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議和不搶

朱翊鈞已經當了十七年的皇帝了,在萬曆維新中,皇權在不斷流逝,朱翊鈞當然看到,他也在做了充足的準備,應對這種局面。

黃金敘事,加強的是皇權,是朱翊鈞在軍事領域可以掀桌子之外,經濟上也可以掀桌子了。

作爲大明朝廷最大的債主,朱翊鈞可以要求大明朝廷立刻歸還所有的欠債,直接抽乾寶鈔流動性,讓大明經濟直接停滯,不讓他這個皇帝做主,不讓他這個皇帝吃,那大家都別吃。

所以黃金敘事的大明寶鈔,一旦功成,朱翊鈞就會獲得發幣權的同時,還會獲得資產定價權。

資產定價權,其實就是以大明寶鈔計價去衡量天下一切資產的權力,這種定價權是更加可怕的經濟霸權。

當然,現在談資產定價權,還過於久遠了。

黃金敘事的收儲黃金還沒有完成,得等黃金完成收儲,寶鈔制度順利運行之後,才能談一談這個問題。

“陛下聖明。”張居正聽聞皇帝說起了大明寶鈔的控制權,才意識到,陛下反對恩情敘事是有底氣的,寶鈔的控制權,遠比恩情敘事可靠。

一旦大明寶鈔順利推行,那麼勢要豪右問:皇帝在哪裡?就有了更加確切的答案,那就是:皇帝無處不在。

階級論告訴張居正,經濟地位決定了政治地位,毫無疑問,黃金敘事的大明寶鈔,就是絕對的經濟地位,那就是絕對的權力。

大明羣臣沒意識到這是皇權加深,完全是因爲他們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式,在大臣們眼裡,傳統意義上的皇權在不停的流逝。

也是因爲,大臣們身在局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朱翊鈞結束了接見使者、最終確定了應對費利佩兒戲的辦法後,結束了西花廳議事。

在大臣們離開後,朱翊鈞拿着申時行的奏疏看了很久很久,才搖頭說道:“要是把讀書人的心肝脾胃挖出來,九成九都是黑的。”

馮保也有些感慨的說道:“陛下,這官場是天下最大的名利場,也是個大染缸,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不能獨善其身。”

“包括朕是吧。”朱翊鈞笑着說道。

馮保想了想選擇了實話實說:“自然。”

“這關稅配給制度極好。”朱翊鈞最終硃批了這本奏疏,肯定了申時行、王家屏這些臣工們的貢獻。

等到朱翊鈞順利回京,二人可以官復原職。

關稅配給這個制度,絕對是讀書人才能想出來的主意,壞的流膿,屬於是。

關稅配給制度,其實是商品配給,比王崇古的落日計劃還要恐怖,就是依靠大明在商品上的壟斷優勢,強行利用自己對商品分配的權力,對世界施加影響力。

這個制度,可以有效的離間總督府和本土之間的關係,總督府本身就會有不可避免本地化的問題,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隱憂。

這個制度一出,西班牙在新世界的總督府,會跟西班牙本土離心離德,漸行漸遠。

同樣這個制度,也在離間泰西諸國之間的關係,本身就因爲宗教、世仇等等原因,打的你死我活的泰西,會因爲這個配給制度,更加離散。

無論如何,費利佩心心念唸的泰西整體商業聯盟的野望,就無法實現了。

申時行上奏說,他是跟王崇古學的,也就是時間過去了那麼久,事情已經過去了,否則申時行這本奏疏,更像是羅列王崇古的罪狀。

在嘉靖初年,嘉靖皇帝曾經明確下旨,虜寇臨邊尚未入境,官軍不得出兵搗巢,以啓邊釁。

當時大明的邊方策略是懷柔爲主。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胡虜入寇京畿後,道爺被俺答汗堵在了京師裡出不去,這種城下之恥,讓道爺的態度徹底轉變,無論虜寇是否犯邊,皆可出兵搗巢。

嘉靖三十年,道爺下旨:宣大陝西將領所蓄家丁,平居則出邊趕馬,以圖印賣,有警則按伏斬獲,以圖升賞,固壯士樂爲之。

胡虜的腦袋一個五十兩白銀,搶一匹活馬,十兩銀子。

因爲朝廷政策轉變,一個龐大的、以家丁爲主的搗巢趕馬的馬匪集團,就此形成。

邊方各將領所蓄家丁平日的花費,全都賴搗巢趕馬供應,而將領每年固定時間出塞搗巢,所獲不僅不會被朝廷懲處,還會大肆恩賞。

這就是陸地版的私掠許可證,搗巢趕馬開始浩浩蕩蕩的進入草原,以墩臺遠侯夜不收爲嚮導,一隊規模在一百人到三百人之間,大約有五百多個搗巢趕馬隊,每年要出動三到五次。

現在大明散在鮮卑草原上,以墩臺遠侯爲首的冒險隊,其實就是過去的搗巢趕馬的馬隊。

這些馬隊中弓馬嫺熟的人,會被遴選爲客兵,這些客兵的出現,終於阻止了俺答汗的南下,甚至大明開始有效反擊。

隆慶二年開始議和之後,朝中大臣都在議論,是不是要將搗巢趕馬給停了?

王崇古上奏堅決不可,議和≠不搶,有公式做題是真的快。

王崇古一面在內閣的授意下和俺答汗議和,一面加大了搗巢趕馬的規模,從五百隊,增加了上千隊,從三到五次增加到了九次。

王崇古的理由非常充分:‘制虜之策除戰守外,惟搗巢趕馬可以滋養軍丁,近以西虜通貢互市,暫議禁止,遂使虜敢入而我不敢出,甚爲失計。’

以戰促和,朝廷沒錢,總得弄錢滋養軍兵,議和歸議和,但搶還是要繼續。

隆慶四年議和成功後,俺答汗的親弟弟老巴都入京朝供,就在面聖的時候,對隆慶皇帝大倒苦水:你們兵馬專劫我們房子,趕我們馬匹,晝夜防範不得安生!

隆慶皇帝表示:這都是搗巢趕馬這個利益集團在阻止和談,生怕沒了他們的利錢,朕這就曉諭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呢,以後一定安定守邊。

(恐怕斷了他們搗巢趕馬的利路,俱各懇告不要容貢。曉諭衆軍丁務要安分守邊,如有犯邊達子,才許追剿,無事不許出邊。)

隆慶皇帝的聖旨有用,各將領明確表示知道了,但沒用,你朝廷又不發餉,不搶韃子,難不成搶百姓?搶百姓,你皇帝又不樂意。

從隆慶四年到萬曆九年俺答汗死之前,每年俺答汗上的貢表都有類似的記錄:陝晉軍門,專意發兵,侵殺我營老小,晝夜不息、日月不寧,趕馬燒帳、從無斷絕,少則幾十,多則幾百。

議和前要搗巢趕馬,議和後還要搗巢趕馬,這不是白議和了嗎?

而且俺答汗還狀告陝西總督王之誥,就是那個在關鍵時間選擇了急流勇退、張居正親家、前刑部尚書王之誥,說王之誥抗旨不遵,明明有朝廷的聖旨,卻不執行,也不約束軍兵,縱容大明官軍繼續搗巢趕馬。

王之誥奏聞隆慶皇帝,冤!他太冤枉了!

他說:河套、河西各枝頭兒,以搗巢趕馬爲資,厚養死士,軍中無餉,人困馬乏而不能戰守,若肯厚其月糧,則可禁止。

王之誥明面喊冤,說不是他的責任,都是下面軍頭們不聽話,但其實就是他本人在抗旨,因爲他說:如果朝廷能多給點糧餉,那就可以禁止搗巢趕馬,出塞劫掠了。

顯然,朝廷是沒有銀子、也沒有糧食給邊軍,這奏疏就只有一個‘朕知道了’的回覆,再無後續了。

隆慶皇帝本人,也不不關心搗巢趕馬的行爲,是否真的令行禁止,只要不鬧到他面前,隆慶皇帝就非常恬靜,就是問問。

在萬曆初年,搗巢趕馬終於文明瞭一些,不再殺戮,陝西、山西等軍門,也劃分了地盤。

這些地方的虜酋,每年都要定期上供,每部都有配額,若不能滿足,那就不會有貢市配額,而且有人搗巢、趕馬、燒帳、燒荒,就不能怪大明不仁義了。

而各地軍門都是用這種‘稅賦配額、貢市配額’的方式,來對草原逐部進行離間,裡挑外撅,最終搞得草原人人自危,草原上再也出不了一個能夠團結所有人的雄主了。

申時行說他的關稅配額制,全都跟王崇古學的,而且有理有據。

所以,是讀書人壞的流膿,王崇古壞,申時行學着壞。

這種損陰德的事,王崇古可沒少幹。

比如他帶着晉商在草原上放印子錢,三娘子入京告了好幾次御狀,直到大明收復綏遠,對草原的高利貸才停下;

比如王崇古下令不讓軍門枝頭兒殺草原女人,全都帶回來,這些女子全都被髮賣了,也就是大同婆娘。

在嘉靖二十九年虜變入寇後,大明改變了邊方策略,報復極其迅猛且殘忍。

因爲大明的瘋狂報復,草原變得不太忠誠起來,草原人不再擁戴俺答汗,俺答汗受到了廣泛的質疑,很多人把入寇大明京畿視爲‘逆舉’,招來災禍。

這纔有了三娘子這一派主和派,逐漸成爲了主流。

大明京營天兵踏板升的時候,俺答汗已經垂垂老矣,人心離散,早已不復當年的銳氣,抵抗並不是那麼的劇烈,再加上綏遠王化,大明朝廷給了足夠的聖恩,更沒有人願意反抗了。

沒人願意逐水草而棲,顛沛流離。

朱翊鈞曾經問過張居正這些事兒,張居正沉默了很久說,俱往矣。就是都過去了,沒必要再說了。

“在莫愁湖種幾顆中盛速生楊,朕還要南巡,到時候,看看這幾顆速生楊,究竟是不是和柯延昌說的那樣,下章北衙,再開百畝林場,朕要親自看看。”朱翊鈞下了一個明確的旨意。

第二天清晨,朱翊鈞和王夭灼起了個大早,將柯延昌送到京師的種子進行了育苗,種樹不是直接種,而是先育苗,再栽種。

“娘子,朕以前沒有學過種地,是種什麼死什麼,現在這幾顆速生楊,定會存活。”朱翊鈞看着育苗箱,澆了一點點的水,讓土壤保持溼潤。

在沒有來到大明之前,朱翊鈞種綠蘿都能養死,那時候他根本不知道綠蘿的習性,加了太多的肥,把綠蘿給燒死了。

現在朱翊鈞也是個地道的農夫了。

王夭灼靠在朱翊鈞懷裡,坐在小花園的鞦韆上,享受着難得的清閒時光,她笑着說道:“這農學可是個大學問,小時候,我跟着父母在田間地頭種地,死多活少,也是笨的很。”

“心靈手巧的王皇后,也有笨拙的時候嗎?”朱翊鈞隨意的搭話,夫妻二人,其實不在意在說什麼,只是享受當下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清閒時光。

王夭灼從袖子裡掏出一封信來說道:“治兒從北衙來了書信,他嫌駱思恭管的太寬了,連娘去照看,駱思恭都攔着不讓,還讓娘處死他。”

九歲的朱常治用的是俗文俗語,絮絮叨叨寫了很多,的確是他自己寫的,錯別字還有幾個。

就是一封家書,裡面語句通順、起因、經過、轉折、結果、邏輯非常完整的說了一件事,駱思恭不允許慈寧宮李太后、陳太后的宮婢服侍皇長子朱常治,而且過了時間,不許太后看望。

太后怒極,駱思恭請斬,李太后最終拂袖而去,沒有過分爲難駱思恭,因爲看顧皇長子安全,是皇帝的命令。

李太后還是裕王側妃的時候,親眼見到過嘉靖皇帝八個兒子死的只剩下她的丈夫裕王,李太后太清楚政治鬥爭的殘忍了,駱思恭的阻攔,固然讓李太后不滿,但若是朱常治出了什麼意外,那更是讓李太后無法接受。

“小孩子不懂,娘就是在試探駱思恭罷了。”朱翊鈞倒是看得明白,李太后是在試探,看看駱思恭是不是真的那麼軸,事實上,駱思恭比李太后想象的還要軸的多。

李太后的命令都敢當面違背,連句君令在都不會說,就挺着脖子求死。“駱思恭也是,他就說皇帝明旨就是了,非要請死?”王夭灼不明白,駱思恭這番行爲,本身就是皇帝的命令,朱常治身邊人,都是陛下親自安排的,不得擅動。

朱翊鈞笑了笑搖頭說道:“他覺得拿朕的名頭壓太后,離間朕和太后的關係,所以他就是不肯直截了當的說,錢三這小子倒是看得明白。”

錢三錢至忠,是個話很少的人,朱常治拿這件事問錢三,朱常治多少有點想不明白,李太后爲何沒有追究駱思恭的忤逆。

朱常治連續問了幾次,錢至忠才憋出幾個字說:“因爲他忠。”

朱翊鈞滿是回憶的說道:“萬曆二年,朕練好了無尾箭,就是彈弓,說是彈弓,其實威力很大,那扎長的箭,一戳一個血窟窿。”

“朕當時射的很準,連太液池裡的魚都能聽出朕的腳步來,躲在水底不敢出來。”

“有一次,朕有點手癢,讓駱思恭頂着蘋果,給朕當靶子,駱思恭就拿起蘋果頂頭上了。”

“啊?然後呢?”王夭灼當然知道無尾箭和彈弓的區別,彈弓是玩具雜耍,無尾箭是武器。

“朕說完就後悔了,但他執行了,朕看他真的頂起來,趕忙說適才相戲耳,做不得真,讓他拿下來,自那之後,朕就知道,不能跟他說玩笑話,他把每一句話都當真。”朱翊鈞可是深切知道這傢伙的軸,很早就知道了。

駱思恭就是那種認死理的人,朱翊鈞很信任他,連自己兒子的命都可以交給他。

如果有天駱思恭背叛了他這個人主,朱翊鈞只能覺得自己活該。

王夭灼靠在朱翊鈞懷裡,用力的登了下地面,晃動着鞦韆,這場面很是溫馨,連馮保都站的很遠不願意打擾,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來到了馮保身邊,耳語了兩聲。

馮保面色大變,走了幾步低聲說道:“陛下,閱江樓營中有瘟疫。”

朱翊鈞踩實地面,面色變得嚴肅起來,眉頭緊蹙的說道:“情況如何?”

“陛下,臣妾告退。”王夭灼一看有了國事,立刻就走了,冉淑妃千不該萬不該,過問外廷有何事,這麼多年,王夭灼一次都沒問過。

“病倒了三百人,目前軍營已經完全戒嚴,戚帥差人來說,請陛下再調水師軍兵三千,駐紮獅子山作爲策應,防止有變。”

“大醫官陳實功、龐憲已經趕去了軍營查看。”馮保介紹了下情況。

趙夢佑將緹騎調整到了枕戈待旦的狀態,等待着京營情況。

“查明原因。”朱翊鈞倒是頗爲平靜,因爲這些年大軍調動了幾次,這種事十分常見,行軍打仗,有意外才是正常的,沒意外才奇怪。

別說三萬人的軍事行動人員調度,就是五十人遠足踏青,組織不好,都是一團糟。

軍隊是人類發明的最精密的殺人機器,這臺機器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非常嚴重,但凡是軍中起了瘟疫,就是大事。

孫權當初攻合肥,若不是軍中起了瘟疫,張遼也不能八百騎,兩次騎在孫權頭上爲所欲爲,以至於孫權被逍遙津之戰嘲諷了上千年。

但說真的有多嚴重,戚繼光表示不算什麼大事。

三天後,京營傳來了消息,並無人病死,病倒的三百人,也逐漸康復了起來,大醫官陳實功、龐憲給了明確的理由,不是有居心叵測之徒投毒,是水土不服。

京營隨扈南下也就三萬人,京師還有七萬,在營中散播瘟疫,那不是鬥爭,那是找死,這可是剛剛入朝抗倭,爲大明打下了最少五十年國運的強兵。

陛下連罵名都不在乎,非要親自到南衙監斬,這種決心,勢要豪右可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

水土不服,有多方面原因,氣候環境、南北微生物不同等等原因造成。

這三百多人病倒的真實原因,其實就是喝了不乾淨的水,導致的上吐下瀉,症狀不嚴重,也沒人病死。

“這剛病好,還要挨頓打,戚帥也真的是…”朱翊鈞看着戚繼光的奏聞,這三百多人病癒之後,一人領了十軍棍,結結實實的捱了頓揍。

兩名帶隊紮營的把總,也被送回北衙講武學堂當教師了。

大明軍例,明確規定不能喝生水,這些軍兵、把總違反了軍例,就得挨這頓揍,軍兵覺得水清澈見底,很乾淨,就沒有燒開。

兩名把總御下不嚴,負有主要責任,處罰極爲嚴厲,可以說軍旅生涯,就此結束。

“慈不掌兵,戚帥是對的。”

“但這事兒也怪朕,京營的學堂,終究是隻讓軍兵的孩子們讀了書,咱們京營還有很多人不識字,不明理。”

“這是朕的錯,最近並無征戰,從內帑撥二十萬銀,加強營中教育。”朱翊鈞反思了下軍隊建設中自己的不足。

這些軍兵覺得,因爲水髒所以纔不能喝生水,獅子山的甘泉,清澈見底,就沒問題了。

朱翊鈞不怪把總,把總不可能事無鉅細,把總強調軍例,也阻攔了;

朱翊鈞不怪軍兵,他們沒讀過書,不明理,覺得水不乾淨,纔不能喝生水,水乾淨可以喝。

這些窮民苦力出身的軍兵,打小生活並不精緻,很多都是喝生水長大,是遴選入了京營才改變了人生軌跡。

軍兵大讀書的行動,只覆蓋到了把總一級,大明京營待遇已經極好了,但還有三萬多人只能簡單識字,原因很多,京營累年征戰,是主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也是在天下穩定後,纔開始手不釋卷的讀書,就這,還被讀書人騙了一次又一次。

“讓大醫官們定期去營中,講一講衛生與簡易方。”朱翊鈞補充了軍隊建設的不足。

馮保欲言又止,領命執行去了,十萬人全都讀書明理的大軍,陛下真敢想,戚帥真敢做,還真的快乾成了。

這麼一支軍隊,在最危急的時候,可以用三個月時間擴展到百萬衆去。

把大明天下再打一遍,綽綽有餘了。

在獅子山軍營傳出瘟疫的消息後,整個南京城就像被施了時間暫停的法術一樣,整個南京城都變得蕭條了。

即便是最熱鬧的秦淮河畔,也是門可羅雀,所有家宅都是門戶禁閉,連走街串巷的商販都不敢大聲吆喝。

所有人都在罵,是哪個不長眼的、大缺大德混賬,這個時候,挑撥皇帝的逆鱗!

京營那不是軟肋,是逆鱗,碰陛下的京營,不是碰皇帝的皇權嗎?

應天巡撫、應天知府、南京六部還在任的官員,忐忑不安的等待着,生怕憤怒的皇帝把他們給撕了。

這種無形的壓力,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沒有禁令,但比禁令時候,更加令人驚懼。

隨着瘟疫的原因找到並且張榜公告後,南京城立刻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看來殺人確實管用。”朱翊鈞也是從馮保口中得知了南京的情況,他倒是沒想到應天府是這個反應,有點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一點風吹草動,就直接靜止了。

馮保將幾本奏疏放到了御案上笑着說道:“殺雞儆猴,不知感念聖恩浩蕩,知道怕也是極好的。”

皇權在大明被叫做威福之權,威和福都是皇權的一部分,但在過去,江南士大夫階級,不知道皇威,更不知道聖恩。

自從京師北遷後,他們這麼生活了一百八十年。

現在全都想起來了。

“林輔成回來了,宣來見見吧。”朱翊鈞翻到的第一本奏疏,就是林輔成,這個意見簍子,終於期滿回京了。

在朱翊鈞看來,林輔成圓滿的完成了聖命。

一本《效迫利驅疏》論述世界分工體系建立在效率至上,一本《產業五樞論》,論述了產業聚集的五個因素,資源、人口、投資、研究和市場。

還有一本《南洋遊記》記錄了南洋的風土人情,他提出了蠻夷更加看重宗教、血裔認同,高於階級、族羣認同,大明則完全相反,註定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即便是林輔成被流放南洋,他依舊帶着官身去的,朱翊鈞從來沒怪罪他說出那句‘萬曆萬曆,萬家皆戾’,道爺都能容忍海瑞,朱翊鈞沒道理容忍不了林輔成。

之所以流放,其實也是以流放的名義,讓他調研南洋種植園經濟。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林輔成被宣見,入門就行了十分標準的大禮。

“免禮吧,林博士好大的威風,罵了朕,還能全須全尾的回來。”朱翊鈞伸了伸手,示意林輔成坐下說話。

林輔成起身後,十分恭敬的說道:“那是陛下聖恩浩蕩,若是陛下奪了臣的官身,臣死無葬身之地,不是餵了鹹水鱷,就是沉了海。”

南洋有的是人要討陛下歡心,官身還在,那南洋的總督府,立刻就懂了,林輔成的真正目的是代天子巡南洋。

“倒是黑了,也瘦了。”朱翊鈞打量了下林輔成的樣子,有些感慨的說道:“終究是辛苦林愛卿了,看賞。”

朱翊鈞給了一塊二等頭功銀製功賞牌,五十金幣、一百五十銀幣、精紡毛呢大氅一件、國窖一件、書十二本、邸報彙編一本、車一架等恩賞。

好好完成了聖命,就有恩賞。

“南洋人真的很懶嗎?”朱翊鈞問了一個看《南洋遊記》產生的問題。

“不懶。”林輔成搖頭說道:“偷東西的時候,可勤快了。”

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請假條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
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請假條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