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

“政令的制定都和這個集體沒有絲毫的關係,那朝廷是站在什麼立場來對他們徵稅呢?這纔是真正的自由。”李贄完整表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對自由的理解。

尼德蘭地區的獨立鬥爭,就是無代表、不納稅,就是沒有利益代言人,不參與政令制定,我尼德蘭地區爲何要給你西班牙地區交稅呢?沉重的稅賦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尼德蘭人上到貴族下到奴隸,都只能下海當海盜爲生,極盡所能的壓迫來到了無處不在的反抗。

最終形成了尼德蘭地區的獨立,北同盟南聯盟共同組建議會,共議國是。

朱翊鈞好奇李贄是不是從泰西尼德蘭人鬥爭中吸取了經驗,但仔細想想,大約不是,因爲在這塊上,中原的造反經驗,也是極其豐富的。

李贄的觀點,其實更進一步就是:權力只會對權力的來源,比如大明官僚的完全對上負責制度,就是如此,大明官員的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的任命,李開芳的弟弟李開藻就是因爲鼓譟邀名,被皇帝劃去了進士錄上的名字。

臺下的名儒們、過來看熱鬧的儒學士們已經有點麻了,剛纔就不該回來,就該直接離開的!

看看這個李贄說的這些話!太大逆不道了!

“那麼朝堂之上,有哪些集體沒有代表呢?江陵公的階級論將人劃分爲了窮民苦力、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官選官、世襲官等等階級,那麼是哪個階級集體失聲,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無法影響朝廷的決策呢?”朱翊鈞從包廂裡走了出來,站在憑欄處,大聲的問道。

李贄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窮民苦力。”

“只有窮民苦力沒有任何人代表他們的利益,在朝堂上撕扯,這也是整個兼併,生產資料集中的根本原因,沒人在乎他們的死活,所以他們就成了代價本身。”

“即便是那些喊着民爲邦本,本固邦寧的士大夫們,他們口中的民,他們對民的定義,不是當牛做馬的窮民苦力,而是鄉賢縉紳及以上,雖然窮民苦力纔是多數。”

李贄清楚的意識到了,自己遇到了對手,這個黃公子絕對不是傳聞中的那麼酒囊飯袋,酒囊飯袋看問題不會如此的鞭辟入裡,直接抓到了問題的核心和本質。

理越辯越明。

“所以窮民苦力,不該納稅。”朱翊鈞十分確信的說道:“李贄啊,你想過沒有,如果窮民苦力不該納稅的話,咱大明是不是人人都是窮民苦力了?咱記得,林大師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說過張冠李戴,不同意恩科裡以出身來眷錄進士。”

“身份嘛,是可以變的。”

李贄以爲自己的對手是王謙,信心十足的上臺來,結果處處被黃公子壓在了下風。

朱翊鈞這十多年來,跟朝臣們口誅筆伐,來來往往的辯論了那麼多的問題,其思辨能力,連張居正都要說一句:陛下,看看帝鑑圖說,就是轉移話題。

李贄提出了一個絕對自由下的理想國,但這個理想國的觀點,剛剛被拋出來,其地基就被同爲自由派的林輔成的觀點,給駁倒了。

搞身份政治,而不是以生產資料去劃分,就會出現這個問題,身份是可以變的,你說你是電視機,我還是武裝直升機呢。

李贄這完全是撞槍口上了,他本意是藉着太白樓的聚談,和兩位京師的大公子們搭上關係,並且拋出自己讓人害怕的觀點,一舉成名,而後慢慢去完善自己的理論,但是這剛剛出山,就碰到了高手中的高高手。

“所以,窮民苦力應該參與到朝廷的政令制定過程中,應該問問他們的意見!”李贄的思路是非常活躍的,他立刻換了個方向,朝中應該有窮民苦力的代表,窮民苦力是很好分辨的,勞動會在身體上留下痕跡。

“你是想說春夏秋冬四輔官嗎?”朱翊鈞稍微思考了下,詢問李贄的具體意思。

“額…”李贄愣了愣說道:“黃公子,敢請問,這個春夏秋冬四輔官,是什麼?”

朱翊鈞笑着說道:“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後,設立了四季輔佐官,這四季輔官,都是起自庶民的儒生,太祖高皇帝皇明祖訓有云:且卿等昨爲庶民,今輔朕以掌民命,出類拔萃,顯揚先親,天人交慶,於戲盛哉!當佐理贊化,以安生民,以臻至治。”

也不是朱翊鈞顯擺自己文化素養高,讀的史料多,這都是萬士和讀史整理後的札記,呈送到了宮裡,萬士和當初因爲不讀史被罵的老慘了,現在是手不釋卷,他自己讀,讀完了也給陛下送去一份,主要目的是爲了表達自己的知錯就改,有恭順之心。

朱翊鈞還真的把萬士和註解的內容都看完了,所以和人坐而論道的時候,朱翊鈞背後有整個禮部作爲彈藥庫,彈藥極爲的充足。

“洪武十五年七月,取消了四輔官,至此太祖高皇帝一元專政,至天崩方休。”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

“還有這等事兒?!”李贄大感驚訝,他根本就不知道原來大明朝早在國初,洪武年間就已經進行了制度探索,而且失敗了。

黃公子實在是太博學了!

朱翊鈞看着李贄問道:“你知道爲什麼要革罷嗎?”

“不知。”李贄也是老老實實的回答道,他連有這件事都不知道,更遑論原因了。

朱翊鈞一臉複雜的說道:“因爲鬥不過啊,這讀書人心腸太歹毒。”

起於庶民的四季輔官,就是在中書省革罷之後,朱元璋的嘗試,這些庶民出身的輔官完全沒有達到朱元璋的預期,在設立一年十個月後,朱元璋只能自食其言,革罷了四季輔官。

理由也很簡單,這些庶民出身的輔官,根本不是朝堂士大夫的對手。

朱翊鈞有的時候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時,都會用讀書人來形容,比如林輔成搞得那個三座大山,大明不合適,但林輔成搞出來就是要兜售給泰西的…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罵合適,就說對方是讀書人。

讀書人那個彎彎腸子,這些個庶民出身的輔官,實在是無力招架。

巴依老爺家的驢看了朱翊鈞的勤勉都要豎起大拇指,說:論上磨,還是你厲害!

那朱翊鈞這個被磨坊的驢稱讚的勤勉君王,面對朱元璋的時候,也是相形見絀。

從洪武十年起,太子朱標開始視事,就是所有的事兒他都可以發表意見,但整個洪武朝,朱標都沒有發過一份太子令,洪武十五年起到洪武三十年,朝中大小事都是朱元璋一個人在管,直到龍馭上賓。

“鬥不過嗎?有陛下的支持也不行嗎?”李贄眉頭緊蹙的說道,他本來主張絕對自由,但現在居然要求助於威權頭子也就是皇帝,來行使皇權主持正義。

這非常的矛盾,但是已經是李贄在當下這個時代,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解法了,尋求皇帝的鼎力支持,來實現政治主張,一個自由派主張由皇帝來完成自由政令,這略顯有些滑稽了。

“那四季輔官,王本、杜佑、龔斆等人,還有太祖高皇帝支持呢,不還是大敗虧輸?”朱翊鈞兩手一攤,看着李贄無奈的說道。

張居正是有了皇帝支持才鬥贏了高拱、楊博、王崇古、葛守禮、張四維這幫晉黨的嗎?張居正是決戰大獲全勝,才獲得了皇帝的鼎力支持。

王崇古到現在對張居正就是耗子見了貓,能躲就躲,因爲陛下不拉偏架,他王崇古也鬥不過。

全天下的朝官得罪王崇古,很有可能會上《清流名儒風流韻事》的,唯獨王崇古被張居正欺負了,只能嘴硬一句,不跟你一般計較。

“啊這…”李贄沉默了,他這京師第一炮,好像是啞火了,還沒打出去,就被一個黃公子給堵的啞口無言,他那麼多的理論,還沒有開始描述,就已經結束了…

因爲根基站不住腳。

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這就像是一個臺階一樣,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上來,江陵公也是出身寒門,江陵公家裡也就有個門而已,但是他一步步的走到了文華殿,這一步步的走來,都是在蓄勢,他身後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江陵公可以決定大明的命運。”

“揠苗助長一樣,把庶民提拔爲輔臣,他自己都在朝堂上站不住腳,那再多的幫襯,他還是站不住的。”

“官場可是個最大的名利場,這裡每一分權力都是刀刀見血鬥出來的。”

朱翊鈞這是經驗之談,當初他躲在李太后、馮保、張居正這個鐵三角之下,小心翼翼的試探,一點點的鬥爭,權力一點點穩固,那都是刀刀見血,四大案哪一次不是血雨腥風?朱翊鈞連大婚頭一天,都得去觀刑。

這都是蓄勢。

不蓄勢當然也能當皇帝,比如隆慶皇帝就直接神隱,自己躲在宮裡逍遙快活去了,但隆慶皇帝能夠逍遙快活,是因爲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是當年裕王府的人。

“那麼回到伱的觀點本身。”朱翊鈞看着李贄,有些不解的問道:“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窮民苦力不參與到了國朝政令的制定,手裡攥着權力的人,不需要對窮民苦力解釋,那麼問題來了,你所說的代表,代表窮民苦力在朝中爭鬥的人,應該如何保證他們不會背叛窮民苦力呢?”

“我們從階級論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從庶民提拔爲了四輔官後,他們就已經實現了階級的躍遷,從都窮民苦力躍遷到了官選官的階級,這個時候,他們的階級變了,自然立場也會改變。”

李贄覺得自己就夠狂了,他覺得自己提出這個觀點,一定能把京師這幫賤儒們給嚇得說不出話來,事實上也是如此,那些個賤儒已經在座位上汗流浹背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已經很大膽了,結果有人比他還要大膽!

他還在想討論可行性,這位黃公子已經去思考實踐了!

“這,黃公子所言的問題,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還沒想到。”李贄十分明確的承認了自己的不足,沒想到就是沒想到,跟賤儒一樣嘴硬,實在是沒必要。

沒想過就是沒想過,被人駁斥了,提出了質疑,去思考去完善就是。

“這也是當年太祖高皇帝無法解決的問題啊,本來太祖高皇帝指望着他們能爲老百姓們說幾句話,結果發現他們,慢慢的就變成了士大夫的樣子,和那些士大夫們說話一模一樣。”朱翊鈞看着李贄無奈的說道。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朱元璋是一個不肯輕易低頭的人,但最後他還是取消了四輔官,選擇了一力肩抗。

收回成命,對於一個皇帝而言,比殺了他還難受。

朱翊鈞有的時候也知道自己的一些政令不太合適,寧願它成爲沉睡條款,也不願意收回成命,比如他曾經下旨土地荒廢納入考成,一旦荒廢四分之一,那就是下下評,但最終實踐的結果就是,不合適,或者說時機不對,這個條款陷入了沉睡之中,不在考成的範圍之內。

不收回成命,就是一種我雖然錯了,但朕是皇帝,朕就沒有錯,全是臣子們不夠忠君體國,不收回成命,就是一種朕現在做不到,但以後朕能做到的時候,一定會去做,都記在小本本上。

所以,朱元璋收回成命,是真的覺得這樣做不行。

李贄沉默了下來,說不過根本說不過。

他陷入了和之前儒學士一樣的窘境之中,不瞭解所以無法聚談。

朱翊鈞對李贄的想法是十分認同的,其實大明現在倡導的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和李贄的想法殊途同歸,都是權力要對權力來源進行解釋,民爲邦本,就是說大明權力的根本是民,這個民的定義,在萬曆初年就已經討論過了,是大明所有人,而不是賤儒們定性的鄉賢縉紳及以上。

而李贄用更具體的事,來進行表述,大家的道路是一致的。

“好,我們現在拋開事實不談。”朱翊鈞終於拿出了賤儒的不二法門,拋開事實不談,如果談事實的話,這個話題就談不下去了。

“我們拋開庶民出身的輔官鬥不過科舉進士出身的文官,拋開他們自己階級躍遷帶來的心理變化以及利益背叛,我們就討論一個問題,這個輔官代表的問題。”

“科舉進士出身的文官,是科舉考出來的,縣試考中了秀才,鄉試考中了舉人,長途跋涉入了京,考中了進士,在官場沉沉浮浮爬到了高位,這是現在的官選官制,你說的輔官代表該怎麼遴選呢?”

朱翊鈞發出了第三問,如何遴選輔官?

“民選!”李贄大聲的說道,他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官選官對應的是什麼?是民選官!

朱翊鈞立刻開口說道:“那麼民選的標準呢?”

“李贄啊,咱給你講個李開藻和李開芳的故事吧,因爲李家大宗有恩李開芳,從小到大,李開芳本人所有的成就,都被李開藻給篡奪了,李開芳就像是個傻子一樣,跑到午門去伏闕,去挑戰至高無上的皇權,去挑釁那個暴戾血腥的皇帝!”

“可不能胡說!”李贄直接就急了,他立刻說道:“我可沒有指斥乘輿的想法,你找死別帶上大家啊!”

“沒事,又沒當着皇帝的面說,皇帝日理萬機,哪有空理咱們這點閒言碎語。”朱翊鈞笑着說道。

你李贄也知道怕啊!

剛纔編排皇帝謎面的時候,怎麼沒見你怕呢?!

剛纔那副桀驁不馴的樣子呢?恢復一下!

王謙都要樂死了,他太瞭解陛下了,陛下最擅長的就是這一招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用你的話狠狠的回敬你,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做迴旋鏢。

顯然李贄只能硬着頭皮吃下這一記迴旋鏢了。

對付狂夫朱翊鈞很有經驗,誰還不是個狂夫啊?當年皇叔朱載堉可比李贄狂多了,扯道爺大嘴巴子扯了十五年,鄭王世子在王府外草廬住着,到底扯誰的嘴巴子不言而喻。

皇叔朱載堉仗着自己有才華,可狂了,一進宮就要給皇帝上數學課。

對付狂夫朱翊鈞經驗豐富,比他厲害就行了,當然現在朱載堉在格物一道一騎絕塵,朱翊鈞也只能仰望那座高山了。

朱翊鈞接着說道:“爲什麼說李開芳是個傻子呢?也就是皇帝愛惜人才,懶得跟他計較,他開了伏闕這個頭兒,這麼久了,一個朝官都不敢去伏闕,就是知道皇帝會殺人,誰去誰死。”

“李家大宗真的有恩於李開芳,但是恩情還沒大到李開芳要用命去還的地步,李開藻的成就都是來自李開芳,但聲名在外的是李開藻,那李開藻到底是他本人,還是李開芳呢?”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了,我們如何保證這個民選官我們百姓要選的人,表裡如一,他的所有的成就都是他本人的,他的名望、他的善舉、他的種種行爲,不是一場從小就開始精心設計過的表演呢?”

包裝,張冠李戴。

這麼多年,這麼多事,朱翊鈞從自己的腦海裡稍微檢索了下,就找到了案例,李開藻真的是李開藻嗎?李開藻在外的名聲,都是用李開芳的成就打造出來的。

這是一個需要值得探討的問題。

“實話說,我的想法還停留在一個…一個假想的範疇之內,並沒有想過實踐的問題。”李贄終於承認了,承認自己想的少了,李開芳伏闕的事,鬧的沸沸揚揚,天下皆知,其中的故事更是廣爲流傳。

很多人都說相比較李開藻的不仁不義、不孝不悌、不信不實,李開芳仁義孝悌信實就更加難能可貴了,但黃公子說他傻。

李開芳猶豫了很久很久,最後還是在黃昏時分,毅然決然的邁出了那一步,整個皇宮都洋溢着興奮的鼓聲,這麼多年了,緹騎們打廷杖的手藝都生疏了!

“好,我們再拋開這個問題不談。”朱翊鈞又退了一步,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討論下去,他選擇放過了李贄,李贄都認輸了,真的沒必要。

“我們討論下一個問題。”朱翊鈞笑着說道:“咱知道,在民間,朝廷啊,就是最大的惡,比如,咱看過一本叫《水滸傳》的書,這第一話就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說是洪太尉放走了這三十六天罡、契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個魔君,也就是後來的梁山一百單八位好漢。”

“誰把這些魔君放出去的?朝廷。”

“再比如,衣冠禽獸,本來說的是達官顯貴身上的補子,結果其意思,慢慢成爲了外表光鮮但道德淪喪。那朝廷是錯的,民間就是對的嗎?你怎麼保證這個輔官宣傳的那些,主張的那些,就真的利國利民呢?”

“咱聽大將軍說,從來沒什麼兩難自解,萬物萬事都是抉擇之間,那些看起來最完美的政令,反而是最危險的,比有魄力的政令,還要危險。”

李贄沉默了很久才說道:“既然輔官來自於庶民,自然要接受庶民的監督和廢黜,如此一來,如此一來,人生而自由,不再枷鎖之中!”

李贄已經滿頭大汗了,他就是來聚談,爲了打響自己的名聲,結果可倒好,這真的是踢到了鐵板之上,他現在已經有點像唸經的和尚,只能唸經了。

朱翊鈞搖頭說道:“李贄啊,你不覺得你的表述過於空洞而不具體嗎?誰來監督?怎麼監督?誰來廢黜?怎麼廢黜?按照階級論從上到下的絕對壓制而言,窮民苦力,怎麼監督、廢黜掌握了權力之人呢?”

“耗子給貓系鈴鐺,能系的上?”

“這個,這個,唉,確實是。”李贄沉默了,他覺得自己該回泉州,而不是入京。

李贄和耿定向的弟弟耿定理是好友,耿定向不喜歡李贄的張狂和他的主張,而耿定理強留李贄在府上久住,耿定理病逝之後,李贄到了麻城定居,後來聽說京師聚談之風,就不遠千里上京來了,結果還不如不來,被一個年輕人逼問到這種地步。

朱翊鈞並沒有繼續爲難,他看着李贄滿臉通紅,滿頭大汗也知道,這些具體的問題,李贄真的沒想過,所以才如此的手足無措。

黃公子收起了手中的摺扇,繼續問道:“李贄啊,還是這個耗子給貓系鈴鐺的問題,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沒有利益代表則不納稅這個事上,你這個代表是窮民苦力嗎?”

“這裡面有個悖論,這個輔官,如果他不是窮民苦力,他如何代表窮民苦力呢?如果他是窮民苦力,又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呢?沒有人知道,怎麼獲得支持?你說的民選,最後選出來的輔官,不還是鄉賢縉紳、勢要豪右,或者說他們的狗腿子嗎?”

朱翊鈞詢問着李贄這個完全自由之下的民選,他選出來的人,和科舉取士選出來的朝堂明公,又有什麼區別呢?不還是肉食者本身或者是狗腿子嗎?

“你說呢?”朱翊鈞看李贄不肯回答,就繼續追問。

“我…黃公子說得對。”李贄頭疼無比,這個黃公子有點過於難纏了,就黃公子提到的這些問題,沒有一個是李贄能夠回答的問題,因爲李贄還沒想過實踐,他就是提出了這麼一個主張。

朱翊鈞這才總結性的說道:“現在朝堂上分爲了兩派,一派主張更多的貨幣,一派主張更多的貨物,這兩派的主張不是涇渭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多的是一種傾向,但是這兩派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普遍受惠。”

“比如這位王公子的父親,王崇古就主辦了三級學堂,督辦了皇家理工學院的修建,現在正在建第二期,第三期的規劃已經做好了,這也是一種解法。”

“讓更多的人的讀書,通過科舉走進仕途,在考成法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逐漸走到決策層,這當然不是最完美的解法,但也算是實踐之中算是比較可靠的辦法了,你覺得呢?”

“普遍受惠這個當然是好!陛下英明,所以朝堂纔會如此清朗!”李贄選擇歌功頌德,他的主張還是一根嫩苗,和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的科舉官選,此時,還不能相提並論的。

“其實你這個主張,最大的困難是說服皇帝啊,你想想那可是皇帝啊,這官選官人人都是天子門生,君師一體君國一體君父一體,你讓皇帝放棄權力,給皇帝這隻最大的貓系鈴鐺,你怎麼說服皇帝呢?”朱翊鈞笑着說道:“要想好這個問題哦。”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裡了,咱先回了,你們繼續吧。”

林輔成也坐在臺下,他在看李贄的笑話,李贄一入京,就把林輔成給打到了自由派的叛徒這個恥辱柱上,現在輪到李贄吃癟了。

林輔成屹立不倒的秘訣,就是他從來不提解決辦法和思路,他就指出問題來,至於怎麼解決,他又不是朝廷明公,這是一條非常明確的線,林輔成從不越線。

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
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