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

朱翊鈞看着太白樓門前的標題,今天太白樓聚談的內容是,每年給大明百姓發十二貫寶鈔如何?

“馮大伴,朕平日裡還是過於仁善了,你看看這幫士大夫,盯上朕的金庫了!”朱翊鈞有些感慨,他萬萬沒料到,大明士大夫這麼膽大包天!萬曆寶鈔,就是朱翊鈞的金債券,這一年十二貫,得朱翊鈞這個君父出錢。

馮保掐着指頭算了半天,低聲說道:“陛下,負擔不起,根本負擔不起。”

大明現在有一億三千萬人,每一個人,一年發十二貫寶鈔,一年就是15.6億貫的寶鈔,也就是15.6億兩白銀,3億多兩黃金,即1.16萬噸黃金。

這些士大夫真的是一點算學不學,但凡是學點算學,也知道皇帝一年搞不到1.16萬噸的黃金,別說1.16萬噸,就是0.06萬噸,朱翊鈞都搞不來。

“倒是看得起朕,朕一年去哪裡搞上億兩的黃金去?”朱翊鈞甩了甩袖子,走進了太白樓等待着聚談的開始。

朱翊鈞在太白樓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寧遠侯李成樑,他也來了,而皇帝直接將他宣到天字號包廂。

“寧遠侯也喜歡聽聚談?”大明皇帝示意李成樑不必多禮,讓他落座說話。

李成樑笑着說道:“回稟陛下,就是湊個熱鬧,聽聚談是假的,臣呢,就是看看哪個賤儒不長眼,胡說八道,揍他一頓。”

李成樑覺得自己退休的日子真的是太好!

每天好吃好喝,睡醒了就四處找賤儒,受了讀書人這麼多年的氣!終於有機會,可以發泄一下了。

對於寧遠侯府而言,李成樑揍得賤儒越多,寧遠侯府就越安全,這麼做,是武勳和文官的切割,尤其是李成樑、李如鬆這兩代人都很能打的武勳,要格外的小心。

不過根據東廠番子的觀察,李成樑揍賤儒,不是爲了保寧遠侯府平安,更多的是泄憤,李如鬆戰功赫赫,陛下春秋鼎盛,陛下根本沒有理由卸磨殺驢。

所以純粹個人恩怨。

“原來如此。”朱翊鈞和李成樑說起了倭國的戰局,尤其是戚繼光對長門、石見、出雲三國的攻城略地。

李成樑作爲寧遠侯,本應該每天到文華殿廷議,但是他以年老多疾爲由,不肯到文華殿廷議,就跟當初王崇古成了次輔,但從來不在文淵閣坐班一樣。

李成樑不去文華殿廷議,目的也挺簡單的,遠離那些朝中的是是非非,把自己掙來的寧遠侯爵傳下去,而且他不去文華殿,也是爲了李如鬆日後的前程。

他今天要是去了,李如鬆日後就去不得文華殿了,嚴嵩、嚴世蕃舊事,不得不防。

戚繼光的謀劃,李成樑並不知情,他聽聞了皇帝的說辭後,補充了一點自己的觀點,從軍事和政治兩個角度。

在軍事上,這種沿海狹長的領地,很容易被攔腰截斷,各個擊破,所以需要水師坐鎮,水師救援得當,能極大的改變這種困境;

而在政治上,李成樑覺得大明駐軍要嚴格遵守禁令,把作惡的事兒,交給倭國的經紀買辦、大名,這些髒事,大明不要插手過深,一來不讓大明軍道德滑坡,二來,減少倭人對大明軍駐守的牴觸情緒。

“讓倭人恨倭人,讓倭人鬥倭人,這樣一來,才能長久,臣還是覺得,大明不要出面橫徵暴斂,催逼過急,以防當年安南舊事。”李成樑總結了自己的看法。

朱翊鈞沉默了下,笑着問道:“讓倭人恨倭人,寧遠侯在遼東也是這麼做的嗎?”

“臣也就會這麼點不上臺面的伎倆了。”李成樑承認了自己在遼東就是這麼收拾海西、野人、建州女真、外喀爾喀七部,讓他們自相殘殺,這是一種較爲廉價的統治方式。

這樣做唯一的壞處,就是養蠱,養出個大明收拾不了的蠱王,就很難收場了,但大明軍已經進入了全火器時代。

線列陣、炮陣、輕騎兵陣互相配合的‘排隊槍斃’的戰術,已經非常熟練,沒有什麼蠱王是火炮收拾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火炮不夠。

“這些個儒生沒被抓起來,大明還是過於自由了。”李成樑看着入場的儒生,他對這些賤儒的很多言論,是極其不滿的,主要一些個賤儒,還是沒學會矛盾說,一張口就是空中樓閣。

這幫人坐在京師的暖閣裡,對着塞外的事兒,指手畫腳,指指點點,動不動就說邊方總兵苛責蠻夷,要修文德,要柔遠人,明明沒見過幾個夷人,卻充斥着對夷人的幻想。

真到了遼東,纔會知道這幫蠻夷有多麼的猖狂,柔遠人?把這些夷人種到土裡堆肥,就是最大的柔慈。

“承蒙諸位賞臉,今日聚談由在下主講,鄙人蔡獻臣,乃福建同安縣人,窮鄉僻壤,官話說的不甚流利,還請各位海涵。”蔡獻臣對着四方拱了拱手,他是福建人,說話帶着點口音,常常因爲口音而被人嗤笑。

但這官話雅言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那麼熟練,口音確實有點難改。

東廠的番子已經把主講人蔡獻臣的祖宗十八代,都調查清楚了,彙總成爲了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手邊。

蔡獻臣在萬曆十三年中了舉人,萬曆十四年入京考進士,並沒有考中,在京師拜了王元美爲師,正在積極準備考取萬曆十七年的進士,這次的聚談,也是王元美要蔡獻臣到太白樓來,談一談他對寶鈔的看法。

王元美覺得死讀書不是個事兒,讓蔡獻臣出來走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天下之弊,莫過於兼併,萬曆維新十六載,田土產出,已經無法滿足勢要豪右們的胃口了,所以,兼併即壟斷。”蔡獻臣開始了自己的聚談。

朱翊鈞覺得有趣,蔡獻臣至少讀過矛盾說,讀過階級論,因爲階級論的第二卷是分配卷。

小農經濟的情況下,天下困於兼併,田土集中並且拋荒,糧食產量不足,稍微有個天災人禍,就是沸反盈天,百姓走投無路只能揭竿而起。

而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後,兼併二字,就變成了複雜的分配問題,最終由分配問題嬗變爲壟斷。

兼併在商品經濟中的具體表現是:壟斷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從實物地契,轉化爲股權憑證;通過債務讓人變成奴隸,一如過去強人身依附的傭奴佃戶;市場份額、技術、資本、產業、等等高度集中;將自身的風險轉移給多數人去承擔等等。

要解決壟斷問題,就要解決分配,至少蔡獻臣的討論,不是空洞無物的賤儒言論。

蔡獻臣繼續說道:“兼併即壟斷,如何解決壟斷呢?自然在分配上下功夫,而我們來看看這句話,每年給大明百姓發十二貫寶鈔如何?這一句話,裡面包含了幾個前提。”

“首先就是定期,每年;目標,個人,大明的每個人;數量爲十二貫,也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後就是沒有任何先決條件,不分老幼,只要是大明人,都發。”

十二貫就是十二銀,是大明一個壯勞力幹一年活兒收入的中位數。

也就是說,蔡獻臣想要大明朝廷,給每個具體的個人,無條件、每年、發放基本生活保障。

蔡獻臣想要聊的內容是普遍的、基礎的、定期的、無條件、個人的,一種社會兜底機制。

蔡獻臣繼續說道:“誠然,這看起來有點天方夜譚,哪怕是印鈔,十五億貫鈔,一年三億兩黃金,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

“但我們要注意到,寶鈔的錨定,現在是黃金,但不僅僅是黃金,還有大明的貨物,在生產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大明可以發的寶鈔,絕對不是一年六百萬貫,六千萬,而是六億貫,六十億貫。”

一眼就能看出的問題,蔡獻臣早就注意到了,眼下的生產力根本做不到,萬曆寶鈔的錨定物只是黃金,但日後可以是貨物,三億兩的黃金不好找,但生產價值三億兩黃金的貨物,還是可以想一想的。

他拋出這個話題的目的,也僅僅是討論信用貨幣的未來,日後生產力足夠高,物質足夠豐富的前提下,是否可以通過給每個人發鈔,來維護社會基本公平。

這就是蔡獻臣討論的問題。

“如果站在朝廷的立場上,提供基本經濟保障,可以有效的減少不滿,就不至於揭竿而起了,大明自然可以萬世不移了。”蔡獻臣滿臉笑容的說道:“諸公,我們似乎找到了一個萬世不移的辦法,至少理論上是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發錢的方式是一種分配方式,而且非常有效,因爲它不需要繁瑣的、異常麻煩的審查,能夠顯著的減少行政上的空耗,尤其是百姓們有了錢,就會購買各種商品,進而促進商業的繁榮。”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

朱翊鈞懶散的靠在椅背上,看着蔡獻臣,沒有任何的意動,這種說辭,看起來非常美妙,對皇帝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朱翊鈞清楚的知道,發錢根本不可能萬世不移。

一個儒生伸手,而後站了起來,滿臉疑惑的說道:“你說的很好,但是都發錢,不等於都沒發錢嗎?因爲都發錢,導致貨幣的總量增加,孫尚禮指數就會不斷的增高,發的越多,增加的越多。”

這位儒生提到的孫尚禮指數,是上海縣知縣姚光銘提出的,分爲兩種一種廉價的必要商品價格增長,一種較爲昂貴的非必要商品價格增長。

貨幣總量增加,必然引起孫尚禮指數的飆升,發的越多,就會漲的越多。

“你問的很好。”蔡獻臣點頭說道:“如果是單純的發錢,那一定導致孫尚禮指數飆升,因爲市場上能夠提供的商品沒有相應的增長,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發錢,這是我一直在強調的問題,我們要做的是分配。”

“這些錢,絕對不能憑空產生,一旦憑空產生,這就不是基本保證,而是債了。”

“許衡在《楮幣札子》裡說:夫以數錢紙墨之資,得易天下百姓之貨;印造既易,生生無窮,源源不竭。世人所謂神仙指瓦礫爲黃金之術,亦何以過此。”

“紙鈔就是債,只要是債,就一定要還,如果大明無視錨定大量發鈔,萬曆寶鈔也就是洪武寶鈔的下場了,也就代表着這次萬曆鈔法,再次失敗了。”

朱翊鈞對蔡獻臣這段話非常認同,無錨隨意發鈔,最後受害的還是大明本身。

許衡在《楮幣札子》中已經詳細的討論貨幣與債務之間的關係了,紙鈔就是債,債就是紙鈔,本質是相同的,也是大明發鈔的基本原理,朝廷寫下欠條,從宮裡借黃金,但借到的是寶鈔。

只要不脫離這個基本關係,大明就可以維持寶鈔的數量不會過度濫發。

這樣的制度設計,是爲了兜住帝國的下限。

蔡獻臣要聚談主講,什麼都不懂,上了臺也是貽笑大方,他真的很有文化,關於紙鈔的認識也非常的到位。

這名儒生眉頭緊蹙的說道:“你也說了,一年要發十二貫寶鈔,最起碼要三億兩黃金,哪怕是萬曆寶鈔用貨物作爲錨定物,支撐得起這樣的規模。”

“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寶鈔不是憑空產生呢?更加簡單明瞭的問:錢從哪裡來?”

蔡獻臣十分肯定的說道:“來源有很多,我們可以對勢要豪右增稅、對遺產進行徵稅,增加利得稅;官廠上交的利潤拿出一部分來;我們也可以把這筆龐大的錢放到交易行或者海外種植園投資之上,將利潤分紅給萬民。”

“無論如何,這筆錢,不能憑空產生,否則不如不發,危害更大。”

蔡獻臣十分肯定禮部的說法,只要是債,就要還,不是勢要豪右還,那就是窮民苦力還,現實往往如此,鄉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憑空產生的寶鈔,就像是迴旋鏢,正中所有人的眉心。

“幼稚。”李成樑琢磨了下,嗤笑了一聲,靠在椅背上,這個蔡獻臣好歹不算是個賤儒,只是有些不諳世事,想法多少有點簡單了。

朱翊鈞好奇的問道:“哦?寧遠侯另有高見?”

李成樑搖頭說道:“高見談不上,這個儒生最大的問題是,他把朝廷想的過於無所不能了,朝廷要是這麼厲害,哪還有什麼改朝換代?”

“而且錢這種東西,無論任何時候,都是過一遍手就沾一手油,陛下這邊給了15億貫,可能根本流不到萬民的手裡就沒了。”

“錢這種東西,就跟水一樣,總是流向不缺錢的地方。”

朝廷不是無所不能的,把朝廷看成無所不能的神,就是一種錯謬,朝廷也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的,而不是掌握了絕對公平的神,不偏不倚的處置一切的事兒。

而且發錢這種事,只要朝廷發,就會滋生貪腐,最終錢能不能到百姓手裡不知道,但不缺錢的人一定會更加有錢,導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所以李成樑才認爲蔡獻臣是幼稚,這種幼稚病很好治,只要真正的辦一件事,就知道要實現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有多困難了。

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朕從羅斯國引進了一些蛔蒿草,蛔蒿草的花可以入藥,每當花開的時候,田裡就會涌進各種各樣的盜賊。”

“這些盜賊多數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和小孩子,他們瘋了一樣的闖進田裡,搶奪蛔蒿花。”

“這些竊賊們,全都是一些藥販子尋找一些遊墮之民,鼓譟他們入園,目的也簡單,毀田,好讓藥販子繼續賣他們的砒霜,而不是寶塔糖。”

“你說農學院能怎麼辦?”

“大司農跟朕說的時候,痛心疾首,因爲這些遊墮之民沒有什麼採摘之法,往往把草田折騰的一團糟,蛔蒿草正在擴產,這種毀壞式的採摘,帶來很大的麻煩。”

“都是老人和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罰不得,地方衙門只能勸告,跟蝗蟲似的,剛趕走,就又來了。”

“關鍵是這些藥販子是故意的,讓這些老人和孩子爲主的竊賊踩踏毀田,讓蛔蒿草的規模不能增大。”

李成樑好奇的問道:“陛下怎麼解決的?”

“朕沒辦法,就抓了一批人,找到了藥販子,藥販子還不算完,還抓到了他們背後的東家,把東家掛在了草田,之後再沒人踩草田了。”

朱翊鈞無奈的說道:“朕也不想的,但是朕沒有太好的辦法,不雷霆威罰,這些個東家還會讓這些藥販子,四處鼓譟誆騙遊墮之民毀田。”

朱翊鈞把幾個東家給用了,掛在了田間地頭,從那之後,再也沒人毀田了。

用這個字,意思是殺人以祭,比如商王用羌。

朱翊鈞之所以殺人,也是這幫東家死有餘辜,這幾個東家的藥店,賣的都是假藥,腚底下一屁股的爛事,還敢在皇帝親自主導的農桑之事上,挑釁皇權,這就是找死了。

這幾個東家抱着僥倖的心理,以爲他們鼓譟遊墮之民,不會被查到,卻嚴重低估了緹騎們的辦案能力。

偵辦的過程十分的曲折,但是這幫出身墩臺遠侯的緹騎,最擅長的就是從蛛絲馬跡中,找到罪魁禍首。

這就是現實,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甚至連一些夫妻都是同牀異夢,一個被窩也能睡出離心離德來。

“這種看似絕對的公平,豈不是對勤勞者的不公平?”一個名儒生站了起來,大聲的問道,他很快就察覺到了這種看起來十分合理的制度,背後的大問題,那就是:這個幻想中的制度,其實是在養懶漢。

絕對公平,往往都是不公平,這是對勤勞者、有能力者的壓迫,乾的越多,賺的越多,受的委屈就越大。

因爲這些勤勞者、有能力者,成爲了懶漢的供養者,長此以往,就沒人願意勤勞,整個大明就會失去活力。

蔡獻臣笑着說道:“你講的很對,所以,十二貫還是太多了,所以我們要在這個數值上,砍爲一半的一半,只能勉強的活着,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痛苦不堪。”

十二貫是一個壯勞力一年苦力的中位數,一半的一半就是四分之一,三貫鈔,就是勉強吃一口,餓不死的地步,這樣一來,就縮小了懶漢的規模。

這名儒生非常不認同的說道:“這不是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養懶漢的問題,你就是再減一半又如何呢?遊墮之民,恐怕會四處作惡,逼迫、搶劫這些剛發下去的寶鈔。”

“滋生遊墮之民,暫且不提,你還是沒能解決不患寡患不均的問題,我憑什麼養他這個懶人的問題?”

這名儒生說完就站了起來,選擇了離開,蔡獻臣準備好的說辭,無法說服他,隨後十數名儒生選擇了離席,這是表達對聚談內容的不認同。

道不同不相爲謀,沒有過多的爭吵,直接離開,吵吵鬧鬧,有辱斯文。

“發十二貫是發,爲什麼不直接發一萬貫?這樣一來,人人都是家財萬貫了。”一名儒生站起身來,攤開了手,對着所有人問道。

他提出了更加尖銳的問題,直接發萬貫,更能實現所謂的公平,大家都有錢了,就沒有窮人了。

“這當然不行,發一萬貫,那米麪糧油煤該漲到何種地步?不行不行。”蔡獻臣連連擺手說道。

這名儒生看着蔡獻臣認真的說道:“所以,我不認同你的說法,發錢解決不了不公,反而在製造更大的不公,這就是我反對的理由。”

這名儒生冷靜的陳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後,離開了太白樓,隨他一起離開的還有數十人之多,整個戲臺下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

另外一名儒生站了起來,眉頭緊鎖的問道:“我有個疑惑的地方,你飢寒交迫的時候,靠吃自己的肉,能活下去嗎?”

“那自然不能,只會死得更快。”蔡獻臣沒有東拉西扯,而是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名儒生搖頭說道:“陛下批註《矛盾說》言:一陰一陽之謂道,夫萬物無窮之理,一體而兩儀也。得之東隅,必償之桑榆;取彼瓊琚,當舍彼璋璧。日月代明而晦朔相替,寒暑推遷而榮枯互生。”

“你要給所有人發錢,那麼,代價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歷史告訴我,承受代價的往往是窮民苦力,而非勢要豪右。”

“所以,我不認可你的說法,你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最終結果可能和你設想的南轅北轍。”

這名儒生說完就離開了太白樓,又有數人跟着這名儒生一起離開。

“朕批註過這句話嗎?”朱翊鈞看着離開的儒生,詢問着馮保,矛盾說的時間有點久了,他都不記得自己這麼講過。

馮保也沒翻備忘錄,直接俯首說道:“陛下,當然有,這段臣也會背,後面是:智者察變,達者守中,過與不及,執兩用中。”

智者,善於發現察覺到萬事萬物的變化;達者,會堅守中正之道。過度和不足,都是無益的,要把握好兩種極端,而取用中道。

執兩用中,這個詞出自《禮記·中庸》是孔子誇讚舜的話,也是中庸的核心思想。

“先生的矛盾說過於晦澀難懂了,大家學矛盾說,都是參詳陛下註解本。”馮保解釋了下他爲什麼會背這段話,也不是爲了方便拍皇帝的馬屁,主要是爲了理解矛盾說。

張居正是大儒,他寫矛盾說的時候,過於惜字如金,有些邏輯的變化,讓人看的一頭霧水,但陛下的註解,是以孩子學生的視角去註解,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原來如此,夫子說:溫故而知新,朕沒事還是要再翻開舊書看看,省的忘了。”朱翊鈞多少有些感慨,一些個士大夫們,對矛盾說的理解,都快要超過他這個皇帝了。

溫故而知新,的確是個極好的學習辦法。

“陛下有言,計不振生業之道,勞擾百姓必矣;策不改勞作之制,濟事終屬虛妄。”一名儒生站了起來搖頭說道:“任何不能促進生產關係改變、生產力增加的計策,都是虛妄,最後都是折騰老百姓,吃虧的也一定是老百姓。”

“我不認可你的想法,告辭。”

在這名儒生離開後,這太白樓的聚談戲臺之下,人數已經寥寥無幾了。

“朕倒是覺得這蔡獻臣講的還是很好的,雖然朕確實養不起萬民,但也可以給鰥寡孤獨者一些寶鈔,讓他們不至於那麼的艱難。”朱翊鈞看着臺上,蔡獻臣一臉焦急和迷茫,他的觀點似乎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朱常治有個陪練錢三,只有一隻眼,在養濟院裡備受欺凌,被朱翊鈞安排在了朱常治身邊,這錢三朱翊鈞賜他大名錢至忠。

馮保低聲說道:“陛下,鰥寡孤獨畢竟是少數,而且這些寶鈔,很可能會被張冠李戴。”

“你說的有道理,大明還是不夠強。”朱翊鈞十分認可的說道,大明萬曆年間的五間大瓦房連地基都沒挖好,不是懈怠的時候。

李成樑看了陛下一眼,其實陛下完全沒有意識到一件事,發錢這種事,對國朝而言不是特別重要,在李成樑看起來最恐怖的是,陛下用矛盾說殺死了一大批本該成爲賤儒的儒學士。

因爲科舉要考,這些儒生們不得不讀矛盾說,但人一旦學會了用正反兩個視角看待一個問題,就沒辦法做個賤儒了。

矛盾說和階級論是完全不同,矛盾說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李成樑看了這麼久,他很清楚,現在這些士大夫們在聚談的時候,言必論矛盾說,這就讓整個聚談,不至於脫離實際,最少也是言之有物。

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因爲這些士大夫就是大明朝日後的統治階級,官選官階級。

最起碼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科舉制依舊是大明朝廷遴選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和辦法,現在還略顯青澀、稚嫩的年輕士大夫,日後就是官選官,決定帝國的命運。

至少比那些袖手談心性的賤儒要強許多。

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
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