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

丁亥學制是萬曆新政對萬民的普惠,也是朱翊鈞履行自己的承諾,讓大明再次偉大,包含了大明所有人,他從來沒有忘記過。

代價也是非常明顯的,有些人要爲萬曆新政買單,不僅要傾家蕩產,而且還要滿門抄斬。

張居正、王崇古、沈鯉、張學顏將賬目理清楚後,到莫愁湖行宮,拜見了陛下,在西花廳,皇帝和四位閣臣,正式確定了十八座大學堂、兩京一十五省的師範學堂的營造時間。

一共五年時間,直接隸屬於禮部。

“之前由民間認捐建造的地方師範學堂,朝廷認可,但歸地方提學、教諭管轄,這次新營造的師範學堂,則歸禮部直接管轄。”沈鯉在皇帝面前,重點陳述了這其中的區別。

選貢案後,大明朝廷在教育上,對地方衙門極其不信任,這不能怪沈鯉小心眼,這次南京國子監爲起點爆發的選貢案,火沒燒到禮部頭上,那是陛下明事理。

放洪武年間,沈鯉也是刀下魂。

朱翊鈞頗爲認可的點頭說道:“朕可以理解,若是有一天,邊方一些地方,用着朝廷的銀子,教育孩子們反對大明,反對朕,反對新政,朕以爲,朝廷和朕都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直接隸屬於禮部的師範學堂就很有必要了,防止一些個教師爺行陰詭之事。”

“陛下聖明。”沈鯉見陛下理解了他這番話的深意,趕忙俯首唱了讚歌。

陛下是真的懂,爲什麼要有直接隸屬於朝廷的師範學堂。

朱翊鈞繼續說道:“各個大學堂因爲位置不同,側重也有所不同,各學校所設科目,一定要精心謀劃,要因地制宜,比如這西安大學堂,若是設個海事學堂,那學完了連游泳都不會。”

“夫子講因材施教,這普及教育是很難做到因材施教,普及教育就是大水漫灌,本身就是爲了讓人讀書識字明理,只有到了大學堂,才勉強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一步一門檻,能走到大學堂,已經實屬不易了。”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關山重重難以跨越,沒有人會同情掉隊的人。

蒙學、小中高一步一坎,會一層層的篩選掉那些沒有天賦、沒有毅力、沒有長遠規劃的人,只有到了大學堂,纔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朝廷壓根沒有那個能力、精力、財力,去對每個人進行因材施教,大水漫灌是唯一辦法。

“臣等謹遵聖誨。”張居正仔細琢磨了下大水漫灌這個詞,覺得可以完全可發一篇邸報出去了。

張學顏面色十分爲難的說道:“陛下,有件事,今年寶鈔大概是要超發了,這次泰西到港的大帆船的黃金白銀,折價比往年少了四百萬銀,只有二百五十萬銀了。”

“即便是有倭國銀礦的補充、金山、金池兩個黃金的來源,但依舊如同過去那樣,一兩黃金髮五兩白銀的鈔,恐怕會影響到萬曆維新大業。”

張學顏可不是危言聳聽,白銀流入減少的影響,會抽乾市場上所有的流通白銀,到了泥沙俱下的時候,貨幣流通性不足的危害,甚至比錢荒還要大,錢荒是沒有,流通性不足是信心不足。

國失大信,人心啓疑,趁着白銀流入減少的危害還沒有傳導到末端,一定要及時做出應對纔是。

流動性危機,會嚴重阻礙生產關係的改變,大明又會回到過去的樣子。

“戶部終於想通了?朕當年發了一次國債,就被王司徒罵了整整五年,整整五年!”

“之後大明就再也沒發過國債了,朕實在是不願聽王司徒整天到通和宮裡嘮叨了,戶部之前一直非常的保守,朕的意思是,朝廷可以適當的負債,只要保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過分的保守,只會喪失財經調控的靈活性。”

“可是王司徒、張司徒,二位當初罵的很難聽!”

“王司徒那句話怎麼說來着,昔桀紂瓊臺瑤池,不過竭天下膏血;今若債務橫流,實乃剜黎庶心肝!”

“朕發個國債爲綏遠馳道應急,被王司徒比作了桀紂,咦!”朱翊鈞聽聞張學顏說起這個,立刻就來了精神。

大明皇帝打出了一記迴旋鏢。

萬曆九年王國光堅決反對綏遠馳道特別國債的話,原樣不動的命中了張學顏的眉心,當初張學顏也是在奏疏上籤過字的!

張居正有點幸災樂禍的看了眼張學顏,他迴旋鏢吃的多了,有點無所謂,可是張學顏臉上寫滿了尷尬二字。

超發寶鈔,是朝廷的負債,畢竟每一貫寶鈔,都是要朝廷寫好欠條,由皇帝買入債務,纔會發鈔。

這本身是君臣雙向鉗制,防止寶鈔脫離皇權的掌控,所以黃金放在通和宮金庫;防止大明皇帝跟費利佩二世一樣濫發寶鈔,所以必須要有朝廷的債務,寶鈔才能發行。

朱翊鈞一直強調,可以超發,不要濫發;可以負債,不要超額;但戶部不聽,今天,張學顏終於狠狠地吃到了迴旋鏢。

“臣慚愧。”張學顏一臉尷尬,這張居正教出來的徒弟,果然和張居正一樣,睚眥必報,這麼久的事兒,陛下記得一清二楚。

朱翊鈞立刻說道:“慚愧就完了?朕發國債就是桀紂,那大司徒要超發寶鈔是什麼?秦檜嗎?”

當初王國光說的很難聽,他還說,斧鉞加身,猶生之年;執意孤行,恐見宗廟震動,神器危殆。

皇帝生氣,他王國光也要說,哪怕是殺了他王國光,他的話還在人間,皇帝若是一意孤行,非要再發行國債,那恐怕就是宗廟震動,危及江山社稷的惡政。

當時,王國光講的沒錯。

因爲萬曆九年,萬曆維新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新勢未成,舊勢聯袂,一直到萬曆十五年,新政的碩果累累,才度過了最危險的那段時間。

在那個時候,發國債,確實非常的危險,也就是綏遠新闢,不得已而爲之。

“臣惶恐。”張學顏其實很清楚,陛下沒有追究的意思,王國光是老邁,不是死了,陛下要真的追究,大可以把王國光砍了,反正他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

陛下就是在報復,報復當年被責問的窘迫。

“哈哈哈!”朱翊鈞看着張學顏一臉吃癟的樣子,終於露出了笑容說道:“適才不過是玩笑話罷了,那時候萬曆維新浩浩蕩蕩,卻沒有開花結果,大司徒是爲了朕好,朕不是好賴不分的人。”

“其實不必超發,按舊制發鈔就是。”

“今年入內帑黃金爲一百八十萬兩,足夠發九百萬貫鈔了,去年發了六百萬貫,今年發九百萬貫,增發了三百萬貫,夠用了。”

泰西流入減少了四百萬銀,增發三百萬貫補充流動性,倭國的白銀、呂宋的銅,也是補充,不會爆發流動性危機。

張學顏眉頭一皺,十分疑惑的問道:“這爲何會多出六十萬兩黃金來?”

朱翊鈞解釋道:“金池總督府今年送回朝廷一百二十萬兩黃金,再加上燕興樓收儲、金山城補充,甚至會多出來一些,多出來的就算是冗餘了。”

“從燕興樓裡多出來的?也就是陛下把內帑的白銀換成了黃金?”張學顏立刻把握到了重點,戶部唯一不能查的賬本,就是內帑,也就是燕興樓金銀市收儲。

顯然多出來的六十萬兩黃金,是陛下的私房錢,全都是內帑的銀子。

內帑把銀子放到了金銀市裡,這是投放了流通性,收來的黃金再發鈔,也是進一步補足了流動性。

代價十分明確,皇帝可支配的銀子,又少了足足三百萬銀。

馮保看着幾位閣臣,挺直了腰板,大聲的說道:“陛下自從聽聞費利佩二世悍然發動對英格蘭的進攻,就已經讓燕興樓收儲足夠的黃金,來應對可能存在的風波了。”

“陛下,從來都是料敵從寬!”

陛下長大了,不用馮保作爲鋒利的爪牙,下場跟大臣們撕扯了。

此時此刻,馮保只需要陳述事實,就能讓外廷大臣蒙羞。

陛下料敵從寬,早就有所準備,防止泰西戰爭風險,影響到大明的腳步。

什麼叫聖君?這就叫聖君!

“也沒聽王謙提起過此事。”王崇古都有些驚訝,王謙從來沒見過。

張居正聽聞,滿臉笑意的說道:“王次輔都把王知府趕出家門了,那王知府有什麼事兒,自然不跟你這個父親提起了。”

“而且給陛下辦差,最重要的就是嘴要嚴,要不然勢要豪右聞風而動,肯定要推高金價,讓陛下賠錢收儲。”

“那就沒問題了。”張學顏聽聞不用超發,長長的鬆了口氣,他的態度和過去一樣,哪怕再窘迫,他還是認爲朝廷不應該負債維持,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

“那麼,受到英西戰爭的影響,流入大明黃金白銀減少,還有一個問題,多出來的貨物,賣給誰?”朱翊鈞說起了另外一個令他有些頭疼的問題。

市場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大明內需的建設,是個緩慢、艱鉅的任務,需要社會共識一點點的改變,才能完成。

短期內是無法完全建設的,但短期內的危機迫在眉睫。

因爲戰爭,白銀流入減少,貨物流出也減少,賠錢的買賣沒人幹,大明如火如荼的開海新政,會變得蕭條起來,萬曆維新會因爲蕭條遭受重大挫折。

白銀流入減少,可以通過發行寶鈔來應對;

貨物流出減少,該如何應對,就成了頭等難題。

產業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再也難以找回了,就如同永樂年間造船的住坐工匠,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陛下,輸出戰爭。”張居正言簡意賅的說了四個字,他一說完,皇帝和其他三位閣臣,齊刷刷的看向了張居正,心狠手辣,一點都沒說錯。

張居正被所有人看着,不慌不忙的喝了口茶,平靜的說道:“讓泰西打起來,有一樣東西他們就無法拒絕了,那就是安全。”

“火器、火藥、堅船利炮、弓弩、甲冑的價格,會漲到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費利佩既然不讓大明好好做生意,那就攪的泰西不得安寧。”

“而且非常簡單,他們那邊宗教矛盾,尤其是羅馬教廷和新教之間的矛盾,已經有些不可調和了,現在有大光明教橫插一腳,只需要稍微挑撥下,就可以讓泰西陷入全面戰爭之中。”

“那時候,賣什麼、怎麼賣、賣多少,還不是大明說了算?”

“白銀流入減少和貨物流出減少,外貿蕭條都可以解決了。”

西花廳裡全都是莫愁湖的風,彷彿在說,莫愁莫愁,萬事不用愁,除了風聲外,西花廳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種沉默振聾發聵。

“大明的確沒有足夠強大的遠洋部署能力,無法懲戒費利佩的倒行逆施,他不是一直想要建立泰西商業聯盟,和大明抗衡嗎?那就打!打的頭破血流,臣倒是要看看,他怎麼建立商業聯盟。”張居正補充了理由。

黎牙實是個蠻夷,他已經足夠壞了,他想到了三個辦法,最極端的想法也是進攻富饒銀礦,黎牙實的壞,和張居正的狠毒,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之上。

“有什麼問題嗎?”張居正看大家都不說話,有些疑惑的問道。“沒有問題!”沈鯉擺手說道:“我贊同!”

“某輸得不冤啊。”王崇古又又又一次服氣了,當初也不知道是不是膨脹了,居然跟這種人鬥!

張居正狠起來,是真的可以跳出君君臣臣、傳統儒學的框架之外去思考問題,這是王崇古做不到的。

思維定式是極其可怕的禁錮,一個人做事全都是思維定式。

人的認知指導人的一切行爲,但張居正似乎沒什麼思維定式。

四夷不徵自服,九邊不戰而安,是儒學文化裡柔遠人極其重要的文化內涵,主張王化、王道,不主張霸道,但張居正從來不是一個眼裡只有王道的人。

朱翊鈞看了一圈,看到閣臣們不反對,才笑着說道:“大明好好說話的時候,費利佩不聽,那就用蠻夷能聽得懂的方式吧,朕來做這件事,明日朕召見法蘭西的使者,同樣他也是大光明教的主教之一。”

“這件事,朕來推動。”

張學顏沒有任何痕跡的看了眼張居正和皇帝,確定在張居正提到之前,陛下其實也想到了這個辦法,輸出戰爭,而且陛下心裡,甚至已經有了如何挑起戰爭的預案。

只不過沒人說,陛下會悄悄的做;

有人說,陛下會明目張膽的去做。

葉向高作爲中書舍人,起居注上,空白一片,就記錄到了大明不必超發寶鈔,就徹底停下了記錄,但他沒有去入廁,而是坐在一旁旁聽,這些話不方便記,但方便學。

狠毒嗎?葉向高認爲一點都不,在他眼裡,蠻夷都是羣蟲豸,對付蟲豸,自然要重拳出擊。

誰攔着大明做買賣,誰阻攔自由貿易,誰就是大明的敵人!

“諸位不必擔心,不會導致大明道德滑落,頂多就是朕個人,比較關切大光明教的危機就是了。”朱翊鈞看得出朝臣們在擔心什麼,道德滑落。

大明認爲高道德是一種優勢。

的確是優勢,要不然司馬家也不會被罵幾千年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知道司馬昭篡位的野心,決定玉碎九重,帶領親衛衝出了王宮,被太子舍人成濟所殺,成濟抽戈犯蹕,刃出帝背,曹髦當場身死。

在曹髦被殺十二天後,天下議論紛紛,司馬昭不得已,殺了成濟,夷了成濟三族。

成濟兄弟得知消息後,光着膀子爬上了屋頂,對着圍觀的百姓,把司馬家的醜事,全都講了出來!

長安的百姓這才知道了,是賈充下的命令,成濟只是執行,而且賈充是得到了司馬昭的指示。

抓捕成濟的軍兵,只好把成濟兄弟二人射殺在了屋頂。

成濟被夷三族,但下命令的賈充,卻得以保全,可是這個賈充作爲宰相,不被任何人尊重。

有個叫庾純的郎中令,和賈充喝酒喝急眼了,當着賈充的面兒說:賈充!天下兇兇,由爾一人。

賈充當場破防,要跟庾純打架,因爲左右攔着,纔沒有成。

賈充作爲大都督征討吳國,攻滅了吳國,吳國皇帝孫皓被俘,成爲了歸命侯。

有一次賈充說孫皓在吳國暴行累累,說他做亡國之君就是因爲挖人眼睛,剝人面皮,活該亡國。

孫皓嗤笑的反駁賈充:有做爲臣子卻弒殺他的國君,以及奸險狡詐不忠的人,就對他用這種刑罰。

賈充被反駁的啞口無言,因爲根本沒法回答,他但凡是多說一句,孫皓就會說:司馬昭弒君,你賈充作爲司馬家的宰相、征討吳國的大都督,殺曹髦也是殺,殺司馬炎也是殺。

賈充死後,以他的文治武功,滅東吳、三家歸晉的赫赫戰功,無論如何該得到一個美諡,但是沒有,禮官議諡曰‘荒’。

司馬家自然不同意,爭執了很久,最後給了賈充一個武的諡號。

高道德對外是一種劣勢,但對內是一種優勢,連孫皓這種亡國之君,面對賈充的時候,都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指點點。

賈充還不能報復,他已經殺了曹魏的皇帝,再殺一個東吳皇帝,司馬炎恐怕要擔心,自己被賈充所殺了。

賈充沒有那麼做,但是他的女兒賈南風做了皇后,把西晉禍禍沒了。

朱翊鈞對閣臣們承諾,這件事他來做,不會造成大明的道德危機,大明沒有輸出戰爭,《萬曆起居注》爲證!

萬曆十七年西花廳議事,只說了大明發行寶鈔應對。

次日清晨,在大明閣臣的陪同下,朱翊鈞在莫愁湖行宮接見了來自法蘭西的大主教,若昂·德·洛林。

“尊貴的大明皇帝,富有智慧的先知,來自遙遠泰西的信使,竭誠拜見陛下,願智慧永遠與陛下爲伴,卑微的僕從,帶來了大牧首的問候,感謝先知的賜福,大光明教一切順利。”若昂恭敬見禮後,訴說了這次來的目的,朝聖。

英西戰爭打的再熱鬧,對於宗教而言,朝聖纔是最重要的。

因爲陛下是個世俗的君王,若昂沒有從松江府跪行到應天府,已經非常不虔誠了。

若昂真的問過,松江巡撫李樂十分明確的告訴若昂,若是跪行,恐怕陛下會驅逐若昂。

“卑微的僕從,懇請先知指點疑惑,我們打算選擇鳳凰,做爲我們的教徽,但大光明教的聖火使和主教們,進行了多次的商量,無法確定它的圖案,還請先知爲我們解惑。”若昂懇請皇帝賜予教徽。

大明沒有普遍的徽章文化,但是在泰西卻非常的廣泛,一個精美的徽章,能夠吸引更多的信徒。

“好說。”朱翊鈞示意馮保將禮部呈送的方案,交給了若昂。

這是禮部聽說法蘭西使者訴求後,用了兩天時間設計出來的,除了徽章之外,還有配套的泰西飾品設計。

一個藝術化的火鳳凰,振翅高飛,而火鳳凰的背後,是伏羲八卦,代表着大光明教的第一個智慧化身就是伏羲。

“走的時候,可以帶走一些鳳凰旗和胸針、鏡盒、吊墜等。”朱翊鈞笑着說道,堂堂大明皇帝,在面見外使的時候,總是自然而然的談到生意,大明朝臣們也都習慣了陛下這種風格。

賺錢嘛,不寒磣。

這些飾品都是皇莊精心設計的,價格極其昂貴,朱翊鈞就很喜歡其中的一種飾品,是一個玉石胸針,這枚胸針是王皇后設計的,還親手做了一枚。

朱翊鈞是非常佩服王皇后在藝術上的天分,無論是音樂還是珠寶首飾,一點就通。

朱翊鈞對這些一竅不通。

羅馬教廷四處兜售聖水,朱翊鈞則是兜售聖器,在這方面誰也別說誰,都是用宗教去賺錢。

“感謝先知的賜福!”若昂欣喜若狂,天朝上國的審美,是真的高級!

對於大光明教而言,只要大明這個聖地還在,大光明教就永遠可以浴火重生,薪火不滅,而大光明教把傳教行爲,叫做傳火。

之所以定鳳凰爲教徽、浴火重生、傳火這些叫法,完全是因爲大明是火德。

馬麗昂在制定教規的時候,是非常嚴謹的,絕非極樂教那種草臺班子,畢竟泰西搞宗教搞了那麼多年,在這方面,非常專業,也有很多專業人才。

葉向高奮筆疾書,大明得到了銀子,大光明教信徒得到了賜福這種情緒價值,多麼划算的買賣!

朱翊鈞有些擔心的說道:“朕聽說,朕給大牧首的十艘五桅過洋船,給大牧首帶來了許多的麻煩?”

若昂再拜說道:“先知的目光穿過了廣袤的大海,看到了大光明教的困境,就像是智慧源於天地,而富有智慧的先知,看到了我們正在遭受的劫難。”

“先知曾說過,好運隱藏在不幸之中,而不幸總是伴隨好運前來,我們遭受的一切苦難,都是獲得智慧必須要走過的路。”

若昂說的是大明標準的拉丁文,而且是大明禮部加了幾個字母,發音更加準確、含義更加清楚的拉丁文。

大明禮部幫拉丁文修改了很多使用上的邏輯錯謬,讓拉丁文更加精準。

朱翊鈞想了半天,其實原句應該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福禍相依,是對立且統一的關係。

上一次馬麗昂來到大明,朱翊鈞告誡她不要在成功後變得自滿,確實說了這麼一句。

“費利佩二世不允許這十艘五桅過洋船通過麥哲倫海峽,據說在麥哲倫海峽逗留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你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朱翊鈞詢問起了被爲難的細節。

交付法蘭西的十艘五桅過洋船,屬於自由騎士團,費利佩不準這些船通行麥哲倫海峽,他不允許其他國家獲得五桅過洋船,這種足以改變戰局的武器。

“駐守麥哲倫海峽的西班牙海軍,也有自己的私慾,只要給一些報酬,他們就樂意放行了,事後告訴費利佩,我們繞行了更南面的死亡風暴海峽。”若昂一語道破。

沒什麼太大的玄機,就是賄賂。

費利佩的命令當然重要,但眼前的黃金和白銀,同樣動人。

只要在彙報的時候,給一個能夠交代的理由就是,費利佩二世又不可能親自駕五桅過洋船去嘗試,驗證是否真的可以通過。

“原來如此。”朱翊鈞笑了下,馬爾庫斯還擔心費利佩報復,關閉麥哲倫海峽,但他的海軍,似乎有自己的想法。

大明最遠也就把水師佈置在了舊港總督府,再遠,朱翊鈞不會派水師駐紮了,萬士和談到過這個問題,殖民者不可避免的本地化。

“但朕覺得爾等,還是要小心些費利佩二世,作爲羅馬教廷的護教者,他很有可能對大光明教不利,就像他對新教那樣。”朱翊鈞看似小心提醒,實則暗藏禍心。

天主教和新教已經勢如水火了,宗教裁判所在尼德蘭做的孽,多數都是以燒死異端爲名義。

“之前,大光明教沒有遭受到新教的待遇,完全是因爲大光明教過於弱小了,現在大光明教已經發展壯大,教廷怎麼可能坐視不理呢?”

“就像福與禍一樣,安與危也是對立且統一,一定要居安思危。”朱翊鈞的話充滿了蠱惑性。

“先知!在僕從出發前的一個月,有兩名大光明教的牧師和新教的牧師,被燒死在了羅馬鮮花廣場之上!該死的騙子,把我們的牧師欺騙到了意大利傳教,趁機逮捕了他們!”若昂憤怒無比的控訴着教廷的暴行。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異教徒是信了僞神的可憐人,而異端是背叛者。

這一次啓動羅馬鮮花廣場的火刑柱,主要是爲了對付新教,大光明教的牧師是順帶。

“局勢已經如此糟糕了嗎?”朱翊鈞頗爲擔憂的說道:“可惜,大明距離泰西實在是太遠了,朕幫不了你們什麼,朕這裡有一本翻譯成拉丁文的《鬥爭卷》,你帶回去,希望能給你們提供一點點的幫助。”

朱翊鈞示意馮保拿來了翻譯好的鬥爭卷。

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請假條高燒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
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請假條高燒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