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出自《莊子·胠篋》,意思是,偷了一個帶鉤的人,要受懲罰處死;而盜竊一個國的人,卻做了諸侯。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十分殘酷的道理,自春秋戰國到大明,始終適用的道理,肉食者,是可以賴賬的。

對於勢要豪右而言,皇帝借了三千萬銀修馳道,哪怕是真的賴賬不還了,勢要豪右也沒辦法跟皇帝討債,甚至皇帝願意給馳道加個名字,比如崇古馳道,給馳道立塊碑文,勢要豪右捏捏鼻子,也就磕頭高呼皇恩浩蕩了。

封建帝制是這樣的。

勢要豪右、鄉賢縉紳這些肉食者,都是完全依附於秩序的寄生蟲,秩序是他們的根本所在,而皇帝是這個秩序的代言人,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無法反抗皇權。

別說陛下手裡有十萬京營、十六萬水師,就是陛下手裡沒有這些精兵,勢要豪右也討不了債。

西土城遮奢戶們都覺得張居正講筵,把十歲的小皇帝給徹底忽悠住了,哪有皇帝把信義二字真的理解成一諾千金、一言九鼎、言出必行的?!皇帝欠了債就一定要還?

就是往上數到秦始皇,始皇帝都沒有完全兌現他對老秦人的許諾!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沒有一個言出必行的。

張學顏思索了許久,眉頭緊蹙的說道:“馳道修通以後,南糧北上,舶來糧北上,那什麼貨物南下呢?無論是以前的糧鹽對流的開中法,還是現在邊方的糧銀對流,亦或者是運河的煤銀對流,北方都有東西和南方進行交換。”

“但是南糧和舶來糧北上,理由呢?就因爲朝廷的政令嗎?”

“這的確是個問題。”朱翊鈞立刻說道,朝廷真的不是無所不能,南方裝滿了糧食的貨車北上,空車南下,空跑不提,南糧爲何要北上?

朝廷的政令執行也有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一層一層下去,末端的執行力會越來越差。

就像在萬曆年間,跟王崇古這個大司寇討論法治,王崇古只覺得可笑。

這個法治,從朝廷到地方,一層比一層弱,到最後,地方就是絕對的人治,什麼《大明律》、什麼《問刑條例》,什麼《大明會典》,統統當狗屁。

越是到地方,律法越是笑話。

王崇古這個‘你說律法我覺得很搞笑’的態度,其實是對律法有追求,有理想,有野望,但現實一次次讓他失望後,纔對現實無奈的妥協。

皇帝的聖旨,如果真的無所不能,那開中法只要一句話就可以恢復,清算張居正後,考成法一句話就能恢復,破壞永遠比建設容易,秩序亦是如此。

而且這些開弓沒有回頭箭、影響極爲深遠的制度,一旦破壞,就沒有重建的可能,因爲已經沒有人相信了。

要讓南糧北上,除了交通之外,需要拿出足夠交換的商品來。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諸位公卿,上海機械廠的失敗,其實可能,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在最初的規劃中,松江府有得天獨厚的海運優勢,北方的煤炭、長崎舶來銀料、呂宋舶來銅料、大鐵嶺衛舶來鐵料,看起來,上海機械廠不缺乏原料,不缺乏工匠,再加上產自南方,在南方這個市場,銷售的成本更低。”

“一切設想都非常完美,上海機械廠也的確賺到錢了,除去虧空,還結餘了74萬銀,但上海機械廠最終還是倒了。”

張學顏深吸了口氣說道:“是的,上海機械廠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這不僅僅是人禍那麼簡單,還有穩定,工部和戶部在進行規劃的時候,忽略了這麼一點。”

朝廷在規劃上海機械廠的時候,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穩定性。

更加簡單直白的說,鐵錠、銅錠不是貨架上長出來的,朝廷上海機械廠的決策,有些一廂情願了。

鐵料到鐵錠、銅料到銅錠,是需要鐵冶所和銅冶所的穩定供應,而鐵銅冶煉,又需要穩定的煤炭供應,一旦因爲大雪、暴雨、運河堰塞、沿途乾旱(徐州放水),煤焦的供應立刻就會緊張起來。

原材料無法穩定供應,就是上海機械廠最終功虧一簣,坐失機要之事的原因之一。

江南地區的煤料,太依賴北方供應了。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王崇古、張學顏開口說道:“所以,上海機械廠是錯的,徐州機械廠是對的。”

“正如林博士在《百工興衰聚散五樞論》中講,百工產業聚集的五個要素,資源、人口、投資、研究和市場,北方的資源多,南方的糧銀多。”

“北方的煤炭、鋼鐵等原料豐富,可以逐漸形成採礦、冶煉、機械製造等產品爲主的產業羣。”

“南方交通便利,水運的天然稟賦極好,而且有大量的白銀,發展需要不太依賴原料、來料加工類的產業。”

“各地方做事,要揚長避短,而不是盲目的跟風、追逐。”

“朕,諸位明公,也要吸取教訓,朝廷要發揮出主導的作用,最終完成南輕北重的產業佈局。”

朱翊鈞做出了更加明確的指示,南輕北重,是南糧北運的重要補充和根基。

危機,不光只有危險也有機遇,如果能夠趁着超級寒潮的來襲,完成大明國朝的產業佈局,打通南北交通,那危險化解之後,大明就會迎來蓬勃生機。

而且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人們更能容易形成共識,願意出讓更多的權力,換取秩序的穩定,保證自己的生存。

當然,出讓更多的權力,還無法換取生存,那就是大亂之世了,到那個地步,朱翊鈞就是個陸地神仙,也毫無辦法。

大明在跌跌撞撞的前進,現在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和過去完全不同,在歷史上找不到答案,就得一個坑一個坑的踩過去。

朱翊鈞也從來不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也在矛盾相繼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認知。

“陛下聖明。”張居正帶着羣臣再次恭敬的行禮。

在萬曆十七年過去之前,拿出三到五年內應對危機的具體、可執行的方案,纔是大臣們的職責。

如果拿出了方案,無法執行,那就不能怪陛下將秦嶺淮河以北所有地方,施行軍管配給了。

軍管配給,絕非大臣們想要看到的局面,因爲軍管二字的背後,就是軍隊完全掌控權力的時刻,暴力一定會慢慢失控,最終墮落到五代十國黑道政治的地步。

無論天下大亂,還是軍管配給,對於士大夫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選項,因爲無論哪一種結局,最終都代表着權力徹頭徹尾的大洗牌,士大夫都會受到巨大的損失。

大明承天門外是長安街,長安街的另外一側就是六部和錦衣衛衙門,錦衣衛衙門現在主要負責北京城的治安、巡捕,而北鎮撫司衙門纔是皇帝御用法司,介於外廷和內廷之間。

正四品的順天府丞楊俊民,帶着順天府推官王夢麟來到了北鎮撫司衙門,他們遇到了一個案子,自己辦不了,得北鎮撫司衙門才能做到。

“緹帥、陳指揮,案卷就在這裡了。”楊俊民和趙夢佑客氣了一番後,說明了來意。

趙夢佑和陳末對這一幕已經習慣了,京師別的不多,就是官多,一板磚下去,一個武勳、兩個學士、三大不視事的閒散官。

對於只有衙役的順天府而言,就只能求助鎮撫司,涉及到五品以上官員,都得緹騎出馬。

當緹騎式微,需要仰賴宦官的時候,五品以上的京官,就失去了懸在腦門上的一把刀。

趙夢佑和陳末看完了案卷,彼此露出了震撼的神情,饒是二人見多識廣,這麼多年,辦了這麼多的案子,他們已然對這個案子感到了驚訝。

士大夫們,玩的實在是有點花。

“案子涉及到了兵部,甚至可能涉及到了大司馬曾省吾,這件事非同小可,我會稟報聖上後,開始稽查,案子移交鎮撫司,二位就不必過問了。”趙夢佑接過了案子後,寫好了牌票,交給了楊俊民,算是承接了案情。

日後皇帝問起,爲何沒有追查清楚,也要問到鎮撫司,而不是順天府衙門了。

“緹帥多事,某就不多打擾了,告辭。”楊俊民收到了牌票,直接腳底抹油開溜了。

出了鎮撫司的大門,王夢麟當真是如釋重負的說道:“這燙手的山芋,終於移交出去了!”

“誰說不是,小民的事兒簡單,可涉及到了朝中大臣的事兒,咱們說不上話。”楊俊民坐上了馬車,向着順天府衙門去了。

楊俊民和王夢麟離開時,目光一直打量着兵部衙門。

事情的起因,還是和王夢麟喜歡多管閒事有關。

西城西直門外附郭民舍,有一條萬曆維新後纔出現的街道,名叫秀錦街,這條街道,諢名叫宋姑娘街,因爲這一片住的全都是身份不明,卻花錢大手大腳、樣貌上乘的姑娘。

乍一聽,附郭民舍,那就是郊區中的郊區,肯定是窮民苦力聚集之處。

其實不然,京師西北方向,可是京師最富之地,多少勢要豪右在這裡起大厝,這片地方可一點都不窮,甚至是富貴人家扎堆的地方,絲綢莊、錢莊、成衣坊、香料行、錦帽坊等等富貴人家需要的產業扎堆。

秀錦街的街尾有一個胭脂店,有一種山燕脂花汁染粉,這種胭脂是論錢賣,一錢(3.7克)粉就要二兩銀子,而普通人家用的紅花渣溶製成脂的紫粉,一錢粉只要十五文錢。

二兩銀子都能在前門樓子置辦一桌酒席了!

在成衣坊做一身衣服,三五十兩不在話下。

這秀錦街出了一樁命案,王夢麟帶人上門查案,看起來是溺亡,但事情卻有點非比尋常,因爲死的這位妙齡女子,有了身孕。

本來王夢麟以爲是豪門宮鬥劇,人老珠黃的正妻,逮到了有了身孕的外室,發了狂,把人推進了水坑裡。

如果是這樣,一般會以‘失足落水’結案,這年頭賤籍雖然被廢除了,但賤籍還留在人心裡,外室被打死這種事,只要現場做的好,衙門不會浪費太多的人力物力,追查案件的真相。

其實王夢麟只要按失足落水結案,這案子就結了,但王夢麟非要多事,多問了幾句,才問出了案子來。

這個女子,她還有另外一層身份,是永平府惠民藥局的醫倌,這有正經身份,順天府衙門就只能仔細追查了。

隨着案件的調查,王夢麟越查越心驚,最終沒有將案件繼續追查下去,而是對外宣佈結案,定性爲了失足落水。

王夢麟沒有把案子完全結案,而是封存,等待皇帝回京,交給北鎮撫司衙門,茲事體大,順天府丞真的管不了。

趙夢佑將案卷交給了皇帝陛下,等待皇帝看完後聖訓,是否追查。

“工部軍器局正監劉永順,兵部武庫司郎中莊履豐、格物院格物博士周建侯,都涉案其中,這案子,仔細查查吧,即便是結案,有關周建侯的案卷,也不必傳閱刑部和大理寺。”朱翊鈞看完了案卷,發現順天府爲何查不下去了。 是真的不敢查,工部軍器局、兵部武庫司郎中、格物院五品格物博士,順天府根本不敢查。

而格物博士周建侯,是萬曆五年,曾省吾舉薦的雲南火器博士,專門負責大明火器的研發,三十六斤艦炮,就是出自周建侯,黑火藥到顆粒火藥的改良,也是周建侯完成的。

一旦周建侯有了問題,舉薦他的曾省吾要受到連帶責任。

緹騎負責查案,審判要三司會審,但朱翊鈞的交代非常明確,周建侯就是犯案,案卷不會傳閱刑部和大理寺,格物博士如何處置,皇帝說了算。

“臣遵旨。”趙夢佑領命而去,陳末帶着提刑千戶開始辦案。

都是在京官員,大部分在京師生活了幾十年,所有的社會關係都在京師,北鎮撫司衙門查起來,那自然是雷厲風行,但事情涉及到了格物院,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決計不可錯漏線索。

甚至調查,要在不驚動周建侯這位博士的前提下完成。

七日後,陳末帶着人證物證書證等一應證據面聖,將案情的經過完全還原。

陳末將第一份案卷呈送,說道:“死者名叫甄濯蓮,揚州人,二十歲,有孕。”

“十四年末,彼時還是工部少監劉永順狎妓從遊西山寺廟,甄濯蓮第一次出現在劉永順身邊,根據調查,是江南商人在揚州採買瘦馬時,看甄濯蓮樣貌體態上佳,以一千二百銀購得,輸賄劉永順。”

十七歲的甄濯蓮,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通曉史書,這就是江南商人看上甄濯蓮的原因。

有些讀書人,他不僅好色,他還要靈魂上的共鳴!

輸送賄賂,光送銀子不行,還要投其所好。

甄濯蓮因爲和劉永順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劉永順甚至連家都不回了,直接住到了秀錦街的小院裡,和甄濯蓮耳鬢廝磨,好不愜意,劉永順的快活日子沒過一年,正妻終於打上門了。

劉永順真的不敢鬧得太大,否則御史們聽到了風聲,那劉永順不死也要扒層皮了,劉永順回家了,但每月都要前往秀錦街的小院裡,但從不過夜。

“陛下,劉永順給甄濯蓮安排了永平府惠民藥局醫倌的身份,作爲不能日夜廝守的補償。”陳末告知皇帝這個案子裡第一個離譜的事兒。

甄濯蓮一個娼妓,啥都不會,如果是去太常寺做個樂伎還說得過去,劉永順居然給安排了個醫倌!

這甄濯蓮會什麼醫術?別說醫術了,這甄濯蓮甚至連永平府都沒去過。

這就是個體面身份,也正是因爲這個體面身份,讓順天府衙役不得不仔細稽查,這一查,才發現了問題有點太大了,順天府根本兜不住。

“莊履豐是去年九月就和甄濯蓮不清不楚了。”陳末拿出了第二份案卷,呈送御前。

有道是,你不澆花,有人幫你澆花。

劉永順沒工夫澆花,這甄濯蓮一來二去,就跟兵部武庫司郎中莊履豐勾搭上了。

“莊履豐是瘋了嗎?別人嚼過的饅頭,他也要吃?他堂堂進士,就一點臉面都不要了嗎?!就是士大夫那套說辭,他一個進士和劉永順一個舉人做同道中人,他也不害臊!”朱翊鈞拿起了第二本案卷,對這個莊履豐十分不滿。

就是按士大夫的邏輯,這莊履豐吃這種殘花敗柳,屬實是斯文掃地!

真喜歡就跟劉永順討要!

劉永順不是進士,就一個正九品的小官,莊履豐堂堂五品郎中,直接討要,劉永順還能不給?左右不過是一個外室罷了。

吃什麼剩飯!還偷吃!

“莊履豐去去年八月一次私宴上,見到了甄濯蓮,立刻就心癢難耐,勢在必得,趁着劉永順不去的時候,莊履豐就去了。”

“莊履豐家裡有悍妻,不敢養外室,故此每次去秀錦街,都是留下一筆銀子,來去匆匆。”陳末解釋了下,爲何莊履豐沒有以勢壓人。

不是不想,而是家有悍妻。

劉永順的髮妻是中舉前娶的,劉永順中舉後,髮妻其實不敢過分苛責劉永順養外室之事,打上門去,是因爲劉永順一直不回家,有了風言風語,對劉永順仕途不利,劉永順才被迫回家。

莊履豐不一樣了,他中進士後才娶了正妻,這正妻可不是小門小戶,把莊履豐管的死死的,莊履豐是真的不敢養外室,所以才和劉永順做了同道中人。

莊履豐每次去,會留下不少的銀子,半年時間,就在甄濯蓮身上砸了六千兩銀子出去。

陳末面色凝重拿出了第三本案卷,俯首說道:“緹騎調查發現,格物博士周建侯也去過秀錦街,而且不止一次,二月到三月一共去了七次。”

“四月,甄濯蓮被劉永順推入了水池,甄濯蓮溺亡。”

朱翊鈞拿起了案卷,甄濯蓮死了,動手的是劉永順。

劉永順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了甄濯蓮和莊履豐之間的關係,但劉永順其實也不在意,再喜歡,也是個外室。

甄濯蓮有了身孕,劉永順不知道是誰的,索性直接推水裡,一死百了,一直等到屍體腐爛發臭,鄰人才報案。

調查顯示,在甄濯蓮死的前一天,劉永順和莊履豐十分‘湊巧’的在酒樓見到了,二人談了些什麼,無從得知,但第二天甄濯蓮就死了。

顯然,劉永順不想留下麻煩,莊履豐也不想留下麻煩。

“所以,格物博士周建侯也和甄濯蓮有染?這甄濯蓮難不成是天仙不成?”朱翊鈞吐了口濁氣。

周建侯在劉永順不在的時候,頻繁出入秀錦街,一共去了七次,這周建侯和死者甄濯蓮之間,恐怕也不乾淨。

陳末將最後一本案卷交給了陛下說道:“陛下,周建侯去找甄濯蓮,可能和狎妓無關,而是和顆粒火藥的配方有關。”

“和火藥配方有關?”朱翊鈞猛地坐直了身子,打開了第四本案卷。

甄濯蓮是被江南商人送給劉永順的,緹騎對這個江南商賈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表面看,這個商人輸賄大成功,劉永順把軍器局銅料撲買的生意,通過種種手段,運作到了這個商人手裡。

本來,到這裡就是個普通的行賄受賄案,但格物博士周建侯的出現,讓事情顯得格外古怪。

要知道,格物博士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不食人間煙火,入了格物院等同於生死包辦,什麼都不用操心,等閒之輩,想見到格物博士都是千難萬難。

一個三手的瘦馬,顯然吸引不到周建侯,就是豬油蒙了心,周建侯以自己艦炮設計之功,要多少瘦馬沒有?犯不着去秀錦街吃這等剩飯。

經過仔細的盤查,緹騎們發現了這個商賈的異常,這個商賈從一開始就是奔着火炮去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火藥的配方!

這商賈,花費了大價錢相繼腐化了劉永順和莊履豐,卻沒有得到火藥配方,這才盯上了周建侯。

這個江南商賈已經被抓捕,把這商賈送到了解刳院裡逛了一圈,商賈交代的一乾二淨。

這個商賈的背後,是選貢案的元兇,南衙國子監祭酒林烴。

三世五尚書、七科八進士的閩縣林氏,對大明火藥的威力自然一清二楚,作爲沿海豪奢戶,林烴家裡在海外也有種植園,就把主意打到了火藥之上。

但負責製作褐色顆粒火藥的不是軍器局,也不是兵部,而是直接隸屬於內廷的兵仗局。

商賈交代,逼迫周建侯不得不多次前往秀錦街的原因,也是不孝子孫。

周建侯在入京做了格物博士後,兒子就入了國子監就學,十六年三月,周建侯的兒子去了南衙國子監遊學,在南衙犯了命案,驚恐不安的逃回了北衙,告訴了父親。

周建侯纔不得不多次前往秀錦街,因爲害怕事情泄露,只能親自前往。

“周博士這不是糊塗嗎?遇到了事兒,不跟院裡說,不跟朕說,非要自己處置,這顯然是林烴這個逆賊,利用自己職權,精心謀劃的圈套。”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道:“周博士的兒子,犯的命案究竟如何?”

“查選貢案案卷,命案並非周博士兒子所犯。”

周建侯兒子去了南衙,有人設宴,喝了點酒,留宿了酒樓,第二天一睜眼,懷裡摟着的姑娘成了死人,直接把周建侯兒子給嚇傻了,連夜回京找親爹庇護。

沒過多久,周建侯就收到了消息,讓他去秀錦街。

周建侯去了七次,一共給了出三張不同的火藥配方和製作方法,每一張,看起來都像模像樣,但每一張都製作失敗。

兒子蠢,周建侯又不蠢,慢慢周旋就是,真把火藥配方交出去,他們父子纔是死路一條。

在火藥這個專業領域,這幫商賈,真的玩不過周建侯這位火器博士,被耍的團團轉。

周建侯太清楚了,這幫人是有求於他,火藥配方一日不得手,蠢兒子就是安全的,結果周建侯這頭還在周旋,選貢案就爆發了。

林烴、閩縣林氏這個豪門轟然倒塌,這些個爪牙們沒了主心骨,就再不敢滋擾周建侯了。

“軍器局劉永順,武庫司郎中莊履豐,他們殺人的時間也太巧了吧,選貢案一爆發,劉永順就動手殺人了,很像是殺人滅口。”朱翊鈞將幾本案卷,又仔細看了一遍,忽然察覺到了事情的巧合。

劉永順、莊履豐應當是知道這個商賈行賄的目的,甚至知道這個商賈背後究竟何人,所以纔在皇帝南巡後,立刻動手,以免夜長夢多。

“臣還在調查,劉永順、莊履豐堅決否認,臣就沒寫到案卷上。”陳末俯首說道,案情沒調查清楚,把猜測告訴陛下,那是欺君。

如果甄濯蓮還活着,可以詢問清楚,可是人已經死了,確實很難稽查了。

“選貢案在南衙落下了帷幕,北衙應該也有餘孽,你仔細追查,從這個商賈入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務必將其一網打盡。”

“朕寧願是自己多心了,朕也希望,大明臣工們,個個忠君體國。”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輕輕敲動了幾下,纔開口下了明確命令。

“臣遵旨。”陳末再俯首領命,這其實也是陳末的目的。

甄濯蓮的案子,已經完全查清楚,可以覆命了,但涉及到了選貢案這個政治案的逆黨餘孽,是否要追查,需要陛下的指示,政治上的事兒,陳末其實不太懂,權衡利弊,決策還是要陛下來做。

總不能什麼都查吧,萬一查出點什麼呢?

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
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