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

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的

朱翊鈞完全沒有料到,燕興樓交易行的生意還能如此的火爆,遠超皇帝預期,而且將船舶票證拿到手的人,全都攥緊了手中的船舶票證,持倉觀望,根本不打算出售,沒錯,除了認籌之外,這些遮奢戶們根本不可能把票證拿出來交易,燕興樓抽分都比較困難。

作爲皇帝,作爲張居正的弟子,他第一時間反省了制度設計中的問題,最後,他發現,是自己的問題,現在市面上的船舶票證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拿在手裡無論是等漲價還是等分紅,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爲何要出手?

“龍江、松江、密州、福州、廣州,大明五大造船廠,匠人們都是連夜加班加點,既要擴產,也要維持生產,已經到了極限了,朕一個月最多能摳出三十艘三桅夾板艦來補發船舶票證,遠遠不夠,在全楚會館時,格物博士張嗣文就提醒了朕,告訴朕,這個規模的船舶票證,根本不足以支撐。”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動着。

張嗣文也參與到了這次全楚會館的閉門會,當時張嗣文就表示,這麼點船舶票證,在算學上,是不支持交易的,當時包括朱翊鈞、張居正在內的衆人,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這五十艘三桅、五艘五桅,一個月能認籌完,已經可以燒高香了。

實踐卻證明了,這五十五艘船,連一天都沒撐過去。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朱翊鈞的手指越敲越急,他忽然停下了手指,看着馮保,不敢置信的說道:“他們憑什麼這麼相信朕呢?不怕朕坑他們呢?”

燕興樓背後的東家手眼通天,不是全楚會館的元輔太傅,就是西苑住着的大明統治者朱翊鈞,朱翊鈞和張居正嚴重低估了他們二人在京堂、在天下的信譽,所以纔會判斷這五十五條船要一個月才能認籌結束。

“陛下,其實這些個賤儒們嘴上罵的兇,但陛下說話算話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賤儒們心裡是非常清楚的,連泰西人都知道陛下重信守諾。”馮保終於理解了問題的關鍵,拍了一通馬屁,也是陳述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信譽。

國失大信,人心啓疑。

國朝信譽這個東西是不具體的,不客觀的,甚至是虛幻的,但是它的確真實存在,大明皇帝朱翊鈞,從不食言,唯一一次食言,還是稽稅院三方節制,在張居正回朝之後,皇帝立刻下旨戶部清吏司、都察院巡撫、巡按御史、御史、按察司可以參與其中。

張居正不在朝中,別說陛下不信任讀書人們,就是讀書人們自己都不信自己,大家都是什麼貨色,彼此心知肚明,陛下那時候還沒有大婚,大人不在家,一個孩子,首先考慮的就是自保,這無可厚非。

張居正回朝了,一切都回到了正軌,所有人都睜着眼睛,陛下的失言只是德涼幼衝時候的表現,陛下大婚親政以後,說到做到,陛下的信譽真的非常堅挺,硬如鐵。

承諾,是需要兌現的。

“朕倒是沒想到他們這麼相信朕,不行,朕得坑他們一把!”朱翊鈞眉頭一挑,樂呵呵的說道。

馮保將一本奏疏打開放在陛下面前,笑着說道:“陛下,他們信陛下能帶着他們賺錢,畢竟陛下從來不問外廷要銀子,是真的生財有道。”

這一點,滿朝文武都非常肯定,皇帝真的生財有道,陛下在聚斂上的道行,那真的是陸地神仙境,大明國帑不再向內帑討飯,是張居正的功勞,那內帑不問國帑討飯,是內帑比國帑還有錢。

國帑和內帑互相討飯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

“這隻能慢慢擴產了。”朱翊鈞其實沒有太好的辦法,思索了半天,只有慢慢擴產,這個交易行纔有足夠的船舶票證去交易,才能流通起來。

這就是遮奢戶們相信皇帝的原因,大明皇帝遇到了這個問題,第一時間思索的是去擴產,而後增發船舶票證,而不是直接讓戶部寶鈔局,直接敞開了印,印多少賣多少,能坑一筆是一筆,陛下在這種事兒上,總是非常保守,寧肯有價無市,也不願意弄虛作假。

朱翊鈞明明想要坑他們一筆,但還是不肯胡亂超發票證,這就是陛下信譽的源頭。

當然,這和國朝財政非常健康有很大關係,沒窮到必須要竭澤而漁的地步,就可以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朱翊鈞在西苑批閱着奏疏,大明帝國官僚機器在考成法之下,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修修補補七年多的時間,運轉十分平穩,而且效率極高,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爲之肅然。

朝廷終於有點朝廷的模樣了,這是張居正的功勞,他始終兼任着吏部尚書,這也是萬士和能天天把手伸向禮部的原因,吏部的事兒,萬士和真的不用操太多的心。

此時的刑部尚書王崇古,正在全晉會館操辦酒席,全晉會館今天格外的熱鬧,那些個晉商們全都到會館來送孝敬了。

前黨魁葛守禮定下了規矩,每年的冰敬、碳敬減半,這個規矩王崇古做了黨魁後並沒有更改,這不,夏天快到了,又到了送冰敬的時候,這次晉商們都來送冰敬,這一家五百兩,也足夠全晉會館用度了。

當然,這麼點孝敬,根本不能表達晉商們對王崇古的感激之情。

一個晉商站起來,舉着酒杯大聲的說道:“還是咱們王次輔,手指頭縫兒裡露出那麼一點點消息來,就夠我們吃飽喝足了,而且是大魚大肉,咱們晉商能有今天,都得感謝王次輔的大恩大德!”

“敬王次輔一杯!”

“敬王次輔一杯!”

在場的晉商們都站了起來,手中酒杯高舉,一口喝下之後,還倒了倒示意酒喝完了。

這次晉商們提前收到了消息,交易行的船舶票證因爲晉商早有準備,他們吃了個飽,要不是西土城那幫混蛋過來搶,交易行的船舶票證都能被他們包圓了。

王崇古坐在最上面一桌,他站了起來,環視了一週,眉頭緊蹙的說道:“做買賣就是做買賣,在交易行大打出手算是怎麼回事兒?!日後再有私鬥,別怪我王崇古翻臉不認人了,和氣生財,和氣生財,若非今日順天府丞帶着衙役在附近巡察,出了人命官司,你我他,一個都跑不了!”

王崇古對今天發生在燕興樓的打架事件,非常不滿,走塞外行商的商賈,沒一個是善茬,都是血裡來血裡去,塞外行商,馬匪、北虜、其他商賈、白毛風,全都是危險,個個都是橫的不行,搶錢的時候,自然是拳腳相加。

得虧是京師,沒人帶凶器,否則王崇古絕對要跑去西苑請罪去。

“王次輔教訓的是,我今天第一個動的手,自罰三杯,王次輔消消氣,消消氣。”一個商賈站了起來,連連陪着不是,王崇古不止一次提醒他們,在京堂都夾着尾巴做人,這次要不是對方先動手,也不至於打起來。

王謙看着這一幕,陰陽怪氣的說道:“哼,之前父親把銀子從精紡毛呢生意上拿了出來,你們一個個都滿腹牢騷,總覺得父親讓爾等少賺錢了,怎麼,攔着你們跳通惠河,也是父親的錯了?”

“現在一個個都滿臉的諂媚,怎麼不埋怨我父親了?”

王謙心裡窩着火兒,當初王崇古把那一千萬銀拿出來交給皇帝做買命錢的時候,晉商們一個比一個脾氣大,現在一個乖的跟個鵪鶉一樣,王謙自然要趁着這個機會把這件事擺到明面上來。

“兒呀,伱記住,這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你爹我斷了大家的財路,大家可不把我看成殺父仇人?唉。”王崇古皮笑肉不笑,看似是自嘲,實際上是揶揄這幫前後態度不一樣的晉商們。

“王次輔言重了,言重了!日後我等,自然是唯次輔馬首是瞻!絕無二話!我等自罰三杯!”商賈們面面相覷,這得虧都是自己人,都是全晉會館下的商賈,王崇古也就是訓誡兩句,要不是自己人,王崇古那些個手段,是真的殺人不見血。

“那通惠河上跳下去幾十個人,可都是老熟人了,還有那個陳老四,那是跟咱們山西人競爭茶葉生意的豪商,鬥了十幾年了,他這猛不丁的跳了通惠河,真的是令人唏噓不已,還是王次輔看得明白,看得清楚。”一個商賈有點兔死狐悲的說道。

精紡毛呢生意導致數十人跳通惠河這事兒可是個大事,船舶票證這也是個大事,經過這兩件大事,所有人對王崇古的些許抱怨和懷疑,完全煙消雲散,他們心裡只有感恩戴德!

跟着王次輔混,有肉吃!

“行了,好聽話少說兩句,日後不要那麼多埋怨就是了。”

“今天宣佈個事,山西子弟,無論貴賤,一律可在全晉會館家學上學,去年全晉會館的結餘,都用在了擴張家學上,日後都可以把孩子送來,多讀點書,省的被人恥笑咱們晉商都是羣野蠻漢子,不知禮數。”王崇古擺了擺手,才繼續說道:“你們吃好喝好,我還有事,酒後鬧事,一律扭送刑部大牢,關幾天就老實了!”

晉商們再次俯首,齊聲說道:“送王次輔!”

這次打架的事兒,還真的不怪晉商,晉商們在排隊,那些個西土城的遮奢戶硬要插隊,還推推搡搡,罵罵咧咧,說晉商都是一羣不識禮數的鄉下人,這一來二去,纔打起來,所以王崇古也沒過分的責備。

王崇古哼着小曲回到了後院,顯然心情極好,他坐在文星閣內,端着一杯茶,搖頭晃腦的抿了一口。

“父親,心情好得很?”王謙滿臉笑容的湊了上來。

“這次這趟差,我自認爲辦的不錯,一來,朝廷開海需要大筆大筆的銀子,就跟個無底洞一樣,怎麼填都填不滿;二來,晉商們藉着這兩件事,終於老實了起來,而且他們的銀子也拿出來,算是爲國做事了,日後陛下就是真的要收拾咱們,也得念着這份情不是?三來,就是我自己了。”王崇古確實心情不錯。

“父親在這件事還撈到錢了?”王謙眉頭一皺,滿是疑惑。

王崇古一巴掌打在了王謙的肩膀上,打的王謙齜牙咧嘴,王崇古才怒氣衝衝的說道:“呸!天天就想着錢!咱們家的錢,你就是花十輩子也花不完!你花的再多,也沒老子賺的快,老子至於在辦事的時候,非要往自己懷裡摟銀子?”

“那點出息!”

“父親教訓的是,可父親自己也說了,三來就是自己了,這是何意?”王謙揉了揉肩膀,他爹說的對,他家裡錢,他就是花十輩子都花不完,作爲京師第二闊少,王謙花錢那不是大手大腳,那是花天酒地,可他花的錢,也就是他爹賺錢的一個零頭。

王崇古思索了片刻問道:“你知道我這輩子聞過最臭的東西是什麼嗎?”

“啊?”王謙瞪大了眼睛,世間至臭之物在王謙的腦海裡轉了個遍,他搖頭問道:“是什麼?”

王崇古將茶杯放下,看着窗外的天空,眼睛微眯,略顯失神的說道:“是那腐爛發臭的少年意氣。” “啊?!”王謙呆愣了下。

王崇古靠在椅背上,悠悠的說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孟郊的《登科後》,他在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寫下了這首七絕,就這首詩,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縮影?沒有人在登科後剛成爲進士,就是想着做個奸臣、佞臣、盜臣,都是懷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都是懷揣着治國安邦的少年意氣。”

“奈何,奈何。”

王崇古接連說了兩個奈何,他想起了已經死去了五年的楊博,楊博最後離開朝堂的時候,身上揹着一個陛下的疑問,楊博究竟是君子還是小人,楊博自己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或許在臨終前,楊博迴光返照的時候,仍然在思索這個問題,回首一生,自己活成了何等模樣呢?

既不忠於國朝,也不忠於君主,更不忠於自己的內心,不忠於自己內心的聖賢書、心中文、仁心德、萬物理。

少年時候的王崇古,若是知道自己老了之後,是這副模樣,怕是痛心疾首,扼腕痛惜,恨不得自己殺死自己,終究是活成了那個自己極爲討厭、令人作嘔的模樣,王崇古覺得最臭的便是自己腐朽發臭的少年意氣,少年志。

“現在不是了!”王崇古一拍手,樂呵呵的說道:“哎呀呀,你爹我仔細想了想,萬曆以來你爹我做的事,既忠於陛下,也忠於朝廷,更忠於自己啊!”

萬曆元年被張居正一頓拳打腳踢趕出了文華殿之後,王崇古做了很多事兒,安置了十九萬的失地佃戶、填補了宣大長城的窟窿、興辦了永定毛呢官廠、西山煤局、督辦了鼎建大工修了皇宮中軸線、皇家格物院、佛塔、講武學堂,踐行自己的政治許諾安置流氓疏、主持監當官之事,給進士舉人們實踐的機會,以及最近辦的事兒,給陛下修好了新的聚寶盆。

關鍵是這個新的聚寶盆,也是大利國朝開海事,大明有些內部矛盾無法紓解,只能對外紓困,而開海需要大筆大筆的銀子,僅僅靠朝廷,開海也不過是鏡花水月,但是把所有人都綁在了開海的戰車上,就變成了國之大計。

王崇古滿是笑意的說道:“挺好,挺好,這老話說得好,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甭管我爲何要做這些,我還是做了,是不是?日後春秋論斷,咱王崇古也能混個褒貶不一,而不是被釘在奸臣的恥辱柱上,累世被人唾罵。”

“爹,我怎麼沒有什麼少年意氣呢?”王謙思索了許久,發現他從來沒什麼安天下的大志。

“怪你爹,你打小衣食不愁,沒吃過什麼苦,沒什麼志氣也挺好的,你爹我走了以後,你就把咱家的銀子,都交給陛下,陛下啊,重信守諾,把銀子都交給陛下,光是分紅,就夠你一輩子瀟灑快活了。”王崇古瞄了一眼王謙,倒不是很在意的說道。

王崇古倒是害怕王謙生出不該有的志氣來,他安安穩穩,就是家裡的銀子就夠他可勁兒折騰了,陛下畢竟要看着他的功績,給王謙一些優待,王謙要是想着把他們家既往開來,做大做強,那纔是壞了事。

“爹,咱們大明商船都帶着火器,這會不會對海貿形成阻礙啊。”王謙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很奇怪,大明這次認籌的五十五艘船,都是武裝商船,這帶着武器去貿易,海外番國,肯老老實實貿易嗎?

王崇古思考了片刻,才搖頭說道:“大明啊,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的。”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是,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不服者就以武力威懾,這就是鄭和的使命,他是宣揚國威去了,這也契合了大明對海外番國的態度,不是讓他們喜歡的,他們也不會喜歡,是讓他們怕的,只有他們怕了,大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大明擁有商品優勢,他們不得不和大明貿易往來,如果他們不願意,那就以自由貿易的名頭,踹開大門,繼續商貿往來,用貿易的手段去掠奪天下的財富,就是將內部矛盾外部紓困的手段之一。

“老爹這話,很是中肯!”王謙思前想後,就是這個邏輯,大明從來不是讓人喜歡的,大明作爲天朝上國,這些海外番國,根本沒有喜歡大明的理由,就像泰西人在羅馬存在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的將羅馬攻破,等到羅馬消失後,又一個個跳出來,宣稱自己纔是羅馬。

“爹,俺答汗和土蠻汗好像打起來了。”王謙將一份從塞外來的書信放在了桌上,這是三娘子送到朝廷的書信,俺答汗現在不太敢招惹大明,柿子挑軟的捏,俺答汗的兵鋒指向了土蠻汗。

王崇古看完了書信,猛地站了起來,開口說道:“我入宮一趟,不用等我了,你去全楚會館將這封書信交給元輔,然後再前往全浙會館,告知大司馬。”

王崇古立刻起身,今天是交冰敬的日子,但是京堂三個主要會館的黨魁,在得知了北虜內訌之後,立刻馬上就開始入宮,大明一直在等俺答汗和土蠻汗開戰。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張居正到文華殿的時候,大明廷臣們都到了,自然是收到了消息,這是一次緊急廷議。

“免禮免禮。”朱翊鈞大手一揮,示意不必多禮,他坐定之後,傳下去三娘子的書信,看了一圈開口說道:“忠順夫人來了書信,俺答汗勢如破竹,土蠻汗只能拼命抵抗。”

“俺答汗發動進攻的時間非常巧妙,不是夏季,也不是秋季,而是春夏交際。”戚繼光看完了三娘子的書信,也不得不說,俺答汗這個傢伙,不愧是困擾了大明二十五年的虜王,他的軍事天賦,的確非常優秀,戰爭發動的時機,在春夏交際之時。

草原的夏天會比京師來得晚一些,這個季節,正是羊羔產仔的時候,俺答汗這個時候發動進攻,就是在以實力橫推土蠻汗,土蠻汗剛剛劫後餘生,從大明手中逃出了大鮮卑山山口,如果過一年,土蠻汗站穩了腳跟,俺答汗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現在這個時機,正正好。

“戚帥以爲,土蠻汗能撐多久?”朱翊鈞不看好土蠻汗,土蠻汗新敗,士氣孱弱,實力不濟,同時,俺答汗挑選的時機,確實是恰到好處。

“土蠻汗能撐很久。”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圖們畢竟姓孛兒只斤,是北虜的宗主大汗,而此戰,俺答汗只能速勝,一旦他無法速勝,土蠻汗能撐過這一年,俺答就拿土蠻汗沒有任何辦法了,這也是俺答汗選擇這個時間進攻的原因。”

“俺答汗是草原的叛徒。”

戚繼光談的是人心向背定成敗,俺答和土蠻汗都姓孛兒只斤,都是黃金家族,而土蠻是宗主大汗,俺答是草原叛徒,俺答汗甚至不再信仰長生天,改信了佛,這種人心向背之下,如果讓土蠻汗拖住了,這就是一場消耗戰了。

“戚帥以爲,咱們該幫土蠻汗還是該幫俺大汗呢?”朱翊鈞思索了片刻,在軍事天賦這一塊,相比較相信自己,朱翊鈞更信任戚繼光,在軍事領域,戚繼光的判斷,比朱翊鈞要準確的多。

朱翊鈞對自己的軍事天賦,很有自知之明。

戚繼光看向了堪輿圖,看了許久說道:“幫土蠻汗,幫他撐過最難的這段時間,只要拖到了秋天,俺答汗就再也贏不了,到那個時候,大明才能做裁判,無論是讓土蠻汗贏,還是讓俺答汗贏,都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只有他們打的你死我活,大明才能渾水摸魚,得漁翁之利。”

“好。”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問道:“先生以爲呢?”

“陛下,臣不通軍務…”張居正看着大明皇帝十分真誠的說道,在軍事天賦這塊,張居正和陛下處於一個水平,幾乎爲零,放放馬後炮還行,讓他從錯綜複雜的局勢裡判斷出戰爭的走向,他的確做不到,他在戰略上認同戚繼光的說法。

讓他們打,打的越熱鬧越好,打的你死我活,大明才能做裁判,才能裁決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才能漁翁得利。

反正大明騎兵還沒有形成戰鬥力,繼續出塞作戰不現實,還不如作壁上觀,拿着草棒鬥蛐蛐。

“臣以爲戚帥所言有理。”俞大猷思前想後,選擇了贊同戚繼光的判斷,俺答汗真的能把土蠻汗打死,若是真的讓俺答汗贏了,大明想要復套就是難如登天。

“臣附議。”譚綸也認爲應該幫土蠻汗,狗咬狗一嘴毛,讓他們撕咬起來,誰都不能贏,纔是其中的關鍵。

“那個土蠻汗的兒子布延,是不是還在京師?”朱翊鈞看向了禮部尚書馬自強,布延入京時間有半年了,始終沒能得到機會覲見皇帝,布延是來求和的。

馬自強立刻說道:“回稟陛下,布延的確在四夷館居住,他今日還吵吵嚷嚷着想要覲見。”

“好,今天就讓他覲見吧。”朱翊鈞立刻做出了指示,土蠻汗在捱揍,大明皇帝終於肯接見土蠻汗的使者了。

至於該怎麼幫土蠻汗,就看看土蠻汗需要什麼了,大明可以提供幫助,但是這些幫助,絕對不是免費就是了。

“萬太宰,海外番國志,修的怎麼樣了?修成一卷,就給朕看一卷吧。”朱翊鈞對《海外番國志》還是很在意的,萬士和主持修纂已經半年有餘,之前一直在制定修纂的標準。

萬士和想了想從懷裡掏出了兩捲來,朱翊鈞在等布延的時候,把這兩本志書簡單的翻看了一下,萬士和這個讀書人,不愧是個讀書人。

萬士和修了兩卷,第一卷是安南,第二卷是呂宋,按照萬士和的說法,這兩個地方,是大明自古以來固有領土。

按照萬士和的說法,安南和呂宋,都是中原苗裔,因爲戰亂遷徙到了安南和呂宋。

人都是中原人,那領土自然是中原王朝的固有領土了。

萬士和在定義海外番國的歷史,反正他們也沒有自己的歷史志書,還不是大明想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萬太宰有心了。”朱翊鈞對海外番國志的修撰標準,非常滿意,無論如何,先把宣稱喊出去再說。

“陛下,布延在殿外恭候。”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稟報着。

定義歷史就是定義現在。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