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

羅莉安不認爲大明會脫實向虛,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中原人特別喜歡種地,就是喜歡生產,哪怕是總督府的總督,也喜歡在家裡養點花花草草,梅蘭竹菊,這被視爲士人風骨。

其實羅莉安不知道的是,大明的元輔甚至會親自種點番薯,來確定番薯的產量,真的有那麼的神奇;皇帝更是以農戶自居,帶着過去的寶歧司,現在的農學院,培育了無數的良種,而且還在繼續各種農作物、畜牧種的改良。

搶不如種,這是中原數千年來的經驗,搶既不能持久,也搶不了多少。

商王不種麥子,所以四方諸侯就會定期舉行告麥,告訴商王哪裡的麥子熟了,商王就帶人過去搶,但後來,這種告麥的活動越來越少,因爲看起來不是非常划算,動員開拔戰爭,把麥子搶回去,還不夠分潤給軍兵的,後來商王就開始自己種麥了。

告麥,慢慢的就演化成了討不臣。

搶不如種這一王化的核心理念,構成了金池總督府忠誠思想鋼印的基石。

任何的思想,都取決於物質基礎,大明和絕洲的礦產—商品對流只要還存在一天,金池總督府就會忠誠下去,這麼多的礦石,也沒有別的地方去吃下了。

第二個原因,是中原人太喜歡造反,自從羅莉安學了大明的史書之後,她總是沉浸在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中,中原漫長的歷史上,在王朝的末期,總會有幾次聲勢浩大的平民造反。

在羅莉安看來,脫實向虛,最重要的就是平民的忍耐力,哪怕是無法滿足平民的需求,平民也會自己死去,或者四處流浪,而不是像中原人一樣,拿着竹竿就開始行動,最終把整個天下攪成一鍋粥,把統治階級拉下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東尼奧做葡萄牙國王,安東尼奧獲得了大多數平民的支持,但是完全沒有用,安東尼奧能坐穩王位,那是來自於大明皇帝的支持,來自自由艦隊的向死而生。

基於這兩個原因,羅莉安認爲,大明根本沒有辦法脫實向虛,大明皇帝口中那些最良善的百姓,只存在皇帝陛下的幻想之中。

羅莉安在抵達金池總督府的第二天,前往了金色平原小鎮,這裡的名字,叫做金元鎮,專用用來淘金,羅莉安發現了一些很奇怪的事兒。

金礦上,沒有任何的倭奴和夷奴,只有漢人在辛苦勞作。

“如果用汞齊法,我們就會用倭奴,但是沒有找到汞礦,所以目前還是用的重砂吹灰法,就是挖礦、砸煅、研磨、水牀拉溜、制團燒結、加鉛、吹灰。”鄧子龍詳細的解釋了爲什麼沒有倭奴。

重砂吹灰法是一種精細活,挖金礦這種勞動報酬極高的活兒,還輪不到倭奴來做,倭奴從事的都是重勞力的工作,除非選用汞齊法,否則不會用倭奴。

汞齊法,在前面的步驟是相同的,研磨成分後,將所有的物料扔入汞裡面,因爲比重的緣故,黃金會沉底,在底部形成金汞齊,而白銀會在表面形成銀汞齊。

汞齊法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天工開物》裡亦有記載:水銀能消化金銀成泥,似鍍物也。

但汞齊法的毒性,會把一個倭奴的壽命降低到三年之內。

大明的倭奴、夷奴都是買來的,不像富饒銀礦的奴隸,都是紅毛番自己抓的,所以大明通常會讓一個倭奴工作十年以上,以期許最大的回報率,一般不會過分的苛責。

鄧子龍解釋了下其中的成本差別,他搖頭說道:“就是找到汞礦,咱們應該也不會用汞齊法冶煉,汞齊法快是快,產量的確大,但是損陰德,但倭奴的成本又會讓利潤變低,所以看起來吹灰法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裡不是也有很多夷人嗎?抓夷人就可以了。”羅莉安立刻說道。

金池總督府購買倭奴這件事,是不合算的,運費加上倭奴的費用,金池總督府購買倭奴,要比在馬尼拉貴上一半,如果這樣去核算成本的話,利潤有些低。

可明明這金色平原上,有無窮無盡的人礦可以開採,非要捨近求遠去購買倭奴,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鄧子龍沉默了下說道:“這些夷人不惹我們,我們去抓他們做甚?最好還能和平相處。”

羅莉安笑了笑,這是大明在海外開拓的劣勢之一,高道德劣勢,鄧子龍交易金刀給夷人。

“總督!”一個馬背上插着旗子的墩臺遠侯,一路疾馳,在鄧子龍面前翻身下馬,面色略顯焦急的說道:“總督,我們發現,庫林人集結起來,打算襲擾金元鎮!”

羅莉安笑的更加陽光燦爛,大明不去惹夷人,夷人就不來惹大明人了嗎?羅莉安知道自己是個紅毛番,她覺得她比鄧子龍更瞭解蠻夷的想法。

金元鎮龐大的利潤,就連大明的富商們都願意帶着商行,來到兩萬裡之外的金池總督府,若不是大明總督府兵強馬壯,這些富商絕對不會老實做生意,而是直接上手搶。

那這些個夷人,怎麼可能放過?

對於夷人而言,黃金對大明人很重要,大明人有很多的貨物,只要拿到了黃金,就可以換取貨物,搶劫金元鎮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夷人很清楚自己打不過大明軍,但不試試是絕對不會甘心的,羅莉安是個蠻夷,她非常清楚的知道,蠻夷的做事邏輯,能搶就搶,實在是搶不到,纔會講一點點的道理。

面對蠻夷,任何的綏靖,結果都是讓對方得寸進尺,蠻夷贏學之下,你的綏靖就是害怕,你的謙讓就是懦弱,而蠻夷不會放過任何敲詐勒索的機會。

大明雖然展示了武力,但是這些不自量力的蠻夷,還是覺得自己有可能成功。

鄧子龍陷入了忙碌之中,這場戰鬥沒有持續多久,也就不到七天的時間,就徹底結束了,金池總督府在沒有損失任何一人的情況下,抓捕了四千多夷人,僅僅一次抓捕,就比一年的買入量還要多。

羅莉安在這七天時間,也沒閒着,她在維護總督的形象,出席了兩個奠基儀式。

一個是養濟院,養濟院收留鰥寡孤獨的老弱病殘,是一種社會保障,是一種兜底機制,是大明標誌性的建築之一,主要是增加金池總督府的穩定性。

第二個奠基儀式,是金池學堂,從蒙學到大學堂,整個規模不輸於京師大學堂,一共四期,佔地超過了一千畝,總計投入超過了五百萬銀,目的是建立一座能夠培養本地學子的大學堂,這個學堂的第一期還是蒙學到三級學堂,大學堂還在規劃之中。

羅莉安看着奠基儀式上的碑文,上面是皇帝陛下親筆御書,行知者一,信實而已。

大明皇家格物院、皇家理工學院、九龍大學堂都有一模一樣的臥石碑文,落款是朱中興。

在臥石的背面,則刻着一段話,這段話是俗文俗語。

“知識是有毒的,只要你學了,你很難再去僞裝自己沒中毒之前的樣子。”羅莉安讀了一遍後,有些莫名其妙,她不太理解這句話的具體含義,這句話是格物院社科博士耿定向說的。

羅莉安回到總督府後,詢問了鄧子龍,這句話的具體含義。

鄧子龍想了想問道:“你說,收斂的反義詞是什麼?”

“發散?”羅莉安想了想回答了這個問題。

“你看,這就是這句話的含義。”鄧子龍笑着說道:“收斂的反義詞是放肆,不是發散,但你讀了很多的算學書,收斂的反義詞就變成了發散。”

“知識就是知識,讀了書就是中毒,是很難去僞裝的,聞思修並進,得般若智慧,是爲知見障。”

鄧子龍引用了一句佛偈,描述了這句話的本意,就是聽聞、學習、思考、修行、實踐等多方面齊頭並進,就可以獲得大智慧,人和人在認知上會產生差距就是在學習上。

這句話就是勸導學子好好學習,不要荒廢學業,否則會鬧出寫詩不懂詩詞格律,寫詞不懂詞牌平仄,寫算學證明主等於6這種笑話來,弄得人啼笑皆非。

有些東西,聞思修並進後,你知道了,就再也回不到不知道時的狀態了,鬧出笑話,就有一種沒有被知識污染過的清澈愚蠢。

這也是普及教育的意義,多讀書明理,就不會上讀書人的當了,至少這些讀書人撒的謊,一眼就能看穿。

金池總督府的發展是令人欣喜的,一切都欣欣向榮,而鄧子龍對金池總督府的開拓有長遠計劃,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把沿海所有適合登陸的港口,全部佔領。

這樣一來,泰西的殖民者就是發現了絕洲,也無法攻克大明修建的堡壘,就像大明很難攻陷太平洋東岸的殖民者堡壘一樣,因爲真的太遠太遠了。

金池總督府已經打通了前往大鐵嶺衛的航路,這條航路是季節性的,一到夏秋兩季,狂暴的海浪會撕碎一切想要通行的船隊,到了冬季,因爲沿途港口結冰,讓船隻通行受阻,只有春天到夏天才是適航的時間。

即便如此,也是打通了糧草到礦區的生命線,爲礦區提供最基礎的物質保障。

大明海外總督府的發展,欣欣向榮,而大明京師終於準備過年了。

萬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明過年休沐前的最後一次廷議。

朝廷一次性召回了三位巡撫,陝西的沈一貫、山東的王一鶚、松江府的申時行,並且委派了新的巡撫,來自河南的劉光國前往陝西履任,隆慶二年進士;來自浙江的宋應昌履任山東,嘉靖四十四年進士;

大明之所以要一次性把三位重臣招回京師,是爲了大明皇帝南巡做準備。

七歲的皇長子朱常治監國,九卿共議形成決議、司禮監批紅交給皇長子蓋章,一切奏疏抄送南巡皇帝進行最終的裁決,如果陛下不準,再進行修正。

而沈一貫、王一鶚、申時行,都在新九卿的名單之上。

這看起來像是虛君制,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最早這麼幹的是成祖文皇帝,朱棣整天北伐,玩膩了纔回南京看看,仁宗朱高熾當了二十年的常務副皇帝,處理大小事務;

宣宗皇帝親征平叛,平定漢王之亂的時候,也短暫的由襄王監國,襄王監國主打一個不粘鍋,朝臣說啥他做啥;

再之後就是英宗主少國疑,在正統九年,三楊相繼離開了朝堂後,虛君制結束;

正統十四年英宗去了瓦剌留學,朝堂爲了反擊瓦剌,在正統十四年到景泰元年,短暫有了虛君制; ωwш⊕ тт kán⊕ co

到了孝宗朝,孝宗一輩子都沒自己做主過。

最近的一次,就是隆慶到萬曆五年,隆慶皇帝神隱,只喜歡開後宮,萬曆初年主少國疑,張居正作爲明攝宗,總理國務。

所以,這種短暫應急的虛君制,也算是祖宗成法,這幾次虛君制的結果,也是有好有壞。

沈一貫、王一鶚、申時行這新九卿中的三位,也是久經考驗的封建戰士,大明皇帝春秋鼎盛,他們不敢也不會製造什麼幺蛾子,噁心大明皇帝。

這裡面最特殊的就是王一鶚了,王一鶚作爲徐階的弟子,本來新九卿沒他什麼事兒,但他在楊巍案中,表現十分良好,楊巍不是沒有嘗試勾連王一鶚,但王一鶚太忙了,他那段時間忙着海帶、鹽場擴產,事發之後,王一鶚才明白了楊巍的書信裡,話中有話。

朱翊鈞翻動着手中的奏疏,對着朝臣們說道:“王一鶚不太想回朝,說自己德薄功淺,打算在山東巡撫的位子上幹到致仕,他說,他要山東富起來。”

王一鶚不願意回京,他覺得自己這個徐階弟子的背景,在京師也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說了也沒人聽,也沒人理,結黨都沒人願意跟他結黨,什麼都做不了,還不如在山東,給山東百姓做點實事。

在山東,王一鶚能種海帶、建鹽場,真正讓山東百姓富起來,山東百姓吃了太多孔府的苦,這兗州孔府倒了,山東百姓才終於探出了水面,重重的喘了一口氣。

用王一鶚的話說,山東這個自然稟賦,有山有水有耕地,能出響馬這種全國有名的土匪,實在是令人太震驚了。

“那也由不得他。”張居正平靜的說道:“朝廷有需要,讓他回就得回。”

“那就催促他上京吧。”朱翊鈞做了最後的批示,重大人事任命,廷議已經通過,個人的意願,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松江巡撫茲事體大,朕以爲讓應天巡撫李樂前往松江府任事,讓王希元前往應天巡撫爲宜。”朱翊鈞看着羣臣說道了最後的人事任命,松江巡撫。

申時行離開後,朱翊鈞仍然準備把松江府交給張黨,算是一種十分明確的態度。

“陛下,臣推薦楊博的兒子楊俊民。”張居正俯首說道,楊博兒子楊俊民在松江府做知府,已經數年之久,從無差錯,申時行走了,遞補才合規矩。

“陛下,臣以爲楊俊民可以到河南再歷練一番。”王崇古立刻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楊俊民不合適,他還不如姚光啓。”

王崇古立刻表達了自己的反對,因爲楊俊民是他的女婿。

要是他女婿做了松江巡撫,對他們王家不是什麼好事,豬最怕的就是胖,越胖死的越快,工黨再加上松江府這個開海的橋頭堡,怕是又要有些蠢貨,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來了。

朱翊鈞搖頭說道:“朕不喜歡楊博。”

楊博是個大明白,他什麼都知道,他看人也奇準無比,但他做的事不光明也不磊落,朱翊鈞不喜歡楊博他,他不止一次說過,當然也就是不喜歡而已,楊博該有的諡號,官葬、加官,死後的殊榮一樣沒少。

那事情,就非常簡單而且清晰了,讓李樂代替申時行爲松江巡撫,申時行回京做九卿。

“先生,讓楊俊民到京師來,朕看看他的能耐,順天府丞這個活兒,可不好乾,他若是能做好,朕就重用他,是不是循吏,放到火架上烤一烤就知道了。”朱翊鈞想了想,給了楊俊民一個機會,而不是完全否定。

順天府府丞這個職位,放上去試一試,如果是循吏,就重用,如果不好用,就讓楊俊民安穩領着父親的遺澤做個富家翁,不要再進入官場了。

這地方不適合他,皇帝不喜歡他,他自己還沒有太多的才能,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松江府自從設立之後,一直在張黨的手中,尤其是最近,更是成爲了首輔的試金石,這個位置也該讓別家坐坐,自己吃獨食,吃的多了,容易招人恨,但陛下顯然不這麼認爲。

陛下還是把這塊肥流油的地方,留給了張黨。

張黨和帝黨,其實沒什麼區別,張黨的人很清楚,張居正沒有政治繼承人,熊廷弼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不可能繼承衣鉢,張黨這一攤子,本質上是帝黨,是張居正給皇帝培養的輔佐大臣。

“這件事確定之後,過年前,基本沒什麼別的大事了。”朱翊鈞滿是笑意的說道:“散朝的時候,先生讓吏部把百事大吉盒發下去吧,月初的時候,宮裡有喜,冉淑妃生下一子,取名朱常濟。”

五皇子的出生,讓通和宮裡喜氣洋洋,萬曆十四年四月周德妃有喜,沒想到兩個月後周德妃流產,萬曆十五年正月李安妃不足月產子,只有三斤的孩子,出生三天後夭折。

這讓宮內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膽戰心驚,甚至連李太后都開始誠心禮佛,每一月都會打掃一遍佛塔,直到今年冉淑妃十二月生了個大胖小子,七斤三兩,一看就十分的壯實,才讓宮裡宮外一掃陰霾,這精心照顧了數日,發現這孩子能吃能喝,身體倍棒,纔開始下發百事大吉盒。

(萬曆皇嗣表)

“臣等爲陛下賀,爲大明賀。”所有大臣聽聞如此好消息,立刻站了起來俯首恭賀陛下,大明皇嗣越多,對大明國朝穩定越有利。

其實這段時間皇帝一直沒有子嗣誕生,讓大明朝廷上下有一些些的疑慮,四個皇子真的不多,世宗八個就活了一個先帝,張居正完整的經歷過嘉靖末年、隆慶年間皇帝少嗣帶來的朝堂風波。

哪怕是十三龍奪嫡的戲碼,也要比旁支入大宗要強得多,武宗無子,折騰出了太多太多的幺蛾子。

五皇子誕生,也讓羣臣們長鬆了口氣,有比沒有要強得多,若是皇帝無後,爲你皇帝拼命,誰來保證身後事和身後名呢?

“陛下,要不再納兩個妃嬪?李太后已經下旨很多次了。”大宗伯沈鯉站了出來俯首說道。

“不了,等大軍凱旋之後吧,將士征戰在外,朕在後面納妃嬪,讓將士們知道了還以爲,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朱翊鈞擺了擺手,仍然不準此事,大明的老傳統了。

其實大明將士不會這麼說,給夠了軍餉和賞銀,誰管你皇帝納了幾個妃嬪?

“臣遵旨。”沈鯉有些無奈,納妃嬪這事,最大的阻力,其實是陛下和皇后琴瑟和鳴、兩情相悅,感情極好,這給納妃嬪造成了巨大的阻力,皇帝沒那個心思。

“陛下,近日,《逍遙逸聞》又發了一篇文章,名叫《士農工商新解》。”張居正拿出了一本雜報,呈送了御前。

黃公子是《逍遙逸聞》的大股東,這裡面每一篇文章,都是陛下親自審過的,但陛下要扮演黃公子,張居正就不能點破,該配合演戲的時候,不能視而不見。

看熱鬧,這算是黃公子少數不多的興趣了。

朱翊鈞翻動着雜報,也讓大臣們看了看纔開口說道:“李贄的確無愧於他狂夫的稱號。”

張居正不敢說的話,李贄敢說,張居正在編纂《階級論》的時候,把皇帝單獨拿了出來,作爲一個單獨的階級,他認爲這樣是合理的。

但朱翊鈞認爲這樣是不合理的,因爲皇帝是世襲官階級,並沒有朕與凡殊的特殊和超脫。

大明的皇帝也要跟朝臣們鬥,而且有的時候撕扯起來,也非常的難看,從洪武年間的李善長,到嘉靖年間的大禮議,本質上都是皇權和臣權之間的鬥爭。

皇帝的至高無上,只是理論上的。

但張居正不能這麼說,他之前攝政,把皇帝歸到世襲官階級,很容易讓人以爲張居正的思想出了問題,想要取而代之,無論別人怎麼劃分,在張居正這裡,皇帝都是獨一檔的。

但李贄在《士農工商新解》中,就非常大膽的將皇帝編到了士這個集體之中。

士,從古至今的定義都沒有改變過,那就是統治階級,可以細分爲皇帝、世襲官、官選官、士大夫等階級,這些人雖然身份變來變去,但從古至今都掌控着權力,掌握着天下萬民的命運,王朝的興衰和他們息息相關;

農,在之前的解釋裡,代表着農夫,但在李贄的新解之中,將農定性爲了田土、生產資料。

李贄認爲,農這個集體,自世家政治破產之後,也就是宋朝開始,就專指地主而不是農夫,擁有土地的纔是農,沒有土地的是佃、是氓、是流,根本不是農。

當大明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時,田土的定義,擴張到了廣義上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

農是田土、是工坊、是礦山、是經營性的城鎮房產,是可以漂洋過海的海船、是生產體系中必備的生產資料。

擁有生產資料,才配稱農。

工,手工技術人員的工匠,這個定義,隨着商品經濟的形成,工匠這個定義便開始變得狹隘,不再能解釋社會現象了。

掌握某種技術的人,都可以稱之爲工,那些被關進東交民巷監獄的會計,這類專業技術人才,皇家格物院裡的格物博士們,也是工,農學博士也是工。

熟練工匠也是工,非熟練工匠不是工,而是氓、是流,哪裡有活兒就去哪裡。

商,從古至今都是個貶義詞,到了商品經濟年代裡,商依舊是一個貶義詞,商從古至今的定義,都是不事生產,專門買低賣高賺取差價的人,而不是富商巨賈。

富商巨賈掌握了大量的生產資料,壓根就不是商人,而是和鄉賢縉紳一樣的農。

商人就是逞口舌之利倒買倒賣,囤貨居奇,甚至要囤糧鹽這類明令禁止的商品,這類纔是商。

“他這篇文章,將士農工商擴展到了商品經濟的範圍,其實這個排列,從來沒有變過,那些沒有生產資料,不熟練的工匠,靠力氣幹活的佃、氓、流、工,並不在這士農工商之列。”朱翊鈞看大臣們看完了雜報,頗爲感慨的說道。

倒買倒賣,囤貨居奇,也是需要成本的,你最起碼要有銀子,你沒銀子,連倒買倒賣都沒本錢。

熟練工匠和不熟練工匠天差地別,熟練工匠依靠自己豐富的經驗,能夠獲得比較體面的生活,而不熟練工匠應該叫做力役,工匠實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只出力氣的窮民苦力,恐怕出一輩子的力氣,到最後都無法累積足夠的經驗,成爲熟練工匠。

“陛下,要不查封掉吧,這大過年的,給人添堵。”張居正面色無奈的說道。

李贄講的很對,他解釋了商品經濟下,新的士農工商,而且解釋的非常合理,但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似乎都沒有佃、流、氓、力役這些窮民苦力的位置。

這是何其的諷刺。

“都已經刊發了,就隨緣吧。”朱翊鈞沒有想要封禁的打算。

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請假條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
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請假條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