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

說白了,在‘賞功罰過’這一點上,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最根本的區別在於:遊牧文明把義務——尤其是天然義務看的太重;

同時又將權利——尤其是後天努力所應換來的權利看的太輕。

奴隸天生就該勞苦一生,且終生無望;

牧民天生就該自負盈虧,並供養統治者;

戰士天生就該英勇殺敵,同時又要解決自己的生存。

等等。

反觀農耕文明,則摒棄了許多‘什麼人天生就該如何如何’的義務,同時又充分承認了各個階級、羣體,通過後天努力爭取權益的正確性。

——貴族或許生來就是貴族;

但若是不知收斂,他也可能有不再是貴族的那一天。

——農民或許生來就是農民;

但只要足夠勤奮,並把握住機遇,他也可能發家致富,甚至封侯拜相。

事實上,農耕文明相對於遊牧文明的先進性,其實並非不同文明之間的先進性對比,而是不同文明階段的相對先進性。

說得再精確一點就是:落後的並不是遊牧文明,而是遊牧文明發展到現階段,所抵達的文明進程——奴隸制度。

沒錯;

如今的匈奴人,乃至於後世千百年後的諸多遊牧文明政權,事實上,文明進程都仍處於落後的奴隸制社會。

反觀華夏文明,幾乎是自有史書記載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的進程。

到了如今漢室,更是已經徹底進入了封建社會。

誠然,無論是過去千百年,還是如今漢室,以至於未來千百年,華夏文明也依舊留有不同程度的奴隸社會殘餘。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這些‘殘餘’或多或少,都始終是殘餘,而非主體。

這樣一看,一切就都很好理解了。

——華夏農耕文明,也曾經歷過奴隸制社會。

當時,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的華夏文明,並不比如今的匈奴人,又或是後世其他遊牧文明先進到哪裡去。

對於底層,當時的華夏統治者們,也同樣是過分強調天然義務,並堅決否定後天爭取權利的正確性。

什麼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之類的說法,也恰恰是從那個時代開始出現。

但在經過一整個奴隸制社會進程後,華夏文明通過總結歸納,發現這樣的社會體制,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奴隸天生就是奴隸,且永遠都是奴隸;

所以他們沒有追求、沒有對未來的憧憬。

故而,在社會生產活動中,他們無慾無求,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存欲,都時刻徘徊在有和沒有之間。

一個明明小到不能再小的挫折,就很可能讓他們生出‘算了,不活了吧’這樣的消極想法。

究其原因,便在於這既不能前進一步,也無法後退一步的人生,根本沒有值得他們留戀的地方。

但從奴隸往上一級,情況就好了很多。

——農民。

作爲同樣困苦,卻具備基本人權,並佔據文明重要組成部分、佔據文明成員絕大多數的階級羣體,農民相較於奴隸,無疑更有積極性。

雖然和奴隸一樣,農民生來就是農民,且永遠都無法更進一步,以躋身貴族行列,但他們和最底層的奴隸,卻有着一項至關重要的不同。

——奴隸,已經觸底了。

再怎麼擺爛,也不過是個死字;

根本沒有一個更低的階級、更糟糕的處境,威脅奴隸們‘努力生活,不然情況就要更糟糕’了。

但農民卻不同。

作爲具備人權的個體,農民需要通過辛勤勞作,來換取足夠生存的食物。

同時,作爲社會階級金字塔倒數第二的階級,還有一個墊底的奴隸階級,時刻‘威脅’着農民。

——好好種地!

——不然你就要變成奴隸了!

這種緊迫感,以及‘情況可能變得更糟’的威脅,讓農民不得不更加積極的生活,並投身於社會生產活動當中。

用後世人常用的一句話,來形容當時的農民,就是:努力肯定無法讓處境變得更好,但不努力肯定會讓處境便的更糟!

於是,農民辛勤勞作,勞苦終生,爲保住自己‘農民’的身份,爲確保自己不會淪落到最低一級的奴隸,奉獻出了自己能奉獻出的一切。

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統治者們開始思考了。

——既然奴隸沒有積極性,那社會的主體構成,就不能是以奴隸爲主;

若不然,整個社會都是毫無積極性、毫無緊迫感的行屍走肉,那且不提進步與否——單就是文明的傳承、維持,都將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所以,必須把社會主體,從無慾無求的奴隸,改爲有壓力、有動力的農民。

於是,持續上千年的奴隸制社會宣告結束,封建農耕社會正式到來。

這一階段大概出現在宗周初期,且尚處於封建文明初級階段。

一直到宗周闇弱,華夏文明經歷春秋戰國,纔出現了一個從封建文明初期,到封建文明中期的進展契機。

這個契機,源自於秦國的變法。

——在秦變法之前,不單是秦,天下列國所認同的,依舊是‘只講義務,不講權利’的御民之道。

雖然社會主體已經從曾經的奴隸,換成了同樣卑賤、窮困,卻稍有人權的農民,但統治思想核心,依舊是奴隸制社會的那一套。

你就該種地!

你種出來的糧食,我出多少錢,你都得賣給我!

打起仗了,我讓你上戰場你就得上戰場!

仗打完了,你若是死了,那就是你運氣不好;

僥倖活下來了,傷殘也都是你活該,健全也只算你幸運。

無論如何,仗打完了,滾回去種你的地,繼續供養貴族老爺們吧……

從這套思路就不難發現:其實什麼都沒變。

說是封建文明初期,說是社會主體從奴隸換成了農民,但其實什麼都沒變。

社會最底層的階級,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依舊要向統治階級,繳納高昂的賦稅;

雖然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權、自主權,卻依舊無法完全具備對自己的生命、身體的支配權。

——幾百年前,貴族們讓奴隸耕地;

現在,貴族們讓農民種地。

——幾百年前,貴族們讓奴隸上戰場;

現在,貴族們讓農民上戰場。

過去的奴隸吃不飽、穿不暖,如今的農民亦然。

過去的奴隸動不動暴死戰場,被貴族時刻掌握着生死,如今的農民亦然。

就好像整個華夏,僅僅只是把‘奴隸制’這個名稱,換成了‘封建制’這個稍微好聽一點,本質卻根本沒有任何不同的說法;

而社會最底層的‘奴隸’,也只是換了個更好聽一點的名字:農民。

直到商鞅入秦變法,華夏文明纔再次開始了思考,並意識到了這一點。

——是啊!

——這所謂的封建制,不過就是扯了塊遮羞布的奴隸制啊!

——換湯不換藥啊!

還有農民,分明就是換了個叫法的奴隸啊!

這……

不會出問題吧?

絕大多數人都認爲,不會出問題。

在他們看來,曾經卑賤的奴隸,如今成爲了能擁有自己的土地、能自主婚娶並繁衍子嗣的農民,這已經是再大不過的‘恩賜’。

得了如此恩賜,農民們根本不敢有更大的貪念,就應該老老實實種地。

吃得飽,就把糧食分一些出來,給貴族老爺們奢靡享受;

吃不飽,那該上貢也照樣得上貢。

至於上貢之後就要餓死了?

好的,我知道了,乖乖在家裡餓死就行,可別死在我門口給我添堵……

也就是在這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問題,或者說是即便意識到了問題,也根本不遠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商鞅的出現,再次驗證了那句名言的含金量。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

通過對過往經驗,尤其是華夏文明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初期的發展進程當中,華夏文明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商鞅最終發現:奴隸制社會,問題在奴隸擁有無限的義務,卻沒有絲毫的權利。

而自宗周以來的封建文明初期,之所以會讓人感覺農民,只是換了個名字的奴隸,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農民在封建社會的義務,並沒有比奴隸制社會的奴隸少多少。

與此同時,農民在封建社會所能擁有的權利,也沒有比奴隸制社會下的奴隸多到哪裡去。

土地擁有權?

有屁用!

說不定哪天,我就要被王上連人帶土地,敕封給某個貴族當‘食邑’了!

這和過去,奴隸被主人贈送給另一個貴族,又有什麼區別?

婚配權、繁衍權?

好吧,這個確實有那麼一點點用。

但問題在於:我自己都是個寫做農民,讀作奴隸的苦命人;

我繁衍子嗣生出來的,不還是你們這些貴族老爺的奴隸?

所以,在這個制度體系下,唯一支撐農民努力生活,而不是像奴隸那般,徹底淪爲行屍走肉的,僅僅只是個‘不努力就會淪爲奴隸’的緊迫感。

爲了加強這個緊迫感,統治者們甚至構建了一整套理論體系,來迫使農民極力避免淪爲奴隸。

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啊~

什麼做了奴隸,到了地底下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

等等諸多層面的價值灌輸,就是爲了讓農民,積極地投入到生產活動當中。

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就變成了稍微有點尊嚴的奴隸;

至於殘存的奴隸階級,則成了貴族‘殺雞儆猴’,告誡農民的那個雞。

——看看!

——不努力生活,淪爲奴隸,這就是你的下場!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華夏封建社會的奴隸制殘餘,或許也正是因爲這個需求而存在着。

統治者需要通過奴隸的存在,來時刻告誡農民:沉淪,是怎樣一個可怕的下場。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商鞅注意到:人類最基本的人性,使得每一個人,都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並非無窮盡的慾望,而只是最簡單的:更好一點的生活的嚮往。

比如奴隸,你給他一個成爲農民的機會,他能在戰場上揮舞着鋤頭、木矛,和甲冑齊備的敵軍貴族拼命!

一個農民,但凡給他點吃飽飯、穿暖衣的可能性,他就敢打敵國君主的主意!

而且這並不需要你做出‘所有奴隸都成爲農民’‘所有農民都成爲貴族’的承諾,或將其付諸行動。

僅僅只需要留一個口子,讓奴隸、農民,能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機會達成階級提升,就足以調動整個羣體的積極性。

奴隸們不會說:一百個奴隸裡只有幹活最勤奮的那個才能成爲農民,機會太小了,我不幹;

而是會說:只要我夠努力,那一個名額一定是我的!

農民們不會說:俺們一百個老農上去,才能殺死敵人一個貴族,這得死多少人啊?

而是會說:那個貴族人頭一定是我的!

軍功一定是我的,出人頭地的也一定是我!

於是,商鞅在秦變法二十年,曾經的窮秦、弱秦,在只佔據春秋戰國二十分之一的時間裡,便徹底具備了一統天下的潛力!

曾經私鬥成風,卻又聞戰而愁的秦人,成了令整個關東聞風喪膽的虎狼秦軍!

曾經渾渾噩噩,八棍子打不出一個響屁的秦農,都成了銳意進取,時刻準備殺敵立功,階級躍升的激進分子。

到了這個時候,華夏文明才終於意識到:封建社會和奴隸制社會,是有區別的。

農民需要的,不止是‘不努力就要淪爲奴隸’的懲罰,同時也有‘努力就能成爲貴族’的獎勵。

自此,獎罰分明的思想開始成爲主流,並稱爲華夏文明統治機器最核心的一塊零部件。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也成爲了農耕文明封建社會最爲先進的一個思想理念。

而遊牧文明真正落後的地方,一方面來講,是現階段的遊牧文明,依舊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是文明進程,而非文明本身的落後。

另一方面,遊牧文明的短暫性、動盪性,以及隨之衍生出的不可延續性,又使得遊牧文明很難通過數百上千年的積累、發展,從而踏入更高級、更先進的封建文明。

——好比曾經的霸主東胡,還沒體會到奴隸制社會的弊端,就被如今的匈奴人所取代;

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已經強盛了五十多年的匈奴人,將在未來三十年內走向衰落,並隨之丟失遊牧文明統一政權的地位。

後來者如鮮卑、韃靼、蒙古、女真,基本也都是在重複這個循環。

——統一政權建立,強盛,衰敗,覆滅。

在這個過程中,遊牧民族從來都不曾——從來都不曾出現類似華夏農耕文明這般,反思前朝得失、保留前朝成果,推動社會進步的認知。

於是,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饒是有三百年王朝週期律,讓文明反覆經歷改朝換代的動盪,但整個文明進程,也仍舊在螺旋式上升、推進;

反觀遊牧文明,則是螺旋式螺旋,始終在原地轉圈。

每一個遊牧文明統一政權,幾乎都把前輩們的路完完整整重走了一邊——沒有從前朝的覆滅汲取絲毫教訓,且最終又成了下一個政權不屑於學習、反思的前朝。

直到後世近現代,工業革命徹底解放生產力,遊牧文明也徹底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3章 竇王孫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88章 駭人!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08章 太上皇?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6章 莢錢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剛落腳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53章 呵!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3章 竇王孫第475章 人心啊第559章 押注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51章 曹美人第122章 暴君!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01章 大魄力第571章 還真是第302章 戰書?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71章 鹽鐵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208章 太上皇?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27章 開戰!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90章 族!第546章 墨者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21章 老兵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561章 慢慢來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58章 後宮第50章 有樣學樣回家晚了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99章 金布律?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521章 思想進步晚點更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520章 洗腦?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401章 大魄力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190章 族!第399章 金布律?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
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3章 竇王孫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88章 駭人!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08章 太上皇?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6章 莢錢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剛落腳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53章 呵!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3章 竇王孫第475章 人心啊第559章 押注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51章 曹美人第122章 暴君!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01章 大魄力第571章 還真是第302章 戰書?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71章 鹽鐵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208章 太上皇?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27章 開戰!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90章 族!第546章 墨者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21章 老兵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561章 慢慢來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58章 後宮第50章 有樣學樣回家晚了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99章 金布律?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521章 思想進步晚點更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520章 洗腦?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401章 大魄力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190章 族!第399章 金布律?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