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

現在,全天下的官吏都不希望徐成楚有事,希望徐成楚儘快康復,把案子儘快辦完。

該殺頭殺頭,該抄家抄家,該流放流放,趕緊把馳道貪腐窩案辦完,回京覆命,在漫長的史料裡,留下臣子捨生取義以報聖明天子的美名。

別鬧了,鬧得夠大了。

徐成楚遇襲,皇帝派出京營,若是徐成楚死在了武昌府,那皇帝要幹什麼?!反腐的烈度會上升到什麼地步?

官吏們不敢想,根本不敢想,一想就怕的要死,所以,只希望馳道貪腐窩案儘快結案,不要再節外生枝。

徐成楚之前跟陳末說,誰鬧得亂子越大,朝廷裡,利益不同的山頭們,爲了穩定,就會向鬧出大亂子的一方妥協。

徐成楚以死相逼要玉石俱焚,是鬧亂子,皇帝派出京營到容城,也是鬧亂子,而且鬧的動靜和陣仗,比誰都大!

秩序在鬥爭中,因多方利益不斷妥協而誕生。

南京振武營、杭州羅木營發了狠,譁營之後,給妻室月糧這規矩就算是徹底立下了;

江南奴僕操戈索契,這廢除賤奴籍制就立刻馬上推行了下去,甚至不用皇帝催促;

寧都、瑞金、寧化三縣佃戶鬧出了田兵之亂,鄉賢縉紳就願意立契,變得規矩了起來,不收年節,甚至願意災年減租了;

官廠匠人下山,王崇古立刻就從人人喊打的聚斂佞臣,變成了人人稱頌的文成公;

不鬧,沒人知道你的委屈,不鬧,沒人知道你的憤怒,不鬧,沒人知道你的怒火。

委曲求全,除了換來屈辱,什麼都換不到。

關於戶部復祖宗成法,設立四倉賑濟的奏疏,很快得到了廷議的批准。

天變來了,不想被百姓們把天下給掀了,就得執行,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是應對天變的一部分,考成設限是五年。

相比較京廣馳道窩案的激烈衝突,京察反腐,是水到渠成,沒有鬧出什麼動靜,就完成了對申時行等人的審查,只有些不用上秤的小事,大約和譚倫在朝日壇咳嗽一樣。

不上秤四兩重,上了秤,千斤打不住。

反腐司也不是什麼事都要上秤,反腐和稽稅一樣,都是需要成本,今天把申時行、王希元、李樂等人的小事上秤,日後這個標準的小事,全都要計較,反腐司就是有再多的人,也忙不過來。

小事上秤,那纔是對反腐國策的倍之。

“父親,叔叔要去天邊了嗎?奶奶哭了好久。”朱常治在父皇考校功課後,詢問父皇皇叔的去向。

朱翊鈞點頭說道:“嗯,此去水程兩萬裡。”

“父親,是不是我以後,就再也見不到皇叔了?”朱常治年紀還小,聽水程兩萬裡,不知道有多遠,到天津州才200裡,兩百倍到天津的距離,這距離真的太遠了,遠到朱常治完全沒有那個概念。

朱常治忽然對生離死別這個詞,有了如此真切的理解,那個總是有很多歪主意、甚至有點壞的叔叔,突然,就再也見不到了。

“嗯。”朱翊鈞沒想到朱常治會這麼問,沉默了許久許久,纔給了一個肯定但不那麼明確的回答。

李太后反對,她自然要反對,就藩東太平洋的金山城,這一去,跟死了沒什麼區別,她作爲母親,已經用了自己所有力氣去反對,但終究是答應了。

潞王不能不去,不僅僅是潞王,還有這些皇嗣們,他們都要出海就藩。

“說再見,再見何其難,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朱翊鈞揉了揉朱常治的總角,略微有些感傷。

多少人,已經不知不覺中,見完了人生的最後一面。

孩子對皇叔的感情還很淡,但朱翊鏐從小就跟在朱翊鈞的身後,撒尿和泥流鼻涕,李太后不捨得,朱翊鈞何嘗捨得呢?

“那爲什麼,要叔叔去那麼遠的地方呢?”朱常治感受到了父親的感傷,有些疑惑的問道。

“奶奶之所以答應你叔叔就藩金山,是因爲你叔叔對奶奶說:若是讓我守着藩禁做一輩子的廢人,我寧願去死,你叔叔自己選的遠赴金山,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擺脫藩禁。”朱翊鈞回答了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從小跟着朱翊鈞長大的朱翊鏐,不肯自己以後的日子裡,只有王宮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天空,那太窒息了。

藩禁,對老朱家的藩王,未嘗不是一種詛咒,至少朱翊鏐不想這麼和死了一樣的活着。

“那爲什麼有藩禁呢?”朱常治這個年紀,正是十萬個爲什麼的年紀,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藩禁他知道,連出門都不許,就在王宮裡永世圈禁,祖祖輩輩,世世代代。

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因爲有靖難之戰,成祖文皇帝自北平府南下,攻破應天,坐上了皇位,作爲皇帝,要擔心藩王造反,所以就要設立藩禁,不讓他們和地方官員來往,不讓他們接觸任何事兒、任何人,只需要吃飯睡覺,等死。”

這道詛咒,是複雜矛盾激烈衝突之後的最終結果,想要擺脫這種詛咒,要麼大明覆滅,要麼就是遠在天邊的距離。

“那爲何要分封呢?”朱常治思索了片刻,他覺得藩禁制的根本原因,還是分封。

朱翊鈞嘆了口氣,搖頭說道:“日月幽而復明,不分封又能如何呢?太祖高皇帝又不是神仙,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朱翊鈞和朱常治講了些歷史,唐朝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丟了遼東608年,大明軍來了,說這個地方是自古以來,大明信,遼東的漢人都不信。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這首詩出現的時候,隴右剛剛脫離大唐王朝控制不到八十年,就已經是這樣了,這些漢兒已經不認爲自己是漢人了。

朱元璋封慶王,慶王府在寧夏,從西夏李繼遷被遼國冊封爲西夏王算起,中原王朝丟了寧夏331年,從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算起的話,自唐末丟了甘肅、寧夏等地,足足488年。

大明軍去了,就說這些地方自古以來,這話,要讓人認可,除了分封,別無他法。

朱常治聽完了父親講的歷史,他只有十歲,488年也好,608年也罷,都是足足數代人的漫長時光,他無法理解的時間尺度。

分封是沒辦法,藩禁也是沒辦法。

歷史就是如此的無情,看似有很多的選擇,但其實很少有選擇的餘地,後人視古,總覺得自己有很多的辦法,但其實真的去抉擇,除了機會大勢,還需要付出極大極大的代價,絕非易事。

朱常治眼睛珠子一轉,問道:“先生告訴我,麥一個錯別字,在商朝時候,麥的意思是一個人扛着打成捆的麥子,告麥,就是諸侯告訴商王哪裡麥子成熟了,大家一起去搶。”

“現在,叔叔是不是要去金山做諸侯,然後發現哪裡有金礦、銀礦,告訴父親,一起去搶?”

小孩子總是竭盡所能的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釋這個世界。

倭國的銀、呂宋的銅、絕洲金池城北美洲金山城的黃金,似乎都是商朝時候的麥子,告麥,就是諸侯告訴商王,大家把搶到的麥子抱回家。

皇帝和皇叔他們的目的是告麥!朱常治如此理解潞王就藩之事。

海外封藩=告麥。

朱翊鈞十分認真的點了點頭說道:“額,雖然可以講很多冠冕堂皇的話,比如王化,比如開海大業如此種種,但我是你的父親,不能太欺騙你,你想的是對的,你叔叔就是去找麥田去了,找到了就告訴我,我和你叔叔一起去搶。”

朱常治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低聲問道:“不搶不行嗎?不搶就不用去那麼遠的地方了。”

“不搶不行,不搶,大明就會死。”朱翊鈞搖頭,不能不搶,大明需要大量的貴金屬,尤其是白銀,來滿足大明現在交換需要,不搶,大明就會死。

“那還是搶好了!多搶點!”朱常治一聽大明會死,立刻換了個態度,他是太子,亦君亦臣,江山社稷這四個字,輪得到他來說,不搶就要亡,那就多搶點。

“哈哈。”王夭灼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講筵學士們講了那麼多仁恕的道理,就被皇帝一句話給徹底顛覆了。

不搶就要亡國亡天下,那就得搶,講什麼禮儀道德,禮儀道德又不能當銀子用。

“陛下,潞王殿下請見。”一個小黃門疾走了幾步,俯首說道。

“宣。”

“臣弟拜見陛下,皇兄,臣弟聽聞,皇兄給臣弟準備了十條快速帆船,而且都是鐵馬船?”朱翊鏐一進門先俯首拜了下,滿是興奮的說道。

朱翊鏐小時候都是玩模型,都能玩很久很久,還要跟陛下搶,現在終於能玩到三十丈長的真傢伙了!

“嗯,蒸汽船,但還需要風帆助力。”朱翊鈞點了點頭說道:“那麼遠,朕不會虧待你,這鐵馬船可不是那麼好維護的,每過三年都要回松江府大修一次,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朱翊鏐立刻說道:“明白!不就是朝廷控制潞王府的手段嗎?就該有點手段,要不皇兄放心,臣弟還不放心自己呢!”

離了大明本土,他這個金山潞王府,真的能存續嗎?至少目前海外總督府,脫離本土都很難生存。

朝廷沒點手段,朱翊鏐還以爲朝廷打算讓他自生自滅呢。

墨西哥、秘魯、智利總督府,他們只是打算換個本土罷了,從西班牙換到大明而已,誰能提供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資,誰就是他們的本土,對於潞王府也是如此。

朝廷之所以給裝配了鐵馬的快速帆船,就是爲了控制潞王府的軍隊,三年一大修是個理由,其實就是輪換駐防。

潞王府的三千軍,屬於潞王府,也屬於朝廷。

“臣弟想好了,到了那邊,看着把新日運河修出來,到時候,新日運河有了,西班牙就該落日了。”朱翊鏐就藩是帶着任務去的。

第一就是黃金,事關黃金寶鈔;第二就是新日運河(巴拿馬運河)修建,事關大明開拓。

新日運河修建,大明做好了每裡死一千力役的打算,在奴隸死絕之前,大明不會放棄落日計劃。

王崇古給大明留下了很多的遺產,這個十分冒進的落日計劃,大明還在執行,既然決定了,就要做到底,除非徹底做不下去,否則就一直一以貫之。

“你先把金山城看好,大明在東太平洋有了立足之地,環太商盟,纔有了直接的武力威脅,這些蠻夷纔不敢違約。”朱翊鈞的理解完全不同,朱翊鏐的首要任務是保證金山城的存續。

金山城,就是懸在東太平洋總督府頭上的一把利劍,一旦他們違約,大明可以武力訓誡。

朱翊鈞不相信禮儀道德,不相信契約精神,他只相信武力,不能武力訓誡,朱翊鈞可不相信這些蠻夷會講規矩。

“說起來也是好玩,之前,朝中士大夫們還在批評,說潞王就藩靡費過重,雖然全是內帑出錢,但還是太多了,如此日後皇子就藩,難道也按這個標準嗎?內帑沒錢了,是不是要從國帑裡拿?”

“自從六月環太商盟有了眉目,這個聲音立刻就沒有了。”朱翊鈞說起了朝中的風力輿論。

“咱們朝裡這些讀書人,沒一個是蠢貨,就是單純的壞。”朱翊鏐惡狠狠的說道:“壞的祖墳冒青煙!張口閉口仁義禮智信,柔遠人,真遇到事兒了,還是隻認武力。”

士大夫們整天鼓吹道德崇高、道德治國,可遇到了東環商盟這種事,立刻就會擁抱武力。

在朱翊鏐看來,又要依靠,又不肯說的士大夫,多少是有點大病。

“明天,西山煤局的第二個萬家園落成了,咱們一起去看看。”朱翊鈞對着朱翊鏐說起了一件事兒。

王崇古萬戶官舍落成儀式,給官廠匠人分房子,王崇古在萬曆十六年就開始建,一直到他走了,都沒徹底完成。

第一個萬戶官舍在萬曆九年開始,萬曆十三年完全落成。

第二個萬戶官舍,一直在交付,建完一批交付一批,現在是最後一批交付了。

凌雲翼、王家屏、周良寅在廣州佛山鐵鍋廠,也營造了一個萬戶官舍,現在已經開工。

“也怪不得匠人肯爲文成公的身後事拼命,換臣弟,臣弟也願意拼命。”朱翊鏐頗爲感慨的說道,匠人肯下山,不僅僅是皇帝在裡面引導運動,是因爲匠人真的肯爲逝世的王崇古說話。

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了窮民苦力,這是皇帝給的承諾,皇帝從未忘記。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的起學,這是丁亥學制的根本目的,至於能不能實現,朱翊鈞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

次日清晨,天矇矇亮,朱翊鈞擺出了大駕玉輅的儀仗,向着西山煤局而去。

天公不作美,早上有些霧氣,一直到朝陽初升時,都沒有散去,很快,就下起了濛濛細雨,皇帝沒有因此改變行程,還是如期抵達了萬家園。

朱翊鈞撐着傘,身邊站着朱常治,還有朱翊鏐,三個人站在萬家園前的雕塑前。

“父親,文成公不是個文進士嗎?爲何是個武將的模樣?”朱常治仰着頭,看着兩層樓那麼高的雕塑。

雕塑是王崇古的樣子,但卻是個武將打扮,負手而立,目光深沉,半低着頭,帶着兜鍪,還穿着甲冑,腰上挎着一把七星環首刀。

王崇古低着頭看着鐵馬拉動的火車,身邊還有一塊小石碑,上面刻着崇古馳道四個字。

崇古馳道的碑被推倒了,而且還被砸壞了,朱翊鈞用抄家得來的銀子,重建了一塊更大的崇古馳道碑文。

匠人們給王崇古立像的時候,把他一生最驕傲的功績,和他放在了一起。

“因爲文成公南平倭寇,北拒虜賊,所以是個武將形象。”朱翊鈞告訴了太子,爲何是個武夫打扮。

萬家園有橫縱四條主路,一共有110舍,這110舍整齊的排列在西山煤局的廠區外,一眼看不到頭,房舍都是三層小樓,水泥柱,紅磚牆,黑瓦頂,每一舍有八門,每一門內有四戶,一舍96戶,共計10560戶。

所有房舍歸官廠所有,若是不在官廠上工,則無權居住於此。

“環境比朕想象的好的多。”朱翊鈞步入了萬家園,左看看右看看。

每一園都有一個惠民藥局,惠民藥局窗明几淨,醫官來自京師大學堂畢業的醫學生。

路兩邊有種好的行道樹,是速生楊,一看就是剛種下沒多久,只有手腕粗細,每一舍都有個公廁,這一舍96戶,都在這個公廁入廁,糞便定期處理,拉到堆肥廠堆肥。

在萬家園的正中間,還有個花園,圍着戲臺子建了一圈房舍,有雜貨鋪、水鋪、米糧鋪、成衣鋪、飯莊、酒家等等,琳琅滿目,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陛下,冤枉啊!陛下!”一個遠處傳來的呼和聲,讓隨行閱示的官員,都把目光看向了十丈之外。

緹騎攔着一個婦人,婦人拉着一個六歲的孩子,婦人在哭訴,在喊冤。

朱翊鈞看向了那婦人,又看了眼凌雲翼,官廠由次輔總督,這巡視萬家園出了婦人攔路喊冤的事兒,這齣戲絕對和次輔有關。

若是無關,這婦人根本闖不到緹騎面前,官廠是有法例辦的,今天皇帝閱示也不是臨時起意,是早就安排好的事兒。

“凌次輔,官廠改制,是不是有了有苦難言之事?”朱翊鈞想了想,直接問了出來。

凌雲翼面色極爲複雜,他嘆了口氣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凌次輔下次有話直說就是,不必顧忌,是朕把凌次輔從朝鮮請回來主持局面。”朱翊鈞補充道:“因爲官廠改制,不少人嚼舌頭根兒,連忠順夫人面聖的時候,都提到了。”

凌雲翼殺性很重,做事不留餘地,官廠人情味太重了,凌雲翼這番改制,得罪的人不知凡幾,再加上回京後,一應事,都在進行,並無功勞,這遇到麻煩,還得請皇帝出面,這就弄得凌雲翼有些羞愧難當,一些話真的不知如何開口。

“升堂!讓朕看看是什麼事兒!”朱翊鈞一甩袖子,看着那婦人,該配合演出的時候,他不會視而不見,既然凌雲翼爲難,那這個惡人,他來做。

朱翊鈞到了大戲臺,找了桌椅,直接在大戲臺升堂斷案了,條件雖然簡陋了些,但朱翊鈞不在意。

秋風秋雨大戲臺,告御狀的婦人,拉着孩子,跪在戲臺上,哭訴着自己的經歷。

這婦人說話其實不連貫,甚至顛三倒四,想到什麼說什麼,信息有些雜亂,而且時間線也有些混亂不清,一會三年前,一會十年前。

這個時候,若是有人幫她寫一封訴狀,反倒是能把事情更簡單的說明白。

奈何,沒人幫她。

朱翊鈞一邊聽,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等婦人說完,才點頭說道:“朕聽明白了。”

婦人說的過於複雜,還有些家長裡短,凌雲翼都有點急了,那東家長西家短的事兒,有什麼好說的?這是面聖!

但陛下說聽明白了。

朱翊鈞還就喜歡聽這點事兒,因爲這婦人越是嘮叨,細節越多,緹騎衙門越容易辦案。

十年前婦人隨丈夫從宣府入京來,丈夫憑藉手藝,進了官廠,這進了官廠,生活立刻從顛沛流離,變的穩定了下來。

婦人生了三個孩子,可這六年前,丈夫在官廠出了意外,一鍋鐵水斷了鏈,兜頭澆下,屍骨無存。

“文成公定了撫卹,按你丈夫數量匠人,往年工銀和開工銀算,一年該十八銀,按十年撫卹算,共180銀,結果你只拿到了20銀?”朱翊鈞詢問了婦人所訴第一案件。

180銀真的不算少了,而且孩子還能繼續在官廠學堂上學,官廠內的米糧糧油的價格比外面還要便宜些。

“還請陛下爲民婦做主!”婦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告什麼,她把丈夫走後的痛苦,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那你這些年以什麼爲生,把孩子拉扯大的?”朱翊鈞看向了旁邊還算健壯的六歲小孩,這是那匠人的遺腹子,雖然不胖,但並非面有菜色。

婦人眼神閃爍,她擡頭看了眼皇帝和隨行官員,再次低下頭,沉默了許久,才俯首帖耳說道:“民婦做了暗娼,操持賤業。”

“砰!”朱翊鈞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眼神立刻變得凌厲起來,厲聲說道:“趙夢佑聽令!給你一個時辰,把貪墨之人,盡數抓拿歸案!”

皇帝的憤怒,連六歲的孩子都看出來,這是動了真怒。

“臣遵旨!”趙夢佑立刻領命而去,皇帝給了一個時辰,完全足夠了,緹騎辦案,又不是衙門衙役辦案,緹騎不講證據,只講聖意。

刀拔出來抵在脖子上,很少有人不怕。

朱翊鈞信婦人說的話,因爲他從婦人身上看到了風塵氣,這些年,她的日子過得很差,也很辛苦。

“馮大伴,給座。”朱翊鈞擺了擺手,繼續在紙上寫寫畫畫,他在等趙夢佑拿人。

凌雲翼有些話不太方便說,婦人闖到御前告御狀,這裡面指定有事,而且不是小事兒。

首先,婦人絕非個案,貪墨撫卹銀,是官廠的一種常態;

其次,婦人多次去順天府衙門告狀,順天府衙門不理,顯然是有人在阻礙;

最後,凌雲翼不太好直接呈送御前,要借婦人把這件事講出來,顯然這案子,凌雲翼有不便之處。

這是完全可以確定的三個基本推斷。

僅僅兩刻鐘後,趙夢佑就押着一干案犯回到了戲臺前,緹騎押着案犯,一人一腳踢在了這些案犯的腿窩,緹騎一隻手摁着一衆案犯的腦袋,狠狠的摁在了地上,讓案犯動彈不得。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

“發死人財是吧,現在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跟緹騎交代清楚。”朱翊鈞手一揮,讓趙夢佑帶着緹騎,直接在御前審案。

很快,一個讓人十分意外的人名,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王建,王崇古弟弟王崇義的兒子。

“王崇義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松江推官姚光啓,這哪來的兒子?”朱翊鈞親自盯着,案子審理的很快。

王崇義替王崇古死了之後,朱翊鈞還專門看過王崇義的生平,王崇義早年行商騎馬太多,傷了身體,就只有一個女兒。

“嗣子。”趙夢佑言簡意賅的說道,就是過繼到王崇義名下的兒子,而且是遠房侄子。

王崇古家裡人丁不太興旺,到王謙這兒,算上去年出生的孩子,王謙這兒也只有三個兒子,老大王之採讀書讀的很好,老二王之毅就不太行了,頑石一個,朽木不可雕也,把孩他娘氣夠嗆。

王崇古對王崇義有虧,總覺得王崇義是替他死的,所以對這個過繼的嗣子,格外優待。

這格外優待就優待出事兒了。

“第一案貪墨撫卹,第二案占人屋舍,第三案經營賭坊、第四案買賣丁口,都是這王建做的?”朱翊鈞看着自己總結到的消息。

撫卹銀被貪墨後,婦人和孩子被驅逐了官舍,按照撫卹辦法,生產工傷而亡,三個孩子成丁後,纔要搬離官舍,但第二年,婦人和孩子就被驅逐了。

去年,有個把頭就拿着一張賭坊的欠條,要強奪婦人孩子,說工傷的匠人,死前欠了一大筆的賭債,要用孩子抵債。

婦人只好四處告狀,卻是告訴無門,今天她聽說皇帝閱示萬家園,就闖到了御前,她都沒料到能闖得到。

顯然,凌雲翼安排的這齣戲。

凌雲翼確實不太方便,因爲王建是王崇古的侄子,凌雲翼動王建,很容易就弄成全面反對王崇古了。

全面反對要不得。

“趙緹帥,拿人去。”朱翊鈞基本梳理清楚了案情,讓趙夢佑帶緹騎拿人去了。

¤ttκan¤c ○

朱翊鈞看向了凌雲翼說道:“凌次輔,官廠內外嚴厲稽查類似案件,必要時可以讓緹騎辦案。”

“陛下,此事兒不怪文成公,文成公年紀太大了,就管不住這些人了。”凌雲翼給王崇古說了句好話,看起來王崇古留下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且並不算太致命。

隨着王崇古年紀大、精力差,管不了那麼多事兒,王建才變得越發猖狂。

凌雲翼作爲臣子,他不好控制打擊範圍,更不想王建的案子,牽連到已故的文成公。

對於王崇古功績,凌雲翼是真心認可。

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
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