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還是那般模樣啊~”
“但長安,卻也不再是曾經的長安了……”
再次踏上渭橋,耳邊是渭水波濤洶涌的水浪拍打聲,眼前是長安城宏偉的輪廓。
明明一切都沒變,郅都心中,也還是難免生出一種事已境遷,滄海桑田之感。
——在外放爲雁門都尉,並在河套-馬邑戰役後,升任雁門太守的蒼鷹郅都,終於再次回到了長安。
說是述職,但郅都心裡明白,長安朝堂——準確的說是當今天子榮,只怕是對自己有了新的安排。
如果是三五年前,經歷外放-升職-入朝述職這一系列變動,郅都大概率只會感到欣喜。
因爲那時的郅都,風光無兩。
蒼鷹的名號,傳遍了整座長安城。
朝中公、卿,不說對郅都予取予求、禮敬有加,也起碼要看在郅都‘天子肱骨心腹’的份上,讓郅都三分薄面。
從太宗皇帝時的北平侯張蒼,到後來的故安侯申屠嘉,再到先帝年間,短暫擔任丞相的條侯周亞夫。
——打自郅都入朝爲官,朝中的歷任丞相,就沒有一個敢不把郅都當回事兒。
尤其先帝晚年的桃侯劉舍,更是將郅都奉爲座上賓,就差沒拉着郅都拜把子了。
丞相尚且如此,其餘公卿,那自更不必贅述。
先帝時的內史晁錯,那麼高傲的一個人,連丞相審圖家都不放在眼裡,連御史大夫陶青,都是他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御賜狗腿子;
但見了郅都,晁錯也依舊會溫聲和氣的拱起手,喚郅都一聲:郅中郎。
老一輩公卿重臣,對郅都是禮遇有加,同一輩的,那就更是有理沒理先讓三分。
什麼,少府岑邁啊~
什麼,衛尉直不疑啊~
乃至公孫昆邪、廷尉趙禹之類,對郅都那都是無比尊敬,甚至還多少有些刻意討好。
而今,短短几年時間過去。
先帝駕崩至今,不過兩年多時間;
當今劉榮掌政,也總共五年而已。
至於郅都,更是才外放雁門不到兩年。
如此短的時間,在長安朝堂中央動輒十幾二十年升一次職、三五十年纔會經歷一次大規模換血的背景下,本該什麼風浪都吹不起來。
然而事實卻是:此番入朝述職,當朝三公九卿十二人,和郅都記憶中的‘老夥計’‘老朋友’們,卻已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電話。
丞相魏其侯竇嬰?
無論是其竇氏外戚族人的身份,還是其當世大儒的標籤,都歷來和郅都不對付。
——外戚幸佞,擅權禍國,向來是法家堅信的人間真理。
至於儒、法兩家的世仇,更是早在幾百年前的春秋時期,便已經早早結下。
隨着秦變法圖強,一掃六合,儒家卻舔都沒法在秦廷舔出未來,兩家的樑子,更是延伸到了從學術理念,到思想價值的方方面面。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郅都,但凡敢亮明自己‘法家士子’的學術陣營,那不說是天下儒生羣起而攻之,也至少會招致朝中,那幾個儒家出身的公卿的本能反感。
具體到現任丞相竇嬰——當年,二人之間就不大對付,只是二人都奈何不得彼此,索性老死不相往來。
而今,時代變了。
曾經的外戚紈絝子,所謂的‘大儒’,已然搖身一變,成了羣臣避道、禮絕百僚的當朝丞相!
反觀郅都?
二千石的秩祿,比起九卿級別的中二千石,都還夾着一個真二千石級別。
自更別提在秩祿萬石,放眼天下只此一人的當朝丞相面前,有哪怕半點耀武揚威了。
如果說過去,郅都能憑藉自己太宗近臣、孝景心腹的身份,在絕大多數公卿百官面前耀武揚威、抖威風;
對於竇嬰這樣的外戚子弟,更是可以毫不留情面的私下貶低。
那如今,反倒輪到貴爲丞相的竇嬰,反過來挑郅都的不是了。
五年前的郅都:哦,竇嬰啊~
一個外戚紈絝子罷了,上不得檯面。
什麼大儒不大儒的,還不是魯地那些個腐儒,爲了攀附太后才捧出來的?
莫說是太子家令——就連一個四百石的市令,他竇嬰都是德不配位!
五年後的今天,竇嬰:哦,郅都啊~
想當年,蒼鷹之名,那也是長安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只是畢竟是先帝之臣嘛~
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還能做個二千石的郡太守,已然是當今念在先帝的份上啦~
只能說,風水流輪轉。
曾經跺一跺腳,就能讓長安震三震的蒼鷹郅都,如今卻不得不在曾經瞧不起、看不上的外戚紈絝子面前,收斂起全部鋒芒;
而後宛如一隻和平鴿般,畢恭畢敬的躬身行禮,口稱:雁門守郅都,拜見丞相……
而且這個反差,不止是過去的郅都和竇嬰二人,和現在的二人之間的關係、尊卑;
還有丞相的位置,從原先對郅都禮待有加的桃侯劉舍,換成了必然對郅都不冷不淡的竇嬰的緣故。
再者,如果只是丞相換了個人,那郅都或許還不至於這麼難受。
僅僅只是換了個沒那麼親近自己、尊敬自己的丞相,郅都也不至於發出‘長安已不再是長安’的感嘆。
真正讓郅都感到陌生、感覺長安已經大變樣的,是包括竇嬰擔任丞相在內的,朝中公卿全面大洗牌。
——御史大夫建陵侯衛綰?
郅都當然認識這個人。
甚至可以說很熟。
太宗孝文皇帝之時,郅都因勇敢正直而任中郎,彼時,郅都的頂頭上司:中郎將,便是衛綰。
但說是頂頭上司,郅都對衛綰這個中郎將,卻歷來都有些瞧不上。
一來,是不同於其他或勇敢、或智慧,或作戰悍不畏死、或打仗智勇雙全的中郎——衛綰這個中郎將,是靠‘弄車之技’上位的。
說白了,就是駕車技術。
對於駕車技術高超的人,郅都本也沒什麼歧視。
畢竟漢家開國時,便有一位弄車之技極爲高超的元勳功侯,單憑藉出神入化的駕車技術,便在青史之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至今日,未央宮北宮牆外,蒿街北側的一塊居民區,都還以那位傳奇車神的名諱命名:夏侯嬰第。
但郅都無法理解一個善弄車之技的人,居然成了天下兵王們的統領:中郎將。而且這個人擔任中郎將的原因,也正是因爲‘弄車之技’四個字。
有這麼一層有色眼鏡,彼時的郅都對衛綰這個頂頭上司,便也算不上有多恭敬。
尤其是衛綰這個人,還在擔任中郎將後,開始讀書了。
一開始,制度還沒在意。
畢竟作爲漢室從天下各地的軍隊中,優中選優選拔出來的兵王、儲備軍官,中郎羣體本身就是要讀書認字,好爲將來進修兵法、軍略做準備的。
至不濟,也起碼得看懂上級發來的戰鬥指令不是?
結果可倒好。
衛綰這不學那不學,偏偏學起了儒家的‘仁恕之道’,甚至還開始身體力行的實踐起來。
如何實踐的呢?
當麾下的中郎們犯錯,乃至犯罪時,身爲中郎將的衛綰每每包庇、掩蓋,功勞都讓給別人,黑鍋都自己主動背起來。
美其名曰:親親相隱,君子之風。
這就讓郅都非常無語了。
好端端一個武將,你治什麼儒啊?
哪怕不學兵家的兵法謀略,也至少得挑個有骨氣點的學說吧?
——衛綰可倒好,選了諸子百家中,數一數二的軟骨頭:儒家;
又好似沒過癮般,挑了儒家內部數一數二的軟骨頭分支:穀梁春秋。
積年累月之下,郅都看衛綰那是越看越不順眼;
以至於最後,郅都也到了該看書學習,進行知識儲備的時候,早已經對儒家無差別蔑視。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郅都最終認定法家纔是最好的學派,就是因爲在法家提倡的價值體系中,儒家就是人世間的五大類蛀蟲、敗類之一!
郅都覺得法家說得對!
於是,就開始喜歡,並深入研究法家學問了。
也可以說,郅都走上法家這麼一條‘歪路’,建陵侯衛綰難辭其咎。
和郅都無法與竇嬰和平共處一樣:郅都和衛綰,也同樣算不上親近。
只是不同於竇嬰的倨傲——衛綰這個人,性格是真的好,爲人也是真的老實。
所以,郅都大概率不會和已經功封建陵侯,且貴爲當朝御史大夫衛綰起摩擦。
準確的說,任何人,都幾乎不可能和衛綰起摩擦。
丞相竇嬰和御史大夫衛綰,一個和郅都不對付,一個和郅都形同陌路;
剩下的大司空韓安國,也照樣算不上郅都的‘故交’。
——郅都和韓安國唯一一次打交道,是當年先帝尚在之時。
準確的說,是太宗孝文皇帝駕崩後,樑孝王入朝奔喪,並開始對儲君皇太弟之位動心。
作爲樑孝王劉武的幕僚,韓安國自然是殫精竭慮,爲孝王出謀劃策。
而郅都作爲先帝心腹,自然是要明裡、暗裡極力阻止,一邊監視孝王一行的動向,一邊給孝王一行使絆子、揪辮子。
當世,郅都和韓安國二人各爲其主,直接槓上也是在所難免。
所以情況時:當郅都離開長安是,朝中三公(二公)即便算不上自己人,也起碼是能說上話的朋友。
而今,時隔短短兩年多,郅都再度回到長安,三公的位置上,卻坐着兩個曾和郅都有過矛盾的‘仇家’,以及一個雖不曾結仇,也不可能結交的,儒家出身的御史大夫。
下面的九卿,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郎中令周仁,雖然和郅都同爲先帝心腹,但比起郅都先事太宗、後事先帝,周仁還是更純粹些——入仕即入太子宮,一生效忠天子啓。
雖然眼下,也在爲當今天子榮做事,但也同樣是朝堂之上極其特殊的那一個。
並且,人家還是宗周之後,漢家爲了‘存亡續斷’‘綿延前朝香火’,而專門立起來的貞節牌坊,爵封汝墳侯。
郅都去接近周仁,多少是有些高攀的。
宗正劉闢強,說是九卿,但向來都不怎麼管事——甚至向來都不怎麼待在長安,而是多在楚地。
太僕南皮侯竇彭祖——和竇嬰一樣,紈絝外戚一個;
一樣屬於‘紈絝外戚’的,還有新任主爵都尉:慄倉。
剩下幾人,執金吾直不疑、大農石奮、少府公孫混邪,都是有名的老好人。
只是這裡的‘老好人’,說的並不是人品,而是政治傾向。
什麼樣的人,才能在長安朝堂之上,被公認爲老好人?
答案是:誰都不得罪,卻也誰都不交好,主打的就是一個熱情、禮貌、一問三不知;明白,理解,但是對不起。
這些人,你可以說他們對你沒威脅。
但反過來,他們也不可能幫你,對其他人造成威脅,又或是幫你消除其他人爲你帶來的威脅。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啥都別指望他們就對了。
就這麼一個一個掰着指頭數下來,最後,就剩下郅都的小兄弟:大理(廷尉)趙禹,和當今劉榮在太子宮的潛邸心腹:太常汲黯了。
汲黯不必多說——郅都和人家既不是一個圈子,也不是一個性子。
學術陣營層面,二人一個法家、一個黃老,雖然不至於像儒-法,儒-墨那樣處於絕對敵對,但也頂多就是不敵對,也不親近的關係。
再者,汲黯對當今漢室而言,終歸還是個新人、小年輕;
而郅都,卻是從太宗皇帝時開始,就顯赫於朝堂的老臣了。
作爲沉淪的老臣,郅都其實並不很樂意以下位者的身份,去和一位顯赫的小年輕打交道。
最後剩下的小老弟趙禹,倒是和郅都同出法家,天然親近。
但郅都心裡明白:哪怕是自己唯一能指望的小老弟趙禹,也並不是完全靠得住的。
——法家,向來都只講結果,不在乎過程;
具體到人上,那就是隻看有沒有用。
很顯然,如今的郅都對於法家而言,雖還沒到完全沒用的地步,但也總歸作用有限。
反觀趙禹,作爲如今朝中,唯一一位法家出身的公卿,儼然成爲了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乃至新生代領袖!
真要讓郅都找上門,人家說不定還要端起架子,反而把郅都當小老弟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