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

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

張居正和皇帝的辦法,其實殊途同歸,只是張居正手腕更加狠辣、強硬,更加不留任何情面。

在他看來,王崇古身後名這個風波背後的真正矛盾,是私有制經濟對公有制經濟的全面絞殺。

如果皇帝讓魏有山去挑起匠人心底的火氣沒有成功的話,停靈西山煤局,就成了兜底的辦法。

這種全面絞殺,有許多原因。

朝廷掌控的煤焦鋼鐵菸草食鹽等產業,掌握了物質的分配,可以說官廠的存在,是皇帝能夠在各個方面能掀桌子的根本,比如面對天災,如果弄到民怨沸反盈天,就執行軍管配給。

這在過去,根本做不到,朝廷能夠對地方予取予奪,就是因爲掌握了這種物質的分配權力。

如果把大明看做一個人,煤炭、焦炭這些燃料,就是大明的血和肉,鋼鐵,就是大明的骨,馳道就是血脈和筋。

而菸草的利益之大,沒有人能忽視,沒有人不眼饞,朝廷的菸草,已經可以覆蓋水師每年的支出了,而且增長速度極快,不出十年,可以覆蓋大明所有軍事支出。

其次就是王崇古建立的官廠制,是肉食者們的眼中刺,肉中釘,不僅僅是舊文化貴族,新興資產階級同樣如此看待官廠。

因爲官廠匠人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

民坊裡的工匠,都以謀求進入官廠爲人生的最終規劃,想到西山煤局做個普通學徒,都是削尖了腦袋,擠破了頭。

只要官廠存在一日,想要在商品經濟下,建立強人身依附生產關係,也就是把人變成奴隸,就是癡心妄想。

官廠的分配製度,官廠將利潤向下分配了三成,這三成利潤不僅僅是學堂、官舍、食堂,還有惠民藥局。

只要這種分配還存在一天,肉食者們那一套感恩邏輯,就根本站不住腳。

無論是舊文化貴族還是新興資產階級,他們的本質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希望營造一種感恩文化,發幾錢銀子,就要成爲匠人們的再生父母,讓工匠們對他們感恩戴德,跪下磕頭。

可是大家都是幹一樣的活兒,官廠匠人有學上,有病可以看,你這個民坊主,給這點銀子,還要人跪下磕頭叫爹?!

窮民苦力們是見識短,但他們又不傻,官廠的匠人們以廠爲家,那是因爲官廠給的真的很多,光是每年的開工銀,都讓民坊的匠人們羨慕的眼紅。

你民坊主想要匠人跪下磕頭,這開工銀是不是同步一下?

除了物質分配、生產關係之外,就是肉食者們發現,自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匠人們正在慢慢取代他們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而且是全面取代。

在以前,大明皇帝要動武,必須要問問士大夫們的意見,因爲兵源、糧餉、軍備、力役都要靠這些肉食者們去解決,皇帝就必須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否則你什麼都做不成。

但匠人提供了優質的兵源、提供了優質的軍械,還提供了大量的力役,讓物資高速週轉。

在以前,高度封閉的小農經濟裡,能夠提供需求的只有肉食者們,窮民苦力一家人有一條褲子,逢年過節扯個紅色頭繩,已經可以稱之爲門戶了。

而現在,有了一個強勁的需求集體正在出現,並且取代舊地主們,那就是匠人集體。

就是在舊文化貴族們最擅長的文化領域,匠人們也正在快速取代他們的地位,丁亥學制的雛形是王崇古提出的匠人三級學堂,三級學堂不拘泥於儒學經典,而是分科治學。

這種治學方式,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完完全全碾壓了私塾。

比如蒙學堂,除了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之外,算學更是人人過關。

格物博士程登吉專門編纂了一本《幼學瓊林》,全文都是用對偶句寫成,朗朗上口,便於誦讀、記憶。

而裡面的內容,包含了天文地理、歲時人文、文臣武將、人事飲食、疾病死喪等等,五花八門,可以說是幼兒版的百科全書。

這裡面很多內容,是老學究們連聽都沒聽過的內容。

而格物院格物博士沈星言,則是編寫了一本《蒙求再編》,裡面四言韻文,這本書講的是歷史,從伏羲開天、女媧補天開始,一直講到了隆慶年間,每四個字一個故事,一共2800個字。

匠人學堂會分六年,把這700個故事講完,這已經是精煉過的內容了,中國的歷史確實源遠流長。

受‘春秋之後無大義,史書唯記事耳’的風力輿論的影響,大明的賤儒們,大多數都不讀史(165章詳細解釋了自朱程理學之後,爲何讀書人不讀史的原因)。

也就是說,這些舊文化貴族們,在歷史這塊,連蒙學堂讀完的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都知道的歷史故事,知道的歷史教訓,自詡士大夫的文化貴族卻一無所知。

文化上的變化,造成了政治上的變化,匠戶出身的舉人、進士,已經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並且展示着自己的風采。

物質分配、生產關係和社會地位三個方面的原因,讓崇尚所謂私有制經濟的肉食者們,恨不得立刻馬上把官廠給撕碎了,這也是王崇古身後事,鬧出瞭如此大動靜的根本原因。

但一切,都隨着匠人下山戛然而止。

匠人爆發的力量固然讓人膽寒,但最讓人膽寒的就是皇帝陛下。

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皇帝把西直門的守軍和校尉撤出了,城門大開!

“朕還是失算了,哎,就該讓陳末把王謙鎖在家裡。”朱翊鈞在張居正走後,仔細覆盤了一下自己的計劃,王謙這個意外,讓匠人們的力量沒有更加直接的表現出來。

除了魏有山這個格物博士之外,朱翊鈞還委派了一羣講武學堂的庶弁將到了西山煤局,這種羣體性事件,除了主心骨魏有山指明方向外,還要有人帶領匠人們,找到那羣畜生的位置。

這些庶弁將,就負責將匠人組織起來,朱翊鈞又不是十歲的孩子了,做事沒那麼沒譜,任由匠人無序暴動。

算無遺策的大明皇帝,唯一沒想到,王謙敢去攔,這一攔,就只能讓緹騎出馬抓人了。

不過也還好,整體達成了皇帝的預期。

“陛下,大宗伯入宮來了。”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俯首說道:“大宗伯要致仕。”

“宣。”

沈鯉入門之後,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將奏疏放在了身前,俯首帖耳說道:“臣沈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此番面聖,特前來致仕,乞骸骨歸鄉,懇請陛下放歸依親。”

沈鯉是和海瑞齊名的骨鯁正臣,雖然繼承了萬士和投獻路線,但不代表沈鯉失去了骨鯁的本色。

皇帝賜了王崇古文成的諡號,堅持不給王崇古諡號的沈鯉也沒什麼好說的,準備收拾下鋪蓋回家了。

“大宗伯免禮,起來說話。”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大宗伯沒有和元輔聊過嗎?這裡面不是王崇古一個人的榮辱,而是官廠的興衰。”

“王崇古不配。”沈鯉再拜,語氣格外堅定,他思慮了下,才繼續說道:“他貪墨宣大長城營造銀,導致北虜入寇如入無人之境;他嫁女兒僭越使用金字;做京營總督軍務,居然要把過往嫡系,都塞到京營來。”

“這三件事,絕不是受到了張四維這個逆賊的蠱惑,是他自己要做的,即便是王次輔還活着,他也要承認的事實。”

“不忠於大明萬民,不忠於陛下,不忠於朝廷,逆舉已彰,得陛下寬仁,僥倖爲國效力,將功贖罪,已經是天幸。”

禮部要維持禮法的存在,忠這個字,要維持。

王崇古他不是不忠誠,是逆舉已彰,這就是禮部如此堅持不給諡號的原因。

禮部沒打算給王崇古扣個忠獻噁心人,而是不給,王崇古做了這等事兒,已經是臭名昭著了,爲了國事奔波,最後給個譭譽參半的評價,已經是禮部能夠接受的底線了。

文成這個諡號,實在是太高了些。

“大宗伯起來說話。”朱翊鈞斟酌了下,開口說道:“彼時主少國疑,各方蠢蠢欲動,可謂是風雨飄搖,連朕都被刺王殺駕,王景龍拿着長短兩把刀,入了幹清宮。”

“大宗伯對當時的情況不甚瞭解,彼時並非此時。”

沈鯉的主考官是高拱,考中了進士沈鯉,應該去拜高拱爲座師,但沈鯉根本看不慣晉黨的做派,尤其是高拱包庇晉人,沒有拜座師的同時,在隆慶五年,沈鯉對高拱庇佑晉党進行了連章彈劾。

在楚黨晉黨大決戰的隆慶六年,沈鯉缺席了大決戰,他的父母相繼離世,沈鯉只能回鄉丁憂,萬曆五年纔回朝補了左贊善,萬曆九年成了禮部右侍郎。

沈鯉缺席了最動盪的時光,文字有時候又顯得過於蒼白無力,沈鯉未能親身經歷,就很難理解皇帝當時的決策了。

“臣遵旨。”沈鯉再拜站了起來,他沒有執拗到頂撞皇帝的地步,而且皇帝給的理由,非常合理,他確實沒有經歷,不理解當時皇帝的決策。

按照傳統士大夫的價值觀,王崇古確實不配,但國勢動盪的時候,又不能按着傳統價值觀去評判一個人的功過是非。

“陛下,臣斗膽,有疑慮,當初王次輔爲何會倖免於難?”沈鯉終於還是問了出來,皇帝的殺性有多重,沈鯉一清二楚,皇帝對逆黨是零容忍。

南衙監斬,622家逆黨,皇帝一個沒留,全都殺了。

王崇古居然活了下來,而且王謙也活了下來,這父子二人,還獲得了難以估量的聖眷,這真的是太奇怪了。

“大宗伯坐,朕跟大宗伯說些旁人不知道的事兒。”朱翊鈞看了眼葉向高,張宏把葉向高帶了出去,這下御書房裡的話,就不會傳出去了。

葉向高是真的不想走,但陛下不讓他聽,他只能離去。

朱翊鈞嘆了口氣,搖頭說道:“大宗伯當時回鄉丁憂,沒在朝中,晉黨盤大根深,當真是半朝晉黨,現在沒別人,朕就跟大宗伯說些實話吧。”

“不是王崇古反水,朕審判不了張四維。”

“王謙數次給張四維下毒,都沒有藥死張四維,朕也是知道這件事後,才確信,王崇古迷途知返了,才能,或者說纔敢,去審判張四維的逆舉,清算了一批晉黨,否則,朕只能相忍爲國,繼續忍耐。”

馮保見陛下起了頭,在御書房的書架上,找了半天,找到了當時緹騎發現的異常,張四維幾次都僥倖躲過了不明來源的刺殺,後來張四維死了,這個案子,就沒人在意了。

沈鯉看完了緹騎幾份調查報告,直接瞳孔地震!

他真的是驚駭無比!

相比較王崇古怎麼活下來這件事,皇帝怎麼敢動手,能把張四維除掉,纔是最大的懸案。 皇帝哪來的信心,對張四維進行清算?

皇帝貿然動手,別說萬曆維新、皇位這些,燃眉之急是保命,刺王殺駕、大火焚宮,再來一次宮女勒頸也不是不可能。

“首輔高拱、吏部大天官楊博、大司馬譚綸、大司徒王國光、刑部尚書、總督京營兵務王崇古、總憲葛守禮,那時候禮部尚書陸樹聲是先生的人,陸樹聲看到朝中局勢,立刻就投了晉黨。”朱翊鈞說起了當初,也是頗爲唏噓。

那不是羞恥,是來時的路。

皇帝敢在那個時候動手,是王崇古真的跳反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臣罪該萬死。”沈鯉看完了案卷,瞭解了當初事情的全貌,趕忙下跪請罪。

他這番致仕,他要弄明白皇帝爲何如此偏愛王崇古父子,根本就是在挑開皇帝的傷疤,看看陛下當初到底有多狼狽。

確實非常狼狽,皇帝要弄個不在朝的臣子,都是千難萬難,哪像現在,說殺誰,緹騎直接踹門。

“免禮免禮。”朱翊鈞示意沈鯉免禮,讓馮保上了杯好茶,才繼續說道:“王崇古父子,都是從龍之功,他們可能不忠於大明,不忠於朝廷,不忠於萬民,但他們忠於朕。”

“當時葛守禮致仕了,朝中缺杆跟先生分庭抗禮的大旗,王次輔明知不敵,還頂上來了。”

“大宗伯還記得高啓愚在南京做提學,主持鄉試出的那道考題嗎?《舜亦以命禹》。”

電光火石之間,沈鯉完全明白了!

張居正的確無意大位,但張居正當時在攝政!他不可能壓得住下面所有人的心思,葛守禮扛起了尊主上威富之權的大旗,但葛守禮其實根本扛不住,他也鬥不過張居正。

在人心啓疑的時候,王崇古明知不是張居正對手,但依舊做了次輔,扛起了這杆旗,雖然扛的非常艱難,但他還是做到了。

“很長一段時間,王次輔都不在文淵閣坐班,也就後來先生歸政了,王次輔纔回到了文淵閣內。”朱翊鈞補充了一個小細節,王崇古坐班。

一個次輔,常年不在文淵閣,他還是次輔,是有些原因的,王崇古一方面在避讓,另一方面,他在避嫌。

沈鯉呆呆的思索了很久,如果那時候,萬一,萬分之一的概率,張居正和王崇古聯起手來,皇帝還是皇帝嗎?

“所以啊,王崇古父子是從龍之臣。”朱翊鈞站了起來,從書架上找了一番,拿起了一本沒有發出去的聖旨,馮保看到那本聖旨,面色鉅變,往前三步,擋住了沈鯉的視線,不停的對着皇帝搖頭。

朱翊鈞讓馮保讓開,馮保一把抓住了那份聖旨,繼續搖頭,馮保有些急切的說道:“陛下,萬萬不可。”

“你看你,都是過去的事兒了。”朱翊鈞笑着說道:“朕都不在意了,你還如此在意。”

“臣要燒了它,陛下不讓。”馮保緊緊地抓住那份聖旨說道:“不能讓人看到。”

“行吧。”朱翊鈞放手,看着那份聖旨,想了想說道:“你拿去燒了吧。”

馮保立刻讓小黃門取來了火盆,當着陛下和沈鯉的面兒,燒掉了那份聖旨,才重重的吐了口濁氣,他額頭、背上全都是汗,緊張的手都在抖,火柴劃了數次,才點燃。

聖旨燃盡,他倒了點水,攪拌着,才徹底安心。

沈鯉呆滯的看着這一幕,愣愣的說道:“這聖旨上寫的什麼?”

“大宗伯,有些事兒能問,有些事不能問!”馮保見沈鯉繼續詢問,發出了尖銳的爆鳴聲,厲聲訓斥!

“沒什麼,就是些陳年舊事。”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馮保不必如此激動。

“臣不該問。”沈鯉知道,當初,還有他不該知道的秘密,這可能是皇帝如此堅持維護王崇古的原因。

“其實聖旨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朕給先生…”朱翊鈞看着馮保在那兒不停的攪,想要跟沈鯉分享下聖旨上的秘密。

現在看,沒什麼大不了的,這道聖旨當初都沒過司禮監。

“陛下!”馮保面對皇帝時候,可不敢大聲吼,聲音有幾分哀求。

“朕不說不說,你看你。”朱翊鈞伸出兩隻手,表示自己不會再多說了。

朱翊鈞最終沒有告訴沈鯉,聖旨上寫的究竟是什麼,聖旨上的內容,確實不宜公開,連張居正都不知道上面寫的什麼。

皇帝曾經親筆寫過,要尊張居正爲明攝宗的詔書。

如果張居正是明攝宗,那朱翊鈞這個皇帝是什麼?明獻帝?

可當時的情況,就是那麼個情況,王崇古很清楚的知道,皇帝爲了大明再興,真的什麼都捨得,皇位罷了,給了!但恰恰就是皇帝越是什麼都捨得,這皇位就越穩固。

人世間這些事兒,總是如此的古怪且矛盾。

王崇古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裡,扛起了跟張居正打對臺戲的大旗,這是對皇帝的忠。

而且最後搗鼓出來了官廠,或者說公有制經濟這個大道之行,終究是讓皇帝度過了最危險的時間,成爲了大明至高無上大皇帝。

“如果大宗伯執意不給王次輔諡號,朕只能自己下旨了。”朱翊鈞深吸了口氣,說起了最後的決策。

除了最重要的、最狼狽的那個秘密沒講,剩下的全都講了,如果這樣還說服不了沈鯉,朱翊鈞只能換個大宗伯了。

“臣愧對陛下,不明舊事之複雜,在這裡胡攪蠻纏,還請陛下恕罪。”沈鯉服軟了。

文正?給,加官?給,都可以給,皇帝的傷疤不能揭,該羞愧的是大明朝臣。

沈鯉反對的理由簡單,王崇古是個反賊,不能給美諡,但現在沈鯉看到了舊日迷霧的一角,不敢再多看了,王崇古不是個奸臣。

“大宗伯也是爲了國朝體統,何罪之有呢?既然大宗伯來了,那朕就和大宗伯細細說說當年。”朱翊鈞沒有怪罪沈鯉的意思,而是又和沈鯉聊了許久許久,把當年的事兒,仔細的梳理了一下,詳細解釋了王崇古在朝的作用。

朱翊鈞最後總結的說道:“王家屏做不了次輔,只能讓凌部堂回來做次輔了。”

凌雲翼這個任命,看起來有些突然,但其實仔細想想,這就是必然。

王崇古之後,朝中已然沒人能和張居正分庭抗禮了。

對於皇帝而言,張居正可以掌握朝堂多數權力,但張居正不能掌控朝堂全部,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問題,也不是制衡的問題,是秩序的問題。

“此番面聖,陛下訓誡,臣謹記於心,臣告退。”沈鯉再拜,離開了通和宮御書房,他站在通和宮門前,回頭看了眼,他還是被海量的信息,給砸的頭暈目眩。

皇帝陛下現在的確如日中天,但以前不是,以前大明這片天,陰雲密佈。

至於那封燒燬聖旨上的內容,沈鯉已經有了猜測,他就是了解的信息不全面,又不是傻。

“別攪了,一封空白聖旨,人都走了,還攪。”朱翊鈞看着馮保還蹲在地上攪火盆,笑着罵了一句。

“走了?”馮保擡頭看了眼,確定沈鯉已經離開了通和宮的大門,才讓小黃門把火盆收拾了。

馮保是個影帝,從來都是,雖然沒有提前排練,但皇帝一動,馮保立刻搭戲,馮保和朱翊鈞聯手,把沈鯉給演了。

聖旨確實有過,但馮保早就把聖旨燒了,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可能有紙質存檔?

沈鯉確實是個骨鯁正臣,是個硬骨頭。

朱翊鈞還年輕,他很喜歡這些硬骨頭講真話,而不是朝臣整天跟哄孩子一樣,讓皇帝以爲大明真的鮮花錦簇。

禮部快速響應,高啓愚領了治喪的事兒,王崇古的風光大葬開始了。

高啓愚是之前禮部唯一一個要領治喪事的官員,他想立功,他想證明給張居正看,他當初就是一念之差,絕非是逆臣。

他之前就上奏,別人不幹,他來幹,但皇帝沒有恩准,因爲禮部的部議沒有通過治喪,現在禮部部議通過,政如流水,立刻開始了執行。

凌雲翼在殺人。

剛回京的凌雲翼就展現了他的暴戾,他不是王崇古那個事事都避開張居正的次輔,凌雲翼是廣東、山東、河南、朝鮮殺出來的狠人!

凡是拒捕,一律以謀逆論罪,格殺勿論。

緹騎上門,你還要拒捕,不是謀逆是什麼!

在朝鮮,總督衙門的政令,但凡是有人違背,第二天墩臺遠侯就破門了,講個屁的中庸之道。

一天時間,凌雲翼逮捕了一百二十餘名罵王崇古是司馬懿的筆正、監生、學正和翰林院翰林、學士。

拒捕的三個雜報社,被凌雲翼直接轟開了大門,當天就死了數十人之多。

用凌雲翼的話說,南衙國子監是個魔窟,這北衙的國子監也好不到哪裡去!若非陛下有聖旨,把這北衙國子監給掀了,也不爲過。

凌雲翼甚至覺得皇帝有些過於柔仁了,皇帝的明旨都敢違背,居然沒有出動京營!

“不是,這選貢案逆黨餘孽,不是個由頭嗎?怎麼真的是選貢案的餘波?”朱翊鈞看着緹騎奏聞的幾本案卷,大感驚奇。

選貢案餘孽就是個理由罷了,這本該是一場對不臣者的清算,就像當初,朱元璋要殺人,就把藍玉案拿出來,把罪名扣上去。

但緹騎查了半天,居然真的查到了選貢案逆黨的身上。

“凌次輔殺性太重了些,嚇出來這幫蠢貨。”馮保嘖嘖稱奇。

因爲害怕凌雲翼的刀子,有些蠢貨反應過度,殊死反抗,反倒是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讓凌雲翼抓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這個李世達是晉黨吧,而且是王文成王次輔的嫡系,他居然是這次倒王風波的幕後黑手?人心是真的複雜。”朱翊鈞面色可謂是五味雜陳。

王崇古終究是錯付了。

案子有些偶然也有些必然,這案子,本來沒有刑部右侍郎李世達的事兒,他在整個風波中,保持了沉默。

但凌雲翼帶着緹騎封閉了九門,滿城抓人,李世達立刻坐不住了,派了家丁要燒燬一些鳴玉坊的罪證,結果家丁被凌雲翼給拿了。

按照王崇古的謀劃,李世達是王家屏的副手,但李世達根本不甘心做個副手,發動了對王家屏彈劾,掀起了倒王風浪。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
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