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

張問達的案子落下了帷幕,雖然情況不同,但他其實和範應期的經歷是有極大的相似性,都是不知不覺中走上了不歸路,範應期給自己判了一個無期,張問達弄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正如張問達臨死前說的那樣,朝廷不讓宴請,有的時候,的確是在保護官僚自身。

朝廷不讓宴請,其實給了官吏們一個很合理的拒絕理由,爲官一方,一些人情往來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但朝廷大棒高懸,就可以完全合理的拒絕了。

有什麼意見,就跟陛下說去吧。

當官要面對很多的誘惑,一不小心就會着了道,就連侯於趙都被臨安吳氏用宿妓這招給陰了,但侯於趙快速判定立場,處置了吳氏,沒有越陷越深。

被宣見的侯於趙、閻士選,當真是大眼瞪小眼,他們甚至不太清楚陛下爲何大動肝火,宣見他們覲見的宦官,也是一言不發,不肯透露一絲一毫的消息。

侯於趙和閻士選入西湖行宮御書房見禮之後,拿到了皇帝本人微服私訪的文冊。

文冊兩卷,上面詳細的記錄了皇帝陛下對杭州獨鬆關茶山的調研經過,茶樹種類、茶樹年齡、茶葉產量、炒茶工數量、採茶女數量、生活環境等等。

侯於趙和閻士選看完之後,面面相覷,二人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說道:“臣等罪該萬死。”

記錄十分周詳,前面的記錄,陛下字裡行間都透露着喜悅,茶葉是浙江、福建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大明世界性商品之一,擁有極高的附加值,僅僅浙江一地,就有八萬戶的茶農。

茶葉生意滋潤着浙江福建的萬民。

皇帝字裡行間的喜悅,隨着談到了佃流氓力的待遇時,立刻變成了憤怒,侯於趙和閻士選,看了許久許久,才從數萬字的調研記錄裡,看出了吃人兩個字。

“起來說話。”朱翊鈞的憤怒不是對侯於趙和閻士選,而是對於浙江地面這些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們。

其實朱翊鈞很清楚的知道,大明萬曆維新沒有過去多久,封建帝制之下,這些事情必然會發生,廢除賤奴籍制也纔過去僅僅八年,哪有那麼快在大明的土地上,形成那麼強的普遍共識。

臨安吳氏的吳尚文說:

我打小就吃帶血的米,我家是臨安坐地虎,我爺爺最喜歡活埋不交租、不還錢的佃戶,我爹手裡養着夥地痞土匪,誰不聽話就直接衝進家門打砸搶,男的殺了,女的拉回寨裡!

這就是封建地主的做派,而且吳尚文爺爺和父親,縱橫臨安縣四十餘年,沒有一個人敢管,能管。

大明剛剛結束了賤奴籍制八年,還田令執行了四年,佃流氓力的待遇差,朱翊鈞其實完全可以理解,時代使然,但是他看到之後,依舊非常的憤怒。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都說這富長良心,朕倒是一點沒看出來,這良心都被狗吃了不成?”

“在短短四年時間裡,浙江茶農的數量,就少了四分之一,只有六萬戶了,朕不讓兼併田土,他們就去兼併茶田?這裡面尤其是寧波、紹興、金華三府最爲嚴重。”

“杭州府獨鬆關茶山還好些,但也有了兼併的趨勢,必須要遏制兼併之風。”

朱翊鈞關切的第一個問題,浙江茶農數量銳減,其中寧波五千戶、紹興七千戶、金華七千戶,足足少了兩萬戶的茶農,這代表着浙江還田令執行,已經出現了反覆。

在朱翊鈞的調研中,他發現,越大的茶園,待遇就越差,反倒是小茶農招的採茶女,都是一起吃飯,主家吃什麼,採茶女就吃什麼。

而茶農數量銳減的三府,都是知府衙門出了問題,知府衙門無法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能,兼併就會愈演愈烈。

“陛下,臣之過也。”侯於趙沒有狡辯,還田出了問題,他其實可以推諉到張問達這些知府欺上瞞下之上,反正張問達已經死了,重災區也是出問題的三府;他也可以推諉到他執行還田,主要是田土,而不是茶田。

但侯於趙沒有推諉,他拒絕了升轉,要留在浙江,防的就是這種反覆!

朱翊鈞擺手說道:“要嚴密防止還鄉匪團的誕生,同樣,也要防止還田的田土,以各種手段回到這些富商巨賈手中。”

“第二個問題,採茶女主要是集中在春茶之中,夏茶和秋茶,數量少,基本用不到採茶女。”

“這採春茶,一天要做六個時辰,是真的披星戴月,說是採一斤茶五文錢,一天採五斤,也不過二十五文,採五斤已經是手很快的了。”

“就是這五斤茶,朕就不止一次聽到採茶女說:東家說話不算話,說好的一斤,到了算錢的時候,秤還有問題,秤有問題也就罷了,還不給工錢,拖延數日數十日皆有。”

“春天還很冷,浙江多雨,這一下雨,還不讓下山,非要逼着採茶女繼續採茶,他們自己站在岸上,待在車裡、傘下,還要喝罵採茶女懶的很,活該窮困。”

“住的差、吃的差、不給結錢、變着花樣的降低工錢、沒有任何勞動保障,還要羞辱人,這就是富長良心嗎?”

這裡面最過分的一家,也就那麼一家,要給茶葉算乾重,算乾重等於白乾,並且根本沒法計算,以至於壓根找不到採茶女去他家的茶園。

採茶就那兩個月的時間,導致這種規矩,其實根本沒有成功,屬於是肉食者的一廂情願。

閻士選俯首說道:“臣之過,教化失範。”

朱翊鈞繼續說道:“朕起初以爲,有些經紀買辦從中作祟,朕不止一次聽聞過這種事,有些個經紀買辦,兩頭吃,兩頭拿,那頭拿東家的,這頭拿窮民苦力,朕讓緹騎去查了。”

“確實是經紀買辦,但這些個經紀買辦,都是相鄰幾家茶莊的富商聯合辦的牙行,也就是說這些經紀買辦都是他們自己的。”

“朕也以爲是個別的情況,正好被朕給撞見了,就讓緹騎四處走訪詢問,發現大茶園,幾乎都是如此。”

朱翊鈞的調研,可不是走馬觀花、管中窺豹,他考慮到了幾乎所有的情況,這種現象不是牙行的經紀買辦把利潤剋扣了下來,也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的現象。

有一定規模的茶園,都是極盡所能的向下苛責。

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張問達已經死了,但他有個觀點,那就是因爲分配不公,導致總需求跟不上總供應,最終導致供應相對需求剩餘的現象,最終導致了經濟潮汐,他的這個觀點,朕以爲極好。”

“就這麼個分配方式,兼併那麼多的茶田,又有何用?夷人喝的了那麼多茶嗎?怎麼,讓茶葉堆在倉庫裡發黴發臭不成?”

“浙江完成了還田之後,接下來重點就是生產關係轉變、形成商品經濟和內需市場要建立,這三件頭等大事,都要圍繞着向下分配去進行。”

張問達和王崇古問答裡,有個讓人絕望的悖論。

在經濟下行週期裡,如果所有的肉食者們,肯加大利潤向下分配的比例,從向下分配一成,到向下分配三成,就可以順利過冬。

總需求仍然小於總供應,但可以維持在生死線之上,不至於在經濟下行的週期裡滅亡。

如果肉食者繼續加大比例,肯從三成加到五成,總需求就會逐漸增加,最終達到和總供應幾乎平齊的地步,這個時候工坊完全不必擔心是否能夠挺過寒冬的問題。

如果肯繼續加大比例,向下分配高於七成以上,經濟下行週期會立刻結束,總需求的旺盛,會讓所有人走出泥潭。

可是,在落潮的博弈裡,人們從來沒有一次選擇過共贏,全都是玉石俱焚。

肉食者們會不斷的裁員降本增效、降低勞動報酬、減少供應拉高價格,想方設法的收回成本,最終因爲總需求的徹底萎靡,往往既不能盈利,也無法收回成本。

進入凜冬後,只有死了足夠多的人,纔會結束凜冬,只要死不夠,就會一直凜冬。

某種意義上,這是經濟上的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所以要做好向下分配,朕也算是明白了,爲什麼那四個織娘,寧願吊死在南京織造院門前,也不肯活着了。”朱翊鈞把張問達的這個悖論,告訴了侯於趙和閻士選。

他又想到了南京織造門前死去四位娼妓出身的織娘。

或許這些織娘臨死的時候,不是憎恨官廠對她們關上了大門,而是對世界徹底絕望。

官廠向下分配三成,這三成的利潤甚至可以營造官辦學堂、保障撫卹、營造官舍,讓人活的像個人,但民坊向下分配,甚至連一成都不到。

“臣謹遵陛下聖誨。”侯於趙再俯首,還田已經結束,即便是沒有陛下這次臨時起意的微服私訪,他也會將目光聚焦在這些地方。

“朕信二位愛卿才能,浙江事都交給二位了。”朱翊鈞叫他們來,不是問責,而是給他們佈置任務。

問題存在,就要想方設法的改變,閉上眼睛,捂住耳朵,裝作沒看到,沒聽到,搖擺身體假裝大明還在前進這種事,朱翊鈞做不出來。

萬曆十七年八月底,大明皇帝再次從杭州出發,北上向着松江府而去,抵達了南巡的最後一站。

朱翊鈞是坐着昇平七號拉動的蒸汽火車前往松江府,只用了一日就抵達了蘇州,在蘇州停留了兩日後,再次出發,抵達了松江府。

蘇杭已經足夠繁華了,但到了松江府,朱翊鈞才意識到,萬曆維新真的已經走了很遠很遠。

從度數旁通量化去討論松江府的繁華,松江府一府的商稅等於陝西、山西、綏遠、甘肅四地的商稅總和,而松江府出產的棉布,佔據了大明全部棉布的四成甚至是更多。

松江府已經完成了商品經濟蛻變,甚至完成了內需市場的建設。

馳道上的火車川流不息,帶着貨物往返於上海縣和新港之間,沿河、沿路全都是各種各樣的工坊,南京引以爲傲的製造局機械工坊,就只有三個車間,可是在上海縣,光是官辦的機械工坊,就有三十七間全機械工坊,民坊也有十二間之多。

這一數量甚至超過了北衙。

朱翊鈞的行宮沒有設立在松江府府治的華亭縣,而是設立在了上海縣,因爲經濟、工坊、貿易、學政等等重心,已經完全轉向了上海縣。

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這上海縣建的行宮,未免有些過於富麗堂皇了一些。”朱翊鈞站在行宮之前,沒有進去,在寸土寸金的黃浦江畔,在黃浦江大橋旁邊,姚光啓給大明皇帝營造了一間佔地四百畝的豪奢行宮。

要知道大明北衙皇宮總共才1080畝,上海縣行宮的形制幾乎和北衙一模一樣,只不過小了很多,這個行宮有院落40多座,房屋480餘座,共有4000多間房,並且擁有完整的六部衙門。

“那也得建,這個廷議已經廷議過六次了,貴是貴了點,但值得。”張居正站在皇帝身邊,低聲說道。之所以要多次廷議,是因爲行宮在不斷的擴建。

承天門的五鳳樓上,金色的琉璃瓦,一塵不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五鳳樓上,數十盞汽燈懸掛於屋檐之下,在行宮的左側立有近三十丈高的正衙鐘鼓樓,正值小時辰上午十點,自鳴的鐘鼓樓的鐘聲響徹全城。

這座行宮修建了整整八年,從萬曆九年開始,由松江府奏聞朝廷開始營造,到萬曆十七年初,正式落成,花費白銀四百八十萬銀之巨。

而且今年申時行、松江巡撫李樂年初奏聞,還要擴建,最終被廷議所否決,否則會更大。

在最開始報聞朝廷的時候,行宮,只有四十畝,後來越修越大,院落越來越多,甚至沒能趕上皇帝上一次的南巡入住。

行宮整體分爲了皇帝起居的後宮十二院,皇帝處置公務的御書房四院,召開朝會廷議的文化殿兩院,以及六部衙門,職能十分齊全。

上海知縣閻士選、姚光啓、松江巡撫申時行、李樂等人,之所以要如此執着的擴建,的確是希望陛下看到松江府地面的忠誠,更是希望松江府,甚至是上海縣本縣,能夠成爲大明的陪都。

陪都制度由來已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洛邑,東漢時候,都洛陽,長安爲陪都,東漢諸帝登基,都要前往長安陪都謁高廟,祭祀西漢諸帝陵。

到了大唐陪都乾脆變成了多京制,中京長安、東京洛陽、北京太原、西京鳳翔、南京成都。

陪都制、多京制,是過於廣袤的疆土之下的一種政治妥協,也是一種創舉,陪都、多京都是要補充首都缺失,地緣、軍事防禦、經濟文化等等。

上海縣要做陪都,主要是在經濟方面彌補首都的不足,上升到陪都這一級別,就是朝廷直接管轄,方便朝廷對經濟直接干預。

上海縣到京師的通訊限到時間爲十五日,但實際通訊距離只有兩日,這有利於大明朝廷對經濟直接干預。

大明開海,就必須要面對一個重大的歷史包袱,那就是朱棣遷都北衙。

永樂年間轟轟烈烈的下西洋行動,最終落下帷幕,和遷都北衙,有着極大的關係,因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全面轉移北衙,南衙雖然保留了六部,但多數都是養老性質。

權力就是如此,權力只會對權力的來源負責,距離權力中心越近,權力就越大。

大明相繼建立了長崎總督府、呂宋總督府、舊港總督府和金池總督府,這四大總督府,大明要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一個大明朝廷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一座行宮,上海縣逐步發展,成爲陪都,就成爲了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

貴是貴了點,但絕對值得。

“那就進去看看吧。”朱翊鈞在踏入宮門前,還專門看了眼千斤閘,緹騎已經提前三天,對行宮進行了接管,守宮門的是鎮撫司指揮使陳末。

確定了安全後,朱翊鈞進入了行宮之中,大明皇帝踏入行宮之後,是十分滿意的,因爲能省錢的地方,都省錢了。

北衙皇宮的金磚每一塊都非常昂貴,但上海行宮,都是普通的地磚,金絲楠木的柱子,一根沒有,都是混凝土柱子,又結實又便宜,門窗也非實木,而是鋼框。

最貴的就是象徵着皇權的琉璃瓦了,這個實在是省不了,申時行聽說連琉璃瓦的銀子也要省,當即就要致仕。

他真的做不到,金頂可是皇權象徵,這玩意兒省了,誰知道這是行宮?

黃浦江行宮,其實也解決了這次南巡發現的一個頭等難題,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鄉賢縉紳在不法的時候,會嗤笑的問:皇帝陛下在哪裡?王法算什麼!

至少在松江府有答案,正衙鐘鼓樓自鳴鐘每一次響起,都在告訴松江府所有人,陛下在看着上海縣一點一滴的發展。

“不錯,完全按照朕的要求修建。”朱翊鈞來到了文華殿,四處打量了下,笑着對着隨行的大臣說道。

張居正無奈的說道:“陛下,上海地方的官員,對於陛下南巡不準迎送,是有些意見的,上海縣在開海之前,雖然算不上貧窮,但也不過是大明普通的縣城,丁口不足十五萬,甚至還不如義烏縣。”

“在海文忠海瑞到應天做巡撫,疏通吳淞江、白茆河,並黃浦江,通流入海之前,上海縣全是灘塗,甚至只有十一萬丁口。”

“開海之後,松江府、上海縣才迎來了發展的最大契機,本來李樂、王謙、姚光啓等人,準備了盛大的迎送事宜,被陛下一道聖旨給停了。”

松江府、上海縣準備了足足半年的時間,打算給皇帝來一場盛大的歡迎禮!

從松江地面官員出迎三十里,再到松江府勢要豪右、富商巨賈籌措五十萬銀打算營造迎恩亭,再到十二里百姓迎聖駕,最後是三日的鰲山燈火會、百藝獻藝,次日還有操閱軍馬、閱艦式,操閱軍馬結束後,還有十五日的廟會。

正好九月已至,九月四日是萬壽聖節,松江府上下,打算把萬壽聖節弄成萬壽聖月!

總之,順天府有的,松江府要有,順天府沒有的,松江府也要有!給十七年沒好好過生日的陛下,操辦一場盛大的生日會。

松江府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多數都是因爲松江府跑在了前面,松江府真不是不太忠誠的應天府。

松江府的物質基礎,就是開海以後,才蓬勃發展到了今天這種地步,聖恩浩蕩,對於松江府所有人而言,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笑着說道:“萬壽聖節可以過,朕準過的,但出迎就不必了。”

“先生,松江府若是浩浩蕩蕩出迎,其他地方就只能效仿了,可是大明除了松江府,別的地方哪有餘財辦這些事兒?但不辦,就是不忠,甚至還會競相攀比,非朕所願。”

大肆操辦可以,但只能以萬壽聖節的名義,不能以迎聖駕的名義,否則其他地方,只能攀比忠心了。

“陛下聖明。”張居正聽聞,終於鬆了口氣,他其實擔心尚節儉的陛下,把萬壽聖節給從簡掉,那松江府精心準備半年時間,就全都白瞎了。

不能迎聖駕,防止地方攀比,但可以辦萬壽聖節,是君臣都可以接受的結果。

朱翊鈞略微有些遺憾的說道:“自從去年定下了萬國會之事後,朕就一直想着南巡的時候,能趕得上,但這已經九月份了,完全錯過了。”

萬國會的目的是讓各種番夷小國把他們的特產帶到大明來,看看大明需要什麼,大明對外貿易,有種吃獨食的錯覺,大明甚至連種地的活兒都搶,這種行爲其實不利於大明開海。

爲此禮部制定了萬國會的制度,按照之前商定的萬國會時間,是在六月份,這已經九月份,已經錯過了時間,這讓朱翊鈞十分遺憾。

“陛下安心,今年的萬國會推了時間,推到了九月份。”王崇古出班俯首說道:“王謙這個逆子,雖然行事有些張狂,但這份恭順之心還是有的。”

朱翊鈞眉頭一皺說道:“這般推遲,豈不是要耽誤了揚帆起航的日子?爲朕一人,耽誤商貿往來,非善事也。”

王崇古趕忙說道:“陛下,對於貿易而言,確定性要遠大於利潤,陛下親臨,比一切都重要。”

萬國會是禮部起的名字,說的更加直白點,這就是典型的貢市,大明需要纔是最重要的,有皇帝出現,這萬國會纔有了最大的信用背書,大明商人安心,番國小邦更能安心。

沙阿買買提、黎牙實常駐京師,就是爲了這份確定性。

“這倒也是。”朱翊鈞這才眉頭舒展,不住的點頭說道:“王謙辦事,還是很有分寸的。”

十七年九月初二,大宗伯沈鯉呈送了萬壽聖節的一切禮儀,這已經是按照聖意進行了削減,但依舊十分的繁瑣。

“陛下,松江知府王謙到了。”一個小黃門報聞聖上。

皇帝要先宣見王謙,完全是因爲馬三強案,馬三強在劉記豆腐坊磨豆腐,被驢踢斷了腿,劉記豆腐坊非但不給賠償,反而把馬三強給告了,上海縣衙門判劉記豆腐坊賠十五銀,大東家劉友嘉僱傭地頭蛇徐四海,發生了滅門慘案,馬三強報復殺了劉友嘉一家十三口。

這個案子,王謙主辦,影響極大,甚至十分深遠。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謙進門行禮,他爹給他求情,反倒是被陛下認爲是爲民做主,就是越界執法有點爭議,被罰了半年俸祿。

“免禮,坐。”朱翊鈞手一引,示意王謙坐下說話。

朱翊鈞看着王謙,十分鄭重的說道:“你要是越界執法,怎麼也要跟蘇州府打個招呼,然後一起去,你這直接進去拿人,多少有些嚇人了。”

“臣就是有點氣急了,怕人跑了,臣再也不敢了。”王謙趕忙說道:“那徐四海四個逃到蘇州府的走狗,但凡是走脫一個,臣恐怕都是寢食難安,悔不當初。”

王謙那時候已經是一股熱血衝了天靈蓋,什麼都顧不上了。

“案子辦的很好。”朱翊鈞興致滿滿的說道:“朕聽說,王大公子,親自披甲,帶着衙役,殺穿了徐四海的匪窩?詳細說說。”

“臣就是仗着堅甲利弩而已,陛下不知道,這些個明面稱工盟,實則工賊的賊人,有多蠻橫,徐四海甚至要鼓譟工匠與臣對抗!”

“說時遲,那時快,臣自然不能任由徐四海胡說八道,臣立刻傳令動手!抄起一把複合弩,就射了過去!嚇得他直接縮回了牆內。”王謙眉飛色舞的講起了那日的過程。

徐四海是工賊,手段狠毒,弩、甲冑全都有,拒捕的時候,還把自己說成了受害者,也就是王謙處置迅速,否則真的讓徐四海鼓譟起來,恐怕沒那麼容易收場。

人其實沒有那麼聰明,而且非常容易被鼓動,尤其是事實不清楚的情況下,徐四海又是匠人出身,把匠人鼓譟起來,真的非常危險,那個時候,就得有決斷,不能瞻前顧後。

至於殺穿匪窩,倒不是虛言,王謙手刃了一人,射傷了兩人,全都是徐四海的鐵桿走狗。

“事後,躺在牀上緩了兩天才緩過來。”王謙講完了那日的情況。

“不錯不錯。”朱翊鈞非常肯定王謙的勇氣,他雖然跟着王崇古學了點武藝,但本質上是個士大夫。

王謙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有件事,秘魯總督府派了使者,說是要大明繼續供貨,費利佩加的關稅,不必理會。”

“哦?”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嚴肅的問道:“具體而言,怎麼運作呢?”

王謙低聲說道:“我們的商隊把貨物運到秘魯總督府利馬城的明館,他們在利馬城明館購買大明貨物,使用白銀支付,之後的事兒,就不用我們管了。”

“這不是秘魯總督府,在瞞着費利佩走私嗎?”朱翊鈞有些驚訝的說道。

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
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