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人才啊

御階中段的‘監考臺’上,劉榮想入非非,早已是思緒萬千。

而在御階下方的廣場——或者說是考場,考生們也已經得到了方纔,劉榮所許下的賞賜:文房四寶,以及金、布。

說來,這也算是爲了保證劉榮的生命安全,而想出來的辦法。

——皇宮內的安全,無疑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當今劉榮的生命安全,更是系宗廟、社稷,乃至於華夏文明未來走向於己身!

而考生們,無論政審多麼徹底,也還是無法百分百保證:這近千號考生當中,就沒有一兩個因爲種種奇葩原因,而自認爲和劉榮‘結了仇’的傻缺。

好比去年,劉榮就曾聽說,魯地冒出來了一個讀書讀傻了的酸儒,說劉榮不敬東宮,非爲人子!

結果不出意外的,被兩個衙役當場鎮壓,並被移交長安廷尉,治了個‘大不敬’的罪。

再者,雖然劉榮登基纔剛兩年多不到三年,但加上先帝后三年,劉榮太子監國——前後加在一起,劉榮掌權也已經快六年了。

六年。

先孝景皇帝總共也就在位六年。

在這六年的時間裡,劉榮做了很多事,尤其做了許多損害舊貴族、舊豪強利益的事。

要說其中,沒有對劉榮懷恨在心,甚至惡向膽邊生,想要拿劉榮墊背的瘋子,怕也不過是自欺欺人。

所以,爲了宮禁安危,尤其是當今劉榮的生命安全,本次三輪考舉——即殿試,必須保證入宮應考的考生們,無法將任何潛在兇器帶入宮。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搜身。

但思慮再三之後,劉榮終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

——都說武人好面子,實際上,文人才是天底下,最好面子的那一羣人。

而且不同於武人直來直去的‘誇他就高興,罵他就生氣’;

文人好面子,還多多少少都有點傲嬌。

你禮待他、尊敬他,他不一定會感激,甚至會騷包的捋須嘆息,擺出一副‘正該如此’的架勢。

可你要是羞辱他、貶低他,那他能當場跟你跳腳,甚至和你刺刀見紅!

說白了,其實就是自卑。

不像武人——一膀子力氣,一身的本事,還於國有功,武勳在手;

與之相比,文人一沒有讓自己挺直腰桿的武勳,而沒有‘死戰報國’的機會和條件。

非說有什麼,那也就是看不見、摸不着,還輕易分辨不出真假的仁義道德、滿腹經綸之類。

心裡沒底氣,就不可避免的,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

旁人的誇讚,只會讓他稍稍心安;

可旁人的批評,卻會讓他覺得遮羞布被撕破,旋即惱羞成怒……

爲了照顧到自己刻板印象中,文人羣體普遍存在的‘好面子’‘自尊強’的狀況,劉榮只能否決了搜身方案。

那除了搜身,還有什麼辦法嗎?

答案,便是不允許考生攜帶文具。

——入宮應考的考生,全身上下能藏兇器的地方,也就是考試所用的文具了。

不讓考生們自己帶文具,就讓他們輕裝上陣,入宮應試,問題自然就得到了完美解決。

既然考生們自己不帶,那自然就得劉榮給他們備着。

反正都備了,那與其‘借’,還不如就勢賜下一套文房四寶,以極低成本,最大程度提高科舉的影響力。

就說此刻,考生們手裡正在用的文具,無一例外——都在筆、墨、紙、硯的不同位置,留有‘癸已年秋闈殿試,御賜某某某’的字眼。

這些文具,顯然必定會成爲傳家寶性質的紀念品,乃至於身份、地位的象徵。

同時,歸鄉考生們同人顯擺這些‘紀念品’時,也會爲科舉免費做宣傳。

——誒,你這筆不錯啊?

——哪兒來的?

——什麼?

——御賜?!!

——哦,科舉啊……

——咳咳,這科舉~是個什麼玩意兒來着?

如此一來,安全問題照顧到了,考生們的情緒照顧到了;

順帶着還讓劉榮施恩一波,併爲科舉宣傳一番。

甚至連問世至今,始終沒能大範圍擴散的紙,都被劉榮藉此機會狠狠推廣了一波!

都數不清是一舉幾得了。

劉榮一邊如是想着,一邊不斷調整着面前,那張記錄着三十個人名的名單。

倒是一旁隨侍的汲黯,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心;

在請示過劉榮之後,輕手輕腳走下御階,像後世絕大多數監考老師那樣,藉着巡視的名義,下意識掃視起考生們的試卷。

俗話說得好;

肱骨心腹,說的就是那些腦子時刻跟得上上級思路,並使其成爲習慣的人。

——汲黯的重點,自然也在那些已經被劉榮欽點通過考試,並錄名於甲榜的三十來號人。

只是不看不要緊;

這一看,可把汲黯給嚇得不輕……

“陛下……”

正糾結於本次科舉的狀元郎——華夏曆史上的首位狀元,究竟該選公孫弘還是公孫弘時,去而復返的汲黯於耳邊一聲低語,才總算是把劉榮的注意力拉回眼前。

循聲側過頭,淡定自若的一擡筆,示意汲黯直說無妨,劉榮便再度低下頭,在一張全新的金黃色絹布上——右上角第一個位置,寫下了公孫弘的大名。

沒辦法;

本次科舉,無論是炒冷飯的鄭當時、歷史上的‘武帝寵妃’韓嫣,還是縱橫家最後的絕唱主父偃、儒家《尚書》一脈根正苗紅的傳人倪寬,都只能算得上是青年才俊。

選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劉榮都會糾結:這個會不會更好、那個是不是更合適?

只有公孫弘,讓劉榮根本找不到理由,將另外一個人確立爲華夏曆史上的首位狀元。

——早在三十多年前,公孫弘,就已經是和賈誼齊名的二千石《詩》博士了。

雖然相較於《春秋》博士賈誼,公孫弘所治的《詩》含金量相對低了點,但那也是博士、也是二千石!

最關鍵的是:除了所治的《詩》,在含金量上比賈誼所治的《春秋》稍有遜色之外,其他各方面,公孫弘都幾乎完全不遜色於彼時的賈誼。

同樣都是二十歲!

同樣都是因賢能聞名於郡國!

同樣都在擔任博士短短一年後,火速提拔爲太中大夫!

雖然後來,賈誼一飛沖天,成了整個華夏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賈長沙,但也不可否認:能和賈誼在同一年紀,共同成爲漢家的二千石博士,公孫弘無論是天資還是才學,都絕不比賈誼遜色太多。

再有,便是年紀和資歷。

公孫弘,已經五十多歲了;

二十歲就成爲二千石博士,一直到四十五歲,於太宗皇帝晚年辭官回家,繼續精進學術,學習賈誼所學的《春秋》諸流派,並最終選定公羊爲主攻方向。

四十七歲時,太宗皇帝駕崩,先孝景皇帝即立;

五十四歲,先帝駕崩,當今劉榮即立。

又過了兩年多,來長安參加科舉——算下來,公孫弘今年,已經足足五十六歲了。

倒也不是說,劉榮要在科舉場搞論資排輩,搞長幼有序;

而是公孫弘在二十歲的年紀,以二千石《詩》博士、太中大夫作爲起點,之後的三十六年時間,都一直在不斷進步、不斷精進所學。

如果這樣一個人——這麼一個和賈誼齊名,且學富五車的老學究,都不配成爲本次科舉的狀元郎,那劉榮真的想不到還有誰,更配得上狀元殊榮了。

都不用說旁的,就一點。

除公孫弘外,無論劉榮選定何人爲狀元,其他人都肯定會不服。

無論是選故人鄭當時,還是狠人主父偃;

無論是選儒生倪寬,還是酷吏王溫舒倪寬;

又或是外戚竇彭祖、‘武帝寵妃’韓嫣。

無論選誰,其他人都會說:憑什麼?!

唯獨公孫弘成爲狀元,其他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會老老實實低下頭,壓下心中所有不甘,畢恭畢敬說上一句:合該老博士,受此狀元殊榮……

“時也~命也~~~”

“想當年,公孫弘初露鋒芒,卻碰上了不世出的賈誼賈長沙——端的是既生誼,何生弘。”

“而今,公孫弘時來運轉,起源巧合下,竟成了我諸夏第一位狀元郎。”

“若不出差錯,如今已經五十六歲的公孫弘,還能爲我漢家發光發熱二十多年。”

“反觀賈誼,早已化作黃土一捧,徒惹人哀婉……”

定下狀元人選,後續的名詞,那就很好排了。

第二名榜眼,儒生倪寬;

第三名探花,弓高侯庶孫韓嫣——也算是爲探花郎的高顏值開個好頭。

而後是鄭當時、主父偃、王溫舒等人依次排序。

總之算是搞定了。

忙完這些,劉榮這纔有精力再次擡起頭,看向有話要對自己說的汲黯。

原以爲,汲黯下去轉了一圈,許是發現了幾個先前被忽略的人才;

卻不料一擡頭,便對上汲黯滿帶着莊嚴肅穆,朝考場方向一擺頭。

劉榮循聲望去,便見自己欽定的甲榜衆人,已有至少二十人手持試卷站起了身。

不等劉榮反應過來,便見這二十多人走到御階前,鄭重其事的跪倒在地,對劉榮沉一叩首。

“民等,頓首頓首,昧死百拜!”

“懇請陛下,法外開恩!”

二十來號人,比之碩大的未央宮,顯然並不起眼。

即便此刻,劉榮距離這二十來號人,也只隔着二十級長階,也還是隻能大致看清這些人的面容,卻不能輕易認出誰是誰。

但也就是這二十多人齊聲一呼,卻讓呼聲響徹整個考場上空,迴音靡靡,久久不散。

已經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劉榮眉頭也不由微微皺起,面色更當即一沉。

對身旁的汲黯一頷首,待汲黯將那二十多人的試卷收上來,劉榮再大致一掃……

“好膽啊~”

“好膽……”

嘴上如是說着,劉榮的面容,也一點點陰沉了下去。

——不出劉榮所料,此刻,這二十多人的試卷上,沒有哪怕一個字是在答題。

準確的說,這二十多個人,都以各自的試卷爲載體,各給劉榮遞上了一份諫書。

至於所諫內容,也不過是方纔,劉榮頒詔要懲罰所有無故退考的人,讓他們‘終生不仕’;

而在這些傑出人才看來,此事,還有商榷的餘地。

——諫書上,以及嘴上,這些人都是在說:請陛下法外開恩;

無知者無過,放他們一碼,從下次科舉開始,再去懲罰無故退考的人。

但話裡話外的意思卻是:陛下呀~

這事兒,大可不必說出來呀~

哪怕沒這麼個詔書,陛下暗地裡也完全可以封殺他們吶?

即便陛下沒動作,就這些個不給陛下、不給科舉面子的蠢貨,難道還能通過其他渠道,成爲我漢家的官員?

反倒是陛下如此堂而皇之的把話說開,纔是落人口實,平白讓人拿了把柄啊~

對此,劉榮自有想法。

——劉榮要的,就是殺雞儆猴!

殺的雞,就是本次科舉,那些‘無知者無過’的蠢貨!

至於此刻,自己最看好的傑出人才,都拿着考卷給自己寫諫書,勸自己‘三思’~

劉榮暗地裡,嘴角其實都壓不住了。

人才啊!

都是人才!

但表面上,劉榮卻是擺出一副陰鬱的神情。

以一副‘氣死朕了,但這個場合,朕不能發作’的架勢,佯裝慍怒的做了好幾次深呼吸;

待御階下,公孫弘爲首的二十多人都有些心裡沒底了,劉榮才稍擡起頭,冷聲道:“諸生諫書,留中。”

“再發考卷,使之答題。”

“——殿試,還剩三刻又一炷香。”

“其餘考生停筆之時,此諸生,亦當停筆!”

說完這句話,劉榮就一副怒火難遏,生怕當中發作的架勢,拂袖折身,朝御階上方的宣室殿而去。

看着劉榮遠去的背影,那些老老實實答題的考生們,只幸災樂禍的撇了公孫弘衆人一眼,便重新投入到了答題之上。

便是公孫弘在內的衆人,此刻也是惴惴不安,顯然是事態出乎了他們的預料,讓他們有些拿不準了。

唯獨公孫弘。

古井無波,雲淡風輕的理了理衣冠,對劉榮離去的背影沉沉一禮;

而後折過身,回到座位上,毫不遲疑的開始在新發下來的空白試卷上答起了題。

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就像是方纔,公孫弘僅僅是去上了個廁所,然後就回來繼續答題了。

而不是和其他二十多人聯袂,以考卷爲諫書,平白惹怒了本場主考官:當今劉榮……

第13章 家宴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3章 家宴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01章 大魄力第207章第79章 雛鳳初鳴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52章 瓷器成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34章 草原王第108章 誓師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05章 羽林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晚點更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65章 酷吏?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1章 殫精竭慮第53章 竇王孫第268章 削藩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52章 瓷器成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34章 草原王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6章 困獸回家晚了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81章 洗牌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回家晚了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調整一下狀態第369章 詭寂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90章 族!第162章 記住了?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35章 西域!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27章 今非昔比
第13章 家宴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3章 家宴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01章 大魄力第207章第79章 雛鳳初鳴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52章 瓷器成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34章 草原王第108章 誓師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05章 羽林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晚點更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65章 酷吏?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1章 殫精竭慮第53章 竇王孫第268章 削藩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52章 瓷器成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34章 草原王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6章 困獸回家晚了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81章 洗牌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回家晚了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調整一下狀態第369章 詭寂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90章 族!第162章 記住了?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35章 西域!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27章 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