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

在抵達魯班苑外圍後,劉榮並沒有急着深入,而是駐足側身,看向魯班苑周圍——將魯班苑裡外三成,圍了個水泄不通的軍營。

五年前,劉榮獲立爲儲,而後不久便太子監國。

幾乎同一時間,博望苑被劃給劉榮,作爲劉榮的太子私苑。

隨後,天下各地方郡國按照慣例,盡顯了一批‘天下豪傑’——也就是三教九流的傑出代表,來試着同太子劉榮相處。

這,也算是自太宗孝文皇帝以來,漢家培養儲君的過程中,極具漢室特色的一項舉措了。

沒辦法。

在太宗孝文皇帝之前,漢家壓根兒就沒有一套成熟、完善,且明顯有效的儲君培養模式。

太祖高皇帝,那是‘生而知之’的開國之君,其成長經歷即沒有可複製性,也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而後的孝惠皇帝劉盈,也頂多能爲漢家,提供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反面教材。

之後的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更是連成爲反面教材的資格都沒有。

再然後,就又是一個‘生而知之’,好似生來就知道如何做皇帝的太宗孝文皇帝。

等太宗皇帝坐穩皇位,開始盤算着培養儲君太子時,便發現過往經驗,幾乎無法提供哪怕一個可以效仿、複製的成功案例。

唯一一個負面案例:孝惠皇帝劉盈,也只提供了一個‘別圈養’的錯誤選項。

於是,太宗皇帝只能摸索着,採取與孝惠皇帝截然相反的儲君培養方案。

——孝惠皇帝,是被圈養成肺霧的,那就放養!

然後就有了因爲被放養,而天不怕地不怕,一棋盤把吳王太子砸死的太子劉啓。

對劉啓這個太子儲君,太宗皇帝無疑是十分頭疼。

頭疼到極致,甚至還生出了易儲另立,與立樑王劉揖的想法。

只是後來,樑懷王劉揖意外墜馬身亡,還搭進去一個國士賈誼抑鬱而終。

萬般無奈之下,太宗皇帝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竭盡所能的,將太子劉啓培養成才。

其中,最關鍵的一項便是:儘可能讓太子,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

學術方面,儒、法、黃、墨、農,都得有;

身份方面,官員子弟、王族後裔、功侯之後,也都得有。

便是在這般填鴨式開闊視野、拓寬眼界的教育模式下,先孝景皇帝劉啓,終還是被太宗皇帝給培養了出來。

到五年前,劉榮獲封爲太子儲君。

有了自己作爲‘正面案例’,先孝景皇帝針對劉榮的培養方案,就基本照抄太宗皇帝當年,培養自己的整套模式了。

太子監國?

搞!

太子私苑?

給!

當然,還有太子私苑的邏輯根源:爲太子儲君,創造結識天下豪傑,接觸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的機會。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劉榮小小動了一下指頭,便讓自己的太子私苑:博望苑的人才儲備庫,多了幾名‘墮落的墨者’。

之所以說是墮落的墨者,自然是因爲作爲墨家成員的墨者羣體,向來都是不怎麼刁權貴的。

——屁股決定腦袋嘛。

墨家學說,本身就是以最底層、最窮苦的普羅衆生,來作爲學派的根基和基本盤,整個學派的追求,也都是爲這些苦命人追求更好的未來和明天。

自然,對於劉榮這種含着金湯匙出生的‘肉食者’,墨家就不可能有好臉色。

但好在墨家,和四分五裂的儒家一樣:其內部,也同樣不是鐵板一塊。

儒家,是按照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經中,除失傳的《樂經》外的五者爲基礎,分成了五大流派。

而在這五大流派下,又各自分成了小的學術分支。

比如《詩經》一派,分爲齊詩、楚詩等地域性分支,乃至於元王詩這樣的個人分支;

《周易》則是因爲傳承艱難的緣故,直接按照治學者個人,分成了田氏易、周氏易等。

《春秋》那更是不必贅述:有穀梁、公羊、左傳這三大代表性流派,以及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分支。

甚至於,《春秋》這一大流派下的小分支:公羊,都因爲胡毋生、董仲舒師兄弟二人的理念相左,而再度分化爲了‘春秋注我’和‘我注春秋’兩個派系。

就這樣,原本屬於同一學派的儒學,便此分成了詩經、尚書、周易、禮經、春秋這五大分支,乃至更細緻的數十個小流派。

作爲千百年來的死對頭,墨家內部的分裂,也沒比儒家好到哪裡去。

——最初,是在戰國初期,墨家內部三分,曰:相夫氏,相里氏,鄧陵氏。

說白了,就是有這麼三個人,各自帶走了一部分骨幹,去往了不同的地方開枝散葉,導致墨家自此分裂成三部分。

其中,鄧陵氏入了楚,逐漸朝着遊俠的方向發展。

相夫氏入齊,則偏重於墨家‘善辯’的特性,朝辯論家的方向一路狂奔。

唯獨剩下個務實派:相里氏,於商鞅變法之後入了秦,憑藉墨家嚴謹的科學態度,投身於器械製造、科學研究當中。

要說這三派,是否就此分道揚鑣,成了三個不同的學派?

倒也不是。

說起來,這三個流派的學術理念、最終目標,依舊是墨家最開始的:兼愛非攻。

只是在達成目標的方式上,三者採取了各自認爲最有效的方式。

——鄧陵氏入楚,認爲和平就應該是行俠仗義得來的,只要墨家充分充當俠客的角色,就能通過名望和影響力感染天下人,從而阻止戰爭的發生。

相夫氏入齊,則堅定的人爲:人世間的道理,都是通過辯論辯出來的,只要具備高超的辯論技巧,就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將那些意圖發動戰爭的王公貴族勸回正道上。

唯獨相里氏入秦之後,無比準確的判斷出:結束戰爭的方式,只有天下大同。

只有天下統一了,天底下再也沒有第二個國家了,戰爭纔會結束,天下人才能得到長久的和平。

於是,明明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卻開始幫助變法圖強後的嬴秦,製作起了先進的武器軍械,以及各類民用器械。在這個過程中,入秦的相里氏之墨,也逐漸融入了秦少府,成爲了‘秦匠’這一名詞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在如今漢室,衆所周知——墨家學說,可謂是幾乎絕傳。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爲在秦末、漢初那十幾年的時間裡,分裂爲三部分的墨家,幾乎無一例外的被戰火所摧殘。

——楚地的‘俠墨’鄧陵氏,早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閒人懶漢、社會不安定因素,早在秦一統天下之後,就被清楚了一波。

即便有漏網之魚,也沒幾個人還記得自己是‘鄧陵氏之墨’,而只以豪俠自居。

其行爲主張,也侷限於表面的行俠仗義、劫富濟貧之類,與墨家深刻、豐富的思想哲學早已脫鉤。

你可以說如今漢室,有幾十萬‘鄧陵氏之墨’存在——遊俠嘛,全天下哪哪都有。

但若是較真,當今天下,正兒八經要以俠客之道,拯救天下蒼生的鄧陵氏之墨——就算沒有滅絕,也絕對湊不出十個人。

考慮到如今漢室的人口基數,以及華夏大地的遼闊疆域,鄧陵氏之墨,已經可以算作是徹底絕傳了。

不單是人死沒了,就連其學說主張,也絕不可能在漢家的統治下重現。

畢竟褐色會這種東西,天然不可能得到統治階級的好感。

無論後世還是如今,這都是最沒有出路的職業。

楚地‘俠墨’滅絕,那齊地‘辯墨’如何?

更慘。

棲息於楚地的鄧陵氏俠墨,只能說是徒子徒孫走歪了路,丟棄了學派主張,好歹人數還有。

就算將如今天下的遊俠衆排除出去,某座深山老林的犄角旮旯裡,也未必沒有幾個鄧陵氏俠墨藏着。

但齊地的相夫氏辯墨,卻是官方認證的百分百滅絕。

——楚漢爭霸年間,復辟自立的齊王田橫,先是接受了漢說客酈食其的說降,而後又因漢將韓信的偷襲而震怒,將酈食其殘忍烹殺!

隨後,齊國被韓信攻下,齊王田橫便帶着門客、親眷,逃亡到了齊國以東的某座海島之上。

幾年後,霸王烏江自刎,劉漢一統天下。

好巧不巧,齊王田橫逃亡海島的消息,又傳到了新鮮出爐的漢天子:劉邦耳中。

對於田橫烹殺酈食其,劉邦自然是恨得牙癢癢。

卻並非恨田橫,而是恨多此一舉,爲一己私利強攻齊國,導致酈食其死於非命的兵仙韓信。

——人家田橫已經答應投降了,漢家已經是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齊國了!

結果韓信可倒好,出爾反爾,趁齊國解除戰備突襲不說,還在攻下齊國之後第一時間上奏,請求劉邦立自己爲齊王!

將酈食其慘死的賬,都算到了韓信頭上,對於田橫這個人,劉邦則更多的是忌憚。

忌憚什麼呢?

忌憚這個一沒在滅秦過程中出過力,二沒得到項羽分封,卻仍舊能復辟田齊,得到齊地一致擁戴的故齊王,若是長期留在不收掌控的海島,很可能會導致齊地出現動亂。

於是,劉邦派出使節,前往田橫所藏身的那個海島——也就是後世,山東即墨的田橫島。

使節告訴田橫:漢王已即皇帝位,當年之事,也知非齊王之過;

今赦齊王之罪,召齊王入朝稱臣,以正君臣名分、天下試聽。

不料田橫卻慌亂拒絕道:我當年一怒之下烹殺酈食其,如今聽說酈食其的弟弟酈商,是皇帝麾下數一數二的功勳大將。

就這麼應召前去,恐怕酈商不會放過我,請求皇帝陛下允許我這個喪家之犬,以尋常百姓的身份留在這座海島上吧。

田橫的要求有理有據,劉邦卻顯然不會答應。

——能在齊地復辟,田橫的在齊地威望,已經高到讓天子劉邦,都不惜將長子封去齊地爲王的程度!

於是,爲了讓田橫安心,劉邦便專門對酈商下令:田橫來了之後,如果有人敢動一下他的隨從人員,立刻滿門抄斬!

然後再度派出使者,召田橫入朝面聖。

這一回,使者也不再是好聲好氣,而是先將劉邦對酈商的‘告誡’原原本本道出,然後提醒田橫:如果乖乖去見陛下,那閣下或許會獲封爲王,再不濟也能得封爲侯。

但若是依舊拒絕前去面聖,那下次來請的,就不再是我這樣的使節,而是韓信那樣率領兵馬的將軍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田橫自知躲不過,便只能從那座海島回到大陸,並朝着當時的漢都:洛陽進發。

只是在即將抵達洛陽時,田橫卻做了一件讓天下人,都爲之瞠目結舌的事。

——田橫告訴左右隨從:我和漢王,都是南面而稱王的人,如今要我卑躬屈膝的去見他,這不是對我的侮辱嗎?

漢王叫我來,不過是想要看看我長什麼樣子而已,把我的頭砍下來給漢王送去,漢王也一樣能看到我的容貌。

然後,田橫拔劍自刎!

其門客隨從遵照田橫的遺言,割取田橫的首級,送去給洛陽的劉邦看。

劉邦頗感唏噓,對田橫的氣節佩服無比,便下令以諸侯禮下葬田橫。

事情到這裡,其實本該結束。

但真正讓天下人驚掉下巴的事,卻纔剛剛開始。

——將田橫的屍體收斂,並下葬妥當後,那兩個隨行門客,自刎于田橫墓前!

消息傳回田橫藏身的海島,整個海島上下的田橫門客,無一例外的自刎殉節!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無數人爲這千百門客的氣節而震撼不已!

卻鮮少有人知:這千百追隨田橫而去的門客,便是齊地相夫氏辯墨,經秦末戰火後僅存的火種。

相夫氏辯墨留存的所有成員,包括當代齊墨鉅子,都在爲田橫殉節的門客之列!

就這般,原本因田橫的庇護,而得以留存學派傳承的齊墨,或者說是相夫氏辯墨,便此‘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非但人死沒了,就連學說,都消失在了那座不知名的海島之上。

楚墨、齊墨皆無,唯一剩下的秦墨——也就是作爲務實派的相里氏匠墨,也同樣沒好到哪裡去。

秦,終究是亡了。

秦少府,終究隨着秦的滅亡,而被掃入歷史的塵埃。

至於融入秦少府的秦墨一脈,也僅僅只是流出了部分骨幹,成爲了漢少府的‘故秦匠人’。

卻也再也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墨者’了。

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63章 人心啊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38章 宗祠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5章 漢少府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41章 處置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376章 無題第205章 羽林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82章 屠龍勇士告假第205章 羽林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4章 真打呀?!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36章 下一步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15章 活該!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7章 且瞧着吧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49章 戰鼓擂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2章 瓷器成第388章 藍圖第334章 草原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51章 毒蛇!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63章 黑土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311章 幽冥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9章 執棋者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0章 諸呂故事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
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63章 人心啊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38章 宗祠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5章 漢少府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41章 處置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376章 無題第205章 羽林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82章 屠龍勇士告假第205章 羽林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4章 真打呀?!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36章 下一步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15章 活該!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7章 且瞧着吧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49章 戰鼓擂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2章 瓷器成第388章 藍圖第334章 草原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51章 毒蛇!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63章 黑土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311章 幽冥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9章 執棋者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0章 諸呂故事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