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

李成樑是否會成爲大明國朝的安祿山?

這個問題,大明國朝所有人都心懷疑慮,包括了朝廷明公,內閣討論侯於趙履任浙江的時候,也避免提及了李成樑,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李成樑。

李成樑無論做出什麼選擇,他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身後名負責。

甚至是連皇帝本人,都曾經思索過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最後皇帝放棄了思索,因爲每個人的選擇,都會隨着世勢的變化而改變,沒有真的走到那一天時,別說皇帝,李成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如何抉擇。

萬曆十三年他主動回到了腹地,跟隨皇帝南下,是第一次離開遼東,那時候,外喀爾喀七部、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甚至是建州女真都不是特別的安穩。

他還佈置了釣魚的後手,算是成功了一半,以朝鮮王室李昖爲中心,這些夷人團結在了一起,但因爲沒人敢第一個出手,試試大明的虛實,最終無疾而終。

那時候,倭國在逼迫朝鮮王到京都參洛,朝鮮的局勢陰雲密佈,山雨欲摧。

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李成樑還要回遼東,無論是以徵倭大將軍的身份帶領遼東軍入朝作戰,還是在遼東策應朝鮮戰事,李成樑都要回去。

但這一次,一切都變了,當初的反明聯盟的盟主魁首朝鮮,被倭寇一個月速通打到了平壤,而大明軍亦摧枯拉朽的擊敗了倭寇,遼東關外的反賊,再沒那個膽子生出非分之心,輕易惹怒大明瞭。

在朝鮮打倭寇,有利於遼東團結,人心凝聚。

這個邏輯看起來有點怪,但事實的確如此。

李成樑這次離開,就是真的離開了遼東,放棄了邊軍精銳的統兵權,打算學衛青晚年閉門謝客之風,養浩然氣,到南方的溫柔鄉里,終老了。

其實促使李成樑做出這個決策的動機,還是自己兒子逐漸爬上了高位,不用擔心卸磨殺驢了,就是皇帝再薄涼寡恩,要對李成樑反攻倒算,也要看在李如鬆那麼能打的原因,忍一忍算了。

皇帝那麼年輕,光是熬,都能把這些位高權重的老頭統統熬死。

臘月二十三日,午後,北風捲着寒潮開始呼嘯,掠過京師,掃過了通和宮金碧輝煌的殿頂,金色的琉璃瓦上凝結了一層冰霜,檐角掛的銅鈴,在風中叮咚作響。

一名宮人伸出手感受了一下寒風,看到了手上的溼潤,驚喜連連,下雪了。

很快整個宮城內,銀屑旋舞,雪很小,細若鹽末,龍池的冰面上,蒙上了一層半透明的輕綃。

日暮時分,銀屑小雪凝作鵝毛,簌簌的隨着北風起舞,叩擊着京堂的青磚墁地,賣飴糖的老漢收起竹梆,披着白雪歸家;更夫裹着羊皮襖,敲着鑼提醒萬家小心燈火,留下了一行行的腳印,轉眼又被新雪掩去蹤跡。

這是萬曆十五年的第一場雪,宮人們奔走相告,向皇帝陛下慶賀,又是下雪的一年,瑞雪兆豐年。

根據天文生的研究,因爲太行山、燕山阻擋寒流的原因,只要京師開始下雪,就代表着山西、甘肅、寧夏三衛、綏遠、河南等地,都下起了大雪。

來年不敢說豐收,但絕對不是災年。

這幾年老天爺都很給陛下面子,沒讓陛下去祈年殿祈雪。

次日的清晨,雪仍舊未停下的意思,整個京師白雪皚皚,李成樑和侯於趙坐着車,碾過了積雪,來到了通和宮門前,請求覲見皇帝陛下,很快,宮人領着二人進了通和宮御書房。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成樑、侯於趙行五拜三叩大禮覲見。

朱翊鈞滿臉笑意的說道:“免禮免禮,快坐快坐。”

“寧遠侯送來的胖頭魚,朕已經嘗過了,味道極爲鮮美,可是這路途過於遙遠,日後還是送凍魚就好,就不要勞民傷財了,冬天也壞不了。”

“陛下喜歡就好,有陛下這句味道極其鮮美,查幹湖百姓,感激不盡,臣遵旨。”李成樑笑的很開心,他也沒有掩蓋自己的意圖,他送賀歲禮,就是奔着讓皇帝帶貨來的。

顯然,陛下很樂意帶這個貨!

“朕聽聞,寧遠侯拒絕了這京師講武學堂祭酒之職,這是何故?”朱翊鈞露出了一些疑惑,前面那都是客套話。

就是皇帝再客氣,查幹湖還是會送活魚入宮來,要不是活魚,就是不恭順了,哪有讓皇帝吃死魚的道理!

客套話說完,就是正事了。

朱翊鈞任命他做講武堂祭酒,但李成樑嚴詞拒絕了這個職位。

“陛下,臣已經年過六旬,過了年就六十二了,年紀大了,打算等到春分時,勾陳移位、紫微生暈便南下江南療養了。”李成樑回答了陛下的問題,也省的陛下擔心他學那司馬懿了。

李成樑覺得自己沒幾年好活了,打了一輩子仗,渾身傷病,年輕的時候,覺得無所謂,這老了一身的病,一到冬天像是渾身爬滿了螞蟻又麻又癢又疼。

他去南方,是讓皇帝更加重用李如鬆,不必擔心他這個老傢伙,有什麼謀朝篡位的心思。

司馬懿給天下武將留下了貫穿千年的陰影,擦着李靖的額頭,射中了李善長的眉心,現在奔着他李成樑來了。

李成樑自己覺得,自己越往南,陛下就越安心,畢竟離他的老巢就越遠,不必擔心他豢養精銳虎賁,有一天趁着皇帝出巡,撅了龍椅。

朱翊鈞笑了笑,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李成樑就是活得太久了,他要是和戚繼光一樣,六十多歲壯志未酬,言官對他羣起而攻之,被朝廷爲難,抑鬱而終,恐怕就沒那麼多的爭議了。

“愛卿多慮了,講武學堂祭酒之職,就給愛卿了。”朱翊鈞仍然把任命給了他。

李成樑可是個老狐狸,眼睛珠子一轉,立刻明白了陛下要他留在京師,恐怕另有他用,他思慮了片刻,才俯首說道:“臣明白了,臣遵旨。”

侯於趙有些疑惑打量着李成樑和皇帝,他實在是品不出來,這老少狐狸,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說話雲裡霧裡。

朱翊鈞看出了侯於趙的不解,解釋道:“侯愛卿,朕把李帥留在京師,就是幹些髒活,有的時候,朕不太方便處置的言官、勢要豪右喉舌,就得勞煩李帥打他們一頓了。”

“不髒,不髒!陛下,臣樂意效勞。”李成樑滿口答應,能揍賤儒,那可太好了!

“啊?”侯於趙愣愣的看着皇帝,驚駭無比,這就是皇帝要留下李成樑的原因嗎?

怎麼可以就這麼直截了當的說出來呢!

有些言官胡說八道,但不構成誣告,皇帝也不好坐罪處置,畢竟皇帝要保持言路暢通,才能下情上達,但是這些個胡說八道的言官喉舌,着實可恨,不揍一頓收拾一下,意難平。

所以,李成樑在京師,遇到了這種不構成犯罪的傢伙,就砰砰砰給他兩拳,就知道改悔了。

皇帝開心,李成樑活動下拳腳,順便能糾正下京師的風力輿論,何樂不爲呢?

而且講武學堂是培養軍將的地方,也算是皇帝給的承諾,只要不生事兒,他們李家就是與國同休的寧遠侯,甚至是公爵府。

“老…侯巡撫啊,我上次回京,不就揍了幾個不開眼的御史大夫嗎?”李成樑滿臉笑意的說道:“陛下安心,揍人的事兒,臣在行!交給臣!”

揍言官這個舉動,本身就是跟文官這個集體切割,也是自污的行爲,他有事沒事就揍文官,哪個文官願意簇擁他?

這樣一來,不用南下,也達到了讓皇帝陛下安心的目的。

朝中需要一個這樣的混不吝,戚繼光現在是奉國公,大將軍,他代表着十萬京營和兩百萬軍兵的意志,實在是不方便幹這個混賬事兒。

李成樑就無所謂了,在京言官們眼裡,他們心裡的成見,已經把李成樑塑造成了那個模樣,既然文官集體對李成樑有成見,那他索性就活成成見的模樣,讓他們瞧瞧。

“啊,如此這般。”侯於趙只好接受了這個結果,李成樑、李如鬆對文官非常不滿,這源於長久以來,大明以文制武、興文匽武的風力輿論。

李如鬆曾因譚綸總督京營軍務,公然挑釁。

大明文官集體,這個說法是不太精準的,正確的解釋是:地主官僚階級。

這個階級已經逐漸變成了歷史前進的阻力和障礙,正在逐漸成爲生產關係改變歷史桎梏、政治權力上的保守壁壘、文化意識上的守舊門閥、社會階級、地理流通的阻礙。

在生產關係上,支持人身依附,反對自由僱傭;在政治權力上,支持等級森嚴,反對維新變法;在文化意識上,支持異化儒學,反對新學理學;在社會流通上,支持人員不得自由流通,反對普及教育。

不是徐成楚那種反對,徐成楚的反對是基於考慮大明一盤棋,人口虹吸效應的劇烈影響,要求建立橫向財稅轉移支付,來彌補內地培養人才的巨大投入,縮小沿海發達地區和腹地欠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

賤儒反對窮民苦力通過教育實現階級躍遷,和他們平起平坐。

這就是皇帝爲何對大明文官集體,或者說地主官僚階級始終警惕的原因。

“侯愛卿,詳細說說你的遼東農墾局規劃吧。”朱翊鈞說起了侯於趙的遼東工墾局。

侯於趙立刻精神了起來,人情世故他不懂,但他懂做事,他拿出了一本奏疏,遞給了陛下說道:“農墾總局自然要在京師,隸兵部,兼受戶部節制,一切人事任免歸吏部所有,是直接隸屬於朝廷。”

奏疏從六個方面去討論,分別是定規制以明職掌、闢田疇以實倉儲、嚴兵備以懾虜膽、布新政以輯流移、行考成以絕欺隱、廣利器以興地力,所以叫安遼六策。

(遼東農墾六策疏詳本)

奏疏上有浮票四張,司禮監擬定披紅一張,朱翊鈞只要拿出了萬曆大寶,蓋上去,就可以過廷議了。

文淵閣輔臣浮票議:[請設農墾專司統合軍民屯政,以新田制厚植根本,用番薯鐵犁充實邊儲,嚴考成破除積弊,期建漢民屏障於塞外。]

司禮監披紅擬定:[該策條議周詳,深契朕懷。着即照擬施行,山東年給漕糧五萬石協濟。大司農速頒則例,考功明立賞格,文武各官敢有玩泄者,廠衛憲臺嚴核重處。]

在大明當皇帝,其實真的不是一件難事,能把奏疏看明白,把大臣們的各自立場想清楚,甚至連如何回覆,司禮監都已經寫好了,要做的就是蓋個章,表表態而已。

大明的糾錯機制是十分強力的,當然,遇到三十年不上朝也不管事的皇帝,糾錯能力再強,也無法發揮效力。

就遼東農墾局奏疏這件事,皇帝甚至都不需要讓侯於趙面奏,閣臣們早就過問的非常詳細了。

朱翊鈞跟侯於趙詳細聊了聊奏疏裡的內容,這六策有些已經做了很久了,有些是日後要做的,有些是一直都有,但是沒有成文法,現在形成了明文。

總之,侯於趙的這本奏疏就是在爲大明釘釘子、修馬掌,大明不至於一條腿走路。

“愛卿良策,朕心甚是慰藉,就這麼辦吧。”朱翊鈞讓馮保拿來了寶璽,蓋在了奏疏上,代表着大明遼東農墾局成立,和大明遼東三司制度並行。

“陛下,這東北實在是太大了,臣以爲切割爲三份爲宜,一份遼陽、一份吉林、一份黑龍江,黑龍江跨過小鮮卑山,再往北,就是極北冰封之地,就渺無人煙了。”李成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遼東太大,一個省恐怕不夠用,三個差不太多,東北廣袤,從京師到遼陽要一千二百里,而遼陽到黑龍江要兩千裡地,這是李成樑用馬蹄,丈量出的距離。

從京師到廣州府,也就四千里路而已。

“寧遠侯所言有理,但這個事兒急不得,暫且把遼東農墾局的事兒辦好再說。”朱翊鈞肯定了李成樑的想法和建議,但沒有馬上去做,一點點做,終究是可以做完的。

“黎牙實是不是要第一個捱揍?”李成樑已經蠢蠢欲動了。

朱翊鈞驚訝的問道:“黎牙實編的笑話,連遼東都聽聞了嗎?”

“陛下,遼東不是信息閉塞之地,邸報、雜報,還有一些話本,在遼東傳播甚廣。”侯於趙回答了陛下的問題,遼東又不是待在山溝溝裡,自從萬曆十年馳道修到了吉林之後,遼東和京師的交通距離,比京師到四川還短。

馳道所及,就是大明可以王化的疆界。

“黎牙實就不用捱揍了,他總是能提供另外一個視角,算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諫臣了。”朱翊鈞考慮了下,還是不讓黎牙實捱揍了。

大明因爲快速發展,有些問題會被快速發展所掩蓋,以至於朝廷發現了問題,則寄希望於快速發展抹平這些問題。

僵化導致規則和約束的制定,往往跟不上發展的速度。

大明人才很多,聰明人更多,他們自然看得到問題,同樣也能提出不錯的建議,但是因爲僵化和種種原因,在推行的時候,缺乏了足夠的魄力和動力去執行。

差不多行了,這種基於中庸誕生的混天度日的思維,其實非常廣泛。

而這個時候,友邦驚詫,就可以提供這種魄力和動力去執行。

比如大明開海,都知道朝廷窮的叮噹響,開海能賺錢,但就是缺乏動力去做,而這個時候,泰西的大帆船來到了大明的港口,要求貿易,一腳踢在了大明這個天朝上國的最敏感的地方。

泰西的番邦小國都已經是日不落帝國了,而你這個天朝上國,還在土地裡打滾,朝廷上下內外,都要思考一個問題,這是天朝上國該有的景象?

大明皇帝又不願意裝傻充愣,沒有選擇對大帆船到港視而不見,領先就是領先,閉上眼睛、捂上耳朵搖晃身體假裝大明還是天朝上國這件事,朱翊鈞幹不出來。

比如,黎牙實整天說的大明在殖民過程中的高道德劣勢,搞殖民,不能道德崇高,把蠻夷當成人那是天朝上國的傲慢,殷正茂也是吃了迴旋鏢,纔開始改變,制定了種種政策,去保護基本盤的利益。

這都是黎牙實這種‘友邦驚詫’的積極意義。

醫者不能自醫,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即便是看到也因爲固執和懶散,懶得去解決。

友邦驚詫這另外一個視角,就能精準的找到病竈,只要大明不改變,友邦驚詫,就能第二次精準的擊中那個讓大明上下全都惱羞成怒的地方。

有魄力、有動力,有決心,再加上張居正整肅吏治帶來的高效朝廷,去執行一個政令,抱着壯士斷腕的心態,就可以加速改變。

友邦驚詫促鼎革,這就是朱翊鈞允許黎牙實三番五次指斥乘輿的原因。

友邦驚詫,也能促進大明萬曆維新去改變,去維持自己天朝上國的地位,就像是費利佩寧願給泰西諸國讓利,也要維護自己日不落帝國霸主的地位一樣。

天朝上國,這種領先於世界的敘事,也是大明的核心利益,神話破滅,大明亡國不遠。

“哦,那就不揍他了。”李成樑略顯失望的說道,萬曆維新這些大事,他李成樑不懂,他就知道要揍一些個搖脣鼓舌的賤儒,來給自己製造一點罵名。

這是切割,武夫和文人切割,武勳和文臣走得太近,陛下就該寢食難安了。

朱翊鈞看向了侯於趙,眉頭緊蹙的說道:“侯愛卿,朕昨日不是讓你也挑幾個萬國美人嗎?聽馮大伴說你拒絕了。”

侯於趙深吸了口氣,鄭重其事的說道:“回稟陛下,要不陛下賞臣點銀子吧,這方外夷人,實在是有辱斯文了。”

李成樑一聽這個,立刻就撇嘴說道:“老趙你不誠實,道貌岸然僞君子。”

陛下送的萬國美人,那都是精心挑選過,既不是毛人,也沒有體臭,侯於趙倒是多看了兩眼,但最終還是拒絕了。

“在陛下面前,慎言。”侯於趙一看李成樑犯渾,趕緊提醒,然後俯首說道:“陛下,臣這也不年輕了,實在是無福消受,家有悍妻,這要是收了,怕是家宅不寧。”

“哈哈,懼內!”李成樑這才知道侯於趙爲什麼多看了兩眼卻沒選,家裡有悍妻,那的確要不得。

朱翊鈞聽聞,笑着說道:“那行吧,馮大伴,取一百銀來,對了,寧遠侯府後,還有個三進出的院子空着,就賜給侯愛卿吧。”

“臣叩謝陛下皇恩。”侯於趙一愣,一百銀已經不少了,關鍵是寧遠侯府後面那個院子,可是有錢都不見得能買得到的地段。

寧遠侯府和奉國公府緊鄰,距離通和宮不遠,這可是京師裡最值錢的地段了。

“酬愛卿遼東墾荒之功,理所應當。”朱翊鈞十分鄭重的說道:“愛卿履任浙江還田,以戶部尚書兼領,萬事小心,事畢還朝。”

明賞如日月昭臨,使忠良得顯其榮;嚴罰若雷霆震怒,令奸佞難逃其咎;

信賞罰寰宇澄淨,歷代聖君治國,必先正賞罰之法度,而後可圖天下之大治。

帝王失賞罰之衡,乃禍亂滋生之本。

侯於趙在遼東搞出來的遼東農墾局,可以說是徹底解決了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患,遼東真的軍閥化,那大明要傾盡國力的解決隱患,那就不是一座院子、一個部堂之位就可以解決了。

浙江還田事做完了,侯於趙就可以進步了,以後得叫侯於趙侯部堂了。

“臣等告退。”李成樑、侯於趙一起離開了通和宮。

“老趙,到了浙江別硬挺着,我還有幾年好活,要是實在爲難,就寫信到京師來,我立刻就到,到浙江,鬧他個天翻地覆!”李成樑就在通和宮門口,說話的聲音剛好能讓出來送客的張宏,聽得明明白白。

李成樑跟文臣切割,不是跟侯於趙切割,這都十五年的老夥計了,抵背殺敵的友情,李成樑捨不得,也切不斷。

還田這個差事,可一點都不簡單,看似都是種地,但浙江的形勢,還不如遼東,遼東的敵人非常明確,就是關外那些夷人,對付起來,勁兒往一處使。

這浙江的敵人,都在水面之下,冷不丁連命都有可能丟了。

“安心了,鬥不過,我還不會駕雲赴天闕,如那孫大聖請如來?放心,我拉得下這個臉。”侯於趙倒是不在意,他在遼東的時候,可沒少搬救兵,他作爲帝黨的一份子,皇帝就是他的靠山!

“哈哈哈!走,老趙,去前門樓子。”李成樑長笑一聲,活動了下肩膀說道。

“去做甚?”侯於趙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李成樑喜歡青樓聽曲,在鐵嶺搞了一個花樓還被言官怒罵,前門樓子大茶樓聽評書的地方,李成樑去那裡做什麼。

“揍賤儒!那個趙南星。”李成樑大跨步向着大茶樓走了過去。

以前他在前線打仗的時候,只能對這些賤儒一忍再忍,哪怕心裡有天大的怨氣,也不能發火,態度還要謙卑,要不然鬧得不好看,軍需沒了,他李成樑還落下一個尾大不掉的壞名聲,也讓朝廷忌憚。

現在,他終於能發一發心裡的邪火了,這是皇權特許!

李成樑當然不是一個人去的,作爲僅次於戚繼光的武勳,李成樑有二百鐵林軍的額員,鐵林軍都是緹騎,保衛安全的同時,也是監視武勳不要豢養死士,如此一來,大家都能體面。

一行人在京師橫衝直撞,闖進了前門樓子。

“這位爺,您這是來聽評書,還是來聽聚談?小店還沒開業,這位爺要不中午再來?”小二被這陣仗嚇傻了,硬着頭皮上前阻攔,誰知道這些壯漢,下一刻會不會抽出刀來。

“你一個月幾個錢?”李成樑笑着問道。

小二一臉奇怪的回答道:“一千五百文。”

“這麼點錢,你拼什麼命啊!我要找趙南星,你告訴我他在哪兒。”李成樑扔出去了三枚銀幣,爲難這些小人物,不算本事。

“在後院乙字院三舍。”小二接住了銀幣立刻笑開了花,他立刻指向了後院,低聲說道:“趙南星昨日喝了大酒,還攬了一個青樓女子回來,我們這裡講評書,不讓娼妓留宿,他偏不,發了好大的脾氣,我們也惹不起,就讓他進去了。”

“現在,趙南星還沒起,幾位爺,您請好!”

一聽是找趙南星的麻煩,小二立刻就不攔着了,他們這評書樓惹不起士子,也惹不起武勳。

“得了,我自去尋他。”李成樑帶着鐵林軍,直接殺到了乙字院三舍,一個緹騎敲了敲門,沒人應。

李成樑一腳就把門踹開了,看着還在穿衣的趙南星就撲了過去,一把抓住了衣領,厲聲問道:“你就是趙南星?”

“我是趙南星。”趙南星嚇得直哆嗦,他不記得得罪過如此兇狠的人物。

“記得我這張臉,我是寧遠侯李成樑。”李成樑攥緊了拳頭,一個炮拳砸在了趙南星的臉上,炮拳斜進直打,拳鋒未至,勁風撲面,這一拳又準又狠。

趙南星一個文弱書生,哪裡遭過這種罪,李成樑打了一輩子仗,即便是年老,就這一拳,險些就把趙南星給打死了。

“老李老李!收着點力,可不能打死人。”侯於趙趕緊阻攔。

“我知道,就用了三分力,死不了。”李成樑晃了晃趙南星看他回過神來,又一記重拳,砸在了趙南星的臉上,這才把趙南星扔到了牀上。

李成樑殺了一輩子人,分寸拿捏的極好,看起來傷的重,其實主要還是讓趙南星丟人現眼。

這些個讀書人,把臉面看的比命還重要。

“你爲什麼突然闖入行兇!”趙南星縮在牀角,驚恐無比,還不如那娼妓淡定。

“我是李成樑,揍你還需要理由?”李成樑拍了拍手,笑呵呵的說道:“賤儒一個,前線打仗,你在後面煽風點火嚼舌頭根兒,把你扔給倭寇,就知道爲何要振武了。”

“回家!”李成樑志得意滿,耀武揚威的離開了前門樓子大茶樓。

他的選擇沒有錯,不僅能得到殊榮,還能揍賤儒,這可比在遼東熱鬧多了。

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
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