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

教育是極爲昂貴的,即便是抄家,抄家的速度都趕不上丁亥學制吃錢的速度。

就是把大明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全都抄家,也不夠丁亥學制的建成。

要想辦好丁亥學制,需要大明整體富起來,不僅僅是沿海地區富裕,大明是一整盤棋,只下沿海地區,會把大明朝徹底搞得分崩離析。

一個無限提供勞動力、提供人才、內部關稅幾乎爲零、只在銷售地徵稅的大市場,往往需要數次武力征服,才能獲得,比如大明徵伐倭國,征伐了這麼多年,才最終得到大明想要的,人力、市場、礦產等等。

大明這一個整體,沿海地區自動獲得了一個勞動力、人才、沒有關稅、政策阻礙的超級大市場,東南沿海的繁榮,是屬於整個大明。

袁可立會試、殿試的文章,說的也都和大明是一整盤棋有關。

“宋巡撫,姚光啓賣海帶,船被人給劫了,人被關在了地方的衙門裡,三年纔出來,鮮鹽廠賣的好好的,突然就變成了讓人恐懼的東西,但很快,張冠李戴,就有人把這鮮鹽變成了味粉,姚光啓遇到的困境,山東地面有沒有遇到過?”朱翊鈞說起了海帶、鮮鹽生意,詢問山東的困境。

他用了一個劫字,給這個案子定了性,這不是地方保護主義,而是公然的劫掠。

宋應昌吐了口濁氣,才無奈的說道:“那一條船,是山東南下到松江府的船,本來要運往湖廣,這都是姚光啓在京師談好的買賣,卻被查辦了。”

宋應昌顯然不想談這個問題,而是回答了一半,姚光啓在池州府被劫的那條船,是山東的船,宋應昌如何不知道?而且還是提前談好的,但他只陳述了這一事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立場。

“朕聽說,這衙門裡的班房,比牢房還難蹲。”朱翊鈞顯然不會輕易鬆口。

這口氣姚光啓嚥了,宋應昌嚥了,王一鶚嚥了,連王崇古都嚥了,朱翊鈞不想咽這口氣,這個事兒,必須要掰扯清楚和明白,海帶可以有效防止腹地的大脖子病,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怎麼就走不通商路!

宋應昌見陛下非要說,攥緊了拳頭,仔細思索之後,才說道:“陛下聖明,蹲班房確實還不如蹲牢房。”

“池州地面要船東、夥計攀咬姚光啓,弄虛作假,用發黴的海帶以次充好,目的自然是藉着姚光啓,牽連到王次輔的身上。”

“船東和夥計,都是山東人,他們本身都是靠海吃海的漁民,姚光啓爲山東海帶田拼過命,臉上留了疤,船東和夥計都是硬漢子,死活不肯攀咬。”

“懸了三年時間,人被救了出來,可惜,一個瘋了,一個傻了,還有三個夥計,出來後沒多久就死了。”

宋應昌那時候已經是山東按察使了,蹲班房是在衙門裡,這就是地方官吏的自留地,沒有任何人監察,那就是可勁兒的折磨,三天不讓睡覺、一口水食也不喂、每天要挨三頓揍,怕把人打死了、裹上棉被再打,如此種種,船東和夥計一共五個人,沒有一個善終。

人出來的時候,已經骨瘦如柴、面有菜色,都活不久。

說是搭救,其實就是怕人死在了池州府衙門裡,無奈之下才選擇放人。

朱翊鈞半擡着頭,平靜的問道:“所以山東爲什麼要嚥下這口氣,是覺得告訴朕,朕不管嗎?”

“連陳大壯都相信朕會給他個公道,兗州孔府,朕背上千古罵名,也要把他們這孔府連根拔起,朕不值得山東萬民信任嗎?非要等到選貢案爆發,朕才知曉此案。”

“難道是當年鐵鉉舊事?如果是因爲如此,朕不認可。”

朱棣在濟南府差點被鐵鉉詐降,用千斤閘給殺死,朱翊鈞南巡也不進濟南府城,這是個解不開的疙瘩,如果因爲一百八十年前的疙瘩,山東上下,就覺得皇帝不會主持公道。

朱翊鈞不認可,兗州孔府可是四大案之一!

“爲了賣海帶!湖廣、四川、貴州、雲南,都要走長江一萬里的水路,這海帶生意背後是四萬戶漁民的生計,池州府事後,運海帶的船,反而順利了起來。”宋應昌趕忙回答了陛下這個問題。

陛下當然會主持公道,但膠州灣種海帶的漁民怎麼辦?

朱翊鈞看着宋應昌,他很憤怒,又很無奈,這其實是個選擇的問題,是選擇公道,還是生計?

“也不是嚥下了這口氣,這不是池州府地面有條船過運河北上,被我們濟南府給查辦了,算是把人換出來了,只是…哎。”宋應昌是按察使,事兒是他做的,他沒有遮掩。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對方的目的是攀咬姚光啓,把人折磨成了那般模樣,宋應昌覺得大家同朝爲官,擡頭不見低頭見,沒有爲難池州船的船東和夥計。

但池州府官吏們,可沒想着擡頭不見低頭見。

朱翊鈞扶額,揉了揉額頭,擺手說道:“一個大明,居然換起了俘虜?簡直是天下奇聞,這件事和選貢案併案調查,朕是大明皇帝,這種事一定要重辦嚴懲,否則日後誰會把朕當皇帝?”

池州海帶船案,是萬曆十四年發生,最近纔算是有了結果,山東地面錯誤的估計了鬥爭形勢的嚴峻,宋應昌以爲就是個利益之爭,沒成想,對方根本就是奔着掀起倒王風波去的,山東地面吃了個悶虧。

一般情況下,朱翊鈞不會翻舊賬,但選貢案爲引子這個案子,朱翊鈞要翻舊賬,而且大翻特翻!

池州府上下,凡是經手這件事的官吏,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得死。

肯定不是第一次幹,也肯定不是唯一一次,山東的反應是極爲激烈的,池州府才把人給放了,過去數不清的爛賬,要一起清算。

否則日後,就沒人會聽從聖命,朱翊鈞也沒辦法跟投獻的1387家交代。

“臣謝陛下隆恩。”宋應昌看陛下要辦,也沒阻攔,他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臣是浙江仁和人。”

“哦?就是萬曆十三年朕去南巡的時候,下榻的官舍,被人縱火的那個仁和縣嗎?”朱翊鈞看了眼趙夢佑,怪不得自從宋應昌覲見之後,趙夢佑都站到了皇帝一臂的距離,感情是防着宋應昌。

“浙江就一個仁和縣,臣所在的仁和宋氏,也算是頗有家資。”宋應昌再俯首說道。

朱翊鈞點頭說道:“仁和宋氏,朕知道,仁和縣第一家奉旨還田,也在投獻之家的名冊上,而且在前百名之內。”

仁和宋氏可不是頗有家資那麼簡單了,不是半縣之家,但也是實打實的勢要豪右。

“陛下,浙江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也不都是反賊。”宋應昌坐直了身子,這也是他面聖的第二件事,不是勸仁恕,而是表達自己的立場。

宋應昌有些感慨的說道:“臣履任山東快二十年了,臣剛到山東的時候,山東響馬很多,兗州孔府在,山東的響馬就少不了。”

“兗州孔府,地方官員誰都惹不起,也不敢惹,這也就罷了,投靠孔府的地方豪族,更是視法律爲無物。”

“臣在做濟南知府的時候,就碰到了一個案子,是孔府的走狗陳氏,這一家人囂張跋扈,出了事兒,就往孔府門裡一躲,臣連抓人都沒辦法抓,因爲開罪不起,哪怕是臣願意開罪,也沒人會認同。”

“反而會把事情辦得更加糟糕。”

宋應昌沒有談浙江問題,而是先說起了山東的情況,兗州孔府就像是壓在山東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讓百姓喘不過氣來。

陳氏的案子就是個典型,宋應昌剛剛履任,就有人報官,案情倒是十分簡單。

歷城鄉野有一個王老漢,世代務農,家中有田三十畝,勉強算是中人之家,女兒是十里八鄉有名的俊俏女兒,這陳氏上門求娶納妾,王老漢不從,陳氏縱容家丁、奴僕強奪王老漢的女兒。

這女兒很快就死在了陳氏家中,王老漢不知女兒已死,敲了鳴冤鼓,最後也沒見到女兒最後一面。

隆慶四年,宋應昌剛剛履任濟南知府,他非要辦這個案子,最後陳氏把一個家丁推出來,當了替罪羔羊,所有人都勸宋應昌,適可而止,就追查到這裡,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否則王老漢一家性命不保。

如果宋應昌非要陳氏家主和公子伏法,陳家不敢對宋應昌如何,但絕對能弄死王老漢全家老小,這種事在山東不止一次發生過。

宋應昌自那之後,就知道,當官就是妥協,你不妥協,就會更糟糕。

到了兗州孔府倒臺的時候,這陳氏也被宋應昌查辦了。

“朕聽明白了,宋巡撫的意思是,一旦這些逆黨成了浙江實際上的土皇帝,第一個遭殃的不是別人,正是浙江百姓。宋巡撫突然談到了兗州孔府舊事,是這個意思嗎?”朱翊鈞覺得自己理解應該沒錯。

“逆黨不一定是江浙人,但是任由他們胡來,第一個受苦的絕對是江浙人,不僅僅是浙江,還有江左、蘇州、松江,全都要受苦,這些逆黨不能代表浙江萬民。”宋應昌看陛下明白了他的意思,再次明確,陛下的理解是對的。

朱翊鈞立刻想到了一個詞,東林黨人。

歷史和地緣,讓東林黨誕生在了浙江,但這不是浙江萬民的選擇,東林黨人也不一定全都是浙江人,但他們禍害了整個浙江的百姓。

東林黨人和兗州孔府,在屬性上是完全一致的,造成的危害也是可以預見的。

“絕對不能讓他們成事。”宋應昌更加直接明白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他作爲浙江人,作爲浙江仁和豪奢戶,擁護陛下對浙江地面逆黨的清洗,也必須要清洗,否則浙江的萬民,就要和山東百姓一樣的受苦了。

山東百姓,剛剛從兗州孔府這座大山下面翻了身,而宋應昌的家鄉,馬上要被大山壓住,而皇帝陛下攜雷霆萬鈞之勢,不讓這股逆黨成事,宋應昌作爲浙江人,表示支持。

這不是爲了他自己的仕途,而是爲了浙江百姓,沒人願意自己的家鄉烏煙瘴氣。

一些江南的百姓,會覺得陛下在爲難江南人,在爲難浙江人,但宋應昌更希望這些百姓,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的階級,這些逆黨成事,第一個遭殃的就是江南人,浙江人。

皇帝在浙江還田,宋應昌也希望這些分到田的百姓,清楚該支持誰。

“朕答應你。”朱翊鈞沒有含糊不清,而是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活着一天,這些逆黨,就絕不可能成事,露頭就殺。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大明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朕!大明的天只有一片,那就是朕!

朱翊鈞十七年振武,風雨不斷,就是爲了把這個皇帝,站着當了。

“臣告退。”宋應昌的主要目的已經達成,選擇了離開,他遞交了工作計劃,也表達了自己在選貢案上的立場,更以浙江勢要豪右的身份,表達了對浙江還田的支持。

還田很好,廢除賤奴籍也很好,可以讓人像個人一樣的活着。

人就該像個人。

“先把林烴一家給用掉吧。”朱翊鈞想了想,在自己抵達南京城之前,先讓南京城辦案,林烴作爲選貢案的組織者,先給太祖高皇帝來道開胃菜,震懾下這羣逆黨,讓他們有問題老實交代。皇帝翻身,逆黨們不高興,把他們用了,他們就高興了。

具體的用法,也非常簡單,就是公審公判公開處刑。

選貢案是典型的政治性案件,和楊巍案、田一俊案性質相同,是併案處理,政治性案件是可以秘密處決的,比如朱棣讓紀綱把解縉凍死,就是典型的政治案件的處理辦法。

解縉爲什麼必須死?因爲永樂八年,朱棣北伐途中,解縉他私謁太子,解縉到底要做什麼,不言而喻。

皇帝在北伐,太子在監國,你沒事私謁,參與到皇子之間的爭鬥,那就容不得朱棣多心了。

到現在,皇長子朱常治,還不是太子,可張居正和陛下如此親密的師生關係,張居正都不敢輕易在這件事上表態。

這是君臣必須要把握的分寸,如果連這個分寸都沒有,那顯然是不把皇帝當回事兒。

選貢案,既然已經抓到了實際的證據,人證物證確鑿,先殺一批,被關在北城軍營的622家,就知道皇帝這次是真的要殺人,老實交代問題纔是正解,不要把抱有任何的僥倖的心理。

政治性案件,是不講那麼多的流程,選貢案的性質,就是在平叛。

“對了,池州知府衙門的官吏也一併用掉吧。”朱翊鈞把奏疏遞出去的時候,突然收了回來,額外加了一句。

用一個林烴滿門,再用一個池州府上下,這樣的威懾,才足夠嚇到還在抱有幻想的這622家,朱翊鈞這次一定要把逆黨一網打盡。

這次興大獄,就是張居正勸仁恕,朱翊鈞也不會聽了。

“陛下…”馮保拿着奏疏,欲言又止。

朱翊鈞眉頭一皺,疑惑的說道:“馮保,你要是勸仁恕的話,趁着這次南巡,就直接在鳳陽種地吧。”

朱翊鈞當然知道這不符合審案的流程,但臣工可以勸仁恕,馮保絕對不能勸仁恕。

馮保連連擺手說道:“臣一個宦官,不火上澆油就不錯了,怎麼會勸仁恕?臣以爲通倭的七家也一併用了妥當,南京百姓羣情激奮,一些勢要豪右要求公示通倭罪行。”

“要考慮到南京百姓們的訴求,臣就是這個意思。”

馮保都快被嚇傻了,陛下怎麼會覺得他一個宦官要勸仁恕呢?難道是因爲平日裡過於恬靜,以至於陛下認爲他骨子裡是個士大夫?馮保反思了下自己,最近是說文人的壞話太少了,讓陛下心生疑慮。

這壞話,還是得多說多做,扮演好佞臣太監的身份。

朱翊鈞從馮保手裡拿過了奏疏,點頭說道:“哦,馮伴伴提醒的很對,說的有道理,先用掉這七家,再加上池州府上下官吏,嗯,這樣一來,就可以了,送他們見太祖高皇帝去。”

這次真的是用,因爲公審公判公開處刑的大刑臺,就在南京朝陽門外的孝陵之下,就是送這些人去見太祖高皇帝,有什麼話,對太祖說去吧!

如果太祖高皇帝不認可朱翊鈞的判罰,等朱翊鈞龍馭上賓,朱元璋自然會嚴懲。

“首裡侯陳璘五日前回到了松江府,對水師上下進行了全面的清查,發現水師軍中一些將領、軍兵,被這些逆黨所腐化。”馮保將一本奏疏鄭重的放在了陛下面前。

皇帝南巡出發時候,陳璘先行一步回到了松江府,畢竟水師軍兵多數出身東南,在內部清查的過程中,陳璘發現了一些端倪,一些軍將軍兵被腐化。

朱翊鈞看完了整本奏疏,有些無奈的說道:“首裡侯看起來有點小題大做了,但確實有牽扯,那就異地安置吧。”

陳璘對內的調查是非常嚴格的,但凡是和這622家有一點點關聯的,都被清退了,主要是異地安置。

朱翊鈞說小題大做,是水師的內部清查,是有任何的經濟往來,都被視爲瓜葛,比如穿箭營的米麪糧油,全都是採購於逆黨中的某一家,這管後勤的全都被清退,一個不留。

朱翊鈞可以理解,陳璘是跟戚繼光學的,他可不想政治鬥爭的火,燒到水師大營去,在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陳璘絕對不會猶豫。

瞭山陳天德從朝鮮返回了松江府,提前進行了內部審查,審查清單上的三百餘人,絕大多數都是疑似,能夠有實際證據坐罪的不足十人,這極個別的幾個人,也是沒有意識到這是陷阱。

之所以這麼少,原因也很簡單,問題還是出在了江南官僚士紳身上,他們從骨子裡瞧不上軍兵這些丘八,哪怕是將領,江南官僚士紳也沒正眼看過,他們壓根就沒有用心滲透,同樣也很難滲透進去。

水師的情況比朱翊鈞預想的要樂觀的多,戚繼光軍紀嚴格,俞大猷建立的水師,不遑多讓。

“也不知道這次先行審判這一批人,內閣會是什麼意見,先生會不會勸仁恕呢?”朱翊鈞比較好奇內閣的意見。

張居正會勸仁恕嗎?皇帝親自批覆的奏疏,送到了張居正的手裡,即便是南巡的路上,皇帝依舊給了內閣足夠的尊重。

張居正召集了王崇古、沈鯉、張學顏三位閣臣,將陛下的硃批展示給了閣老們。

“你們覺得如何?”張居正拿出了自己的印綬,蓋在了陛下硃批的奏疏上,代表了他張居正對這個‘用’法的支持。

“都蓋章了,還問我們什麼意見?”王崇古看着張居正的樣子,嗤笑一聲,嘀咕道:“惺惺作態,專權就專權,非要擺出一副聽大家意見的樣子,真的是虛僞,元輔啊,你獨斷專行,我們也沒意見的。”

王崇古是刑部尚書,陛下這個先行審判的方式,王崇古不太認同。

萬一有些人的罪孽沒調查清楚,就殺了,錯過了同黨,那就太可惜了。

“這次池州府上下官僚也在先行審判的名單之上。”張居正也不惱怒,這王崇古仗着自己老邁、有功於社稷,真的是越來越大膽了,現在都敢陰陽怪氣了。

“哦?”王崇古拿過了奏疏一看,掏出了自己的印綬,立刻蓋在了上面,有些感慨的說道:“元輔果然是綱舉目張,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也,好,我贊同。”

姚光啓的海帶船案,陛下直接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破壞全國一盤棋,統一大市場格局的一律按逆賊處置。

王崇古這種前倨後恭的樣子,更令人發笑,閣臣們都看着王崇古,王崇古絲毫不臉紅。

“錯誤的估計政治鬥爭的嚴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往往是無法承受的代價,元輔,你這座師當得太偏心了,你全教給了陛下,那申時行、王希元、李樂,你多少教點。”王崇古看着自己的印記十分清晰,纔將奏疏遞給了沈鯉。

張居正教學生是真的很差勁,但把陛下教的格外的好。

錯誤估計鬥爭的嚴峻,就會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甚至不可避免的失敗,這是鬥爭卷裡的一部分,王崇古對鬥爭卷可謂是倒背如流。

陛下的原話是:【韓非子曰: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清濁可同朝而不可同道。錯判風浪,非死於驚濤,而亡於輕舟。誤判爭鬥之酷烈,必貽宗社傾覆之禍,終蹈必敗之轍。】

有人是讀書,有人是照鏡子,王崇古就是照鏡子。

當初大決戰,晉黨拉攏張居正,就是錯誤的估計了鬥爭的嚴峻性,清濁同朝不同道,一語中的,揭露了晉黨失敗的原因。

海文忠海瑞對王崇古熟視無睹,也就只是同朝,但海瑞從來沒認可過王崇古過去的行爲,道不同不相爲謀。

皇帝親自寫的鬥爭卷,也是踐履之實,在矛盾已然不可調和,已經發生劇烈衝突的當下,任何的綏靖、相忍爲國的想法,都是對支持自己變法擁躉,徹頭徹尾的背叛。

“那是陛下睿哲天成,不是我教得好。”張居正沒有飾勝,他是真的不會教學生,對於教學生這種事,張居正只能表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了。

“祖宗成法,我沒什麼意見。”沈鯉直接表明態度,現成的例子,成祖文皇帝入南京城後,真的清君側了,當然清君側的斷句是清,君側,就是建文君和臣子一起清。

政治性案件,本來就不需要走太多的流程,有的時候,甚至不需要什麼證據。

“這應天府南京城是真的有錢,刑臺都比北衙的闊氣,這得浪費多少錢。”張學顏看完了奏疏,覺得大刑臺搭的太大,鋪張浪費。

張學顏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南京城的奢侈,南衙搭公審刑臺,搭了十里長,怎麼不直接搭到孝陵去!

之所以要搭這麼長,完全是因爲要審判的人多。

“有件小事,山東巡撫宋應昌請陛下閱示濟南大學堂。”張居正說起了皇帝的行程,進濟南城。

王崇古想了想說道:“額,還是不去的好。”

張居正左右看了看,補充道:“濟南府在去年九月,就把城牆給拆了,陛下到濟南大學堂,是如履平地。”

“嘖嘖,這個王一鶚,做事有些滑頭啊。”王崇古聽聞也是一笑,說道:“王一鶚去年九月還在山東,這拆城牆,不就是爲了迎接聖駕嗎?王一鶚沒撈到,這宋應昌撈到了。”

“王一鶚是骨鯁正臣?他連城牆都拆了!山東地面也是有恭順之心。”

城牆沒了,城門也沒了,就不會有千斤閘落下了。

“陛下怎麼說?”王崇古詢問皇帝的意見,濟南府連城牆都拆了,皇帝要是再不進去,恐怕會讓宋應昌非常難做。

張居正十分認真的說道:“陛下有意去看看,也不算是以身犯險,而是給山東百姓吃個定心丸。”

“那就去唄。”王崇古無所謂的說道:“有些事兒,過去了那麼多年,還跟一根刺一樣,紮在陛下和山東之間,不利於萬曆維新。”

第二天清晨,皇帝擺開了儀仗,前往濟南大學堂,這對濟南而言,是皇帝選擇原諒的大事,自然馬虎不得。

宋應昌選擇了全面清街,將所有的安防交給了京營和緹帥後,皇帝終於踏入了濟南府城之中。

上一次皇帝南巡,王一鶚的未竟之事,被宋應昌實現。

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
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