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

朱翊鈞想的很好,覺得人人做船東計劃,讓大明開海順利頂住了最初的壓力。

在最初開海的時候,有幾方面的壓力。

第一方面是來自南方走私士紳的反對,大明的禁海令,對這些無法無天的走私士紳,根本沒什麼約束力,否則當年平定雙嶼倭患的浙撫朱紈,就不會自殺了。

人人做船東計劃,引入了北方士族作爲平衡力量抗衡南方走私士紳。

海貿這口飯,北方士族也可以吃一口,這是王崇古作爲晉黨的主張,也是南北平衡。

第二方面的壓力主要是資金方面的壓力,彼時朝廷窮得叮噹響,萬曆元年十二月才把皇陵欠的11萬銀還清,那時候張居正窮的都把主意打到皇帝的金花銀上了,而北方以晉商爲首的富商巨賈還是有些銀子的;

王謙曾經說過,拿誰的銀子吃誰家的飯,大明北方士紳共同持有了一批造船廠,時至今日,開海的五大造船廠,北方士族們依舊擁有很強的影響力,從掌櫃、財會,到大把頭,船匠,南北皆有。

第三方面的壓力主要來自於朝堂之中,一些頑固守舊派的士大夫,他們對於祖宗之法有種不顧利益的執着,這些士大夫反對開海,甚至不是利益相關,就只是覺得祖宗的一切都是對的。

和沈鯉一樣,都覺得是小皇帝胡鬧,張居正爲了擅權,滿足小皇帝對海外奇珍異寶的私慾。

第四方面,則是北方士族分潤不到開海的利益,而北方土地兼併已經完成,多餘的銀子,只能放在豬圈裡,王崇古搞出了船東計劃,讓北方士族也願意試一試。

優秀的投資項目,在任何年代,任何時候,都很少,海貿賺不賺錢,大家都知道,只是過去因爲地域的原因,無法插足其中。

大概而言,王崇古當年的謀劃,團結了多數,最終奠定了今日開海成果的輝煌。

當燕興樓交易行完成歷史使命之後,關門大吉,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燕興樓交易行這個衙門,朝廷不少士大夫們看這個交易行極其不順眼,簡直是捨本逐末,逐利之歪風邪氣的魔窟。

朱翊鈞以爲燕興樓只要拿出穩妥的關門政策,不是和費利佩一樣直接賴賬,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

但是皇帝和王謙都錯了,王謙請求關閉燕興樓的奏疏,從通政司走到了內閣後,就引起了內閣閣臣、六科廊六科給事中、都察院御史、六部大臣們的反對,而且這種反對的浪潮,很快就蔓延到了整個京師。

朝中大臣們不太敢行事封駁事權,平日裡鬧一鬧,那是鬧情緒,當形成了廣泛反對的意見後,再鬧,那是造反了。

最後士大夫們想到了個好辦法,讓張居正去勸陛下。

士大夫們悲哀的發現,現在還能找張居正,張居正要是不在了,這種事,找誰去勸陛下?

張居正覺得自己可能人微言輕,說服不了陛下,皇帝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張居正現在仗着維新之功,頻繁阻撓陛下的政令,會引起陛下的反感,他就把王崇古拉上了,又怕場面失控,他又叫上了沈鯉,大宗伯現在是萬金油,把大宗伯叫上,至少場面上可以和和氣氣。

這事兒,還不能在文華殿上吵吵,畢竟文華殿也是大庭廣衆,弄得陛下下不來臺,陛下只會堅決執行下去,直到最後弄到一地雞毛,皇帝爲了自己的面子,也不會改,反而不利於朝政。

說來說去,張居正作爲一個臣子,已經不能乘着陛下年紀小,不懂事,攔着陛下了。

“坐下說,坐下說,諸位臣工的奏疏,朕都看了。”朱翊鈞示意三位閣臣坐下說話,他有些無奈的說道:“諸位臣工所言,朕都看了,朕也是思前想後,權衡利弊輕重後,才做出了選擇。”

朝臣們上了奏疏討論這件事,反對的意見主要有三種,都很有道理。

最主流的反對意見是認爲:這燕興樓交易行在的時候還好,交易行不在了,大明遍地都是私人的交易行,到時候,朝廷就是再強力,也是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這些沒有任何監管的交易行,那些個坐莊的東家們,恐怕會爲所欲爲。

燕興樓交易行弄得難看了,能把王謙推出去殺頭平息民憤進行調整,這關門歇業,遍地開花,連個替罪羊都找不到。

其次,燕興樓交易行在,一些個新興的產業,比如最近大江南北都很熱門的菌廠,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才能度過最艱難的時間。

這些個菌廠,涉及到了釀造發酵業,酵母、醋、醬油、酒、藥、鮮鹽、酸奶、豆豉、腐乳等等。

這菌廠的出現,口號可是人類馴服植物、動物之後,馴服微生物的重要工程,是需要持續不斷地白銀投入,大明朝廷的確有錢,但朝廷的錢不是無窮無盡的,都是有用處的,所以需要大家都投入進來。

比如朝廷最近弄的山羊絨、鴨羽絨、渡渡鳥羽絨等等,都同樣需要重金投入。

最後,大臣們都認爲,關停燕興樓交易行,非但不能正不正之風,反而朝廷會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手段,去控制利潤的走向。

利潤擁有極大的威能,它能把人趕到一切有利可圖的地方,燕興樓交易行,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控制利潤走向的地方。

換句話說,燕興樓交易行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就是掌握了釋經權,像商王解讀龜殼上的裂痕一樣,皇帝和朝廷不能就此放棄。

除了上述三大理由之外,還有生產萎靡、市場紊亂、惡性通脹、物價劇烈波動,失去束縛的白銀,就如同沒有約束的惡龍,會在市場上興風作浪,讓本來就千瘡百孔的市場,更加雪上加霜;

而且燕興樓可以說是約束人性之惡的熔爐,有這麼個東西在,道德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交易行裡是沒有任何道德的,只有利益。

“陛下既然看了,臣的意思和大臣們的意見是一致的。”張居正鬆了口氣,陛下好說好商量就行,陛下若是說聖意已決,恐怕他們三個閣臣,今天這趟都是白來。

“大臣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朕關停它,也有道理。”朱翊鈞非常明確的說道:“不能這麼下去了,朕看到,太多人把交易行當成了賭坊,哪怕是在王謙相繼推出了最嚴格的九不準,而後又不禁做空,想要市場規範起來。”

“大臣們的理由都很正確,但燕興樓不能變成賭坊,如果變成賭坊,就要關閉它。”

“我們看問題,不能從虛的看,朝廷距離大多數百姓太遙遠了,無論是生活方式、生活距離還是想法上。”

所有反對的理由,都是從朝廷的角度去考慮,唯獨沒有從百姓的角度去看待燕興樓交易行的危害,把全家老少的命都抵到錢莊借錢也要搏一搏狼票的人,多少人家破人亡,朱翊鈞聽到太多次這樣的故事了。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朱翊鈞調整了下坐姿,再次概括說明了自己的看法。

站在朝廷的角度,關閉燕興樓交易行,弊大於利,可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燕興樓的存在,是不是影響到了百姓們的切實生活,這是朱翊鈞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陛下,燕興樓交易行,無論如何還有人去監管它,王謙無論要做什麼,他都要向陛下交差,放到民間呢?”張居正搖頭說道:“臣聽海外舶來商人談起過英格蘭的倫巴第街銀行,自從大臣威廉·塞西爾宣佈不再兌付之後,這些銀行家變得更加瘋狂了起來。”

“任由其胡亂生長的結果,恐怕比燕興樓交易行存在的危害還要大。”

王崇古和沈鯉互相看了一眼,兩個人都沒說話,通和宮御書房裡有些安靜,最近張居正和皇帝的分歧有點多,也有點大,這讓兩個人心中的擔憂,一些人名不斷的在眼前閃現。

商鞅和秦惠文王、范仲淹和宋仁宗、王安石與宋神宗,最後都是走到了形同陌路的下場。

利益衝突、君臣博弈、理想與現實,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現在看來,隨着皇帝越來越大,皇帝和先生這對君臣,似乎也要走到這步田地了,這讓王崇古和沈鯉由衷的擔心了起來。

“先生所言有理。”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朕只是不想看到交易行變成賭坊,先生有什麼好辦法嗎?”

“臣還真的有辦法。”張居正一聽皇帝態度有了變化,立刻說道:“陛下明鑑,燕興樓確有賭坊之形,然其根源不在交易行本身,而在白銀流動如野馬無繮。臣嘗讀《鹽鐵論》,桑弘羊言:利出一孔,則國用足。今若棄燕興樓,實爲縱萬馬奔於荒野,反令賭風更熾。”

“何如?今臣有一計,可解陛下憂慮。”

皇帝關閉燕興樓交易行,等同於皇權放開了對利權的一條繮繩,張居正不想看到這種局面發生,陛下態度緩和後,張居正立刻開始了查漏補缺。

張居正將早就準備好的奏疏,遞給了陛下,奏疏很長,但歸根到底就一句話:燕興樓交易行賭坊化,不是交易行的過錯,而是那些錢莊的過錯。

錢莊明知道放出去的高利貸去了哪裡,卻爲了一魚三吃,根本不管不顧錢的去向,是錢莊生意的不規範,導致的交易行,無論如何限制,都是徒勞無功。

剖析問題後,就會發現,錢莊放錢,根本不管錢去了哪裡,甚至根本不管錢能不能收回來,從一開始,錢莊就是爲了抵押之物。

很多人以爲錢莊看中了他的利錢,但其實錢莊盯的是他的本錢,是爲了把他的祖產、家宅收歸己有。

張居正笑着說道:“臣這個辦法,從限制錢莊利息開始,到收稅爲止。”

“朝廷要限制錢莊的利息,借貸期間,年息不得超過兩成半,否則不被保護,就是說,超過兩成半,衙門不支持債主追息,超過兩成半部分,借錢的人,可告官可追回。”

“如何確定借據受到了法律的保護呢?借貸雙方,必須持有借貸的合同,到衙門進行審定,審定通過後,纔算借貸成立。”

“這裡面要進行區分,五千兩以上的借貸,必須衙門審定,但五千兩以下的借貸,則可以購買稅票,貼在合同上,騎縫下印,纔算借貸成立。”

“這個稅費不應該太高,也不能太低,以萬分之三爲宜。”

朱翊鈞眼前一亮,將奏疏仔細看了看,說道:“先生這個法子,妙啊!只要有稅,稽稅院就可以稽稅了。”

“陛下聖明,臣就是這個意思。”張居正俯首說道。

王崇古和沈鯉又互相看了一眼,之前的擔憂,根本就不成立。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

大明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到底是做了什麼孽,才碰到這對君臣,可以說是倒了十八輩子的血黴,這老少狐狸,眼睛珠子一轉,就是一個主意!

這裡面制度設計,其實就是爲了引入稽稅院這種強權衙門干預,其他都是假的!

沒有強權衙門干涉,再好的制度設計都是白扯,有強權衙門的介入,再粗淺的制度設計,都可以在不斷的實踐中完善。

對於百姓而言,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跟稅務打交道,但這些個錢莊,籤的這些借款合同,超過五千兩的大額借款合同,要過朝廷的審定納稅,低於五千兩的小額借款合同,也要到稽稅院購買稅票貼在合同上,否則會被稽稅院,視爲逃稅。

被稽稅院盯上,不死也得剝層皮,稽稅院的催繳票,是真正的催命符。

如此一來,錢莊就不能再拿着借條,爲所欲爲了,以前,錢莊之所以能夠盯着這些人的家產本錢,就是因爲利錢極高,只要付不起利息,連本帶利,連妻兒老小,都得抵給錢莊。

按張居正的辦法,現在,有人賴賬,錢莊只能拿着借款合同,到衙門裡打官司,否則這祖宅、田畝就還是借債人的,因爲奏疏裡明確提到,這些宅院、田畝所有權變更,五千兩以上大額要衙門審定,五千兩以下,現在也需要貼稅票了!

否則各府州縣衙門的戶房,是不會給他們變更所有權,地契上寫的是誰,就是誰。

當錢莊回到了最初的模樣,只能依靠利息爲生的情況下,那就要變得慎重起來,畢竟收不回來本錢,就要拿着借條到衙門打官司,官司打贏了,那也要極其漫長的時間,時間成本,也是成本。

“陛下,錢莊的規範經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道政令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些時間,也需要一些制度的完善,三年能有個雛形,五年期許能推而廣之,就從京城開始就好。”張居正說起了政令形成的過程。

一個政令,要推行下去,最起碼需要五年才能見效,因爲要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

張居正沒有拍着胸脯保證,這個政令會在短期內改變現狀,但他能做的是,儘量讓錢莊規範起來,持續不斷的推行。

張居正的辦法,就是印花稅,在法定證券、有價證券、契約、借款合同等等憑證上,加蓋印花戳記,或者貼稅票,以示納稅,契約合同,便具備了法律效力。

大明會典修完了,稅法附在了大明會典之上,可不代表稅法不會進一步的完善。

“那就依先生所言吧。”朱翊鈞同意了這個辦法,笑着說道:“二位明公以爲呢?”

“陛下聖明。”王崇古和沈鯉俯首說道,他們跟着張居正一起進了通和宮,但在燕興樓關閉這件事上,卻是一言不發,因爲他們要說的早就寫在了奏疏裡,陛下把奏疏認真看過,綜合了各方的意見後,仍然要關閉。

這已經是朕意已決的範圍了。

王崇古講了講王家屏回京之後在官廠推行工會的事兒,情況比預想的要樂觀一些,官廠的問題,其實就是太過於封閉了,這種基本底色,就會讓工會快速異化。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自從王家屏領官廠諸事,開始了新一輪的清汰納新之後,官廠變得更有活力了起來。

甚至在王崇古看來,讓官廠清汰納新,比官廠創建工會,還要重要一些。

而沈鯉則是把關於廣州府、松江府的萬國會的規劃介紹了下。

“這個萬國會的想法很好,多辦一下,各種奇物都拿來看一看。”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至於黎牙實說的,大明吃獨食這件事,朕也沒好辦法,種地種不過大明,這不怪大明。”

黎牙實說大明做生意刨根兒,吃獨食,這有的時候,也不怪大明,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萬士和還在世的時候,曾經試圖給世界各個國家分級,就是討論全球分工的那段時間。

他打算,將一些大明用不到的產業,低利潤、密集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到海外。

高附加值的商品加工、創新,大明腹地來做;低附加值的商品加工,則交給海外總督府去做;初加工和原料供應,交給海外番國去做;高危險工作比如礦工等,交給夷人。

腹地、四方、六合、八荒,這樣四個分級標準。

在萬士和的規劃裡,不屬於大明總督府的六合八荒,最好全都種地養大明,海外,也不要有能威脅到大明的武力出現。

但是最終,萬士和放棄了這個打算,變成了今天這種吃獨食的方式。

萬士和發現,哪怕是泰西,大多數人,種地都種不明白,很難承擔起這種規劃上的分工,反正大明人多,索性全都自己來就是。

皇帝收回了關閉燕興樓的敕命,京師所有人都歡呼雀躍,無數士大夫視爲巨大的勝利,又阻止了一次皇帝的小小任性;

而王謙又被罵了一輪,分明是自己無能,非要遊說陛下關閉燕興樓,簡直是仗着親爹是次輔胡作非爲!

當然錢莊的苦日子一下子就來了,京師作爲印花稅的試點,對錢莊而言,跟天塌了沒什麼區別。

正如沈鯉講的那樣,走上歷史舞臺的富商巨賈們,將社會又切割出了塊塊來,朝廷管不住大明百姓,還管不住這些富商巨賈們?

錢莊的東家們,聽聞借款合同不貼稅票,就會被稽稅院踹門,六月一日起開始稽查,嚇的魂不附體,立刻開始學習新稅法。

皇帝和太傅的規範經營,其實就是讓錢莊依靠錢莊盈利,而不是讓錢莊依靠抄別人家產盈利。

六月一日纔開始稽查,而六月一日之前,是舊事舊辦法,六月一日之後,是新事新辦法,給了適應政策的調整期。

政策在跌跌撞撞中不斷摸索着向前,而大明第六次環球航行商隊,抵達了琉球總督府的那霸港。

如今的那霸港,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小漁村,整個首裡府有丁口七十三萬人,而那霸港就有四十餘萬丁口。

四十萬人的那霸港,即便放在大明也是一個大縣了,幾乎所有的前往大明的商船,都要在萬國海樑經停,泰西的大帆船、前往倭國的三桅夾板船、從倭國來到琉球而後前往大明或者呂宋的奴船、從南洋前往大明的貨船,所有的船隻,都要在那霸港停留。

劉吉披着大氅,站在船首,看着港口,感慨萬千,他當年第一次到那霸港,是萬曆五年,他是山東密州人,是亡命之徒,確切地說是個十四歲的響馬。

十四歲的響馬,多少有點可笑,但兗州孔府之下的山東,不做響馬就是死。

越靠近靈山的地方,越是地獄。

海事學堂創辦的時候,他因爲水性好,被破格錄取,成爲了海事學堂的第一批舟師,來到了琉球。

那時候倭國九州島島津家,咄咄逼人要琉球王室派遣質子前往島津家爲人質,還要老國王的女婿繼位,不讓尚久兄終弟及。

在反覆衡量後,尚久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跑大明做起了離線國王。

尚久離開了琉球,琉球正式建立了總督府,尚久這一走,琉球迎來了新生。

十多年前,那霸港就是個漁村,沿海根本沒有泊位,全都是漁民曬的漁網。

而今天,如今的那霸港的被無數的船帆籠罩,數丈高的鑄鐵吊臂刺破晨霧,水泥澆築的弧形防波堤向東西延展,如同巨鯨拱衛着港灣。

六座花崗岩泊位伸入碧波,第三號碼頭旁停泊的兩艘快速帆船。

一艘正在鳴笛,這是帶有四臺昇平四號鐵馬和螺旋槳的快速帆船飛雲號,煙囪噴出的白汽驚起成羣成羣的海鳥,另外一艘是派往舊港總督椰海城軍港駐防的戰船,三層夾板,密密麻麻的火炮,讓人不寒而慄。

港口還有一條十分特殊的船,正在駁船的牽動下離開港口,這是剛剛從新世界中部回航的觀星艦,負責新日運河可行性的勘測任務。

結果不好,可以說是非常的差,以大明的技術很難成功,即便是五十年的工期,閘式運河對於大明,還是太有挑戰性了,不過平面直通式的運河,反倒是可行,只不過要死很多很多的力役。

這又要苦一苦皇帝陛下的名聲了。

在港口之後,是數十條街道,街道十分的整齊寬闊,街道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這都是爲了服務到港大船的商鋪,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這裡有很多的娼館,因爲地域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風情街,甚至連紅毛番、金毛番都有。

據劉吉所知,這裡的娼館,背後的東家,全都是浙江、福建的大明商人。

這次遠航航行之中,劉吉播下了好多的種子,在很多的港口設立了陛下需要的明館,明館設立非常順利,只需要把當地的總督或者城主賄賂之後,就可以直接購買一間屋舍,成立明館。

明館設立如此順利的原因,不是城主們不忌憚大明,更不是城主們覺得大明無害,而是城中越來越多的大光明教教徒,即便是這些城主反對,大明環球貿易船隊,依舊可以利用大光明教的影響力,暗中設立。

有七個明館,就是建立在了大光明教的智者之屋,以大光明教聖火使的身份活動。

聖火使就是光明左右使的手下,是大光明教專門爲大明使者設立的榮譽職位,並不參與到大光明教的教派事務,在大光明教的架構裡,光明左右使和大牧首平級,而聖火使和大主教平級,但實際運行中,互不隸屬,也互不影響,只能說是同一陣營。

現在的那霸港,就是日後明館的樣子,劉吉真誠的如此期盼。

劉吉已經帶領大明船隊六次環球貿易,隨着航行次數逐漸變多,他越來越清楚的知道了一個事實,廣闊的大洋,大明不去佔領,紅毛番、金毛番這些番夷就會去佔領。

在這場大航海的競爭中,大明必須贏,無論採用何種方式,無論付出何等的代價。

勝利者不會被審判,頂多有道德指責,輸的一方,只會在無盡的地獄裡沉淪。

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
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