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

通天之路,被牢牢把控在賤儒手裡,王謙的意思是,另外開闢出理工線官身晉升路線,打開晉升通道,所有人都可以飛昇了。

這就是一令開天門,萬道震乾坤。

如果不開這個晉升的天門,也別怪大明讀書人們不肯脫下長衫去學算學、天文、機械、堪輿等等東西,也不能怪皇家理工學院的學子們,去尋找更高的勞動報酬。

拿不到權力,還拿不到銀子,那學這個算學又有何用?

大道三千,只有儒門纔是正統,學透了儒學才能進入仕途,其他都是旁門左道,學完了入不了仕途,就是下九流的學問,誰會去做?

士農工商,中原這片土地五千年,只有士,自始至終都站在了統治階級的高位上,哪怕是魏晉南北朝、哪怕是唐末五代十國,士也是統治階級。

士要入仕,纔是士,入不了仕,那就不是士。

這是一個非常淺顯而且不辯自明的道理。

王謙的意思很明確,要想讓大明獲得持續不斷的生產力進步,想要打破鄉賢縉紳的優待,必須打破他們對權力或者說對科舉的壟斷!

不用想,王謙這個說法只要傳出去,他就是動搖國本的佞臣奸臣了,他抗不起來這個罪責,這個罪孽實在是太大了。

朱翊鈞扛得住,因爲他真的有十萬京營銳卒,而且是百戰精兵。

不服?!不服就打到京師來,摘了他的腦袋當球踢!

至於死後,死後他本來就管不住,太祖高皇帝都管不住身後事,朱翊鈞根本不白費力氣。

“你這個方法很好,朕過幾日就會下章內閣詢問,不必擔憂,你安心在燕興樓做事就是。”朱翊鈞示意王謙不必擔心那麼多有的沒的,這種私下召見奏對,是沒有中書舍人寫起居注的。

動搖國本的只有是朱翊鈞這個不務正業、離經叛道的皇帝。

“臣謝陛下隆恩。”王謙再俯首選擇了告退。

他走出了通和宮御書房的時候,向身後看了一眼。

他清楚的知道!陛下是個極其勇敢的人,如同高山一樣,擋在所有人的面前,在擎天柱倒下之前,那些風雨,落不到他們這些做事的臣子頭上。

王謙眼睛珠子一轉,笑了出來,他忽然能夠理解父親和元輔他們,爲什麼這麼膽大包天的持續推行新政了。

因爲陛下正年輕,能把那些冥頑不靈的復古派活活熬死。

到那一天,天下都是在萬曆維新中成長起來的所有人,自然而然的會聚集在一起,保護新政,因爲他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把萬曆維新當成了理所當然和本該如此了。

“王御史留步,陛下說,王次輔年事已高,這冬日越寒,這件渡渡鳥細絨織造的護膝,就麻煩王御史給次輔帶回去了。”張宏叫住了王謙,將一副護膝遞給了王謙。

王謙趕忙接了過去,對着御書房恭敬行禮說道:“謝陛下皇恩浩蕩!”

這是個護膝嗎?!這是聖眷!

這東西比什麼免死金牌還要珍貴。

免死金牌真的無法免死,但陛下的聖眷,總是能讓人化險爲夷。

張宏笑着說道:“這兩隻渡渡鳥就交給王御史了,陛下說:渡渡鳥很好養活,它們會把自己的窩收拾的乾乾淨淨,會自己梳理羽毛,不挑食,也不好鬥。”

“陛下還說了:這國朝維新,道阻且長,朕一人,免不了智窮力竭,當砥礪前行。”

“臣遵旨。”王謙再對御書房俯首,抱着兩隻幼鳥,興高采烈的回到了家宅之中。

王謙一進門,就大聲說道:“爹!陛下讓我給你帶了個護膝。”

王崇古放下了手中的書信,先是一愣,而後眉頭一皺,隨即面色大變,猛地站了起來,伸手拿過了護膝,簡單揉了一下,再看着王謙滿是懷疑的說道:“你走的時候,說陛下要問責於你,爲何回來帶了兩個護膝?!”

“還有兩隻鳥!”

王謙將兩隻鳥遞給了管家,這東西又不用他親自養,才笑着說道:“額,爹你聽我慢慢道來。”

王謙挑了點重點的內容,和王崇古說了一遍,唯獨漏了九龍大學堂,特賜恩科進士的環節,主要是說燕興樓交易行的種種。

“不對,陛下向來賞罰分明,你沒幹別的,陛下不可能賞賜一對護膝下來!你老實交代,到底幹了什麼!”王崇古人老成精,他對皇帝很瞭解,簡而言之,皇帝是張居正的好學生。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

顯然王謙幹了點他不知道的事兒,立了件不得了的大功,要知道渡渡鳥細絨的高端絨製品,除了皇帝,就只有張居正家裡有一件夾襖。

“就是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建議,陛下不讓我對外人說。”王謙連連搖頭說道。

王崇古險些被氣笑了,他憤怒的說道:“我是你爹!我是外人嗎!”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關於皇家格物院人才去留問題的一點點小建議而已。”王謙怕把親爹氣死了,還是小心的把自己的建議說了出來。

王崇古聽完之後,在屋裡走了兩圈說道:“這…你的法子比爹的要好,我確實是有點想當然了,咦,陛下說讓你不要對外人說?”

王謙點頭說道:“是,陛下說會自己下章詢問內閣。”

“多好的替死鬼啊,陛下居然不用!”王崇古頗爲感慨的說道:“這政令開始推行的時候,肯定是怨聲載道,時日越久,怨氣就越大。”

“到時候,把你推到午門外,把腦袋一砍,這政令也推行下去了,怨氣也安撫了。”

“爹!”王謙猛的站了起來說道:“我是你親兒子!”

“反正你已經有三個兒子倆閨女了。”王崇古滿不在乎的說道:“你死了,也算是爲國朝慷慨赴死了,死得其所,咱老王家也能激流勇退,豈不美哉?”

“我不跟你說了!”王謙氣的直哆嗦,最終一甩袖子,往燕興樓割韭菜去了。

這一日燕興樓迴盪着哀嚎和怨氣,本來這幾日只是簡單的技術性調整,卻變成了殺出血的利刃。

其實王崇古很清楚,皇帝不會把王謙當替死鬼,原因就和皇帝一直在保護張居正名望的動機是一樣的。

真的把王謙當替死鬼剁了,人心散了,這轟轟烈烈的萬曆維新也就結束了。

陛下需要更多的人,堅定的站在皇帝的身後,狂風巨浪光靠陛下一個人扛不住,但陛下身後有無窮無盡同志同行同樂者,就會把滔天巨浪給擋下來。

政治說複雜,千頭萬緒,說簡單,不過人心向背。

有很多事都是如此,你一心體面,結果最後就是雞飛蛋打,王謙的所言所行,都稱不上體面二字,但他要做的事,就是保證自己不會雞飛蛋打。

陛下這麼多年做事,就一句話,榮耀絕不獨享,罪孽絕不推諉!

五品戶部郎中巡撫松江兼撫浙江申時行,從杭州府回到了松江府。

台州府知府李弘道縱容鄉賢縉紳組建還鄉匪團,欺壓良善,鎮壓佃戶,逼反南湖書院教諭沈仕卿,鎮守台州府的三江營軍兵攻入府城。

李弘道擊退了三江營軍兵,在取得了巨大優勢的時候,惹上了台州府稽稅房。

稽稅緹騎一錘定音,台州地面的情況慢慢穩定了下來,浙江還田開始加速。

申時行腳剛落地,就遇到了這樣的事兒,自然吃了朝廷的處罰,再次被官降三級,以五品巡撫兩地。

但已經沒有人把申時行當成大明官場笑話了。

五品的兩地巡撫,這一點都不好笑,相反,數次沉沉浮浮,申時行已經完全不是過去那個你好我好的端水大師了。

日後做了首輔,恐怕比張居正還要暴戾。

“回到了松江府,可別出什麼幺蛾子了。”申時行看着越來越近的松江府城,喃喃自語的說道。

車外馬蹄聲陣陣,申時行猛的一個激靈坐了起來,他打開了車窗,看向了快馬而來的驛卒。

“籲!”驛卒勒馬緩行,也未曾下馬,抱拳說道:“撫臺,上海知縣姚光啓在府衙等着撫臺。”

“他有什麼事兒?”申時行眉頭一皺說道:“難道還是叫魂之事?他都把命賭進去了,沒人能咒殺他,這案子不是已經結案了嗎?”

“姚知縣並未言明何事。”驛卒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反正姚光啓來的時候神秘兮兮,而且避人耳目,是從後門直接進了府衙,顯然是有事要商議。

“我知道了。”申時行很清楚,他現在這個位置,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只有坦然面對。

他已經是五品郎中了,再有罪責,八成只能罷官回鄉一個下場了。

申時行的車駕開始加速,修好的馳道路面極其平整,有開路緹騎,一路上順暢無比。

申時行下了車,見到了姚光啓,一擺手說道:“無需多禮,何事如此火急火燎?”

“松江府四縣出現了邪祟,極樂教。”姚光啓面色凝重的說道:“撫臺,此事非同小可,還請撫臺移步,容下官仔細稟報。”

“哦,原來是邪祟啊,還以爲是民亂呢。”申時行鬆了一口氣說道:“打掉就行了。”

還以爲是什麼民亂之類的大事,只要不是民亂,小小邪祟,打掉就行了。

別說邪祟,就是佛門回回作亂,該打也會打,這些教派最初來到中原,也不是現在這副無害的模樣。

最近的叫魂案,不是這幫大和尚,販賣焦慮,也不至於鬧到驚擾聖聽的地步。

還是松江府更好,申時行就是不在松江府,出了亂子,依舊不會影響到他的仕途,不像浙江,浙江這地方是有點邪性,比較克巡撫,再加上個克上司的閻士選,那地方去一次膽戰心驚一次。

“這次有點不大一樣。”姚光啓有些爲難的說道:“外來的教派,來自倭國。”

“倭國不是信佛嗎?怎麼會有極樂教這種東西?仔細說說。”申時行一愣,不過想到泰西傳教士在大明到達之前就已經在倭國傳教,誕生什麼古怪的邪祟出來,都不奇怪。

人迷茫的時候,就會產生痛苦,痛苦的時候會尋找慰藉,想要找到那個彼岸,往往就會訴諸於宗教。

倭國在自我毀滅,萬物齊生齊死,異生同死,倭國的人甚至連名利都不再追逐的時候,邪祟就會趁機而入,以一種恐怖的速度蔓延開來。

之前泰西傳教士之所以能在倭國生根發芽,和這種環境有着密切關係。

大明軍進兵倭國,打斷了泰西教派在倭國的傳播,極樂教就代替了泰西教派的生態位,甚至反噬到了大明,極樂教通過倭女入明,在大明開始傳播。

姚光啓簡單的介紹極樂教的誕生和傳播後,帶着擔憂說道:“如果是從海外傳來的,那不在海外,把根兒拔了,光是在大明禁絕,恐怕治標不治本。”

申時行有些疑惑的問道:“請長崎總督府配合,信奉極樂教的倭女,不許送往大明,都送到南洋做南洋姐就是了,直接在長崎總督府分流,這個教派有什麼典型的特點嗎?”

姚光啓身子往前探了探說道:“她們有個受洗的儀式,就是在腳上燙一個明字,在極樂教的教義裡,大明就是極樂淨土,甚至不是唐字,而是明字。”

倭國對大明的稱呼是唐,而且把入寇稱爲入唐,這是一種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就是說崖山之後無中華,倭人根本不認可大明是中原正朔,大明是僭主,入寇就理所當然了起來。

而這個極樂教,在腳踝上燙的是一個明字。

“極樂淨土是大明?這…”申時行終於知道爲何讓姚光啓如此如臨大敵了,這個宗教不好消滅。

一般而言,宗教都會虛構一個天上神國來做彼岸,這樣一來,一生難以抵達彼岸,唯有死後纔是解脫,這是大多數教派的基本敘事原則。

但是極樂教顯然不走這個路數,它沒有虛構,而是真切的構建了一個地上神國出來。

最關鍵的也是最麻煩的是,這個地上神國是真的,至少相對於倭國而言,大明沒有兵荒馬亂、社會安定、糧食產量節節升高、生產力遠高於倭國、物質非常豐富。

姚光啓繼續說道:“宗教就是指導人去解脫,極樂教的解脫方式就是入明,受洗,就是在腳踝處燙一個明字,代表無論承受怎樣的苦難,都要進入大明。”

“極樂教的核心教義就是:如果無法解脫就在地獄中沉淪,享樂至上,如果有任何機會解脫,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坐上前往大明的大船。”

“這…”申時行罕見的沉默了下來,他思索了良久,纔有些鄭重的說道:“神國之所以是神國,就是遙不可及。”

“這些邪祟,對大明而言是不穩定的因素,他們剛剛落地大明,可能還會滿足,但是很快,就會發現,大明不是地上神國,大明有自己的矛盾,而且極爲複雜。”

“並且他們來到大明,脫離了倭國的環境,並不能獲得解脫。”

慾求不滿則不遜,求而不得則陰怨。

一羣內心充滿了對倭國怨氣,到了大明發現上當受騙,依舊過着困苦的生活,陰私滿腔的倭人在大明,就是一個個不穩定的因素,需要堅決把他們趕走。

大明是大明人的大明,這些倭人,是沒有修養的人。

申時行、姚光啓,都是儒學經典喂大的士大夫,倭人沒有修養,是他們的成長環境和困苦,讓他們無法養身、養心、養性、養命,就沒有浩然正氣。

哪怕是再有小禮,無大義終究沒有浩然正氣。

“還是撫臺想的長遠。”姚光啓認可了申時行的判斷。

姚光啓繼續說道:“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就是有點拿不準,怕耽誤了國朝的滅倭大業,短期看,似乎有些好處,但長期看,怕是成爲大患,還是趁着它還沒有萌芽,將其撲殺掉吧。”

申時行十分肯定的說道:“我會給五大市舶司去公函,讓他們知道其中利害,這樣就能拔除隱患了。”

要不要在大明境內打擊極樂教,如何打擊,需要長崎總督府進行配合,這三個問題,需要申時行去定奪。

“那我就去做了。”姚光啓和申時行反覆確認之後,決定動手了。

極樂教在大明大約有三百多個教徒,主要是倭女,倭奴主要的販賣方向還是南洋。

這些教徒在大明隱秘的傳播,還是市舶司發現了這些倭女身上的明字,才察覺到了異常,要打掉不是什麼難事。

這些倭女都在籍上,而且都是最近才涌入大明,還在松江遠洋商行接受漢化,主要是學習漢化,學習一些女工。

姚光啓現在身上的光環有海帶大王、曬鹽大王,以及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在撲滅叫魂術積累出來的名聲,大功德士!

坊間傳聞,姚光啓大功於萬民,渾身浩然正氣,所以根本不畏懼叫魂術,在輕斷食療法中,那些個會叫魂術的和姚光啓鬥法數百個回合,最終敗下陣來,反噬而亡。

對於許多百姓而言,這就是真相,有人親眼看到了!

大功德士在封閉那日,在上海縣衙門口,不吃不喝和邪祟鬥了一整天,才把全松江府的邪祟們一掃而空!

而且大功德士,還在守護着松江府的萬民,否則那些會叫魂術的邪祟,爲何不敢再作亂了?

絕對是怕了大功德士的無上法力。

這個敘事,不能說離譜吧,只能說形成了邏輯閉環,荒誕不經。

姚光啓張榜公告解釋過了,他不是什麼大功德士,叫魂術壓根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浩然正氣說的是一個人的修養,不是一口浩然氣,撲滅萬千鬼煞。

可惜,效果微乎其微,在這個沒有普及教育的年代裡,他的解釋,反而讓人們信以爲真。

現在,大功德士宣佈極樂教爲邪祟的時候,那極樂教就是邪祟,既然姚光啓代表了正義,他反對的必然代表邪惡。

極樂教,是倭人在極度痛苦中尋求慰藉的工具,這本身是一種悲哀,但凡是邪祟猖獗的地方,都是悲劇不斷髮生,人們無力改變,爲了逃避現實,才訴諸於宗教。

姚光啓辦案非常順利,很快就完成了對已經歸化、未歸化的倭女的全面審查,確定了名單後,不日啓程送往呂宋府。

總督府當然不是垃圾堆,什麼都往這邊送,只不過這些個極樂教在大明可能是禍害,可在呂宋府就不必計較了,這極樂教在海外,反而有助於凝聚向心力,爲王化添磚加瓦。

“這些被抓的倭女都在問,被送走的理由是什麼。”一個師爺面色疑惑的說道。

姚光啓想了想說道:“因爲她們不夠虔誠。”

師爺是原來姚家的人,跟着姚光啓離開了姚家,師爺聽到了答案,有點沉默,他覺得自家公子,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肆意的狂少了,越來越像朝堂裡那些大員,做事的理由,如此充分。

當初的公子很快樂,但活的很擰巴,有些得過且過,日子混了一天是一天,沒有什麼特別想要做的事兒,有些渾渾噩噩。

現在的公子,每天都很充實,一刻鐘恨不得當成一個時辰去用,腳步匆匆,行色匆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兒。

公子是當初快樂,還是現在快樂?師爺沒有答案。

師爺只知道,公子可以爲現在做的事,死不旋踵,無論是種植海帶是面對海寇的屠刀,還是面對洶涌澎湃的叫魂術時刻的不畏懼,都是死不旋踵。

怕,但再來一次,還會如此選擇的死不旋踵。

師爺轉身離去,告訴了獄卒,讓他們告知倭女,爲何送走她們,有足夠的理由,她們到了呂宋,就不會生事了,反而會更加虔誠,積極傳播極樂教的教義,告訴南洋人,極樂淨土就是大明。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姚光啓收筆,他在寫奏疏,他愣愣的看着這一行字。

這是節選於《屈原列傳》的一句,意思是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在勞苦疲倦到了極點的時候,就會呼喊老天爺,在極其痛苦的時候,就會呼喊父母。

知縣、知府、布政使、陛下,都是一方百姓的天,都是百姓的父母官。

老百姓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就得找老天爺、找父母去幫忙,可這當官,當着當着忘記了自己是百姓的天,忘記了自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被權力所徹底異化。

那百姓去找誰呢?

如何做好一方百姓的天,如何做好父母官,就是姚光啓要搞明白的事兒。

這麼多年,這麼多的事兒,陛下對官員的要求其實非常簡單,貪點拿點無所謂,但不能不做事,不能辦不成事兒,不能把欺凌百姓當做理所當然。

“凌部堂把我從京師帶走的時候,告訴我,活着活着就活明白了。”姚光啓自言自語了一聲,繼續寫着奏疏,將極樂教的事情,詳細的奏聞了君上。

師爺看姚光啓寫完了奏疏,趕忙提醒道:“宰公(古代對縣令的尊稱),上海制菌廠,請宰公過去,撫臺已經快到了。”

“好,備車。”姚光啓又檢查了一遍奏疏,交給了師爺發往京師,而後向着制菌廠而去。

申時行恰好比姚光啓晚到一步,姚光啓帶着上海地面官員迎接了申時行。

上海制菌廠,隸屬於上海縣衙,乃是上海縣衙獨資建造的一個大型的微生物官廠,這也是申時行從浙江趕回來的原因。

而爲這個制菌廠提供技術指導的是上海海事學堂,現在的上海理工學院醫學院。

制菌廠專門用於培育菌羣,比如給惠民藥局提供的青黴菌、給酒廠提供各種各樣的酒麴、釀醋的醋菌、發麪用的酵母等等。

而制菌廠每年要向下給工匠分配三成的利潤,上交三成的利潤,自己留三成擴充產能,剩下一成利潤給上海理工醫學院提供資金支持,培育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菌羣。

比如最近上海理工醫學院,就從海帶上提取了一種棒菌,這種棒菌能夠對各種產物發酵,最後產生一種只有海帶上纔有的鮮鹽,和鹽四比六食用,能極大的增加食物的鮮味。

海帶很鮮美,某種程度上可以當做是肉,就因爲裡面有這種發酵物。

醋、酒、醬油、鮮鹽、酸奶、豆豉、腐乳等等都是發酵物,但是這些發酵物的生產,往往是有害菌和有益菌一起發酵,弄出的來風味兒奇怪的同時,還可能有害。

制菌廠有着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上海國窖酒廠恨不得把上海制菌廠的產能通通包圓。

“撫臺,這青黴菌,三個工坊一年也就能生產八百瓶的老滷水來。”姚光啓帶着申時行,一邊走,一邊有些不滿意的說道。

產量太少,缺口真的太大了。

陳年芥菜老滷水,是解刳院在萬曆六年正式確認有效的秘方,後來解刳院通過顯微鏡找到了青黴菌,一直在培育能產更多老滷水的青黴菌。

近十年過去了,依舊是產量寥寥。

一瓶是一個單位,治療一個肺癆病人所需用量,時至今日,上海規模化生產的制菌廠,也只能生產八百瓶。

不夠,遠遠不夠。

“醫學院都跑去扣鞋底了,你還要怎麼樣?知足吧,產量從最初年產一瓶,到現在提升了八百倍!”申時行勸他不要急,這事兒急不得,一急就會有人弄虛作假。

扣鞋底,是因爲海員的鞋底上的泥土,有各種各樣的青黴菌,還有各種壓艙石,也是醫學院大醫官們洗劫的對象,只要增加產量的青黴菌,陛下都是統統不吝厚賞。

從去年起,大明遠洋商船,每年都會從各地帶回一大堆的泥土,交給上海海事學堂醫學院。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