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

上海機械廠滿足了五樞論中的四個樞機關鍵,人口、投資、研發和市場,唯獨欠缺了資源。

朝廷覺得松江府通衢天下百貨,可以克服資源的缺口,所以在上海營造了機械廠,事實證明朝廷錯了,資源的短缺,是極爲致命的。

而且還出現了出乎朝廷預料之外的問題。

松江府的丁口已經膨脹到了四百五十萬的地步,而順天府依舊只有三百五十萬丁口左右,松江府的人力資源極其充足。

勞動力市場供應充足的時候,就是買方市場,購買勞力的工坊主,就獲得了極大的議價權。

只要能源、礦料稍微有所波動,就會出現一個可怕的問題,那就是許多匠人們無事可做。

在皇帝南巡之前,松江府的聚談,甚至談論到了一個問題,要不要讓匠人不勞而獲的討論。

而這個討論的背後,折射出了許多許多的問題。

十八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壯勞力富集的地區,能源、礦料供應上輕微的波動,就會讓一批壯勞力陷入無事可做的地步,壯勞力、無事可做、無產無田土、肚子餓,這四個詞組合在一起的威力,別說勢要豪右,就是皇帝都得心驚肉跳。

讓匠人不勞而獲的議題,完整的邏輯是:

壯勞力有勞動力可以售賣,而松江府地面沒有足夠的崗位,來購買壯勞力的勞動力,事實上,壯勞力不得不“賦閒”時,松江府朝廷、勢要豪右,就應該本着‘罪不在匠人懶惰’的理由,而給與他們生存所需的工資,避免社會陷入動亂。

這個議題引起了十分廣泛的討論,卻沒有任何的結果。

某種程度上,徐四海這些傳幫帶背景下誕生的工賊們,能夠獲得權力,代替匠人們和工坊主、富商巨賈、勢要豪右議價,都是因爲‘你不幹有的是人幹’的困境。

所以,上海機械廠失敗了,失敗並不可怕,不知改進纔可恥。

大明在跌跌撞撞的坎坷中,找到了南輕北重的基本方向,這讓大明士大夫們重重的鬆了口氣,社會基本穩定,代表着士大夫依舊可以穩定的獲得權力,不至於地位向下滑落。

在張居正的帶領下,關於北方以採礦、冶煉、能源、建材、馳道產業、造船爲主的重工業產業規劃,在萬曆十七年十月末,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並且將產業規劃呈送給了皇帝陛下。

共計115個直接隸屬於工部管理的官廠建設計劃,橫空出世,這115個官廠,主要是煤炭、焦炭、水肥、機械。

造船主要集中在旅順、金州衛、朝鮮仁川、釜山。

十一月,九龍大學堂營造完成的時候,大明皇帝身穿十二章袞服出現,帶着羣臣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郊祭,在大祀殿天壇祭祀上天,告知上天,九龍大學堂告成,文脈興盛,以及十八個大學堂的規劃。

在祭祀之後,皇帝住進了祈年殿裡。

朱翊鈞要爲大明祈雪,修省七日,以求天庇。

祈年殿修省,是嘉靖末年形成的一種政治手段,主要用於籠絡人心,表達一種政治姿態,表示了皇帝對萬民的重視。

嘉靖三十六年到四十五年,嘉靖皇帝一共祈雪六次,隆慶二年到隆慶五年,隆慶皇帝祈雪、祈雨三次。

朱翊鈞內心,真心希望老天爺能給點面子,下一點雨雪,風調雨順一些,別讓百姓們顛沛流離。

萬曆十七年中秋之後,北方普遍乾旱,降水很少,到了十月也只有北風嘶吼,沒有一點點要下雪的徵兆。

七日後,朱翊鈞站在祈年殿之前,負手而立,看着天空,面色凝重。

朱翊鈞一共進行了三次的修省,前兩次都下了雪,這一次,老天爺似乎不打算給他面子了。

“陛下,欽天監和格物院天文院奏聞,如果今年冬天大旱,來年夏秋,恐怕會…”馮保有些疲憊的將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陛下修省這七日,馮保也沒閒着,一直在奔波,也在祈福,但終究是念念不忘,沒有迴響。

“恐怕會如何?”朱翊鈞拿過了奏疏,打開看了許久,才又嘆了口氣。

馮保不敢說出來,如果今年冬季不下雪,明年春天會大旱,大旱之後,會在六七月份形成大降雨,最終形成劇烈的洪澇災害。

天地不和,陰陽失度;冬雷夏霜,水旱不調;萬物幹陸,華葉燋枯。

歷史上記載了很多次這樣的‘水旱不調’的景象,欽天監認爲是天地不和,陰陽失衡,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這些降水會在夏天傾瀉,在農作物生長的時候,缺水缺的厲害,華葉燋枯,在夏季的時候,洪澇生靈塗炭。

歷史經驗告訴欽天監,如果持續數年水旱不調,朝廷能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也就是等死。

而造成水旱不調的原因,格物院天文院也給瞭解釋,大明是典型的雨熱同期,氣候炎熱的時候,降水量也非常的充沛,氣候寒冷的時候,降水量急劇減少。

有好處,風調雨順的時候,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農作物增產;

有壞處,陰陽失度的時候,旱的時候旱死,澇的時候澇死,農作物減產,雨熱同期會放大陰陽失度的危害。

地中海沿岸不是如此,地中海沿岸是雨熱不同期。

朱翊鈞鄭重的收好了奏疏,站在祈年殿前的月臺上,看着天空。

“轟隆隆。”

馮保聽到了雷聲,嚇了一個大哆嗦,看着天邊驚駭無比,是冬雷,冬雷天響!

“怕什麼怕,朕都不怕,你怕個什麼。”朱翊鈞看馮保這個樣子,反倒是笑了起來,臉上的沉重一掃而空,馮保作爲宮裡的老祖宗,真的很少很少,表現出這樣的驚恐。

“陛下,應…應讖…了。”馮保又打了個哆嗦,顫顫巍巍的說道。

朱翊鈞笑着說道:“什麼應讖,這是欽天監長期以來對災害的觀察總結罷了,冬天打個雷而已,看你那樣子。”

應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政治謠讖,歲在甲子,黃天當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之類的話。

朱翊鈞身在大明,意識到了小冰川氣候,對大明的另外一個極其可怕的影響,人心啓疑。

當冬雷天響,在所有人的耳邊響起的時候,人們心底就會不由自主的升起一個可怕的疑惑,這大明江山是不是國祚到頭了?大明朝廷是不是正在被老天爺拋棄?老朱家到底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讓老天爺如此的震怒。

這個疑惑一旦升起,就會不可抑制的造成共識解體。

一切政體,都是集體意志的體現,共識是政體存在的根基。

連馮保這個內相,都對冬雷天響如此驚恐,更遑論天下黎民了。

“怪不得歷代皇帝,都只聽想聽的話,朕也希望欽天監沒上這道奏疏啊。”朱翊鈞看着天空,重重的吐了口濁氣說道:“這賊老天,就不能再等等嗎?”

再給朱翊鈞五到十年的時間,讓他完成南輕北重的基本佈局,讓鋼糧對流建立,到那時候,大明挺過小冰川的概率就會增加數倍。

真的再有十年,不,五年的時間,就不會如此被動了。

閉上眼睛,捂上耳朵,搖晃身體假裝列車還在前進,粉飾太平這種事,人們確實喜歡,朱翊鈞總是表現出了要聽實話的姿態。

可是欽天監真的說了實話,皇帝陛下看起來又不是很開心。

“不修省了。”朱翊鈞甩了甩袖子,離開了祈年殿,既然沒有迴應,那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皇帝沒有回通和宮,先去了北大營操閱軍馬,皇帝再次出現在了武英樓裡,讓京營軍兵們略有些躁動的心,立刻變得平和了起來。

在武英樓,朱翊鈞和戚繼光談了近一個時辰,關於軍管配給的問題,軍管配給需要有人去執行,而京營銳卒的這十萬精兵和退役的五萬備倭軍,就是在迫不得已時候,皇帝伸向大明的手腳。

戚繼光也調整了講武學堂的課程,稍微減少了一些軍事培養,增加了很多的算學課程,度數旁通,是軍管配給的關鍵。

皇帝離開了北大營後,回到了通和宮內,又下章內閣問政。

“陛下,元輔和次輔的浮票。”馮保將陛下問政的奏疏,交給了皇帝陛下,皇帝的想法,被內閣打回了。

朱翊鈞問政,就是詢問內閣,是否可以開啓一次,對全國範圍內糧倉府庫的稽查,這裡面一定會有人火龍燒倉,也一定會有人死在稽查之中。

但內閣的意見是,不要稽查。

理由是:朝廷這個時候稽查,地方衙門爲了補齊虧空,一定會大肆搜刮糧食,而地方衙門和地方縉紳沆瀣一氣,衙門不會搜刮縉紳之家,而是對窮民苦力,敲骨吸髓。

災荒還沒來,人禍先來了,對於百姓而言,天災固然可怕,人禍也不遑多讓,只有豐年纔可以查倉,災年的時候,不可輕動。

什麼都不做,有的時候,確實是一種智慧。

“陛下…”一個小黃門張皇失措的跑進了通和宮御書房內,沒注意腳下,栽倒在地上,小黃門吃痛,趴在地上,仍舊十分驚恐的說道:“陛下,正衙鐘鼓樓,鐘鼓樓的瓦片,脫落了!”

正衙鐘鼓樓作爲皇帝營造的奇觀之一,自從建成之後,就成了京師標誌性的建築物,這個鐘鼓樓用來報時,人們早就習慣了擡頭看一眼正衙鐘鼓樓,看一看時間。

鐘鼓樓的瓦頂,是琉璃瓦,金光閃閃,每年都會修繕,防止脫落,每次下雨,都會擦拭,是皇權的象徵,現在,瓦頂大規模滑落,煙塵遍佈了整個鐘鼓樓。

“可有人傷亡?”朱翊鈞面色一變,立刻問道。

“有兩人受傷,並無人死亡。”小黃門趕忙回稟,正衙鐘鼓樓瓦片脫落的時候,鐘鼓樓已經到點封閉了,人都離開了,兩名巡檢校尉,巡查時候,躲閃不及,一個被砸到了胳膊,一個被砸到了腿。

傷情並不嚴重,但傷筋動骨,疼是要疼一百天的。

“下章兵部遣吏員探望,湯藥錢和俸祿照發。”朱翊鈞聽聞並無生命危險,下旨撫卹了一番,湯藥錢和俸祿不會打折扣,而是全額發放,這是工傷。

屋漏偏逢連夜雨,冬雷天響,鼓樓瓦落。

朱翊鈞揉了揉眉心,打起精神,處置了這七日修省積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奏疏,皇帝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效,似乎沒有被這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給影響到。

這種氣定神閒的樣子,讓馮保也安心了許多。

“戶部要在年底之前,先發行一千萬銀的國債,情況如何了?”朱翊鈞問起了馳道國債的情況,三年每一年都發行一千萬銀國債,累計三千萬銀,年計利4%,十年期限。

“還沒發行,已經被搶空了。”馮保立刻俯首說道。

國債還沒發行,就已經被有關係有門路的人給搶空了,能從皇帝身上薅銀子還不用怕被報復的機會,可不太多。

朱翊鈞略顯意外的說道:“這些勢要豪右,倒是識趣,朕還以爲他們打算藉着天災,給朕上點壓力,朕本來打算,若是無人認購,就把當年開闢的海外種植園都賣掉籌錢。”

“勢要豪右有恭順之心,西土城遮奢戶吳中姚氏,要認籌三百萬銀,還說朝廷若是有困難,就給立塊碑便是還了,結果也就只搶到了一百二十萬銀。”馮保俯首說道。

西土城遮奢戶,其中最爲豪奢的就是吳中姚氏,吳中姚氏是松江遠洋商行的二東家,僅次於松江孫氏。

吳中姚氏作爲浙江豪奢戶,之所以不肯參與到寧波遠洋商行,是因爲從那時候起,寧波遠洋商行就不是特別方便了。 朱翊鈞聽聞,笑着說道:“他想的還挺美,朕就是給姚光啓這個大功德士立碑,都不會給他們姚家立碑,欠他們的錢,朕會連本帶息的還給他們。”

“陛下聖明。”馮保笑着說道。

碑,真的不是那麼好立的,這碑根本就不是碑,而是免死鐵券,但凡是立了碑,皇帝要對姚家動手,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120萬銀買不到如此聖眷,300萬銀差不多能換到一個優待。

朱翊鈞是借錢,借錢又不是不還,不是皇帝求着勢要豪右納捐。

馮保作爲近臣,其實不太方便戳破皇帝的謊言。

勢要豪右若是真的把皇帝逼到了變賣海外種植園的地步,在這之前,勢要豪右可能已經被陛下給抄家,掘地三尺,挖墳掘墓了。

真當京師十萬京營刀口不會向內?京營已經不止一次展示了他們外戰的可怕,勢要豪右可不想自己被京營當成倭寇對待。

京營就是陛下能借到錢的根本原因。

一千萬銀,三千萬銀,五千萬銀,都能借的到,勢要豪右真的怕把皇帝逼急了,弄個京營入京拷餉的大戲出來。

從古至今,人們都普遍反對戰爭,厭惡戰爭,這是興文匽武可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馬上打天下,但馬上治不了天下,而人們反對、厭惡戰爭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是暴力不掌控在自己手中;第二個是暴力會傷害到自身。

指望人類集體善良,就和指望人類集體理性一樣,是一種幻想,暴力過多的膨脹,一定會帶來災禍。

這拷餉拷不出來足夠的錢糧,屠殺就會如影隨形。

朱翊鈞處置完了手中的奏疏,看着宮人們關閉門窗,又起風了,塵土飛揚,打的玻璃霹靂作響,朱翊鈞已經分不清楚是風聲、砂石吹打窗欄、冬雷的響聲了。

朱翊鈞坐在御書房的太師椅上,靜靜地坐着,思考着該何去何從,這一坐,就到了酉時三刻,風聲終於小了一些。

“陛下,風好像慢慢停了。”馮保提醒陛下,該休息了,他沒有拿出牌子來惹陛下不快,陛下心裡有事,哪有心情去澆花。

“嗯。”朱翊鈞站起身來,盥洗之後,心事重重的睡下。

這一覺睡得也不踏實,顯然是有些心緒不寧,次日皇帝醒來的時候,甚至覺得有點頭暈腦脹,他下牀的時候,覺得腳步有些虛浮。

生病了,朱翊鈞立刻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異常,下旨輟朝,讓大醫官陳實功入宮,李時珍已經老退,不能視事兒,現在陳實功是大醫官裡的中流砥柱。

“脈浮緊而弦,左關脈獨顯鬱滯,右寸脈浮滑;乃是肝氣鬱結,木失條達,氣機壅滯;憂思過度,耗傷心脾,心陰不足。”

“再加上祈年殿風寒乘虛襲表,衛陽被遏,肺氣失宣。主證:外感風寒表實證;兼證:肝鬱脾虛,心陰不足。”陳實功在望聞問切,寫好了問診書。

“陛下,休沐三日,稍微調養下身體爲宜,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並無大礙。”

陳實功很清楚,陛下這個病,一點都不嚴重,治病好治,心結難醫。

“那就輟朝三日吧。”朱翊鈞倒是從善如流,沒有死扛,他要是真的一病不起,別說萬曆維新了,大明江山社稷怕是都岌岌可危。

身體是一切的本錢。

朱翊鈞休息了一天,身體的不適都已經全部不見了;又休息了一日,覺得自己已經全然康復。

到了第三日,朱翊鈞仍舊輟朝,也沒處理奏疏,而是在龍池旁,裹着個大氅,聽馮保和張宏二人講評書。

大醫官說不要勞神,朱翊鈞連書都沒得看,除了聽評書,也沒什麼事可做了。

十七年時間,朱翊鈞已經被權力異化,沒有多少愛好。

“卻說那平壤城外朔風如刀,陣陣刮人骨,那倭酋小西行長仗着兵強馬壯,竟在箭樓上掛起丈八白幡,上書:大明無人四個血字!”馮保一拍驚堂木,瞪着眼說着平壤之戰。

張宏故作憤怒的說道:“倭寇好膽!”

馮保端起了架子,繼續說道:“忽聽西邊三聲號炮響,但見雪塵飛揚處,闖出一匹照夜玉獅子,馬上將軍銀甲白袍,手中鳳翅鎦金钂,寒光凜凜,正是京營副總兵、寧遠侯麒麟子李如鬆!”

“李將軍威名天下揚,倭寇只怕是有去無回!”張宏端着手,氣定神閒的講着。

馮保繼續說道:“這李將軍星目掃過敵陣,威風凜凜,長笑道:倭寇不知死活,且看本將如何破陣擒賊寇!”

馮保和張宏專門去請了前門大茶樓的大師傅,學了講評書的說學逗唱,也沒別的目的,就是爲了給皇帝解悶,陛下的愛好實在是太少了些。

這幾日唯一順心的事,就是一千萬銀的特別國債順利發行,其餘諸事不順。

連勢要豪右都覺得,陛下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大明若都是這樣的明君,也沒什麼君臣矛盾了,即便是最終結果不美,那也只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馮保和張宏已經足夠努力了,但陛下的心思,顯然不在評書上,因爲,又起風了。

風起雲涌,寒風陣陣吹過了龍池,引起了陣陣的波瀾,朱翊鈞忽然伸手,讓風略過了指間,他示意馮保和張宏不必繼續講,而是靜靜的感受着寒風。

朱翊鈞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風中居然有了陣陣的溼氣,或許是吹起了龍池的水,纔有了溼氣。

“這風,有些怪異。”朱翊鈞感受了一會兒,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擡頭看着天空,一滴雨,落在了朱翊鈞的手心。

這滴雨水,有點髒,一點都不似江南的雨那麼清亮。

陣陣風起,雨點開始慢慢落下,砸在了龍池上,斑斑點點,風太涼了,小雨很快就變成了雨夾雪。

“下雨了?”馮保手裡拿着驚堂木,有些迷茫的看着天,用力的擰了擰自己的臉頰,劇烈的疼痛傳來,他才知道,這不是做夢。

“陛下,下雪了!下雪了!”張宏也懶得講評書了,大聲的喊道:“大喜,大喜啊!”

很快,雪花飄飄撒撒,初時像鹽撒的到處都是,後來,變成了紛紛揚揚。

朱翊鈞緊了緊身上的大氅,點頭說道:“的確是大喜,下章戶部,拿出煤三十萬斤,撥付東西舍飯寺,養濟院,防止窮民苦力凍斃。”

“臣遵旨!”馮保小跑着離開,去了戶部,讓戶部撥炭。

朱翊鈞覺得自己沒什麼病了,回到了御書房,開始處置奏疏,並且下章了內閣,明日照常廷議。

一場大雪,一晚上就紛紛揚揚下了尺厚,大雪有諸多不便,但沒人抱怨大雪,甚至希望它可以下的再大些。

欽天監沒有撒謊,格物院說的水旱不調,雨熱同期,也不是欺君,冬雷天響,確實是一種讓人膽寒的徵兆,一旦今冬無雪,旱蝗澇瘟接踵而來,如此數年,必然天下大亂。

“臣等爲陛下賀,爲天下賀。”張居正帶着羣臣見禮,恭賀天降瑞雪。

朱翊鈞示意諸臣工免禮,搖頭說道:“今年雪來得晚,還下的少,去年冬天連續下了三天才停,僵雪來年春天才化,這次只下了一天就停了,而且雪化了一些,眼看着過不了幾日,就會化完了。”

“來年旱情,依舊嚴峻。大明的天象,大抵就是皇叔那句,這天象,從今年起,每年都是日後十年最好的一年。”

昨日大雪後,到傍晚,雪越下越大,朱載堉專門入宮了一趟,這一場雪,搞得朱載堉跟個搖脣鼓舌的奸臣,朱載堉對着堪輿圖和皇帝講了半個時辰的天象,但在事實面前,朱載堉的解釋,像是在狡辯。

但僅僅一夜之後,雪就停了。

其實恰恰證明了,欽天監和格物院的說法是正確的,天象正在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極端,整體趨勢沒有改變。

皇帝一番話,喜氣洋洋的文華殿,立刻變的安靜了些,沒有人不喜歡聽吉祥話,但陛下顯然更願意聽實話。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老天爺終究是給咱們大明留下了一條活路。”朱翊鈞看着張居正說道:“先生,明年夏收之後,開始全面稽查糧庫,敢侵貪者斬,火龍燒倉連坐家眷,重典治貪,以防天變。”

張居正立刻俯首說道:“臣遵旨。”

這場雪還算及時,可以極大的提振人心,但不代表欽天監、格物院說的是謊話,說實話,需要極大的勇氣,說謊,可以和光同塵。

朱翊鈞非常非常厭惡和光同塵、相忍爲國這兩個詞。

“劉永順、莊履豐確爲選貢逆黨餘孽。”緹帥趙夢佑奏聞了緹騎的調查結果,劉永順、莊履豐合謀殺人,就是爲了死無對證。

甄濯蓮死了,緹騎們對秀錦街小院掘地三尺,也沒找到什麼線索。

峰迴路轉,火器博士周建侯的兒子,主動到鎮撫司投案,拿出了甄濯蓮寫的餘記閒書。

甄濯蓮在人生最後時刻,趁着周建侯到的時候,將這本餘記閒書交給了周建侯這個陌生人保管,彼時,甄濯蓮就已經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買她的商人不會放過她,劉永順不會放過她,莊履豐也不會放過她,沒人會放過她,反倒是這個超然物外的格物博士,還有可能幫她報仇。

周建侯將這本餘記閒書,交給了兒子,讓兒子投案自首,周建侯本來打算兒子立功後,再問皇帝給兒子求情,死罪難免,但不要禍及家人,周建侯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不孝子,死就死了。

緹騎對周建侯的調查,都是瞞着周建侯做的,當週建侯得知命案是栽贓嫁禍之後,全家才如釋重負,結束了惶惶不安的日子。

“選貢案逆案餘孽,共計一十三人,涉六部諸司。”趙夢佑看了一圈,才彙報了具體的名冊。

其實還有宮裡一人,逆黨送到宮裡一個小黃門,已經被馮保沉井了。

宮裡這個小黃門,讓東廠、北鎮撫司心驚膽戰,背後直冒冷汗。

因爲這個小黃門男生女相,長相十分秀麗,十分聰慧,做事十分利索,這小黃門入宮,是奔着皇長子身邊去的。

非常顯然,逆黨打算效仿‘李承乾和稱心’舊事。

李承幹是李世民的太子,承幹承幹,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李承幹從出生起,就被寄予厚望。

李承幹自從和男生女相,模樣極好的近侍宦官稱心,玩到一起後,整個人都變得愈發古怪了起來。

爲此,朱翊鈞專門挑了一大批胸涌澎湃、腿比命長的宮婢在朱常治身邊,是否成才,可以培養,這要是長歪了,會被人世世代代笑話。

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
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