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

內史、少府之外,存在於漢家三公九卿制當中的另外一個怪胎——或者說是另外幾個部門所組成的怪胎,便是漢家頗有些冗雜的宿衛力量。

衆所周知,漢九卿當中,便有兩個職務與禁中宿衛直接相關:衛尉,以及郎中令。

而在九卿之外,還有一個雖無九卿之名,然權柄更甚於九卿的中尉,負責整座長安城的宿衛。

用更通俗的語言來描述,便是以宣室殿的漢天子爲中心,由內而外,分別有三道各自爲政的宿衛系統——護衛天子左右的郎中令,宿衛未央宮的衛尉,以及保衛長安城的中尉。

三道保險,三個互不相干的系統,看似是最大限度確保了皇帝的人身安危,但在絕大多數時候,這三個部門所履行的權責,都維持在高度重合的狀態。

就拿當今劉榮來說:無論是出於政治因素考慮,還是由於漢家過往傳統的原因,劉榮都很少‘挪窩’。

除了每五日一朝東宮長樂,以及隔三差五去上林苑視察外,劉榮別說是出長安城了——就連未央宮,劉榮都是不怎麼出的。

而漢家現有的禁中宿衛體系,明確規定了郎中令、衛尉、中尉三個部門的職責。

——郎中令本人,理論上要無時不刻隨侍天子左右,帶領手下的宮中郎官,負責天子的安全,以及秘書、助力,乃至私人醫生等工作。

也就是說,無論天子在哪兒——在未央宮趴窩還是出宮撒歡,郎中令都得片刻不離天子左右。

當然了,作爲一個肉體凡胎,有家有室的人,郎中令顯然也不可能真的一輩子都在漢天子身邊,片刻不離。

可最起碼,天子出行時,郎中令得確保自己在天子身邊;

在天子趴窩未央宮時,郎中令也得保證每一天的十二個時辰裡,有一到兩個時辰陪侍天子左右。

這是郎中令,漢天子身邊的狗皮膏藥,不受漢家任何官僚系統控制,直接向天子本人負責的‘個人武裝護衛’力量。

而衛尉,又和郎中令呈現出極大的反差。

——郎中令,是天子在哪兒我在哪兒;

而衛尉卻是無論天子在哪兒,我都只管皇宮。

劉榮記得小時候,宮中的老先生們爲諸皇子授業時,曾以一個極度生動的例子,來解釋郎中令和衛尉之間的關係。

說是一夥賊人,如果能在不破壞未央宮各宮門、各宮牆,不踏足未央宮任何一片土地的前提下,將未央宮內的漢天子憑空給擄走,那這件事,就和衛尉完全沒有關係。

因爲衛尉的責任,從來都不是保衛皇宮裡的漢天子,而僅僅只是保衛皇宮而已。

雖然這個生動的例子稍有些誇張,但劉榮很清楚這話,基本可以算作是話糙理不糙。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一個不管天子安危,只負責皇宮守衛的職務,是因爲衛尉,本質上是外朝,或者說是國家爲天子配備的護衛軍統領。

郎中令是天子私人武裝,貼身保鏢;衛尉是國家配備的武裝護衛——便是二者之間最本質的區別。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三十多年前,自代地入繼大統的太宗孝文皇帝,纔會在即位之初,於未央宮的皇位上如坐鍼氈,寢食難安。

——衛尉是外朝爲天子配備的禁中宿衛武裝;

而當時的太宗孝文皇帝,純粹就是陳平、周勃等老臣拉來充門面的泥塑雕像,根本無法插手外朝事務。

故而,太宗皇帝非但無法通過任命一個值得自己信任的衛尉,來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掌控自己的護衛武裝,反而還要被這個外朝所任命的衛尉,堵在皇宮裡全方位無死角監視。

最終,萬般無奈之下的太宗孝文皇帝,只能發明出一個‘衛將軍’的職務,再任命自己從代國帶來的心腹:宋昌擔任這衛將軍的職務;

再然後,便是衛將軍宋昌,率領太宗皇帝從代國帶來的班底親衛,在未央宮中——在未央宮宮牆內、宣室殿殿門外的區域來回巡邏,才把宮牆上那一圈屬於衛尉的武裝,與宣室殿的太宗皇帝給隔開。

憑藉這樣的方式,太宗皇帝才終於在未央宮宣室殿,睡上了自入長安、繼大位以來的第一個好覺。

而當時,太宗皇帝之所以不得已,發明這個‘衛將軍’來守衛自己,一方面,是衛尉不受太宗皇帝掌控;

另外一方面,則是天子私人護衛武裝:郎中令,也同樣不受當時的太宗皇帝控制。

衛尉不受天子控制,還能勉強理解爲:外朝勢大,天子闇弱,還沒能完全掌控朝堂。

但郎中令也不受天子控制,卻足以說明當時,太宗皇帝所身處的境遇,究竟有多麼糟糕了。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漢家的政壇上,纔會有‘一朝天子未必一朝臣,但一朝天子必定各有一朝郎中令’的說法。

——天子直屬禁軍統領,換誰做了皇帝,不都得任命一個絕對信任的肱骨心腹?

倒是衛尉,歷代漢天子都沒有像對待郎中令那般,秉承‘非心腹不可任命’的原則,而僅僅只是儘可能任命性格敦厚、本分,同時又極具原則的本分人。

一來,是衛尉本身就與外朝脫不了干係,就算以心腹充任,也大概率會和外朝同流合污。

二來,便是以衛尉,與郎中令形成一個制衡關係。

——郎中令管天子的人身安全,衛尉管皇宮的守備、宿衛;

若是這兩個人關係太好,一旦發生什麼意外,那被層層包圍的漢天子,可就當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了。

所以過去這些年,郎中令、衛尉這兩個職務的任命,也帶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大概模式爲:先任命一個天子心腹擔任郎中令;

然後再選出朝中,所有老實、本分,有原則的道德君子;

最後,從這些道德君子當中,選一個和郎中令最不對付、關係最差的人,擔任衛尉。

如果找不到——如果滿朝道德君子,都和已經定下的郎中令關係不錯,那不好意思,郎中令換人,另外挑個天子心腹擔任。

然後再重複上述操作:從滿朝道德君子當中,選一個和郎中令人選最不對付、關係最差的人擔任衛尉。

饒是劉榮這個後世來客,也不得不讚嘆:如果漢家的皇城宿衛武裝,只有這兩個部門相互制衡,那這絕對是相當高明的制度體系。

但事實上,漢家除了這兩個九卿部門,還有至少另外兩個非九卿部門,也同樣負責都城長安的宿衛工作。

——先是中尉;

作爲中郎將屬衙的上官,以及長安治安、巡邏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中尉的職權範圍,主要在長安城非皇宮區域。

也就是除未央、長樂兩宮,以及桂宮、高廟等區域以外的民居區。

但如果只有‘民居區治安巡邏’這一項職責,那中尉也完全不到和郎中令、衛尉職權重迭的程度。

想想也知道:如果真的只是個巡邏隊長、派出所長,那中尉也不可能被稱爲‘不是九卿,更勝九卿’的非九卿衙門了。

答案是:中尉手裡的權力當中,巡視長安街頭、維護治安,僅僅只是最不起眼的一項。

除此之外,中尉下轄的中郎將屬衙,還直接負責天子本人出行時的儀仗,以及聖駕保衛工作。

中郎將大家都知道——率領的中郎羣體,是從天下各地的軍中選拔出來,作爲儲備軍官培養的國家級軍事精英。

如今漢室的程不識、李廣兩位將軍,便是這個羣體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中郎這個羣體,在被朝堂中央召集到長安,並編爲五官中郎將後,除了要進行日常的軍事訓練,以及軍事理論知識學習,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天子出行時,擔任天子儀仗以及護衛。

——一方面,是爲了讓這些儲備軍官、未來的將軍們近距離沐浴天恩,對天子本人生出更多的認同感、親切感;

也算是對這些青年才俊的小小獎賞和榮耀。

畢竟封建帝王,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充當儀仗,又或是擔任親衛的。

另外一方面,以優秀的軍事儲備人才,來充當天子儀仗、門臉,天子臉上也有光不是?

想想看,你坐在黃屋左纛之中,前有禁卒開路稱警,側有騎士陪侍隨行,後有宮人舉着各式禮器,好大的排場。

民衆避退道路兩側,正爲這盛大讚嘆不已,卻發現你的隨行隊伍中,出現了李廣、程不識這種名震天下的人的身影!

而在你的天子滷薄當中,饒是這兩個名震天下的民將,也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卒子……

凡事,就怕這麼一對比。

你說你天下無敵,在沒有參照的前提下,人們普遍不會有概念,只會麻木的認同。

但你如果說,你五秒打死泰森、十秒ko葉問,李小龍不是你三合之敵,施瓦辛格連你一拳都扛不住,那大家就都有畫面了。

一樣的道理——你說天子生而神聖,天上地下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大家根本沒有概念;

但當李廣、程不識給你充當親衛,蕭何、張良爲你出謀劃策,韓信扶你下車,周勃給你擦鞋,那大家有了參照之後,就能直觀的明白:霧草,確實牛掰!

某種角度上來說,以軍事儲備人才來充當儀仗、護衛,也算是漢家除‘非壯麗無以重威’的長樂未央兩宮之外,僅有的形象工程了。

再者,軍事儲備人才與天子長期近距離接觸,也同樣是相當大的機遇。

想當年,郅都得太宗孝文皇帝賞識,便是因爲當時還只是箇中郎的郅都,毫不怯場的制止了太宗皇帝以身涉險,從而得以平步青雲。

李廣得到重用,也同樣是以中郎的身份,在某次陪同太宗皇帝出行遊獵途中,展現出了超凡的個人武力,從而征服了太宗皇帝。

而先帝年間,中郎郅都並沒有按照往常慣例,在結束中郎這個‘培訓期’後外放爲將,而是直接從中郎升任中郎將,也無疑是爲漢家的中郎羣體,開了一個不一樣的先河。

ωwш☢ TTkan☢ ¢ ○

——中郎,不一定非得外放爲將,走純粹的武將路子;

只要有那個本事,完全可以向郅都這樣,長留長安,先在朝堂站住腳跟,然後以更高的起點外放爲將。

比如郅都,如果以曾經的中郎身份外放,那大概率是縣尉或校尉起步;

可郅都先在長安做了中郎將,甚至一度差點被提拔爲中尉,秩二千石!

於是,郅都外放直接做了雁門郡尉。

現如今,坊間也有傳聞:雁門太守程不識可能調任朔方,郅都大概率要再次升官,擔任雁門太守。

一郡太守,這可就是實打實的國家柱石,封疆大吏了!

若是縣尉、校尉起步,在軍中得熬多少年、打下多少軍功,才能到郡太守二千石的高度?

於是,如今的郅都,成爲了中郎羣體爭相學習、效仿的對象……

言歸正傳。

中尉下轄的中郎將,出於政治原因,需要負責天子出行時的儀仗和護衛工作;

這就使得掌控中郎將屬衙的中尉,間接多出了一個‘護衛出行狀態下的天子’的職責。

而這,顯然和天子御用狗皮膏藥:郎中令高度職權重迭。

——中尉:護衛出行狀態下的天子;

——郎中令:護衛任何狀態下的天子;

——衛尉:理論上只護衛皇宮,實際上,也要護衛在皇宮內的天子。

這就等於說,漢天子無論是在宮內還是宮外,都有起碼兩波互無關聯的人馬,負責天子的護衛工作。

這還沒完。

三十多年前,太宗孝文皇帝扔出的迴旋鏢,在太宗皇帝駕崩之後,正中後世漢天子眉心。

——衛將軍!

在當年,僅僅只是被太宗皇帝出於‘搞個嫡系護衛武裝’的考慮,而臨時搞出來的衛將軍一職,在太宗皇帝進化爲在世聖人·漢文帝之後,已經升格成了都城軍區第一司令!

長安南、北兩支禁軍——南軍爲衛尉所掌控,宿衛皇宮,北軍爲中尉所掌控,拱衛長安;

而南北兩軍,外加掌控這兩支禁軍的衛尉、中尉,又同時被衛將軍所管轄!

如果說三十多年前,衛將軍‘衛’的是根基不穩、羽翼未豐的太宗孝文皇帝;

那如今,衛將軍‘衛’的,卻是整個長安——甚至是‘泛長安’地區……

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448章 墨家?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晚點更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4章 長安侯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晚點更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59章 社稷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353章 吞金獸!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40章 驗金石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308章 將戰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2章 博望苑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16章 大棒!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11章 人才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363章 黑土地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48章 墨家?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34章 還行吧晚點更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90章 族!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3章 家宴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99章 金布律?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17章 應有之理我再改改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調的一手好作息第311章 幽冥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27章 開戰!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87章 兄弟如手足
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448章 墨家?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晚點更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4章 長安侯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晚點更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59章 社稷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353章 吞金獸!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40章 驗金石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308章 將戰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2章 博望苑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16章 大棒!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11章 人才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363章 黑土地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48章 墨家?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34章 還行吧晚點更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90章 族!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3章 家宴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99章 金布律?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17章 應有之理我再改改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調的一手好作息第311章 幽冥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27章 開戰!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87章 兄弟如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