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

公審,是潞王朱翊鏐在萬曆十三年皇帝南巡的時候,折騰出來的一整套流程,這是朱翊鏐胡作非爲的一部分罪孽。

朱翊鏐的胡鬧包括了敲詐勒索西土城富戶、大肆搜捕異見人士、炮轟連雲書坊、辱沒斯文,將士人掛在城牆上吹風、將十二家書坊連根拔起掘地三尺等等。

真的是掘地三尺,後來都翻修成爲了新的官舍,供皇帝賞賜使用。

當初朱翊鏐非常反感指責皇帝的一些翰林院學士、國子監士大夫、雜報筆正,認爲這些傢伙都是某些人的喉舌,收了錢,故意說皇兄的壞話,將他們抓了起來,掛在城牆上,這些人被收押在了北鎮撫司。

本來朝野內外,都在等着大明皇帝回來赦免這些‘無辜之人’,大明皇帝也有意赦免,但被張居正所阻撓,最終皇帝被說服,流放到了呂宋總督府,爲呂宋興文大事做貢獻去了。

朱翊鏐那麼多胡鬧事,被皇帝陛下刻意保留的制度就是公審。

這些無辜之人,到了呂宋之後,立刻變得忠君體國了起來,開始高唱大明讚歌,因爲只有唱讚歌,才能被認定爲大明人,纔有資格入住漢鄉鎮,享受保護,享受大明人才有的一切待遇。

最終公審的地點在大刑堂,一般是在正午進行公開審判,在公審之前,還有一整套的流程要走。

所有被收押的案犯,會被掛在當初朱翊鏐和熊廷弼搞出來的遊車上,從北鎮撫司和刑部大牢分別出發,繞過東城西城外城,從大明門入皇宮禁苑,在金水橋前的大刑堂止步。

公審也不是什麼案犯都有這種待遇的,小偷小摸、打架鬥毆、意外兇殺、瀆職、貪墨等等罪行,是沒有資格公審的,任何在承天門外舉行的公審,全都是危及江山社稷的大案要案。

大明皇帝出現在午門的時候,所有參加觀禮的朝臣們,都鬆了一口氣。

陛下只是耍了脾氣,覺得自己政令被反對,有些惱怒,而不是懈怠,這對大明而言,是天大的好消息。

就像是當初張居正孤注一擲要變法,要推行考成法整肅吏治,改變官場烏煙瘴氣的環境,提高行政效率,讓百官無所適從一樣。

現在皇帝懈怠,也會讓百官高度不適。

按照人擇論的解釋,就是:人爲選擇下,不能適應環境和生態的人已經被淘汰,現在的百官,要麼適應了環境,要麼已經更加適合當下生態的人上位。

大明官場,好不容易習慣了快節奏和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皇帝突然懈怠了,那又要新陳代謝一次,對百官而言,失去權力,比殺了親爹親媽還要難受。

尤其是現在張居正還活着的時候,皇帝罷工一天,朝臣們忐忑了不安一天,生怕被張居正翻舊賬。

張居正從頭到尾都是威權人物,只不過皇帝在,他不用耍威風;皇帝也是個威權人物,只不過先生在,朱翊鈞不會太過分。

君臣共軛封印。

天空碧藍如洗,豔陽高照,皇城之上旌旗招展,在夏風之中被風吹得獵獵作響,悠揚的號角聲在城頭響起,緹騎身穿飛魚服,如同標槍一樣站在一面面大鼓前,而身穿大紅袍的宦官們,兩人一隊站在樓梯之上,等待着天語綸音。

在承天門五鳳樓內,皇帝、皇后、皇長子已經落座,左文右武,大臣們依次就坐,只是緊挨着皇帝的右手邊空了一張椅子,那是戚繼光的位置,戚繼光在朝鮮打仗,但他的座位還在朝中。

而城門下,金水橋內,是數層的觀禮臺,沒有資格上五鳳樓的五品及以下官員,都在觀禮臺上,還有一羣番夷使者,他們連座位都沒有。

禮部堅決不肯給番夷使者安排座位,除了黎牙實和沙阿買買提因爲有大明官職在身,纔有座之外,其他一律站着看,禮部看來,讓他們來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萬士和給禮部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當然也留下很多的陋習,比如禮部最喜歡一口一個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但凡是涉及番邦之事,這句話絕對會出現,對夷人抱有十分的警惕和十二分的懷疑。

懷疑夷人別有用心,懷疑夷人想要傳教,懷疑夷人謀求好處,懷疑夷人意圖顛覆。

大明禮部以前是柔遠人的禮部,現在是蠻夷狼面獸心的禮部。

“額,怎麼還有人敲鑼打鼓?”朱翊鈞將手中的千里鏡放下,有些疑惑的問道。

他剛纔看看案犯走到哪了,結果看到了讓人驚奇的一幕,在數架遊車的後面,有一個長長的尾巴。

長尾巴打頭陣的是一個個踩高蹺的雜耍藝人,他們身穿奇裝異服,顏色豔麗,臉上畫了一些奇怪的妝容,故意扮醜,手裡拿着各種各樣的傢伙什,表演着各種雜耍。

王崇古笑着說道:“陛下,踩高蹺,其實就是因爲要鬥貪官纔有的。”

“說是北宋年間,開封到洛陽的百姓,一到春節,就要互相走動,辦社火、開廟會、銀花火樹、舞榭歌臺,可謂是魚龍曼衍之觀,蹋踘鞦韆之技,通宵聚觀,至曉方散。”

“這洛陽有一天來了個叫陳二金的州官,覺得有利可圖,進洛陽要三十文,出洛陽也要三十文,人們就踩着高蹺跨過護城河入城,不肯交這入城費和出城費。”

“原來踩高蹺的民俗是這樣來的。”朱翊鈞瞭然。

在高蹺隊之後,則是樂班,敲鑼打鼓好不熱鬧,朱翊鈞坐在五鳳樓上,都聽到了敲打聲,手臂大小的銅鑼,還有高亢的嗩吶,老遠都能聽到。

在樂班之後,是巡牌,巡牌兩人多高,四名赤膊力夫扛着,上面寫着一些字,寫的都是這些遊車惡人的罪行。

這長尾巴之後還有車鼓陣、大鼓陣、跳鼓陣、百鶴陣等等,街道兩邊站着順天府的衙役,而衙役的身後,都是看熱鬧的百姓。

馮保聽陛下詢問就找了小黃門詢問,很快,小黃門健步如飛的跑了回來,告訴了老祖宗發生了什麼。

馮保俯首說道:“陛下,臣問清楚了,是福建來的酒商,搞出的戲碼。”

“他們是來參加五月底的開沽點檢,這不是爲了製造聲勢,宣傳他們的酒,聽聞了有公審之事,他們就弄了這麼一出大戲,管這個叫遊老爺。”

“遊,什麼玩意兒?”朱翊鈞略顯驚訝的問道。

馮保趕忙解釋道:“但凡是夠格開啓公審的,大部分都是老爺,不是窮民苦力,窮民苦力不值當費這個勁兒,就是遊老爺了。”

福建酒商,在大明京堂,打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跟隨遊車,漫步在大明京堂的街頭,按照規劃化的路線行進,深度體驗京堂豐厚的歷史底蘊、源遠流長的人文,和活力澎湃的風土人情。

京師漫步的大風口,被福建酒商狠狠地抓住了!

陸光祖作爲刑部左侍郎主持了整個公審,衙役們舉着巡牌,對百姓們展示了還鄉匪團、寧都、瑞金、寧化三縣的鄉賢縉紳石誠吾等人的罪行,這些罪行觸目驚心,人人喊打。

大明很大很大,京師是大明,松江府是大明,浙江台州府富裕之地是大明,江西瑞金這個窮地方也是大明,大家同爲大明人,但對大明的理解還是有些差別的。

京師的百姓,因爲是天子腳下,大明首善之地,對於這種罪惡,自然是憤慨無比,因爲這些事合理的話,那是不是代表皇帝可以把京堂這三百五十萬人生吞活剝?

張居正寫的階級論,講的很明白,皇帝是一個獨立的階級,位於所有統治階級之上的存在。

馮保帶着兩個小黃門,走下了五鳳樓,站在了刑場中間,站定後,小黃門拉開了聖旨,馮保一甩拂塵,吊着嗓子大聲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寧都、瑞金、寧化三縣官紳勾結,放縱不法,爲禍鄉民,鄉民一忍再忍,一退再退,賭坊、加租、索要年例、收晚造糧租,催逼租稅,殺人於衆人之前。”

“民魁萬幹倡、連遠候、鄭三萬等率佃戶揭竿而起,迫不得已,爲民請命,佔三縣縣城,立盟,盟約爲減租、除年節等項舊例、關閉賭坊、請營莊法、鋤奸,今事出有因,特寬宥田兵三魁首。”

“君國莫大於奉天,守成莫重於法祖;爲君,莫切於敬天法祖而愛人,爲臣,莫切於忠君體國而惜民。”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君臣相與,同德協恭,上下一心,用致太平。”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今日瑞金田兵之亂,內外百官臣僚,當謹記,務忠厚而戒刻薄,務正直而戒邪枉;毋附下而罔上,毋肆已以虐人;毋作聰明亂舊章,毋黷貨利壞名節!”

“縱慾徇私枉法,祖宗賞罰之典具在,國法高懸於頂,朕不敢私!”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朱翊鈞這本聖旨半文半白,文言文都是說給讀書人聽的,告誡他們不要忘了自己是幹什麼的,國朝已經定下了鄉賢縉紳犯法,罪加三等。

白話文都是說給百姓聽的,百姓最關切的民亂三魁首,被特別赦免了。

這三位民魁不會回到江西瑞金,而是送往了浙江,給沈仕卿送去,幫浙江還田去了。

萬幹倡、連遠候、鄭三萬不能還鄉,這是刑部尚書王崇古的建議,的確,拿着皇帝赦免詔書的三人,地方官肯定不敢爲難,而且這三個人很有可能拿着特赦的聖旨,威逼脅迫地方衙門。

這有可能會發生,但他們要三個回去,就死定了。

江西的情況非常的複雜,地方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實力橫強,他們奈何不了朝廷,但是收拾三個民魁,跟玩一樣,他們回去,山匪第二天就能把他們家給殺乾淨,然後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他們三個人不回鄉,有利於浙江還田,也有利於江西營莊。

只要他們三個還活着,江西鄉賢縉紳就不敢做的太過分,要不皇帝把他們三人放回去,又是腥風血雨;

朱翊鈞最終採納了王崇古的建議,把三位民魁送到了台州府推官沈仕卿的手下,推動浙江還田的進行。

“拿去吧。”朱翊鈞揮了揮手,兩個一對的小黃門將天語綸音,一層層的傳下,傳到了刑場之上。

寧都半縣之家的家主石誠吾,被推上了刑場,他昨天吃了頓好的,就知道今天死定了,那是斷頭飯。

石誠吾有些後悔,他非常懊惱的就是,自己要的太多了,早知道就不讓家丁,跟縣衙的衙蠧們一起下鄉催繳了。

亡命牌被劊子手摘下的時候,石誠吾終於清楚的意識到了自己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而且是以屍首分離,死無全屍的死法,石誠吾對生命的渴望,對死亡的恐懼終於被激發了出來。

這一刻,他沒有掙扎,因爲腿軟了,沒有一絲一毫的力氣,甚至連呼吸都變得困難了起來,他的身體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死了。

劊子手掏出了一把不到扎長的撬骨刀,撬骨刀很薄,也很鋒利,劊子手的手摁在了石誠吾的脖子上,數出了第三根,撬骨刀非常絲滑的刺進了石誠吾的脖頸中。

“咔噠。”

石誠吾聽到了響動,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很快劇痛開始傳遞,他剛要大喊,只感覺天旋地轉,眼前只有朗朗晴日和烈日當空。

直到意識徹底消散,徹底沒有感覺之前,石誠吾還在確定自己是不是死了,他還在後悔,不該讓家丁們跟着衙役一起去催逼田賦,至於賭坊、加租、索要年例、收晚造糧租,他根本不覺得自己做的是錯的。

在他看來,一羣刁民,還能怎樣。

他死的已經非常體面了,若不是三位民魁約束佃戶們,石誠吾早就被佃戶們剝乾淨放血,片成一片片喂狗了。

石誠吾的罪孽深重,直接死在他手裡的佃戶就有十七人之多,這是他親自殺死的。

鄉民不讀書明理,對賭的危害知之不詳,那些設立在交通要道上的賭坊,那些一夜暴富的傳說,讓鄉民走進了賭坊之中。

輸了祖產祖宅,輸了妻兒老小,仍然幻想着一把回本,欠下了鉅額的賭債,還不起,就只能成爲走狗之一了。

松江巡撫申時行曾經直截了當的說:負債會讓人失去自由,變成奴隸。

這些個鄉民變成了石誠吾實際的奴隸,生殺予奪,一些小農、佃戶做了家奴之後,一言不合,就會被打的幾日起不了牀,打斷腿,打斷手,沒什麼價值,就直接殺死扔到堆肥坑裡堆肥。

石誠吾,是另外一種還鄉匪團,只不過比浙江台州府還鄉匪團,表現的更加隱秘一些。

朱翊鈞看到行刑結束,站起身來,公審結束了,他要去文華殿廷議了,昨天罷工,今天公審,廷議已經停擺一天了,是時候恢復往日的秩序了。

廷議再次開始,皇帝一如既往出現在月臺之上,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陛下,臣反對元輔提出的吏舉法!”禮部右侍郎李長春出班,大聲說道。

張居正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平靜的說道:“李侍郎,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

“還請元輔聽我說完。”李長春再次對着月臺俯首說道:“陛下,容臣詳稟。”

“先生,聽李侍郎說說他的想法。”朱翊鈞示意張居正稍安勿躁,兼聽則明,看看這些保守派官員的想法。

李長春再俯首,直起腰來,才端着手說道:“這吏舉法,看着哪哪都好,那就會變得危險了,沒有什麼政令是完美無瑕的,那麼吏舉法的代價是什麼?”

“那就是出身舉人進士的官員們,他們的利益受損了,他們會由衷的反對這些政令。”

“十年寒窗苦,才換來了一身的朝服,而這些吏員,天資不敏,考不中還能做官,怨氣自然在心中堆積。”

“誠然,他們畏懼陛下,也畏懼元輔,不敢明面上反對吏舉法,但他們可以在別的上面,陽奉陰違。”

“陛下,權力仍然在出身舉人、進士的官員手中掌控,加倍執行,讓事情失控,輕而易舉,一旦形成了共識,新政危矣!”

朱翊鈞思索再三,點頭說道:“有理,但吏舉法勢在必行。”

吏舉法,史書的上三個字,會徹底影響大明日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命運。

吏舉法,對大明真的很重要,萬曆維新,有了許多的新興產業,戶部審計吏員的缺口,算力不足,和民間搶人才,只是一個縮影。

大明生產力提高的當下,一定會遇到這種困境,民間越來越專業,朝廷因爲僵化,會越來越不專業,朝廷就會失能,無法把控方向,畏懼風險,會陷入被動。

吏舉法,就是解釋這個困境。吏員提舉爲官,是大勢所趨,無法完成,新政也就走到這裡了。

李長春看了王崇古一眼,王崇古有點怪,作爲張居正的政敵,此時的王次輔眼觀鼻鼻觀心,就跟老僧入定了一樣,絲毫沒有打算趁勢追擊的打算。

他本來打算自己提出來,王崇古跟進,自己不至於孤軍奮戰,但他的謀劃失算了。

“臣有一言。”李長春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還要更進一步的分而化之,無法形成共識,讓官員來反對官員,才能讓政令推行。”

“察舉吏員的官員,可以在考成法中,獲得一些優待,只此一條就夠了。”

矛盾說給大明觀察問題,帶來了一個新的視角,那就是螺旋上升的歷史,中原王朝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在螺旋上升之中,大明也在這個上升下降的週期裡輪迴。

一旦王朝失序,跌穿了,破位了,就是引發改朝換代的危機。

既然是螺旋上升,自然要往前走三步,往後退兩步,拾級而上,不斷向前。

毫無疑問,相比較之前王崇古要用工匠階級完全代替鄉賢縉紳,王謙要用九龍大學堂的專業官吏代替儒家士大夫階級,張居正的法子,往後退了一步,李長春的法子,又往後退了一步。

宣宗最喜歡鬥蛐蛐,用一個草棒,把蛐蛐玩的團團轉,同樣,李長春的意思就非常明確了,考成法的額外優待,就是那根草棒。

大明的官場最重視香火情,如果張居正倒了,張黨那就是人人喊打,哪怕是稍微有點關係,都會被打爲張黨清算。

察舉吏員可以獲得政治資源的同時,還能獲得一批有香火情的同僚,這就是更加親密的關係,互爲倚仗掩映成林。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這肯定會發生結黨營私,但這大明十數萬官吏,人無不私,人無不黨。”

當初高拱、楊博、王崇古、張四維的晉黨,是鄉黨,是族黨,利益高度趨同。

在萬曆二年,張居正在講筵的時候,就對皇帝說:人無不私,人無不黨。

意思是:人沒有不自私的,都要爲自己的利益考慮;那麼人就沒有不結黨的,因爲要站在一起保護自己的利益。

這是從荀子的人性本惡去出發討論。

張居正是儒生,他更講人性本善,更講仁義禮智信,他更講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就連坐在文華殿上的這些廷臣們,他們都是皇帝的臣子,同樣也都有自己的派別,而且非常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張居正、王國光、沈鯉,吏戶禮三部就高度趨同;而王崇古、汪道昆、曾省吾則走得比較近。

而沈鯉和海瑞這二位骨鯁正臣,因爲清譽又走得比較近。

張居正立刻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爲,察舉可以,但察舉要服衆,更要考成法過關,不能搞成了舉孝廉,那就貽笑大方了。”

大明在正統十三年才禁絕了察舉制,在那之前,有些沒有功名的人也曾經進入了權力的中心,比如方孝孺和楊士奇,都沒考過功名。

楊士奇是王叔英舉薦入朝,而王叔英是方孝孺至交。

這就是政令推行的難處了,爲了讓政令能夠推行下去,不得不給一些便利,給了便利,又要擔心惡劣影響,反反覆覆,拉拉扯扯,不斷地在實踐中完善制度設計。

要是在萬曆年間,玩起了舉孝廉這種身份政治的把戲,那大明君臣,要被後世笑掉大牙去了。

大明皇帝搞來搞去,搞出了舉孝廉來,簡直是開歷史倒車的大昏君!

沒有一個遼東人會相信臥冰求鯉是真的,因爲大冬天趴在冰坨坨上,一定會凍死,感天動地的孝心,感動不了冰坨坨。

“考成朕明白,畢竟是非常明確的限時、限到、限完,三限考成法已經實踐了十五年,頗有成效,但是這個服衆,該怎麼判斷呢?”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

張居正俯首說道:“比如松江府上海縣戶房有書吏二十七人,那要是其中一人,被姚光啓舉薦入了松江理工學院,那剩下二十六書吏,都要寫評,報聞松江巡撫。”

“若是得了特賜恩科進士,就要同僚寫評,報聞朝廷,權衡後,再判斷是否委以重任。”

吏員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眼紅同僚飛昇,陰陽怪氣,或者乾脆直接抖點黑料出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既然要鬥蛐蛐,就不光要讓官員鬥起來,吏員也要鬥起來,即便是寫評,本身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影響,但總歸是根草棒。

這個篩選過程,肯定不是完全公平公正,就跟反腐不是要把天下貪官抓盡一樣。

每增加一層篩選機制,就會增加欺騙隱瞞的成本,增加暴露的風險,朝廷就能得到更多真正的人才。

“李侍郎以爲呢?”朱翊鈞滿臉笑容的看向了禮部左侍郎,詢問他的態度。

“臣以爲元輔思慮周全。”李長春俯首,他坐在了太師椅上,越想越不對勁,總感覺自己是上當了。

因爲張居正的反應實在是太快了,快到就像是專門等着有人跳出來!

王崇古看了李長春一眼,露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笑容,小李剛進步,有點年輕了,過於急切的表現自己了。

王崇古可太瞭解張居正了!

張居正這種人,謀而後定,就是走一步看三步,甚至要看十步的人,李侍郎能想到,張元輔幹了十五年吏部尚書,他能想不到?

張居正之所以沒有一步到位,把制度完善,可能是沒想好,可能是在權衡,可能是時機未到,唯獨不可能是留下給人攻訐的把柄。

王崇古擡頭說道:“陛下,臣聽聞了一件事。”

“倭國的極樂教,最近在倭國搞出了一些亂子來,一些信奉極樂教的遊女,折騰出了一個白雞毛的把戲來,從朝鮮前線退回來的傷兵,這些遊女不接待,還要給他一根白雞毛。”

“額,朕不明白,這有何用意呢?”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

王崇古解釋道:“但凡是被贈予了白雞毛的傷兵或者足輕、武士,就會被認定爲懦夫,不敢在戰場上拼死,是膽小鬼,是軟骨頭。”

“一些傷兵不堪其辱,切腹自盡者比比皆是。”

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
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