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

行業越規範,行業發展就會越好,這是工黨黨魁王崇古提出的官廠長久之策,沒有規範的生產,就沒有長治久安。

這句話,是大明國朝或者中原文化的基礎上長出來的梨。

這個行業包羅萬象,甚至包含了皇帝這個行業在內。

朱翊鈞就是一個很專業的皇帝,經過了專業的培養,再加上本身的弘毅,才變得非常的英明。

有些皇帝也很專業,但他骨子裡沒有弘毅,稍有成績就會懈怠,唐玄宗、宋高宗都是此列,有的只計較自己的私利權威,比如宋太宗趙光義、清高宗乾隆。

而稽稅也是這個行業,大明的稽稅七條、填表納稅、十二生肖稅票等政策,就是對稽稅行業的規範,防止其野蠻生長,最終成爲心腹大患。

朱翊鈞本來以爲自己爲了朝廷的稅賦,建立的稽稅院已經夠殘暴了,但看看當年朱元璋爲了國朝稅賦,掀起的郭桓案,朱翊鈞反而過於柔仁了一些。

沈鯉作爲骨鯁正臣,要走萬士和的老路,是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之外的,沈鯉這種臣子,最是愛惜自己的羽毛,結果在稽稅院這麼大的事兒上,直接選邊站隊了。

“海總憲不必爲我擔憂,既然選了,就無怨無悔,陛下少壯,我死那天,陛下還春秋鼎盛,我怕什麼。”沈鯉理所當然的說道。

陛下還年輕,是沈鯉選這條路的根本原因之一,反正身後名,陛下不會委屈了他,人活着就爲了兩樣,身前事和身後名,這條路他沈鯉願意走,因爲陛下都能給他照顧到。

萬士和致仕了,但現在仍然是從一品的太子少保,兒子是有官身的尚寶司卿,孫子能直接入國子監就學,住皇帝賞賜的大宅,有解刳院大醫官隨扈,這樣的晚年生活,夫復何求?

最關鍵的是,陛下做得對,萬士和也不是應聲蟲,偶爾也會支棱一下,甚至會說一些忤逆陛下的諫言,正如陛下評價的那樣,有諫而無訕,做臣子,可以當面諫諍君王,但是不要背後胡說。

沈鯉沒有等到自己的話被動的傳出去,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他和海瑞告別,沒有前往文淵閣,而是先去了禮部,將郭桓案的全部過程,大案如何從郭桓擴大到武勳、官僚,從浙西擴大到浙江,最後擴大到全國十二個布政司,造成了何等損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爲何要下如此重手,說的明明白白。

沈鯉將這些寫在了邸報上,筆正們立刻開始羣起而攻之,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筆正們不約而同的將攻擊的矛頭對準了沈鯉本人,諂言媚上、聚斂佞臣、曲辭邀寵、不爲人臣,總之,沈鯉一夜之間,就從骨鯁正臣,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攻擊沈鯉,卻不討論郭桓案,就是這些筆正們的通稿,顯然有一些原因,讓這些雜報社和筆正們,無法討論郭桓案,這種攻擊無法對沈鯉造成任何的傷害,因爲筆正們不討論郭桓案,就是拋開事實不談的人身攻擊,沒有任何意義。

連事實都拋開了,還指望這些筆正能說出讓大部分人都認同的話?所以只是筆正們無能狂怒罷了。

這些筆正之所以如此的憤怒,是因爲他們覺得自己被沈鯉給背叛了,沈鯉的好名聲,是這些筆正們吹出來的,結果沈鯉一朝入了閣,上了岸,就把這些舊人給斬了去。

這也是沈鯉爲何要在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就立刻做出明確表態的原因,他的升轉、他的名望和這些風力輿論沒有半毛錢關係,他不想去東北填大水泡子。

這股風波持續了一段時間,一些筆正們還在叫囂的時候,西土城的勢豪們,把戶部的門給堵了。

整個東長安街門,擠了數百人,可謂是羣情激憤,把戶部的衙門堵得都不能正常辦公了,戶部尚書張雪顏出面詢問情況,才知道,這些勢豪們的訴求。

他們買不到十二生肖主體稅務套票,他們覺得全都被稽稅院的自己人給買去了!哪裡都買不到。

這些勢豪們不敢找稽稅院的麻煩,來找戶部的麻煩了,弄得戶部諸員也只能上奏請命皇帝,讓皇帝管一管稽稅院的緹騎們,這多少給勢豪們留點。

朱翊鈞也有點疑惑,大明緹騎膽子這麼大的嗎!這京師首善之地,皇帝眼皮子底下,連皇莊裡的太監都不敢的全吃全拿,緹騎居然敢這麼幹?

這緹帥趙夢佑汗流浹背,就去調查了,這折騰了半天,才知道,這事兒既不是戶部的錯,也不是稽稅院緹騎的錯。

稽稅緹騎壓根就沒佔,更沒有私相授受,根本原因是戶部尚書王國光。

王國光是那種不肯欠一點國債的老古董,他覺得新制度,就要試探着往前走。

如果出現苗頭不對的時候,立刻叫停,不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這是一種保守的策略,不能說是錯,基於保守,隸屬於戶部發行稅票的寶鈔局,一共就給了稽稅院一百套面值不等的套票,換成稅金,也不過才五萬銀。

稽稅院稽稅緹騎當然不敢在明稅一期,就搞什麼全吃全拿的把戲來,惹陛下生氣,緹騎的好日子纔是到頭了。

“還真是王次輔說的那樣,輪不到陰溝裡的老鼠去買。”朱翊鈞看着這個結果,合法的商人也願意購買稅票,除了能作爲‘我爲大明出過錢’的證據之外,稅票更方便,即便是記名的,因爲靈活。

朱翊鈞不是買賣人,王崇古則是世代晉商,王崇古斷言這玩意兒輪不到陰溝裡的老鼠,就是因爲靈活性。

有些賬目的貨物和回款的週期是很長的,動輒半年一年都是常有,有的時候,有了稅票,直接往上一貼,就不用再跑一趟衙門了,而且主要方便一些貨物的夾帶。

王崇古就給皇帝舉了個例子,海帶,海帶裡的鹽,要不要納鹽稅?各個地方各有不同,若是遇到刁難,稅票一貼,就可以順利過關了。

朱翊鈞一個農夫,他不懂買賣的門道,不知道這種稅票的靈活性對商人的重要,大司徒王國光又是典型的保守財政政策,所以才鬧出了一些波瀾。

“陛下,黎牙實又出言不遜了。”馮保面色難看的說道:“要不把他送回泰西吧,省的在大明礙眼了。”

“他又說什麼了?”朱翊鈞眉頭一皺,這大明稽稅院制度建設,跟他個夷人有什麼關係?

馮保面色爲難的說道:“陛下,他說的挺難聽的。”

“到底說了什麼?”朱翊鈞更加疑惑。

馮保深吸口氣,用很低很低的聲音說道:“他說,大明朝廷連贖罪券都賣不明白。”

“砰!”

朱翊鈞一拍桌子,憤怒的說道:“胡說八道,這稅票,怎麼就成贖罪券了!他們泰西沒有道德,四處兜售贖罪券,大明這是稅票,是稅!就是犯罪買了稅票,也不改變他是犯罪分子的事實!該抓抓,該判判!”

馮保小心翼翼的說道:“只要購買稅票,就能免於被稽稅衙門追查,這不就是贖罪券嗎?”

“黎牙實還說,咱大明地方那些法司、按察司,能查明白什麼案子?稽稅院不查,多少案子都是不清不楚的糊弄過去了?”

“免於被稽稅院追查,不就等同於免罪了嗎?”

黎牙實這麼說,其實是因爲他是泰西人,宗教裁判所的出現,其實是教皇實在是看不下去中世紀的泰西,過於黑暗和殘忍,派出了裁判所。

宗教法也好過沒有法,但時間久了,這裁判所成了阻礙世俗進步的阻力,才被廣泛反對了起來。

馮保小心解釋着黎牙實爲什麼這麼講,換成泰西的敘事風格,就是大光明教的先知,派遣了稽稅院這個裁判所到各地去清查稅務問題,結果現在先知販賣贖罪券,只要購買稅票,就能免於裁判所的追查。

所以,黎牙實看來,稅票等於贖罪券,至少在稽稅這塊,是成立的。

“他懂個屁!胡說八道!”朱翊鈞立刻說道:“他這意思,就是要稽稅院除了稽稅外,什麼都管,稽稅院一萬三千人已經很多了,再擴大下去,臃腫僵化就會如影隨形。”

“到時候稽稅院就真的成了宗教裁判所了!稅票就真的成了贖罪券了!”

“所以要限制稽稅院的規模,所以要限制稽稅院的權力只能集中在稽稅事上。”

“一個泰西來的夷人,哪裡懂大明政治的基本邏輯,國朝這麼大,一億三千多萬人,各個衙門各司其職,權力絕對不能過大,否則就是危害。”

“把他抓進北鎮撫司冷靜十天,派個稽稅千戶,跟他好好溝通下稽稅院的基本運作。”

朱翊鈞發現,黎牙實從皈依者狂熱中脫離後,就從明吹變成明黑了,當然也不是那種無緣無故、純屬放屁的黑子,而是站在泰西人的角度去看待大明的一些問題。

多一個角度,多一個視角去看待問題,會看的更加全面。

稅票不能變成贖罪券,不是從稅票下手,而是從稽稅院的權責方面下手,這也是大明會典要編職官卷的意義,各司其職,各有各的職責。

黎牙實又又又一次住進了北鎮撫司,反正過段時間,他就會被釋放,在牢裡,也不耽誤他繼續翻譯泰西來的算學著作,把大明的著作翻譯成拉丁文。

這黎牙實覺得北鎮撫司頗爲安靜,只要不過五毒之刑,是可以接受的。

大明新政如火如荼的時候,朝鮮戰場的局部戰場,仁川漢城戰線,主動權已經完全被大明所掌控。

這仗打的大明軍兵也有點迷糊,本來是塊難啃的骨頭,但是這啃着啃着,就變成了大明主動,對於這種態勢的變化,別說遠在京師的陛下,就是前線的軍兵也有點迷茫。

“倭寇增兵仁川,可以隨時截斷臨津江、漢江,截斷大明的補給線,讓大明陷入不得不死戰的困境之中。”戚繼光站在一副巨大的堪輿圖面前,手裡的長杆點在了仁川、臨津江、漢江的位置。

拿漢城,先拿仁川,而倭寇在仁川有六萬兵馬,毛利輝元的三萬和羽柴秀吉的三萬。

大明拿下開城之後,一直沒有奪取仁川,馬山館之戰後,大明進入了全面對峙階段,一些聲音開始蔓延,軍兵們都在小聲議論,主要是怕朝廷真的答應了倭國關白織田信長的請求,以臨津江爲界,劃江而治。

大明軍兵有這種想法,其實不奇怪,大明朝廷有的時候,會因爲柔遠人做出一些荒誕的、讓前線軍兵無法理解的決策來。

仁川登陸的確非常困難,在不付出巨大傷亡的前提下,真的很難爭奪。

戚繼光說道:“如此僵持,大明並不怕,因爲這種對峙的狀態,頂多持續到十月,當臨津江開始結冰的時候,就是仁川倭寇的末日。”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

李如鬆眉頭一皺,而後豁然開朗,笑呵呵的說道:“啊,等冬天好,等下雪好啊!”

在軍中有些不同的聲音,還有一個聲音就是李如鬆。

李如鬆有點急,他不止一次和戚繼光說,要帶兵三千前往漢城,以力破之漢城,這種戰法,是有巨大風險的,但李如鬆說自己不怕死,騎營鐵打的漢子,也不怕死。

把前哨戰打成了遭遇戰,再把遭遇戰打成了決戰,就是李如鬆想出的破局之法,實在是仁川附近的水文過於複雜了些。

“朝廷能允許我們等到冬天嗎?”祖承訓作爲遼騎的副總兵,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戚繼光以天時壓地利的想法,簡直是天才。

但是這裡面有個困難的地方,朝廷能看着入朝軍兵,就這麼幹等到十月份?

戚繼光本人就有這種遭遇,岑港之戰。

這才六月底,七月初,到結冰期還有超過三個月的時間,皇帝、朝廷明公有這個耐心?

李如鬆樂呵呵的說道:“校場點兵臨行前,陛下特別叮囑我,不要爲朝鮮人拼命,我也不是爲他們拼命,我就是單純想殺倭寇罷了。”

李如鬆對朝中那些狗鬥事兒不明白,但他對皇帝很瞭解,死一萬個朝鮮人陛下都不帶眨眼的,對於倭寇的暴行,陛下憤恨歸憤恨,但也就是憤恨。

但死一個大明軍兵,陛下就會很心疼,京營金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京營銳卒,每一個都是父親母親的孩子,孩子的父親,每一名軍兵的犧牲,都應該被歷史所銘記。

“利用天時將戰場態勢轉爲有利,這對陛下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戚繼光肯定了李如鬆的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祖承訓是遼兵,他對朝廷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不信任。

戚繼光笑着說道:“天氣一旦轉涼,倭寇也該反應過來了,到時候,要麼進,越過臨津江進攻開城,要麼退守忠州,下令各部做好防禦的準備,越冷,倭寇只會越瘋狂。”

戚繼光打仗就是這麼讓敵人絕望,他總是如此,把戰場的主動權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裡,讓敵人隨着自己的步伐而行動。

很多時候,敵人明明已經看穿了他的動機,但就是拿他沒有任何辦法,東南倭寇、土蠻汗、俺答汗都是如此的絕望,每每打到這個時候,都會內心深處升起絕望來,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戚繼光之所以能夠如此的閒庭若步,當然和背靠一個強橫的大明有關,但在大明虛弱的時候,嘉靖中晚期時,戚繼光也表現出過自己的勇猛,甚至在萬曆初年,拿下大寧衛後,他要激進的繼續進攻,因爲戚繼光也擔心,那一次是不是僅有的一次出塞作戰。

“倭寇昨日交還了七名墩臺遠侯,還有二十七名墩臺遠侯發展的線人。”王如龍彙報了昨日的情況,大明派出的墩臺遠侯,被倭寇給抓了七個,昨天送還了大明軍。

王如龍繼續說道:“這些線人大多數都是墩臺遠侯策反的在朝、在倭漢人,比如這個線人頭子,郭國安,是福建人,在嘉靖三十八年入倭經商,後來改了個倭國的名字汾陽光禹,郭國安在朝鮮泗川,準備秘密配合大明軍攻佔泗川的行動,被倭人發現,抓捕。”

“我不是很明白,倭寇爲什麼要把抓到的墩臺遠侯送回來?”李佑恭作爲提督內臣,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他滿臉問號。

其實得知這些墩臺遠侯被捕之後,李佑恭已經做好了他們犧牲的準備,但倭寇的反應,有點微妙了。

“因爲他們是大明人。”戚繼光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看着李佑恭的不明白的樣子,繼續說道:“大明是天朝上國,不是在戰場上,殺死大明人是一件潑天的大事。”

“我們現在在和倭寇打仗,對吧,是在打仗吧。”李佑恭還是不明白,這是打仗,不是兒戲,抓到了敵人的斥候,哪有原原本本送回來的道理,大明抓到倭寇的斥候,都是直接殺了。

“我很難解釋,但就是這樣,大明是倭國需要仰視的存在,所以他們哪怕是抓了大明的斥候,也只會放了,比如匈奴人抓了漢使,也是高官厚祿、軟硬兼施的希望說服他們投降。”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

這個問題,李佑恭不說,戚繼光還真沒有考慮過。

樑夢龍看着李佑恭不解的神情,左右看了看,纔開口說道:“陛下說,大多數時候,階級認同大於族羣認同。”

開城中軍大帳所有的將領,都齊刷刷的看向了樑夢龍。

樑夢龍趕忙解釋道:“你們不必用異樣的眼神看我,這是陛下說的,陛下還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階級分。”

“倭寇裡的武士、大名主們,對自己的足輕、平民,可沒有什麼憐憫,如果倭寇抓到了大明軍的普通軍兵,也會殺害,但這些墩臺遠侯都是陛下的親衛,身份不同,自然要區別對待。”

“不是這樣的,若是如此,陛下不是應該更相信朝鮮王李昖的話嗎?爲何朝廷以大明軍的塘報爲準呢?”馬林連連搖頭說道。

明明陛下更信任大明軍,否則陛下該採信李昖那些謊話連篇的奏疏纔對!

樑夢龍看了眼戚繼光,才平靜的道:“因爲戚帥是奉國公,比李昖尊貴的多,你父親是馬芳,大明陽城伯、講武學堂祭酒,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馬林張了張嘴,最終沒有說出話來,他發現過去很多解釋不清楚的事兒,在這句階級認同大於族羣認同面前,都找到了答案。

“是第三卷鬥爭卷裡的內容嗎?”戚繼光忙於戰事,對這一卷的內容還沒來得及看。

樑夢龍點頭說道:“是,第四節。”

戚繼光略顯有些感慨的說道:“怪不得元輔百般阻撓,不肯讓第三卷問世。”

張居正連第二卷分配卷都不想讓它問世,實在是慣性之下,遊守禮已經拿着寫好的書稿去刻印了,第三卷更是陛下寫的,署名都是朱中興,而不是張居正。

樑夢龍繼續說道:“陛下還說:階級認同很容易向上認同,盲目的崇拜強權和更高階層,認爲強權是無所不能的,對強權和更高階層的言論,不分是非黑白的盲目跟隨。”

“大抵而言,就是一個丫鬟,不可憐自己,反而去可憐錦衣玉食的主子,更有甚者,連丫鬟都不是。”

“畢竟這些丫鬟心疼主子,真的能拿到了銀子,可是這連丫鬟都不是,就有點古怪了。”

戚繼光沉默了片刻說道:“日後軍中就以第三卷代稱吧,這個打完仗,回京後再做宣講,暫時不要在軍中宣講這些。”

這東西有點危險,戚繼光得親自看完研讀,再判斷是否要公開講授,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唯獨這第三卷,看起來是有些過分的。

樑夢龍總結性的說道:“奴性越重,對待同類就會越發殘忍,同樣,對待同類越殘忍的蠻夷,奴性就越重,倭寇把俘虜的墩臺遠侯送回來,就理所當然了。”

“朝鮮廢王李昖要求提供一些物品供生活需要。”陳大成眉頭都快擰成疙瘩了,將一本奏疏放在了桌上。

戚繼光拿了起來,呆滯的說道:“他居然敢要十五個婢女、二十五個樂伎、還要羊羔酒和嫩羊肉,他怎麼不把自己的肉割下來吃!”

陳大成趕忙道:“李昖說:以前時候,他喝茶都是要四個侍女,一人等湯、一人煮茶、一人點茶、一人上茶,要十五個已經很少了,他現在都沒法喝茶。”

“這本奏疏要不要上奏京堂?”

“自然要上奏,雖然是廢王,但畢竟沒有接回大明。”戚繼光嘆了口氣,把李昖的奏疏放到了塘報裡,送往了京師。

六日後,戚繼光送往京堂的奏疏,得到陛下的硃批。

關於等到臨津江結冰後,再從地面進攻仁川的打算,皇帝陛下的硃批是:以前指議定,前指猶豫不能決,則以戚帥號令爲準。

前指,就是前線指揮的將領集體共議,三個裨將,頂個諸葛亮,大將在軍中有的時候是一言堂,但更多的時候,也要參詳將領的意見,如果前線指揮部出現了分歧,而且無法形成決議,就以戚繼光的號令爲準。

對於李昖的請求,皇帝的批覆就變得有意思了起來,皇帝硃批是:令李舜臣安排廢王起居。

類似於讓好漢查好漢,皇帝讓朝鮮人對付朝鮮人,日後也別說大明君臣苛責了朝鮮末代君王,都是李舜臣乾的!

李舜臣之前毆打李昖,並且把李昖一條腿給打斷了,傷筋動骨一百天,到現在李昖都下不了牀,讓李舜臣安排李昖的起居,恐怕能把李昖折磨的夠嗆。

“陛下英明啊,知人善用。”樑夢龍看完了奏疏,側着身子,滿臉笑容的說道。

讓李舜臣照顧李昖起居,李昖恐怕既不能起,也不能居,如果李舜臣同情李昖,那陛下的意思就很明確了,任前線怎麼處置,反正罵名李舜臣來擔。

顯而易見,陛下是個非常非常合格且專業的讀書人,讀書人殺人從不見血,殺完人還一臉的無辜。

朱翊鈞的敕喻有點嘮叨,主要是把京師最近發生的事兒,事無鉅細的講給了戚繼光聽,順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張位對國子監的改革、賤儒們的反對、賤儒流放到遼東填沼澤、稽稅院的完善、萬士和致仕、沈鯉接替和郭桓案等等。

這種嘮叨,是爲了不讓戚繼光脫節,讓他對京堂風向有個最基本的瞭解,這也是一種保護。

朝鮮戰場,要等到天氣轉冷之後,纔會有變化,大明軍的火器無往不利,若不是倭寇佔據了有利地形,恐怕漢城已經收復。

“戚帥,倭寇遣使來問,請求和戚帥談判。”一個傳令兵跑進壽昌宮的中軍大帳之內,稟報了前線情況。

“我一個打仗的,跟我有什麼好談的?”戚繼光眉頭一皺,覺得倭寇有點大病,他就是個將領,頂天是個奉國公,他在朝鮮,又不在文華殿上,他還能左右陛下是戰是和的決策?

這些倭寇跑來跟他談什麼?

樑夢龍笑着說道:“這些個倭寇,總是喜歡以己度人,他們喜歡以下犯上,層層架空,覺得大明也是如此,所以才找將軍談,反正十月纔有戰事,將軍權且答應,要不然倭寇再抓到墩臺遠侯,就不肯給我們送回來了。”

“還是算了,朝中賤儒知道,又該胡言亂語了。”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

樑夢龍笑着說道:“我,總督軍務樑夢龍,再加上提督內臣李佑恭,跟着戚帥一起見,不就沒問題了嗎?”

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
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