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

黃子復搗鼓出來的這個東西,眼下看,根本沒什麼價值可言。

兩塊有些弧度的木板,固定在了一起,在牽引之下放飛,能滑翔出不足百丈的距離,無動力滑翔機,除了海上放飛觀察下敵情之外,沒有任何能夠應用的地方。

而搞出這麼個沒用的東西,花了格物院二十三萬銀,看起來是在浪費國帑,把這二十三萬銀換成糧食,能讓多少尚且不能溫飽的孩子吃飽喝足!況且你大明皇帝還要繼續投入到這種無用的東西,這不是浪費嗎?

爲了個人的喜好付費的浪費!

朝廷、皇帝,請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萬民吧!等一等你的靈魂吧!等一等你的道德吧!等一等你的良知吧!

顯而易見,這是一種廢話,聽起來是爲民請願,聽起來是爲民吶喊,實際上是挾民自重,除了煽動情緒之外毫無用處的屁話。

大明在皇家格物院上的回報,早就遠遠超過了投入,僅僅是昇平系列的蒸汽機,就爲大明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貨物來滿足大明內部和外部的需求。

朱載堉的蒸汽輪機依舊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只能微微旋轉起來,應用場景,遠不如往復式蒸汽機,但在研發的過程中,大明獲得了太多太多。

蒸汽機雖然不能上飛機,但只要不斷的發展,增加馬力,不斷小型化,提高熱效率,可以上艦,蒸汽船,不是很在乎燃料的重量。

皇家格物院每年都有各種各樣、有用沒用的實驗和成果,現在沒用,不代表以後沒用。

比如,最近格物院就在用綠礬油和硝石加壓熬煮,得到了腐蝕性極強的消金水,消金水甚至能夠腐蝕黃金。

朱翊鈞知道這是硝酸,這東西要是跟油脂反應一下,就是赫赫有名的TNT炸藥了。

眼下缺乏足夠可靠的動力源的情況下,大明只能累積大量滑翔的經驗,等到日後發明可靠而且穩定的內燃機時,飛機飛上天,就成爲了必然。

“對於格物之道,朕也只有白銀了。”朱翊鈞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對於探索人類認知邊界這種浪漫的事兒,唯獨白銀支持,纔是最誠摯的祝福。

“陛下,格物院還有銀子,這七十二匹馬力的昇平鐵馬剛剛量產,每一臺都要給格物院銀子的。”朱載堉選擇了委婉拒絕,格物博士們搗鼓東西很需要銀子,但格物院能夠自負盈虧,去年結餘了四十萬銀還沒花完,現在變成了六十萬銀。

“一年二十萬銀,就這麼定了。”朱翊鈞笑着說道:“格物院的錢是格物院,朕的錢是朕的錢。”

朱載堉想了想俯首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德王朱載堉像個書呆子,只喜歡鑽研,他不是不會人情世故,只是大多數人不值得他動腦筋去人情世故罷了。

他立刻答應了下來,其實是出於政治考慮,皇家格物院總是拒絕皇帝的銀子,時日一長,這皇家二字是他德王的皇家,還是陛下的皇家?

無論如何要讓陛下保持高度的參與感,格物院裡我掌舵的參與感,日後春秋論斷,這都是陛下鼎立支持格物院纔有了輝煌成就,這投資都是功績和證據。

大明皇帝日理萬機,每天都很忙碌,朱載堉展示滑翔機是展示尖端成果,在滑翔機演示結束的時候,朱載堉要帶着皇帝到北大營內的東北角,這裡有一座新的官廠投入了使用。

朱翊鈞離開試飛場地的時候,一直在左看右看,眉頭緊蹙,他在找東西,這次試飛少了東西。

“陛下在找什麼?”朱載堉疑惑的問道。

朱翊鈞欲言又止的說道:“沒什麼。”

站在官廠門前,朱載堉感慨萬千的說道:“這是隸屬於內署兵仗局的全機械造幣廠,投產後,一年可以軋印一千四百萬枚銀幣,全面取代了之前落後的螺旋軋印機,製作的銀幣更加精美。”

朱載堉拿出了新的銀幣,遞給了陛下,銀幣外緣有齒,只是爲了保證足量,有些商賈喜歡從銀幣的外緣刮一點點的銀絲來獲利,而邊緣齒杜絕了這種刮薄行爲,邊緣帶臺也是這樣的作用。

“進去看看吧。”朱翊鈞走進了全機械鑄幣廠。

鑄幣廠大約有八百畝地,這裡的院牆很高很高,院牆四周設立了數個塔樓,有人晝夜不停地巡視,場內一共有三道城門,軍兵檢查了每一個人的腰牌之後才選擇了放行。

鑄幣廠內,有十二個全機械工坊,每一個工坊,配有三臺鐵馬,三十六臺七十二匹馬力的鐵馬在咆哮,朱翊鈞感受到了其中的力量。

朱載堉詳細介紹了全機械造幣廠的造幣流程。

國帑內帑、交工部的雜色銀、金花銀全部交工部寶源局提煉成金花銀,金花銀加銅錫來保持銀幣硬度,來到造幣廠的所有銀料,都是含銀92.5%的銀料。

銀料加熱鍛打成爲銀料條,過滾軋機成爲薄銀條,旋車將其旋切成爲胚餅,再次退火把胚餅扎邊,將胚餅放入軋印機中軋印成爲銀幣。

在過去是人力螺旋壓力機,人力軋印速度慢,不精美,壓力不容易精準控制。

而現在全機械工坊,讓所有需要滾、軋、旋、切、壓換成了蒸汽機,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所有銀幣在廠內過檢後,移交太倉、內帑,流向大明。

每一枚銀幣軋印,朝廷計價三分銀,兵仗局造幣廠一千四百萬銀的產量,一年就能從戶部得到四十二萬銀,而工匠只有兩千人的鑄幣局,勞動報酬的平均數是六十三銀每年,中位數三十三銀每年。

一個三年左右的工匠就能達到三十三銀每年的薪酬。

而一個京營銳卒不算賞銀,一年也不過二十三銀。

勞動報酬之外的白銀,全都用於場地擴建,購買機械、器械維護、各種物料採買等等,畢竟一個七十二匹的鐵馬就要一萬七千銀。

“這就是液壓軋印機嗎?”朱翊鈞看着面前的軋印機,好奇的說道,面前的軋印機有一個書桌長,他沒有打擾匠人們做事,而是讓匠人們展示了一次。

液壓軋印機,每一臺一次就可以軋印146枚銀幣,而且不需要過多的後期修飾,一體成型,朱翊鈞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幕。

製作精美的銀幣每一個都要進行三次稱重,確保足量,但也確保不會多出來讓官廠蒙受損失。

“很好,一年一千四百萬枚,暫且夠用了。”朱翊鈞考察了造幣廠之後,非常滿意格物院的工作。

兵仗局造幣廠每年軋印銀幣的規模,曾經是大明皇帝無法大規模投資的最大阻力,現在這個阻力終於消失了,銀幣產量終於反超了白銀流入總量,開始消耗大明存量白銀。

兵仗局造幣廠不會盲目擴產,擴產是和大明朝廷每年能收蓄多少白銀決定。

從兵仗局造幣廠離開後,朱翊鈞叮囑了朱載堉幾句,缺錢就說話,現在內帑還有一百二十萬銀可以用,之所以只有這麼點,是剩下的銀子,全都給了王謙收蓄黃金去了。

未來十年內,朱翊鈞就是想生活奢靡也沒銀子了,只保留部分銀子作爲軍兵賞賜,其他的銀子全都要換成黃金收蓄,保證十年後,內帑有足夠的黃金去發鈔。

十年後是否發鈔,到時候再討論,但朱翊鈞要保證有足夠的黃金,有發鈔的能力,這纔是關鍵。

“皇叔留步,朕回宮去了。”朱翊鈞臨走時,站在大駕玉輅旁,遲遲不肯上車,他左右看了看,猶豫了下問道:“這次沒有滑翔機模型嗎?治兒很是喜歡這些。”

朱載堉終於知道皇帝之前離開試飛場的時候,在找什麼了!

在找模型!

“在這裡。”黃子復一拍腦門,趕忙讓人拿來了準備好的七個模型。

這都是等比例做出來的模型,這七個模型是5種單翼、2種雙翼滑翔機,每一臺都能飛起來,而且經過了精心配重,室內無風的情況下,可以平穩落地的滑翔機。

黃子復一時間有些緊張,給忘記了,這模型很重要,至少陛下看到就能想起還有他們這一羣人,簡在帝心這四個字,可比幾百萬兩銀子要重要得多。

沒有簡在帝心這四個字,格物院立刻就會被賤儒們給批倒批臭,反攻倒算了。

“朕也是替治兒要,長大了吵着要玩具,孩子嘛。”朱翊鈞大手一揮,讓小黃門擡到車上,他也沒胡說,他玩夠了一定給朱常治玩。

“好了,留步,不用送了。”朱翊鈞看着半個人那麼高的模型上了車,才滿臉笑容的離開了北土城造幣廠。

“恭送陛下。”朱載堉帶着格物博士們恭敬行禮,送別了陛下。

朱翊鈞興高采烈的回到了通和宮,剛剛坐定開始處理奏疏,面色就凝重了起來,浮票上貼着一個硃紅色的急,這個急是內閣首輔貼的,意思是十萬火急之事。

“江西瑞金縣發生了民變。”朱翊鈞深吸了口氣,打開了奏疏,認真的看了起來。

民變的規模很大,超過了三萬人,民變主要由當地的佃戶組成,佃戶自稱田兵;

三萬田兵,蟻聚入城,相繼攻破了寧都縣瑞金縣、寧化縣,逼三縣縣官,印均田帖以數萬計,民變的訴求是均田、減租。

馮保將另外兩本來自江西的奏疏攤開說道:“寧都縣清泰、太平、懷德三鄉有一縉紳,姓石,石家佔了這上三鄉八成的地,算是寧都縣半縣之家。”

“這石家的族長名叫石誠吾,這石家一畝地,就要六鬥糧的佃租,就是因爲這佃租鬧起來的民變。”

“這石家自永樂年間起,一畝地收一石二斗的租,這上三鄉的地,土地肥沃,一年能打兩石四鬥米,這六鬥糧的租稅,其實真的不算太高了。”

“石誠吾的父親死後,石誠吾當了家主,這石誠吾一合計,佃戶所獲,居然是自己的三倍!佃戶得一石八斗,他只得六鬥,而且,這朝廷的賦稅,也要他們石家承擔,簡直是豈有此理!”

朱翊鈞立刻問道:“之前收一石二斗,現在爲何收六鬥了?”

馮保將奏疏遞到了皇帝面前說道:“石誠吾的父親萬曆三年減的租,萬曆三年江西鬧旱災,歲大旱,人大飢,時任江西巡撫的潘季馴要求減租。”

“石誠吾的父親那年免了租,還帶着鄉民打了十二口井,次年又減了租,佃戶人人都稱其善。”

“石誠吾要加租,根本加不下去,剛說要加租,這佃戶紛紛不租了,有幾家佃戶甚至走了,要去福建,要去雞籠島,雞籠島淡水鎮在墾荒,墾出來就是自己的地,這佃戶開始出走。”

“加租加不下去,石誠吾開始要年例,就是每年過年,這些佃戶要孝敬他,這佃戶又開始出走。”

朱翊鈞看完奏疏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激起了民變。

這石誠吾加租不成,要年例又不成,這個機靈鬼靈光一閃,想出來個好伎倆,辦賭坊。

這事他一個人做不成,他就找了三縣的縉紳,一共六家,都辦起了賭坊,這不出三年,佃戶人人欠了縉紳的錢,這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每個人都一樣,欠了錢,就底氣不足,到這一步就好辦了,自萬曆九年起,石誠吾爲首的三縣縉紳,就開始加租,除了加租之外,還開始索要年例。

“這個石誠吾!反了他了,朕的聖旨都敢違背!”朱翊鈞看完了奏疏,已經出離的憤怒了。

辦賭坊、加租、索要年例,還能說是偷偷摸摸的幹,他居然敢公然違抗聖旨!

朱翊鈞有明確聖旨,晚造豆麥、油菜、薯芋、及姜菜之利,例不收賦收租,不得有違。

百姓種植番薯是不收稅的,朝廷不收稅,地主就沒有名義收租,所以常田一般不種番薯,地主也不讓,多數都是荒地種番薯,番薯是救荒糧,是爲了活命的救命糧。

這不收番薯的稅,已經執行了十四年了,只要是番薯推廣到的地方,都知道這個禁令。

石誠吾辦賭坊、加租、年例之外,還要收這些晚造糧的租!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晚造糧租,徹底激起了民憤,皇帝老子都不收,你一個縉紳也要收!

佃戶萬幹倡、連遠候、鄭三萬等人,糾集佃戶,號曰田兵,攻破瑞金後,再邀三縣佃戶共起抗租。

馮保俯首說道:“陛下,田兵攻下的三縣,衙門還在,驛傳暢通,還能跟巡撫衙門書信往來。”

“田兵要求立盟,盟約爲減租、除年節等項舊例、關閉賭坊、請均田令、鋤奸,只有朝廷答應了立盟約,三萬田兵纔會歸田。”

其實田兵這樣要求是非常危險的,正常情況下,皇帝會派兵來鎮壓,而不是答應他們的訴求。

但陛下不一樣,百姓們又不是閉目塞聽,一點事都不知道,從廢除賤奴籍的操戈索契、到浙江九營譁變,再到沈仕卿帶着佃戶反抗,高喊告訴我娘,我不是孬種,皇帝做出過一次次的選擇,才讓田兵選擇等待聖命。

從寧都、瑞金、寧化三縣知縣,到贛州府知府,再到江西左右佈政、參政,江西巡按、江西巡撫,這麼多臣子,在奏疏裡都不敢說,其實這田兵之亂,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帝慣的。

皇帝慣的事情很多,但有一件事最重要,皇帝在浙江搞均田,搞得風生水起。

浙江還田的消息傳到了江西,江西佃戶一看,自己這邊非但沒有還田令,這些個縉紳還想方設法的加稅、年例、賭坊,連晚造糧也要抽租,都是陛下的子民,怎麼如此天差地別,才最終鬧了起來。

“江西布政使餘立、按察使王象坤,參政蔡國珍的奏疏說,他們爲了不讓民變進一步擴大,已經暫且答應了下來,可田兵仍然不肯退去,非要見到聖旨才肯罷休。”馮保告訴了皇帝地方的處置。

地方答應了,不答應田兵條件,反而派兵鎮壓田兵,這地方大員怕皇帝派京營把他們鎮壓了,那京營的口號是:上報天子,下救黔首。

而且田兵目前也沒有衝擊衙門,只是將辦賭坊的三個縉紳之家的人給抓了起來,派兵鎮壓,激化矛盾,江西亂起來,亂兵可能不會殺了這些地方官,但陛下一定會。

答應下來,防止動亂進一步擴大,纔是唯一的選擇。

浙江台州知府李弘道的下場,告訴江西地方官員,這種動亂,想捂蓋子是不可能的,遍佈各州府縣的稽稅緹騎一定會奏聞皇帝陛下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田兵還是不肯褪去,仍然佔據了三縣各要道、市集、衙門也被堵着,在這些起事的佃戶眼裡,地方狗官答應的根本不算數,皇帝答應的才作數!皇帝答應的事兒,這些狗官纔不敢違背!

張居正、王崇古、王國光、沈鯉等閣臣的浮票,態度還是很一致的,請皇帝聖旨。

閣臣的意見是還田令既然在浙江起了頭,那就不可避免的會向整個大明腹地推行,即便是現在沒有執行還田令的條件,也要減租,降低地主從土地上的獲益。

王國光的意思明確,只有減租,才能讓這些鄉賢縉紳放棄土地租稅,轉向工商業投資和發展,才能讓強人身依附生產關係,轉向大規模自由僱傭生產關係,才能完成小農經濟蛻變到商品經濟。

鄉賢縉紳這些地主,是生產力、生產關係進步的阻力。

“下旨江西,對了,把這三個辦賭坊、收年例、還要收晚造糧的縉紳,統統給朕押到京師來!”朱翊鈞選擇了認可內閣的意見。

很多事看似有很多選擇,但其實萬曆維新走到今天,朱翊鈞只有一個選擇,走下去。

田兵的要求,唯一比較困難的其實是還田令在江西執行。

還田令的執行是需要一定基礎的,其中最大的基礎就是佃戶們意識到這是朘剝,這樣朝廷纔能有底氣去支持,而田兵們這麼一鬧,還田令最大的基礎就有了。

但這不代表還田令就可以着手推動了,江西的情況比浙江要糟糕很多,浙江有九營,浙江衙門有的是銀子,多到要修浙東運河的地步,但是江西比浙江窮,而且沒有九營,要執行還田令,沒有那個條件,強行推行沒有意義。

“這三個縣的縣令是乾淨的嗎?朕以爲不是。”朱翊鈞看着奏疏,面色凝重的說道:“石誠吾爲首的三家縉紳,搞賭坊、加租、收年例,最後逼出了民亂,縣令能不知情?”

“這裡面要是沒有故意包庇,朕這個皇帝也不要做了。”

“貪墨點銀子也就罷了,搞出民亂來,就是罪責了。”

爲虎作倀,倀鬼背後是老虎,這三家縉紳搞成這樣,要是沒有地方衙門給他們撐腰,他們不敢做的如此過分。

朱翊鈞從奏疏上看不出什麼,他下的聖旨也是安撫百姓,他需要稽稅緹騎的塘報,再做出進一步的決定。

沒有讓大明皇帝等得太久,因爲驛路並沒有斷絕,所以緹騎的塘報和地方官吏的奏疏,是前後腳抵達了京堂,大明皇帝和京堂百官,才瞭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賭坊、加租、索要年例、收晚造糧租,都是這次田兵之亂的背景,其實大明百姓兩百多年,也都是這樣過來的。

真正把百姓怒火點燃的是,寧都縣衙役夥同石誠吾家丁下鄉收租,暴力收租的時候,出了人命。

鄉民找到了村裡的耆老,請耆老主持公道,耆老拿出了潘季馴還在江西時的政令,潘季馴在江西收租是問田主收租,而不是問佃戶收租。

當時潘季馴舉着刀逼迫鄉賢縉紳低頭,潘季馴已經到綏遠五年了,鄉賢縉紳們不願意再繼續承認地租裡包括朝廷稅賦了。

村裡的耆老拿着潘季馴當年的榜文,不肯交額外的田賦,縉紳的田,田賦都在地租裡了。

這推搡之間,石誠吾的家丁,把耆老給推倒在地,好巧不巧,耆老磕在了石頭上,六十多歲,就這樣走了,怒火才徹底被點燃。

收稅就收稅,殺人要怎樣!

已經消停了十多年的衙役下鄉收租,纔是導致民亂爆發的直接原因。

“朕的鬥爭卷還是說的很明白,這些人能夠讀一讀階級論的第三卷,也不會折騰出這些事了。”朱翊鈞繼續翻閱着塘報對着馮保說道。

馮保思索了片刻說道:“陛下的意思是,最後一把米?”

朱翊鈞聞言點頭說道:“對,就是說矛盾和鬥爭的突然性,但是念經的話,有些晦澀,你這個最後一把米的說法非常貼切。”

最後一把米是個貼切的說法。

矛盾和鬥爭的爆發具有突然性。

縣令、衙役、鄉賢縉紳、家丁,並不想把窮民苦力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因爲歷史無數次證明了,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天傾地覆的時候,窮民苦力是會反抗的。

而佃戶們一直在忍讓,佃戶自己在勸自己。

賭坊是賭徒自己無法剋制自己的貪慾;加租是以前收那麼多,現在是恢復;年例是孝敬,畢竟縉紳們手裡的田契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收晚造糧租,這山水之間,每一寸都是有主的。

直到村裡的耆老,死在了面前,自我欺騙徹底失效,從溫順任人欺負,到拿起一切能拿起的武器進行反抗,在片刻之間就變成了無法收場的鉅變。

浙江台州府知府鎮壓佃戶的時候,也是這樣,李弘道到死都沒想明白,這些溫順的佃戶,爲何突然就開始反抗了?

土地所有者或者權力擁有者,鄉賢縉紳、勢要豪右、衙門朝廷,不能清晰的知道並決定谷租、藁稅、私求,到何種地步纔是極限,不清楚自己索取的是不是百姓米缸裡的最後一把米。

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爲肉食者不參於勞動,所以不能正確的衡量勞動所得,也意識不到這些米糧已經是最後一口了,肉食者往往覺得還能再壓榨一些出來,滿足自己對物質、財富的佔有慾。

朱翊鈞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說道:“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包括衙門朝廷,都覺得還能再要一點,百姓還有油水,還能再榨一點,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把手,伸向了百姓米缸裡最後一把米。”

“同樣,窮民苦力也不知道自己忍耐的極限在哪裡,再忍一忍,是多數人的選擇,可在某些事情突然發生時,那根線就繃斷了,只能選擇抵死反抗,然後由點及面,燒遍整個大明。”

“等到反應過來爲時已晚,後悔莫及了。”

第三卷鬥爭卷,最終都會導向那個自然而然的推論,大明必亡。

矛盾激化的突然性,讓鬥爭爆發的衝突,沒有明確的界限,無法預料,這種不可控,讓張居正無法接受。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這其實是可以防範的,防止矛盾鬥爭激化到無法收拾的地步,要解決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不過分朘剝,留一口飯給百姓吃,就不會鬧到天崩地裂。

階級論的第二卷,講的就是分配。

“把這三個縣令也一道抓到京師。”朱翊鈞又下了一道明確的命令。

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
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