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

鬥爭卷需要極高極高的門檻,至少要對矛盾說十分精通,對階級論第一卷階級,第二卷分配有足夠深的瞭解,才能讀明白鬥爭捲到底在講什麼。

眼下的泰西人讀了這種東西,只會讀出戰爭二字。

大明沒有對外輸出戰爭,鬥爭卷,大明自己也在用,而且是治國綱常之一,大明皇帝用了都說好。

大明是大明,世界上也只有一個大明,覺得大明可以,我也可以的蠻夷,只會變成笑柄。

上一次馬麗昂來到大明,朱翊鈞賜給馬麗昂的鬥爭卷是漢文本,而不是拉丁文的,馬麗昂也很清楚,這鬥爭卷的拉丁文本傳回泰西,會帶來什麼後果。

馬麗昂以漢文更加準確爲由,只帶走了漢文本,就像費利佩總是將黎牙實翻譯的一些書卷,束之高閣,不願意對下傳播,因爲這對統治不利。

“朕深切的知道,你們面對的困局,不僅僅是缺少鬥爭的手段,而是缺少鬥爭的工具,朕也幫不了太多,可以提供給你們一些火藥和火器。”朱翊鈞不是口惠而不實,給了更多的幫助。

比如大明產能嚴重過剩的火藥製品。

武器的利潤並不高,但發生戰爭的時候,那軍火生意,就是世間最暴利而且壟斷的買賣。

費利佩之所以可以在泰西縱橫,其根本原因,還是壟斷了智利的硝石礦,費利佩依靠對火藥的壟斷,實現軍事勝利。

整個世界擁有大規模製造火藥能力的國家,只有大明和西班牙。

大明之前的火藥是嚴禁外流的,硝石更是以鹹砂的名義,從孟加拉拉回大明。

優質的火藥,無論什麼年代,都是極爲稀缺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要付費的,朱翊鈞可不會幹賠本的買賣,無論如何,他都不會無償援助的。

“陛下曾經說過:當商品無法自由通行的時候,軍隊就會通過,年輕時候的費利佩,無比的清醒,但現在他已經變得糊塗了起來,足夠多的火器,可以給人們抵抗的勇氣。”若昂聽明白了皇帝的話,稱呼也從先知變回了皇帝陛下。

稱呼先知是宗教身份,稱呼陛下是邦交,若昂很顯然聽明白了皇帝陛下暗藏的‘禍心’,但並不打算揭破,甚至非常配合。

因爲大光明教面臨生存的巨大難題,大光明教的路線是非常清晰的,已經奪取了大光明城的自由騎士團,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

現在的法蘭西正在進行着宗教戰爭,已經打了將近二十年,以‘日內瓦宗教改革的追隨者’爲主的新教徒,和以法蘭西王室爲首的大封建貴族,正在進行衝突。

新教徒有信徒一百多萬人,有教堂、法庭二十七萬個,有八所大學,有三十二所學院。

“陛下,吉斯公爵背叛了法蘭西,他投靠了費利佩二世,獲得了這位暴君的支持後,巴黎、里昂、波爾多、馬賽、第戎等城市紛紛歸附吉斯公爵,並且撤銷了對大光明教和新教的兩份赦免令。”若昂解釋了下他爲何會接受援助。

因爲局勢已經非常危險了。

本來合法的新教徒和大光明教徒,隨着吉斯公爵獲得費利佩的支持,立刻變得非法了起來。

吉斯公爵開門揖盜,引來了費利佩二世,對於法蘭西人而言就是,宗教裁判所又回來了!

“等一下,若昂,你的全名叫若昂·德·洛林對吧,朕知道這個吉斯公爵,他全名是亨利·德·洛林,你們二人什麼關係?”朱翊鈞疑惑的問道。

吉斯公爵亨利,大概就是法蘭西的攝政王,大明和泰西打交道,這等要害人物,大明還是有些瞭解的。

朱翊鈞注意到,大光明教派遣的使者,和吉斯公爵是一個姓氏。

若昂面色十分複雜的說道:“他是我的兄長,我本身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教徒,也曾是一名紅衣主教,我的父親和兄長,在謀求法蘭西的王位,我的父親偏愛亨利,父親死後,我的兄長繼承了吉斯公爵的爵位。”

“我不認同他們擁戴教會的做法,選擇了另外的一條道路。”

“陛下是大明的皇帝,很難理解,宗教裁判所帶來的苦難,除了災禍再無其他。”

大光明教和泰西教會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光明教徒崇信智慧,而非神,在大光明教的教義裡,先知是個人間的人,先知不是全知全能的。

先知是依靠實踐獲得智慧,而非神的賜予。

大明是世俗國家,用的是大明律,有完整的官僚體系,而現在的法蘭西還是個宗教國家,宗教裁判所的暴行,可謂是罄竹難書,就連那些本該普度衆生的教堂,也是藏污納垢之地。

若昂背叛了他的神,背叛他的信仰,背叛了他的父親,投身了另外一條路。

若昂繼續說道:“大牧首的父親,法蘭西大元帥阿內·德·蒙莫朗西,因爲同情平民,被吉斯公爵趕出了宮廷,我的父親不認可平民政治。”

“我曾經和我的父親,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他問我:你說的平民在哪裡?我根本看不到他們,他們無法左右任何的決策!”

“在大元帥被趕出宮廷後,我追隨大元帥改信了大光明教,我們這些教徒走到一起,是爲了找到一條救贖的路,能把法蘭西從苦海中解救出來的道路。”

“如果我,大牧首,死在了戰場上,以生命點燃的自由之火,不會熄滅,會照亮後來者之路。”

“這是先知八大美德之一的犧牲。”

“我們堅信,法蘭西人也可以像大明人一樣的活着。”

大明人當然有自己的苦難,可是相比於現在還在宗教地獄中掙扎的法蘭西人而言,活的更像是個人。

人應該活的像個人。

“原來如此。”朱翊鈞理清楚了這裡面的人際關係,這大抵就是一個復仇者聯盟。

法蘭西大元帥在殘酷的政治鬥爭落敗,他的女兒馬麗昂藉着大光明教蔓延之風,成功尋找到了新的力量介入。

而若昂是家族鬥爭中的失敗者,吉斯公爵的爵位,被亨利所繼承,若昂失敗後,和馬麗昂走到了一起。

至於爲法蘭西尋找一條新的道路,或許他們現在真的這麼想,但屠龍者變成惡龍的故事,在歷史裡反覆上演,朱翊鈞並沒有過多的期許。

“如果讓平民反抗,你給他一根木棍,和給他一把火銃,差別很大,火銃可以激起他的勇氣。”若昂俯首說道。

他渴望從大明獲得武器。

朱翊鈞親自批准了一批武器出境,而且和大帆船不同的是,大明將會從西洋、大西洋運送到泰西,不通過麥哲倫海峽。

朱翊鈞給了一批能夠武裝兩千人的火器,都是一些大明軍清汰的鳥銃,這些鳥銃質量差、準度差、容易炸膛,而且火藥填裝麻煩。

大明已經開始列裝燧發火銃的年代裡,這些鳥銃,算是廢物利用了。

在若昂走後,朱翊鈞纔看着張居正,說道:“賈誼在過秦論裡說,斬木爲兵,揭竿爲旗,沒有武器依舊有反抗,若昂的話不對。”

過秦論說:人們因爲秦朝的暴政,砍樹木爲武器,舉起竹竿爲旗幟,開始反抗。

但歷朝歷代罵秦朝,是在說秦國國君暴政失去了天下,還是藉着‘秦王暴’這個概念,諷刺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的暴行呢?

朱翊鈞個人覺得,借古喻今者多,就是拿秦朝說事罷了。

要真的反對秦朝,爲何百代皆行秦政法呢?

“以鄰爲壑的泰西,拿到武器的泰西人,恐怕也只會把槍口對準街上的流浪漢,陛下聖明。”張居正沒有反駁皇帝的話。

因爲張居正其實也覺得,就是火器到了泰西人手裡,他們也不知道該對準誰。

以鄰爲壑,是張居正對泰西縱切社會的描述,春秋戰國時候,魏國有個丞相叫白圭,他擅長治水,就是把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到鄰國去。

泰西的社會是一個豎切的社會,這種社會體制下,槍口對準同階級的可能性更大。

皇帝的挑唆是行之有效的,從使者奏對的情況可以看出,局部戰爭向全面戰爭轉變的概率極大,因爲新教徒已經逐漸發展壯大,已經不甘心再繼續被壓迫下去了。

泰西的全面宗教戰爭,本身就是一觸即發,大光明教的出現,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

英格蘭使者和西班牙使者,都被留在了松江府萬國城,在接見了法蘭西使者之後,朱翊鈞又在莫愁湖行宮接見了漢薩同盟、羅斯國特使、蒙兀兒國使者。

漢薩同盟,是北歐城市聯邦,是一種商業、政治同盟,擁有自己的武裝和金庫,最強盛的時候,英國國王都要把王冠抵押給漢薩同盟換取戰爭貸款。

但隨着西班牙、葡萄牙在海貿上的崛起,讓漢薩同盟的地位逐漸下滑,逐漸衰亡。

漢薩同盟,希望大明的環球貿易船隊可以抵達科隆等地,而朱翊鈞沒有答應,泰西是大明環球貿易的一站地,已經有了里斯本和大光明城集散貨物,大明沒必要過分深入泰西。

要養狗腿子、要培養買辦,總是要從手指頭縫兒裡漏點財貨,大明遠程畜牧業,也是要發展的。

這年頭,大明仍然是泰西人心裡的地上神國,安東尼奧、馬爾庫斯、馬麗昂等一衆使者,將南衙大報恩寺琉璃塔視爲世界文明的火炬。

羅斯國特使表達了憤怒,對大明的憤怒,大明在鮮卑平原的探險隊,無數次幫助鮮卑人擊敗了羅斯國的遠征隊,而鮮卑平原上的皮草,全都流向了大明,而不是羅斯國。

無法從鮮卑平原獲得皮草的羅斯人,自然出離的憤怒了。

最讓羅斯國無法忍受的是,大明不知道從哪裡弄了一批人,他們在天寒地凍的鮮卑平原修路!

這批修路的自然是倭奴,只要一點土豆,就能讓倭奴安穩的修路。

修路代表着大明不走了,大明和鮮卑平原的聯繫,正在變得緊密起來。

對於鮮卑平原上的部落而言,大明探險隊是上門收購,而羅斯人是搶劫。

雖然大明墩臺遠侯們,覺得他們的收購和搶劫,沒什麼差別,昂貴的皮草,居然只要幾斤鹽、一個鐵鍋、一點點茶葉就能換到。

羅斯國在越過烏拉爾山脈東擴,大明現在有能力干預,自然不會讓他們隨心所欲。

朱翊鈞則表示,鮮卑平原上的部落,在永樂年間也是朝貢國之一!

一百七十年過去了,這就是個理由,根本矛盾,還是爲了那些皮草。

羅斯國使者表達了一些憤怒後,希望可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鮮卑平原,朱翊鈞表示免談。

他爲了振武,辛苦這麼多年,拉筋的苦他吃了,軍營的苦他吃了,這個時候,還擱置爭議,他這般辛苦爲哪般?擱置個屁,沒有爭議!

農學博士柯延昌是大明頂級農學博士,柯延昌把羅斯國送來的紫根草培育成功,種的綏遠遍地都是,這種優質牧草已經長滿了綏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朱翊鈞翻臉比翻書還快,他下令緹騎,把羅斯國的使者架着,送回了松江府萬國城。

國際政治只有利益,沒有友誼。

蒙兀兒國使者告訴大明一個消息,阿克巴大帝準備向南的德干高原開拓,這是爲了恢復祖宗榮光,南印度的德干高原,在蒙兀兒國開國君王巴布爾死後,就脫離了蒙兀兒國的統治。

蒙兀兒國使者希望大明的艦隊不要干涉這一進程。

朱翊鈞有些奇怪,詳細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是舊港總督府的艦隊,和南印度部分部落在做生意,主要是爲了棉花。

阿克巴許諾即便是征服了德干高原,大明依舊可以從蒙兀兒國獲得充足的棉花和硝石,畢竟要跟大明做生意,棉花和硝石,已經是少數不多,能夠打動大明的貨物了。

大明沒有干涉阿克巴南下的意圖,在大明的認知裡,那片地方,是個不折不扣的糞坑,但凡是粘上了種姓制,就會變得不幸。

種姓制對統治階級的誘惑,實在是太強了,只要接觸到種姓制的肉食者,會不可避免的梵化,種姓制是大明見過的所有制度裡,最穩定的社會制度。

除了泰西國家的使者外,朱翊鈞還接見了一堆的總督府使者。

墨西哥、秘魯、拉普拉塔、巴西、莫桑比克等等總督府的使者,這些使者多數都是因爲費利佩要橫加關稅,纔派遣了使者來到大明。

來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生意照做,大明的環球貿易船隊,暢通無阻。

費利佩胡鬧是他胡鬧,但總督府還是要和大明人做生意的,要不然連鐵鍋都沒有一個。

萬士和萬宗伯將萬曆維新描述爲:大明國別歷史正在向世界歷史華麗轉身。

這個轉變的過程,不是所謂的自我意識、陽明心學、或者什麼宇宙精神諸如此類,形而上的抽象行爲,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

由每一個過着實際生活、需要吃、喝、穿的個人,構成的這種轉變。

萬宗伯的原話是:夫世運遷變,史入寰宇,非由心識之妄,亦非玄天精魂所驅。豈因幽玄虛影,蹈空弄幻?實乃質實之事,可驗於行。

凡飲食起居,躬行踐履者,皆可證之!

更加簡潔明瞭的表述爲:世界是物質的。

這幾個總督府特別派遣了使者抵達大明,就是表達他們的立場,費利佩的命令是要遵從的,但大明也不必爲此擔憂,大明的商船把貨物拉過去,自有辦法。

其實辦法簡單而明確,走私,只不過是總督府們繞開本土監察的走私。

朱翊鈞在莫愁湖行宮度過了最繁忙的一天,使者們也終於見到了皇帝本人。

皇帝陛下並非傳說中吃人不眨眼的惡魔,相反頗爲平易近人,陛下本人精通拉丁文,可以有效快速的溝通。

“局勢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朱翊鈞在接見了這些使者後,表情輕鬆了一些。

朱翊鈞對着閣臣們說道:“朝廷呢,無非就是幾座宮殿,幾座房子,飯還是要分鍋吃的。”

“大明國朝衰微,風雨飄搖,到這種時候,就只能二選一,要麼把富人的財富分給窮人,要麼就讓窮人窮死、餓死、困死,別無他法。”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怎麼行呢?可是窮人又不肯安安生生的窮死、餓死、困死,會揭竿而起。”

“國勢傾頹,大家都很難,勉爲其難做不到,分鍋吃飯吃不到,無論誰,哪個階級,都會鬧騰,不讓我吃,那大家都別吃了。”

“這外面吃不到,咱們沿海的富商巨賈們,怕是又要吃人了,不過目前看來,外面還是能吃到的,只不過沒有過去那種躺着就能吃到的好事了。”

錢不是賺不到,是比過去難賺了點,那大明萬曆維新苦一苦海外夷人的敘事,就能繼續講下去。

“陛下英明,京營尚在,誰敢明目張膽的吃人?”王崇古立刻溜鬚拍馬,恭維了皇帝一句。

南衙的勢要豪右都自己跟自己和解了,把選貢案和南北榜案比了比,豎着拇指說:陛下還是寬仁的。

“不敢明目張膽,但還是敢作奸犯科,讓他們遵紀守法,怎麼那麼難呢?”

“剩下的三百多家待斬的豪門裡,居然有人裝瘋賣傻,逃避懲處,既然非要對抗審查,那就不能怪朕無情了,七日後,就將這批裝傻的人,一併用了吧。”朱翊鈞說起了選貢案,打算再用一批。

還有三百多家待用,這一批人裡,出現了一百多號人裝瘋。

“臣領旨。”王崇古是幹了十七年的老刑名。

這種裝瘋對抗審查的手段,王崇古見得不要太多,皇帝沒有給他們更多的機會,選擇了先殺掉這批裝瘋的,那剩下的人,就不敢瘋了。

朱翊鈞就是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上,他既然親自來了南衙,就絕無寬恕之意,裝瘋也要死,老實交代問題,還能死的乾脆點。

“綏遠農學博士柯延昌,上了一本奏疏,他認爲,解決綏遠、陝西乾旱問題,長遠來看,就只能想方設法的種上樹。”張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

柯延昌這本奏疏非常專業,張居正研究了好久纔看明白。

森林的落葉腐蝕後,會形成腐殖質層,土壤、岩石的每一層的沉積,都是大地的年輪。

柯延昌在綏遠,以十里爲界,對整個綏遠進行了劃界,每一個地方用洛陽圓鏟取土,對腐蝕層進行了研究,表皮下一寸到兩寸,存在腐蝕層,則代表此地曾經被綠植覆蓋。

經過長達五年的研究,柯延昌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自永樂元年起,綏遠地區的森林、草原從原來的47%的覆蓋率,降低到了27%,植被覆蓋率的快速降低,導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劇。

陝西、甘肅、綏遠三邊的乾旱,並非降水有了特別明顯的變化,而是留不住水了。

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小孩子都能通過《永樂大典簡要本》瞭解到。

天上降下了水,地表植被覆蓋率降低後,水無法留存,黃土大地的普遍乾旱,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這個過程也非常簡單,陝甘綏的貧窮是因爲乾旱,自然稟賦變差,但人越窮,就越是對自然索取,樹木被不斷的採伐,水土開始加劇流失。

陝甘綏爲什麼窮?因爲旱,爲什麼旱?因爲窮。

這樣的惡性循環,如果大明朝廷再不進行干涉,會快速惡化,本來龍興之地的關隴,會變成窮鄉僻壤,甚至變成大明的葬身之地。

降水沒有過分明顯的變化,但可用的水資源減少,那一定變得不再宜居,小冰川氣候,是自然之力,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但柯延昌顯然不這麼想,他想的是人定勝天。

只要綏遠變綠,大明江山就能永固。

“所以,需要多少銀子?”朱翊鈞看完了奏疏,柯延昌的奏疏,成功的說服了朱翊鈞這個大老摳,他打算打錢。

讓大明再次偉大包含了大明所有人,陝西、甘肅、綏遠都是大明人,這些地方真的很窮。

“柯博士知道大明在推行丁亥學制,朝廷銀子都是有數的,柯博士,不打算要銀子,不讓朝廷過分的爲難,但他還想解決問題。”王崇古拿出了另外一本奏疏,交給了皇帝陛下。

朱翊鈞打開看了許久,看着諸位閣臣,由衷的說道:“柯博士,忠君體國,忠君事,體國朝振奮之難。”

柯延昌沒有給皇帝畫餅的意思,說什麼黃河清聖人出這種大餅,三年平沙五年治綏。

柯延昌基於現狀,提出了當下陝甘綏防風治沙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治理沙地,而是防治植被覆蓋進一步減少,即:減少樹木採伐。

大明對木材是有極高需求的,建材、造紙、燃料、傢俱,每個人的生活都跟柴薪息息相關。

柯延昌在安東尼奧給大明無數贈禮中,找到了一種楊樹種子,和大明亳州楊樹雜交後,培育出了一種扦插繁殖容易、育苗成活率高、適應性很強、生長速度極快、不挑地的速生楊。

安東尼奧常年來往於大明和泰西之間,投其所好,給皇帝送了無數的種子,這裡面很多都是他用腰子換來的。

安東尼奧根本不知道這些種子什麼有用,他直接把能帶的種子,全都送到大明來。

安東尼奧做了國王,不再跑船後,馬爾庫斯接下了這個任務,朝貢就是討皇帝歡心,不拿點皇帝喜歡的東西,顯得非常不識趣。

五年樹木,就是最簡單明瞭的表達,五年時間,速生楊可以成才了,八年就可以達到最佳採伐期,種樹也是可以賺錢的。

如果要八年採伐,一畝地種110棵,如果五年採伐,可以一畝地種167棵。

這種木材的質量有點差,不是棟樑之材,但用來造紙、燃料、傢俱還是足夠用的。

“柯博士已經在五原府開闢了37處官辦林場,從後年起,就可以收穫第一批速生楊木料了。”朱翊鈞滿是笑意的說道:“他不僅不要錢,還給朝廷賺錢。”

柯延昌是河南開封蘭陽縣城關鎮朱莊人,是農民的孩子,祖上全是農夫,他本來叫柯柱,因爲種地種的很好,在寶歧司建立的時候,被開封府送到了朝廷,和皇帝一起師從大司農徐貞明。

萬民負責上升,肉食者負責螺旋。

柯延昌培育的速生楊,解決了吃飯重要還是保山林重要的問題。

事實上,綏遠的一些人,對朝廷限制時令入山伐木的政令,非常不滿,但礙於大明京營強悍,敢怒而不敢言,但憤怒壓制久了,總會出問題,而朝廷也給出了新的解決辦法。

要吃飯,也要保山林,進山伐木又累又苦,其實也不怎麼賺錢,伐木很累。

搶大自然不如自己去種。

柯延昌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儘量不需要朝廷專項撥款的前提下,阻止了陝甘綏地區的植被繼續減少。

朱翊鈞有些感慨的說道:“人在自然面前,如同螻蟻,柯博士看起來有些不自量力,螳臂當車,想要阻攔陝甘綏地區自然稟賦的進一步惡化。”

“毫無疑問,他是個偉丈夫。”

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
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