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

大明君臣在十四年萬曆維新中,逐漸清晰的明白了一個道理,而這個道理,就是支撐大明國朝萬曆維新的核心動力,大家對這個道理心口不宣,沒有出現在奏疏上,也沒有出現在邸報上,成爲了一個小秘密。

這個小秘密,其實非常簡單,農業生產是有限的,而工業生產在看得見的未來,是無上限的,尤其是大明已經建立了一批全機械工坊,手工作坊向上升級爲機械工坊,生產力可以再度提升。

這也是皇家理工學院的價值。

誠然,皇帝的皇家格物院可以探索人類認知世界的邊界,但這些天賦異稟的格物博士們,實在是太稀少了,對大明生產力的提高很有幫助,但,他們在認知上的突破,需要一大批人才,深入到大明社會的角角落落去實現。

理工學院的價值,就是培養這樣的人才,蒐集各種實踐信息,幫助格物博士繼續突破。

知行合一致良知,矛盾相繼釋萬理的最好實踐,並且用汪洋大海一樣的貨物,反覆證明這一條道路的可行性。

朱翊鈞帶着羣臣走過了校園,兩個皇宮大小的理工學院,只用腳去丈量,需要走很久很久,朱翊鈞的行程大約只有小半個時辰,在參觀了完了學舍和食堂之後,朱翊鈞回到了彝倫堂,他讓大部分的朝臣解散,各回各家,只留下了廷臣。

“理工學院超出了朕的預期。”朱翊鈞看着廷臣們,思索了片刻說道:“大明對人才迫切的需求和人才不足的矛盾,已經十分突出了,需要增設更多的理工學院,來緩解人才不足的問題。”

整飭學政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儒學士的反對和封建禮學的桎梏,轉向了人才不足,新的矛盾變得更加複雜,包含了人才培養和就業不符合預期、人才分佈過於集中且不均衡、人才篩選仍然十分困難、培養體系和配套的政策整體缺失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是要一步一步走的。

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設立更多的理工學院,是迫在眉睫之事,朕有意在天津、濟南、開封、松江、南衙、杭州、福州、廣州等八地,設立皇家理工學院同等規格的高等學府,這筆投入預計超過兩千萬兩白銀。”

大明只是一隻腳走進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可是想要徹底走進去,那大明就需要更多的砥礪前行的同志同行一起,將大明徹底推入工業革命的歷史進程。

需要更多的人才。

濟南、松江、杭州、福州、廣州本身就有海事學堂,在海事學堂上擴建爲理工學堂不是難事。

“按照皇家理工學院一年就要二十萬銀,額外再增加八個,僅僅在大學堂的持續投入,一年就要一百八十萬銀,維持這個龐大的體系,還需要很多其他的銀子。”戶部尚書王國光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這個會很花錢,時日一久,持續投入恐怕不輸于軍費了。

皇帝談的是理想,王國光談的是現實。

皇家理工學院就只是一個九千人的學院,沈鯉這個祭酒是兼領,幹活的是兩名總教習、司業、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簿等官,滿打滿算纔不過三十餘名官員,上百位吏員,還有教職工數百名就可以維持了。

但是規模擴大到九個,那麼不可避免,就要建立一個直接隸屬於朝廷的行政系統,既然是行政系統,那麼官場上哪些蠅營狗苟,在這九個大學堂,也會存在,這代表着巨大的行政成本上的支出。

古今中外,教育都是極爲昂貴的。

“陛下,臣以爲大司徒所言有理。”張居正也覺得皇帝的本意是好的,但很容易執行歪了,會變得異常麻煩,興學要一步一步來,剛剛擺脫封建禮學桎梏的理工學院,不應該大踏步的向前,應該緩緩圖之。

“朕打算讓鴻臚寺卿高啓愚總攬學政,全權負責興學之事。”朱翊鈞給出了一個人選來,他負責畫餅給銀子,大臣們負責想方設法的實現,除了當初沒有避諱的一點小事之外,高啓愚都是極爲合適的人選。

張居正急切的說道:“陛下!…”

“先生,過去那點事,沒有必要揪着不放了。”朱翊鈞知道張居正想說什麼,當初連僭越都算不上的小事,沒必要追着不放,那賤儒周良寅都獲得了一次機會,現在在山西的清汰,弄得也是風生水起。

就說反賊,這不是還有一個王崇古做次輔嗎?

“臣遵旨。”張居正思索了下,只好俯首說道。

“陛下,這興學的具體目標呢?”沈鯉詢問起了具體的目標,皇帝提出興學新政,事有期而時將至,不是寬泛的指向某個方向,而是要有明確的目標。

朱翊鈞笑着說道:“短期來看,先把九個理工大學堂建起來,這事兒做完再談以後,如果長期去看,興學的目標,就是教化萬民,旨使全國之民,無論貧富貴賤,皆能淑性知禮,知曉大義是非明理,化爲良善。”

“簡單來說:人人有學上,就是朕的長遠目標。”

大臣們全體沉默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看向了放在陛下身後的世界堪輿圖,大臣們忽然覺得,征服世界,建立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似乎更加簡單些。

“陛下,要不看看海外吧。”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兩廣巡撫王家屏,希望能給廣州遠洋商行特別貿易許可,准許其打着七星過洋旗,前往西洋貿易。”

這個提議涉及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錫(cì通賜)土分封。

即便是在國初,朱元璋分封諸子的時候,也是明確說列爵不管民,分封不錫土,食祿不治事,而現在王家屏提出的特別貿易許可,爲了不觸及雷區,起了個這樣的名字。

大明已經有了開拓勳爵制度,並且進行了第一次的授勳,現在在這個授勳制度上,更進一步,走到了特別貿易許可的地步。

特別貿易許可一共有五個。

第一個許可,就是允許遠洋商行統治海外自治領,組建自治領政權;

第二個許可,就是允許其招募軍隊,保證自己的貿易安全;

第三個許可,允許商行成爲主權主體,蠶食當地政體,攫取足夠的利益;

第四個許可,貿易自由許可,依託於大明強橫實力,攥取來的貨物,能夠順利通過海關;

第五個許可,則是允許遷徙百姓僑居自治領,以求長治久安,長期獲益。

簡而言之,就是允許商行,分封建國建立殖民地,謀取足夠的利益。

而萬士和在臨終的奏疏中,提醒皇帝陛下,殖民者在殖民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本地化,這是朝廷務必要考慮的問題,王家屏提議的特別貿易許可,就有這樣的風險。

一旦這個貿易特別許可通過了廷議,意味着朝貢貿易的徹底瓦解。

“朕覺得王家屏的提議很好。”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馬六甲海峽以東、棉蘭老島以西,皆給許可。”

“舊港總督府總督張元勳和廣州遠洋商行商總潘振承,在孟加拉灣建立了十二家硝石工坊,大明每年舶來的一百五十萬斤硝石,都是來自張元勳和潘振承建立的工坊。”

“諸位大臣,朕說這件事,是想告訴各位,無論朝廷同意與否,王家屏提議的貿易特別許可的五個許可,已經實質發生,如果想要阻止,只能再次禁海。”

看似有的選,但其實沒得選,除非大明再次放棄海外巨大利益,否則這個貿易特別許可,就是大勢所趨,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朱翊鈞選擇了順應時勢,朝廷沒有直接開發馬六甲海峽之外的能力,那外面的世界,就交給商人好了。

“畏首畏尾,身其餘幾?頭也怕,尾也怕,身上就剩不了多少了,既然選擇開海,那就走下去。”朱翊鈞做出了最終的指示。

必然會發生的事兒,坦然面對纔好。

萬曆十五年開始的新政除了收蓄黃金之外,多了一個興學,這都是額外的支出,朱翊鈞需要賺更多的銀子,才能填上這個虧空。

大明皇帝離開了理工學院前往了軍營操閱軍馬,而戶部完成了對朝鮮糧餉的最終審計。

文華殿內,王國光拿着一個算盤,噼裡啪啦的一頓計算,對着張居正說道:“從登州運糧至旅順,海程五百六十里,腳價一錢五分每石;運至鴨綠江,海程增加七百七十里,腳價增加八分;運到平壤,照地裡再加。”

“去年一共運糧軍械火藥等物,共計一百二十萬石,用銀三十七萬兩千銀,河漕視陸運之費省什三四,海運視陸運之費省什八九也,海運是真的便宜。”

大明陸運的運費,即便是有馳道的前提下,是五十里運石費鬥,三百里運石費石,千里運糧十不存一,至於萬里運糧,僅有洪武初年進行過,後來北伐都是從北平、山西運糧,實在是太貴了。

馳道主要是加快速度,省錢也能省一點,但鐵馬的價格居高不下,一馬力就要一百銀以上,仍然昂貴。

河漕的運費就很低了,朝廷歲漕江南四百萬石,而江南則歲出一千四百萬石,沿着京杭大運河運糧,四百萬石糧就需要籌措一千萬石的運費,河漕每石用銀約爲一銀五錢,但是河漕還有養護費用,治漕河又費一銀五錢。

所以河漕的運費實質上每石爲三銀左右,漕糧海運以後,京杭大運河運力釋放,全線稅收增加,讓京杭大運河煥發了生機,旗軍十二萬,並沒有因爲漕糧不再運送,而喪失了工作機會,成爲大明不穩定因素。

京杭運河現在運力一年六億斤,而每石貨物綜合運費反而降低了一半,爲1.5銀。

海漕的運費一千三百里運一石費0.23兩,運到朝鮮會貴一點,因爲是入朝作戰,是軍隊作戰的口糧,腳價較常稍厚,也不足爲奇了。

“戚帥說今年起,不必再向朝鮮運糧。”張居正面色凝重的問道:“朝鮮糧食能夠滿足前線所需嗎?自籌糧草是不是爲時過早了些?”

王國光嘆了口氣說道:“義州、平壤、漢城、仁川的糧食產量,已經滿足大明軍征伐需要了,去年朝鮮軍管,入庫糧分撥二十七萬石軍用,草二百萬束,軍用有餘。”

“倭寇入寇,朝鮮死了太多太多人了,大明軍去的早,再晚點,朝鮮就不是死數百萬了。”

數以百萬計的死亡,這農業生產就能擠出剩餘給軍用了,戚繼光主要考慮是省錢,也不用擔心前線軍兵忠誠問題,因爲全火器的線列陣作戰方式,極度依賴火藥補給,運糧的運力釋放,就可以運火藥到前線了。

“如此,這又能省一筆錢了。”張居正寫好了浮票,滿臉笑容的說道:“這是自我入仕以後,打的最省錢的一次大戰了,要是都能這麼省錢就好了。”

嘉靖年間,跟俺答汗打,一年額外支出就超過了五百萬銀,糧貴運費也貴,平倭之戰,一年又要額外支出兩百萬銀,這一年七百萬銀,就是嘉靖中晚期滿朝文武最頭疼的事兒,沒銀子,仗就打不下去。

萬曆初年,收復大寧衛、攻滅俺答汗收復河套,一年額外支出就要三百萬銀,萬曆九年到萬曆十一年,京營征伐綏遠,戰後審計,超過了九百三十萬銀,逼近千萬銀的大關。

現在,朝廷入朝作戰一年時間,滿打滿算用去了一百二十萬銀,這裡面還有三十萬銀是皇帝內帑出錢的額外恩賞。

王崇古看着這些摳搜鬼爲了省錢而洋洋自得,實在是忍不住了,開口說道:“我的元輔、大司徒啊,你們難道沒有察覺到古怪的地方嗎?”

“審計軍隊這件事比節約幾何更加古怪!戶部撥算盤的賬房先生,居然能審計軍隊各項支出,這纔是萬曆振武最可怕的地方。”

審計軍隊支出,真的是太離譜了。

暴力、生產關係、基於分配的道德、秩序、權力,是一層一層的遞進關係,暴力是唯一具體的現實,僅僅因爲朝廷掌握了權力,就對暴力的本身進行財物審計,理論上是無法成立的。

但大明做到了,而且王司徒、張元輔居然覺得理所應當,在這裡討論海運省了大錢!

省錢不省錢的重要嗎!重要的是大明朝廷對軍隊財物支出一清二楚。

“自古用兵,都是糧餉撥下去,具體用到哪裡,不清不楚。”王崇古面色變了數變說道:“大明和俺答汗的二十五年戰爭,每年五六百萬兩銀子,銀子花到哪裡了,每一事項,具體用了多少,朝廷能問嗎?”

“別說朝廷不知道,我接管宣大總督的時候,只有一屁股的爛賬,不僅沒結餘,還欠了一屁股的窟窿。”

“朝廷過問,就得擔心宣大衛軍跟着北虜一起入寇。”

審計軍隊財物,軍隊會把審計的賬房先生,放在炸藥桶上,把賬房先生炸上天,然後告訴朝廷,賬房先生死在了北虜手裡。

但入朝作戰的賬房先生們,把帳送到了京師審計,而且還全數過關了,連車斷了幾根軸都寫的一清二楚。

王崇古頗爲感慨的說道:“不瞞二位,以前,宣大衛軍,倒賣各種鋼鐵火羽,都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京營作戰,連一根火銃壞了都要報備留存,送回京師來,不僅是京營啊,遼東軍也一樣,雖然賬目含糊了些。”

不僅是京營賬目通過了審計,連入朝作戰的遼東兩萬軍,也通過了審計,雖然遼東軍的賬本有點糊弄,但現在遼軍都願意專門弄好賬本糊弄朝廷,這就是巨大進步。

張居正和王國光互相看了一眼,略有驚詫,的確審計軍隊財物支出這件事本身,確實非常離奇了。

“這不正好說明了大明軍是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王師嗎?”王國光試探性的說道。

“的確。”王崇古搖頭說道:“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王師吧,大明國祚兩百年,真正稱得上王師的時間,又有幾年呢?”

王崇古不是胡說八道,國初的時候,大明軍若是這樣,太祖高皇帝也不用連續清算武勳了,在洪武中晚期,大明軍都快成了武勳的私兵了。

王師來之不易,且用且珍惜,說不定哪天,王師就道德滑落,不再是王師了。

“河南巡撫徐學謨奏聞,要聯合山東巡撫王一鶚,讓黃河歸故。”王國光拿起了另外一本奏疏說道:“徐學謨的意思是,黃河不歸故,淮河運力就無法釋放,如果黃河歸故,淮河運力就十分了得了,不弱於京杭大運河。”

“諸位,河南是淮河水系,只要讓黃河歸故到舊漢道,淮河的運力就可以徹底釋放出來,乃是生民之大業。”

建炎二年,南宋東京留守杜充,爲了阻止金人南下,扒了黃河開封段之後,黃河這條濁龍就開始奪淮入海,南宋滅亡、金國滅亡、胡元滅亡,歷史已經作古,但是黃河奪淮入海造成破壞,仍在持續。

奪淮入海是一場恐怖的生態災難,‘自古漣漪絕地,繞廓荷花,要把吳興比’的淮河流域,將物產豐富的江淮平原變成了爛泥地,在黃河水的衝擊下,江淮平原大面積鹽鹼化,大大小小的湖泊,全都被黃河的泥沙堵塞,水患日益嚴重。

自洪武建元以來,淮河爆發了超過三百五次洪澇災害,本身用於蓄水泄洪的湖泊全被泥沙所堵塞,淮河的抗汛能力大幅度下降。

一直到潘季訓束水衝沙,纔算是讓黃河的危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徐學謨和王一鶚認爲可以從蘭考縣修一條河道,自山東流入渤海灣入海,淮河流域不再有泥沙流入後,仔細治理,爲定國安邦之上策。”王國光拿出了河患圖,描繪了新河道的規劃。

“那要多久呢?”張居正面色凝重的問道。

潘季訓其實也提到過這個修法,這是最佳的解決辦法,但最終潘季訓還是選擇了束水衝沙。

黃河奪淮入海,封印了淮河的所有運力。

王國光面色猶豫的說道:“修好新河道最起碼要十年,將淮河完全疏浚,起碼要百年之功,百年之後,我淮河流域,將會有不下於京杭運河的運力!到那時,河南、江右、江左,可以從淮河直接入海!”

如果不是有潘季訓的束水衝沙,淮河現在已經失去入海口了,黃河的泥沙險些把淮河的出海河段給填平了,即便是有束水衝沙,也是岌岌可危。

“遠景是不錯的。”王崇古一攤手說道:“大明現在沒那個實力,別的不說,從蘭考到渤海過濟南府入渤海這條河,咱們都修不了,直接扒了蘭考段的大堤,任由黃河漫灌,河南、江左江右能答應,山東人能答應嗎?”

“大工鼎建,我幹了這麼些年,你說的這個活兒,眼下幹不了,十年?想多了。”王崇古搖頭說道:“就這個活兒,一旦開工,怕是五十年都修不好,僅僅弄個雛形就最少得五十萬力夫,沒日沒夜的幹六年時間,這是上千萬土方的作業。”

“你知道現在黃河大堤修了多少年嗎?四百多年。”

肉食者的一廂情願,往往會鬧出大亂子來,王崇古不同意河南、山東巡撫聯名上奏的內容,大明眼下的生產力根本做不到讓黃河改道這種壯舉。

黃河能像現在這樣安安靜靜的不發脾氣,那都是祖宗保佑了。

上千萬土方的作業,五十萬人六年的活兒,這還是最初的階段,日後還要繼續維護,真的啓動,大明滅亡指日可待,根本等不到百年時光,淮河流域再次興旺起來,大明的國祚就會被耗盡。

“送司禮監吧。”張居正將奏疏合起來,遞給了中書舍人,裡面是各位廷臣的意見。

很快,奏疏就發回了內閣,硃批就兩個字:沒錢。

朱翊鈞第一次感受到了貧窮,這個工程僅僅是五十萬力役幹六年,就要三千六百萬銀,這還僅僅是給勞動報酬,而勞動報酬在鼎工大建的成本里兩到三成,也就是說光是這個工程最起碼要1.2億兩白銀,一旦開工,預算仍然會不斷增加。

這五十萬人脫離農業生產,大明這十年,什麼都不用幹了,農業剩餘甚至都不足以供養。

除此之外,還有長久的投入。

朱翊鈞把自己拆了賣了也沒有這麼多的銀子,所以他言簡意賅的回答,沒錢,否決了這個提議。

規劃是極好的,但只能留給後人實現了,這件事,真的只能相信後人的智慧。

“陛下,大司農回京已經到了會同館驛,並且帶來了來自鮮卑城庫楚姆汗的使者。”一個小黃門匆匆走進了通和宮內,俯首說道。

大司農是對寶歧司司正徐貞明的尊稱,這是陛下的農學老師,算是帝師中的一個,手把手教陛下種田,自萬曆十年派往了綏遠後,一直在綏遠未曾回京,這次徐貞明回京,就不再前往綏遠了。

“明日大朝會宣見。”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硃筆,擡頭說道:“至於鮮卑城的使者,先讓禮部接觸吧,語言不通別鬧出什麼笑話來。”

相比較遙遠的鮮卑平原的使者,朱翊鈞更在乎徐貞明,大明在綏遠的王化,徐貞明立了大功。

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今年春天,北風帶來的沙塵天都在變少,皇家格物院弄了個十幾張大棉布網,每年春天,都會測算揚沙、沙塵暴以及霾災天數,根據大棉網捕獲的沙塵重量,來量化沙塵天氣問題。

隨着綏遠人不再遊牧,過度放牧造成的草場退化問題得到了遏制,萬曆七年到萬曆十四年,這七年平均來看,居庸關到京師,每年有七次揚沙、兩次沙塵暴,黃沙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萬曆十五年只有三次揚沙,沒有沙塵暴,這已經是難得的好天氣了,至少沒有惡化。

其他東西都能特供,呼吸的空氣,那真的不能特供,所以京堂老爺們,非常關注綏遠王化的情況,草場恢復,能有效減少揚沙天氣。

自正統十年到嘉靖二十三年,這整整一百年的時間裡,有記錄的沙塵暴天氣一共只有四十九次;但從嘉靖二十三年到嘉靖四十三年,短短二十年就有四十次的沙塵暴記錄。

而嘉靖四十三年,到萬曆七年,十五年時間,沙塵暴記錄就超過了三十五次。

環境在惡化,沙塵天氣在增多,天無時不風,地無處不塵,成爲了京師的日常。

而現在這一惡化終於得到了遏制,萬曆十年到萬曆十五年春天,揚沙、沙塵天氣沒有增加,十四個觀察點觀測數據顯示,揚沙天數在減少,沙塵暴天氣的沙量也在減少。

徐貞明回到了京師,從他下榻會同館驛後,自宮裡來的賞賜就沒斷過,一兩重的足金幣一百枚、銀幣五百枚、大氅一件、國窖十五件、翡翠三件、珍珠一斛、珊瑚一株、龍涎香一斤等等。

“這可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徐貞明一直在謝恩,看到了兩個波斯美人的時候,徐貞明選擇了拒絕。

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請假條高燒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
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請假條高燒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