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

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

朱翊鈞一直在盤算孔府的賬本,看完之後,也能夠理解爲何孔府的嫡系要出海找錢了,因爲窮。

抄家抄出了三百七十萬兩銀子、四萬頃田的孔府,是因爲窮纔出海,這麼一個理由,非常的矛盾,可這就是現實,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坐擁如此產業的孔府,居然爲了錢出海去。

孔府進賬多,花銷也大,這些年已經開始入不敷出了。

兗州孔府不算旁系,上下算上家丁奴僕,一共五百二十七人。

每個月的月錢,就要近萬兩的銀錢。

孔尚賢的母親、孔尚賢本人、孔尚賢的兩個兄弟、以及弟媳,月錢是20兩銀子;之後便是各種媳婦,這些家裡的媳婦月錢是4兩一個月;而諸如孔胤鬆、孔胤林這類公子輩兒的公子姑娘,這些一個月的月錢是2兩,還有大約七個人是別地豪奢戶投奔而來的姑娘少爺,長期寄居,只要住在孔府內,一個月就是2兩銀子。

像孔尚賢這等豪奢戶,整個山東地面,就這一家,平日裡,連個同等階層說話的人都沒有,所以,其他的豪奢之家,都會去別家遊玩,這一遊玩,就是數年不歸,這種寄宿式的拜謁在豪門是極爲常見的。

而公子輩的公子姑娘們,一個月的2兩月錢之外,男丁每個月有8兩銀子在學堂裡吃點心、買紙筆、逛廟會、同窗往來,而女口每個月有2兩銀子去買胭脂水粉等物。

到了孫子孫女輩兒,隔代親的緣故,一個月都是五兩銀子。

少爺們、姑娘們都有自己的丫鬟,通常情況下,會有兩個姨娘,一個一等丫鬟,四個二等丫鬟,八個三等丫鬟,按照孔府以前的規矩,姨娘、一等丫鬟,少爺姑娘是不能用的,但是這規矩早就破了,這一等丫鬟通常都是少爺們的通房丫鬟、姑娘們的陪嫁丫鬟,是貼心的人。

姨娘們不是外室、不是妾室,是伺候人的老媽子,一個月2兩,一等丫鬟,一個月1兩,二等丫鬟是五錢銀,三等丫鬟是三錢銀。

還有‘家人’,家人是豪奢戶爲了繞開大明朝廷的禁奴令,收的僕人,這些個家人們是這個豪奢戶能夠維持運轉的基本單元,比如這賬房一共有三房,一個銀庫、一個採買、一個賬房,三個先生一個月是四兩銀子,還有一些個使喚的下人,各級不同。

大明京軍在外面賣命,一年不過十八兩銀子罷了,哪怕是皇帝不斷恩賞,一年最多也就二十兩銀子,一個月不過一兩六錢,大約等於孔府家的一等丫鬟。

吃穿用度樣樣要錢,這孔府一年就是什麼婚喪嫁娶的大事都不辦,一年也要十幾萬兩銀子才能維持。

孔府四萬頃田,每年的實物、貨幣地租,每年能進項,在實物折價之後,就超過了五十萬銀,但孔府依舊入不敷出。

這各位主子爺們,個個都不是省油燈,各家打各家的算盤,這買辦採買的時候,稍微報高點價,這賬房先生心照不宣的核算,銀庫主管見條子就拿錢,這銀子就出去了,這家今天窗壞了,那家明天瓦掉了,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賬房先生是絕對不敢告狀的,告狀的話,各位主子爺都是家人,頂多責罵一頓,下人們告了主子,被打死隨便找個亂墳崗就埋了,不告狀的話,大家一起發財,豈不美哉。

所以孔府的主子們,那一個月花的錢根本沒個數,這孔府收入和支出之間,就出現了赤字。

孔府這個大集體是虧錢的,但是各個主子們卻是肥得流油。

孔尚賢作爲孔府的家主,也沒得辦法,他連個兒子女兒都沒有,他動誰家,誰家還不蹬鼻子上臉?沒有辦法節流就只能開源去了,找錢有兩種法子,這兼併是一個路子,出去找錢也是個路子。

孔府的賬本,到了孔尚賢這裡就格外的亂,最大的赤字來自於府內的貪腐。

凌雲翼這個月一直在給孔府盤賬,發現了孔府其他幾個極大的支出,這都是大窟窿。

第一個就是養響馬,這山東響馬多,這最大的幾個響馬寨,都是孔府養的,這一項一個月就得萬餘兩,隨着兼併的愈演愈烈,這響馬越來越多,支出也就越來越大;第二個就是死要面子的賞錢,這逢年過節,都要硬撐着賞,各種百藝入府表演,各房各院的下人,都要領賞錢,就這一項支出,一年又得十餘萬,第三個就是借錢,孔府往外借錢。

孔府在山東地面養了七十二家的走狗,這每一家走狗都喜歡到孔府來拜謁,倒一倒苦水,總能討到些銀子,而這些銀子,就萬曆元年到萬曆六年的帳,就有五十餘萬銀。

讓凌雲翼格外氣惱的就是這孔府的賬本,不是用六冊一賬的法子記賬,記的一塌糊塗,梳理清楚後,凌雲翼抄家的賬本才和這個孔府的六冊一賬對上,押解入京。

萬曆元年的時候,皇宮這筆賬本,其實和孔府一樣的稀爛,這用了幾年的時間,宮裡的支出才從一年一百多萬銀,降低到了一年五十餘萬銀的地步,誰讓皇帝摳門,人盡皆知?

作爲對比,張居正還在京堂的時候,整個全楚會館,一年支出不過一千餘兩。

大多數朝臣都非常認可,皇帝的摳門,是和張居正學的,張居正本人也很尚節儉,就連全楚會館的裝潢賬目,張居正也是要親自看的。

到了宜城伯府,這人多了,支出也多了,一年也不過一千五百兩銀子。

孔府一年的支出,就夠張居正全楚會館,穩定運營四百一十六年。

戚繼光帶領大明京軍班師回朝,防務之事,交給了大明的衛軍,密雲鎮和薊鎮衛軍開始向北戍衛邊方,大寧衛移防會寧衛,而應昌府也在會寧衛的協防區域,所有的防務,有條不紊的交接。

土蠻汗和俺答汗都鬆了一口氣,戰無不勝的戚繼光終於離開了草原,這殺星可算是走了!

大明邊軍的屬性,就決定了邊軍並沒有征伐能力,戚繼光的凱旋,代表着這次大明的進攻畫上了句號。

可是,下一次呢?

戚繼光的京軍十分順利的過了古北口,古北口的地勢極爲險要,戚繼光站在古北口的關隘上,從純粹的軍事角度,要攻破這個關隘,實在是難如登天,可俺答汗就是在嘉靖二十九年,從這個無法攻破的關隘,入寇了大明的京畿,董狐狸在萬曆三年,硬生生的在這裡擊殺了密雲總兵湯克寬。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這本來是一句很正確的話,大明朝廷不給軍餉,長期欠餉,哪怕是不給銀子,給口糧食,也能把關隘守住,可是硬生生的欠餉欠到了軍兵無以爲生的地步,這個時候,國失大信則人心啓疑,再險要的關隘,也無法守住了。

但是就這麼一句話,成了修文德以柔遠人的註腳,不給軍兵糧餉,就柔遠人,跟遠人搞好關係,遠人就不來進攻了。

寧予外夷不予家奴,這種古怪的邏輯,在古代的確存在,而且是一種必須正確的風力輿論。

實踐證明,山河之固的德是武德,不是文德。

“陳總兵,有一次,陛下和我談到了岳飛之死。”戚繼光站在古北口,任由夏日酷熱的太陽炙烤,滿是笑意的看着蜿蜒的山道,眼下皆是生機勃勃,萬物競發。

戚繼光扶着關隘上牆垛,看着關外,繼續說道:“嶽少保第四次北伐,一路北上,打到金國丟盔棄甲,打到金國的完顏宗弼逃過黃河,又再復大宋江山之勢,而後收到了十二封金字牌加急的詔書,令岳少保班師,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班師回朝行至長江,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戚繼光其實也有過這種憂慮,上一次進攻大寧衛的時候,他就生怕自己是最後一次出塞作戰,打算軍事冒險進攻會寧衛,至今還會被言官拿出來彈劾。

而這次班師,他心情極好,根本沒有這種顧慮,因爲大明覆套的計劃已經開始實施了,大明仍要進攻。

而戚繼光完成了他第二次北伐,其實已經非常滿足了,即便是因爲種種原因,大明不再北伐,收復河套也變成了子虛烏有,他也足以瞑目了。

十一年了,戚繼光對遼東局勢看的十分透徹,一旦北虜和東夷合流,必成大明心腹大患,現在一個大鮮卑山山道堵在了中間,虜夷合流,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陛下是個很小氣的人,吃下的東西是決計不肯吐出去的,只要陛下仍然春秋鼎盛,那大鮮卑山山道,就堅不可摧。

“彼時朝中有佞臣秦檜,現在有佞臣王崇古啊。”譚綸也略顯擔憂的說道,王崇古絕對不是個賢臣,更不是個良臣,甚至符合奸臣的定義。

這次的凱旋,讓譚綸憂心忡忡。

戚繼光搖頭說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現在江陵公畢竟丁憂,不在朝中。”

“戚帥,陛下敕諭到了。”陳大成提醒着戚繼光,該去面對朝廷那些風風雨雨了。

一入關,戚帥身上的那股凶煞勁兒消失的無影無蹤,變得謙和了起來。

朱翊鈞的聖旨要求戚繼光率京營兵馬駐紮密雲鎮,等戚帥回京後,大軍再班師回到北大營。

譚綸比戚繼光先行一步,已經回京,而皇帝又額外給了每人二兩銀子的恩賞,犒賞了遠征大軍,這是功賞之外的額外恩賞,大軍凱旋,賞上加賞。

岳飛在第四次北伐被強行召回之後,回到了臨安,不再慷慨陳詞,反覆上奏請求致仕,解除軍務,卸甲歸田,岳飛沒有鬧情緒,他已經看明白了,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已經完全失望了。

相比較大宋對武人的忌憚,大明就好多了,戚繼光領兵入關後,在密雲衛駐紮,朝廷給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大明皇帝陛下重信守諾,決定在大軍剛剛入關就在密雲衛兌付所有承諾功賞,概不拖欠。

的確是京堂的老爺們擔心大軍歸朝出現什麼黃袍加身的戲碼,但京堂的老爺們這還是找了個理由,大家面子上都過得去就夠了。

現在京堂的老爺們多少還找個理由,以前王驥殺軍將,一開口就說自己奉了密詔。

皇帝給的敕諭,和朝廷的態度大差不差,卻不太相同,皇帝的敕諭是在功賞發完了戚帥再回京,而朝廷希望戚繼光立刻回京。

皇帝的意思很明確,不把功賞發到位,那就武裝討賞!

功賞是大明軍兵提着腦袋在戰場上搏出來,決計不能給人貪了去!

戚繼光選擇了遵從皇帝敕諭,在密雲衛又待了三天,直到所有的功賞全部發放完畢,確定無誤後,才寫了一封奏疏,準備回京。

“戚帥!你!”陳大成驚駭無比的看着戚繼光,呆呆的說道:“你要致仕?馬王爺比戚帥還大十幾歲,不照樣在帶兵打仗?戚帥可不能說是傷病,我可是看着呢,土蠻汗的箭矢可射不穿鐵渾甲。” 戚繼光將奏疏封好,笑着說道:“權盛者摧,功高者隳,我繼續領兵,是讓陛下爲難。”

“絕不是這樣的!”馬芳剛好找戚繼光有事,他在帳外聽到了戚繼光和陳大成說話,就直接走進來了,非常確信的說道:“陛下不會爲難。”

馬芳非常羨慕戚繼光,戚繼光感受不到來自於張居正和皇帝的壓力,所以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套一些舊的模板,馬芳作爲捱過打,太瞭解那種膽戰心驚了。

“只怕言官聒噪。”戚繼光還是有些擔心的。

馬芳則認爲不會,眼下的京堂的言官們,早就摸清楚了皇帝的禁忌,軍務這塊,是皇帝的逆鱗,決計碰不得的存在。

馬芳其實也清楚戚繼光究竟在擔心什麼,他笑容滿面的說道:“至於王次輔,給他一百個虎膽,他也是不敢的。”

馬芳的估計是正確的,大明京堂的言官,已經非常清楚皇帝陛下的脾氣了,這軍務之事,至少在戚繼光還在的時候,這塊是不能觸碰的領域。

至於王崇古,他的確是個小人,可小人最擅長的不就是審時度勢嗎?張居正活着,戚繼光活着,這個時候跳,那不是在逼皇帝發動皇遁·九族剝離之術嗎?

戚繼光出發了,前往了京堂,行至北土城北大營,收到了第一份聖旨,內容是進戚繼光遷安侯,這是正式宣佈,之前就已經確定之事;到德勝門收到了皇帝的第二份聖旨,是皇帝的慰問詔書,就是長途跋涉極爲辛苦,爲國征戰其榮且耀。

戚繼光到了午門的時候,看着午門前人山人海,有些疑惑,很快,他收到了第三份聖旨,皇帝要戚繼光從西華門入宮,登午門,一起觀刑。

觀何等刑?

皇帝今天要殺人,刑臺已經搭好了,就差戚繼光前往觀刑了。

戚繼光一臉懵的走到了城門樓子,才知道皇帝到底要殺什麼人,山東地面的豪奢戶,以孔府爲首、七十二家走狗、以及其爪牙,還有一批倭寇將會送到解刳院去。

“戚帥!”朱翊鈞看到了戚繼光一步步的走了上來,猛地站了起來,滿臉都是驚喜的神情。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戚繼光趕忙行禮,但是他沒跪下去,被皇帝給扶住了,他要跪皇帝要扶,戚繼光發現皇帝的力氣又大了幾分,拳怕少壯,陛下已經是青年組第一高手了,而戚繼光已經兩鬢斑白。

朱翊鈞笑盈盈的說道:“不必拘禮。”

“觀禮,觀禮。”朱翊鈞引着戚繼光來到了城門樓子最佳觀刑的位置,對着戚繼光說着孔府作的孽,以及必誅孔府的理由。

馬芳是對的,言官們是決計不會觸陛下的黴頭,王崇古也沒有覺得自己九族活膩了,大明順天府,現在是絕對忠誠的順天府!

“那個去給島津家做軍師的孔胤鬆,朕打算把他和倭寇一起送到解刳院,最近解刳院在研究一種新藥,得用不少的人。”朱翊鈞對着戚繼光解釋着陳璘抓到的俘虜的下場。

“什麼新藥?”戚繼光好奇的問道。

“治療炎症的陳芥菜滷。”朱翊鈞興致勃勃的解釋着解刳院的最新發明,陳芥菜滷,就是青黴素。

“李時珍行至常州天寧寺,見到天寧寺裡有許多極大的缸,缸中放着的是芥菜,這些個芥菜先日曬夜露,使芥菜黴變,長出綠色的黴毛來,長達三四寸,即青黴,埋入地下後,三五年後取用,連長黴都化成了水,就可以用了。”

陳芥菜滷,就是後世的青黴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而天寧寺的陳芥菜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候。

戚繼光疑惑不已的說道:“發黴了,還要三五年,那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嗎?”

朱翊鈞十分確定的說道:“說的也是,大醫官們也是這麼想的,自然要鑽研下這個東西,從天寧寺取來了青黴,發現不一定要芥菜,米麪芋頭土豆番薯的糊糊也能長這種青黴,一週左右就成形了。”

“而另外一邊則燒木炭,就是把木炭放進鐵鍋裡,直到完全不冒煙,把木炭磨成粉備用。”

“用二十七層的棉布過濾出來,加菜籽油攪拌,靜置後,把上層的油和一半的水舀出來,剩下的水用碳粉吸乾,再用水洗,再用棉布漏斗過濾,如此反覆,就得到了陳滷水。”

整個過程就是縮短這個陳芥菜滷製備過程,這一步一步,花了大醫官們數年的時間才做好。

“如此複雜,做這個藥,人能用嗎?”戚繼光滿是疑惑的問道,十個軍將九個醫,這戰場上刀劍不長眼,傷了病了,是很尋常的事兒,陳滷水很好理解,可這玩意兒,真的有用嗎?

朱翊鈞頗有感觸的說道:“要不說最近解刳院缺人呢,還不是這陳滷水給鬧得?這倭寇五個一組,皮下不起皮疹,就在身上割點口子,讓傷口發炎,陳滷水內用外敷,這多少傷口用多少的藥,都需要度數旁通,這麼下來,就知道用多少了。”

解刳院的大醫官的實驗是很嚴謹的,最開始在兔子身上用,後來是老鼠,而後是猴子,最後是倭人,但即便是如此嚴謹,這解刳院裡的素材也有些不夠用了。

劑量的問題,都是需要長期實踐的。

解刳院是有很強的人文關懷的,如果在試藥的過程中離世了,會被切成數千片橫切面,放進樹脂之中,這可是千年不腐。

張四維死了,他沒挺過去,發炎後發了高燒,炎症下去了,結果人還是沒了,張四維燃燒了自己發了最後一份光,照亮了大明醫學進步的路。

張四維到底是怎麼死的,解刳院的陳實功給出了答案,因爲張四維內用外敷的陳滷水裡面有點黃黴,經過大量的實踐發現,黃黴的滷水,毒性比舟山毒蛇的毒性還要烈十倍,黃黴滷水只需要十分之一的劑量,就能殺死等體重的老鼠。

張四維還是死在了毒上,當初沒死在砒霜上,死在了黃黴滷,青黴滷是救人的良藥,而黃黴滷是見血封喉的毒藥,良藥和毒藥居然能如此相似,實在是讓解刳院的大醫官們感觸極深。

朱翊鈞和戚繼光解釋着青黴滷的具體用途,這東西最難的就是量產了。

原始的青黴素青黴滷勁兒很大,最關鍵的是,這玩意兒通過尿液居然可以回收再利用,當然,具體怎麼得出這樣的結論的,自然是要歸因於解刳院各種各樣奇怪的實踐了。

砍頭開始了。

朝官們心有慼慼的看着刑臺上的孔家人,皇帝陛下,終究還是動手了,其實在搭起刑臺之前,朝士們還有點幻想,大明皇帝能夠顧忌一下顏面,哪怕是不寬宥一二,能夠給個體面,責令自殺也是好的。

但是大明皇帝並沒有選擇體面,而是選擇了斬首示衆。

孔尚賢已經蓬頭垢面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孔尚賢沒有等到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對他動手,也沒等到天下儒生們爲他們家奔走求情,等到的卻是斷頭飯,大明皇帝很大方的按照二兩銀子的席面,給人置辦了斷頭飯,讓他們在路上做一個飽死鬼。

刑部尚書王崇古宣讀了一應案犯的罪行之後,請求皇帝下旨處斬,一聲聲的‘拿去’在午門前響起,孔府內外共計五百餘丁死在了撬骨刀之下,被鍘刀剁下了腦袋,死的不能再死了。

好巧不巧,孔尚賢的腦袋被野狗給叼了去,在最後的意識裡,孔尚賢是想不明白的,皇帝爲何要殺他,他可是孔子後人。

朱翊鈞看着臺下觀刑的人,那些要押送解刳院的案犯之前,仍然是一個人都沒有,彷彿那裡有什麼髒東西一樣,他略顯失神的說道:“戚帥,先生說,國朝的存在,是公私之別,是矛盾所成。”

“陛下,臣不懂這些。”戚繼光對矛盾說有十分深入的研究,矛盾畢竟都是軍械,雖然很多道理戚繼光都懂,可陛下和張居正討論哪些,就不是戚繼光能夠理解的範圍了。

朱翊鈞還是跟戚繼光解釋清楚了這句話的意思。

公私之別,就是在大明這個最大的公之下,有各種各樣、各個階層的私,相比較國朝這個公,各個集體就是私,而各個集體之間,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那麼在矛盾激化到各個小的集體無法自行調節的時候,爲了不至於彼此同歸於盡,就需要一種凌駕於各個集體之上的力量,去調節這個矛盾,這就是國朝存在的原因。

矛盾說,是可以解釋國朝法統、國朝存在和國朝意義的一套學問。

社會各個集體之間必然存在矛盾,而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需要一種凌駕於各集體的力量去調節,凌駕於其他集體之上的是國朝的權利,而想方設法的調節這些矛盾是國朝的義務。

根據矛盾說,大明朝廷長期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沒有調節各階級之間的矛盾,最終一定會引發改朝換代。

賤儒們總是在討論應該歸罪於誰,江南名士黃悅忠,就想把所有的罪責全都扣在皇帝的頭上,宣傳他那套君臣名異實同,而張居正在不斷的補全矛盾說的內容。

到底誰在救亡圖存,不必多言。

朱翊鈞之所以要跟戚繼光說這個,其實戚繼光也聽明白了。

大明曆代皇帝,除了孝宗皇帝外,都看孔府不順眼,但都動不得,但當下皇帝之所以敢下狠手對付曲阜孔府,是皇帝不需要孔府作爲皇權的擁躉之一了。

儒家這個招牌,已經不好用了。

而矛盾說這個招牌,就變得格外好用了起來,矛盾說甚至能解釋國朝的法統、國朝爲何存在和國朝意義,隨着時間的流逝,儒家那一套,已經漸漸無法作爲政治工具繼續調節矛盾了。

wωω_тt kān_¢O

孔尚賢不懂,大明皇帝怎麼敢對付他們孔府?這個疑問,大抵就是,陛下何故謀反?

孔府已經失去了它的不可替代性,這就是答案。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請假條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
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請假條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