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

先帝皇陵成爲計量單位,甚至成爲了大明笑話,被一再反反覆覆的提起,不是大明君臣對先帝的不敬,而是時刻提醒所有人,萬曆維新爲何要出發。

當年真的窮,五十萬銀,十一萬欠款欠了一年。

而現在,總價值兩個先帝皇陵的留學費已經入賬,這每人一萬銀的留學費用,是阿克巴對另外一種道路的探索,比如重塑胡元榮光,而不是在爛泥地裡打滾。

阿克巴作爲創業者是有追求的,但這種追求不見得是好事。

人總是不由自主的美化那條自己沒有走過的路,覺得那條路上開滿了鮮花,當真的不顧一切走上的時候,纔會發現荊棘密佈,纔會開始懷念過去。

蒙兀兒國王阿克巴派出王公貴族來大明學習這件事,就是類似的另外一條路上鮮花遍地,但朱翊鈞走在這條路上,知道是荊棘叢生。

蒙兀兒國要在那片爛泥地維持長久的統治,四等人和種姓制的合流是不可避免的現實,不是靠留學生就能徹底改變的。

梨樹上,長不出桃來,強迫梨樹上長桃的結果,就是連梨子也得不到。

“陛下,阿克巴有國書呈上。”禮部拿出了蒙兀兒國的國書,經過多名通事翻譯,確認無誤之後,呈送給了陛下。

阿克巴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國書,裡面用了十分蹩腳的蒙語,而後附上了波斯語,由沙阿買買提特使翻譯成了漢文,沙阿買買提不懂蒙文,他照着波斯語翻譯,大明通事將蒙語翻譯後,標註出了阿克巴蒙語使用的錯誤。

最擅長蒙語的人在大明的四夷館,連宗主大汗土蠻汗,都對蒙語不是特別精通。

這封國書,詳細的解釋了這一次的大遊學活動,爲什麼叫做尋根。

[大明人是最幸福的,因爲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不會一覺醒來,就會忘記,從沉睡中醒來之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遠方的大明皇帝啊,你有沒有這種困擾,有一天醒來之後,忽然不知道自己是誰?]

[我在我的土地上稱自己爲皇帝,我告訴我的子民,我是護法王、是未來佛、是未來輪轉聖王、是婆羅門,但我是誰呢?我想,尊貴的陛下很難理解,我這種古怪的問題。]

[我的父親,在這裡實行的法律是大扎撒,也就是成吉思汗法典,但並不合用,後來我改爲了沙里亞法典,但似乎也不是很好用,或者說,我現在沒有成文法可以約束我的子民。]

[我會一點點的蒙文,或者叫他察合臺文比較合適,但我並不擅長,我更擅長波斯語,可以用波斯語寫出長句,但蒙文我只能一點點的去拼湊,這隻能讓陛下笑話我的學識了。]

[我聽沙阿·買買提說起大明,一切都令人嚮往,大明有元旦,有上元中元,還有端午與中秋,這些節日的源頭甚至要追溯到蒙兀兒人還沒有形成部落的時候,那麼的遙遠,而後代代相傳,這種代代相傳,何嘗不是一種奇蹟呢?]

[我在這裡要過齋月,要過聖誕,還要做禮拜,但我對這些又不是特別的認可,要不然我就沒有那麼多的神名了,這些不是我的節日,也不是我的文化。]

[這就是我的問題,我是誰?好像在不斷地掙扎和遷徙中,我已經完全搞不清楚自己是誰了,我是突厥人嗎?我是波斯人嗎?好像是,但我知道不是,這是何等的荒誕,我不知道我是誰。]

[所以,我卑微的請求大明皇帝的允許,教授孩子們一些有用的東西,至少不讓他們和我一樣的渾渾噩噩,不知所終。]

[祝福至高無上的陛下和您的子民,永遠幸福。]

朱翊鈞很清楚也很明白的讀懂了阿克巴的迷茫,他其實遇到了身份認同危機,這種危機讓他十分的割裂,甚至顯得有些痛苦了起來。

對於大明人而言,這不是一個值得浪費任何精力去思考的事兒,哪裡要去尋找自己的根,生下來就已經紮根在這片土地之上。

阿克巴的痛苦,其實也很簡單,他需要一個彼岸,但是這些彼岸都不是他想要的那個彼岸,當地人把他當做入侵者看待,而大明當他是蒙兀兒國人看待,沒有人認可他,他只能宣揚了一堆的神名。

阿克巴的祝福,是希望皇帝和子民們,永遠不會遇到這種身份認同的危機,這是一種誠摯的祝福。

“他要找的根,不在朕這裡。”朱翊鈞沉默了下,忽然理解了大明爲什麼會成爲安南、朝鮮、倭國的宗主國,不光是大明需要,也是他們需要,需要一個錨。

文化的誕生從來不是一朝一夕。

“陛下,兵科給事中彈劾朝鮮總督凌雲翼,苛責朝鮮地方。”都察院總憲李幼滋拿出一本奏疏來,面色有點難看的說道。

凌雲翼在前面衝鋒陷陣,大明的言官在不停地背刺,一刀又一刀的扎向了凌雲翼,但這些奏疏,又不能摁下,因爲那是矇蔽聖聽,是欺君之罪。

朱翊鈞表情一愣,疑惑的說道:“凌部堂這纔剛到朝鮮幾天啊,就被彈劾了?這也太快了吧?讓朕看看,他怎麼苛責朝鮮人了。”

大明皇帝一邊看奏疏,一邊看着剛剛回朝沒多久的樑夢龍,樑夢龍是個士大夫,而且道德很高,他作爲總督軍務跟着戚繼光一起入朝,把大明軍的後方打理的井井有條。

大明收復的地方,全都是實行的軍管,也就是將所有的糧食物資,全部收繳歸公,然後執行配給,這都是由遼東入朝的兩萬軍兵執行的,樑夢龍是怕前線軍兵糧草補給困難,所以才這麼做。

但是因爲大明朝的後勤補給得力,這些收繳上來的糧食,全都用在了後方維持穩定。

起初是設立各種粥廠,熬粥後分給百姓,然後組織流民春夏兩耕地,粥廠是以工代賑,幹了活,自己能吃飽,全家都能吃飽。

後來樑夢龍看情況逐漸好轉,開始營造各種磨坊、鐵爐來加工糧食,這粥廠有很多的好處,唯一的壞處就是不能當乾糧,很多帶着朝露去幹活的農夫、工匠,必須要回到粥廠纔有午飯吃,這一來二去,耽誤生產。

樑夢龍成功的將粥廠升級爲了餅廠,即便是餅廠,也需要磨坊將小麥磨成面,也要鐵爐、木柴等等做成餅,朝鮮人沒有那麼多的鐵料。

一個朝鮮募役,一天能烤兩千張餅,解決了乾糧問題,極大的促進了生產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樑夢龍發現了貪腐現象,遼東軍兵看不上這點糧食,但募役的朝鮮人,總是把這些精糧偷偷摸摸的藏起來帶回家,虧空換成糠麩烤餅。

樑夢龍得知這個情況後,乾脆不加工精糧,而是把糠麩直接摻到精糧裡,全麥餅雖然難吃,但是能管飽,吃飽了才能幹活。

這樣一來,糠麩和精糧直接混了,味道當然很差,但收益就小了很多,不值得這些募役們鋌而走險了。

粥廠、餅廠,就是樑夢龍這個士大夫的仁政,這些粥、餅,全都是登記了大明戶籍才能免費領,而且每一家必須要有壯丁參與種植、生產記了工分,才能領取,而且一天都有定數,至於畸零戶、孤兒等,都是由養濟院發放。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是名門閨秀才有的待遇,農村裡的女子,都要下地幹活,即便是家裡沒有壯丁,女子四個時辰也能拿到一個工分筷。

這是典型的以工代賑,既要有工也要有賑。

大明軍管的這段時間,總是能看到粥廠和餅廠前排着長龍,多數都是婦孺,拿着丈夫、父親幹活攢下的工分筷,領取米粥和大餅,母親、妻子領着孩子,翹首以盼的看着火爐裡的大餅慢慢烤熟,然後歡天喜地的啃上一口。

加了糠麩的大餅當然不好吃,而且沒有多少油,但是能在兵荒馬亂的時代裡,吃的上飯,那就是老天保佑,陛下聖恩了。

朝鮮在戰爭中有句話:金子有時候也買不到糧食。

每個壯勞力工作兩個時辰,可以得到一個工分筷,而兩個工分筷,可以讓一家四口吃飽,這些工分筷木頭,朝鮮本地沒有,是來自於呂宋的納拉樹,不怕被仿造,算是一種貨幣。

所以朝鮮有了平整好的官道驛路,有了溝渠,有了磚廠、石灰廠、焦廠,有了碼頭、有了集體修建的官舍,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最近漢城有了一個造船廠的規劃,預計在明年年底可以建設十三個船塢,有能力同時修建十三條二桅海船,用於和義州、仁川兩個港口,和大明進行海貿。

“凌部堂到了朝鮮,就把粥廠和餅廠全都停了!”朱翊鈞眼前一黑,這凌雲翼是真的心狠手辣,活命的大餅,說停就給停。

“陛下,這也不怪凌部堂,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當真是子系中山狼。”張居正還是爲凌雲翼說了好話。

太容易得到的恩情,不知道珍惜,凌雲翼到達的時候,發現了粥廠和餅廠的許多問題,那就是超支嚴重。

樑夢龍是有仁德的,能在戰亂的時候,提供給流民一張餅,那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但樑夢龍的仁政沒有換來將心比心,反而是換來了一些十分糟糕的現象,比如欠賬和超支。

一些人,膽敢在大明官設粥廠和餅廠開始欠賬!該給兩根工分筷,只給一根,甚至不給!

而這些朝鮮募役,更是膽大包天,公然損公利肥私門,有些人因爲手頭緊沒有工分筷,先欠下,本來就是賑濟,欠就欠了,等幹了活,拿到了工分筷去還。

這些朝鮮募役直接私自留下,兜售給他人換取好處。

欠賬、超支、貪腐,讓凌雲翼意識到,這粥廠和餅廠,不能繼續這麼發了。

朱翊鈞嘖嘖稱奇的說道:“這老話說得好,鬥米恩,升米仇,你給他一點,他記得你的恩情,你給他多了,持續不斷地給,他就會當做是理所當然。”

讓凌雲翼真正動手的原因,還不是欠賬、超支和貪腐,這都是一個集體裡無法避免的事兒,在可容忍範圍之內就好,一點工分筷,只能換到點糠麩餅,真的沒多少,但凌雲翼要求不得清查欠賬的時候,變故出現了。

朝鮮募役暗中鼓譟流民,衝擊粥廠餅廠。

朱翊鈞面色不善的說道:“養條狗還知道汪汪兩聲呢,大明在義州、平壤設立粥廠餅廠八個月之久,生民無數,他們居然衝擊粥廠餅廠!吃朕的,喝朕的,還跟朕齜牙咧嘴,連飯碗都砸了!連狗都知道護着自己的飯盆!”

“欺天了!”

“餓肚子的時候知道叫屈了,餓肚子的時候,知道這不是理所應當了?”

兵科給事中不是誣告,而且是朝鮮方面奏聞,大明儒生們喜歡柔遠人,這種柔遠人本身是一種善良,覺得凌雲翼停了粥廠餅廠,這事做的不對,過於武斷了些。

大明皇帝不認爲凌雲翼有錯,他很慶幸自己把凌雲翼調到朝鮮去了!

“再這麼養下去,只能養出一羣活爹來,慣的他們!子系中山狼,一點都沒說錯,朕原先覺得,新闢之地,多少給點政策傾斜,現在看來,就得讓凌部堂去。”朱翊鈞吐了口濁氣說道:“誰覺得朕的處置有問題,就讓他親自到朝鮮去看看。”

“這些個朝鮮募役,不允許賒賬,他們利益受損,這些個靠着粥廠餅廠活命的流民,爲何也要跟着起鬨?”樑夢龍有些疑惑的問道。

王崇古嗤笑了一聲說道:“那不是流民,甚至裡面連幹活的都沒幾個,都是用貪墨的工分筷養出來好吃懶做的打手,說得好聽,報團取暖,同氣連枝,說得難聽點,就是手裡稍微有點權,就想着作威作福的敗類。”

“這些敗類,是少數,但恰恰就是這些少數爲了謀求自己的特權,破壞了多數人的利益。”

“現在好了,粥廠餅廠全關門了,誰也別吃朝廷的救濟糧了。”

王崇古甚至有點幸災樂禍,哪怕是再強調一個大明,皆爲王臣,這些人實際上還是朝鮮人,王崇古對他們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的同情心,只有真心實意的接受王化,那纔是真正的大明人。

“陛下,臣有罪。”樑夢龍俯首說道:“其實臣在的時候,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只不過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沒有過多的理會,倒是時常聽到那些朝鮮人說,大明的軍兵都是白麪饃饃,給他們吃糠麩餅。”

“臣察覺到了這種不滿的情緒,沒想到他們敢如此膽大包天。”

“這不是你的錯,他們非但不知道感恩,還覺得他們也要跟軍兵吃一樣的飯,果然,人在飢餓時只有一個煩惱,吃飽以後就會生出無數煩惱,這些煩惱全都是吃飽了撐的!”朱翊鈞示意樑夢龍平身。

這不是樑夢龍的錯,樑夢龍的仁政,和彈劾凌雲翼的兵科給事中的仁,都是善良的道德。

萬事萬物存在着普遍矛盾,其中一定存在一個主要矛盾,在漢城、仁川收復之前,主要矛盾就是把這兩個地方奪回來,大明纔會佔據絕對的主動權,爲了維持後方的穩定,次要矛盾靠邊站,就是必然。

不撒鹽不知道甜,凌雲翼這句和戚繼光閒談的話,還在不斷的發力。

王國光看完了奏疏,低聲說道:“該,那是大明的米,大明的糧,惦記不該自己惦記的東西,心懷忿恨求而不得,餓兩天就知道悔改了。”

倭寇肆虐之下,朝鮮連農業生產都不能保證了,被倭寇殺掉的人,還能有個大概的估算,可是餓死的人得有多少,無從得知,大明入朝作戰,是真正的天兵,不僅擊退了倭寇,還在樑夢龍的調度下,修橋補路營造溝渠官廠春夏兩種。

在戰亂的大環境下,保證了多數朝鮮人,在大明治下不被餓死。

沒有得到該有的感恩戴德,反而收穫了嫉妒和中傷,有些傢伙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散播大明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謠言,這些身處其中的朝鮮人,不阻攔謠言的散播,就是罪過。

“凌部堂的辦法很好。”張學顏看着皇帝陛下說道:“現在態勢逐漸穩定,義州、平壤、開城的田土也進行了均田,大明也開始募役,幹了活給工錢,讓他們自己去買粥買餅即可。”

除了幹活拿工錢之外,還可以用糧食去換粥、餅,不再是過去的工分筷了,這代表着朝廷的賑濟結束。

朝廷在漢城和仁川的賑濟還會繼續,但倭寇統治下的漢城和仁川,本就沒有多少百姓了。

張學顏一直不同意大明這種大家長的作風,給人當爹固然能收穫一聲爹,但除了一聲爹就沒別的了,親兄弟尚且明算賬,這治理萬方,自然也要斤斤計較纔對。

不當爹,能省很多很多錢。

對於國朝而言,銀子總是不夠用的,大明還沒有把馳道修的遍地都是,大明還沒有像國初時候,大規模的普及教育,大明還沒有足夠的工業人口,沒有足夠的生產結餘,物質還不夠富足,大明萬民還沒有獲得自由。

“額…凌部堂有些事兒,看起來做的是有點過分。”朱翊鈞拿起了硃筆批覆道:“朕一定會狠狠訓誡凌部堂的!”

除了關閉了粥廠餅廠之外,凌雲翼還幹了點不是那麼善良、甚至看起來有點缺德的事兒,他讓被俘的花郎指認通倭的中人。

被俘的花郎全都被閹割了,他們要作爲戰俘前往臥馬崗,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世俗的慾望,此生只能苟活下去,這種情況下,他們得到了一個指認的機會,而且不需要確切的證據。

而那些過去基於李氏王朝制度下,騎在這些花郎頭上趾高氣昂的中人,只需要伸出手指,就會和花郎一樣被閹割,一起去臥馬崗挖煤種土豆修路,這種機會,花郎自然會十分的珍惜。

過去欺負花郎的中人,到了俘虜隊裡,就只有被欺負的命了。

這裡面顯然會出現很多的冤假錯案,但凌雲翼還是執行了下去,因爲這些過去的既得利益者,一定會成爲大明王化朝鮮的阻力、不穩定因素,甚至一部分已經成爲了阻力,比如粥廠餅廠募役們的大把頭,就是這些中人。

凌雲翼在肅清流毒,他要保證經過他整理的朝鮮地面是忠誠的。

朱翊鈞也承諾了,一定會狠狠的訓誡,怎麼能這麼做呢!

兵科給事中的彈劾,已經非常溫和了,只是覺得這樣做不好,希望陛下能夠勸勸凌部堂,多少也揹着點人,至少也要關上燈,不要落人口舌。

在朝鮮發生的所有事,反映出權力誕生的過程,暴力梳理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演化出了道德,道德催生了秩序,秩序之下才有權力。

當朝鮮的暴力瓦解,軍隊被倭寇在極短的時間裡徹底打敗後,李氏朝鮮失去了所有的權力。

當大明軍開始入朝作戰時,生產關係開始重新在暴力之下梳理清晰,在生產穩定的情況下出現了利益分配,演化出了道德,粥廠餅廠都是仁政,在分配中秩序不斷建立,而朝鮮募役的貪腐破壞了秩序,激怒了掌握權力的凌雲翼,勒令粥廠餅廠關閉。

基於粥廠餅廠的生產關係瓦解,募役們也失去了極小的權力。

說權力基於秩序、道德、生產關係、暴力,都沒有錯,這裡面唯一真實存在的就是暴力,是一切的基石。

當君王沒有足夠的暴力時,就無法梳理清楚生產關係,那權力自然而然會逐漸喪失,生產關係、道德、分配、秩序的解釋權,就在別人的掌控之中。

而這個邏輯,在千年以前的《唐雎不辱使命》中已經論述的十分清楚: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廷議仍在繼續,京師最近出了兩個案子,都是關於稽稅的。

第一個案子是,有一個賭徒在賭坊欠了三十五兩銀子,賭坊催債,要求賭徒還錢,賭徒不肯,這裡面至少有三十兩銀子是賭坊下的套兒,賭徒耍起了無賴,四處宣揚自己傷了死了,就是賭坊下的手。

賭坊有點投鼠忌器,畢竟京師是首善之地,賭點錢,財務糾紛,朝廷精力有限管不太住,可是命案,那就是必須追查了,賭坊最終跟賭徒達成了和解,還五兩銀子即可。

賭坊也是要做生意的,趕緊和解,讓賭徒閉嘴,而且那三十兩的債,的確是賭坊下的套兒。

就在賭徒還了五兩銀子之後,他收到了一張催繳單,免掉的三十兩銀子算是意外所得,按稅法納稅一銀八錢,務必在年前完稅;而賭坊也收到了催繳單,按稅法納稅三錢銀。

第二個案子則是西土城遮奢戶祁陽章氏,因爲已經在收到了兩次催繳票後,仍然抱有僥倖心理,層層走賬,試圖利用經紀買辦背帳的方式躲避稅賦,被稽稅院查到了第三次偷稅,稽稅千戶率領緹騎出動,將遮奢戶章氏抄了家。

稽稅院已經將稅務徹底稽查清楚,扣除應繳稅賦和罰金後,纔將一應案犯,全部移交給了順天府,按照已經編好的稽稅稅法,稽稅院享有優先執行權。

一個斗升小民,一個遮奢戶,全都遭了殃,斗升小民逃不掉,遮奢戶也逃不掉!

稽稅院那句陛下都納稅,你憑什麼不納稅,在大明封建帝制的框架下,是真正的金科玉律。

“稽稅院是不是過於無孔不入了?這賭徒這三十兩銀子是和賭坊和解的,這也要納稅嗎?”李幼滋嘖嘖稱奇的說道。

這三十兩銀子,居然也要交稅。

“額,稽稅院也是照章辦事,這三十兩相當於賭坊給了賭徒,賭徒還給了賭坊,哪怕是沒有實際的財貨來往,也是來往,一般稽稅院也不會追查這些,稽稅也要成本的,主要是賭徒四處亂說。”王國光解釋了下。

若不是這個賭徒大嘴巴四處亂說,稽稅院也沒工夫搭理他,但既然知道了,那就必須啓動稽稅流程了。

“原來如此。”李幼滋連連點頭,這屬於嘴賤惹出來的麻煩。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道:“祁陽章氏,爲何要偷稅?”

“章氏偷偷販賣菸草到川蜀,菸草生意是朝廷專營,既然已經違背了律法,就一不做二不休,就覺得自己讓經紀買辦背帳,不會有事,但還是被稽稅院給穿透找到了。”王國光回答了陛下的疑惑。

朱翊鈞搖頭說道:“偷偷販賣菸草這種事兒,他就該納稅的,至少稽稅院不會找他麻煩,糊塗啊。”

黎牙實說大明皇帝的催繳票是賣贖罪券,某種程度而言,的確如此,稽稅院的偵緝能力是最強的,老實交稅,恐怕不會這麼快被找到,甚至鬧到抄家的地步去。

“審問清楚,流放呂宋給泗水侯吧。”朱翊鈞詢問了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見後,做出了審判。

大明皇帝的聖旨傳到了松江府,而後申時行帶着聖旨,前往了杭州府,準備繼續推動還田令和一條鞭法。

當申時行看到閻士選的時候,面色五味雜陳,他在松江府一切順利,順利恢復了正三品的戶部左侍郎的官身,官復原職。

申時行真的一點都不怕還田,即便是沒有陛下提前解除十年禁考禁令,他也有信心把還田令執行到位,就是稍微晚一點,但閻士選的克上神通,實在是讓人心驚肉跳。

“見過巡撫。”閻士選到永昌門爲申時行接風。

“閻知府多禮了。”申時行下了車,笑着說道,在他笑容還沒散去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人風風火火的跑了過來。

申時行立感不妙。

“撫臺!太守!不好了,台州府三江營傳來急報,說有民亂在三江營發生,至少三千人奮起,不知何故!”閻士選的師爺大聲喊着跑到了申時行的面前。

“民變嗎?”申時行恍惚了下,他的預感真準,他一隻腳還在車上,他想要立刻坐車回松江府去!

閻士選有點僵硬的將頭轉過去對着申時行說道:“撫臺!這可是台州府的事兒,跟我可沒關係!”

師爺小聲的說道:“太守,好像和咱們杭州府,確實有點關係,這次挑頭的就是杭州府出身的舉人。”

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
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