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

這瞞天過海假就藩的大戲,其實不復雜。

朱翊鏐就藩,朱翊鈞沒有賦予他太多的使命,簡單而言,朱翊鏐只要抵達金山國,哪怕還沒到地方就後悔了,不下船,又回到了大明,就已經完全足夠了。

主要就是展示姿態,他本人去不去甚至都不重要,金山國要的是這杆王旗,大明要的是開拓。

只要潞王這杆王旗插在了金山城,一切目的就達成了,之前李太后一直阻攔,朱翊鈞和朱翊鏐商量過瞞天過海假就藩的大戲。

朱翊鏐在潞王府花天酒地不出門、替身前往金山國、替身水土不服重病回朝、潞王哭訴金山國是窮山惡水蠻荒之地、皇帝在十王城給朱翊鏐起個大厝安置。

就是借個潞王的名字,一如草原上流傳着真假難辨的小故事,真假不重要,主要是名分和大義。

講故事,是一種凝聚人心的辦法,就像沒人知道通和宮金庫裡到底有多少黃金一樣,只要能夠達到凝聚開海共識的目的,朱翊鈞不介意瞞天過海。

潞王這杆王旗插在太平洋彼岸的土地上,這樣國事不會耽誤,朱翊鏐還能在大明繼續享受生活。

這出瞞天過海的大戲,是皇帝想出來的。

論歪主意,朱翊鏐十個加起來,也不是皇帝的對手!

這主意一出,把朱翊鏐驚的目瞪口呆,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

朱翊鈞甚至連替身的人選都找好了,那就是駱思恭,但,朱翊鏐堅持要自己親自去,他想要自由,而不是當頭豬。

所以朱翊鈞讓朱翊鏐保命爲主,朱翊鏐欣然應允,但他還想要努力拼搏一番,否則等於白來人間一趟。

“還有,出海之後,不要相信任何人。”朱翊鈞低聲說道:“唐三藏的父親陳光蕊被取而代之,這雖然是編的,但你還是要小心些。”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想要對一個赴任的官員動手,那幾乎不可能做到,至少在大明是這樣的。

以容城縣知縣孫奇逢爲例,金榜題名那一天開始,孫奇逢的周圍,就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圍着團團轉,這裡面最多的就是介紹債主。

給進士當債主這件事,好處不要太多,而進士又需要銀子打點關係,往往就會心照不宣的合作起來。

孫奇逢在京師等了足足七年,才補到了容城縣知縣這個闕兒,他前前後後光是跑吏部衙門,就跑了四十多趟,最終才補上,在京生活不易,再加上打點關係,孫奇逢欠了錢莊七千多兩銀子。

孫奇逢赴任的時候,帶來兩名師爺,六名押班,妻子、小妾等六人,下人八名,錢莊夥計四人,這四人還是孫奇逢的賬房先生,而且順便繼續借錢給孫奇逢。

赴任纔是借大錢的開始,錢莊主要生意都是從赴任之後開始。

孫奇逢到任之後,還要拜訪知府、知府師爺,知府引薦之下,拜訪總督、巡撫、布政使、左右參政、按察使、巡按御史等等,這些人個個都是進士出身,飽讀詩書。

引薦閒聊必然需要聊到師承、學問,吊兩句書袋,一句話就有可能把人打出原形。

想要取而代之,稍不留意就會暴露。

即便是這些都能搞定了,孫奇逢還有自己的花押,花押這花式簽名,就是自己知曉,赴任之前,孫奇逢在吏部留下了花押,到任之後,往來公文都要驗看花押,稍有不對,就是嚴厲稽查。

殺朝廷命官是大罪中的大罪,只要天下還沒有失序,幾乎不可能被取而代之。

想要對潞王就藩進行李代桃僵,就更麻煩了。

他帶了足足三千兵馬,而且他有兩套花押,一套是正常公文,一套是危險示警,朱翊鏐就是在金山國被架空了,這另外一套花押,也可以告訴皇帝,他這個臣弟被人欺負了。

“好好活着。”朱翊鈞再次鄭重的叮囑了一番,這些是不能在聖旨裡說的話,需要朱翊鏐去冒險,又害怕朱翊鏐遇到生命危險,這就是此刻,朱翊鈞覆雜且矛盾的心情。

“哥放心吧,我壯着呢!”朱翊鏐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非常期待,在臨行前最後的私下對話裡,朱翊鏐還是叫出了那聲久違的哥。

潞王殿下的就藩大典正式開始,大明皇帝前往了皇極殿召開了大朝會,五品以上上殿,五品以下就只能在丹陛廣場站着了,李太后和陳太后兩宮太后,同樣到了皇極殿,要爲潞王送行。

禮部尚書沈鯉、兵部尚書曾省吾,手持聖旨前往了潞王府。

沈鯉在潞王府,兩請潞王就藩,朱翊鏐才從潞王府龍行虎步的走了出來,九章袞服、四爪金龍善翼冠,一步步的走到了九匹白馬拉動的車駕之上,這車和皇帝的大駕玉輅稍有不同,但也是頗爲華麗。

“起!”徐爵一甩拂塵,吊着嗓子大聲喊道。

司禮監領着一般太監,擡起了一把椅子,這是潞王的王座;欽天監掐着時辰,吉時已到,立刻開始示意軍兵捶鼓吹號;尚寶司設寶案,上面有潞王的印綬、冠帶等物;太常寺開始鳴中和韶樂,恢弘大氣的音樂響徹天地之間。

儀仗的最前方是一架指南車,第二架是記裡鼓車,之後是仗馬,從內署御馬監調用高頭大馬,項懸朱纓,鞍、鐙皆銅金,一共九匹白馬,看起來頗有氣勢。

儀仗綿延六裡,聲勢浩蕩就奔着承天門去了。

潞王在承天門前下車,在徐爵的帶領下,走過了外金水橋,走過了午門的門洞,走過了內金水橋,來到了皇極門門前,拾級而上,皇極門三級月臺,並不是很高。

潞王站在皇極門前,看了許久,門內旌旗招展,大明京官文武分列左右,龍旗大纛被春風吹得獵獵作響,緹騎甲冑鮮明,抓着儀刀,頗爲威嚴。

朱翊鏐跨入皇極門的地步,鼓聲敲動,號角悠遠,太常寺樂班再次奏樂,徐爵領着朱翊鏐走過了長長的丹陛廣場,站在了月臺之下。

“宣潞王進殿。”天語綸音從皇極殿內傳來。

朱翊鏐拾級而上,來到了皇極殿,朱翊鏐入殿,行五拜三叩首大禮,大聲的說道:“臣弟朱翊鏐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弟年長,不宜再留京師,懇請聖命,派臣弟就藩金山。”

馮保一甩拂塵,大聲說道:“陛下有旨:”

“蓋以親不敦睦,則民興怨;君多薄德,則俗益偷。而化導之機,自上程之也。太后傳懿旨於朕,不捨親子遠赴天邊,潞王仍留京師,以示親親之誼。”

朱翊鏐看到了李太后,再拜說道:“臣弟欲留京師於母親膝下,此乃骨肉至情,但,皇兄曾言,丈夫生於天地間,當有鴻鵠之志,豈可久困樊籠?母親亦曾教諭,朱家兒郎,當以社稷爲重,以蒼生爲念。”

“臣弟此番就藩海外,爲江山社稷,爲日月山河,爲開海大事,懇請母親、皇兄准許臣弟赴金山國。”

李太后坐在皇帝的身後,終究是嘆了口氣說道:“去吧。”

“陛下有旨。”馮保再甩拂塵說道:“兄弟昏姻,無胥遠矣,兄弟婚姻之情,結之以恩則相親,或遠之則亦離叛而去矣。其遠近親疏之意,果何異於角弓?朕知上者,下之倡也。”

兄弟昏姻,無胥遠矣,是詩經裡的一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兄弟長大了也不要遠離。

朱翊鈞第二次留朱翊鏐在大明,不準其就藩海外。

“骨肉殷殷,臣弟豈敢忘懷?”朱翊鏐再拜說道:“皇兄守社稷於九重,如日月經天;臣弟願守海疆於萬里,似江河行地。雛鷹振翅,非厭舊巢,志在九天!”

“臣弟朱翊鏐,懇請皇兄,準臣弟就藩。”

“潞王。”朱翊鈞深吸了口氣說道:“此去水程兩萬裡,定要注意安全。”

馮保再往前兩步,兩個小黃門拉開了聖旨,馮保再甩拂塵,吊着嗓子陰陽頓挫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手足之親,莫逾同氣;亦聞家國之念,尤重分藩。初國事多艱,唯朕與弟,幼承慈訓,長沐先澤,襁褓同衾,總角共硯。”

“然,祖宗創業維艱,社稷承平非易。今朕膺昊天之眷命,居九重以臨萬邦;爾稟河嶽之靈秀,負幹才而膺遠圖。”

“金山之地,控東溟之鎖鑰,扼萬里之波濤。其疆懸於海表,遠逾三萬餘程,誠寰宇之極邊,皇輿之新拓。”

“關山迢遞,煙波浩渺,此一去,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

“朕每思及此,中心如搗,五內如煎。然爲江山社稷計,爲黎民蒼生計,爲皇圖永固計,朕雖萬般不捨,亦須忍淚推恩,願爾體朕心之殷切,念社稷之重託。”

“望爾敬天法祖,勤政愛民。遠涉鯨波,善自珍攝。”

“亦望爾以金山爲基,揚大明之威於海表;以商盟爲鏈,聚寰宇之利於中國。他日功成,青史標名,朕當虛位以待,共話天倫於宮闕。”

“臨行在即,賜爾內帑珍寶、典籍農工、良匠巧工若干,另撥精銳以壯行色,望爾善用之。”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是朱翊鈞斟酌了很久後,自己寫的一句詩,沒有全篇,只有這兩句,算是給朱翊鏐的臨別贈言。

“臣弟謹記皇兄教誨,再拜皇兄隆恩浩蕩。”朱翊鏐再拜,俯首帖耳領取了就藩聖旨後,站了起來,再看了母親和兄長一眼,轉身離開了皇極殿。

朱翊鈞站了起來,爲朱翊鏐降階送行。

朱翊鈞身後是兩宮太后,大臣們緊隨其後亦步亦趨,皇帝和太后送潞王到了承天門外,尚寶司在承天門外設寶案,潞王站在金水橋前,於寶案前,行五拜禮,辭別母親和兄長。

“臣弟遠行在即,再拜母親、兄長。”潞王重重叩首,才站了起來。

“去吧。”朱翊鈞心頭有千言萬語,都變成了兩個字。

朱翊鏐上了車駕,站在車駕上回頭最後看了一眼,此去便是生離死別,此生不再相見,有萬般的不捨,木已成舟,已無回頭路可言。

“兒呀,娘給你縫了件衣服,天冷了穿。”李太后往前走了幾步,將縫好的棉服遞給了上車的朱翊鏐。

本來是要今天早上見面的時候給,李太后忘了,本來要在大殿上賜下,李太后也忘了,直到此刻,朱翊鏐真的要走了,李太后纔想起自己縫的棉衣,趕緊給了朱翊鏐。

“知道了,娘,孩兒走了。”朱翊鏐顫抖的接過了衣服,不再逗留,進了車駕之內。

朱翊鏐怕自己再說兩句,就不捨得離開了。

到這裡,皇帝和太后不再送行,百官隨車駕向着天壇而去,在天壇祭天,再到西山陵寢祭祖,郊祭之後,潞王的車駕至朝陽門站,坐馳道南下而去。

朱翊鈞一直站在正衙鐘鼓樓上,站在烈烈風中,這裡是京師的最高點,能夠看到潞王車駕如同游龍一樣,在京師穿行。“爹,既然如此不捨,那叔叔能不去嗎?”朱常治站在皇帝身旁,看着父親一直盯着潞王的車駕在看,低聲問道。

朱翊鈞摸了摸朱常治的腦袋,笑着搖頭說道:“不能不去。”

父子不再說話,一直默默送別了朱翊鏐。

朱翊鏐坐在昇平九號拉動的火車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慢慢倒退,抱着母親一針一線縫的棉衣,心情複雜至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天下的遊子還要回家,但朱翊鏐此去,此生便再也無法見面了。

他自然知道,母親非常不捨,甚至可以用肝腸寸斷去形容,但他還是要離開,他是母親的兒子,那些爲了開海奮鬥的萬民,也都是母親的孩子。

從小跟皇兄一起長大的他,即便是天生貴人,但依舊把自己當個人去看,思考問題把自己當成人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吾與凡殊’的超然。

開海大事不容有失,環太商盟涉及到了祖宗基業,金山的黃金又是破錢荒的唯一辦法。

火車到濟南停車,停一日,朱翊鏐再乘船沿運河南下,至松江府再停兩日,自京師出發十日後,潞王來到了松江府新港,看着面前並排停泊的十艘快速帆船。

朱翊鏐不止一次隨皇帝參加閱艦式,也不止一次見到快速帆船,但每次見到三十三丈長的快速帆船,還是由衷的驚訝這種龐然大物,居然是人造出來的。

並排十艘快速帆船,看起來,更加氣勢磅礴。

十九年二月十五日,潞王就藩的儀仗,十艘快速帆船、二十艘五桅過洋船、五十艘三桅夾板艦,近百條的二桅船,揚帆起航。

光是出港,就用了足足一天時間,帆船遮蔽了整個海面,遮天蔽日。

朱翊鈞給潞王調撥了三千人馬,但這次就藩整體規模,大約有兩萬三千餘人,其中多數都是前往金山採挖黃金的力役,還有金山國在大明腹地招募的開拓者,以及今年東太航線的商隊。

金山國招募開拓者的條件非常簡單,到地方,就可以跑馬圈地,一個時辰,騎着馬跑個圈,圈多少都是你的。

朱翊鏐上了船,就開始吐,他是個天生貴人,從來沒有在海船上生活的經驗,跑船的辛苦,絕非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朱翊鏐可謂是吃吃不好,睡睡不着,整天迷迷糊糊,剛上船兩天就病倒了。

本就是從京師到松江府,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只停留了兩天就再次出發,這不生病纔怪。

船隊還沒到琉球那霸港時,朱翊鏐的病就好了,他很年輕,也很壯實,很快就適應了船上的生活,吃了吐吐了吃,慢慢就習慣了,他甚至能在吊牀上,安安穩穩的睡着。

習慣了之後,朱翊鏐對大海充滿了好奇,快速帆船雖然有昇平九號蒸汽機,但這段航程,從未啓動過,主要動力還是風帆,按照格物院格物博士們的說法,現在昇平九號,對煤炭的利用不高,還需要繼續改良。

“殿下好些了嗎?”長史孟金泉見潞王到了甲板上,趕忙迎了上去。

朱翊鏐興致滿滿的說道:“好多了,你們在做什麼?”

“釣魚。”孟金泉看着船員們忙碌的身影,趕緊回答道。

“釣魚用牀弩釣嗎?”朱翊鏐驚訝的指着幾架牀弩問道。

哪有釣魚用牀弩的一槍三劍箭釣的?!

一槍三劍箭,粗如標槍,以堅硬木杆爲箭身,尾部採用鐵質翎羽呈品字形排列,形似三把利劍,故此得名。

“殿下,海里有鯊魚(自元朝之後,鯊魚不再泛指海中大魚,專指大型鯊魚這一個魚類。)”孟金泉也不好形容,解釋下了爲何用牀弩。

但朱翊鏐沒見過鯊魚,說再多,也沒用。

很快,潞王就見到了鯊魚,看得他額頭的青筋直跳,因爲他看到了人和鯊魚在水裡打架!

一個海防巡檢水上飛在水裡撈魚,無尾箭標中了一條黃鰭魚,這條黃鰭在水裡不斷掙扎,流血很多,流血引來了兩條近丈長的鯊魚,大鯊魚的魚鰭在海面遊弋,那密密麻麻的牙齒,看的朱翊鏐汗流浹背了。

但這海防巡檢不慌不忙,抽出了匕首,和兩條鯊魚在水裡打了一架,給了這鯊魚一條一刀,順利上船,還把那條黃鰭給抓了回來,等到海防巡檢上船,蓄勢待發的牀弩,飛射而出,扎進了鯊魚的身體,海面上一片血紅。

人和鯊魚在水裡打架,全身而退保住獵物,還給了對方一條一刀,海防巡檢的兇悍,驚的朱翊鏐眼皮子直跳。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殿下,咱們海防巡檢也不經常跟鯊魚在水裡打架。”一個海防巡檢見殿下如此驚訝,趕緊解釋了一番,不是天天打架,這場景,幾年都不見的有一次。

“就是說能打贏?”朱翊鏐呆滯的問道。

海防巡檢對這個問題有些不知如何回答,思索了下,帶着憨厚的笑容說道:“打不贏就死了,松江到琉球這片海,鯊魚已經不敢襲擊人了,這兩條一看就是從大東洋游過來的,不知道規矩。”

鯊魚是一種很聰明的魚類,有着很重的好奇心,在人類手裡屢屢吃虧後,松江府外的海域,鯊魚已經不敢襲擊人了。

人,實在是太兇了。

“我來試試。”朱翊鏐向着船邊走去,他的打算試着釣魚,他不是要和鯊魚在海里打架,他會游泳,但水性沒那麼好,他就是想試試海釣。

“殿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長史孟金泉趕忙攔住了殿下,在潞王沒有抵達金山城之前,是不能出任何事兒的,尤其是潞王剛剛痊癒,出來看看海,吹吹風就是了,湊到海邊沒必要。

朱翊鏐走了兩步,停下了腳步,點頭說道:“那不釣了。”

他走了兩步就想到了,自己已經出海了,從此以後,他要自己保護自己的安全了,就這兩步,他終於意識到了這麼多年,皇兄爲何那麼謹慎,甚至都住到通和宮去了。

生死大事,自己身負皇命和皇兄期許,這條命不完全是自己的。

孟金泉做潞王長史已經七年,其實潞王是個很執拗的人,很難勸說,孟金泉都打算說有聖旨了,但潞王殿下自己想明白了。

“皇兄給你聖旨寫的什麼?”朱翊鏐有些好奇的問道。

孟金泉低聲說道:“必要的時候,帶殿下逃回大明。”

朱翊鏐一愣,笑了起來,他笑的真的很開心。

船隊從首裡府出發北上,順着洋流前往金山國。

洋流,海上馳道,一種很神奇的海上高速通道,在不使用洋流的情況下,這三萬裡水程,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但有了洋流的情況下,只需要短短的兩個月,就可以抵達。

洋流的發現和使用,極大的提高了航運的速度。

“那是什麼?”朱翊鏐已經完全適應了海上的生活,在準備離港的時候,他看到了一艘很奇怪的海船,海船上躺着一條巨大的魚,那條魚足足有五丈多長,個頭實在是太大了,想看不到都難。

“從長崎來的捕鯨船,是膠州遠洋商行的捕鯨船,那兩條鯨魚是送往松江府的。”海防巡檢回答了潞王殿下的問題。

海防巡檢面色奇怪的說道:“鯨魚不是魚,按着解刳院大醫官的說法,鯨魚和人更像,雖然它長得跟魚一樣。”

解刳院什麼都解刳,鯨、海豚也不例外,鯨魚更像人而不是魚。

因爲解刳院發現了鯨豚類這些海洋生物有肺,用肺去呼吸,而不是用魚鰓,生孩子也是和人一樣胎生,而不是卵生,如此種種特徵,都證明了鯨魚不是魚這件事。

鯨豚類海洋生物,比鯊魚更聰明。

朱翊鏐看着那兩艘捕鯨船從自己面前駛過,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更加認同了,這次就藩,可謂是大開眼界。

朱翊鏐低聲問道:“海里面有海怪嗎?”

海怪,在海上應該是一種禁忌,哪怕是貴如潞王殿下,也要小聲一些,生怕被海怪聽到。

“沒有,至今沒有發現。”海防巡檢搖頭說道:“除了自己嚇自己之外,沒有發現過什麼海怪。”

隨着大明海船越來越多,這些怪談,逐漸被瞭解,海上沒有海怪,最大的鯨魚也不是人類的對手,海防巡檢對這些事兒頗爲留意,但從來沒找到海怪的實際證據。

朱翊鏐有些遺憾,他在京師那些雜報、話本上看到了很多志怪故事,在那些故事裡,海怪擁有莫大的威能,到了海上,朱翊鏐對這些怪談,又怕又期待。

可惜,海防巡檢水上飛的回答,讓他十分失望。

根據海防巡檢的說法,出海的敵人主要是風浪、暗礁、瘟病、內訌和孤獨,隨着大明對天文、水文的逐漸瞭解,風浪、暗礁、瘟病的殺傷在減弱。

“那又是什麼?”朱翊鏐指着遠方海面上一個個的小黃點,好奇的問道。

“回稟殿下,那是漂流鴨,每月都要放數萬只木質的漂流鴨,確定號牌來確定洋流的速度,這件事已經做了十二年了,是爲了研究洋流方向和速度所用。”海防巡檢仔細看了看,回答了問題。

漂流鴨,每月都要做,每月都要撈取,主要是爲了驗證洋流循環的時間,雖然大部分漂流鴨都不知道飄向了何處,但少部分能夠回來,次數多了,數據就會更加精準。

“神奇,當真是神奇。”朱翊鏐令人撈起了一個,看過之後,又扔回了海里,任由其繼續漂流。

出海,讓朱翊鏐眼界大開,世間原來如此有趣,不只是王府的四角天空。

出海半個月後,朱翊鏐就徹底失去了對大海的興趣,一望無際全都是水,海天一色,根本看不出什麼區別來,朱翊鏐把自己裹在吊牀裡,什麼都不肯做,每過一天,就畫一道,希望能夠早日抵達金山城。

“殿下,外面起風了。”長史孟金泉走到了潞王殿下的寢室,將幾個掛鉤掛在了吊牀上,防止吊牀胡亂擺動。

“很危險嗎?”朱翊鏐從吊牀上下來,面色嚴肅的問道。

“有點。”孟金泉模棱兩可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朱翊鏐出倉,呆滯的看着天邊閃電不斷閃過的黑色積雨雲,黑雲壓着海面,掀起了驚濤駭浪,從小在京師長大的朱翊鏐,第一次見到了比城牆還要高的巨浪!

“能頂得住嗎?”朱翊鏐嚥了下喉嚨,嘴角抽動了下問道。

孟金泉非常確定的說道:“能,五桅過洋船都能頂得住,船長說,這都是小意思。”

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
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