位,有幸共事,先行一步了。”

“送大宗伯。”張居正帶着大臣們和萬士和見禮,送萬士和離開。

萬士和行至文華殿門前,天大光,烈日當空,他轉過身來,看了一眼龍椅上的陛下,再次俯首,大聲的說道:“臣告退。”

朱翊鈞站起來,微微欠了欠身子說道:“送大宗伯。”

萬士和站直了身子,看了看皇帝,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但最後還是一句話沒說,露出了個頗爲慈祥的笑容,才一步步走下了丹陛,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視線之中。

他走進了文淵閣,收拾好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公務早已交接。

陛下派了兩個行人送萬士和出宮,萬士和走得很慢,他權慾薰心,皇帝趕了他好幾次,他都不肯走,被皇帝罵的他體無完膚,斯文掃地,他也要讀史書,繼續做官,他有官癮兒,他從不否認。

陛下也好意思說他是碩德之臣,他壓根沒什麼德行,皇帝說啥他洗地,張口閉口就是祖宗成法,他是清流口中必須要打倒的對象,他是諂言媚上的奸臣。

但身體不能支撐他繼續做官了。

他走出了東華門,再回頭看了一眼,接過了行人手中之物,上了車駕,回家去了,陛下遣了大醫官診,恩禮有加。

廷議最終推舉了沈鯉入閣,沈鯉是朝中的骨鯁正臣,和海瑞是一樣的真清流,和萬士和的圓滑相比,沈鯉則和萬士和完全相反的兩種人。

“稽稅七條,既然沒問題,那就推行吧。”朱翊鈞在稽稅七條過會之後,對着廷臣們說道:“這稽稅院雖然還沒有到怨聲載道的地步,但也不遠了,都有人編了笑話,這次仍不肯裁撤,肯定議論紛紛,諸位,砥礪前行吧。”

稽稅院衙門,不符合仁義,是聚斂的衙門,從誕生開始,就被罵到了現在,這次稽稅七條問世,是矛盾的循序漸進,但朝廷絲毫沒有取消稽稅院的想法,必然引起士大夫們羣起而攻之。

“陛下,此乃祖宗成法也。”沈鯉見陛下憂心,立刻俯首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此言一出,廷臣們猛地看向了沈鯉,沒想到骨鯁正臣也開始學萬士和那一套,動不動就祖宗成法嗎?!祖宗哪有這等成法!

朱翊鈞訝異的問道:“大宗伯,何出此言?”

“陛下,洪武十八年發生的郭桓案,太祖高皇帝曾言:重典御下,稍有觸犯,刀鋸隨之。”沈鯉俯首說道。

“大宗伯細細道來。”朱翊鈞有些疑惑的說道。

國初四大案,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空印案、洪武十八年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並稱國初四大案,但是郭桓案在這四大案裡,好像是最不起眼的那個案子,好像很少有人談及,但其實影響極爲深遠。

沈鯉站起身來,對着所有人開口說道:“郭桓案因何爆發?皆因郭桓私吞國稅秋糧,浙江秋糧四百五十萬石,郭桓中飽私囊,只繳二百萬石。”

“從郭桓案查起,此案驚天動地,牽扯了十二個布政司,牽扯到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朝堂大員。”

“歷四個月,重典之下,共查明國帑損失糧賦兩千四百萬石;而洪武十八年一年,賦稅才2940萬石。”

郭桓案是因郭桓而起,但能鬧到天下震動的根本原因,是國帑流失,貪腐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朝經濟秩序,換句話說,大明皇帝、朝廷的權威遭到了巨大侵蝕和扭曲,所以朱元璋才如此痛下殺手。

沈鯉繼續說道:“陛下,彼時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然而武勳往往不滿足官賜公田莊傭佃,強佔官民山場、湖泊、茶園,依勢冒法,凌暴鄉里;而地方勢豪則大率以田產寄他戶,寄名於武勳名下,或與各級官吏勾結,僞造冊書、謊報災荒、欺瞞賦稅賑濟;”

“郭桓所在浙江,巧立水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等,凡徵收害民之奸,甚如虎狼,頻有民亂髮生。”

“洪武十七年,戶部奏聞太祖高皇帝,大明十三司,各府州縣稅課司局,歲收額米不及500石者達364處,糧、鈔何去?皆入私門,而無一粒上倉。”

“郭桓案是反腐也是治稅,各地官吏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渙然丕變矣!下逮仁宣二朝,撫循休息,民人安樂,吏治澄清者百餘年。”

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正是如此嚴刑重典,大明國朝的江山社稷才徹底穩固了下來。

張居正問,收不上來稅的朝廷還是朝廷嗎?

太祖高皇帝其實早就給出了答案,收不上來稅就不是朝廷!

你連錢糧都沒有,你靠什麼治理天下?收不上錢糧的時候,看向自己手裡的刀,重典御下,稍有觸犯,刀鋸隨之。

郭桓案,摧毀了由武勳、官僚、吏員、地方豪強組成的腐敗大網;地方豪強的實力大幅度削弱,這些肉食者所隱瞞的土地人口,重新納入了朝廷稅收範圍;穩固了稅基,同時豪強被物理消滅,擴大了自耕農良家子的比重,促進了農業發展,江山社稷得以徹底的穩固。

代價就是數萬人頭落地。

沈鯉再俯首說道:“陛下,我朝有祖宗成法在,若是有人,非要揪着這稽稅院不放,那就斧鉞說話。”

稽稅院已經很仁慈了,第一次催繳還不用繳納各種罰金,只要補繳就不會被爲難,第二次繳納一定比例的處罰金,第三次纔會下重手。

非要像浙江火燒皇帝下榻官衙,陛下帶兵平叛,流放豪強,一體均田,才肯罷休?

“原來這個郭桓案,是爲了反貪,同樣也是爲了治稅,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大宗伯所言,朕謹記於心。”朱翊鈞思索了半天才開口說道。

“臣分內之事。”沈鯉再俯首說完,才坐下。

羣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瘋狂的眼神交流,這骨鯁正臣,居然也開始講祖宗成法了?

廷議之後,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越琢磨越不對勁,讓人取來了《御製大誥》、《實錄》仔細翻閱了起來,如果是萬士和這麼說,朱翊鈞絕對不會驗證真假,但是沈鯉這麼說,朱翊鈞多少有點疑心,還是親自看看。

“啊,還真是祖宗成法,郭桓案看起來是反貪,其實是爲了國稅,所以稽稅院看起來有些聚斂,但其實相比較動輒瓜蔓連坐,牽連數萬人的大案,還是要柔仁許多。”朱翊鈞查完了舊案,略顯驚訝的說道。

簡而言之,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

馮保趕忙說道:“所以讀書人鮮有談及此案。”

這個案子不能談,只要談到,那貪腐、隱瞞詭寄田土、隱丁、巧立名目、國稅損失這些問題,就會接踵而來,不談就是閉上眼睛捂上耳朵,當做無事發生,也生怕朝中有明公談及。

廷議之後,海瑞拉住了沈鯉,走在了一邊,等到人都離開後,海瑞站在左順門前,欲言又止,斟酌了很久,纔對沈鯉說道:“何苦這般?你這番話傳出去了,不是和萬宗伯一樣,人人喊打了嗎?”

“那又如何呢?萬宗伯全身而退了,這就是把路蹚平了給我走,我還要另闢蹊徑?”沈鯉理所當然的說道:“萬宗伯告訴我說,這風力輿論的高地,你不站在上風,敵人就會佔領。”

“這稽稅院,我琢磨了很久,這個聚斂的部門不好,但是得有,要不然怎麼辦?指望勢要豪右體量朝廷的難處,體量陛下的難處?這不是做夢嗎?”

“沈宗伯所言有理。”海瑞想了想說道:“挺好。”

萬士和要致仕,張居正第一時間推薦的是潘季馴而不是沈鯉,就是擔心沈鯉無法正常履行大宗伯的職能,搞一個天天和新政唱反調的禮部尚書出來,對國朝無益,所以才推薦了潘季馴。

可是潘季馴不想進步,只想治水,才廷推推薦了沈鯉。

沈鯉也要琢磨,怎麼做好這個大宗伯,扛起禮部這杆大旗來,他思來想去,還是萬士和路線比較穩妥,人萬士和是體面離開文華殿的,而且恩禮有加,這條路能走,而且是康莊大道,爲何不走?

和賤儒攪合在一起,就只有去東北填大水泡子這樣的下場。

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
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