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

黃巢這兩個字,徹底刺痛了高攀龍,這兩個字,實在是太痛了!

士大夫總是幻想着天崩地裂的時候,自己可以倖免於難,因爲他們是統治階級,壟斷了文脈的統治階級。

無論誰坐在龍椅上,要治理國家,都要依靠他們這些士大夫,這是他們如此肆無忌憚的根本原因。

如果遇到了社會巨大動盪,但這種動盪,是針對所有人的一場大危害,而高門大戶世代培養起的能力和自身的抗風險性,要比窮民苦力要強得多。

哪怕是矮子裡面拔高個,他們也是鶴立雞羣的那一類。

某種程度上,這些高門大戶,的確可以逃脫歷史週期的魔咒,始終保證自己佔據了統治階級的地位,對於高門大戶而言,不必關切皇帝是誰,不用關切皇帝的政策,只要不掀桌子,一切都好。

但黃巢和羣雄蜂起爭天下的豪傑不同,黃巢不一樣,黃巢一切行爲的根本兩個字就是報仇,不論好壞、不論家世、不論身份,抓到就殺。

所以,林輔成僅用兩個字就徹底讓高攀龍狠狠地破防,憤怒到連話都說不太清楚的地步,這是畏懼和憤怒到了極致的表現,得虧高攀龍年輕,否則這兩個字,就能把高攀龍送走。

“高攀龍這個人,怎麼講呢,他沒見過世面,他心目中的世面,就是他家地頭的範圍之內。”朱翊鈞看着高攀龍破防的樣子,滿臉的笑意。

高攀龍看起來是個名儒,而且能言善辯,關鍵是不要臉,可朱翊鈞說他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被林輔成這種走南闖北的混不吝,給噴的有點無所適從了。

高攀龍在雜報上,把一切罪責歸咎於小民道德,這樣一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欺壓百姓。

但林輔成一語道破,這種行爲,根本就是逼着大明孕育出另外一個黃巢來。

大明後來沒有孕育出黃巢來,倒是更加殘忍的建奴入關了。

建奴可比黃巢狠多了,黃巢還只是殺世家大族,建奴連話都不讓說,文字獄把人給限制得死死的,想殺人,連理由都不用想一個。

選貢案,皇帝也殺人殺的讓人膽寒。

但皇帝殺人分敵我,是有跡可循的,是比太祖高皇帝寬仁的,只要沒有反跡,就不會有危險,甚至不太嚴重的違法,也會被懲罰,而不是被直接滅掉滿門。

甚至不少勢要豪右都痛罵逆黨,把皇帝的暴力給招來了,都知道皇帝不好惹,非要去惹!

林輔成看着高攀龍搖頭說道:“你當今日沒有黃巢嗎?淺了,見識淺了。”

“也就是在大明腹地了,上面有朝廷,地方有衙門,朝廷有京營,地方有巡檢司,秩序大於一切,所以爾才能如此心安理得。”

“海寇,個個都是亡命之徒,你罵他們兇殘也好,你罵他們沒有人性也罷,他們爲何亡命天涯?爲何攻破了種植園後,不分男女老少,襁褓裡的孩子都要殺死?因爲他們一個個全都是黃巢。”

林輔成在南洋對海寇也進行了充分的瞭解,海寇沒有好人,全都是該死之人,手上血債累累,沒有一個是乾淨的,動輒殺人越貨,攻破種植園後,更是大開殺戒,從不放過任何人。

這林輔成完全想不明白,這些海寇爲何會變成了這樣?好端端的人不做,非要做鬼?

南洋兩個總督府,對海寇的態度就只有一個,殺。

也沒人關心過他們爲何變成了海寇,林輔成從總督府衙門裡找了數百名海寇,瞭解了他們的生平,這些亡命之徒,手上血債累累,但是身上的遭遇,又讓人唏噓不已。

沒有無緣無故。

林輔成看着高攀龍說道:“壓迫把人變成鬼,你既然覺得壓迫居卑鄙者理所當然,那就不要怪秩序失效的那天,遍地都是黃巢。”

“且不說其他,我來問你,高攀龍,你家僱工被瘋驢踢斷了腿,你是給五兩銀子將其打發了,還是非要找那些所謂的工盟,逼他們低頭呢?”

高攀龍無話可說,他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因爲林輔成說話,揭破了他所有的虛僞。

無論如何粉飾太平,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日後再遇到工傷索賠的案子,江南的工坊主們,都會多少給點,防止對方鋌而走險。

五兩銀子,十五兩銀子,真的不至於死這麼多人。

“怎麼你也要尋工盟不成?”林輔成見高攀龍不說話,依舊沒有放過他,立刻咄咄逼人,開始追問。

高攀龍仍舊不說話。

林輔成站了起來,死死地盯着高攀龍,厲聲說道:“說話!”

“自然不會。”高攀龍被逼的沒辦法,只能開口回答。

林輔成這纔看向了四方朗聲說道:“就像是兗州孔府案後,再也沒有人逼着窮民苦力爲狗披麻戴孝了;就像是這浙江九營譁變後,再沒人要吵着鬧着削減軍兵俸祿了;”

“就像是寧都、瑞金、寧化三縣,佃農蟻聚入城,逼縣官印均田帖以數萬計,收立盟,捐額租,除年節等項舊例,再沒人逼着窮民苦力賣兒賣女給地主家送年節了。”

“馬三強的案子,就不要再糾纏了,再糾纏,你家佃戶傭奴夜裡磨刀,你不怕?”

“現在來說說你那個狗屁不通的阿片自由論吧。”

林輔成坐下,第一個話題結束,林輔成還給了高攀龍一個警告,讓他小心家裡的佃戶傭奴夜磨刀,不知道這高攀龍夜裡會不會因爲噩夢而驚醒,稍微有點動靜就驚恐難安?

“人各有命。”高攀龍開始說明他的阿片自由論。

他覺得朝廷爲了緝毒,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就是爲了緝毒建立的巡檢司,就讓朝廷每年支出上百萬銀,要知道京營一年軍費也才二百六十萬銀。

“朝廷爲了緝毒,甚至連緝私都鬆了綁。”高攀龍說起了一個現象。

海防巡檢在巡檢的過程中,管控最嚴的是鴉片、死藤水,其次是各種黑貨,就是朝廷禁令的生絲、火藥、火器、甲冑等物,但對白貨走私,就不那麼熱衷了。

無論任何組織,精力都是有限的,朝廷對緝毒、緝黑查得嚴,那就奔着朝廷要的東西去查。

“人都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的,既然朝廷大力宣講阿片的危害,還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他自己就要承擔這些惡果,範應期把自己折騰成了範無期,他不知道阿片的危害?他又不是山溝溝裡的窮民苦力,他一清二楚。”高攀龍完整的陳述了自己的邏輯。

“你講的不對。”林輔成搖頭說道:“說到底,還是隻享受權利,不履行責任和義務的那套舊說辭,不讀矛盾說的結果,權利和責任,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朝廷看起來投入巨大,甚至還有稅賦上的損失。”

“但朝廷收了稅,難不成看着阿片荼毒天下?爲了省點錢,就弄得天下疲憊,反而是賠錢買賣。”

在上次聚談後,皇帝說高攀龍這個人是個老人,暮氣沉沉,張口閉口之乎者也,比王崇古還要腐朽的暮氣,撲面而來。

而這個阿片自由論,也是類似的論點。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之所以每個人都要活在枷鎖之下,就是因爲要出讓自身各種自由,來換取穩定的生活環境,朝廷既然收了大家的稅,就要保大明百姓平安。”林輔成開始講他的自由論。

每個人生下來是自由的,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從無拘無束的蒙童,逐漸長大成人,就帶上了各種各樣的枷鎖。

而這些枷鎖,就是個人、集體讓渡部分的權利,以換取更大集體、更大的公的穩定,依靠更大集體保障生存與安全。

林輔成想了想又說道:“陛下讀論語,論語曰:不時不食。”

“陛下解:不時之物,有傷於人,不宜以奉供養,億兆黎民供養朕一人,其任重若泰山,當心懷天下,執守堅定,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民,方爲人君。”

論語裡有句話,說不時不食,皇帝說,不在時節的東西,有傷於民,百姓供養朕一人,朕的責任比泰山還要重,要做弘毅士人,上對得起老天爺,下對得起萬民,纔是人君該做的事兒。

這是萬曆元年,張居正講筵的時候,陛下對論語的批註。

那時候,人們普遍以爲是張居正在給皇帝臉上貼金,但十七年以來,陛下身體力行,踐行了自己說過的話。

其實林輔成這話,也是在罵高攀龍,和以高攀龍爲代表的舊文人,陛下十歲就懂的道理,這幫士大夫們,這麼大年紀了,還是不懂。

林輔成繼續說道:“即便是在南洋的一些部落裡,甚至是野獸,也是如此。”

“這些夷人爲什麼要在部落裡,因爲部落更加安全,那些狼爲何不肯做個獨狼?因爲做了獨狼,就無法成功捕獵,獲得食物。”

“同樣的道理,窮民苦力們能忍受徐四海這種人,就是寄希望於工盟能夠代表他們爭取本該屬於他們的利益。”

“可惜徐四海匠人出身,背叛了工匠。”

吵架都不是對手的高攀龍,講道理那就更不是對手了,畢竟人林輔成真的下南洋四年,見過了各種人妖物怪,對各種事,都有自己的理解。

高攀龍眉頭緊蹙的說道:“那物質大豐富的話,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出讓部分的自由,來換取安全和保障了呢?”

“大抵是不行的。”林輔成搖頭,嘆了口氣說道:“這次費利佩把國事當兒戲,給大明加關稅,大明對等加了關稅,而且大帆船隻帶了二百五十萬銀。”

“大帆船隻帶走了二百五十萬銀的貨物,但多出來的四百萬銀的貨物,沒有流入大明內部市場,也沒有降低大明的物價。”

“因爲商人覺得自己因爲外需減弱的損失,需要內需來補足,所以,寧願裁減匠人、減少供應,增加價格來增加利潤,也不肯將貨物降價賣給大明的百姓。”

“該我賺的銀子,一分都不能少,不是物質大豐富,就能實現絕對自由的。”

對於絕對自由,林輔成是極度悲哀的。

如果是講道理,物質大豐富,朘剝和壓迫就沒有了意義,這個時候,就可以實現按需分配的絕對自由,但,真的會這樣嗎?

林輔成覺得並非如此,因爲矛盾不僅僅只有物質層面,還有些其他的矛盾,所以,即便是物質大豐富,人們還是要出讓自己部分的自由和權利,來換取庇佑、保障、安全和相對公平。

同理,當人們換不到的時候,自然會收回自己出讓的權利和自由。

“謹受教。”高攀龍終於敗下了陣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講不過,也罵不過,自己那些個看似有道理的廢話,在林輔成面前,就像是兒戲一樣不值一提。

“丫頭,你看吧,這高攀龍即便是經過了這次的聚談,依舊不知悔改,我行我素,他們這種人,最是典型,我說不過你,但不代表會改變我做事的習慣。”朱翊鈞倒是不會認爲高攀龍會改。

很多人後悔,不是真的知錯了,而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要是所有人碰到事之後,真的知道改悔,哪還有反反覆覆呢。”王夭灼倒是頗爲贊同夫君的話,歷史就是個圈,兜兜轉轉。

林輔成之後,還有一些聚談,但朱翊鈞已經沒什麼興趣聽下去了,就直接選擇了離開。

夜裡,王夭灼把冉蕙娘領到了陛下面前,王夭灼和朱翊鈞有點像,既然王夭灼給過冉蕙娘承諾,自然要想方設法的做到。見禮之後,冉蕙娘站着,王夭灼坐着,這後宮裡,若論相貌和身材,冉淑妃都是最好的。

冉蕙娘也是清楚,這是此生僅有的機會,若是不能挽回聖眷,怕是要孤苦一生了,多少不得寵的妃子,連自己的孩子的面兒都見不到。

況且,冉蕙娘還不是不得寵那麼簡單,所以今天,冉蕙娘精心打扮了一番,生怕讓陛下厭惡。

朱翊鈞只看了一眼,就知道冉蕙娘是真的知道改悔了。

王夭灼笑着說道:“夫君,她自己不敢過來,我就把她領過來了,夫君也不要那麼兇,嚇到了就不好了。”

總歸是二皇子、五皇子的母親,既然沒有內外勾結,沒必要過分苛責。

“顧眉生入宮來了嗎?”朱翊鈞問起了魏國公府的女兒顧眉生。

“夫君安心,已經跟着嬤嬤學起了禮儀,那我就先回去歇着了。”王夭灼也沒多停留,將人帶到了,之後冉蕙娘何等下場,全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朱翊鈞仔細打量了下冉蕙娘,才嘆了口氣說道:“冉淑妃,你知道朕是什麼時候,看出你的心思嗎?”

“南巡之後,你處處學王皇后,梳妝打扮、衣着首飾、舉止談吐,你處處學她,朕自十歲登基,國朝是多事之秋,你這點心思,朕看出來了,朕讓德妃勸你幾次,你充耳不聞。”

皇帝的多疑,用曹孟德的話說,就是吾夢中好殺人。

朱翊鈞做事是再一再二不再三,他不是沒有讓人勸過,但冉淑妃當聽不懂,那就不能怪他了。

王皇后不來求情,朱翊鈞真的會把她送回去。

“蕙娘知錯了。”冉蕙娘說了幾個字,就哭了起來,但又不敢掉淚,生怕流淚花了妝容,這可是她唯一還算能讓陛下惦記下的東西了。

朱翊鈞嘆了口氣繼續說道:“你說你學也就罷了,學的不像也罷了,可是你問前朝那麼多事兒做什麼?”

“選貢案、濟南理工學堂閱示、徐州知府等等,和你有什麼關係呢?你問朕身邊的宦官,這些宦官們是說,還是不說呢?”

“不說,你是主子,他是奴婢,壞了尊卑,說,又違背了規矩。”

“蕙娘真的知錯了,還請陛下饒蕙娘一次。”冉蕙娘眼裡噙着淚,就是不敢讓眼淚流下,其她的內心還是有幾分欣喜的,自從上次事兒後,陛下一直沒見她,更沒跟她說話。

現在陛下肯如此語重心長的教訓,那就代表着陛下心裡還是有她的。

“行了,擦一擦淚吧。”朱翊鈞揮了揮手,冉蕙娘是真的知錯了,千不該萬不該,問些前朝的事兒,最終惡了皇帝。

冉蕙娘拿着手帕,繞在手指上擦了擦眼淚,才滿眼通紅的說道:“陛下,蕙娘以後再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了。”

“嗯,知道就好,朕去盥洗,你且去寢室等着朕便是。”朱翊鈞揮了揮手。

在這件事裡,張居正是不敢勸皇帝的,因爲冉蕙娘也是他張居正找來的,那是張居正給朱翊鈞上的一節課,權力是無所不能,就因爲皇帝提上那麼一嘴,遠在雲南的冉蕙娘就來到了宮裡。

倒是王崇古有次面聖,跟皇帝絮叨了兩句,王崇古仗着自己年紀大,仗着自己的對大明朝有功,起了個頭,就直接了當的說,這國事和家事完全不同,不能拿外廷那套規矩往家裡套,會出事的。

這婦道人家,頭髮長見識短,若是沒有點爭奇鬥豔,那就不是婦道人家了。

朱翊鈞事後也稍微反思了一下自己,確實是有些反應過度了。

冉蕙娘整個事情裡,朱翊鈞有些情緒化了,主要是他意識到了選貢案背後文化貴族的事實,就有些急切。

這種急切,甚至影響到了前朝,大軍回朝後,他立刻南下,忽視了京營班師回朝,也有大堆的事兒要處置,也幸好戚繼光是五十年份的老帥,對這些事兒都有預料,處理得當。

朱翊鈞作爲皇帝,是極爲合格的,但作爲丈夫,是極爲不合格的,他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前朝,忽略了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冉淑妃那些不該有的心思,其實是李太后和王夭灼的婆媳矛盾。

王夭灼是不好拿捏的,李太后這個婆婆就讓冉淑妃跟王夭灼唱對臺戲,反正一個是皇帝最心愛的人,一個是最得寵的妃子,唱一唱對臺戲再正常不過了。

李太后也決計想不到,會鬧到這種地步。

“這是哪齣兒?”朱翊鈞走進寢室,有些驚訝的問道。

冉蕙娘失寵的這段時間,顯然沒閒着,準備了點小花樣兒來討好陛下,這寢室裡掛着一副巨大的卷軸,還有一盞很亮很亮的石灰噴燈,打在了宣紙畫卷上。

冉蕙娘露出了個笑容,彈弄着手中的琵琶,靡靡之音響起,冉蕙孃的身形沒入了畫卷背後,冉蕙娘頗爲曼妙的身影,在畫卷上,開始翩翩起舞。

影舞。

在琵琶聲中,人影的衣裙開始一件件地掉落,朱翊鈞是有些驚訝的。

“夫君。”冉蕙娘從畫卷探出頭來,滿臉羞紅的叫了一聲。

中國有句古話,牀頭吵架牀尾和,這很多夫妻矛盾,牀上打一架就好了,一架不夠,再打一架便是,冉蕙娘那顆忐忑不安的心,隨着一次次強而有力的衝擊,終於踏實了起來。

朱翊鈞休息了一日後,離開了莫愁湖行宮,向着杭州府而去,南巡繼續。

而此時的杭州府內,浙江巡撫侯於趙、杭州知府閻士選因爲一個案子,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德清蔡氏爲何接連追訴?陛下南巡即將來到杭州,我等把這個案子呈送御前,是不是不太好?”閻士選面色爲難的說道。

這是一個陳年老案,而且上一任浙巡吳善言已經斷過案了。

德清蔡氏和德清徐氏,都是德清縣的半縣之家,浙江一個縣富得流油,半縣之家是勢要豪右。

萬曆七年,德清蔡氏把自家女兒嫁到了徐家做正妻,成兩家之好,可是這剛嫁過去三個月,蔡氏女就枉死在了家宅之中。

當初吳善言判案,蔡氏女多疾病逝。

蔡正平作爲父親,已經接連訴訟了九年,萬曆十七年春,蔡正平病逝,長子蔡樹常成爲了家主,蔡樹常仍然不肯放棄,仍要告訴德清徐氏害人性命。

侯於趙擺手說道:“德清蔡氏肯還田,德清徐氏不肯還田,所以德清蔡氏冤。”

閻士選十分無奈,他十分無法理解的說道:“這兩件事有什麼關係嗎?蔡氏還田就是蔡氏有理?”

“對,蔡氏肯還田,就是蔡氏有理。”侯於趙理所當然的說道。

“不是,侯巡撫,案子能這麼斷的嗎?”閻士選用力的靠在椅背上,看着頂樑柱,這個杭州知府實在是太難了。

侯於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斷案全看立場。

蔡樹常在父親病逝後,找到巡撫侯於趙,說如果侯於趙肯再查當年妹妹枉死案,他們家就把所有的田畝還田,而不是朝廷所說的可以留下一百頃田。

侯於趙立刻應允,而後在皇帝南巡的關鍵時間裡,侯於趙要力排衆議,重啓蔡氏女枉死案。

“是不是覺得我這個人有毛病,案子是案子,還田是還田,兩件事不能混爲一談,起初,我剛到遼東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我發現用立場去判斷問題,反而比所謂的事實更加準確。”侯於趙也是一臉無奈。

德清蔡氏,沒有太多的海船,就是爲了讓妹妹沉冤昭雪,蔡樹常就要散盡家財,只求一個公道。

侯於趙嘆了口氣說道:“我們作爲地方父母官,是看不到事情全貌的,我在遼東做事,就是立場大於所謂的事實。”

閻士選有些不可思議的說道:“那侯巡撫在遼東這麼些年,就沒有什麼差池嗎?靠立場斷案。”

“沒有,從無差錯,遼東是敵我分明。”侯於趙點頭說道。

閻士選鄭重的說道:“浙江不是遼東,浙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有可能是德清蔡氏,在藉着所謂冤案和徐氏鬥法,想要藉着朝廷的勢,徹底壓死徐氏。”

“也有可能是蔡氏根本不想還田,就是想要我們開棺驗屍,徹底得罪所有勢要豪右,破壞還田令,我們參與其中不太妥當。”

侯於趙思考再三,還是搖頭說道:“重啓蔡氏女枉死案,這案子一定有問題,若是沒有出錯,我向陛下請罪。”

閻士選發現侯於趙真的很難溝通,說好聽點叫赤子之心,有一套自己的行爲準則,說難聽點就是犟驢一樣!

這案子,閻士選跟侯於趙吵了足足兩個月,侯於趙還是要一意孤行。

蔡氏女嫁到了徐家,死後埋在徐家的地頭上,所以一旦重啓案件,就要到徐氏家裡開棺驗屍。

刨人家墳地,這就是衙門把徐家徹底給得罪了,也是把勢要豪右之家這個階級得罪了,浙江還田令差一點點收尾,很可能因爲此案出現反覆。

但官大一級壓死人,閻士選只能執行命令,侯於趙都說了,出了事兒他去找陛下請罪。

閻士選只能說,這些天上人做事,仗着聖眷在身,肆無忌憚。

但三天後,閻士選看着面前的卷宗,驚駭無比,因爲侯於趙是對的!

案子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德清縣衙遵從上級命令,在蔡家人的幫助下,真的到了徐家的地界,要挖開了蔡氏女的墳。

шωш ★тtkan ★¢〇

徐家一看朝廷來刨自己家墳頭,哪裡肯?徐家人帶着家丁憤怒到了極致,抵死反抗,可蔡家和徐家,平分秋色,誰也奈何不了誰,因爲衙門有上級指示,衙門站在蔡家這頭,蔡家佔了優勢。

衙門完成了開棺驗屍,打開棺槨,裡面空空如也。

蔡家人當場就跟徐家人打起來了,蔡樹常當場發瘋了一樣,傷了徐家三人,逼問妹妹下落。

蔡樹常因爲傷人,被抓進了德清縣收押,爲了防止蔡樹常在牢裡出事,德清縣衙門把人移交到了杭州府衙門。

“這…”閻士選頭都有些大了,陛下馬上就到了,閻士選對這個案子,束手無策。

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
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